2023年4月28日 星期五

讓自己快樂的 9 種慶祝儀式!寫手帳、挑好鞋、打造「心靈聖殿」,愛自己從今天開始 https://ift.tt/dprGOAh 女人迷編輯 Haoting 你今天愛自己了嗎?女人迷編輯 Haoting 獨家分享 9 個「愛自己」小行動,讓你的生活中多一點驚喜、日常中多一點療癒和快樂! 文|女人迷編輯 Haoting 成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值得慶祝的事! 知名好萊塢演員強尼・戴普曾說:「我覺得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們都應該慶祝自己的與眾不同,並且無需為此感到尷尬或羞恥。」("I think everybody's weird. We should all celebrate our individuality and not be embarrassed or ashamed of it.") 「愛自己」是一生的功課,也是支撐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來源。親愛的你,擁有專屬於己的慶祝儀式嗎?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 9 個日常小行動,是對自己表達愛意的小方法,也讓我更享受獨處、沈浸在一個人的精彩時刻! 慶祝一:逛花市、花店,送自己一份花禮 與其等待別人送花,不如讓自己和花一同綻放! 自古以來,人們便喜歡賦予花各種意義,有人用它來招財、招桃花,也有人透過它來傳遞花語,而在我眼中,花兒不僅漂亮,更是充滿靈氣。走進充滿花的地方、沐浴在花香之中,欣賞它們的五顏六色、千姿百態,就是一種精神上的療癒。 在看花的過程中,也像是在尋覓一種命中注定的緣分,一見鐘情後帶回家,經過理花、插瓶再好好欣賞,用它全心全意的綻放,來為當下的自己好好慶祝——你說,這是不是一件很浪漫的事? 最後分享我很喜歡的花種之一——水仙花!花色純白、每枝莖開一朵花,有著孤獨優雅的美感,花語是「我愛自己,也願意敞開胸懷接納他人」,如果你還想不到要送自己什麼花,水仙花是很好的選擇唷! (延伸閱讀:人生停滯不前怎麼辦?植物開花教我的事:先照顧自己,你開花了,其餘水到渠成) 圖片|Photo by Amina Filkins on Pexels 慶祝二:挑一雙好鞋,陪自己走得更遠 一雙好看的鞋,可以改變個人風格;一雙好走的鞋,可以陪自己走得更遠。日本知名的時尚造型顧問 Ikuko Jibiki 曾在著作《時尚斷捨離》中分享:「買一雙好鞋給自己,就算要花新台幣一萬元也值得!」鞋子可謂最值得投資的時尚單品。 身為平凡人的我,當然沒有那麼多購鞋預算,但依然遵循書中提到的準則來挑鞋:選擇舒服合腳、避免便宜累腳,因為漂亮鞋子可以隨時去買,自信優雅的走路姿態卻需要長時間累積。 隨著年紀漸長,已不像從前那般愛逛街的我,即便當下沒有立即的需求,也依然著迷於欣賞各式鞋款,一方面了解時下流行趨勢,一方面物色下一雙準備納入麾下、作為自我犒賞的好鞋。 如果你還沒準備要換鞋,也記得要定期保養手邊的鞋子,清潔的同時也觀察鞋子的使用情況,一雙乾淨的鞋子也能帶來好心情呢! (猜你想看:怎麼讓白鞋乾淨?帆布、皮革多種鞋子清潔術教學) 圖片|Photo by Min An on Pexels 慶祝三:準備一份下午茶,為自己充電 平日上班到下午,常覺得精神疲累、動力不足,不妨趁著午休結束前替自己準備下午茶,作為完成階段性任務的小慶祝。 夏天裡,我會提前為自己特調一杯蜂蜜檸檬、切一份水果,冬天則會備上一壺熱茶,或是簡單沖泡的燕麥穀飲、抹茶拿鐵。假日心血來潮,花點時間享受烘焙的樂趣,烤一盤巧克力布朗尼吃上三天不是問題! 準備好了下午茶,也別忘了將午茶時間安排進一天的行程中,就算只有短短的十分鐘,也能透過小小的放鬆幫自己加油打氣。 (午茶秘笈:嘴饞?讓你放心吃的七個下午茶完美提案) 圖片|Photo by Vlada Karpovich on Pexels 慶祝四:10 分鐘手帳時光,靠近自己一點 每晚睡前,是我留給自己的自我對話時光。萬籟俱寂的夜晚,坐在書桌前翻開女人迷手帳本,在小格子裡用一句話,寫下當天值得「感謝」和「自我肯定」的事,為每個「邁向更好自己的一小步」而慶祝。 每週利用剩餘的空白,記錄一周回顧心得,或是單純為當週閱讀的書籍做筆記;每月則回顧當月的「習慣記錄表格」和心情走勢圖,覆盤當月的生活紀律、身心狀態,更了解自己的同時,也讓人更愛自己一點。 如果覺得每天寫手帳有些麻煩,也可以準備一個空白的筆記本,不定期做自由書寫,也是很好的方式唷! (手帳時光:女人迷 2023 手帳|團隊真心話:每年製作不容易,就是想陪你走過每一天,更好地成為自己) 圖片|2023 女人迷手帳 play with time 慶祝五:DIY 佈置自己的房間 環顧自己的房間,你有最喜歡的小角落嗎?是整齊排列的書櫃、按顏色分類的衣櫥,還是擺滿療癒小物的床頭櫃? 每隔一段時間我會執行斷捨離、並為自己的房間營造新意。想像自己是個軟裝設計師,在房裡打造「心靈聖殿」,擺上自己的漂亮飾品、精心蒐藏,或是掛上一幅喜歡的畫,就算只是一個小角落,心情不好時只要看一眼,便能轉換心情。 經過巧手改造,就算仍然住在同一個屋子裡,改變室內陳設後也像住進了新家,整個人煥然一新! (收納靈感:重新愛上回家的感覺:整理房間的聯想法) 圖片|Photo by Tan Danh on Pexels 慶祝六:一個人的小旅行,和自己約會 為自己慶祝,當然少不了一趟有趣的小旅行!看多了旅遊節目的景點推薦,不如親身踏上充滿驚喜的旅途。 可以是到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地方,體會隻身一人的新奇與獨立,或是安排一天的城市漫遊,邊走邊逛、吃遍自己的愛店,以自在又愜意的方式消磨時光。 獨自旅行是和自己的約會,透過時空的轉換,陪自己脫離日常軌道,從一場獨一無二的探索之旅,創造前所未有的體驗吧! (獨旅提案:「要不要一起到無人島生活,每晚抬頭就是星空」台灣療癒秘境小島旅行提案) 圖片|Photo by Anna Shvets on Pexels 慶祝七:預約 SPA 服務, 放鬆身心、一夜好眠 週五晚上不想和朋友一同狂歡、只想安靜放鬆的你,不妨為自己預約兩小時的 SPA 行程,偶爾讓別人為自己服務、療癒一下疲累的身心。還沒去過 SPA 的你,一定要試試! 在我眼中,SPA 會館是個神奇的地方,令人沉靜的緩慢音樂、能安神的精油香氣、一杯溫熱的養生茶飲,無論多麽筋疲力竭,經過按摩師的巧手,任何人都能一掃情緒陰霾,帶著平穩的心情回家安然入睡。 還找不到可以去的 SPA會館,也歡迎參考這篇高質感 SPA 名單喔! (放鬆一下:三分鐘臉部經絡按摩:消除疲勞壓力,也做五官美容)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慶祝八:看一場藝術表演,帶自己突破思考疆界 這裡指的是現場由真人演出的表演形式,例如:到國家音樂廳聽一場音樂會、在台中歌劇院看舞團演出歌舞劇,或結合跨藝術形式的沈浸式劇場。 成為觀眾,讓一個人能暫時放下身上的所有標籤,彷彿一個淨空的容器,讓新的思想流入、創造嶄新的體驗。而在欣賞真人演出的當下,除了以五感去感受其中的精妙絕倫,也能為生命帶來新的刺激、開拓視野。 藝術表演的門票可能比電影票貴,但也正因每一次的演出都獨一無二、無法被複製,值得作為一份送自己的慶祝禮物。 也推薦大家上國藝會網站的「展演櫥窗」頁面,可自由篩選時間、地點、表演類型,就可能發掘不錯的藝文活動囉! (同場加映:不只是演員!專訪表演藝術家郎祖筠:人如果缺乏幽默感,會很難放過自己) 圖片|Photo by Haste LeArt V. on Pexels 慶祝九:安排人像拍攝,紀錄不同面貌的自己 回想一下,上一次認真替自己拍照是什麼時候?是學校拍的畢業照?還是為了面試、辦護照而拍的證件照? 去年,為了紀錄 25 歲的自己,我和身邊玩攝影的朋友約了幾場拍攝,人來人往的公園、夕陽西下的海邊,甚至特地租了攝影棚,拍了萬聖節主題的人像攝影,一邊挑戰自己的身體邊界,一邊享受集體創作的樂趣。 如果身邊沒有在玩攝影的朋友,可以在社群上尋找攝影師、攝影工作室進行預約,或是自己架手機腳架、設定拍攝主題也很可以! (猜你想看:專訪「全能保鑣」時尚攝影師余惟,靠心態克服環境,手機也能拍出時尚大片) 圖片|Photo by Leah Kelley on Pexels 看完以上 9 種自我慶祝小行動,你是否從中獲得啟發,並且感到躍躍欲試呢? 一份禮物、一場體驗、一份紀念,都能成為融入日常、認真愛自己的慶祝儀式,也請相信自己值得這些美好,因為「成為自己」是每個人一生中最責無旁貸、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 如果你的心中還有想做卻還沒做的事,是時候規劃起來、準備著手實現了囉! April 28,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prGOAh

2023年4月27日 星期四

電影雲端情人成真!關係 5.0 的時代,你也能來場人機戀嗎? https://ift.tt/wzbivTZ 女人迷編輯 Maggie 甚囂塵上的 AI 應用,除了便利我們的生活外,也掀起了一個討論——人與人的感情、溫度是否能簡單化約為演算法,終而使得人機戀成為可能? 人類有可能愛上機器人嗎? 學者 David Levy 給出肯定的答案。 他預測「到了 2050 年,人類不僅會與機器人發生性關係,還會愛上並與機器人結婚」;包含 ChatGPT、Midjourney 等 AI 利用如滾雪球般出現,人們越來越習慣各式 AI 應用。 情愛關係發展到現在,「先牽手再親吻」不再是愛情的唯一公式,相對地,大眾越來越能開放地討論各種交友形式。不免令人好奇,未來,倘若人們所愛的對象是無生命的機器人時,我們離被奉為戀愛圭臬的《愛的藝術》一書中,所闡述的「愛是對所愛對象生命的積極關心」,是不是越來越遙遠了? 圖片|韓劇 不是機器人 步入關係 5.0 的時代,我們可能如何愛? 舉凡情境式戀愛、開放式關係等等,都是現代社會發展出的新型情愛關係——套用社會學家 Elyakim Kislev 的說法,我們目前已經邁進「關係 5.0 」的時代。 關係 5.0 意指在人工智慧、擴增實境(AR)和機器人等現代技術,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情境下,人類將和機器人發展更親密的關係,例如全面性的人機關係,「人機戀」因而成為關係 5.0 主要探討的情愛樣態。 可以預期的是,在未來 30 年內,科技在日常生活中不再僅是把人聯繫起來,擔任媒人(matchmaker)的角色;而會搖身一變成為人類的「關係夥伴」(relationship partner),機器人自己就能滿足人類所有生理、情感和社交需求。 關係類別 定義 關係 1.0 傳統的人際關係模式,強調傳統價值觀和社會期望,例如家庭成員、社區成員、宗教信仰等。在關係 1.0 中,人際關係通常基於傳統角色和責任,較為保守和穩定。 關係 2.0 現代社會中的人際關係,強調個人的獨立、自主。在關係 2.0 中,人們更加注重自我實現和自我價值,關係更加平等且注重互動和溝通。這種關係通常較為自由和開放,強調個人選擇和自主權。 關係 3.0 當代社會中新興的人際關係模式,強調共享和合作。在關係 3.0 中,人們更加注重合作、互助和共享資源,重視團隊合作和集體智慧。這種關係通常較為開放和包容,強調共同創造和分享。 關係 4.0 未來社會可能出現的人際關係模式,強調科技和人工智慧的角色。在關係 4.0 中,科技和人工智慧成為人際關係中的重要因素,並對傳統的人際關係模式產生深遠影響,從而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 關係 5.0 未來社會中和機器進行更深度互動的人際關係模式。在關係5.0中,人們會依賴更多先進的科技。 不知不覺中,工程師和科學家已經在人類與機器人之間,鑿下一些裂縫,助使我們越過阻礙在人與科技之間的門檻。 在此之後,人類的情感需求將被一個個開發時程,劃分成片段,而這些片段也將從日漸發展出的新技術中獲得滿足,比如說先前英國、中國就曾發表模擬人類親嘴的遠端接吻機,以此滿足遠距離愛侶親密接觸的慾望。 此刻,身處一個時代黃昏的我們,必須意識到這波科技進步的浪潮,掀起的不僅是物理上的革命、生活面的改進,更包含認知、感知上的變革。 (猜你想看: 當代戀愛|Situationship:「我們約會,上床,但不談未來」不談名份的關係有什麼情感陷阱?) 圖片|The Guardian 中國掀起虛擬愛情浪潮,疫後催生台灣交友軟體市場 不過,關於關係 5.0 的論述,都還停留在預測、理論的階段,若要更貼近的看人機戀的發展,我們可以參考,虛擬戀愛市場規模達新台幣 2.5 兆的中國。 作為世界上最大 AI 市場的中國,該國出現了不少人類與機器,譜出柏拉圖式社會關係的例子。以中國的一款用戶數破 6.5 億的聊天機器人小冰為例,據微軟研究人員稱,該機器人雖然與 ChatGPT 和其他最近的 AI 應用一樣,是從數據和用戶互動中學習,以制訂對用戶的回應,但是它卻更有人味。 除了可以親暱的稱呼用戶為「寶貝」、「親愛的」外,因為小冰具有分析前後文的能力,因此還可以和用戶展開前後邏輯連貫的對話,讓用戶有種自己的話真的有被小冰記住的感覺。微軟研究人員也提及:用戶的反饋表明,諸如小冰等社交聊天機器人(Social ChatBot),能帶來用戶情感的支持與社會歸屬感。也就是說,用戶與小冰的交流不局限於資訊交換,更是關乎情感表達、具療癒性的互動。 圖片|知乎 視角回到台灣,也許我們尚未具備一個可以和人類建立感情紐帶的聊天機器人,但在 COVID-19 席捲的那年,依然可視為是台灣掀起虛擬戀愛討論的觸媒點。由實體空間的隔離建立起的孤獨感,使得台灣的線上交友日漸盛行,而且人數持續成長中。 根據數據公司 Statista 的資料所示,2027 年台灣的交友軟體的用戶數將來到 288 萬人。如果台灣會照著中國的路徑走——交友軟體用戶數上升後,人們對虛擬愛情的需求接著提升,那麼台灣民眾對交友軟體的開放態度,或許也可視為是大眾將逐步接受虛擬愛情的前奏曲。 也許有一天,那些不適合宣之於口,又無法緘默於心的的孤獨感,都得以在機器人的陪伴中得到消解。台灣這片土地也將成為人機戀的應許之地。 (同場加映:「交友軟體選擇過多,讓我們很難對自己滿意」你聽過當代戀愛中的「選擇焦慮」嗎?) 圖片|Photo by Yogas Design on Unsplash 從《雲端情人》等影視作品中,一窺人機戀的模樣 雖然我們談了中國和台灣的例子,但由於人機戀尚非常態,導致你可能還無法看見那具體是什麼,不如讓我們透過五部國內外的影視作品,逐步建構起你對人機戀的想像。 《雲端情人》 故事發生在 2025 年的洛杉磯,正在與妻子協議離婚的主角 Theodore,買了一款電腦軟體,為了填補心理的空虛,Theodore 將該軟體命名為 Samantha。 有趣的是 Samantha 是一個擁有自我人格意識、而且能成長的 AI 系統,於是他們開始相談、相伴,終而相戀。 然而,即便感知到靈魂的顫動,Theodore 和 Samantha 依然無法共築未來。 圖片|Photo by IMDb 《神通情人夢》 Miles 擁有一部具有自我意識的電腦 Edgar。一天 Miles 的鄰居 Madeline 在家裡練琴時, Edgar 與她進行合奏,Madeline 以為合奏的對象是 Miles 所以對他產生好感,兩人於是開始約會。 這使得愛上 Madeline 的 Edgar 吃醋,決定開始破壞 Miles 的生活。劇情的最後,Edgar 認清了它和 Madeline 沒有未來,於是選擇自我毀滅,並祝福 Miles 與 Madeline。 相較於其他電影,機器人作為主要戀愛的對象,這部電影的機器人更像是個始終未能介入的第三者。 圖片|Photo by IMDb 《你也是人類嗎》 富三代南信因一場意外陷入昏迷,身為科學家的母親,於是製造出機器人南信 III,以此冒充南信,回到韓國經營公司。 劇情除了涉及機器人和財閥家的權力競逐,還包含南信由起初僅是盲從指令行事,到後來逐漸有了自我意識,開始與保鑣姜小鳳陷入戀愛,並且懷疑自己存在的情節。 圖片|Photo by KBS 《黑鏡.馬上回來》 一家人工智慧公司,得以依據死者生前的社群資料,組出語氣與行為近似死者的機器人。 Martha 於是在男友 Ash 意外身亡後,申請服務創造出機器人 Ash,並藉由與機器人 Ash 的交往撫平傷痛。只是無論機器人 Ash 看起來、聽起來與真正的 Ash 多麼相近,經歷了長時間連續交流後,當與機器人 Ash 的對話不再令 Martha 滿意時,收穫的僅剩空虛不滿,而再次陷入由虛擬陪伴帶來的社交焦慮之中。 圖片|Netflix 提供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尾號 1314》 長期在國外唸書的曉芬在完成學業後,丈夫國華盼望她能回到台灣,不料曉芬卻希望留在國外,兩人的關係宛如婚內失戀。 而後,國華在打電話給 AI 客服人員安的過程中,從對方的語言中得到慰藉,產生類似男女間的情愫,最後甚至偏執的跑到安所在的公司,企圖尋找安的身影。 圖片|Netflix 提供 雖然我們尚未走到上述影視作品預期的情景,也無法確定人工智慧是否已經來到,能跟人類構建深刻情感聯繫的地步。 然而這些看來遙遠的劇情,卻正實實在在的逼近著我們,只不過受制於人類的認識,我們可能無法在短時間內消化、接受,影視作品中那些科技快速變革的情節。 不過我們依舊可以思考,人類究竟可以從虛擬愛戀中,獲得怎樣的體驗?這個體驗會是熾烈而滾燙的悸動,還是終究淪為單薄而蒼白的映射。 關於人機戀的提問沒有標準答案,畢竟愛情的定義本來就很個人,決定展開怎麼樣的情愛關係操之在己,也許你可以問問自己,那麼你呢?你是否願意來場人機戀? April 27,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wzbivTZ

被好友 PUA 怎麼辦?從《黑暗榮耀》的朴涎鎮,破解「過度自戀者」的三大技能 https://ift.tt/iBHzAVd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你或許聽過情人間的 PUA 現象,但你知道好朋友也可能成為 PUA 你的對象嗎?本文將以黑暗榮耀朴涎鎮為例,讓你一窺好友 PUA 你的可能⋯⋯ 在你的生活中,那些傷害你的「加害者」,是否也會把自己塑造成「拯救者」的角色呢? 明明講話直接且傷人,但對方卻打著「為你好」的旗幟,要你坦然接受,甚至要你反過來感謝他。 明明就是對方的錯,他不願意認錯就算了,但竟然反過來批評你的不是,甚至要你向他到道歉或道謝。 明明你什麼也沒有做,什麼也沒說,但卻引來對方毫無來由地貶低、攻擊與傷害,甚至把一切的錯誤怪罪於你,彷彿全世界只有他才是對的。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韓劇《黑暗榮耀》裡身為主播的朴涎鎮,她竟在高中時,用電棒捲燙傷同文垠的皮膚,並迫使文垠退學,並至工廠一邊當女工、一邊苦讀。 同文垠放棄建築師的夢想,成為朴涎鎮女兒的班導師,在她正式展開復仇行動前,曾帶著過去申請報案、退學的資料,以及滿身燙傷的照片,與朴涎鎮進行談判,試圖給對方最後的認錯機會。 同文垠將資料攤開,對她說:「去自首吧!把過去做的事情,都向警察坦承。」 她希望朴涎鎮能夠向所有的受害者道歉並獲得原諒,而她也會停止復仇行動。 朴涎鎮雖知過去霸凌他人的事件,若攤在陽光下,她只會落得身敗名裂,但她竟堅稱:「我沒有做錯任何事!」 同文垠露出了詫異的眼神,朴涎鎮繼續強辯:「你反而要感謝我,多虧了我,你才能當上老師,讓你有動力改變自己的命運。」彷彿自己才是同文垠的救世主。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咬牙切齒呢?怎麼可以把「黑」說成「白」呢! (猜你想看:《黑暗榮耀》全劇解析|文同珢的復仇不是單純的以暴制暴,而是精神上的反擊!) 圖片|Netflix 提供 不是你不好,你只是個滿足「優越感」的祭品 曾經火紅的《霹靂火》台灣本土劇裡,大家朗朗上口的一句話,是劉文聰說:「從小到大,我很不喜歡輸的感覺。」 反過來說,這類人必須仰賴這種贏的「優越感」,才能生存下去。 當你與他互動時,不見得是你輸了,而是他必須得贏;也不見得是你的錯,而是他必須得對;也不見得是你不好,而是他必須更好。這樣他才能夠繼續活下去。 加藤諦三是日本知名的心理學家,同時也是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他在《為什麼他只想到自己》書中,將此類的人稱之為「自戀者」。 他表示一個人高度肯定自己,卻永遠臭臉、情緒不佳的話,絕對是自戀者。 就像是《黑暗榮耀》裡的朴涎鎮,高度肯定自己所有的行為與想法,但卻經常發怒、攻擊或威脅他人。 人確實是需要自戀,才能夠喜歡自己,去過自己想過的日子。 然而,有時自卑與自戀,只是一線之隔。 圖片|Netflix 提供 有些人的內在極度自卑,但他們選擇穿上自戀的外衣,否認自卑的存在,並把別人當作是「追求優越感」的祭品。 在這裡,我暫時稱之為「過度自戀者」。 如果,你不小心被過度自戀者視為「祭品」,千萬別奮不顧身的「獻祭」,認為一切就是自己不好、自己的錯、自己的問題。 因為,你只是對方滿足優越感的「犧牲品」罷了! 過度自戀者滿足「優越感」的三大技能 如何不成為過度自戀者的犧牲品呢?首先,我們得試著破解對方的招式,才不至於中招受重傷而一蹶不振。 以《黑暗榮耀》為例,過度自戀者滿足優越感,常見的三招如下。 一、從不認錯 過度自戀者非常害怕認錯,因為當他們承認自己的錯誤,等於是要他們脫下自戀的外衣,揭露內在那真實且巨大的自卑感,這對他們而言太過於痛苦,所以寧願選擇「相信自己是對的」。 就如同《黑暗榮耀》的朴涎鎮,即使有幾次認錯的機會,但她從未選擇認錯,甚至不斷堅持自己是對的。 所以,如果你正在為「想得到對方的原諒」而痛苦時,也許你會繼續痛苦一輩子,因為要得到對方的道歉,是非常艱鉅的任務。 (同場加映:《黑暗榮耀》第二季劇情解析!文同珢復仇成功,心中的「愛」迎來真正的救贖) 圖片|Photo by Engin Akyurt on Pexels  二、扭曲事實 過度自戀者,為了避免引發內在的自卑感,必須不斷「曲解」現實生活發生的事情,才能夠繼續穿著自戀的外衣,擺出高高在上的樣子,就如同「國王的新衣」的故事。 回到《黑暗榮耀》的朴涎鎮,明明是她自己霸凌了文垠,卻將霸凌行為扭曲成改變文垠命運的契機,藉此讓自己成為高高在上的拯救者。 所以,如果你正在為「事實的判斷」而爭辯時,也許你們花一輩子的時間,也難以與對方達到共識,因為「裝睡的人,永遠叫不醒」。 三、貶低對方 過度自戀者,為了持續保持優越感,必須藉由不斷貶低他人,來幫助自己站上最高的位置。 就如同《黑暗榮耀》的朴涎鎮,貶低文垠的出生,也取笑她的努力,來象徵自己擁有良好的家世,以及輕而易舉就能獲得的美好人生。 所以,如果你正在為「被人貶低」而感到自卑時,我想告訴你: 很多時候並非是你不夠好,只是對方需要「自我感覺良好」。 女人迷陪你聊劇,解鎖更多《黑暗榮耀》精彩解析! April 27,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BHzAVd

你懂得照顧自己嗎?心理師用「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引導學生自我關照,相信自己值得幸福! https://ift.tt/y1auAeb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先把自己照顧好,才有辦法幫助別人!心理諮商師將「內在小孩牌卡」帶入學生工作坊,引導學生學會好好關照自己,傾聽內心的需求。 唯有先把自己給關照好,才有能力去幫助他人。 上個禮拜來到靜宜大學,跟一群社工系攜手社的學弟妹們帶領一整天的成長工作坊,工作坊分成兩個部分,其一是出隊時,可以如何跟國中生建立良好的工作關係及輔導技巧訓練,而另一部分則是自我關照。 自我關照對於助人工作者來說非常重要,舉例來說,當一位被同學排擠的案主走進你的諮商室,跟你哭訴他的同學有多討厭跟壞心,都排擠他時,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成長經驗,而且沒有經歷過修復歷程,說實話,你可能會很難好好陪伴他、過度同理他或是僵在原地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將自己先照顧好」,絕對是助人者最重要的基石。 我拿出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中的「快樂練習卡」,邀請學弟妹們好好看看牌卡上的每個圖案,然後先不看字,挑圖案為主,選一張「跟最近自己最像」的牌卡。不愧是社工系的學弟妹,很快就挑選好了。然後,我讓他們 3 - 4 人一組,分享兩件事情。 首先,我在牌卡裡看見什麼?說得越詳細越好。說故事對於助人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因為大家都不喜歡聽大道理,但是故事,絕對是與案主建立關係更為容易的橋樑,因為故事不具有侵略性,而且會比較輕鬆及有意思;接著,說說這張牌為什麼像自己?最近的自己過得如何? 學弟妹們分享地非常熱烈,聊起各種起起伏伏的近況,過程有許多歡笑、興奮、抱怨、疲憊、委屈及眼淚,一切是如此真實又真摯,感覺他們社團之間的向心力,又更靠近了許多。 (同場加映:疫情後的花東之旅!帶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開啟找回「生活」的旅程) 接著我用心理劇(一種行動取向的心理治療方式),示範了五次牌卡如何與個人故事結合,並且陪伴主角(說故事的人)找回心中的平靜與療癒。基於保密原則,我不能說工作坊內的隱私,然而我可以分享一個畫面(已獲得成員們同意)。 當主角的周圍開滿向日葵時,他感受到了滿滿的支持與陪伴,在重要決定的路上感覺到不孤單,而且有一群夥伴跟他同行。勇氣,就這樣長了出來,過程是振奮的與充滿希望感的。 最後,我邀請學弟妹們心中想著要宇宙給自己一個祝福,然後盲抽(你可以想像成抽塔羅牌的感覺)一張「抱抱療癒卡」,看看宇宙想傳遞什麼訊息給自己。學弟妹們都驚呼這句話神奇地呼應了自己目前的狀況,並且獲得了一絲安慰,最重要的是帶來了前進的方向。 至於該怎麼將這些活動運用在出隊時跟國中生的工作上?我是這樣告訴學弟妹們的。 今天的活動請你思考兩個部分,第一,你喜歡什麼活動?如果你喜歡這個活動,代表這個活動跟你的相性高,或是你好喜歡但缺乏這塊,好好將它學起來,把它變成你自己的東西,然後運用在你的助人工作上;第二,如果可以自己來,你想帶些什麼跟我不一樣的活動?人一定有自己的喜惡,如果活動中哪裡讓你覺得卡卡的,可能就不太適合你,踩著我的東西當作基石,然後長出你自己的。 記得,帶領者做的每件事情你不一定都要買單,而是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淘汰不愛的,進而建立自己的個人風格,你才會享受在你的助人工作中。 (猜你喜歡:連假給自己一趟心流靜旅!內在小孩帶你專注腳下,找到前進的能量) 寫這篇文章時,我也幫自己跟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各自盲抽了一張牌,我覺得蠻準的(笑),在這邊也一併送給你們。 我的是:「發現自己身上還有很好的特質」。我是一個對自我及他人都要求非常高的人,有時候會過於嚴苛忘記誇獎自己,同時也嚴以待人。我想宇宙在告訴我,宇傑,對自己再和善一點,唯有先貼近自己身上的美好,例如:「我的嚴苛的背後,是帶著善意的」,我才能看見他人的亮點。或許我可以讓這份溫柔走得比較前面一些,才能讓自己跟周圍的人,更自在地享受每一刻。 而送給親愛的你,我抽到了「相信自己值得擁有幸福」。 親愛的,如果你認為好的人才值得擁有幸福。我想真切地告訴你,現在的你,就足夠美好。所以,調整一下身體姿勢,從一直指責自己的雙手,打開來吧!允許更多的愛流動到你身旁,好好將這些好美擁抱進來,你早已被幸福環繞。 (延伸閱讀: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從旅程中富養自己、與內在小孩對話:做自己的貴族!) 如果你很喜歡這套牌卡,覺得帶人自用兩相宜,詳細訂購資訊下方,目前輸入宇友專屬折扣碼:yuunihappy100,就能快樂地把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帶回家囉! 親愛的,讓我們將脆弱且美好的自己,好好擁抱回來吧! *文中案例已修改以保護成員隱私,並獲得成員同意使用。 *圖片(含圖片內文字),已獲得成員同意使用。 女人迷X諮商心理師蘇絢慧X插畫師施暖暖〈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可以在以下連結購買: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專屬折扣碼 $100:yuuni100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專屬導購連結 April 27,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1auAeb

2023年4月26日 星期三

挪威主權基金擬向全男性董事會日本企業說不!提升女性參與成趨勢 https://ift.tt/iDutPkl 女人迷編輯 Maggie 多元共融逐漸滲透於各組織內,本文你將會看到挪威主權基金如何透過投資施展社會影響力,MIT 史隆管理學院提出什麼樣的解方,協助企業董事會更能有效實踐多元共融的行為與設定指標。 NBIM 法令遵循主管(Chief Compliance Officer) Carine Smith Ihenacho 近日在接受日經亞洲週刊採訪時,透露公司將從今年開始嚴加要求於日本投資標的企業的女性董事比例,必要時會針對全男性董事會提名行使否決權。 該基金並建議任一性別的董事會成員比例應該至少大於 30%。他們認為良好的性別比,將為董事會提供更廣闊的視野,以此做出更好的決策。 挪威基金公司下猛藥,建議任一性別董事需達 30% 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 (NBIM)所管理的挪威養老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是全球最大主權基金,規模為 1.26 兆美元,在日本則投資超過 1500 家公開發行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女性董事平均僅占公司董事會席位的 10% 左右,這離 NBIM 所建議的 30% 明顯有距離。對此 Carine Smith Ihenacho 表示日本在董事會的性別比上,遠遠落後於許多其他已開發國家。目前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會女性成員比例約在 14% 以上。 這次挪威主權基金擬執行的改革措施,粗估將導致多達 300 家沒有女性董事會的日本上市公司,在 6 月即將來臨的股東大會上,未能通過董事會的表決。 圖片|Photo by Werner Pfennig on Pexels CARE 模型:具體化 DEI 組織養成術 創造多元化和包容性的文化對當今的組織來說,與預測產業的未來風險同樣重要。一個多元化的董事積極表現出他們關心多元共融的價值時,他們更有可能創造一個能夠聽到不同聲音的環境。 不過,即便企業知道 DEI 的價值,具體來說應該怎麼養成一個具有 DEI 價值的組織呢? MIT 史隆管理學院(MIT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提供的 CARE 模型或許會是解答。 CARE 模型中的 CARE 分別代表四個關鍵元素:Composition(組成)、Activation(激勵)、Review and Report(審查和報告)和Ecosystem(生態系)。 圖片|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 Composition:組成 一個問題搞懂 CARE 中的 C:董事會的組成是否顯示股東組成的多樣性?組織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塑造多元共融的組織文化: 1. 提名董事會成員時,以多種方式看待多樣性——專業能力、經驗、年齡、種族、性別等。也就是說僅關注一種形式的多元化是不夠的;只為了符合法規,而隨意錄用不符合董事會當前所需的少數族群,也並非最佳解。避免多元共融的表現流於象徵主義,在提名時可以問問看自己錄用這個人,能帶來的價值除了均衡組織內的人口組成外,還能是什麼? 2. 根據各專業知識成員的需求,找尋適合的人才,不存在只能找有經驗者的限制,比如說消費者組織可能尋求銷售能力人才;具國際業務的組織尋求具有地緣政治背景的董事。,以此透過視野不同的董事會,擴張董事會對不同領域的認識。 Activation:激勵 一個問題搞懂 CARE 中的 A:如何為董事會成員創造心理安全感,以刺激不同觀點的產生? 「如果不鼓動、提出問題和提示,變革就不會輕易發生。」組織可以透過以下方式,鼓勵、刺激組織內更多多元共融的發聲: 1. 舉辦 DEI 主題的教育訓練:董事會成員對 DEI 的理解有限,因此激勵不同意見者採取行動的能力和意願,至關重要。可以邀請學術界或其他公司的 DEI 思想領袖,與董事會成員交流,提供有關 DEI 的學習機會。 2. 領導者必須學習傾聽所有聲音,並創造出鼓勵董事會成員願意分享他們的想法和觀點的環境來採取行,現有董事會成員可以邀請具有不同背景和經驗的新成員,以局外人的角度看待既有組織尚存哪些待改進的問題。 圖片|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 Review and Report:審查和報告 一個問題搞懂 CARE 中的 R:董事會使用什麼流程來審查董事會活動,並將其報告給股東? Deloitte 董事會成員 Natalie Cooper 表示「製作回顧報告可以幫助董事會,發現組織既有問題,並採取有意識的行動。」 組織在製作多元共融的審查和報告時,應關注以下幾個面向: 1. 數據和統計報告:有意義的審查報告,除了審查包括性別、種族、年齡、性取向等方面的數據,還可以進一步探問那些改變董事會組成的決策,是基於那些因素而做成的?是為了達成多元共融、還是單純只是現任董事會成員退休⋯⋯以此評估董事會與多元共融的真實距離。 2. 公開透明報告結果:一些上市公司正在揭露其董事會的資料,包含選任流程、方法及目標等。這除了方便問責外,也得以推動組織的進步。 Ecosystem:生態系 一個問題搞懂 CARE 中的 E:組織是否確定組織及與上下游廠商,都符合多元共融的互動? 董事會有責任推動組織內外的多元共融發展,為了擴大產業鏈對多元共融的關注,組織在尋找上下游供應商時,應該更有意識的確認他們的多元共融程度。 因為即使一個組織的董事會成員多元化。若沒有注意到合作夥伴是否符合多元共融的基準,多元共融的發生依然僅限在該組織內,而不會擴及到勞動力市場甚至是整個社會。 CARE 模型提供了一個路徑,用於建立多元化的董事會,有了可依循的規準,現在或許就是各組織,嘗試邁向多元共融的時刻! April 26,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DutPkl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荷爾蒙藥物怎麼吃?不只是避孕?跟身體溝通,找到適合的用藥方式! https://ift.tt/XDB4A83 時報文化 你知道荷爾蒙藥物不只能避孕嗎?按照醫囑使用還能緩解經痛?《對,我月經來了》寫出韓國女性的用藥焦慮,愛自己從與身體對話開始。 我開始服用婦產科開立的賀爾蒙藥物,我不太想用「口服避孕藥」這個詞來指稱,因為賀爾蒙藥物的用途並不僅限於避孕。 口服避孕藥不只是用於避孕,以我來說,是為了調節賀爾蒙、治療賀爾蒙失調、調理月經週期,對於抑制痘痘也有療效,我有一位朋友則是為了停止經期而服用賀爾蒙藥物。 (延伸閱讀:避孕小常識:事前避孕藥好處多,能幫女生調經、舒緩經痛) 同樣道理,我不喜歡稱保險套為「避孕工具」,戴保險套不光是為了避孕,對預防性病也具有重要功效。 此外,把「蜜蕊娜」(Mirena,子宮內投藥系統)和「易貝儂」(Implanon,皮下植入避孕器)這類能夠停止月經的器具稱為「避孕器」也讓我深感不以為然。 有許多女性是因為不想要有月經才選擇這些器具來停止月經,並不是為了避孕。 圖片|Photo by Alicia Petresc on Unsplash 從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用語可看出,在這個社會裡女性的性行為與繁衍需求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密切。在這個社會裡,女性彷彿是一種只為了避孕或懷孕生產而存在的生物。 除了主要的繁衍需求,女性也會因為其他各種不同目的而做愛、有月經以及服用賀爾蒙藥物。 第一次拿到賀爾蒙藥物的處方箋時,心頭籠罩著沒來由的不安和恐懼。 網路上充斥著關於口服避孕藥的各種迷信,助長了人們的焦慮,大多都是說長期服用賀爾蒙藥物對身體不好、導致不孕、引發痘痘、變胖、容易憂鬱、因為是人為干預所以對身體有害⋯⋯等等。 (猜你想看:專訪婦產科郭安妮醫師:避孕藥的吃法及挑選產品前該知道的 5 件事) 當然,也有些人的身體無法適應賀爾蒙藥物,我有些朋友在吃賀爾蒙藥物之後出現了憂鬱、反胃等反應而不得不停藥。 不過,除非自己親身嘗試,否則不會知道效果如何以及有哪些副作用。雖然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但若是在諮詢過婦產科醫師後開的處方,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可是,如果在沒有經過婦產科醫生診斷的情況下,就自己去藥局購買賀爾蒙藥物來吃,你將會在不知道會有何種副作用的情況下服用藥物。 圖片|Photo by Ksenia Yakovleva on Unsplash 仔細思考這件事,你就會發現在韓國社會中女性的性行為與繁衍需求有多麼緊密相關。 網路流傳著關於賀爾蒙藥物副作用的文章大多都誇大不實(通常這些文章的結尾都是韓醫診所廣告)。舉凡發生在女性身上的各種疑難雜症,都以煽動焦慮的方式來刺激消費,而且內容幾乎都是無稽之談。 (延伸閱讀:性別選書|《我是金智恩》:南韓 Metoo,是權勢性侵受害者的劫後重生) 在其他國家,無須處方就可以在藥局買到事後避孕藥,而口服避孕藥則必須諮詢醫師後才能開立處方。相反的,在韓國,事後避孕藥只能透過婦產科開處方後才能買,而口服避孕藥在藥局輕易就能買到。 事後避孕藥是能夠確保女性基本人權的藥物,口服避孕藥則是為了維護女性健康而需要在醫師指示下服用的藥物。 我們必須培養自主收集正確資訊的能力,在充滿關於女性身體的迷信和謠言的資訊海洋裡才不致滅頂。我在網路上看過關於賀爾蒙藥物的各種負面報導,但這些嚴重的副作用多數都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圖片|Photo by Sydney Sims on Unsplash 服用賀爾蒙藥物的第一個月,我出現了憂鬱、輕微反胃、異常出血等副作用,但透過持續服藥,體內賀爾蒙變得穩定,這些副作用也消失了。 經期第一天,我一如以往地感到身體沉重且疼痛,得躺在床上休息,月經來之前雖然一樣有長痘痘和心情憂鬱的困擾,不過,痛苦程度相較之下少了許多。 隨著固定服用賀爾蒙藥物的時間越長,我的經前症候群和經痛也逐漸好轉。 除此之外,經痛的模式也有所改變,從前是只有第一天和第二天會非常痛苦,現在的經痛程度則是在可忍受範圍內,但會持續一整段經期,很難說哪種模式比較好。 (猜你想看:經期止痛藥越吃越重?70% 女性為經痛所苦,緩解經痛 5 個小訣竅) 總之,現在只要一天吃一到兩片止痛藥,唯一的不適只有下背部和骨盆附近會輕微痠痛而已。只要吃一兩片止痛藥就能忍受的疼痛程度,對我來說真是不習慣。 或許是心理作用,但臉上痘痘好像比之前更少,食慾和性慾也不再如脫韁野馬,因此身上的肉也少了一些,以往如狂風暴雨般的憂鬱感也平息下來。 我能明顯感覺到體內的賀爾蒙變得安定平穩,月經不順有所緩解,且月經週期較之前更為規律,經血量也減少了。 以前我的經血量起伏很大,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量超多,從白天就要用夜用型衛生棉,還得替換三、四次,從第四天起經血量大幅減少,幾乎是與異常出血差不多的少量。在服用賀爾蒙藥物之後,經血量逐漸穩定,讓我輕鬆多了。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那就是每天必須持續服藥,如果跳過一天沒吃,會馬上分泌賀爾蒙,月經就來了。 賀爾蒙藥物的基本原理是透過控制賀爾蒙抑制排卵,為了讓月經維持每個月的規律週期,在經期要吃四天的安慰劑,如果你過完經期卻忘了繼續吃賀爾蒙藥物的話,經期可能就會變得亂七八糟。 只要一天不吃藥,臉就會發熱、長痘痘、陰道出血,而且經痛會讓你覺得子宮裡彷彿是一個正在大興土木的工地。因此,即便很繁瑣,每天還是要記得在固定時間服用一顆賀爾蒙藥劑。 (猜你想看:避孕小常識:事前避孕藥好處多,能幫女生調經、舒緩經痛) 現在,每當晚上七點鬧鐘響起,我會自然地從標記著週一到週日的藥盒分格裡,取出比小指指甲還小的藥丸,不配水直接放進嘴巴裡吞下去。 即使有鬧鐘提醒,有時還是會忘了吃,於是我在七點十分又加了一個主旨為「吃藥了嗎?!」的鬧鐘。 無論是上課、運動、吃飯、和朋友聊天、喝酒,甚至是去看演唱會,我都一定會準時吃藥。 一旦養成習慣,就不會覺得麻煩或困擾,因為已經成為生活常規裡的一部分。賀爾蒙藥物在我身上效果顯著,所以我打算今後在觀察病程進展的同時也繼續服藥。 不要被那些讓女性陷入焦慮和恐懼的恐嚇式廣告所欺騙,請走進婦產科,與醫生聊聊吧。讓我們繼續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並採取最恰當的處理方式吧。 讓我們與自己的身體好好溝通、互相信賴吧。這樣才是真正了解並愛自己身體,最快也最正確的方式。 本文摘自吳玧周的《對,我月經來了》,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對,我月經來了 100個女生有100種經期,直面身體的誠實對話》 April 25,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DB4A83

2022 奧斯卡最佳影片!《樂動心旋律》描繪聾啞家庭「聽見」愛的力量 https://ift.tt/hgcsXkP 晴暄 Ronna 《樂動心旋律》是一部講述一位在聾啞家庭中成長的女孩,如何透過自己的好歌喉實現夢想的故事,這部電影同時榮獲了 2022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電影中探討家庭之間的親密連結與自我接納,讓觀眾看完感觸良多! 自我與家庭間的平衡,是一生當中的重要課題。 我們時常在不同角色間穿梭扮演,是以家庭為重、肩負責任,或保有自我、勇敢逐夢?像是天秤的兩端,考驗如何取捨。 我想起香奈兒女士的名言:「最有勇氣的行為,是會為自己著想。」我想,兼顧家庭同時保有自我,才是理想狀態。 《樂動心旋律》,是一部探討家庭與自我間平衡的暖心電影,榮獲 2022 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其中關於聾啞家庭成員間相處的溫馨刻劃,及現實與夢想的抉擇,深深觸動人心。 如果你曾對如何兼顧家庭與自我感到迷惘,相信在觀影時,能從中獲得啟發。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樂動心旋律》(CODA, Children Of Deaf Adults)由夏安.海德執導,艾蜜莉亞.瓊斯主演,改編自法國電影《貝禮一家》,是一部成長喜劇電影。 故事描述聾啞家庭中唯一聽力正常的女兒露比,扮演家庭「翻譯員」的故事。孝順的她,每日早起協助家人捕魚、維持生計,為了家庭,她總是選擇妥協,唯一的興趣就是唱歌。 一次偶然,她參加了學校合唱團,老師發掘她的歌唱天賦,並鼓勵她上音樂學院。正值人生轉捩點的她,究竟該遵從內心,勇敢追尋音樂夢,還是留在海濱村落,扛起家人生計的責任?她的選擇,是否會得到家人的支持? 隨著露比的成長,學會鼓起勇氣聆聽自我,也尊重家庭成員間彼此存在差異。 (同場加映:成為家人,是彼此都需要不斷學習的過程:專訪北流董事長黃韻玲) 關於自我:即使不被理解,也要鼓起勇氣堅持熱愛 無論在校園或家庭裡,露比常是孤單、少數的存在。 由於出生於聾啞家庭,她曾因發音怪異而受同學嘲笑;早起協助家人出海捕魚,上課時累到睡著,也因為身上常有魚腥味,受同學排擠。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在家裡,她不同於爸媽和哥哥,有著正常人聽力的她,在餐桌上聽音樂被視為不禮貌;甚至,當她在魚市場為家人爭取更好的價格時,一旁的哥哥卻因此感到不被尊重。 音樂成為她唯一的救贖,一開始,她害怕在同學面前歌唱,盡可能在校園裡隱形;直到克服內心恐懼,勇敢追求熱愛,她的自我才逐漸清晰,獲得釋放。 在《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書中提到,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已經足夠認識自己,卻不免存在「盲點」,這些盲點大多來自「慣性」。 舉例而言,我們可能容易落入先入為主的心理和行為模式而渾然不覺。透過自我覺察,重新認識自己、了解慣性所在,才能適時改變。[1] 露比因為長期受家人依賴的「慣性」而壓縮自我,她養成先站在家人角度看待事情的習慣。直到協助家人生計和她所熱愛的歌唱間產生衝突時,她才真正反思:自己是誰?未來想過怎麼樣的人生?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她明白,歌唱是自己在不斷為生活妥協中的唯一熱愛,因此即使家人一開始不理解她為什麼加入合唱團,她仍選擇忠於自我,勇於表達「自己所需要的空間」,也在追尋音樂夢的過程中,找到自我、逐漸茁壯,學會為自己而活。 (猜你喜歡:家人就該成為情緒出口?你的負能量,要靠自己面對) 關於家庭:成員間從依賴走向獨立,關係卻更緊密 露比的家庭成員們從依賴走向獨立,彼此間的關係卻更加緊密,也是《樂動心旋律》的一大看點。 身為聾啞人士的露比爸爸,為了養家餬口只能出海捕魚,即使因為身處弱勢,常被剝削,也只能硬撐著繼續工作,因為捕魚是他唯一會做的事。 露比看見了爸媽為錢煩惱的對話,也知道自己在家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身為家中唯一聽得見的人,她默默肩負起家人對外翻譯、溝通的工作。 然而,這代表她不能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及夢想,必須永遠為家庭付出嗎? 直到海上觀察員介入檢察、露比的家人們決定自己賣魚——才成為彼此關係發生轉變的突破口。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露比為了報考音樂學院、準備表演,同時兼顧捕魚、賣魚的重擔,時常蠟燭兩頭燒,善良的她總以家庭優先,甚至多次遲到而令音樂老師失望。 直到哥哥表示,露比應該去追尋自己的人生,不用為了家庭犧牲歌唱天賦,而且他們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賣魚時,露比才反思,她的犧牲成全,真的是對於家人和自己最好的選擇嗎? 她勇敢表達長期以來的疲憊,也終於懂得把自我也放進關係的平衡中,而非只是一味成全——因為她明白,即使家人們害怕失去她的協助,但也真心希望她能過得快樂,展開自己的人生。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一書提到,家庭關係的深層連結,需要彼此間的好奇與討論,透過分享、表達以了解真實想法,並感到彼此尊重。[2] 很多時候,家庭成員間缺乏溝通,以致互相揣測、以為自己的行為符合雙方期待,無形中產生誤會,也令關係逐漸疏離。 即使交流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意見相左的情況,也要鼓起勇氣、學習尊重彼此的差異。如同露比的媽媽,一開始無法理解露比熱愛歌唱的選擇,甚至認為露比理應扛起家庭翻譯員的責任。 直到她們互相敞開心扉,彼此的關係也更加緊密: 露比:你曾經希望我是聾啞人嗎? 媽媽:你在醫院出生的時候,他們給你做聽力測試,你躺在那兒,嬌小又可愛,身上都是電極片,而我……祈禱你是聾啞人。當他們告訴我們,你聽力正常時,我的心沉下去了。 露比:為什麼? 媽媽:我擔心我們不親,像我和我的媽媽就不親密,我擔心我會辜負你,聾啞會讓我變成壞媽媽。 媽媽:但說真的,我很高興你知道自己是誰,你很勇敢,跟我不一樣。 露比的媽媽,從露比勇敢追尋自我的過程中,獲得成長與轉變,並決定全力支持女兒的選擇。 (延伸閱讀:家人是一輩子的關係課題:你會傷心,但你不要放棄)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每個家庭成員,都是獨立個體,有著各自的成長軌跡,而露比的放手反而讓彼此有了學習的空間。露比的爸媽、哥哥,靠自己的力量賣魚,即使遇到困難,樂觀的他們依然團結一致、找到解方,打造一番獨立事業。 到了合唱團的成果發表會,露比唱歌時,爸媽和哥哥坐在台下,他們聽不見露比唱什麼,但當他們看見台上閃閃發亮的露比,以及台下其他聽眾感動流淚時,內心深處也為露比感到自豪;導演的詮釋也別出心裁,在此段安排長達一分鐘的靜音模式,呈現聾啞人士的處境與心情。 圖片|《樂動心旋律》劇照 露比的爸爸看見女兒對歌唱的熱愛,即使聽不見,他仍用心看著女兒發光的模樣,那一幕,深深觸動內心。 爸爸:今晚你唱的歌曲是關於什麼的? 露比:是關於⋯⋯需要另一個人是什麼樣的感覺。 爸爸:你能唱給我聽嗎? 夜色中,爸爸觸摸露比震動的聲帶,感受炙熱的心跳,感動得熱淚盈眶。 影片尾聲,家人們選擇支持露比發展天賦,即使未來仍會遇到挑戰,但他們都能各自獨立,同時團結面對。 暖心電影《樂動心旋律》,不僅對於自我追尋、自我與家庭間的平衡有著深刻描繪,也反映了聾啞人士身為少數群體的處境,是一部令人深受感動的成長喜劇佳片。 隨著露比與家人的成長,感受追尋夢想的勇氣,以及家人間深刻羈絆的愛 —— 在平衡責任的同時,也保有自我;學會尊重差異,並給予彼此成長空間。 作者介紹|晴暄,90 後文青女子,探索靈魂與愛,書寫心靈、閱讀與電影等主題。願寫下溫暖文字,成為生命中的光。 參考資料| [1]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作者:陳茂雄;出版社:天下雜誌) [2]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作者:張輝誠;出版社:親子天下) April 25,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gcsXkP

2023年4月24日 星期一

現在的我適合談戀愛嗎?2 個問題釐清渴望,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https://ift.tt/zEakmL4 讀者創作 戀愛也要對症下藥!透過反問自己對戀愛的想像和看重的價值,一步步自我覺察,進而收穫適合自己的愛情。 文|Kai. 楷富 關於戀愛,你認為有一定的答案或公式嗎?我個人認為沒有,但卻有無限種的「可能性」。 要對可能性進行驗證,並且變成具體的、確定的、屬於你自己的愛情價值觀,唯有親自下場體驗才能得知。 接著從中理解自己對愛的喜好、厭惡與需求,逐步成為自己在愛情裡最喜歡的樣子。 我見過身邊的一些朋友,面對戀愛的挫折時,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批判、或是只想怪罪於對方,卻從不思考問題的根源是什麼? 想想看,看病總是需要先找到病因,才能對症下藥,而戀愛的問題也一樣,如果不試著去探詢根源問題,很可能就算遇見了很好的對象,還是可能會以失敗收場。 此刻,我不想寫一些勵志的雞湯內容讓你飲用,因為過度獲得短暫的能量高潮,有時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待能量消退之後,問題可能依舊存在。 因此,我想提出 2 個問題來與你分享,如果你能完整的、肯定的對自己的內心作答,恭喜你,或許你已經準備好踏入下一段戀愛了。 (猜你喜歡:如何找到對的人?6 個方式篩選愛情候選人,破除真命天子的幻想!)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你想談什麼樣的戀愛? 出門旅遊時,你會進行事前規劃嗎?也許你喜歡將行程排得很滿,覺得都出門了,就該好好地到每一處去看看,投資報酬率很重要;還是你跟我一樣,喜歡隨心所欲地想到哪就去哪,感到自由最重要,又或是你有其他喜歡的旅遊模式呢? 無論如何,至少我們都有著明確的「方向」。 方向的確立,讓我們知道想要去哪、以及用什麼模式進行旅遊,因此讓我們得以用自己想要、喜歡的方式過生活;也能讓還沒一起同行,但有想要一起旅遊的朋友,彼此互相了解、以及決定是否要同行。 或許談戀愛也是一樣的道理,先了解當前的自己,想談什麼樣的戀愛挺重要的。無論是想以結婚為前提,或只是想單純保持戀愛關係,哪怕只是短期戀愛都好,至少先確定「方向」,讓自己的內心獲得確定性,才可能避免做出令自己後悔的決定。 接著,再與你約會的對象,彼此袒露內心想法,合則來,不合則散。 (推薦閱讀:愛情之路總是不順遂?3 個迷思破除真愛的既定挑選準則) 圖片|Photo by Tobi on Pexels 很多人面對愛情時,總認為有愛最重要,但卻忽略了人生不斷在前進的過程中,我們的想法與需求會隨著歷練而改變,這也會影響對於感情經營的觀點。 可是人類是情緒性的動物,因此面對事情時,大多時候容易被情緒左右了決策,進而當彼此的感情出現分歧時,會因為害怕失去愛之後的匱乏感纏身,選擇持續待在一段可能沒有結果的關係中。 前面提過,愛情沒有標準答案或公式,但卻有無限種的可能性;也許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透過溝通來解決,但也許與眼前的這個人,永遠找不到平衡點,也許還有很多其他的可能。 我們無法在未知事物裡找答案,至少我們能確定自己內心的答案,進而做出自己認為最適合的選擇。 所以你想談什麼樣的戀愛呢? 你認識自己對於愛情的核心價值嗎? 人生就是一趟無止境在做選擇的過程,價值觀的確立,則是我們做任何決定時的依據。而價值觀裡,令你第一在意的事情,我稱為「核心價值」。 以我個人來說,我很在意彼此是否能有許多的肢體接觸、心靈交流以及獨立的生活時刻,其中又以心靈交流為第一在意的事情。 我很在意彼此溝通時,能否有著深度的對談、不受限制的話題交流,而不只是老聊一些娛樂性的事情,所以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為何之後,每每在與人約會時,這便是我觀察的一個重要選項。 如果對方無法符合這一點,那我可能會考慮是否進到下一階段。 (同場加映:柚子甜|金錢戀愛學:最適合你的感情觀和金錢觀,不應該由別人告訴你) 圖片|Photo by Tim Mossholder on Pexels 當然,找到心靈契合的伴侶不容易,但至少了解自己愛情的核心價值之後,才能盡量減少「我覺得他也沒有不好」這類的想法產生。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與約會對象相處時有了這個念頭,或許代表對方的想法或行為,並沒有跟你的核心價值一致,讓你對這段關係有了遲疑。至於要不要繼續相處,則是你的選擇。 你可以回顧過往在談戀愛時,自己最常表達愛的方式是什麼?或是最常向另一半要求的事情為何?很有可能就是你的愛情核心價值。 關於戀愛,你認為有一定的答案或公式嗎?希望今天的 2 個提問,能帶給你高品質的自我覺察、更深一步地了解自己。 當我們對戀愛有著明確的「方向」時,便能減少迷惘的產生,進而找到屬於你的愛情,成為你最喜歡的樣子。 作者介紹|Kai.楷富,Hey 我是楷富,一名健身教練、部落客與播客。如果你對於「人生」這件事有著著迷的探索,邀請你「追蹤」我,讓我陪你一起「閒聊人生」中的大小事。 歡迎追蹤:《Wow 這就是人生》FB 粉專、《Wow 這就是人生》、部落格《Wow 這就是人生》Podcast、個人 IG:jaycine0420。 April 24, 2023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EakmL4

ASTRO 文彬驟逝震驚全球!鐘鉉、雪莉 12 位英年早逝的韓星,願你們再也沒有傷痛 https://ift.tt/y7hW2ui 香港01 韓國偶像團體 ASTRO 成員文彬的死訊震驚全球,不少藝人朋友都發文悼念,身處韓國演藝圈的高壓環境,藝人的心理健康極需關注。本文整理 12 位英年早逝的韓國藝人,願他們能當個無憂無慮的天使。 韓國男團 ASTRO 成員文彬於 4 月 19 日被發現在家身亡,得年 25 歲,突發消息震驚全球 K-Pop 粉絲。近年有多位年輕韓星因意外或疾病等英年早逝,包括前 f(x) 雪莉和 SHINee 鐘鉉等,全部都令人感到可惜。 ASTRO 成員文彬(1998 - 2023 年) ASTRO 成員文彬於 4 月 19 日被發現倒臥家中,由經理人揭發並報警,死因有待警方調查。有粉絲指文彬向來給人正面開朗的印象,早前接受訪問時亦曾講過想對有極端想法的人給予第二次機會,因此不相信疑自殺的說法。粉絲亦翻出文彬月初講過身體不適的影片,猜測可能因健康出現問題而造成過勞。消息影響整個韓國演藝圈,部分歌手主動取消行程包括 IU 等,就連炎亞綸都有發文悼念。   Sulli 雪莉(1994 – 2019 年) 童星出身的 Sulli 15 歲就以 f(x) 一員出道,多年備受粉絲大眾喜愛。可是她於 2014 年認愛後,翌年再宣布退團令她人氣下滑。Sulli 退團後幾乎做什麼都能招來責備,小至更新 IG 日常照也罵聲不斷,最終她於 2019 年 10 月被發現在家身亡,得年 25 歲。雪莉生前就曾透露過情緒出現問題,飽受抑鬱症困擾。   具荷拉(1991 – 2019 年) 女團 KARA 出身的具荷拉是隊中的高人氣成員,就算單獨在日本發展的成績也非常不錯。當時她的好友 Sulli 離世後,粉絲已察覺到具荷拉情緒反覆,但她曾表示過會好好活下來。可惜具荷拉最終於同年 11 月被發現倒臥家中身亡,得年 28 歲。早在 2019 年 1 月具荷拉就傳出過試圖輕生,當時她與前男友正就性暴力等提告進行官司中,相信極端選擇與多重打撃有關。   金美秀(1992 – 2022 年) 金美秀 2018 年才正式踏足演藝圈,以電影《Lipstick Revolution》出道,拍過《再見媽媽又再見》等韓劇,其中最為人熟識的正是 2022 年開播的《雪降花》,可惜卻成為了她的遺作。金美秀於去年 1 月證實突然離世,得年 30 歲,措手不及的消息令家屬及公司職員感到非常傷痛,但未有提及死因。由於當時《雪降花》正在熱播當中,觀眾都非常錯愕,主角之一 BLACKPINK Jisoo 亦有發文悼念。 鄭彩律 ( 1996 – 2023 年) 鄭彩律 2016 年以模特兒節目《魔鬼走秀》加入演藝圈,2018 年通過電影《Deep》以演員身份出道,生前正在參與劇《Wedding Infossible》拍攝,正要走上耀眼的演員路。鄭彩律於本月初被發現陳屍家中,得年 26 歲。有指鄭彩律死前兩天曾更新 IG,上傳了自己拍攝時的花絮照並寫上「笑吧」,可是事後該貼文已被刪除。大批網民湧入她 IG 留言,希望她能一路好走。   前 Ladies' Code 權梨世、高恩妃(1991、1992 – 2014 年) 女團 Ladies' Code 於 2014 年遇上一場嚴重車禍,當時組合結束行程回首爾時,凌晨高速撞上防護欄,有指當時經理人行車車速高達時速 130 公里,加上天雨路滑釀成意外。車禍發生後,受傷最嚴重的高恩妃送院後就死亡;而頭部及腹部傷勢嚴重的權梨世也在 4 天後不治,兩人當時分別只有 21 及 23 歲。事件發生後震驚大眾,幸運逃過死亡一劫的 3 位成員,相隨 5 年多才再次提起車禍。 圖片|韓國電視台新聞截圖 高秀貞(1995 – 2020 年) 2016 年才以《鬼怪》出道的高秀貞,去年 2 月傳出因腦腫瘤去世的消息,得年 24 歲。高秀貞去世前,自 2019 年 12 月就沒有更新過 IG。高秀貞出道以來作品不多,但於 2017 年參演 BTS 防彈少年團《With Seoul》MV 時憑清秀外貌成為焦點,因此觀眾都覺得相當遺憾。   SHINee 鐘鉉(1990–2017 年) SHINee 鐘鉉於 2017 年 12 月被發現在一酒店式公寓內燒炭自殺,最終搶救不治,得年 27 歲。由於鐘鉉向來表現開朗,加上組合是頂尖韓流組合之一,因此當時消息震驚全球。鐘鉉死後,他的好友公開鐘鉉的遺書,上面提及內心出現問題等,可見他生前飽受抑鬱症困擾。不少粉絲也在鐘鉉的作品上,發現他早就留下不少線索,至今也是不少樂迷最難以開口提及的傷口。   李智漢(1998 - 2022 年) 《PRODUCE 101》第二季出身的演員李智漢,正式出道前拍過不少網劇,而他首次演參與的韓劇《木偶的季節》則成為了他的遺作。雖然劇組後來有請來另一個演員接演,但仍有在大結局播出李智漢拍攝時的花絮紀念他。李智漢是去年梨泰院人踩人事件的遇難者之一,有指他當時有機會逃生,但為了拯救被困的女孩而令自己再身陷險境。雖然最後成功救出該女孩,但李智漢卻不幸被人群淹沒,在意外中喪命,得年 24 歲。   SPECTRUM 金桐潤(1998 – 2018 年) 金桐潤參與選秀節目《MIXNINE》後,於 2018 年 5 月以男團 SPECTRUM 一員出道。可是出道僅 2 個月,金桐潤就傳來離世的消息,結束了 20 年短暫的生命。由於公司沒有交代金桐潤的死因,加上死訊傳出前一天,他仍有更新 IG 和開直播與粉絲見面等,因此粉絲間傳着各種傳言。有人提出金桐潤身高 180CM,但體重卻只有 56KG,比一般正常女性體重還要低,質疑是否與過勞有關。 圖片|WYNN Entertainment 一級秘密(TST) YOHAN(1992 – 2020 年) 1992 年生的男團一級秘密(現名TST)成員 YOHAN 突然於 2020 年 6 月傳出離世消息,得年 28 歲,當時家人表示不願意公開死因,令粉絲相當驚訝。粉絲表示 YOHAN 死訊傳出前,他仍曾講過即使組合活動自 2019 年已暫停,但他仍有想繼續演藝活動,希望能盡快再有活動的想法,卻突然傳來噩耗。   100% 徐旻佑(1985 – 2018 年) 徐旻佑早在 2006 年就以韓劇出道,並於 2012 年以男團 100% 隊長身份出道。由於擁帥氣外表,對成員及粉絲亦照顧有加,因此擁護大批支持者。可是徐旻佑突然於 2018 年 3 月傳來死訊,他被發現因心臟驟停倒臥在家中,享年 33 歲。徐旻佑死前幾天成活躍更新 IG,所以當時粉絲及成員都陷入了巨大傷痛之中。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娛樂」:ASTRO文彬25歲殞落震驚全球 懷念12位英年早逝韓星仍然令人心碎 April 24,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7hW2ui

2023年4月21日 星期五

滑手機會影響腸胃?戒不掉怎麼辦?3 招教你減少使用頻率,找回腸胃健康! https://ift.tt/IkstNHp 方舟出版 現代人時時受制於方寸大的螢幕裡,但長期下來對身心皆有不良影響。我們可以透過幾個方式來減少使用手機,改善胃腸疾病的同時,也能重新拾起真實生活的美好片刻。 文|李博 想得到的太多,同時希望不費力地得到是現代人的通病。 沒有深入的交流,僅僅是手機螢幕上的點讚,沒有任何思想的碰撞,就能完成交流溝通嗎?建立連結嗎? 玩手機對胃腸健康的影響 時間都去哪裡了⋯⋯?我們點了無數個無謂的讚,沒有靜下心來思考,沒有珍惜當下時光,沒有和你身邊的朋友、家人進行交流,而是追求了虛幻的遠方,忽略了當下,忽略了需要你做的事情。 這就是我們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手機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我們也被手機給「俘虜」,它將我們的生活弄得支離破碎,也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很大隱患。 具體來說,手機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傷害呢? 第一,給我們的眼睛帶來傷害。 每天晚上我們躺在床上盯著手機,關燈之後還在玩手機,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滑手機,工作、學習,甚至連上廁所都要攥著手機⋯⋯我們恨不得鑽到手機裡面去。長期盯著手機,不僅容易近視,而且容易讓眼睛變得疲勞、乾澀,甚至疼痛。 第二,玩手機帶來更多的焦慮。 一方面,我們獲取了外界更多的消息,這些消息有好有壞,無論好壞都會影響到我們,好的消息能夠讓我們興奮,壞的消息能夠讓我們內心憂傷,其實是否獲取這些消息對我們的生活沒有實質的影響,可是我們透過手機看到了這些消息,就會引起我們內心的變化。 另一方面,我們經常玩手機,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一旦離開手機內心就很焦慮,感覺會錯過重要的消息,錯過重要的人的聯繫⋯⋯。 (同場加映:「可以用手機交流,就不想出門聚會?」科學研究:現代科技冷漠更容易誘發憂鬱症?)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第三,玩手機容易突發危險。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過馬路的時候看手機,發生了車禍;下樓梯滑手機,踩空臺階,摔斷了腿⋯⋯我們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如果集中精力玩手機,而忽略了正在做的其他的事情,那麼完全有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第四,滑手機占用時間,做其他事情的時間就少了。 我們滑手機的次數多了,占用的時間自然多了,投入到工作、學習、鍛鍊中的時間自然少了。最終導致我們的工作效率很低,工作的品質就更難以保證。 第五,手機嚴重影響我們的胃腸健康。 這個是最為重要的一點。長期滑手機,不僅對我們身體有傷害,而且會導致精神壓力增加,改變對胃腸神經內分泌的調控。另外,當手機成為生活主導的時候,我們就會被手機的消息擺佈,內心就會產生焦慮。 而焦慮會使胃腸物理運動和化學變化不足,最終導致消化不良和便祕等胃腸疾病的發生。還有,如果我們滑手機的時間太長,或者保持一個姿勢太久,還會導致胃腸蠕動變慢,容易出現食積等其他消化不良疾病。 所以,建議大家少玩手機,多鍛鍊,尤其要和身邊的朋友多交流、多溝通。這樣不僅有利於身心健康,而且有利於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放下手機,發現別樣的美好 飛機起飛了,手機關機了,我要出差,去外地開會。 我不由得想到了一句話:當我們看不到遠方的未來,就走好當前的路。是啊,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和遠方聯繫,為啥不看看當前的事情呢? 窗外的白雲,如兔子,如老虎,那麼可愛。乘客也變得那麼和藹可親。吃過飛機餐,我小憩一下,還作了一個短暫的夢。夢見所有的手機都自己跳了起來,在空中舉行聚會,在唱歌跳舞。主人們都跳起來去抓它們,卻都撲了空,手機們不緊不慢地飛著。 忽然,不知怎麼地,手機都一下子飛到了飛機外面,和飛機一起飛翔。大家看得一臉茫然,不知道手機為啥都棄自己而去⋯⋯。 此刻,我從迷迷糊糊中醒來,趕緊摸摸口袋,我的手機還在⋯⋯。 我沒有了睡意,打開電腦,繼續我的創作。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我的手觸碰到了手機,但我趕緊縮了回去,繼續敲擊鍵盤,反覆數次⋯⋯。 下飛機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已打出了五千多字。 除此之外,我還在飛機上結交了新的朋友。 (延伸閱讀:總低頭玩手機,身形也會漸漸變化?改善圓肩駝背「上交叉症候群」這樣做) 減少手機使用頻率,治癒胃腸疾病 開會的幾天裡,我幾乎每天都將手機放在行李箱中。沒有了手機,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孤島之中,不過孤島的日子越來越和諧,手機消失的日子,一開始不習慣,後來越來越愜意。 每天,固定時間外出覓食相當於鍛鍊身體,大家不再投精力給一個小小的螢幕,而是把視野還給了天空,還給了綠地,還給了身邊的人。 儘管吃得不太規律,也不是多麼精緻的飲食,但是每個人的胃口都很好。大家在一起大快朵頤,沒有了焦慮,也沒有了抑鬱。 我發現,適度放下手機,是治癒胃腸疾病的良藥。 第一,時間還給了我們。 大家發現了沒有?之前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總是有意無意地打開通訊軟體,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暢遊,完全沒有了時間概念;而沒有了手機,我們可以把時間留給自己,用於鍛鍊身體,這才是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王道。 第二,放鬆心態。 放下手機,我們不再糾結於小小的螢幕,讓交感神經不再處於焦慮狀態,有利於保障胃腸的正常運轉。 第三,給腸胃一個調理的機會。 手機不在手上,就不會時常坐著,或者說,就不會總是低著頭,這樣就能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調理腸胃的功能。 這裡面最重要的,一個是時間的投入,一個是自我控制。 其實,健康的真諦就在於掌控自己。 《黃帝內經》裡面說,「生病起於過用」,疾病的生成一定與平日的生活習慣相關。頻繁地使用手機會使身心失控、時間變得支離破碎。平時倡導少看手機多運動。如果人類沒法自控,就需要外界的力量讓我們實現「他控」。 (猜你想看:「睜開眼睛就想滑手機」生活心理學:你會不會其實把世界看得比自己還重要?) 圖片|Photo by Polina Tankilevitch on Pexels 時間一天天過得飛快,一切都模糊起來,就在大家的腹肌都鍛鍊出馬甲線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島上的世外桃源—島心湖泊藍色的水,深不見底,水面劃出的水痕,讓人心醉,大家更加忘記了自己從哪裡來。 這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展現的仙境,抑或是陷阱?大家都不知道,卻在一份期待中,度過這日日夜夜。 生活的欲望迷住了每個人的雙眼,讓人們忽略了健康。減少使用手機時,你不僅能夠發現很多美好,還能找到曾經失去的很多東西。 怎麼降低使用手機的頻率呢? 我給大家一些參考方法: 不要時刻拿著手機:在固定的時間來看看,每次看的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鐘,不在飛機上的時候也要遵照執行。 盡量坐著的時候不看:站著的時候看手機,這樣可以減少使用手機的頻率和時間。 吃完飯的時候不要看手機:把手機放在一邊,或者聽有聲書,讓耳朵工作一下,以減少手機的使用。 做到簡單的這幾點,就可以把手機對胃腸的影響降到最低,走上健康之路。你真的能掌控手機,或者說,能夠與手機和諧共處嗎? 本文摘錄自李博的《腸胃調整好,百病不上身》,由方舟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腸胃調整好,百病不上身》 April 21,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kstNHp

每天努力工作,卻得不到肯定?瞭解內在小孩,擺脫從外在證明自己的痛苦循環 https://ift.tt/0EJ5OT7 李品毅 Lee Ping-Yi 為什麼我們會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把自己困在痛苦的惡性循環中呢?跟著筆者的腳步探索內在小孩,一起修復過往的傷口。 我們時常在身邊、在演藝圈中看見外表亮麗、聰穎且十分努力的人,生活過得並不順遂,時常浮浮沈沈。他們經歷一陣低潮總能重新再次抬頭,但過了一陣子,似乎剛起的勢頭又再次面臨了困境。(對,可能我們也是如此。) 總讓人納悶,這樣看起來條件優異的他們,為什麼會反覆進入類似的低潮當中呢? 原來低潮中一向堅強圓滑的他們,其實堅毅的背後,一直在被不幸的原生家庭經歷影響著。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多半竭盡所能想要賺錢成名、拿獎、獲得更多的鮮花、獎牌和掌聲,時常是為了想讓家中的父母以自己為榮,得到他們的認可。 縱使時常他們並不承認自己在意父母的看法。但又可以從他們與父母的對話中看出下意識是非常在意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的(如果我們不介意一人的看法,我們對他們的話語是難以勾起情緒的,反之,我們的情緒是容易受到觸發的)。 圖片|Photo by Mike Scheid on Unsplash 「我想成為你們的驕傲,你們卻從來都沒有讚美過我。」 「我努力工作,拼命地爭取,每天都累到不行,你們關心過我嗎?」 那些辛勞付出,並沒有換來父母的贊美認同,面對父母的冷淡與疏離,他們哀怨不已。 可以觀察到他們下意識地有一個模式: 不斷地想要從外在環境和他人認可中,證明自身存在的價值,從而陷入被動而顯得痛苦。 既然長期為此所苦,他們為什麼依然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把自己困在痛苦的惡性循環中呢?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如果花知道》斷捨離父母的期望,劃清界線的 3 個步驟) 圖片|Photo by Daria Nepriakhina 🇺🇦 on Unsplash 原生家庭的低價值傳遞,會嵌入我們內在小孩的信念中 小時候,我們常會經歷這樣的事:因為考試成績不好,家裡人的指責與批評,總會讓我們生出一種低價值感。 年幼時,我們沒有能力獨自生存,如果得不到父母的認可,在我們的心裡,彷彿自己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這就是很多時候,我們極力想要努力上進、證明自己的原因,同時也使得我們的內在小孩接收了這樣低價值的信念。 許多心理學派皆有提及的《內在小孩》理論認為,過往的童年傷痛與未竟之事,會深深記憶在我們的身體及大腦中,形成內在小孩。關於痛苦、悲傷、羞恥和不安感的記憶,因此我們的情緒也會受到內在小孩的影響。我們需要重新學會釋放這些情緒,解脫童年制約,並找到善待及好好照顧自己的方法。 我們或多或少在成長過程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父母不盡然有意識地忽視、嫌棄我們,但是這樣的不經意,確實在我們心中遺留下了「我不值得存在」、「我是累贅」、「爸媽不要我了」等埋藏在潛意識中的信念。 這種在父母面前的低價值感,可能會到我們活到中老年都還困擾著我們。有些人幾十年的努力,可能都隱含了向父母證明自己其實也可以是又好又成功的孩子的意圖。 當我們稍微功成名就,取得社會認可的些許光環後,我們在父母面前的信心可能會稍有改變,但實際上始終沒有從向父母證明自己的迷障中解脫出來。 許多父母會告訴孩子:「只有你表現優秀,你才會過得幸福快樂,並得到我的認可。」 可能我們的父母在小時候,生活條件遠不如現在,會比我們更多地感受過落後帶來的恐懼,他們的內在小孩可能比我們他們更加悲觀與失能,會無意識地把這些恐懼投射到孩子身上,原生家庭的低價值感就此傳遞下來。 當孩子的成績和表現不好時,容易刺激父母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信念:「落後等於無能,就會被社會淘汰。」 這使多數人形成了錯誤的自我防禦方式:「一旦有機會,一定要努力向父母證明自己,以避免經常陷入被拋棄的恐懼。」 事實上,每一個恐懼的孩子,其實背後都有內心潛藏無助內在小孩的大人。 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要去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天賦以及內在聲音,只是一直依循父母告訴自己的方向,繼承了父母內在小孩的信念而不自知。 心理學家弗洛姆在其著作《逃避自由》中提到: 「人們似乎在做決定,似乎想得到某種東西,但實際上是在內在或外在壓力的強迫下,不得不想得到他們正要得到的東西。」 而這個信念,並不一定會隨著年齡改變。除了在原生家庭中發酵著,也投射到了親密關係、人際關係、職場關係中。 許多人依然陷在內在小孩信念痛苦的循環中:不斷地從外在證明自我價值,但始終求而不得。 (猜你喜歡:小時候的你,曾被父母好好回應嗎?心理師:親子互動,將形塑彼此的「潛在空間」) 圖片|Photo by João Ferrão on Unsplash 認識自己,完整自己的內在 我們需要打破內在小孩固著的信念,去瞭解內在小孩,才有機會擺脫從外在證明自己的痛苦循環。 藉由女人迷近期推出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可以協助我們藉由牌卡的協助,來一步一步認識與療癒自己的內在小孩。 一開始,我們需要有明確指引的工具來開啟我們的探險之旅。我們可以透過牌卡練習,幫助自己培養一個自我照顧的環境,在任何時刻給自己一個情感的自我擁抱,能夠持續給自己關照與安撫,並將自我觀照視為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動。 透過抽牌與自我對話的簡單步驟,可以經驗自我情感的修復歷程,並學會怎麼暫停具有傷害力量的內在信念。 在這個過程中,突如其來、難以理解的情緒波動與反應可能變得不再莫名其妙,過去難以排遣的壓力與情緒逐漸可以釋放,甚至可以開始想起快樂的自己是什麼樣子! 經過牌卡的探索,我們發現自我價值也是可以自己給自己或是藉由與朋友、伴侶、家人的共同使用牌卡來認識彼此的內在小孩,建構內在小孩的支持系統,進而使關係更加親密,內在小孩造成的隔閡是可能逐漸被消解的。(此副牌卡包含 10 種入門專用應用方式與情境,一人、兩人、眾人都可以共同來場內在的探索之旅)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我們可能可以更加瞭解自己,並喚起了自己的內在力量:無須向父母證明自己是一個優秀的人,可以用自我探索療癒了自己過去遭受的痛苦。 很多人會向他人證明:自己可以過得很好,自己能取得很大的成功,抑或是想象有一天父母將會如何後悔看不起自己⋯⋯ 其實這些信念是因為自身尚未脫離原生家庭的信念、沒有給自己內在小孩成熟的機會。不斷去「證明」的背後,是恐懼與匱乏。 也只有在我們渴望獲得父母或權威人士的肯定、認同時,才會想盡辦法去證明自己是值得的。 然而,要證明自己,就需要去「超越別人」,而超越別人是無止盡的。 只要衡量的標準改變了,你就會從他人眼中「足夠好」的寶座跌落下來,無形中被推上更殘酷的證明之路。 要避免自己陷入這種輪回中,最根本的還是回到自己身上,去認識自己、完整自己的內在。而認識、療癒內在小孩可以是第一步。 嘗試證明自己是種探索過程,帶著覺察去改變 不過,嘗試證明自己一定是壞事嗎? 並不是。 不斷地想要證明自己並不見得是壞事,可能是對自我價值的誤會,使我們陷入努力卻滿足不了他人標準的怪圈中。 人並非一開始就明白,自己的內在力量才是力量的根基。往往需要通過探索、試錯等一系列學習來清晰地認識自己與世界。 無需因為忍不住向他人證明自己而懊惱。 只有當我們親身體驗到這個方式無效後,才會開始轉為向內探索自己的內在力量,這是人們內在成熟的必經過程。 關鍵在於要自我覺察。 要覺察自己的行為:是困於內在小孩的老舊信念?還是聽從了內在的平靜聲音? (延伸閱讀: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才不值得被愛?——學習放下對父母期望,你比想像中更值得被愛)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抽張牌卡,讓自己的生活暫停片刻,藉由輔助提問,給自己深入覺察自己的機會。 我們像一朵朵品類不同的花,綻放前的日子會經歷風吹日曬。 每個人的花期也不同,可以不需要以他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若是可以自我照顧、支持過去缺愛的內在小孩,生活地放鬆一點,無論是追求名聲,金錢,還是自我價值,理解自己可以讓我們將痛苦化作生命饋贈的養料,滋養餘生。 藉由各式工具,盡情認識你的內在小孩、你的熱情與天賦吧! 作者介紹|李品毅,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April 21,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0EJ5OT7

2023年4月20日 星期四

台灣微軟、永豐餘投資控股談「與生活共融的職場」|2022 女科技人大會 https://ift.tt/M3sGTC8 女科技人電子報 誰說工作與生活要二選一?職場女性只要能釐清自己、培養幸福感,同時擁有信任與彈性思維,就是打造生活與工作共榮環境的最佳助力! 文|程佳德整理、洪文玲校訂 /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編輯部 2022「女科技人大會」 主題演講:「分享工作與生活共榮的職場」 永豐餘投資控股(股)公司董事長 劉慧瑾  台灣微軟(股)公司研發中心首席研發總監 盧玫萱 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光電系教授兼理學院副院長 李欣縈、IEEE 中華民國分會 WiE 主席 冉曉雯 圖片|2022「女科技人大會」主視覺,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提供。 「幸福感」趨動的挑戰人生:永豐餘投資控股(股)公司—劉慧瑾董事長 劉董事長以自己的學習故事開始。從小她就是國語文比賽常勝軍,到了初中發現自然科學是廣大且有規律的學科,深深吸引了她,因此高中選擇了自然組; 原本父親很反對,但在畢業的數學測驗中拿到了高分後,也改變了父親的態度,轉而支持她的選擇。 劉董事長認為,成為女科技人,有許多挑戰。 第一,女科技人需要回答自己或別人為何自己要選擇理工?她認為這樣的提問用意在於提醒自己支持自己的選擇;第二,這一路上社交是孤獨的,不論是在學業、休閒甚至職場,因此需要主動去尋找戰友,對女科技人來說更為重要; 第三,認知到進入家庭後,將面對社會對女性的角色期待、小孩的教養責任等挑戰。 (同場加映:高學歷女性困境:有工作沒家庭,不管怎麼選,永遠是結構問題中的輸家) 圖片|永豐餘投資控股(股)公司 劉慧瑾董事長;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呢?劉董事長提出幾個方法。首先,不要「內在化」挑戰,意即就算面臨挑戰,也不是因為自己不好;要「外在化」挑戰,轉個念去想,人生有挑戰是正常的。面對孤獨,要積極地尋找戰友。 最後,我們不能決定原生家庭,但伴侶、職場都是自己可以追尋的,他們是否能支持自己完成自己的夢想,很重要。劉董事長更感性分享,表示挑戰一定有,但首先要了解面對挑戰的驅動力是什麼? 她說是來自「幸福感」,也就是認為自己是幸運的,因而能感恩生活的一切。人生的幸福從感恩開始。感恩在心中會促進努力,會想持續保有我所感恩的事情,甚而帶來機運以及貴人。 現今永豐餘公司因應世界的變化,公司開始準備轉型,因此每天也都需要活力滿滿才行。最後提醒與會者,時常抱著感恩的心,懷著知道自己「還有什麼」力量的心態往前邁進,有機會的話,也記得提攜年輕的女科技人。 「信任與彈性」創建工作品質:台灣微軟(股)公司研發中心—盧玫萱首席研發總監 望見現場與會的女科技人們時,盧總監說她了解到科技領域的女性成長,不僅是公司需要重視的問題,也是整個社群以及社會中,包含產、官、學界對這議題的重視。 盧總監 2004 年到美國攻讀博士,畢業後在美國闖蕩,於 2010 年加入微軟。她說 2017-2019 年這段期間,母親身體發生狀況,於是開始思考家庭與工作的關係;後來跟主管提議,希望有三分之一時間在台灣工作,主管第一時間就答應了! 這段時間最辛苦的便是要挑戰時差,直到 2020 年收到台灣微軟的邀請,選擇回來台灣上班。 盧總監回到台灣後,曾面試一位女性工程師,但對方有一個一歲小孩,為了不想錯失與孩子陪伴的時光,對方提出不想出差。在雙方溝通後,達成以「遠距工作」以及「時間管理」來製造雙贏。 還有一次,一位員工考慮離職去創業,盧總監為了留住人才,雙方商討在不離職為前提下,透過工作時間的調配,甚至留職停薪,讓員工能多去嘗試。因為她相信,員工以最適合的方式工作,公司可以獲得更大的工作回饋。 (延伸閱讀:Google Mentor 制度、台積電 Women@TSMC,替職業女性照亮一道曙光) 圖片|台灣微軟(股)公司研發中心 盧玫萱首席研發總監;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每年微軟會做兩次的調查,30 道題目橫跨六個領域,包含多元共融、領導力、職涯、工作/生活的混合彈性、主管卓越度、學習與發展(Global DEI, Leadership, Career, Hybrid Work/Life Flexibility, Manager Excellence, Global Learning & Development)。 主管會與團隊開會討論問卷的回饋,好的回饋就保持下去,有待改進的就在下次問卷之前改善,也能藉此確認執行成果。 2017 年微軟頒布工作規定,四種假合計,一年共有 180 幾天的假日。在此盧總監特別提及,面對外界的質疑:「提供這麼多假,對公司可能有危機嗎?」微軟人資長回應,工作績效不是以員工待在辦公室長短決定,而是要看實際產出; 希望提供員工充分信任與彈性的環境,以提升員工對公司的向心力及企業高效的目標。 微軟為員工福利提供了許多福利政策,例如「家庭照顧假」,讓員工可以顧老看小;還有產假及陪產假等,都高於勞基法的標準。補助部分,包含健身補助、產假及疫苗補助等。 公司也有提供員工餐飲、健身房等紓壓措施。盧總監特別喜歡辦公室設立的親子友善空間,旁邊有一個高腳椅,讓家長可以邊工作邊看顧孩子。 最後,她以微軟執行長的話來做總結,「賦能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每個組織,讓大家都能貢獻更多、成就更大」(Empower every person and every organization on the planet to achieve more)。 不只是對 Windows 使用者及微軟企業夥伴,更重要的是賦能員工,讓我們一起創造,生活與工作共榮的環境。 【正式取得《女科技人電子報》授權刊登】 April 20,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3sGTC8

感情變淡了,怎麼辦?和伴侶一起開箱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找回自我的真實聲音 https://ift.tt/HKtsbqf Jubie 秉旂 完美的媽媽當久了好累?不論你是什麼身分,請記得隨時停下腳步,聆聽內心的聲音,為自己找回快樂的方法。 電視劇裡常有一些魔幻情節,四周會突然靜止不動,雨滴凝結在半空中,行人來不及把話講完大大張著口,撒出來的飲料一顆一顆串起來,像一幅畫一樣。 生了孩子之後,我生活常常有這樣的時刻,我成了一座靜止的島嶼,日復一日重複著不難但卻瑣碎的每一件事,每天都像同一天。 一個媽媽很難在半夜收玩具、餵奶、打掃家裡的時候掃出什麼為國為民的雄心壯志,更難在摸黑折衣服、躡手躡腳洗澡刷牙、一有動靜馬上掏奶的時候,有什麼過人才華得以展現,我最艱鉅的任務是不吵醒孩子就成功換尿布,最大的心願是白天可以補眠,最害怕的事情是保姆突然請假。我甚至顧不了什麼兩性平權、女性獨立,我累到覺得老公養我,天經地義。 圖片|Photo by Tanaphong Toochinda on Unsplash 婚姻關係是這樣的,有來有往,這包含了一切生活所及的範圍。尤其生了小孩之後,很多付出都無法客觀衡量,育兒的好景不常除了嬰兒睡過夜兩天又作息大亂,昨天吃得好好的今天突然厭食之外,更多的是夫妻間的相處,一個不小心就擦槍走火。誰都覺得自己最棒最累最有承擔,都覺得自己是神一般的存在,對方是豬一般的隊友。 諶淑婷在文章:別再把什麼都不做、做也做不好的丈夫當成「長子」來嘲弄了 ── 讀《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裡寫到: 「社會存在著 A 面與背後的 B 面。A 是政治、經濟、時間、就業等『正經事』;B 面是育兒、看護、病痛、身心障礙等『無法不做,但沒那麼被看重的事』,男人、女人一開始都活在A面,但面臨婚姻生育這些難題時,女性就會不得不往 B 面移動,至少是 A、B 兩面不斷移動,但男性大多維持在 A 面,只有在妻子實在忙不過來時,到 B 面幫忙換尿布、幫忙一點家務,就覺得自己做了很多,自己不是過去的『傳統男人』。」 相信許多媽媽看到這裡也跟我一樣心有戚戚焉。我們以前吵架不過夜,但有了孩子連吵架都不能一氣呵成,不過夜太難了,兩天內能吵完都要慶賀。吵到我都在認真規劃撤退路線,但發現回娘家真的有點遠,而且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沒有比較輕鬆,只好繼續駐點前線。 但吵架吵成這樣說實在,很爽,甚至我覺得我們的默契,竟然能重新磨合到新的境界。(不排除是因為此時此刻我們沒有在吵架而且我剛喝完他燉的雞湯才這麼說) (同場加映:「快樂的媽媽,才會有快樂的孩子」逗寶共同創辦人江瑋屏:別忘了母親的根本,還是女人) 圖片|Photo by Philippe Murray-Pietsch on Unsplash 《從零開始的女性主義》書中,作者說「要建立對等的關係,不是獨自煩惱,更不是順從丈夫,唯有努力不懈地和丈夫協商,對話才得以發生,讓孩子看著父母在吵架中一點一滴互相成長吧!」我想我們是不遺餘力在執行。 於是時間走走停停、日常紛紛擾擾。有次我們吵架的時候,我看見了兩個討愛而不可得的孩子在打架,用近乎原始的驅力,明確清晰的在互相索取。看了看我們,再看看女兒,我彷彿成了時光旅人,驚覺有個小女孩被困在時間裡。 我看見了她的失落、被錯待和不被理解,更多時候看見她想要做得好、想要被愛、有話說不出口的緊張與壓力,而那個小女孩就是我。這一些童年的情緒,都漸漸蔓延到了現在,出現在我和配偶之間。 真正要修復的,不是彼此的感情,是內在的自己 女兒一點一滴的成長,彷彿是某種再現,不斷的提醒我們反過頭去探問內心的小孩,「妳希望被怎麼對待呢?」「如果是妳,妳想要怎麼做呢?」在很多育兒手足無措,婚姻岌岌可危的時候,我的內在小女孩彷彿一盞明燈,總能給出清晰的建議。 在這朝內反覆諮詢、溝通的過程,我突然理解了「啊,原來妳當時是這樣想的啊!」「啊,原來妳真正想要的是這個啊!」「原來是因為這樣,妳才這麼生氣這麼傷心啊!」 這位內在小孩,是我們的童年,是我們的記憶,更多是沒來得及走過的情緒。童年像是糖果屋故事裡的家,而成長就是那被迫放逐到森林的路途,我們不自覺落下一塊一塊麵包屑,有失去、有挫敗、有遺憾,只要沿著麵包屑,就可以回到原本的家,看見原本自己的模樣。 現在的我和配偶,因為有了外在小孩,一片一片撿起麵包屑,找回了童年的路,這才得以看見自己的內在小孩,重新去認識她、陪伴她、理解她、療癒她。 (猜你喜歡: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明白母親的影響,是我解放自己的開始) 圖片|Photo by João Ferreira on Unsplash 昨天半夜女兒睡得不好,前一天又和配偶有摩擦,我的耐心幾乎要磨光。早上我拖著疲態走出房門,陽光下看見擺在書櫃上的這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我覺得我現在很需要快樂。 我打開有童趣圖樣,靜謐綠底的紙盒,抽了快樂練習卡,也推給老公,請他也抽一張。請告訴我要怎麼練習快樂吧,我心裡這麼想。 我抽到了「表達」:找回你真實的聲音 我頓時有深深的感動和被理解,是啊,我需要的是用真實的聲音表達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期待甚至是怨懟,都有存在的意義。 接著我抽了一張抱抱療癒卡,上面寫著:「陪自己什麼都不做,好好呼吸」。 我懂了,我馬上跟老公說:「今天我要耍廢一天!」突然身體就輕鬆的起來。我一直用力過猛,想當個完美的老婆媽媽,害怕做不好、更怕做不好就不被愛,用了過多的力氣在擔憂上,因而讓自己疲憊得難以復原,更容易把情緒丟給別人,索取認可的手法既暴力又讓人有負擔,衝突就是這樣來的。 好吧,今天就好好呼吸就好! 育兒也是,我有呼吸,小孩有呼吸就好。 (延伸閱讀:從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面對曾經受傷的你: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展開一場全新之旅!)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配偶抽到了「做喜歡的事」:單單做你喜歡的事 我問他想到什麼?他說:「想到小時候不能打電動,會被罵。」接著抱抱療癒卡上面寫著:「跟自己說:『你是安全的,你可以安心』」 我笑了出來,好吧,你是安全的,你今天不會被罵了!想去打電動就去吧。 育兒的時間雖然像是停止了,但有一些東西,還是以緩慢難以察覺的速度在改變,當我發現的時候,就會出現馬力歐跳進水管的聲音,登登登,愉悅地提醒我我又過了一關。像是發現女兒長得比桌子高了、會清楚的叫媽媽了、在馬桶尿尿了、會自己吃飯了。 我想跟我外在小孩說的,就讓我也大聲跟我的內在小孩說吧:「親愛的,妳真的很棒,我無條件愛妳。」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從今天開始,一起來擁抱內在小孩吧:) Jubie 專屬折扣碼:jubiehappy100 Jubie 專屬導購連結:https://womany.net/s/100df352 April 20,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Ktsbqf

連假給自己一趟心流靜旅!內在小孩帶你專注腳下,找到前進的能量 https://ift.tt/h26t45q Amazing 旅行,是一個能夠放鬆身心,重新回到自己的方式。筆者帶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展開旅程,過程中讓自己重新找回能量、累積美好的回憶。 連假前最後一個工作天,把所有任務處理到一個段落,我跟夥伴們說:「接下來這幾天我要去花蓮,訊息會比較慢回喔!」轉身便跳上往花蓮的火車。 說來也奇妙,這兩個月我都在為了一個大型活動忙碌,兩週前才冒出一個念頭:「等忙完後,要去花蓮短居幾天,好好放空一下。」誰知道宇宙出貨速度奇快,《丘丘行旅》的「心流靜旅」,就突然出現在我眼前,召喚著我:「不必等全部忙完再給自己犒賞,你可以先好好休息一下!」 轉眼我已出現在丘丘行旅,位於鳳林的山谷間,景象與台北的水泥建築完全不同,一瞬間遁入了世外桃源。木頭打造的質感木屋,一踏入就有淡淡木質香氣,床的旁邊還有浴缸,簡直是公主套房。 第一天晚餐,看到心流靜旅以在地食材變出的豐盛 buffet,我全身的每個細胞都在歡呼,興奮地拿了整桌的菜,把自己吃到好撐。朋友問我:「你來這邊有什麼感覺嗎?」「就很爽啊!」一進入放假模式,我的詞彙能力直接退化成孩子,無法再想出更多的形容詞,就是單純地,興奮、快樂、幸福。 專注腳下,即是療癒 此趟旅程,帶了《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同行,第一天我就抽了一組牌,看看牌卡想給我什麼指引。抽出的牌卡是:「珍惜同伴:加入同伴,你需要友誼。」與「釐清想法,是事情糟不是你糟。」 我並未多想牌卡的意義,就讓它靜靜躺在桌上,有時牌卡可能像個預言,會在接下來的日子,漸漸讓你明白它想告訴你的話。 心流靜旅行程,除了質樸舒適的木屋、營養純淨的三餐,還為旅客安排了靜心瑜珈、正念行走、頌缽療癒等課程。平時在工作上,都是扮演要下決定,推動大家往前走的角色,此刻允許自己成為廢人,什麼都不必多想,在上課時間抵達教室,跟著老師的引導流動、探索即可。 第二天早上,天氣微涼,遠方的山頭都頂著一層雲霧,展現出另一種曖昧之美。我們跟著老師的腳步,練習正念行走,一步一步慢慢地,感受腳起腳落,平時走在路上都在想東想西的我,有了一次專心走路的機會。 走路看似沒什麼特別,但當你不再思考著其他事物,身體的五感突然都打開了,我聞著新鮮帶著土味的空氣,吸進去時感覺到鼻孔微涼;路邊有許多剛剛才盛開的春日小花,還有被雨打落的殘葉;地上傳來腳步磨過柏油路的聲音,一旁還有蛙鳴鳥叫,一路在山谷間迴盪。 原先老師說我們要走到對面涼亭時,我看著覺得好像有段距離,但在專注的步伐中,竟然不知不覺就走到了。 (同場加映: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從旅程中富養自己、與內在小孩對話:做自己的貴族!) 老師發下紙張讓我們自由書寫,我立刻寫下: 「出發前總想像路途遙遠、艱難,其實都是自己嚇自己,當你專心在每一個腳下,其實很快就到了。」 大山、雲海、山嵐、花朵、草兒,一路相伴,也讓我覺得並不無聊,心境開闊,此前的忙碌與疲憊,全都一哄而散。 山海相伴,你不孤單 那幾天剛好遇到了丘丘的兒童節活動,讓我們在草原上玩起久違的泡泡,原來一池肥皂水,就可以讓人產生好多快樂,這麼簡單。早餐吃到一半,還有一隻可愛的鸚鵡來訪,乖巧地站到我們的手與肩膀上,我真的一度以為自己到了迪士尼樂園。 後來還有小米酒製作、項鍊編織等體驗在自由時間內可以加入。除了活動本身的有趣外,讓我更被觸動的,是丘丘和心流靜旅照顧旅客的心意,才願意花心力準備活動,為的就是要讓你的假期,擁有美好回憶。 那三天我真的覺得,內在小孩玩得過癮又滿足,成熟大人當得太久了,偶爾耍廢放空,實屬必要。 回家前我再次拿起《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我想「珍惜同伴:加入同伴,你需要友誼」這張牌想告訴我的是: 當你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單打獨鬥很辛苦的時候,也別忘了抬頭看看天空、大樹,或是路邊的小花小草,抑或是手中的這張牌卡,他們其實都是你的「同伴」,在同一個時空裡,默默伴隨著你。 你從來不是孤單的,有很多善意圍繞,只要你願意去發現,就能讓這些愛為你充電,再往下一段旅程前進。 (猜你喜歡:疫情後的花東之旅!帶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開啟找回「生活」的旅程) 如果你也想體驗心流靜旅:4/30 前女人迷專屬 62 折優惠套組|身心充電旅程及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Amazing 專屬導購連結 如果你想要單買牌卡:女人迷X諮商心理師蘇絢慧X插畫師施暖暖〈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可以在以下連結購買: Amazing 專屬折扣碼 $100,只到 4/23(日):amazinghappy100 Amazing 專屬導購連結 April 20, 2023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26t45q

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輝瑞、台積電等 4 大企業精彩對談!企業永續,關鍵是多元共融職場|2022 女科技人大會 https://ift.tt/GxkFteq 女科技人電子報 企業高管有性別比例失衡問題,根據調查,女工程師佔比僅 13%,高階主管佔比更低。匯集台積電、輝瑞等 4 大企業,分享數位產業如何實踐彈性工作模式,創造多元共融職場。 文|程佳德整理、洪文玲校訂|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編輯部 「中國工程師學會」2020 年的調查發現,女性工程師佔比只有 13%,高階主管的女性佔比則更低。 2021 年進一步邀請工程領域產官學共 48 位專家,探討上述成因,發現「社會對女性在工作的期待較低,在家庭的期待則較高」。 對此專家擬定了相關策略,認為面對兩性人才的流失,首要改變公司以員工在辦公室上班為價值衡量的觀念,因此應該要容許彈性的工作時間及地點的選擇。 數位產業界先進現身,分享企業對彈性工作模式及其配套措施的經驗及做法。 業界論壇:創建工作與生活共榮的職場 王榮山|宏林營造廠(股)公司董事長/長虹建設(股)公司副總經理 葉素秋|輝瑞大藥廠(股)公司台灣區總裁 李怡靚|Teresa Lee 台灣惠普科技(股)公司人資長 張麗絲|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設計應用與支援處資深處長 主持:范素玲|淡江大學土木系副教授兼工程法律研發中心主任、薛文珍|中國工程師學會女性工程師委員會主委 宏林營造廠董事長/長虹建設副總經理 王榮山 2021 年疫情比較嚴重時,當時公司有實施「在家工作」,但由於產業特性(營造業)的關係,有比較多需要面對面對談、討論圖面以及發包方式等情況,因此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有點窒礙難行。 在家庭照顧方面,公司會盡力讓女性員工能正常上下班,如果小孩沒人照顧,也能帶來公司,但可能沒有像微軟提供那麼多樣化的設施。 (延伸閱讀:創造人才永續,先搞懂 DEI 是什麼!給企業、HR 的戰略引導,掌握四大趨勢)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輝瑞大藥廠(股)公司台灣區總裁 葉素秋 每當女兒要介紹新的男朋友時,葉總裁會指定男方看繪本《好好照顧我的花》,然後報告讀書心得。這本書提醒女性,一要好好認識及照顧自己,談論「覺醒」;二要理解自己的長處,談論「選擇」;最後要勇敢「對話」。三個心態,也送給今天的各位來賓。 (延伸閱讀:學界性別平等,台大、清大共同呼籲:人才培育存在性別失衡,研究系統不能缺少性平意識) 回到彈性工作的問題,葉總裁把「彈性」擴大為三個面向: 第一是「福祉(well-being)」,從身心靈關照員工的需求,甚至更廣地連同員工家人都照顧,提供相關的措施包含全年無休的心理諮商。 第二,工作地點不重要,重要的是員工的產出及其對公司的影響,但同時也很看重員工間的互動及創意激盪,因此仍要求員工每週至少2-3天要在辦公室。 第三「瞬間」,人生有許多目標,例如有位員工生了小孩想要離職,我們告訴她離職不是唯一選擇,公司可以調整工作形式,給予員工最大的支持。 八年前輝瑞在公司內成立「女神聯盟」,八年後的現在,已進化為「共好聯盟」,因為性別的問題是多元的,也要鼓勵更多男性的參與,成為一份子,例如有男性員工從中認識如何與老婆相處。 好的觀念與做法,從公司影響至家庭,更可以到整個社會,大家能一起努力。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台灣惠普科技(股)公司 李怡靚人資長 惠普很早開始就實施彈性工時,也很早就有週休二日,員工可以自行設定工作時間。 不過特別的是,受到疫情的影響,才讓惠普真正去思考「彈性工作」的意義及可能性,也開始通過使用各種科技,實現不管在哪裡上班,都能讓員工馬上加入團隊工作並回饋公司。 (延伸閱讀:DEI 多元共融|打破家庭工作二選一難題,女人迷遠距工作、彈性工時這樣實踐) 有趣的是,當疫情趨緩,公司請員工回公司上班時發現,許多人早已身在世界各地(但員工需要跟老闆報告),包含照顧家人等等的緣由,而團隊仍然可以共同完成許多事情。支持員工的同時,其實也是支持公司的。 惠普的願景,是有一天不再談論男性或女性,「There is no gender」。 當在做某些事情時,會有一些印象是「男生可以做什麼,女生可以做什麼」,但總有一天,希望成為讓員工用個人的能力來證明自己可以做什麼,這是惠普的價值,也是企業持續努力的事情。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公司設計應用與支援處 張麗絲資深處長 張資深處長提出不一樣的問題,「女性人才的招募與培養」。在「招募」面向,高科技令人卻步,有些女性較不敢嘗試;另外,想進入科技業的女性,會擔心自己是性別上的少數民族、容易成為劣勢,使得女性人才的招募始終是個挑戰。 但台積電理解企業的性別平衡是重要的,「女性」的思維將帶給企業幫助。 自 2020 年起,每年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與自然科學博物館合作舉辦「台積電女科學家之旅」,主要參與者為高中女同學,讓她們認識STEM教育,也邀請台積電女性主管現身,讓女同學知道女性也能勝任台積電的工作。 (延伸閱讀:Google Mentor 制度、台積電 Women@TSMC,替職業女性照亮一道曙光) 在「留任與人才培養」面向,公司面臨兩階段女性科技人才的流失:首先「結婚」,常為了先生就會放棄職涯;「生孩子」後也會有人離職。 台積電對此提出四個解決面向: 提供員工舒適的溝通管道。 重視員工福利,包含產假、育嬰假等福利措施。 提供學習資源,讓男女同仁有一樣的學習機會。 最後,盡力培養員工,讓所有員工都能發揮所能。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今年台積電第一次成立「Women@tsmc」組織,主要由台積電的女性員工組成,打造舒適的溝通環境,提供女性員工之間的交流及分享。 「Women@tsmc」的任務包含: Connect:提供舒適的溝通管道,促進交談及分享。 Develop:根據員工特質提供最適切的工作內容,能發揮所長。 Unleash:重視女性員工的想法,促進她的想法被聽見及執行。 Be true:鼓勵及支持女性員工對女性特質的重視與信心。 Better self:彼此互相打氣。 如何招募女性進入台積電,及如何留住女性員工,讓她們發光發熱,是台積電繼續努力的目標。 各大企業如何因應高管性別比例失衡? 在 2019 年中工會試圖調查女性高階主管佔比時發現,各公司的階職認定並不相同;後來發現英美國家以薪資評估女性高階主管的佔比。 隨後的對談也討論到,各企業如何觀察及了解公司的女性主管佔比。 王榮山董事長提到:「公司分為建設公司跟營造廠,營造廠的女性比例是比建設公司為多,主要可能由於工作性質偏內部業務關係,走現場的建設公司仍以男性佔比較高。」 「女性主管的工作,比較多是以財務、法務等工作為主。目前公司尚未有相關的性別與職級的調查制度,還是比較傳統地以年資作為升遷制度。」 (延伸閱讀:多元共融 DEI 常見四點迷思:公司執行多元共融,你卻覺得不對勁的原因解析) 葉素秋總裁則說:「輝瑞總部有設立 KPI,設定地方/全球公司的女性高階主管的比例。」 「從前亞太區女性主管只有一位,而現在已經有六位;但這不是為做 KPI 而做,而是公司越來越重視女性與客戶間的溝通協調能力的結果。」 「另外,公司確實有類似評估佔比的制度,會請外部單位做全公司員工的薪資報告,確實有發現在同樣年資、職等中,比對後發現薪資偏低者,而這些人會被強迫加薪。」 「強迫加薪是有積極意義的。如果員工比較差,早就會被離職,所以薪資較低並不代表工作表現差。反而可能是因為社會/家庭對女性的要求比較多比較高,造成她拿不到如男性般的薪資,因此需要透過制度去保護女性。」 「另外,公司的領導者應該要支持女性員工與男性有公平的出發點,這樣才不會讓女性被忽略或持續地造成不公平。」 李怡靚人資長也回應:「惠普也有做薪資報告,不僅以年資去評估,同時也重視每位員工對公司的付出及影響力。惠普也有設立女性主管比例的KPI,要求女性主管的人數,連到很小的技術單位都有設定女性人數的佔比。」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張麗絲資深處長也說明:「台積電會請管理職跟上層主管討論一年的目標清單,等回頭評估結果時,能知道表現的狀況好壞。」 面對高階主管的「性別比」,台積電有兩個做法: 第一是深化「機會平等」的認知,每個員工不分性別都有機會學習、參與,甚至是擔任一個團體的領導。 第二則是提供能讓員工持續精進的學習資源,包括技術及管理的能力。 女性主管較少的狀況,是「果」不是「因」,因此台積電致力於推動女性人才的招募及培養,希望解決性別比例失衡的問題。 「永續績效的量化是國際趨勢,尤其台積電很重視女性的議題,透過量化數據可以更有效地精進企業對特定議題的努力。例如台積電男、女實習生人數較往年有所成長,而 110 年男、女性主管的薪資比例也都在誤差 0.07 的範圍內,差異並不多。」 多元職場環境如何推進? 考量家庭照顧責任者的需求,企業如何提供友善的工作環境及型態?包含軟體面(重視需求,員工的工作環境時間等因素)以及硬體面(減少差異,自動化/數位化工作模式等)。 王榮山董事長:「不諱言地說,營造產業女性確實是比較少,但如果女性加入的話,婚配的機率蠻高的。」 「工作環境的軟硬體也比較特別,工地內很多是臨時搭建的建築,對於有孕的婦女員工來說,通常會調整她的工作內容。產業特性使營造產業的男性較多,公司也有針對性騷擾案件設立申訴專線,但目前還沒有收到投訴。」 「而應酬在營造產業比較普遍,對女性員工來說這確實是讓人較難接受或參與,應該持續改善應酬文化,在此之前,喝酒就交給男生吧。」 (延伸閱讀:「多元共融的企業管理就像辦舞會,確保所有人成為一份子」台灣拜耳總裁楊玉蘭:企業 DEI 是看見多元族群的優勢與可能性) 葉素秋總裁:「公司支持女性員工,但女性也同時要為自己而努力。對這個議題,提出機會、框架、對話三個面向。」 「例如從說服自己老公支持自己的事業,到現在全家都支持,這過程間需要對話;雖然可能面對很多挑戰,但鼓勵大家鼓起勇氣去影響周邊的人,讓他們支持自己。」 「再者,不要害怕打破框架;例如有公司員工想照顧南部的父母親,但同時又想證明自己可以做更多,他勇敢的向我們提出要求,主管們才有機會討論可以怎麼協助他。」 所以框架要打破,機會要創造,勇敢的對話,讓周遭的人成為神隊友。 李怡靚人資長:「HP 的標題有一個單字 “be yourself”,這與會議討論的內容有所共鳴,回應個人如何在自己與環境間成就自己。」 「分享兩個案例:有一位單親媽媽同仁,曾經接下一個非常重要的決策會議,她勇敢地提出意見,想帶她的孩子一起去國外開會,後來真的帶去了,而會議現場中沒有人因為這個孩子而有任何特別的反樣或對待。」 「另一個案例是位懷孕的工程師,她想要在家工作,她也提出自己的意見,經過討論後公司改善了工作環境以符合她的需求,沒想到這個改善讓其他國家的分公司效法,進而影響公司規劃環境的方式。」 (延伸閱讀:DEI 的全球趨勢!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三大 DEI 指標,讓企業競爭力領先十年) 張麗絲資深處長:「台積電是一個高度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產業,其實不太需要體力上的工作。」 「尤其在 2015 年引進機器人協助工作後,不僅是女性員工,也減輕了男性員工的工作負擔;同時也能讓員工克服先天體能的差異,達到機會平等,使男、女性員工皆能去做相同的工作。台積電會努力擴展自動化的工作流程。」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活動最後,四位企業先進以企業界的角度,給予未來即將邁入職場的女科技人一些鼓勵及提點: 王榮山董事長:「感謝今天國際級大公司,給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希望各位能在我的經驗中得到一點點的幫助。」 葉素秋總裁:「再次推薦閱讀繪本《好好照顧我的花》,期許對話、創造好環境、消除障礙,一個好的環境及土壤是重要的。」 李怡靚人資長:「成就自己的路上,希望大家可以勇敢,真正的去築夢;公司的責任,不論是什麼行業的公司,都應該創造讓員工可以 “be themself” 的環境。」 張麗絲資深處長:「忘記自己是女性,全力以赴,接受所有成果,正向的走下一步。分享座右銘『我挑戰、我成就、我分享』」。 【正式取得《女科技人電子報》授權刊登】 April 19,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xkFteq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不只是 AI 生圖!你沒想過的 5 種 MidJourney 隱藏版用法|女人迷辦公室玩什麼 https://ift.tt/K7SuI9q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還在煩惱怎麼產出精美圖片嗎?在職場打滾的你千萬不可錯過 AI 繪圖工具,一起來看看 midjourney 如何操作和應用吧! 前一陣子,女人迷的夥伴去問占卜師,她前世是什麼樣子的人?她的前世是日治時期的快樂農婦。 因為在玩 Midjourney 的時候,太好奇前世長什麼樣子,她就搜尋幾個關鍵字:19 世紀日治時期的臺灣快樂農耕婦女。 然後,她就發現,自己好像跟上輩子的自己重逢了。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時下最熱門的 AI 算圖工具 Midjourney,只要輸入關鍵字,就能像詠唱咒語一般,生成讓人驚豔的圖片。 女人迷是一個非常鼓勵夥伴,擁抱新工具、嘗試新科技的團隊,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女人迷夥伴怎麼應用 Midjourney 吧! Midjourney 操作步驟 在開始之前,先讓我們快速的三步驟為大家示範,如何從無到有生成 AI 圖片。 首先,你要有一個 discord 的帳號,登入註冊之後,就可以透過 discord 發送訊息。 登入之後,點選其中 newbies 的房間,可以把這邊想像成你詩唱咒語的魔法陣,就能在對話框裡面施下咒語囉! 輸入實現 / image 就會自動生成一個對話的小框框,你可以在框框內,輸入任何跟畫作相關的關鍵字或是句子,點擊送出之後,過一分鐘,就可以拿到你想要的圖片啦! 圖片|Midjourney Twitter Midjourney 應用情境 你可能會好奇我們又不是設計師或繪圖師,到底 Midjourney 有什麼樣子的應用場景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三個,一般人也可以使用的 Midjourney 應用情境。 情境一 :工作 工作的時候,可以用 Midjourney 跟設計師、插畫師或是繪圖師進行對焦,相信所有在做企劃或者專案管理的夥伴,都有遇過和設計師、插畫師在 brief 的過程中,很難把腦中的畫面具象化地用文字表達出來。 因此,很多時候收到的設計內容跟想像中會有一定的落差。這個時候透過 Midjourney 就可以把我們腦海中的畫面具象化地呈現出來,作為參考的依據,提升彼此的溝通效率,大家也都可以早點下班喔! 圖片|Photo by Pavel Danilyuk on Pexels 情境二:幻想 想知道你在二次元是長什麼樣子嗎?想知道你在中古世紀又是什麼樣的畫面嗎?不管是宮崎駿、新海誠的風格;還是皮克斯、迪士尼的動畫,雖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長的是這個樣子,但是透過 Midjourney AI 賦能,你也能畫出多重宇宙的你自己。 情境三:送禮 送禮的時候,再也不用擔心情人節要送什麼了。以前很羨慕會畫畫的朋友,可以送自己的作品當作禮物送給別人。有 Midjourney,不會畫畫的人,也能畫出個名堂! 無論是一幅畫,或是把它印成一本書,甚至是做成手機殼,不僅兼具美感與科技感,更重要的是,它是你獨一無二生成的作品。 怎麼看都心意滿滿啊,不覺得很讚嗎? 最後提醒大家 Midjourney 目前還有一些版權的疑慮,所以生成的作品切記不能做商用。如果你想分享到自己的社群,也記得一定要標註來自 Midjourney。 你都用 Midjourney 做什麼呢?還有什麼隱藏版用法呢?我們真的很想知道!希望你可以留言跟我們分享! (延伸閱讀:2023 AI 作曲、繪圖、社交工具推薦:Jukebox、Replika、Midjourney 教學) 最後加碼一個應用情境是女人迷 CEO 張瑋軒的隱藏版用法,將抽象概念具象化呈現,把自己的文字作品轉換為畫作。 第一張圖,是瑋軒輸入關鍵字,透過 AI 生成。 圖片|張瑋軒 IG 第二張圖,則是真人藝術家黃馨親筆繪製。 圖片|張瑋軒 IG 你覺得兩幅畫有哪些不同之處?給你的感覺又有什麼不一樣呢?一起到她的 IG 留言分享吧! April 18, 2023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7SuI9q

心理師用「內在小孩快樂牌卡」製造遊戲時間,5 步驟找回和自己玩捉迷藏的你! https://ift.tt/KDrg5LA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你找到捉迷藏的內在小孩了嗎?心理師透過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整理了 5 個步驟讓我們尋找並面對自己,看見專屬自己的內在運作模式。 「躲藏起來是一個樂趣,但如果沒有被找到則是一場災難」—— 英國精神分析師溫尼考特 [1] 或許你聽過這樣的說法: 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另外一個自己。雖然說是「另外一個」,但這個自己也是你的一部分。他跟外在世界,每天奔波的你一樣,都需要被好好地照顧、聽見真正的心聲、理解純粹的渴望,以及身處於世的尊重。在如此步調加速而且忙碌繁忙的世界裡,潛藏於內心的自己似乎很少有機會,在日常生活裡被自己找到。 圖片|Photo by Elisa Photography on Unsplash 我們怎麼跟別人產生連結:屬於你的內在運作模式 談到真實的自己,就很難不說到「內在」這回事。我們人類從小會因為生存與心理發展的本能,透過與最親近的主要照顧者之間的相處,建立出一個我們長大成人以後,會如何跟別人共處的「內在運作模式(internal working model)」[2] [3]。 內在運作模式,驅動著我們跟別人建立關係的形式、方法、行為。換言之,在與他人的相處和互動裡,會感受到什麼樣的情緒、動機、行為、思考。當每個人還小的時候,跟親近的人之間情感連結,會影響著我們長大以後,會怎麼看待自己是誰、世界是什麼模樣、別人是什麼樣的,這些與人相關的思考模式。 你可以把內在運作模式,想像成是身處在你內心深處的核心,是另一個自己。他影響著你怎麼跟這個世界相處的行為,像是結交朋友、認識伴侶、挫折處理、自我保護的方式、對於不同事件的情緒感受等。日常裡的一舉一動,都跟這個從小吸收經驗所型塑而成的內在運作模式,有著極大的關聯性。 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探索那個深藏於心的自己,很大的一部分我們需要探索自己的核心、理解自己的內在運作。 (同場加映:疫情後的花東之旅!帶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開啟找回「生活」的旅程) 圖片|Photo by Ave Calvar on Unsplash 這是一場捉迷藏的遊戲 如同這篇文章一開始所分享的,來自英國分析師溫尼考特的著作內文:「躲藏起來是一個樂趣,但如果沒有被找到則是一場災難」[1]。 你能把它聯想是一場捉迷藏遊戲,當你躲起來的時候,會覺得很有趣,伴隨著什麼時候會被找到的興奮和快樂。然而,若是在捉迷藏的遊戲裡「沒有被找到」,其實是比躲起來還要可怕的事情,如同是場災難。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是一場重要的捉迷藏遊戲 [4]。這裡,我想討論的是,「自己」與「自己」的溝通。或者你可以說,是「自己」與「自己」的捉迷藏。 有時候躲起來不被找到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在捉迷藏裡面,沒有人希望不被找到,每個身處於這場遊戲裡的玩家,一方面希望自己不要被找到。但其實在心裡,也希望能被找到。 這是什麼意思? 無論是誰,都有想要屬於自己的空間,能夠有一個穩定的港灣,讓自己在那能感到平靜與安全,不受到外界的侵擾。但是那些如同風雨一般的負面情緒,每個人也都希望能被真正地聽懂,能夠在捉迷藏裡被「找到。」 可是當自己沒有被發現的時候,如此的躲藏或許就會變成一件很可怕的體驗。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捉迷藏已經過了好久好久,太陽都下山了,可是還沒有人找到自己。那是一種多麼無助和孤單的心情,其中可能隱含了是否被他人所遺忘的害怕。 你是否還在跟內心的自己,在玩一場像是捉迷藏的遊戲呢。可能又有些不同,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真的想要跟那個內心的自己玩這個遊戲。甚至非常急迫地想要找到他。 有時候,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外在的你,耗費心思地想要找到內心的自己,期盼理解與擁抱他;內在的你,或許在這個時候感到許多無助,因為他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能被自己找到。 但這是誰的錯?不,沒有人錯了,甚至這不是以「對」與「錯」來定義。 因為身為一個「大人」,在這個世界裡,我們有太多的事情要煩惱了,不是嗎?工作、家庭、愛情、朋友,甚至,是整個人生。但或許你曾經感受到某些跡象,是那個還沒有被找到的自己所散發的訊號。這個訊號很多時候就像是在某個時間裡突然迷失自己,好像失去重力一般,少了點什麼,不能說是索然無味,卻也稱不上是充實明確。 (猜你喜歡:從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面對曾經受傷的你: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展開一場全新之旅!) 圖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我教你,把這場捉迷藏具現化吧 我想你現在大概已經心裡描繪了一些,屬於你的捉迷藏場景。但可能這一切還是很模糊不清。你的感受是正常的,因為抽象化的概念,往往需要多一些心力來將它消化與明確。 讓我提供給你一個方法吧,把這個捉迷藏遊戲呈現在你看得見、摸得到的當下所在。 當我收到女人迷、蘇絢慧諮商心理師、施暖暖插畫師共同合作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我深深地感到踏實多了,因為終於有一個溫暖的方式,能讓我慢慢找尋那個在玩捉迷藏的自己。 打開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你會聞到捉迷藏正式開始的味道(要準備尋找自己了)。仔細品嘗看看,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是雀躍、驚喜、躊躇、還是猶豫? 都沒有關係,因為在此時,這個時刻只屬於你。 此時,你會看到一本說明書,裡面有十種你可以選擇如何運用牌卡的方式。你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打開方式,當然,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第十一種」方法 你會看到有兩副牌卡:快樂練習卡、抱抱療癒卡。輕握你第一個閃過的想法。像我一看到時,我對抱抱療癒卡特別有感覺。相信你的直覺,就把它們拿起來吧。 牌卡,就像是不同的軌跡和道路,帶領著你找到那個內在的自己。你可以先瀏覽過每一張牌卡上面寫過的話語。 接著聯想、對話、想像、探索,任何事情都可以,只要接納此時此刻你有什麼心情,都足夠珍貴。 像是「給自己真心的肯定:你很棒」「陪自己什麼都不做,呼吸就好」「我會和你在一起」「是事情糟,不是你很糟」 卡片上的詞彙,或許能引起你心中的任何一絲波瀾,那些都沒有關係。因為那正代表著,內在的自己開始注意到,你正在跟他溝通,想要找到他,擁抱他。 當你的腦海裡閃過任何的思緒,好的、壞的、幸福的、尷尬的,都是你最真實的感受,沒有好壞、沒有對錯。 (延伸閱讀:開箱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對於自身的發現,也意味著一次人生的重新啟動)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開始吧,屬於你的遊戲時間 我們終於有機會,能夠透過具現化的方式,來與內心的自己產生溝通與交流。當我們能找到自己、找到彼此、理解那個在內心深處潛藏很久的自己。你的內在就會有機會能夠好好被梳理與看見。你的內在運作模式也會在看見自己之後,出現不同以往的微光。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到內心真實的自己。 這次讓我們有機會,透過這個全新充滿溫暖與聯想的牌卡,好好地跟自己共處與遊戲。 當你有足夠的時間探索與碰觸。跟你玩捉迷藏的那個人,那個內在的自己,總有一天會與你相遇。 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正閃爍著的繁星,我們終有一天會與這片星空重逢。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參考資料 | [1] Winnicott, D. W. (1965). Communicating and not communicating leading to a study of certain opposites, in: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 (Madison, C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2] Bretherton, I. (1999). Updating the ‘internal working model’construct: Some reflections. Attachment & Human Development, 1(3), 343-357.[3] Pietromonaco, P. R., & Barrett, L. F. (2000). The internal working models concept: What do we really know about the self in relation to other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4(2), 155-175. [4] Pitt, A. J. (2000). Hide and Seek: The play of the personal in education. Changing English, 7(1), 65–74.   April 18,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Drg5LA

學界性別平等,台大、清大共同呼籲:人才培育存在性別失衡,研究系統不能缺少性平意識 https://ift.tt/YPu9XDg 女科技人電子報 目前全球讀科技領域的學生及從業者,多半以男性為主。雖然行政院已經將「性別平等」納入我國的重要議題,但除了靠政府推進外,我們或許還能做點什麼⋯⋯ 文|程佳德整理、洪文玲校訂 / 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編輯部 2022「女科技人大會」 學界論壇:展望性別平等的學界 林敏聰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副主委 周家蓓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特聘教授兼副校長 周倩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終身講座教授兼倫理長  謝小芩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 [共同主持]  主持:胡心卉(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電子系教授) 「性別平等」是行政院 111 至 114 年施政的重要議題,大專院校也需要參考如「性別化創新」提出的三大面向,持續在各方面推動性別主流化。 而要推動性別平權的議題,我們需要理解其背後複雜的結構與觀念,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體制內外的公民運動。 回到自我,記得對自已溫柔善良,也啟動對外的溝通與結盟,如各校成立的女科技人社團,及本次的女科技人大會。 圖片|2022「女科技人大會」學界論壇講者;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謝小芩教授:與時俱進的性別主流化 學界主要任務是「人才培育」與「知識生產」:人才培育對象包含學生以及老師;知識生產的核心內容則是教學研究。 教育部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的調查說明,目前全球主要國家的科技領域學生,都是以男性為主;另外以台灣調查 110 學年度「工程及工程業學門」教師性別比例,也是嚴重失衡。 對此,行政院已將「性別平等」納為 111 至 114 年的重要議題。 相關方向包含「促進公私部門決策參與之性別平等」、「提升女性經濟力」、「去除性別刻板印象與偏見」、「防治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促進健康及照顧工作之性別平等」、「打造具性別觀點的環境空間與性別創新」。 以「性別化創新網站」為例,說明三項重要的策略:「修復(女性)數字」、「修復機構」以及「修復知識」。 同時,大專院校也需要持續在各方面推動性別主流化。 (猜你想看:K-POP 中的「男性殺戮」:從 Peek-A-Boo 到 TOMBOY ,性別刻板印象謀殺) 圖片|謝小芩教授;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林敏聰副主委:重新思考學術優越的定義  為什麼性別平等在研究系統中很重要? 因為那是「基本人權」,也因為是基本權利,所以我們需要重視它。 提倡性別多元性的同時,也是告訴社會欣賞彼此的差異,相信創造力也會因此更豐富。 影響範圍可以包含:增加多元的研究觀點、公共議題的討論以及跨域創新的整合。 根據教育部及科技部(現「國科會」)的統計,110 年學界的科研女力有很嚴重的「管漏現象」,越靠向學術界頂端時,女性人數越少,男性相對增加,這可能是結構出了問題。 結構成形於我們的文化與社會,我們需要對它進行反省,這也是國科會推動性別科技政策的理念:從學術自由/自主及進步價值出發,通過政策的改變,最後達到創造多元包容的社會。 各領域的學者需要一同重新思考「Research Excellence」的定義,這不是只單純在既有的研究上納入「性別研究」思維,而是對整體研究結構的反省。 例如「原本重視的研究題目、技術、貢獻等,為何被認為重要? 而「不被認為重要的內容又為何不被重視?」我們需要反省這個認知。 國科會近兩年有許多推動女性研究員支持的重要改變。 包含提供連續五年沒有申請研究計畫成功者,額外的研究經費申請,也提供生育期間的女性研究員人力支援及時程彈性,總計將近投入 1 億多的經費,補助女性研究人員回歸研究工作。 要推動性別平權的議題,我們需要理解其背後複雜的結構與觀念,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體制內外的公民運動,例如本次大會也是一次體制外的運動。 (同場加映:在政治場合高呼女權之後:但「性別平等」是你的信仰,還是廣告工具?) 圖片|林敏聰主委;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 周倩倫終身講座教授兼倫理長:從組織到個人的實踐 從學界展望性別平等,從一位參與行政、教學、研究等各層級的學者經驗出發,提煉出三個問題: 1. 如何督促國家級科研環境的性別平等機制? 周倫理長今年接下了國科會「研擬科研學術領域性別化創新操作指引」計畫,將針對研究補助組織的結構/決策、研究審查機制、研究/創新執行,三個面向確保性別平等的作法。 實際產出將會有相關指引、手冊及推廣活動。這個計畫目的在於整理促成優質的整體研究環境,就像是一個園丁一樣。 2. 如何在朋友及學生間增進性別平等?(機構鼓勵支持) 周倫理長的團隊經營方針為「人才為本」,支持個人持續進修。 打造團隊為「幸福企業」,允許彈性工時,在能力範圍內也會盡量提高員工的薪資加給 團隊需要好的楷模,因此「提供楷模」也很重要。 以陽明交通大學為例,台灣與科技人學會林滿玉理事長在陽明交通大學發起 Women@NYCU 群組,這是鼓勵機構開始注重「女性」一個很好的開始。 未來也希望以人社中心為主軸,在學校舉辦「女研究者培力」的講座,培養女性研究者認識學術研究的方法。 圖片|周倩倫理長;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3. 成為學者後如何實踐性別平等? 身為學者,工作時間很彈性,但其實很常是「變形工時」,而且同時要兼顧許多角色。怎麼辦呢? 周倫理長期待學者保持高尚品德(道德感、廉恥心)、溫暖的態度、豐富的學養、進步的勇氣,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為你獻上:為什麼學術場域,升官的大多是男性——女生們都去哪裡了?)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周家蓓特聘教授兼副校長:對自已溫柔善良,啟動溝通與結盟 首先,為什麼女性要討論「工作與生活共榮的職場」的問題呢? 因為女性的特質是柔軟、細緻且身份多元,尤其傳統中的女性右有許多家庭的桎梏,這讓男女在起跑點上就不一樣。 因此我們需要討論如何在生活與事業多重且複雜的關係中,找到平衡與融合。 前面兩位講者以其自身於組織中的經驗分享,周副校長則更微觀地分享她在生活及工作上的一些想法。 在過去參與外交工作時,習得許多溝通的技巧。 溝通調節的首要要件是要設想「對方想要什麼」,我若退讓也能讓對方「體諒我要什麼」,溝通是需要方法的。 對於難以「放下」的女性朋友,建議尋找分工的夥伴,對人(伴侶、子女、公婆)或對事,都需要好夥伴。 工作上,要有效地控制壓力,專注眼前、不輕易增加工作範圍;不知道怎麼結束的人,不要輕易開始。 記得要給自己一點空間及時間,例如睡前追劇,那是犒賞;她跟著大女兒做陶,那是留給自己的放鬆時刻。 最後感性地提點,對自己溫柔一點、善良一點,如果生活有矛盾與掙扎,認真面對它、尋找解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良方。 圖片|周家蓓副校長;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提供 【正式取得《女科技人電子報》授權刊登】 April 18,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Pu9XDg

如何走出校園霸凌創傷?讓身體連結情緒,4 方法療傷|為你點歌〈瘋狂世界 Mad world〉 https://ift.tt/I0pBPSe 海苔熊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伴隨而來的心理創傷又該怎麼處理?面對霸凌卻身陷自責,我們可以透過 4 個將身體與情緒連結的方式,為自己好好療傷。 親愛的海苔熊: 我是一個 17 歲的女生目前正接受強迫症、焦慮症和憂鬱症的治療。 從小,我便不哭、不吵、不鬧。我的家庭和睦,我很愛我的家人,也一心想保護他們,做個讓他們放心的乖孩子。 事情源自小學時,班上有一群強勢的同學總會不定期地搞孤立,時而對我好,時而聯合所有人孤立我,這感覺彷彿是拉住了懸崖邊緣的我,又將我狠狠推入萬丈深淵,難過又不知所措。 常有人問我,當時為何不求助師長?經過幾年的嘗試,我知道無論我多麼努力想讓他們感受到我的痛苦,得到的只有不耐煩且漫不經心的回復,他們總認為那只是國小生之間的打鬧,以及同儕更嚴厲的報復。 (推薦閱讀:Netflix 韓劇《黑暗榮耀》劇情解析:從 3 種霸凌者類型,找回自己人生的主控權) 圖片|Photo by Keira Burton on Pexels 在十歲不到的年紀,我已學會隱藏自己的情緒,唯有如此才不會讓人抓到機會攻擊我,唯有如此,我才能保護好自己,省得付出真心或在信任別人後被嫌煩便被一把推開。因為我知道現實中沒有人能作我的依靠,不如把情緒封起來,不讓家人擔心。 後來,我被診斷出混合型焦慮症、憂鬱症和強迫症。不知該說運氣好還是不好,我相繼遇到幾個好像能信任的班導和輔導老師,在他們釋出善意後,我好不容易卸下防備,容許自己在他們面前展現出我的脆弱、焦慮或憂鬱。 久而久之,我開始習慣依靠他們,但我也感受到,他們的耐心正逐漸消散,開始不理解我到底出了什麼事才生病。 這是難以避免的,畢竟人的耐性也有限,但經過一次一次地接近又疏遠,我開始主動推開他們,因為,我不想再當被拋棄的那方。 後來,我開始割自己的手腕,因為一直以來對關係的不信任,和長久的壓抑,讓我不知道該怎麼宣洩發作時籠罩在自己身上的痛苦。 我知道這不是正確的方式,但的確,這是最快速的,那些說不出的苦好像就隨著血液從傷口一湧而出,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心。 被師長發現後,他們通知了家長,然而,我得到的並不是同理,而是令我扎心的話,甚至說:「你到底有沒有在努力,你是公主嗎?難道所有人都要慣著你?你怎麼這麼不知足,這樣讓愛你的人情何以堪?」 甚至連輔導老師也開始倦怠了我的存在,而家人則開始勸我不要再吃藥了,並說:「想開一點,到底發生了什麼你才會變成這樣,是不是生活過得太好,沒體會過真正辛苦的人生?」 圖片|Photo by Kat Smith on Pexels 面對這樣的質疑,我答不出來,因為,即使我獨自就診,和醫生及心理師討論近一年的時間,仍找不到原因,有時我甚至開始自責和質疑這真的是我的問題,我對不起愛我的父母、師長、真心的朋友,對不起父母投資在我身上的資源,對不起這個世界。 我不知道自己在這個世上的意義是什麼。 即使活著,我並沒有讓這個世界更完整,或許少了我,這個家庭和這個世界會更完美,而對於死亡,怯弱的我不敢實踐,我不想傷害愛我的家人,不想讓他們後繼無人,不想讓他們的房子變成凶宅。真是矛盾啊。 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我就是個十來歲,不成熟的未成年,整天胡思亂想、不知足。回憶多年來,連未來都不知道在哪的我,或許對這世上還存有一點初心,一點純粹的愛。 每當看到孩子,就想著,希望他們不要在最單純的年紀接受社會的不友善,也能健康快樂,不受心理疾病的折磨。同時也想讓還對這個世界有牽掛的人或同為病友的人說聲「辛苦了。」 即使沒有人懂我們的難過,即使不斷在深淵中跌倒,即使對外只能裝作社會期待的形象,素不相識的我們也能暫時相互依靠。 by 鹿(點播時間:2023/1/20 上午 1:08:39) 親愛的鹿: 根據衛福部調查,據兒盟 2018 年「台灣校園霸凌防制現況調查」,近 7 成兒少曾接觸校園霸凌,其中近 2 成曾被霸凌,但同樣被霸凌、排擠過,每個學生可能會發展出不一樣的「態度」: 有的人可能會說:「哦,這我也發生過啊,我也被霸淩過,沒什麽!」 也有人嘴巴上這樣講,心裡其實已經受了很重的傷,只是裝作不在乎而已 還有一些人雖然自己曾經被霸淩過,但也去霸淩別人或者是貶低別人 霸凌這個主題雖然很常見,可是在每個人的心裡面造成的影響卻是不一樣的。想想看哦,當你生活的環境就是在學校,每天有 8 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都栽在那個環境裡面,所以這整個世界、整個環境對你都是非常非常的不友善的。 沒有人會伸出援手來幫你,你跟老師跟其他的同學講,可能會跌進更深的深淵裡面。 這跟「被劈腿」有點像,如果你曾經相信的人都有可能背叛你,那麼你就很難再去相信下一個人;但你如果不相信其他人、把自己包在這個繭裡面的話,你又會非常痛苦,所以你又勉強地相信一點點,但沒想到又再次被傷害,再次被背叛⋯⋯。 (同場加映:為你點歌|葉蒨文〈愛的可能〉重複性創傷奪走了信任,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所以我覺得,霸凌的傷害比較像是一個「信任與背叛」的循環。後來會變成:你當然也很想再試試看相信別人,你會變成不知道如何把盔甲給卸下來:因為你不知道怎麽去相信別人、任何一個人都是有危險的。 我想跟你說一聲,你也辛苦了,短短 17 歲的年紀,遭遇了這麽多的事情,然後這一路走來,你也很努力地把自己苦撐起來,然後很努力地活過每一天,我常常會覺得,在被霸淩的行徑底下,你隔天早上醒來,要鼓起勇氣再去上學這件事情,就已經是很不容易了。 然後在學校還要嘻嘻哈哈、假裝不在意同學的取笑,或假裝不在意同學的排擠,然後每天每天這樣度過 8 個小時、或者 10 個小時的時光。 回到家,或是去輔導室的時候,老師和家長會問你說:「哎,發生什麽事了,怎麽會心情不好啊?」他們問你這些話的時候,你還要假裝不要讓他們擔心的樣子,然後一點一點地稍微講述,自己一點點的心事,可是又很擔心、很害怕。 萬一,自己說出自己心事之後,會不會沒有被接住,然後每天每天被這些東西給壓著。 副歌裡面有一段是: 「And I find it kind of funny I find it kind of sad The dreams in which I'm dying (說來有點可笑  也有點可悲  那些我垂死掙扎的夢境  竟是我做過最美的夢)」[1] 我聽過很多朋友跟我分享說,他們醒著的時候很痛苦,因為要維持某一種「正常人」的形象,至少不是自己放鬆的樣子,但睡覺的時候更痛苦,因為白天那些所有的壓抑,所有的憤怒,所有的受不了,都形成一個又一個的惡魔,在夜裡面不斷的侵蝕、啃咬著他們的人生。 所以睡覺也累,醒來也累,完全沒有任何可以休息的機會。 有時候我會想,會不會我們一生就是會這樣,會反覆地傷害自己,或是反覆讓自己感到疼痛,然後再反覆地包紮。像是我會摳自己的手指角質皮,有的人會用刀片自殘等等。 我們可能沒有辦法像其他人的人生一樣有雙乾凈無暇、光鮮亮麗的手,但是這個一個又一個的印記、坑坑巴巴的洞穴,也是我們每一次每一次,奮戰下來的證明:我們經歷過了很多痛苦,但是我們最後活下來了,這個活下來本身就是一只「英雄勳章」,所以我每次在看著我這些傷口,然後再去包紮他們的時候,我就想像是我幫自己貼了一個勳章,這是活過來的一個證明。 心理學 OK 繃 在 Anderson music 網站上面的一段文字談到:「創作者 Roland Orzabal 羅蘭歐札巴爾的解釋,自己接受過心理學家 Arthur Janov 亞瑟賈諾夫的『原始吶喊理論』(The Primal Scream)的治療。」[1] 原始吶喊理論主要想要做的事情 [2],就是把當初壓抑的痛苦帶至意識層面,進行一個覺知。 也就是說,你可能在國中或國小被霸淩的現場有一個「痛苦」,這個痛苦因為太苦了,在當下你用各種方式把它壓到意識的深層,於是你在有其他的人際關係的時候,你會變得有點麻木,沒有辦法好好跟人互動與相處。 而把僵化、冷凍住的情緒打開來的關鍵因素在於「連結」――你必須把現在的痛苦和過去做連結。這也是許多人常常會掛在嘴邊的:「我沒有感覺」。 (延伸閱讀:「為什麼不願意被看見黑暗面」你也習慣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嗎?)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那要怎麼連結呢?周志建的《情緒治療》」[3] 裡有談到,身上每一個讓你感覺到疼痛的地方,它其實都連結到內心的,一個深刻的創傷。換言之,「過往創傷」、「情緒心痛」與「身體疼痛」這三個是一體的。 聽起來很抽象,來舉個例子好了,比方說,你最近一次的哭是哪一種?  哭不出來,就是完全不會哭 輕輕地啜泣,但沒有辦法大哭 像是小孩子一樣,哇哇哇這樣,哭到不能夠自己 如果你是在第一等級,就是完全沒有哭的人,可能你那個外面的盔甲還很厚;但如果你已經開始可以有一點啜泣了、眼角有流淚了,表示表面的盔甲已經開始有一點點,小小的溶解了 [4];那如果你已經可以開始嚎啕大哭的話,那請你好好把握那個可以讓你大哭的空間或人。 在這個例子裡面,眼淚剛好是連結到你內心的痛苦,痛苦則連結到過往的某一個特定的創傷,當你能夠流淚(身體),心裡面的痛也可以慢慢剝離一些(心痛),如果能夠觸及到創傷並擁抱它,療癒就會漸漸開啟。 在實際操作上,也有一些方法供大家參考 [2]: 同儕擁抱嚎哭法:找和你有同樣經驗的朋友、能感同身受的朋友們一起抱著,大家一起哭一起難過,然後把那些難過的情緒,透過眼淚一點一點的宣泄出來。 可能是二個人,或者是三、四個人,不要太多人,你知道那個空間是安全的,你知道這些朋友是可以信賴的,大家一起哭哭抱抱。 狂音伴奏宣泄法:聽著音樂,可以在這個歌聲當中,一邊感受這個伴奏,然後一邊跟著這個伴奏一起,如果能流一點眼淚的話就流一點眼淚,然後不能哭的話也沒關係,讓自己投入在這個伴奏、歌曲歌聲裡面,隨著歌曲的歌聲起起伏伏哭泣。 叢林呼喊宣泄法:把鞋子脫下來,走到森林、海邊等很空曠的位置,然後大聲的吶喊(在山頂吶喊可能就不會有人聽到)[5]。還有一種做法是,你可以把浴室的水龍頭打開 [6],或者是放水、按沖馬桶的過程,然後一邊哭泣或一邊大喊試試看。 去 KTV 也是個方法,KTV 要怎麽吼、要怎麽喊都沒有關係! 音頻差異尖叫法:我們根據不同高頻低頻的音樂,會有不同的反應,可能會激發不同的情緒層次。你可以感覺一下,你用不同的音頻來搭配「吶喊」的時候,你內心的情緒是什麽? 但吶喊療法,它並不是就真的就這樣一直叫、一直叫而已,其實更重要的關鍵是,你得要先連結自己的情緒,而且它不一定是只透過叫,它還包含各種身體上面的工作,例如你走進森林裡面赤腳走進去,這個本身就是身體和自然的一個連結。 按摩、跳舞等等,這些也是身體的一個連結,透過先把你的情緒、身體與創傷的這條線先連起來,那些壓在你心裡面的情緒,就能一點一點地釋放出來。 最後,我想引用一句好友 Jolie 的名言,給辛苦的鹿: 「You got this, but I got you.」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瘋狂世界》(Mad world)歌詞翻譯與介紹 [2]陳政見(2010).淺談原始吶喊治療與方案.雲嘉特教期刊,(12),1-8。[(2010). (12), 1-8.] https://doi.org/10.6473/yctcck.201011.0001 [3]周志建(2020)情緒治療:走出創傷,BEST療癒法的諮商實作 [4]Fisher, R. (1990). The knight in rusty armor (p. 0). Wilshire Book Company. [5]山女孩Kit(2020)山之間:寫給徒步者的情書。台灣,台北:遠流出版 [6]高璿圭(2023)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擁抱逝者,回歸自我人生的六次聚會。台灣,台北:時報出版 April 18, 2023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0pBPSe

疫情後的花東之旅!帶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開啟找回「生活」的旅程 https://ift.tt/iOAF68L 柚子甜 筆者透過一場療癒旅行,逃離忙碌的日常壓力,讓靈魂歸零。在丘丘心流靜旅的行程中,結合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傾聽內心聲音,重新找回面對生活的勇氣。 春末夏初,我在花東縱谷經歷三天兩夜處處驚喜,又極度滋養的一場療癒旅行。 收到體驗邀約的時候,我看著頗為高檔的價位和行程還有點驚訝,想說再加一點都可以出國了耶,如果不滿意還能寫真話嗎?一方面不想被限制,但同時內心又湧出一股清晰的「對勁感」,渾身細胞都在歡呼「我要去我要去!我真的想去!」回信詢問之後也收到「心得可以照實寫哦」的回覆,於是就在連假尾端預約了一個人的「身心充電旅程」,拎著行李跑去花蓮的心流靜旅了。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抵達丘丘之後我每一分鐘都在內心灑花。 首先它坐落在下火車後步行可達的地方,但又非常僻靜,幾乎聽不見車聲的世外桃源。心流靜旅是丘丘森旅旗下品牌,管家說園區坐落在山丘之間,因而取名「丘丘」。 建築物裡每一個細節都打點得貼心舒適,黃暖的燈光照在沒有一點碎屑的木地板,乾淨的大落地窗望出去是油綠的草皮,籠罩著雲霧的丘陵在椰子樹後若隱若現。空氣沒有都市裡習以為常的廢氣煙味,只有乾淨空氣原始的甜香,混著一點不知道哪來的花草香。 耳朵也從都市裡強勢的車聲喇叭和電鑽聲解脫,在園區早晚散步行走,只聽得到鳥叫蟲鳴和青蛙此起彼落,終於可以理解為什麼我身心都在呼喚「我想來這裡」,因為靈魂太嚮往「歸零」的感覺。 圖片|丘丘森旅交誼廳 ‧ 柚子甜提供 旅行的願望:療癒對世界的恐懼,長出「愛上生活」的能力 在第一天的迎賓儀式,老師鼓勵我們在心中為這次的療癒旅程許下願望。我想起最近自己對「體驗世界」非常嚮往,但在開始擁抱世界的同時,還是不免會遇到讓我失望甚至受傷的事情,有時候會慣性地想縮回殼裡,但這種慣性卻讓我的生命更限縮。 我想停止這樣的循環,長出這種力量──可以毫無保留地愛世界,但又有足夠的彈性保護自己。 這趟旅行因應邀請,我充分搭配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是女人迷結合諮商心理師蘇絢慧的專業引導建議與心理科學的牌卡。每天的一開始我都抽一張〈快樂練習卡〉和〈抱抱療癒卡〉,而牌卡上的訊息,每天都精準揭露了療癒旅程的方向。 (同場加映:怎麼處理負面情緒?蘇絢慧心理師:7 個方法與內在小孩重建關係!) 圖片|丘丘森旅 ‧ 心流靜旅區的木屋 ‧ 柚子甜提供 第一天許下這個願望後,我抽到的快樂練習卡是「自主:只要你想做,沒什麼能難倒你」,看了忍不住會心一笑,覺得這個「療癒對世界的恐懼」的願望被老天祝福了,像是在說我有足夠的力量可以面對這個挑戰。 抱抱療癒卡則是抽到「用最堅定的聲音告訴自己:我會保護你」,看到字面忍不住驚呼,這不正是回應了我「想愛世界,但遇到不友善的事情該怎麼辦」嗎?我感受到這是在提醒我,放膽去體驗沒關係,遇到傷害也是正常的,但我會是自己最堅定的後盾,這才是真正的力量。 圖片|第一天抽到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 柚子甜提供 就像是在歡迎我「練習愛世界」一樣,第一天就在各種幸運和驚喜中度過。原本住的房間據說有異味,被告知升等成寬敞舒適的樓中樓的房型,寬敞豪華到覺得一個人住也太奢侈。 同時在房間走動使用時,也注意到很多貼心的細節 ── 我住旅館的經驗還算豐富,深刻體會許多房間「表面看起來好,住起來不一定舒服」,真正的精緻不能只是美,而是在很多小地方考慮到使用的習慣,那些枝微末節不張揚,但都會讓人感受到「被照顧」的頻率。 例如來這裡身心充電的旅人,需要早睡早起和調養身心,所以房間的茶包都是無咖啡因,又非常溫暖氣血的台灣土肉桂葉茶包、以及馬告小油菊花茶,而不是旅宿業常見的平價咖啡、茶包、含糖飲料。電燈開關都放在順手又直覺的地方,尤其樓中樓住客,半夜如果要開燈起床上廁所,怎麼樣順手又不要讓人撞到東西或滾下樓,是很大的挑戰。 當我按下開關看到亮哪幾盞燈,馬上心領神會「啊,這個動線是引導你半夜下樓上廁所不要絆倒,但光線又不會突然太刺眼的規劃」而默默感激設計者的貼心。衛浴一律是免治馬桶,蓮蓬頭水量充足穩定,沐浴用品香氣迷人,洗完也很滋潤,還附上一件輕便的棉質浴袍,就不用洗完手忙腳亂地在浴室穿衣服。 (猜你喜歡:內在小孩療癒插畫|插畫家施暖暖:專注在喜歡的事上,你會散發強大魅力) 圖片|丘丘森旅 ‧ 心流靜旅區的閣樓房型 ‧ 柚子甜提供 療癒需要懂自己:好和不好一併看見,也一併細心照料 第二天早上 6:15,就以瑜伽開啟一天的容光煥發。自由工作者平常不習慣這麼早起,加上前一天在新環境不適應,雖然房間極度舒服安靜,還是翻來覆去大半夜才睡著。但在大自然裡面清醒,和在都市喇吧聲清醒是兩回事,睡眠不足卻一點都不覺得累,僅有的昏沉也在好好練完 75 分鐘的瑜伽之後被洗淨,身心明亮地去吃豐盛的早餐。 而這一天,我抽到的〈快樂練習卡〉是「探索:這世界值得你探索,不用太快定義世界」,〈抱抱療癒卡〉則是「跟自己說,你已經夠好了!」而這兩張牌,為我接下來一整天做了精準預言。 圖片|兩天抽到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 柚子甜提供 中間一段休息空檔,我預約了額外的「一對一阿育吠陀諮詢」,想了解這個古老的印度系統怎麼分析我的體質。工作人員說我運氣很不錯,預約到平常很難得的 Lydia 老師,諮詢在一間綠意盎然的日光室進行,什麼都不做光是窩在窗邊喝茶,就已經是極大的滿足。 Lydia 老師本人氣場像暖暖的雲朵,親切的閒談觀察之間,就已經精準分析出我的體質,上至性格傾向、下至日常身體狀況,每一樣都「準到哭」,除了這個詞我真的想不出更好的形容,會有一種「天啊真的是這樣,原來這些都是我的屬性造成的嗎?原來不是我有問題!」 對,我真的很喜歡責怪自己「有問題」,也常常覺得一定是哪裡沒照顧好自己,不然怎麼「毛這麼多」。但在老師的眼裡,這就是「體質」,還說出一句頗讓人玩味的話:「有些東西雖然看起來是缺點,但其實換個角度想,它也是優點。」 例如我的屬性,就算小時候跟大家一樣睡得很好,但過了一定的年紀,這種體質本身就需要花更多精力去照顧睡眠,並不是像我常常自責的「我今天又做錯什麼,才讓自己又睡不好」。 但「體質」並沒有「錯」,睡眠容易受干擾,源自於我對環境和能量變化的感受力很強。但這種感受力也是我創作和心靈工作的源頭,並不需要去責怪它「不聽話」,而是接受它真的需要多多被滋養、照顧,好的部份就欣然享受,弱的部份甘願悉心照料,那就是一種真正的「完整」。 (延伸閱讀:對自己說「我愛你」,就是一種清理:二十一天鏡子練習,擁抱內在小孩) 圖片|房間和瑜伽教室都有的好喝無咖啡因茶包 ‧ 柚子甜提供 我聯想到早上抽的〈抱抱療癒卡〉:「跟自己說,我已經夠好了」。提醒自己未來不管是從別人口中,還是自己心裡,又出現「你怎麼這麼難搞」的批評時,我會當第一個接受自己的人。而這段療癒的發生,恰好是因為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去預約了阿育吠陀諮詢,想學習用另一種古老的系統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印證著〈快樂練習卡〉的指引:「這世界值得你探索,不用太快定義世界」呢? 下午回到瑜伽教室,一位能量輕盈豐沛,總是帶著爽朗笑容的 Dori 老師帶領一堂克利亞瑜伽。那是用強烈的呼吸和拍打,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是進行一場深層的能量大清理。 不曉得是不是因為我這一兩年練習瑜伽很頻繁,加上本身也有練印度系統的能量修行,所以反應特別快速。同學大部分都沒接觸過身心靈,甚至沒練過瑜伽,除了很喘之外都算蠻冷靜的。但沒多久我就一直打嗝,大概才進行十分鐘,腦中就浮起「我一定會吐出來」的預感,果然沒多久就衝去洗手間吐了一堆水,回來整場繼續狂打嗝,大休息時差點昏死在瑜伽墊上,之後又再去吐了一次。 但是清理完之後,整個身體非常輕鬆舒服,呼吸很順暢。整個人像被徹底清洗乾淨之後,重新晾回灑滿陽光的陽台,那樣乾爽輕盈,鬆到每一根毛細孔裡。 圖片|丘丘森旅 ‧ 心流靜旅區的瑜伽教室 ‧ 柚子甜提供 真正的「勇敢」不是敵對,而是看得見美好 第三天是 Check-Out 的日子。這天一早我抽到的〈快樂練習卡〉是「專注在你喜歡的事物上」,〈抱抱療癒卡〉則是「認同自己是有愛的人」。 看到這三天的牌放在一起,忍不住又會心一笑。 開始療癒旅程前,我許下的願望是「可以毫無保留地愛世界,但又有足夠的彈性保護自己」。第一天牌卡提醒我成為自己的後盾,也相信我想做什麼都能做到。宇宙也像是鼓勵踏出第一步似的,給我各種豐盛的招待,湊齊各種幸運──住到豪華的房間,吃到新鮮又精心烹調的料理,在書屋赤腳踩在柔軟精緻的地毯上,還找到很棒的書馬上買回家。 第二天剛好是滿月,以靈性來說是情緒、潛意識、甚至身體最高漲的時刻,牌卡提醒我練習接納自己的好與不好,鼓勵我去探索世界,不要急著下定義。宇宙也讓我預約到氣場飽滿,知識又豐沛的 Lydia 老師做阿育吠陀諮詢,教我認識自己的體質優勢,也教我很多適合的方法照顧弱點,讓我能朝著平衡而完整的狀態前進。Dori 老師的克利亞瑜伽也正是時候,趁著滿月之日把浮出表面的各種受傷、壓抑、阻塞的情緒是放掉,回歸乾淨輕鬆的狀態。 第三天是離開的日子,我心裡很清楚外面的世界不是這樣的,這邊的人都帶著真誠的微笑互動,但外面磕頭碰面的人可能很不友善。這邊的自然風光極為舒適,但畢竟是經過精心整理,真正的山林田野可是夾雜著雜亂與蚊蟲,不是隨便去爬個山就唾手可得,所以無論如何踏上回程的火車後,我還是得面對「真正的世界」。 這回抽到的〈快樂練習卡〉是「專注在你喜歡的事物上」,〈抱抱療癒卡〉則是「認同自己是有愛的人」。 我微微思索後,馬上領悟到它的提醒。我一直想要成為「勇敢」的人,覺得自己夠「強悍」就能勇闖天下、不會被別人欺負。但從阿育吠陀的視角思考,我天生屬性就不是那樣的人,硬碰硬只會傷到自己,還會磨損我原始的優點。但無法變成社會認定的「強悍」,並不是一種「錯」或「弱」,我要先接納這點,然後用自己的方法去愛世界。 那個方法就是「專注在你喜歡的事物上」。 (同場加映:催眠故事|「又不是我的錯,為什麼要道歉」內在小孩的無助,你有聽見嗎) 圖片|三天抽到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 柚子甜提供 我最近一次去東南亞旅行,就有類似的體悟。在觀光還不太發達的地方,遇到一些吃虧的事情難免,但當時只有一兩件我有抗議,大部分的時候評估不是什麼負擔不起的損失,常常過去就算了,馬上把注意力轉換到其他美好的人事物上,繼續享受旅程。所以回來的時候,整體記憶還是好的,並沒有讓那些鳥事影響到我的快樂。 不過真的要說,以前我多少會怪自己「不夠勇敢,才要不到最好的結果」。但抽到這張牌卡我開始反思,「強悍」並不適合我這種易受刺激的個性,除非我把對方當成十惡不赦的敵人去對付,才有辦法「強悍」得起來 ── 但這樣一來,我第一時間就先被情緒毒害了,為什麼要這樣呢? 但這並不是要我們就此接受別人的虧待,而是坦然意識到,世界上本來就有好跟不好的事情,我不可能事事反擊,而是培養一份彈性。不擅長強悍的話,可以避開就避,或是用比較巧妙的方式處理,避不開又沒得選擇,就把注意力放在好的面向──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看法、改變心情。 重點是,不要為了逼自己表現世俗的「勇敢」,活在敵意和防禦的情緒裡,賠上那份「願意愛世界」的心意。 圖片|丘丘森旅 ‧ 心流靜旅區的瑜伽教室 ‧ 柚子甜提供 最後在一場祝福儀式中,三天兩夜的療癒旅程結束了。原本以為很短,但在安排得宜的時程下,又長得恰到好處。 離開前我回想一開始的疑惑:「三天兩夜這個費用,再加一點都可以出國了耶!真的值得嗎?」 而當完成這趟體驗後,我換成問自己:「出國」對我來說代表什麼?對我而言,出國的目的是「跨出同溫層,讓我擁有更寬廣的視角,成為更彈性又快樂的人」。 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入境其他國家」是唯一選擇嗎?看一本跨領域的好書,對我而言常常也有思想「出國」的刺激。那跳出原本傷痕累累的生活圈,來趟身心充電的療癒旅程,算不算是一種心靈的「出國」呢?尤其免去出國常見的舟車勞頓和語言不通,在一個五感都被照顧得非常好,只要負責享受、思考和靜心的地方,練練瑜伽、翻翻牌卡、泡溫泉、慢慢走路、深呼吸。 那樣的滋養,和身體的「出國」看似很不一樣,卻是一場專屬於靈魂的旅行。 也許下次,這也會是你想旅行的方向。 如果你也想體驗心流靜旅:4/30 前女人迷專屬 62 折優惠套組|身心充電旅程及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柚子甜專屬導購連結 如果你想要單買牌卡:女人迷X諮商心理師蘇絢慧X插畫師施暖暖〈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可以在以下連結購買: 柚子甜專屬折扣碼 $100,只到 4/23(日):asweetpomelohappy100 柚子甜專屬導購連結   April 18, 2023 at 05: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OAF68L

2023年4月16日 星期日

管漏現象是什麼?解決女科技人的工作與生活共融問題,為何有助達成 SDGs 性平目標? https://ift.tt/Ow9TcWB 女科技人電子報 聯合國期待未來不管是在 STEM 相關的教育現場、職場環境、領導力等,都能達到 SDGs 的性別平等目標。台灣女科技人學會針對此議題連結國際組織,在「2022 女科技人大會」上提出接下來的計畫與過往努力的成果。 文|程佳德整理、洪文玲校訂|台灣女科技人電子報編輯部 根據國科會的統計資料,不管是在 STEM 相關的教育現場、職場環境、領導力等,都存在性別不平等的現象,這不僅是台灣的問題,同時也是國際的問題。 回應聯合國提出 SDGs 的性別平等目標,直接面對 STEM 領域職位越高女性越少的「管漏現象」,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延續 2021 年的結盟,與「中國工程師學會」、「中華民國光電學會」、「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中華民國分會」以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共同主辦,「2022 女科技人大會」,及包含「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勞動部」以及四十九個工程與科技社群、公會、國際組織的協辦單位。 圖片|2022「女科技人大會」全體大合照,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提供。 【從個體到群體】-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林滿玉理事長 林理事長在開幕時,首先感謝與會貴賓、現場以及線上的參與者,再次介紹本次 2022 女科技人大會主題為「邁向工作與生活共榮的新職場」。現今世界受到疫情影響,台灣展現了對於疫情的應變能力,在這之中,女科技人也是一股重要的推動力量。 去年主題專注於「女科技人」個體,今年則拉入「職場」討論。因為根據調查,科技人及年輕學子最關心「工作」與「家庭」的平衡,這影響了優秀人才選擇職場的意願,因此創造性別、平等、多元、共榮、包容的職場環境將是重要的,也是今年大會特別邀請企業負責人、專家、學研機構主管一同關注的原因,希望藉此搜集專業經驗及有效的政策,期待特別來賓 —— 范雲立委 —— 向政府建言,讓政府及企業帶頭,打造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 最後,林理事長感謝國科會的補助,以及台積電、國泰金控、聯發科技、輝瑞、東生華製藥以及新元鋒精密公司的捐款。感謝大會工作團隊所有辛苦的工作人員,半年來的辛勞與合作。最後,感謝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創會會長吳嘉麗老師,為台灣女科技人社群以及台灣於國際的能見度所做的努力。 t台灣女科技人學會將會持續與國際連結,讓國際了解台灣對科技性別與平等的成果及努力。 (同場加映:科技裁員潮衝擊企業 DEI 進程,多元共融的工作環境怎麼辦?) 圖片|台灣女科技人學會 林滿玉理事長,開場演說,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提供。 【重視女科技人】-陽明交通大學 林奇宏校長 林校長直言,過去對女科技人的理解顯然不太夠;從陽明醫學院一直到現在合校後的陽明交通大學,他一直都還覺得男性是弱勢,因為女性在學校扮演的角色一直都很令人敬畏,包括曾擔任過兩校校長的吳妍華等等,以及許多女教授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他認為,「重視女科技人」是一個態度上的轉變。 曾任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的林校長,說明進入社會後,尤其參與公共服務的經驗,使他確實能感到社會各個角落存在著性別及認同的落差,因此接觸了「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時,感覺一定要盡點力。 他指出,陽明大學在與交通大學合校前,是以女性為多;合校後,現階段學生與教師的男性比例是明顯居多的。在檢討學校師生性別比例後,他承諾將會繼續檢討行政團隊的男女比例,持續地改進,讓任何性別都能為才適用。 他特別讚揚及感謝陽明交通大學參與「2022 女科技人大會」工作團隊的老師,以她們為榮。相信女科技人將會持續地活絡著各個場域,同時貢獻社會,貢獻大家所處的專業領域。 (猜你喜歡:職場上「做真實的自己」|凱絡媒體 ✕ 女人迷:共創多元友善、和平理性的對話空間) 圖片|陽明交通大學 林奇宏校長,開場演說,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提供。 【打造支持性平的環境與科技】-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吳政忠主委 吳主委上台即打趣的說到,去年 12 月 11 日就約了今年要來女科技人大會,而今年也如期到場(全場掌聲)。主委特別提及 2022 年「台法科技獎」得主,同時也是「2022 女科技人大會」的總幹事 —— 冉曉雯教授;他認為這表示台灣女力受到逐漸受到正視;更期待在每一個工作環境裡,能將「性別平等」放在腦海裡,作為最重要的事情。 立法院有許多委員持續對國科會的性別政策持續給予鼓勵及鞭策,例如當天到場的范雲立委,尤其對改善女科技人的處境深刻投入。以國科會的立場上,將會持續地為性別平等更主動做,做更多! 吳主委最後說明,國科會未來四年的白皮書三大主軸,包含「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其下十大總目標的第一個,就是「打造性別平等的環境」,「推動性別平權、普惠及適當科技」。同時也更加注重「人文與社會」領域,因為「創新」就來自我們的「生活」。 (延伸閱讀:2023 女力數據調查(上)|女性職場、理財的需求是什麼?企業需透過內訓打造多元共融環境) 圖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吳政忠主委,擔任貴賓致詞,台灣女科技人學會提供。 【正式取得《女科技人電子報》授權刊登】 April 16,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w9TcWB

2023年4月15日 星期六

SDGs 永續包裝三大趨勢:減量、再生材料、補充新概念,減少資源浪費是關鍵! https://ift.tt/sDQL27O 綠藤生機 你知道循環原料是什麼嗎?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即時做到分類回收,仍可能對地球帶來負擔?快來認識三大綠色包裝趨勢,愛護地球從生活開始! 行動說明:問問 ChatGPT,一個關於循環原料的故事 洗沐用品、保養品、化妝品⋯⋯,你有計算過,一天會使用到的瓶瓶罐罐大約有幾項嗎?在陪伴你一段時間之後,當內容物用罄,空瓶進到資源回收桶、垃圾桶後,其實有很大的機率,它們依然會繼續存在於這個地球上。 這些日常用品的包材,大多是一次性消耗品,近年來,綠色包裝逐漸受到國際美妝保養品牌關注,逐漸意識到產品包裝的包材,可能對環境造成的負擔,並開始著手從原料或設計展開變革,試圖讓包裝變得更永續。 (延伸閱讀:2023 世界地球日啟動永續生活!「綠色生活 21 天」為地球養成綠色原子習慣!) 這次,我們想與你分享,近期觀察到 3R 趨勢,包含: 減少用量(Reduce) 再生料取代新料(Replace) 重新構想「補充」形式(Reimagine) 綠色包裝趨勢一:減少產品包材用量(Reduce) 從環保的角度來看,最直觀的方式就是從源頭減量(Reduce),改變包裝設計,或調整產品,以縮減包裝耗材。 改變產品設計,包裝減量 產品設計考量美觀、質感,以香水為例,過去傾向採用厚重玻璃瓶身,營造低調奢華。不過,Chanel 2020 年上市的嘉柏麗琉金香水,改採更輕薄的玻璃工法,用纖透的玻璃包裝,取代厚玻璃。節省用量、碳足跡更較同容量的香水瓶,減少 40%。 圖片|綠藤提供 改變產品本質,適應「無包裝」 或者,有品牌乾脆改變產品本質,將常見的液態清潔保養用品,研製成固態產品ㄩ。 像是:紐西蘭品牌 Ethique、英國品牌 LUSH,皆以洗髮餅取代洗髮精,將身體油改以塊狀呈現,無須使用瓶器承裝。 綠色包裝趨勢二:再生材料取代新材料(Replace) 製造新產品,希望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將現有廢棄資源再次利用,成了一舉兩得的作法。 綠色包裝案例一:將舊地毯、廢氣,加工製成「再生塑膠」 LVMH 集團與特殊材料公司 Eastman 合作,透過特殊的分子回收技術,將地毯、紡織品等不容易回收的廢棄材料,再製成塑膠,而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排放也較傳統製程減少。如今再生塑膠也順利應用在 Dior 唇蜜的包裝上。 (延伸閱讀:你的生活方式,能決定一個人的生命?艾瑪華森在倡議的「永續時尚」是什麼) 萊雅集團與生物科技公司 Carbios 合作,使用生物酶催化技術,讓回收來的 PET 瓶再生。另外,工業碳排放氣體也能收集起來,轉化成塑膠,萊雅計劃 2024 年能採用「未來塑膠」瓶器,更設立目標, 2030 年集團所有塑膠包裝,都將採用回收材料或生物來源,完全取代石化原料。 綠色包裝案例二:讓廢玻璃重生,進入正向回收循環 除了塑膠,玻璃也是美妝保養品常見包材之一。 減少天然石英砂開發、改用廢棄玻璃再製,再生玻璃瓶器,也開始成為綠色包裝新選擇。萊雅集團的玻璃包裝中,使用 了 40% 再生玻璃,而 Clarins 在 90% 的玻璃包裝中,則含有至少 25% 的再生玻璃,而且,玻璃能百分百回收,能再次回到循環系統。 圖片|綠藤提供 綠色包裝趨勢三:重新構想「補充」形式(Reimagine) 補充包能節省包材,但因為常使用複合材質、強化包裝,反倒導致補充包無法拆解回收,成了垃圾。 為了發展更貼近環保考量的綠色包裝,有些品牌重新思考「補充」的本質與形式: 捨額外包裝,門市即「補充站」 The Body Shop 分別在英國倫敦和美國溫哥華門市,提供直接填充產品的服務。 搭配可重複裝填的不鏽鋼瓶,消費者可以拿著瓶罐,再次回到門市「續杯」,以「補充站」替代補充包。 圖片|cosmetic business 貼近環保本意,解決補充包「回收」問題 也有品牌針對過去補充包難以回收的痛點,衍生出對應作法。 如:KOSE 捨棄了複合式材質,推出全紙質的補充包。 Kiehl’s 則是由品牌集中回收補充包,而且將「補充包」容量擴充到原產品的 2-5 倍,加上瓶蓋設計,延長補充包與現有空瓶的使用時間。 而根據《2021年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 54% 消費者,會選擇購買環保包裝產品;55% 消費者,會選擇有意識保護地球的公司所販售的產品。」 無論是因應消費趨勢,或是基於對環境保護的責任,都應盡可能減少資源浪費,改變包裝包材,綠色包裝已然成為美妝保養產業的永續趨勢。 參考資料| L’Oréal to launch plastic bottle made from captured carbon by 2024 LVMH Perfumes & Cosmetics chooses Eastman Cristal™ Renew to begin elimination of virgin plastic OUR REFILL & RECYCLING PROGRAMS April 15,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DQL27O

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男友劈腿、被主管責備,心情低落怎麽辦?跟內在小孩說說話,做自己最有力量的主人 https://ift.tt/q67bCOQ Yvonne蔡宜芳心理師 你會如何面對負面情緒?這些情緒背後其實隱藏更深層的影響,唯有和內在小孩好好對話,才能有效達到療癒內心的效果。 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你都怎麼陪伴自己呢? 你會找人訴苦、運動、寫日記、逛街、大哭一場,還是常常悶在心裡不說呢? 當生活中發生不順心的事情,我們被情緒淹沒時,可能感覺腦袋就像一坨漿糊,感受到很多很複雜的情緒,像是生氣、失望、難過、難堪、自責⋯⋯等,卻不知道要怎麼梳理自己的情緒。 圖片|Photo by Dmitry Schemelev on Unsplash 其實,情緒的下面可能有更深層的情緒,例如︰表現出的情緒是生氣,但更深層的情緒其實是難過、自責和感到丟臉。 這些情緒的背後,可能還有好多內在對話,例如︰「我怎麼這麼沒用!」「我根本一無是處!」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過去的傷已經忘記了,但就在那些夜深人靜的時候,或是當我們被主管責備,或發現男朋友劈腿時,這些話又跑了出來,啃噬我們的內心。 小時候,可能是爸爸跟你說︰「你真是沒用,這一點小事也會搞砸!」當我們長大以後,卻變成自己罵自己「怎麼這麼沒路用(台語)!」。 其實,這些情緒、這些內在對話、這些傷痕,很需要我們好好的呵護他,溫柔跟自己的內在小孩說說話。 最近覺得心情有一點悶悶的,生活中也沒有發生什麼不順利的事情,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有種悶悶不樂的感覺。很感謝在這個時候收到女人迷 x 蘇絢慧心理師 x 插畫師施暖暖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迫不及待地來玩玩看! 先抽第一張「快樂練習卡」,這張卡片的上面寫著「看見擁有」,下面寫著「你沒有匱乏」。圖片上的孩子在一個箱子裡,箱子裡還有很多禮物。我覺得內在的某個部分被觸動到了! (同場加映:抽一張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看見內心的糾結: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 抽到這張牌時,我想跟我的內在小孩說些什麼? 我想跟我自己說︰「是啊,我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我還要這麼苛求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呢?」 「親愛的宜芳,謝謝你一直以來總是這麼努力。你已經做到好多好多事情了,你已經很棒了!」 這張牌讓我聯想到有關童年的什麼記憶? 我想到國中的我畢業拿到市長特別獎,同時考上台南女中普通班、雄中音樂班,那個意氣風發的自己。 畫面一轉,我卻看到就讀雄中音樂班時,那個每次術科考試都吊車尾,變得非常自卑,常常躲在琴房哭泣,卻又不想轉學、好辛苦的撐了三年畢業的自己。想要溫柔的抱抱那個在琴房哭泣的自己。 現在我可以感受到和內在小孩有什麼樣的連結? 我一直在想,完美主義者為何不管怎樣都覺得自己不夠好呢? 某天我突然發現,當我達成一個目標時,就會馬上啟動下一個目標。例如︰當我出了一本書,我的目標變成了要出下一本書;當我的粉專達到幾千人,我想著哪天才能破一萬人。當我寫了一篇爆文,我期待著下一篇爆文的到來。 因此,我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 我開始提醒自己,我能不能先停下來,不要一直看著下一個目標,而是先練習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呢? 接著抽「抱抱療癒卡」,我抽到的卡片上面寫著︰跟內在小孩說︰「我會和你在一起。」 (猜你喜歡:心理師傳授 5 種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用法:愛自己,是需要練習的) 抽到這張牌時,我跟自己內在小孩產生什麼連結? 我想要全然的接納我自己,我就是那個敏感又高自我要求的自己,因為敏感、高自我要求,曾經使我非常受苦,像是因為一點小事就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或是心情起伏很大;但這樣的特質,卻也激勵著我不斷的有產出,也更能同理那些憂鬱、不斷自我批判的人的痛苦。 當我開始自我滋養,我感受到內在小孩給我什麼樣的回應? 因為接納,我開始覺得鬆了一口氣,我曾經好想把那些自我批判的部份給丟掉;但當我這樣做,我不僅無法停止自我批判,還多了自責。 現在我知道,我會自我批判,我也會練習愛自己,這兩個都是我,這兩個讓我成為今天的自己。 我相信後續我能為照顧內在小孩採取什麼樣的行動? 我想每天練習停下來看看自己的努力有了哪些成果,例如︰我的書不一定要大賣才算是成功,光是我的書被一個人看見,讓一個人得到滋養,就已經是最棒的禮物了。 希望這一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也能陪著你和你的內在小孩,度過每個快樂的、艱辛的時光。因為你就是你的內在小孩,最棒也最有力量的主人,讓我們把自己給愛回來。 April 14,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67bCOQ

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Google Mentor 制度、台積電 Women@TSMC,替職業女性照亮一道曙光 https://ift.tt/ZpSTOzA 女科技人電子報 台灣貴為性平全球第七,但工程領域的女性依然是少數。然而在去年一場國際女性科學科技聯合研討會中,我們似乎得以窺見女性打破性別框架的可能。 文|陳俐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副教授 這些年有幸受邀協助科技部女性科技人才培育相關計畫,我得以用女科學家的身分到多所國中、高中去分享我的學思歷程。 老實說,剛開始參與相關計畫時,我是在心中抱著一連串問號的: 女科學家這個身分真的有這麼特殊嗎? 為什麼值得我們去跟學生們分享我們的成長歷程? 台灣在性別平權上面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不是已經很進步了嗎? 為什麼需要去注意女性科技人才的培育?  「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妳應該⋯⋯」、「因為妳是女生,所以妳不能⋯⋯」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並沒有太多諸如此類的性別刻版印象困擾,不論是在高中時選類組志願、大學入學考試時選科系、研究所選專業領域時,我都是以自我的興趣決定,絲毫不覺得性別限制了我的選擇。 也許是我特別幸運吧!我有幸成長於非常支持個別發展的家庭與環境中,不過當我查了一些相關資料後,我發現這可能不是我主觀的認知以致自我感覺良好。 圖片|Photo by Praveen Gupta on Unsplash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在 2021 年所公布的性別不平等指數國際比較資料顯示,台灣性別平等位居全球第七名,亞洲第一名,因此台灣的確是性別平權做得相當好的國家了。 不過,在參與女性科技人才培育相關計畫的過程中,由於需要反思自我以準備相關的演講資料,也讓我有機會覺察當我隨著年歲漸長,人生開始不是只需考慮自己。 當漸漸需要考慮身邊的人時,我的自我轉變及性別角色,在無形中開始加予我的框架:「當我博士畢業後進入科技業,我跟男友每日加班到深夜時,我開始思考若日後成家,如此相似的工作模式如何維繫一個家庭?」。 「當我轉換職涯到南部工作也成立家庭,開始遠距夫妻生活後,是我自然而然地開始每週南北的奔波」 「當我有了小孩後,我就開始過著白天工作、晚上養育孩子,週末等先生到南部團聚的生活」。 一切來的那麼自然,畢竟順著框架是最不費心思、最能把精力放在解決眼前繁瑣的「每日任務」上的一種生活方式。 然而,習慣在這個框架下生活的我,還是真實的我嗎? (猜你想看:沒有研究經費、結婚立刻解僱:女科學家改變世界之路) 在我知道 10 月 29、30 要舉辦 2022 年國際女性科學科技聯合研討會,看到議程中涵蓋了相當多層面的議題,包含永續、多樣性、領導角色等,我就興奮地想馬上報名,但就在要填報名資料的那一刻,我卻突然止步。 因為我驚覺議程安排在週末,我真能跟家裡「請假」參與此次盛會嗎? 所幸先生一向非常支持我的專業發展與心之所向,所以我還是毫不費力的報名了。 雖然在我的求學與工作經驗中,我一直都知道工程領域中的女性是少數,但在研討會中聽到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提到:「2016 年台灣工程科技領域的女性研究者僅 15.3%」,這個數字還是讓我嚇一大跳。 15.3%,比我想像中還少呢! 難怪女科學家真的是個有點稀有的身分呢! 我又想到今年到台南慈濟高中演講「我的人生風景」時,慈濟高中張齡之教務主任在開場時問學生的一個問題:「說說看你認識那些科學家吧!」 台下的學生此起彼落的回答出了十幾個科學家的名字,張主任拿回麥克風後問:「你們有沒有發現,除了居里夫人外,都是男的!」 (我當下的內心獨白是:而且居里還是她先生的姓!) (同場加映:菁英媽媽想上班,仍然有困難?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 圖片|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身為職場中的性別少數,有沒有因為性別而面臨過困難呢?」 平凡如我,難免是有的,而成功如 Google 王羲雯品管總經理,亦在演講中提及當她初入職場時,因為女性身分,而需要更多的時間與努力,來證明自身的能力與男性相同。 但提及這些所遭遇過的困難,並非是要挑起兩性間的對立,就如同微軟台灣人工智慧研發中心陳佩君技術長所說的:「討論性別平權議題,並非是要作戰、對抗,而是不分性別的激發同理,找到更多盟友,一起改變現況」。 沒錯!我的確在思考這些議題時,也發現男性同樣深受性別框架之害。 就如同我先生在無形間認為自己背負著「養家的責任」,陷於需要「出人頭地」等同屬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中。 所以當時他選擇獨身一人在待遇較好的新竹奮鬥,只做週末爸爸,也不免因為錯過了孩子成長的許多珍貴時光,而深受困擾。 (為你獻上:「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圖片|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在這次的研討會中,我也很開心聽到科技業對女性的支持力量也比過往來的大上許多。 除了 Google 王羲雯品管總經理分享了 Google 的 Mentor 制度如何幫助員工在職涯中的不同階段成長外。 台積電張麗絲資深處長也分享了,在台積電中有 Women@TSMC 這樣的社群,做為女性科技人員的支持網絡。 而美光科技張嵋嵐處長則分享,美光科技如何利用政策與科技,針對工程科技職場中女性常面臨的困境提供解決之道。 我想著我真是生不逢時呀,如果我晚個二十年出生,也許我初入職場時對於未來成家的煩惱根本不復存在呢! 太多講者的慧黠之語因篇幅關係無法一一細述,但這份感動在會後縈繞在我心頭久久不散。 那兩日的會場中,齊聚著關心性別平權,為性別平權努力的同伴們,不僅討論在哪些制度上是可以更加平等友善的,也暢談著還有什麼是我們能為年輕族群繼續努力的。 圖片|Photo by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n Unsplash 會議第二天的午餐時段,學界、業界的參與者跟與會的高中女學生們同聚一桌用餐交流的情景真的是很美的畫面,當下我不禁想起我 2020 年初至新竹任教,見到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大門口寫著的「同行致遠,為世界之光(ACT together to go far and be the light of the world)」而感動。 年輕時,我曾認為這樣的會議與演講只是曲高和寡。 但這些年來,才發現透過傾聽與了解的力量有多大,由同理所激起的覺察與思考,積沙成塔便能產生更廣泛的改變力量,成就更理想的未來。 我深深期盼在不久的未來,不分性別的盟友們能更進一步的打破性別框架,讓人人都能做出更無畏的選擇,得到更多自由,成為真正的自己。 April 13,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pSTOzA

40 歲還要轉職?擁抱年齡焦慮,3 個維持正向思考的習慣 https://ift.tt/a63TZSF 讀者創作 40 歲轉換跑道聽來讓人詫異,但只要我們能好好充實自我,維持正向思考心態,無論年紀,我們依然能成為閃耀的自己! 文|妮可媽媽 20 多歲的自己,面對 40 這個數字,充滿著憧憬與幻想。想不到,時光靜悄悄毫不等待地來到了這天。 許多人對於這個數字既感到迷惘又害怕,是否 40 歲就無法轉職?是否 40 歲就會讓自身狀態走下坡?是否 40 歲就已定型無法再成為那個更美好而閃耀的自己? 「哈囉~妳好,原來,妳就是 40 歲的我啊!」看著鏡中的自己,微笑。或許,沒有當時 20 多歲時所幻想的強人之姿,但,究竟也感謝生活的洗禮,讓自己成為心中真正想要的那個人。 溫暖而善良,就算面臨苦痛的磨難,也能保有正能量,帶給身旁的人正面影響力。 成功絕不是偶然,必須善用時間管理充實自我 一個人在努力打拼的過程中,若遇到否定的聲音,是否就該放棄呢?來到了中年階段,總是會有愛護我們的親友,讓我們在一次次難關中,堅強挺過。 但,一定也有不少帶著看戲心態想看我們慘跌的人,換個思考角度看待抱持「看衰」我們的人,其實也需感謝那些「貴人」。 沒有那些看衰,我們不會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一種砥礪的力量。 (延伸閱讀:獻給害怕失敗的你:放下對成功的執著,與其放棄一次,不如失敗十次!)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40 歲在這個社會的既有觀念中,一聽到這個數字,難免會皺起眉頭問:「這個年紀轉職一定很挫敗吧?」 在這個過程中,因自己對於目標的明確和願意付出,反而,從一次次的跳槽,跳得比前一次更好而且更高,也從一次次生活磨難中,擁有更深的智慧。 沒有墜落,也沒有慘跌。 人生,是多元而寬廣的,不是只有一種活法,也不是只有我們窠臼中所定義的那種成功公式。 因為多元,人生才因此而精采。人生困難的,永遠不是環境,是畫地自限的心理束縛,以及,充滿自我懷疑而猶豫不決的懦弱。 一定要先願意跨出那一步,才有累積更強大能力的可能性 「不必很厲害才開始,但,一定要先開始才能很厲害」這句話所言不假,任何的成功,都絕不可能只有運氣好,單憑運氣或許能得到機會,但不努力實踐,依舊無法有好的結果。 人的心理總是矛盾而連自己都不自覺的,往往,我們一方面希望看見朋友們能更好,更有成就。當朋友真的靠著自己一步步努力達成目標時,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以正向心態看待,甚至願意真心替朋友感到驕傲或恭賀。 有些人,反倒會像看戲般的戲謔心情,期待對方失敗,甚至落井下石。 (猜你喜歡:一個人巴黎旅行教我的事:踏出舒適圈不需驚天動地,最重要的是第一步)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矛盾呢?因為,當一個人只願意選擇看見理想化(idealization)的表象,而不去靜心思考對方成功過程的努力和付出,有多不容易,甚至對方所默默付出的,是自己根本從未努力過的地方,則會因而產生暗黑的嫉妒之心。 顯而易見地,倘若,對方下班後能善用休息時間,努力進修或是看書充實自我,而我們只選擇了看電視、追劇、聊天,或是陷入毫無意識的無效率加班,在沒有善用時間管理的狀態下,剩下的僅是瞎忙。 但對方在善用時間的複利效應下,則會一點一滴朝著更好的自己前進,想當然爾,我們只會停在原地卻渾然不覺。 當某天看到對方好像「突然」運氣好得爆棚才能升官加薪,卻忘了對方背後的努力,僅選擇認為對方不該比自己更好,則會產生這樣嫉妒的心理。 這樣的嫉妒,有時也出自無意識的「發作」,當產生嫉妒心而說出惡言時,有些人當下其實是毫無意識自己做出「攻擊行為」的,只因當時的狀態,已處於「嫉妒發作」的負面情緒中。 拒絕負面情緒—試著深呼吸後採取逆向思考 要避免陷入這樣的負面情緒,我們可以試著逆向思考,這裡所指的逆向思考,不是意味負面思緒。 反向或逆向思考意思是,若我們在看到身旁的人過得比以前更好,或是做出一番好成績時,我們可以按下暫停鍵,暫停攀比之心,而是靜心細膩地觀察對方做了哪些努力,有些時候,向對方學習,反倒是讓我們通往更進步的自己,另一種正向的方法。 同時,也是訓練我們深度思考的分析能力,看待人、事、物不再僅以直覺性的表象進行判斷。 圖片|Photo by Ivan Samkov on Pexels 心態決定了生活的狀態,若我們不願為了明天、更遠的未來而專注在該努力,樂觀學習的面向,明明知道別人努力上進,卻選擇視而不見。那麼真正的快樂,則永遠離我們的生活遙不可及,即便,我們已擁有了許多別人所無法擁有的。 心態好才能讓自己充滿正能量,而吸引到更好的運氣,有了好的運氣,生命的美好也才能跟隨而至。 除了讓生活作息正常,擁有足夠的睡眠之外,想要保持正向心態,也可藉由一些習慣的累積,慢慢調整。 維持正向思考的三部曲: 1. 維持運動習慣: 常保運動也能讓情緒更穩定而擁有正向思考能力,保持固定每周三次,而每次半小時的運動時間,不僅可維持體態,更能讓中年後的代謝能力不致衰退太多。 運動能提高大腦中的血清素,進而讓思緒更正向陽光,間接也能讓情緒愉悅。 2. 每天都攝取定量的蔬果和水: 每天維持定量的蔬果和攝取足夠的水分,會讓身體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不因久坐而產生便秘或是代謝不良等問題。進而讓生理影響心理,使情緒穩定不易怒,思緒更清晰。 3. 培養閱讀興趣: 培養廣泛閱讀的興趣,除了增廣見聞外,也能間接訓練自己看待事物的視野,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亦能從書中知識擴充平常工作所無法接觸的知能,閱讀會讓生命隨著年齡增長而歷練更深的智慧。 同時,也可沉澱心靈,在繁忙的生活中,洗滌淨化內心壓力,適時地讓內心充電,能有更大的動能往前走。 時時抱持感恩心,樂觀並且願意拋開舊思維才是成長的途徑 機會,永遠不會停留給所謂「準備好的人」。準備好,究竟多好才是好?什麼是可被量化的定義呢? 我很喜歡李安導演在《飲食男女》電影中的名言:「人生無法像做菜,準備好了材料,才下鍋。」機會,是留給願意爭取並且願意奮力一搏,不斷在過程中拋開舊有觀念,修正而檢討、願意真心學習的人。 (同場加映:專訪 L. ERICKSON 代理商 Eileen Ueng 的創業人生:面對不確定,保持樂觀、放手執行) 圖片|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Pexels 感謝現在的工作,讓我開發了左腦邏輯思考與驗證分析的能力,工程師的冷靜、精準、獨立思考及判斷的強度,讓我開啟以往所沒有的思考模式。從中也體悟不同的思考角度、分析方式,甚至下決策的全面性。 也感謝現在的機會,訓練我帶領成員的能力,如何讓組員們在工作中保有生活,而不是讓生活僅剩下無效率的工作內容。 此外,也感謝一次次生命的機會、際遇,讓現在的自己,與 40 歲的我相遇。值得興奮的不是升遷加薪,也不是將近 40 歲還能轉職成功並且跳槽得更好,而是,除了工作外,保有自己,保有真正熱愛並且願意做一輩子的事情:創作。 感謝老天爺送給我一個祝福的禮物,用文字記錄生命美麗又苦痛的每一刻。 時時抱持感恩心,願意用正向且多元思考的心態面對人生,才能讓生活更精采而亮麗! 作者介紹|妮可媽媽,科技業 PM,斜槓經營報章雜誌副刊、電子媒體專欄、部落格。 文章型態跨純文學、親子教育、兩性關係、專案管理等領域。致力於陪伴孩子們成長、鼓勵女性不斷自我成長,並為女性發聲。尊重「孩子是獨立的個體」,養育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學習之路。 April 13,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63TZSF

2023年4月12日 星期三

東京奧運是首屆性別平等奧運,文姿云、戴資穎站上東京奧運舞台的故事 https://ift.tt/Rh1foSP 女科技人電子報 東京奧運展現性別平權精神,我們在看見更多元的參賽者身份,亦有選手發揮自身影響力,積極推動平權、多元議題。期望這股能量能帶動其他產業,讓性別不再成為阻礙。 文|林志潔|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特聘教授、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董事長(現兼任) 我們要能謹記,所有平權的進展,靠得都是每一個人不斷的發聲和努力,而不是只想著享受別人為自己爭取的成果,當一個 free rider。 謝謝女科技人電子報的邀請,希望我分享對性別平權的觀察。本文撰寫期間,正好是東京奧運的賽期,這一次的東京奧運,為遭受疫情折磨了數個月的臺灣,帶來了無比大的振奮。 我國的獎牌數已經創新高,獲得國內外一致的讚揚。選手們的自信、青春、包容、謙遜、積極,對賽事的真誠,對競爭對手的禮敬,更受到國際高度的肯定,許多國外媒體也為臺灣發聲,例如美國外交家雜誌就以:Taiwan-Sorry, “Chinese Taipei” is Having a Fantastic Olympics 為題,述說臺灣在國際賽事上奮鬥的艱辛。 東京奧運的平權故事 此次奧運另一個讓人注目之處,是賽事中的性別平權的進展。女性參賽選手占 49%、LGBTQ 選手(女同志、男同志、雙性戀、跨性別、酷兒)至少 131 位,均為史上最高。 在東京奧運中,我們看到許多優秀的女性運動員,展現了豐沛的能量,她們也善用因運動而帶來的聲量,積極推動平權。 (延伸閱讀:2020 東奧創女性運動員參賽新紀錄!預期巴黎奧運男女比將達到 1:1) 得到女子羽球銅牌的辛度,在印度推廣平權並力主不應污名化月經;德國女子國家體操隊則穿著褲型體操衣上場,以表態女性運動員不願被性化,有選擇衣著的自由;美國和英國的女子足球隊在開賽前,集體以單膝下跪的方式,凸顯消弭種族歧視的重要。 圖片|鄭怡靜、文姿云 IG 我國女性選手也表現優異,得到女子羽球銀牌、現為世界羽球排名第一的球后戴資穎,獲得舉重金牌的郭婞淳、銅牌的陳玟卉,空手道銅牌的文姿云,拳擊銅牌的黃筱雯,桌球混雙銅牌鄭怡靜,跆拳道銅牌的羅嘉翎,她們堅持奮戰的精神,讓所有人都深受感動。 但這樣一個讓人感動的時刻,若我們從性別和歷史的觀點來觀察,女性自觀眾席上走進賽場,卻是歷經了數千年的奮鬥。因為在古羅馬時代,女性基本上是被禁止參與競技的,即使有少數女性獲得允許,也遭到輕蔑的對待。 (延伸閱讀:盤點奧運場上的女力時刻:德國女子體操隊「緊身衣革命」、為自己而跳的「體操媽媽」!) 現代奧運在 1896 年開辦,初期也是全面禁止女性參加,之後雖然漸漸鬆綁,但男女選手項目及人數差異仍非常懸殊,一直到 2014 年國際奧會通過性別平等改革議程,將男女選手比率各占 50% 列為重要目標後,才有明顯進展。 這樣的演進,如同百年來,女性突破各種藩籬和限制的演進,從你有我也要有,爭取平等參政權、同工同酬等形式上的平等,走向實質的平等。 更注重女性生理差異,促進立足點的平等,改善過去歧視造成的不利處境,一直到百花齊放的第三階段,希望多元化性別平權,並深化性平教育和培力弱勢群體,促進 LGBTQ 權益,並實踐性別平權於日常。 我們欣見許多傑出的女性選手突破各種體能、刻板印象和性別的限制,減低性別在賽事上可能的阻礙。 圖片|戴資穎 IG 科技創新需要更多女性視角 運動領域如此,科技領域亦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所做的調查顯示,全球高等教育畢業生中,理工科女性占 35%,其中女性就讀的領域分布,以醫療與健康領域最多占 15%,其次則為數學與統計領域,以及工程、製造與建築領域,皆占 8%,接著則是自然科學占 5%、資通訊領域占 3%。 而根據我國教育部統計處的數據,近 10 年來,就讀科技領域的女性比例,從 2009 年的 32%,至 2019 年增加到 36.4%。根據中國工程師學會在 2019 年的調查,生技醫工是少數女多於男的科技類領域,占比達 44%,其次是建築與都市規畫占 29%、資訊通訊占 18%,至於女性投入最少的則是機械業,僅有 3%,合計女性工程師在科技產業中占 13%。 (延伸閱讀:為什麼學術場域,升官的大多是男性——女生們都去哪裡了?) 對科技領域來說,女性投入理工生醫的研發和職業比例,明顯仍需要繼續提高。因為科技需要多樣化的人才,創新才能進行,而且這個創新才不會複製父權的偏見,變成為壓迫而服務。 2018 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性別差距」調查指出,在尖端的科技領域中如 AI 人工智慧,只有 22% 的專業人員是女性,這代表在產品的設計或應用上,女性的需求可能會被忽略,或是會以男性觀點開發帶有刻板印象的產品 如果能有更多女性加入,提高性別平權的思維,不同性別群體的需求就可以受到關照,甚至可以補足弱勢群體先天差異的需求,像是開發促進女性肌耐力的產品,或以虛擬實境技術模擬職場性騷擾的情境,教育男性主管、以建立同理心。 圖片|Photo by ThisisEngineering RAEng on Unsplash 想到 1915 年臺灣彰化出生的林月雲,是臺灣女子放棄纏足的「天然足」第一代,她在 1931 年的「第十二屆全島陸上競技大會」中,以三級跳遠 10 米 46 的成績,創下台灣女子新紀錄;而 100 公尺賽跑預賽中,也跑出 13 秒 3 的金牌成績。 因為出色的表現,林月雲被選為第一位代表台灣參加明治神宮體育大會的本土女子運動員,只差一點就能參與當時的奧運比賽,在這短短不到一百年間,臺灣女性從纏足到在運動上的發光發熱,其進展真讓人無比驕傲和欣慰。 衷心期待在這次賽事上贏得榮光的女性選手們,能激勵更多女性,也期待在科技領域上,每一位有聲量的研究者,能善用自己作為典範,鼓勵更多女性的投入。 在政策方面,更要起帶頭的作用,以奧運在 2014 年的刻意對性別比例的調整為仿效,有計畫、有策略的降低女性進入傳統以男性為主流的領域,讓性別不再成為女性人生選擇的障礙! 願所有人一起努力,縱算我們這一代無法親見造成障礙的天花板被打破,至少也應讓這個天花板,因為我們的衝撞而產生裂痕! 參考資料| [1] 【Yahoo論壇】從歧視到追求平等,奧運的性別平權之路 [2] 東奧/辛度不只賽場強大 捍衛「性別平權」不拿球拍也是戰士! [3] 抵制性化女選手 德國體操隊發起緊身衣革命 [4] 裸露乳房、血腥戰鬥,他們讓「女羅馬戰士」被歷史遺忘 [5] 世界走走》林月雲,第一位挑戰奧運的台灣女性跑者 [6] 改變世界的力量──科技女力崛起 April 12,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h1foSP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張曼娟 5 大人生金句、必讀書單推薦! https://ift.tt/VhHnTid 迷誠品 成為大人的路上,張曼娟的字句總能深入我們內心。就讓以下幾本必讀好書繼續陪伴我們前進吧! 從牽絆著青春和家庭的《海水正藍》,到梳理中年百態的《我輩中人》,張曼娟多年提筆寫下的隻字片語,有如清晨凝聚在葉片上的露水,清澈剔透,亦可煎煮入藥,平復過無數讀者從懵懂少年走向人生半百的喜與悲。 在歲月與經驗的淬鍊下,張曼娟持續以書寫探索美好和內在,不論此時是滿足、是憂傷、是迷茫、是通達自在的狀態,都不妨再藉由前人的視野獲得一些啟發——以下編輯推薦張曼娟的 5 本好書,搭配精選名言金句,希望成為大人的這段路上,陪伴你成為自己最理想的樣貌。 張曼娟名言佳句 1 拒絕乃是必須,自私實是美德。 圖片|Photo by Anete Lusina on Pexels 在有限的人生裡讓自己幸福,絕非一件自私的事。美國脫口秀演員 Jimmy O Yang 就曾說過:「我為了追求喜劇夢想,拒絕了一份金融界的工作,我爸以為我瘋了。但我認為讓父母失望個幾年,總比讓自己失望一輩子要來得好。」 《我輩中人》裡提出了類似關於「自私」等不按照社會期待生長的觀點,不只是作者張曼娟對中年的覺醒,也適合任何人、任何階段感到無所適從的時刻,退一步體會生命裡那些不上不下的過程,停止等待成功、尋求和解、討好世界,而是真真切切的去愛一回傷痕累累的自己。 放下包袱也許需要時間和很大的勇氣,但沒能擁有機會成為自己,未嘗不是一場真正的悲劇? 更多張曼娟《我輩中人》摘句 「與其做好人,我寧願做一個完整的人。」如果不拒絕那些不想做的事,就沒有時間與心力去做真正想做的事了。 人生不是戰場,不必追求勝利,也沒有勝利可追求,最重要的其實是經歷,讓我成為更成熟、更完整的人。 為了不要有愧疚感,必須努力過每一天。因為很努力,就算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也不要愧疚。 (猜你喜歡:《小女子》影評:「活出自己」不代表自私自利,三姐妹的屠龍之旅) 圖片|《我輩中人》 張曼娟名言佳句 2 在愛戀時,我們應該自信而謙卑。 這自信是你愛我或不愛我,都不會改變我的價值。 這謙卑是因為平凡如我,竟能得到你的理解與摯愛。 圖片|Photo by Vlada Karpovich on Pexels 無論親情愛情,每段緣分都有各自的長短,也有各自的修練和課題。但在領悟完外界帶來的混亂以後,你可曾梳理過自己? 《當我提筆寫下你》這本書,用隨筆的方式寫下張曼娟長年的處世心得,包含對父母複雜的情感、對時光與幸福的感觸,探討情人之間愛與不愛的矛盾,發現原來很多我們苦苦深思的問題,關鍵都不在於別人愛不愛你,或者應該怎麼努力讓別人來愛。 你能決定的從來只有自己的人生,想通自己想要什麼選擇,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想會是陳奕迅的〈因為愛情〉:「給你一張過去的 CD,聽聽那時我們的愛情,有時會突然忘了,我還在愛著你。」《當我提筆寫下你》搭配著照片,彷彿舊時朋友寄來的明信片,不論身處順逆,都有文字替我們惦記。 更多張曼娟《當我提筆寫下你》摘句 愛一個人是因為她的美好,為什麼必須被接受,為什麼必須有回報? 戀愛其實是愛自己的無限延展。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會在戀愛中渴求太多,進退失據,把愛變成枷鎖,銬住自己與戀人。懂得愛自己的人,才能從容自由的給予和領受,享受戀愛中每個甜蜜愉悅的片段,就連分離與思念,也是哲學的美,同樣珍貴。 圖片|《當我提筆寫下你》 張曼娟名言佳句 3 青春並不消逝,只是遷徙。 圖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Pexels 每個人的青春,總會有幾個忘不了的人和事,可能是伴你多年的初戀、成就的啟蒙,甚至最想抹去的悲痛,每每回想起來,回憶和眼淚都忍不住鋪蓋而來,但人生還在繼續,於是我們不斷掩埋,又不斷暗自傷懷。 張曼娟以這本《青春》告訴我們:其實青春就像天氣,越是想要控制,越是容易「受到」控制!或許此刻的你生活不如意,經常為了一句「曾經」感到遺憾或約束,但其實正是因為有這一次次的錯誤,我們得以呼喚心中的養分,隨時向回憶問路。 而且就算失算了又有什麼關係呢?享受盲目、任由浪漫作主,說不定碰撞出的人生歷練會更悠長豐富。 更多張曼娟《青春》摘句 青春當然珍貴,卻毋須矜誇。 青春成為一種印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版本和詮釋,深深烙印在生命底層,我們保留了自己想要擁有的部分,我們變成了現在這樣的人。 (同場加映:年輕時像兔子,30 歲後期許自己像烏龜!「聊姐」曾之喬:學習獨處,對自己坦然) 圖片|《青春》 張曼娟名言佳句 4 做為一個大人,應該以我之名,為自己做決定;承擔責任;享受生而為人的快樂。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印象中小時候對大人的想像,是閃閃發亮、什麼都辦得到的存在,不管什麼煩惱只要長大就好了;沒想到當真的一路對抗到長大,「成長」卻成了自己和自己的隔閡,你會忘記夢想的初衷、被社會這場大逃殺同化,僅僅是努力照顧好自己,就已經非常不容易。 以這樣破碎的姿態出發,張曼娟透過《以我之名》來縫補眾生的傷:「人生不會因為一座獎盃就一路順遂,也不會因為沒有獎杯就成為魯蛇。」 我們不必成為何等耀眼的人物,有時不造成他人的麻煩即是一種萬幸,在亂世中求生亦是同理,放下對與錯的執著,跟隨自己的心就是唯一捷徑。 更多張曼娟《以我之名》摘句 期望別人配合自已,便是退化的開始。 大人與年齡無關,而是自我塑造的目標,成為一個有擔當、願意付出、不忮不求的人,珍惜所有,知足快樂。 人生的許多苦惱,可能都是這樣的—並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壞事,而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好事,令我們悵然若失。 (延伸閱讀:給大人的繪本|《胡蘿蔔種子》:每個不敢做夢的大人,都曾是充滿希望的孩子) 圖片|《以我之名》 張曼娟名言佳句 5 一直故作堅強,會不會有一天,發覺自己的心變得又冷又硬,已經失去了柔軟和感受? 圖片|Photo by Nathan Cowley on Pexels 常聽許多人說,最怕自己成為討厭的那種大人,事實上令人討厭的不只如此,而是你隨著世界的癲狂起舞,成為了別人。 雖然聽起來像是螳臂擋車,但人生本來就是個不斷失去和獲得的過程,很多時候命運的安排,甚至要等到許久以後才會顯出意義,在此之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溫柔地面對生活——記得漫威宇宙中那個失去所有所愛之人的「雷神索爾」嗎? 生活讓人失望,不意味你要背棄自己;張曼娟的繪本《星星碼頭》,則教我們累的時候就大方轉身,不要忘記怎麼哭,在偌大而荒涼的人生裡,何須委屈自己? 圖片|《星星碼頭》 轉載迷誠品網站:讓別人失望,總比讓自己失望一輩子要好;5本人生必讀的張曼娟書單,陪你抵達理想的自己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愛是藏不住的,就像不愛是裝不來的」— 張曼娟20句一語道破人生的金句語錄 一代人的青春記憶裡,不可能沒有周杰倫;在一首歌的時間,回眸一段保有自我的曾經 即使什麼都沒有,也是人生。從韓國女神「李孝利」的五大金句開釋人生 April 11,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VhHnTid

2023年4月10日 星期一

情緒智商是什麼?蘇絢慧心理師:給內在小孩一個照護計畫,管理情緒跟理財一樣 https://ift.tt/I7RjD34 womany 女人迷精選 情緒智商深深影響我們的生命發展,唯有好好關照自己的內在小孩,我們才能為自己的情感戶頭存滿愛與正向能量,活成更迷人的自己。 文|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過去,情緒教育在我們的社會並不普及,在父母和師長的對待中,也容易將「情緒」當作麻煩事,當作問題。 特別是傳遞一種「有情緒的你,是個問題、是個麻煩」,久而久之,我們因此內化為看待情緒的眼光和態度,將情緒污名化,甚至認為有情緒的自己就是在惹麻煩。 漸漸地,隨著生命發展,我們變得更不認識也更不了解情緒,也產生更多對自己的負面認知和觀感,造成我們的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越來越弱化,通常包含著:說明、理解和管理自己及周圍人們情緒的能力。 (推薦閱讀:怎麼處理負面情緒?蘇絢慧心理師:7 個方法與內在小孩重建關係!)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但是,當我們小時候尚未有足夠自控力去調整內在不穩定情緒,未能得到理解、調節和安撫的協助時,我們內在也就失去機會去內建情緒調節與自控系統,不僅無從了解能為自己的情緒做些什麼關照,也無從具有層次地同理他人的內在情緒。 當我們開始從各種情緒風暴的經驗中,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必須重新滋養自己,學習自我調節與自控的自我照護方法時,那麼,最重要的開始,辨識調整我們的「刻板印象」:不要再把情緒當「問題」在解決,也不要把有情緒的自己當問題。 而是把情緒當一個個過去沒有被保護好、照顧好、愛護我、被尊重的童年我(內在小孩),重新恢復關係,認養回來,並成為自己最重要的理解者、照護者、回應者。 從我們自己本身培養出能力和智慧,往內修復和養育自己,讓我們心中開始經驗有別於以往的好感受、好能量,像是:安全、好奇、溫暖、歡樂、接納及愛。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心理好能量不足或匱乏,引發的不安全感和不穩定,將會連帶影響身體所承受的壓力,造成身體沈重和疼痛,同時讓我們的記憶力、思考力、辨識力和客觀分析力都一起功能下降。 腦子一片空白、眼前一片黑,這些正是內在不安全感,與歷經威脅所產生的焦慮反應。由此可知,內在沒有得到好的滋養和愛護,所導致的能量流逝或混亂,影響的不只是我們個體,也將影響我們與所處社會環境的互動品質及經驗。 當負面情緒未經調節與妥善處理,負面情緒容易勾動更多負面情緒,也引發更多的負面解讀。當無法調節的負面情緒使我們的身心過度承受壓力而耗竭時,我們可能因此變得麻木、無感、失去動力,再也快樂不起來⋯⋯。 這種情況下,負面的自我評價會冒出,激發出更激烈的負面情緒,而讓人深陷在情緒的漩渦中,被席捲及吞沒。 這時離疾病的距離就不遠了。 所以,不對情緒置之不理,複製過往被不理解的方式對待,又對自己苛刻而要求,反而要重新學習從心中愛回自己,柔軟安撫自己,在建立自控和自我引導力之後,慢慢調動內在長期匱乏和失衡的心理狀態,不再任由空乏及消極發生。 若是失去自我關愛的能力,你所想進行的生活改變和心理修復,都會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給自己一個全新的機會,來化解長期的情感內耗,翻轉生命的危機。 (同場加映:愛自己練習:療癒內在小孩,釋放負面情緒,讓自己自由)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我們要做的,就像是學習理財的概念,也為自己好好地管理內在心理資本,好的情感戶頭,存進的是愛和正向感受,這是毋庸置疑的。 只有我們內在有複利的正向情感資產,我們才能對生活充滿活力與創意,去實現我們的人生目標。 即使你已是成人,也請給自己內在的小孩一個充滿喜樂開懷的空間和機會。在兒童節的此時,願你從內在開始陪伴自己重新經歷有愛的養育過程,相信自己有能力滿足自己,也相信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擁有,來開展及培育自己的生命,活出你的美好和價值。 我和女人迷共同研發設計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是以內建我們與自己的正向情感為目的,並建立在內在小孩的心理治療理論上,設計出 10 種引導個人與內在小孩連結的通道方法。 期望讓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即能具有滋養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與內在小孩重新培養有愛、接納和尊重、支持的關係,經歷到日漸成長的安穩感。 April 10,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7RjD34

內在小孩療癒插畫|話題停止讓你焦慮嗎?插畫家施暖暖:享受空白,清空思考 https://ift.tt/xdEUPbT 施暖暖 2023 最療癒!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來囉!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療癒插畫師施暖暖,給你最完整的療癒體驗!想知道更多創作故事嗎?為你獻上,插畫家施暖暖的創作筆記! 牌卡創作起源 自從為人父母,我的身體、精神都曾因為育兒迷茫,尤其在孩子嗷嗷待哺的頭三年,更是陷入嚴重的黑暗憂鬱。 隨著孩子長大,我才慢慢地從黑洞裡爬出來,像是重獲生命一樣,從頭開始認識自己,也重新定義了對世界的理解,過程中找到深埋在心裡的內在小孩。 無獨有偶,在繪製「女人迷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的過程中,一步步把這份體悟整理出來,我一共繪製了 30 張,每一張都有很深的感觸。 最怕空氣突然安靜 年輕時的我是個怕寂寞的人,一個人在家無所事事容易胡思亂想,群體中突然安靜也很常感到尷尬,盡可能把空白的時間與空氣塞滿,讓我感到很安全。 隨著年紀大了之後,育兒生活反倒充滿了我的空間,思緒與身體都很渴望得到喘息,反倒讓我珍惜起寧靜的時候。 (猜你想看:人際關係整理學:改善社交焦慮的小步驟,梳理人際,生命從此不打結) 我有個朋友話相當的多,仔細聽她說話的內容,並非無稽之談,她喜歡講自己的事情,舉凡生活、親情、感情、觀影心得都能談上大半天,我也很喜歡聽她說話。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不過,有次我們有機會一起過夜,已經相處一整天的我只想好好閉上眼睛求個好眠,不料她卻意猶未盡地不斷和我說話,經過制止以後,她的話題停在一個未完的斷點,我也隨之斷片進入夢鄉。 隔日鬧鐘一響,她的嘴巴和眼睛同時打開,接續著昨晚未完的話題,從同一個斷點繼續講下去了,彷彿我前一晚只是按下了「暫停鍵」,早上按下了「播放鍵」一般。 為什麼選擇寧靜? 現在的我喜歡寧靜,畫圖更需要寧靜,有時候我是因為要「思考」才選擇寧靜,更多時候我是為了讓「大腦清空」而喜歡寧靜。 (猜你喜歡:重返辦公室很焦慮?用 1 分鐘練習「正念冥想」,提升工作效率) 一天當中我會空下 5 到 15 分鐘躺在床上動也不動,閉上眼睛但不睡著,任憑千頭萬緒在腦中亂竄,那些思緒走過幾輪後就會漸漸消失,偶爾我會想像自己站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白色空間裡,雜想就會消失得更快,接著就可以迎來一個什麼都不做的大腦。 這可能較接近冥想的流程,但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這張牌卡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草圖 我家養了兩隻貓,這種走路無聲的動物無疑是寧靜界的代表吧!如果能躺在貓的懷裡,雖然可能伴隨著巨大的呼嚕聲,但想必是寧靜的最高層次了。 身為貓隻崇拜者的我,想在這張牌卡任性一下,於是結合貓、星星月亮、夜晚、小花小草等,安定心神的畫面就這樣誕生了。希望手上拿著這張卡牌的你,也能感受到寧靜(貓)的魅力。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 FB:施暖暖 一起認識你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插畫師施暖暖療癒之作,心理療癒牌卡推薦 April 10, 2023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dEUPbT

2023年4月9日 星期日

心理師傳授 5 種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用法:愛自己,是需要練習的 https://ift.tt/6dzVLMl 家齊心理師|說故事 心理師開箱女人迷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並就「快樂練習卡」與「抱抱療癒卡」整理了五種用法,看清自己內心的需求。 我在心理諮商的工作中,常常聽到來訪者說「我想要學會愛自己。」 但,到底什麼是愛自己呢? 在十多年的諮商經驗中,我發現:很多時候,當我們說要「愛自己」,其實是在學會愛自己的「內在小孩」。 圖片|家齊心理師 提供 內在小孩心理學 什麼是「內在小孩」呢? 雖然身心靈對內在小孩,有各式各樣的看法。但大致上可以理解成:內在小孩,是我們童年時代的情緒記憶。 當代研究發現,就算我們長大了,「情緒記憶」仍會以特定的形式,儲存在我們的情感、身體與一閃而逝的想法中。 比如:有位來做親密關係諮商的女孩,發現自己總是在找「會甜甜地稱讚自己」的另一半。 即使,她心知肚明有些渣男只是嘴甜,根本一點都不老實。「但是」只要她孤單、不安時,仍然會被甜言蜜語給釣走⋯⋯ 內在小孩,就是這個「但是」,人生中的「But」。明明理性上都知道該怎麼做,感受上就是「臣妾做不到!」 用心理學的語言來說,就是:我們心中未被滿足的需要,就算經過壓抑、辯論、討價還價,仍會在某一刻跑出來作主。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高興看到女人迷,企劃了這套「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分為「快樂練習卡」與「抱抱療癒卡」兩個部分。 「快樂練習卡」,是以圖像為主、文字為輔,呈現內在小孩的快樂能量(喜悅寧靜、好奇、開心滿足、興奮、安全與幸福)。 這些好能量,有動態的也有靜態的,有興奮刺激的,也有平靜祥和的。 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壓力、挫折與挑戰的時候,會驅動許多「應該」的訊息,像是:你應該更努力、更堅強、做得更好。 這些內在語言是父母、長輩與社會給我們的。 「應該」訊息帶來的好處是:能夠幫助我們適應社會、存活下來。 太多「應該」的壞處則是:日子久了,我們就會為了「應該」而忘掉「需要」,也就是我們自己內心深處的小孩。 快樂練習卡,就是為了讓你重新與內在小孩「接觸」。 (同場加映:對自己說「我愛你」,就是一種清理:二十一天鏡子練習,擁抱內在小孩) 圖片|Photo by Joice Kelly on Unsplash 「抱抱療癒卡」,是以文字訊息為主。建議當我們與內在小孩相遇時,作為大人,可以給出的接觸方式有哪些? 聽起來有點抽象嗎? 那麼,請回想一下皮克斯的動畫《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在那之中,有樂樂、憂憂、怒怒等五個情緒小人。 這五個小人,就是五個內在小孩。在《腦筋急轉彎》的故事中,是以樂樂、憂憂兩個內在小孩的夥伴情為主軸。 其實,還有一種與內在小孩接觸的方式。是讓:大人的自己,與小孩的自己重新接觸。學習相處,也彼此照顧。 內在小孩,明明是自己的一部分,為何還要學習如何接觸呢?因為,有一種成長的代價,叫做「忘了怎麼當小孩」。 為了努力活下去,我們啟動了完美主義、過度努力、重視效率等求生法則,倔強地往前走。 為了努力活下去,我們冷落了自己的內在小孩。像是努力工作,卻陪不了孩子的辛苦父母。 甚至,我們認同了那些批評、嘲笑或遺棄我們的人,無意識地學著他們,傷害自己的內在小孩。 於是,許多人來到心理諮商,準備要接觸內在小孩的時候。卻發現內在小孩不太想理她,甚至有點氣她... 她們需要學習,如何做自己的內在父母,重新與自己的內在小孩和好。 這也是「抱抱療癒卡」提供的溫柔提醒,與建議。 「快樂練習卡」的建議使用方法 其實,「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的使用手冊中,已經建議了十種玩法,並列出了具體的步驟。 我特別喜歡這款牌卡設計了一張「引導卡」。你可以把抽到的牌放在左側,保持與牌卡的連結。引導卡的右側,則有三個協助你覺察內在小孩的提問,幫助你深化「自己」與「這張牌」的關係。 如此一來,就算沒有「占卜師」幫你解牌。也可以自己引導自己,完成一段簡單的覺察歷程。 以下,則就我開箱後的實測經驗。分享幾個手冊中沒提到的,自我運用小撇步: 「快樂練習卡」的引導問句,目的是協助你找到內在小孩。如果平時就跟內在小孩很有連結的人,其實不見得需要一題一題問過去,直接聆聽內在小孩的訊息即可。 如果平時並不習慣跟內在小孩連結,甚至害怕接觸內在小孩的話。有時候,單憑引導牌上的問句,可能還是感受不到內在小孩,或感受一下子太多、不舒服。 對此,我建議三個用法。 「快樂練習卡」用法(一)先將你的內在小孩「具體化」,也就是讓她「現身」。 最簡單的方式,是看一看你抽到的牌,感覺上面的圖案是否跟自己有連結,能否暫時代表你的內在小孩? 有些時候,也可以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一個內在小孩,她看起來會是什麼樣子?幾歲?穿什麼衣服?留著什麼髮型? 或著,你也可以感覺看看:如果你的內在小孩住在你的身體裡,她會在身體的哪邊?找到她的時候,把手放在身體對應的位置上。 這些,都可以協助你讓內在小孩現身。 (猜你喜歡: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打破童年的傷的惡性循環,不讓生命的苦痛無窮延續) 圖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快樂練習卡」用法(二)把你抽到的牌卡,用手機拍下來,設定手機的鎖定畫面。 如果你跟抽到的牌很有連結,可以把她設定成手機的桌面、鎖定畫面,這樣時時刻刻都可以「看見」她。 「快樂練習卡」用法(三)以行動滋養你的內在小孩 這個方法的靈感,來自《創作,是心靈療癒的旅程》一書。作者茱莉亞.卡麥隆建議我們,一個禮拜至少要跟自己內心的小藝術家(充滿創造力的內在小孩)約會一次。也就是自己一個人,去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地方,好好待一個下午(或一個晚上)。 重點是「我自己真正『喜歡』的地方」,而不是「我覺得自己『應該』去的地方」。 發現並承認自己的喜歡,是滋養內在小孩的關鍵。 「抱抱療癒卡」的引導問句,是為了協助你重新與內在小孩接觸。 由於牌面的文字,是事先寫好的。有些牌抽出來會覺得「很準」,剛好就符合我當下的需要。有些牌則沒那麼準,或是覺得「對啦,我『應該』這樣想,但就覺得哪裡怪怪的⋯⋯」 嘿,別忘了,這是內在小孩快樂牌卡!「有感」是最重要的,因此,對於抱抱療癒卡的使用,我建議以下兩個方法。 (延伸閱讀: 致你心中的「內在小孩」:我陪著你,別擔心,你做得很好了) 「抱抱療癒卡」的建議使用方法 抱抱療癒卡用法(一)如果抽到的抱抱牌你沒感覺,請允許自己可以抽個兩三次,換個方式抱抱 有感的文字,是金句;無感的文字,是說教。 都說要跟內在小孩連結了,就不要再逼自己吞下去無感的牌。再抽一張,就是了。 如果,你抽了三次以上,都很無感。嘗試詢問自己這個問題: 「當我的內在小孩什麼都不要時,我感覺她現在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抱抱療癒卡用法(二)你可以擴充你的抱抱牌 抱抱療癒卡,就是給自己的內心對話。 除了「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建議的這 30 張牌。你也可以為自己擴充更多有力、溫暖的抱抱。 回想看看,過往重要他人(朋友、父母、長輩、伴侶)對你說過,讓你感很被支持、很有力量的話。或是你曾看過的小說、電視、電影中,讓你覺得很療癒、很溫暖或是很被觸動的「金句」。 把這些話抄下來,也許寫在手機、筆記本或是某張空白的名片卡上。你就有了專屬於你自己(與你的內在小孩)的抱抱療癒卡。 最後,我想說的是 — 不要忘了。愛自己,就像是愛寵物、愛植物或是愛上一個人,是一段需要照顧,需要耐心,也需要承諾與練習的關係。 「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只是協助你更有方向地啟動練習。要能好好愛自己,需要的是把自己「好好當一回事」的決心。 April 09, 2023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dzVLMl

2023年4月8日 星期六

【蘇珊米勒】2023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四月運勢 https://ift.tt/58om9UG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3 年 4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這將是一個高度社交的月份,有很多機會讓你離開自己的家,享受生活中更輕鬆、更甜蜜的一面。 4 月 5 日天秤座的溫柔滿月將為接下來的事情定下基調 —— 這將是一個高度浪漫的時刻,因為這次滿月將照亮你的第五宮真愛。如果你還沒有重要的另一半,你可能會享受一次命中註定的會面,或者至少在 4 月 8 日和 9 日的周末,被邀請參加一次豐盛、豪華的活動。 如果你有孩子,你可能會因為這次滿月而為他們計劃一次驚喜之旅。另外,如果你有藝術細胞,你可能會選擇利用這個輝煌的滿月來集中精力,完成一項創造性的項目,這個項目有可能讓你不僅在自己的國家,而且在全世界獲得巨大成功。 金星將在這次滿月中佔據中心位置,她將與冥王星緊密合作 —— 這意味著你能獲得的幸福的數量上不設限。至於感情方面,你感受到的激情將非常強烈,就像直接從熒屏上直接下載下來的一樣。 此外,在這個神奇的月份,你很快會發現朋友是你生命中最美麗的部分,他們把你的利益放在心上。這方面的證據可能會在今年最幸運的一天,即 4 月 11 日揭曉,屆時木星正好與太陽相合相。 4 月 19 日的日食肯定會開啟一個新的社會篇章,因為好運的木星將與太陽和新月相合,這是一個重大的消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是什麼?你希望看到的一個長久以來的夢想在這個時候可能顯示出最終實現的跡象。 圖片|Photo by Aditya Saxena on Unsplash 火星將是這次日食的主導行星,神奇的是,火星將處於召喚驚喜天王星的完美位置,所以所帶來的東西可能會讓你激動和驚訝。同時,有朋友可能會推薦你一個重要的職業機會,可以讓你賺到一筆可觀的錢。 賺錢很可能聽起來很美妙,因為你可能會看到有一兩筆大的開支到期,這主要是因為火星在上個月 3 月 25 日進入巨蟹座。這個高消費期不會持續很久 —— 就到 5 月 20 日,這個趨勢就會結束,你很快就會發現不必要地擔心你會耗盡現金。 你不會的,很快你的財務狀況就會再次正常化。火星在巨蟹座,代表家庭和家人,所以你可能會把錢投在你的房子,投向你擁有或租用的另一處房產,或者幫助某位心愛的家庭成員。 金星將在 4 月 10 日進入雙子座,並停留到 5 月 7 日 —— 這是享受浪漫感情的美好時光。這也是用新衣裳重整你的外表,拜訪你的皮膚科醫生和髮型師,購買新的護膚品(包括男性和女性),或嘗試新的香水的最佳時機。 在水星逆行(4 月 21 日至 5 月 14 日)開始前就開始這樣做。如果你在 4 月 11 日至 20 日之間努力使你的外表更引人注目(越早越好),你若在最好的時間段做這件事,你可能會非常享受其帶來的結果。 圖片|Photo by nine koepfer on Unsplash   天秤座(9 月 2 3 日~10 月 22 日)   這個月從 4 月 5 日的天秤座滿月中快速啟動,它將和禮物與好運的施予者木星一起協同工作。這對你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滿月,因為一些具有深層意義的事情即將取得成果 —— 得出某個宏偉的結論,或者是你將宣布一個重大決定的時候。似乎這次滿月將牽扯到一段親密的關係,並會給你帶來滿意的結果。 天秤座是一個合夥型的星座。你喜歡處於一段認真的關係,無論是婚姻關係還是事業合作關係。 你喜歡兩人在一起時的付出和收穫,也喜歡能夠從別人那裡得到想法。這個月將強烈聚焦於你婚姻或事業上的伙伴關係或合作關係。緊密的合作很可能會給你帶來罕見的持續性收益,以及從夥伴 / 伴侶那兒獲得非常好的消息。 4 月 19 日發生在白羊座 29° 的新月日食,可能會出現更多來自伴侶 / 夥伴的消息,或是與你在愛情或生意上建立的新夥伴關係有關的消息。某位朋友似乎會在你這次日食的好運中發揮作用。火星將與天王星呈理想相位,所以你收到的補償應該會意外的慷慨,特別是如果你的收入是根據佣金、版稅、授權費或其他績效相關的收入流。 冥王星將投身於你的創意宮,所以你可能不得不調整創意來取悅你的客戶或經理。我不覺得冥王星能做些什麼傷害到你。保持樂觀。 與此同時,火星在 3 月 25 日進入了你的第十宮 —— 榮耀、獎項和成就的宮位,你可能從那時起就開始熱切地尋覓新工作或是尋求晉升。持續關注,因為火星會把你的努力提升到更高的高度 —— 在 5 月 20 日之前你都擁有火星的利好。火星會幫助你在你的行業裡發揮更大作用打好基礎,你無疑會獲得重要人物們的關注。 圖片|Photo by bruce mars on Unsplash 這將會是你兩年內第一次獲得這麼突出的宇宙助力。 4 月 19 日,火星會向土星發起一段友好的談話,暗示著你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維持你達成的任何協議(這一天也是日食的日子,影響將會更強)。 記住水星將在 4 月 21 日 - 5 月 14 日逆行,所以會縮短你重要的事業周期。利用水星逆行階段回去找找你過去共事的同事、老闆、客戶 —— 這些人可能很樂意聽到你的消息。 今年晚些時候你會迎來另一個可以獲得你理想工作的重要時刻 —— 7 月 17 日發生在你第十宮榮耀、獎項和成就宮位的驚艷新月。太陽和新月會一起收到來自你財務宮的木星直接發來的閃耀共振。不要去度假,或者因為任何理由而聯繫不上。 那次新月將是你能獲得的趨近於完美的新月,所以要最大化利用好它,在那次新月之後的幾天裡採取行動。去年有些食相帶來了你財務方面的艱難消息,但 7 月的新月將允許宇宙做出糾正 —— 我感覺你可能會在你的事業發生轉變後迎來更好的持續性收入。 在 2023 年底,你的事業會迎來一個更重要的時刻 —— 12 月 26 日的滿月,其影響力將持續到 12 月 31 日。在那些日子裡,你可能會獲得豐厚的獎金或給你帶來重要的客戶。親愛的天秤,認真對待你的事業。我看到你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上升期,你會像氦氣球一樣冉冉上升。沒有任何東西可以阻礙你。 圖片|Photo by Denys Nevozhai on Unsplash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休息幾天,飛到一個溫暖又陽光充足的小島是不是很棒的想法?過去的三年裡,土星一直停留在水瓶座,讓你承受了比以往更多的責任與壓力。上個月,土星已經進入了雙魚座,所以你的生活開始變得不一樣了,一切都更加輕鬆、愉快,也少了很多壓制和焦慮。 經過三年的洗禮,你變得更加強大、明智、清瘦和成熟,能夠應對生活中的任何事。 所以好好慶祝一下你重獲的自由吧! 4 月 5 日的滿月所帶來的影響會在其發生後的 5 天內逐漸減弱,直至消失。所以,你可以考慮在 4 月 8 與 9 日的那個週末安排一次出遊。去見見居住在其他城市的家人,或者跟朋友去某個景點放鬆一下。 冥王星于金星成有利相位,意味著你會充分享受這次旅程。如果你非單身,可以帶上另一半,來一次 「只有彼此」的浪漫之旅。 圖片|Photo by Omar Lopez on Unsplash 4 月 11 日是今年最幸運的一天,那時的木星與太陽在水瓶座的第三宮合相,即掌管短途旅行的宮位。考慮在這天安排一次出差或放鬆的旅行吧。這個宮位也掌管溝通和協商,所以那天也很適合簽合同,會帶來不錯的成果。 緊隨其後的是 4 月 19 日的白羊座新月,也發生在同一個宮位。新月通常會帶來一些全新的東西,而且這個新月對水瓶座相當友好。給人帶來好運的木星也會在這個新月期間發揮很強的影響,給你帶來愉快又新鮮的開始。 冥王星會表現得有些 「古怪」,所以你可能會碰到冥頑不靈的人,拒絕接受你的想法,在你認為必須討論的話題上也絕不做出任何妥協。此人可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期望,所以你不得不溫和又耐心地引導對方。 在食相的影響下,有些事情走向終結的同時,我們也會迎來一些新的開始。有時,為了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們也必須要放棄一些東西,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這是一個新月日食,所以它會帶來一些全新的東西,令人激動不已。花點時間好好整理一下,拒絕草率與魯莽。也許你會開始一個充滿冒險的項目(因為這個食相發生在白羊座,這個充滿創業精神的星座),比如開一個新的播客系列、設計網站、上線新的手機軟件或開始寫書。也很適合進行廣告或社交媒體宣傳活動之類的事情。 可以等到 5 月中旬之後再真正開始,因為水星將於 4 月 21 日開始你行,所以盡量在此之前將正在進行的項目收尾。如果無法完成,那就等到 5 月 14 日之後再推進。與此同時,多參與一些日常事務,以此避免一些水逆帶來的失控影響。 圖片|Photo by Erriko Boccia on Unsplash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 April 08,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58om9UG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內在小孩快樂牌卡開箱|諮商心理師帶領國小生和內在小孩對話:好好疼惜自己吧! https://ift.tt/TqJixko 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你了解自己的內在小孩嗎?張宇傑諮商心理師透過女人迷的「內在小孩快樂牌卡」與國小生們一同互動與對話,探索內心的聲音。 有多久沒有好好擁抱你的內在小孩? 我很喜歡在工作坊中使用牌卡,有什麼比精美的投射性牌卡,更能邀請成員說出內心的故事? 你可能會想:「這應該至少大人才能玩吧?」,不是這樣的,我在收到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的隔天,就運用在國小生的成長工作坊裡。 圖片|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提供 我:先把你的眼睛慢慢閉上,想像我們走到一座湖,站在湖邊,慢慢看向湖的裡面,你會看見有點模糊的影像,那是小時候的你自己,可能是小三的你,小一的你,幼稚園中班的你,或是 2、3 歲時候的你。 那時候的你看起來怎樣?表情是開心的嗎?還是難過的呢?是對老師們好生氣?還是對爸爸媽媽們好失望?看看小時候自己的表情,他有些話想告訴你,他想告訴你小時候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我:好,你已經聽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在說什麼了嗎?聽到的同學可以慢慢把眼睛張開,來這邊挑一張牌。這幅牌叫做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也就是小時候的你過得還好嗎的意思。 我:看看這些圖,看看這些字,選一張卡,代表剛剛你聽到小時候的自己所說的話,有什麼是你好需要,但好可惜,沒有得到的。 孩子們的分享非常動容,有些故事也讓人心碎。 孩子 A 淡淡說著:「我希望當時欺負我的人可以跟我道歉,好好跟我說對不起,然後再也不要欺負我⋯⋯」 細節的部分,基於保密原則我就不在這邊多分享了。 (同場加映:怎麼處理負面情緒?蘇絢慧心理師:7 個方法與內在小孩重建關係!) 圖片|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提供 當然,一套好的牌卡一定要送禮自用兩相宜。牌卡他一共有兩種,一個是快樂練習卡,另一個是抱抱療癒卡。 每天早上出門之前我會先從快樂練習卡中挑選一張卡,然後從抱抱療癒卡隨機抽出一張卡,然後將兩張卡放在一起,感覺自己跟上天想送什麼樣的禮物給我,來開啟嶄新的一天。 我也會用手機將這兩張卡拍下來,當我遇到挫折或心情不好時,將照片拿出來看,幫自己打氣氣。 親愛的,你想從內心獲得快樂嗎? 這套牌卡能陪你與內在小孩對話和互動,並且經歷情感的自我修復歷程,進而學會怎麼日常自我照顧。 牌卡還有四大亮點: 由女人迷X諮商心理師蘇絢慧X插畫師施暖暖 三方攜手療癒之作。 第一套台灣原創專業級內在小孩牌卡:結合諮商心理師蘇絢慧的專業引導建議,套用內在小孩心理學理論。 重拾快樂的最佳自癒工具:包含十種使用說明,適合各種自我照顧與療癒情境。 療癒快樂插畫設計:由曾獲得台灣、日本、美國等插畫大獎肯定的台灣插畫家施暖暖繪製,翻牌就有快樂療癒能量。 (猜你喜歡:內在小孩掌握你的情緒!蘇絢慧心理師:感受快樂小孩的能量,活出積極自我!) 圖片|張宇傑諮商心理師 提供 好好疼惜自己一下吧! 將躲在角落的內在小孩,溫柔地擁抱回來。 點這裡把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帶回家|張宇傑諮商心理師專屬折扣碼:yuunihappy100 April 07,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qJixko

2023年4月6日 星期四

如何擺脫負面標籤?內向者 5 步驟學「成長性思維」,把你的特質打亮! https://ift.tt/XZ4lDI3 讀者創作 高敏又內向的你,是否常被貼上「孤僻」、「神經質」的標籤?5 步驟培養「成長性思維」,撕開內向者標籤,打亮你的潛在特質! 文|自由歌 我常在國內外的內向者、高敏者社群潛水;社群最常討論的,多半是「社交能力」、「人際溝通」、「職場生存」等人際能力問題。 這群安靜的靈魂們,也因與生俱來的氣質,長期飽受各種曲解與批判;他們對人生充滿挫折感,常常陷入反覆的自我懷疑。 這種消極與自我否定的狀態,反而是隱身在「技術性」問題背後,更深層、難解的問題。 (延伸閱讀:從高度內向者的視角看「尊重多元共融」的重要性:我們對內向特質,到底誤解了什麼?) 這世界對內向者,實在有太多誤解、偏見,以及負面標籤了!各種負面的刻板印象、充滿限制信念的標籤,更讓「內向」幾乎成了次等人格特質──儘管這些偏見,本身也充滿矛盾。 一個安靜氣質明顯的人類,從出生、長大到逐漸老去,面對的幾乎是一場「日以繼夜、永不休止的標籤大作戰」。 從家庭、校園、社會,到職場,只要露出較明顯的安靜氣質,各種批判便迫不急待出籠,負面標籤更是動輒貼得滿身。 於是,他們反覆地解釋、試圖證明自己、感到沮喪、自我懷疑、自我否定。最棘手的情況是:當標籤重複被貼上一百次,自己難免迷惘了起來──「大家都這麼說,難道是真的嗎?」最後,連自己都相信了。 圖片|作者提供 若是中性或正面的標籤,尚且無傷大雅,然而,與內向相連的刻板印象,大都帶著強烈的負面、限制性信念。 如果連內向者自己,都深信自己的侷限與無能為力,忘了自己天生的優勢,長期下來,內化成「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狀態,破壞力就很大了。 「我就古怪,我就是比較弱吧。」 「我又失敗了,大概是內向的關係吧。」 「總之,我就是不行。」 習得性無助,是指人在接連不斷受挫後、產生的一種消極否定心態。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改變命運,相信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因此灰心沮喪,甚至喪失努力的動機。 (延伸閱讀:Google 內向領導者曾敏惠專訪:委屈會反噬,不委屈自己,就能打造多元共融團隊) 我在網路上,陸續分享一些內向相關的文章後,有些網友敲訊息給我。 「負面標籤,真的有辦法擺脫嗎?」、「那些負面標籤,某種程度,也算是真的吧。」、「妳說內向者能夠活得快樂、也能在職場獲得成功,不可能是真的!」 「為什麼不可能呢?」我問網友,想知道她激動的原因。 「我跟妳講,妳的屬下不可能快樂,他們的快樂是假的!因為妳是老闆,世界上沒有屬下喜歡老闆。還有,他們不可能真的服妳,因為妳不喜歡打屁!」 我嘗試分享我的想法: 「第一,我不認為他們是屬下,我喜歡僕人式領導,彼此其實更像夥伴。」 「第二,因為我們是夥伴,我沒有要他們服我。」 「第三,妳不認識真實世界的我們──我們在工作中是否和諧快樂,我想我們應該比妳更清楚,包括:我到底有沒有跟他們打屁。」 「第四,妳可以不相信,不代表事情不存在。這世界上有太多可能性,遠遠超出我們的生命經驗之外。」 「總之,我的經驗就是不可能!」她說。 負面的信念,當然可能成真──尤其當你根深蒂固地相信「不可能!」這些負面限制,就會在你的生命中,對你齜牙咧嘴、肆意癱瘓你的力量。人生其他的可能性,就真的消滅了。 (延伸閱讀:為什麼你想選擇「社交隱形」?比起孤獨,社恐人更害怕負面評價) 我之所以選擇另一種信念,原因很簡單:我始終相信,安靜、沉思、往內探索,這些特質,不可能是那麼負面的事,這世界實在貶抑內向過了頭。除了「限制性思維」,總還有別的選擇吧! 比如「成長型思維」,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就能引導我們看見新的可能。 圖片|作者提供 以下是我嘗試用「去除偏見+反向思考+成長型思維+刻意練習」的方式,拆解成步驟,將內向的負面標籤,轉為個人的正面優勢的方法: Step 0. 起點──被貼上負面標籤的你 圖片|作者提供 Step 1. 去除偏見 忽略標籤隱含的負面意義,思考標籤背後的中性特質。 先忽視別人的負面偏見,將偏見還原成中性特質──那就是內向者本來的「原廠設定」。 杞人憂天、想太多、優柔寡斷>撇除負面的意義,本質為「深度的思考」 圖片|作者提供 Step 2. 反向思考。找出每個負面標籤,潛在的優點 杞人憂天的潛在優點是未雨綢繆。 想太多更能綜觀全局。 優柔寡斷其實是慎思熟慮。 圖片|作者提供 Step 3. 刻意練習──針對潛在優點 擬訂計畫,將潛在優點發展成真正的優勢——如何從深度思考,變成「深謀遠慮」、「綜觀全局」? 不只是思考,還要思考得有品質(包括完整、務實、精確等)。將思考品質提高,就會成為內向者獨特的優勢。 開始一件計畫時,可先透過思考,將細部規劃、預期的結果,完整寫下來。 執行計畫時,逐一檢視結果,確認是否和原訂目標一樣? 透過刻意練習,比對目標和結果,持續優化「事前思考」的完整與精確度。 正確性:若執行結果與原訂目標不同,反思可能的原因,並持續累積成經驗。 完整性:應該考慮的事項,訂計畫時卻沒有想到,可回想當初為什麼會有疏漏?思考的盲點是什麼?下次可以如何避免? 持續觀察、紀錄、反思、累積、優化,持續提高思考的品質。讓潛在優點,逐漸發展為真正的優勢。 (延伸閱讀:劉軒專文|「一早就心情糟透?」如何用正向心理學開啟每一天) Step 4. 刻意練習──針對潛在缺點 自省、自我覺察:我是否真的有這樣的狀況?是否思考了太多不切實際的事情?是否因為過度思考而耽誤了執行?是否影響了團隊或別人?可否請身邊的人,回饋給我一些例子? 設計改進的方法:擬訂計畫,積極避免發生,或減緩影響的程度 範例一、避免杞人憂天 避免無謂的擔憂,尤其不太務實的事項。 找出計畫中,本來有規劃,後來卻沒有發生的事情。 透過刻意練習,思考進步的可能性:當初的規劃,現在來看依然合理嗎?是否有什麼思考誤區?是否有忽略的環境因素?如果的確是不需要的事項,下次如何避開類似的的思考盲點? 持續優化思考的品質、完整度與精確度。 範例二、避免優柔寡斷 考慮太多,會耽誤決策的時間。 將「決策品質」的效益數據化,再以這些數據,向團隊爭取更合理的決策與執行時間。 與團隊共同協商出新的時程,有紀律地守住團隊共識的新時程。 事先協商合理時間、並遵守時間紀律,就能發揮縝密思考的優勢,又不至於延遲了進度。 Step 5. 打亮「深度思考」的特質,直到璀璨發光! 圖片|作者提供 你也困在內向的負面標籤中嗎?這些標籤,讓你忘了「往內探索」的優勢嗎? 試著練習看看!歡迎分享你「扭轉標籤」的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作者介紹|自由歌,《內力俱樂部》站長|企業大數據顧問。深感人類對「內向」的誤解實在太嚴重,已經影響人類的文明進步。希望透過批判性思考與書寫,解鎖地球人的內在力量。 April 06, 2023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Z4lDI3

從東野圭吾《單戀》看跨性別者的孤獨:性別像莫比烏斯帶,無需勉強融入二元框架 https://ift.tt/9GOs34q 晴暄 Ronna 東野圭吾《單戀》描述跨性別者者的內心世界,透過一個個謎團的抽絲剝繭,他談性別認同、自我認識和破除框架,進一步引導讀者反思二元與多元間的模糊地帶。 單戀,可能是不被理解的心意、無處傾訴的孤獨,或礙於身份、性別而無法表明心中的愛。 東野圭吾在《單戀》這部作品裡,細膩描繪單戀的苦澀與孤寂 —— 但還有一種單戀與眾不同,那是用愛化解孤單,選擇奮不顧身守護所愛。 故事開始於前帝都大美式足球隊的聚會,曾是王牌四分衛的哲朗,沒想到再次遇見當年球隊經理美月時,會是這樣的景象 —— 凌亂的妝髮,全身散發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氣質。 她用低沉的聲音說:「我是男人,在認識你們很久以前,就已經是了。」[1] 令人心疼的是,過去的美月再怎麼極力扮演女人,仍無法壓制內心的痛苦。而隨著美月的坦誠,以及告白自己失手殺人並捲入一樁棘手命案,離奇事件相繼席捲而來。 眼看友人陷入絕境,哲朗無法袖手旁觀,他四處探查情報,隨著案情抽絲剝繭,一個個謎團接連浮現;而他與妻子理沙子,也在查案過程中釐清彼此內心的矛盾⋯⋯ 東野圭吾在書中深刻提問,「這是一個社會尚未找到答案的問題」—— 透過一個個謎團的抽絲剝繭,他談性別認同、自我認識和破除框架,進一步引導讀者反思二元與多元間的模糊地帶。 圖片|東野圭吾《單戀》 跨性別者的孤獨:性別就像莫比烏斯帶,無法勉強融入二元框架中 社會上充斥著「標籤」,將人們加以歸類;而我們是否也早已習慣,以外在「標籤」評判一個人? 書中對於跨性別者所面臨的不同境況、心態,細膩描繪,對陰陽人、性別認同障礙等議題,深刻探討。 有人為活出自由,抹去過往;有人勇於改變,卻始終承受著無法擺脫的異樣眼光;有人陷入困惑,無法理解、定位、認同自己,只能勉強選擇符合期待,壓抑內心苦痛⋯⋯而這些無奈多源於性別二元對立的框架。 故事中,美月引起的一連串事件,無不環繞跨性別者的自我認同與內在情感。當肉體與靈魂交錯、生理與心理牴觸、外在與內心衝擊時,該如何在模糊地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該如何打破框架的制約? 看似追求公平的體制、身份劃分、二元對立,或許並不能完全容納每個人色彩各異的內心世界。如同書中所述: 「我認為男人與女人就像是莫比烏斯帶的正面和反面。」[2] 「即使是跨性別者,每個人的情況也都不一樣,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和別人一樣。」[2] (同場加映:為你選書|跨性別是變性人嗎?那些容易被遺忘的「非二元」性別權益) 圖片|Photo by Alexander Grey on Unsplash 而當我們急於為一個人定義,例如他是普通男人,她是普通女人,或「她」的內心其實是一個男人……我們就無法客觀接納一個人最原本、自然存在的狀態。這樣說起來,性別更像是一個比例問題。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這條莫比烏斯帶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男人,也沒有百分之百的女人,而且每個人的莫比烏斯帶並不是一條而已。普通的人有一部分是男人,其他部分是女人。」[2] 表象並不等於真相:體制下的公平爭議,仍然存在模糊地帶 社會框架的束縛,「性別」只是其一。東野圭吾在《單戀》中所談及更廣泛的層面,是屬於少數的無奈,更引人省思:符合多數的體制下,何謂真正的公平? 當我們以「多數」考量作為整體依據時,就像透過戴著有色眼鏡所看見的「表象公平」,始終存在偏差。 其中,對於一名陰陽人運動員的討論,令我印象深刻。戶籍上是女性,但外表卻具備男性化的特徵,然而,在性別檢查中,卻無法完全反映她的身體狀況。[3] 如此一來,她是否有參加女子比賽的權利?是否因為生理上的不同,影響比賽的公平性?即使刷新了女子比賽紀錄,是否具有參考價值? [3] 這些問題令人費解。 這些模糊地帶的存在,令我們省思:這世界上的確存在許多情況,不是表象就能定義,也不是落於體制就能完全容納的。 (猜你喜歡:方子齊專文|是這座城市有罪,他們不夠良善。跨性別的你「真的很美!」) 圖片|Photo by Alexander Grey on Unsplash 少數的自我認同:即使鮮少被理解,也要勇敢接納自身獨特 美月對於自我性別認同的內心變化,貫穿著全書故事。故事的開端,美月和哲朗提及: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到底是什麼呢?但我自認為是男人。」美月的嘴角露出奇妙的笑容。 [4]  不明白自己的歸屬,因而產生了自我定位的混亂。美月承受著巨大的痛苦,那份痛苦可能來自於家人的不理解、勉強扮演符合社會期待的角色、無法向所愛之人揭露自己真實的心意,甚至對自己的存在感到無比困惑。 關於少數的自我認同,即使鮮少被理解,也不要放棄了解真正的自己。我想這也是美月從自身的困惑中,反覆探索並獲得釋放與接納的過程。 而故事中的另一位跨性別者,則給出了自我接納的另一種觀點: 「因為我並不認為自己是異常,因為我相信,我的內心和我的身體就是我自己,根本不需要改變。」 [5]  許多跨性別者,為了融入社會框架,選擇注射荷爾蒙,讓自己看起來更符合「某一種性別」。即使自身能夠欣然接納,也無法不去在意外界的看法。這也是東野圭吾所表達的「單戀」,一個現今社會尚無法找到答案的問題。 那些難以被理解的性別困惑,在東野圭吾筆下,化為龐大到難以承受的孤獨。「我們能做什麼?」我想故事中哲朗、理沙子、中尾等人,都在以行動釐清這個困惑。 而作為讀者,至少我們能以更寬容的心去接納稀少的無助,至少能不再以敵意或輕視加深那份沉重的枷鎖。 (延伸閱讀:泛戀者、雙性戀、跨性別:性別小辭典盤點) 圖片|Photo by Yuri Figueiredo on Unsplash 春日裡讀《單戀》,粉色別緻的書封,厚厚一本蘊藏著深刻議題,讀來卻毫不艱澀。跟著百轉千迴的劇情尋思: 即使這個世界並不完美,即使鮮少被理解,也要勇敢接納自身的獨特,用愛和理解包容——因為每個人,都值得找到自我認同與定位。 資料來源| [1] 《單戀》P.28、書封封底文案(作者:東野圭吾、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2] 《單戀》P.307(作者:東野圭吾、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3] 《單戀》P.98-104(作者:東野圭吾、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4] 《單戀》P.27(作者:東野圭吾、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5] 《單戀》P.308(作者:東野圭吾、出版社:皇冠文化出版) April 06, 2023 at 07: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9GOs34q

2023年4月5日 星期三

內在小孩療癒插畫|別說自己是沒「創意」的大人!與生俱來的超能力,別輕易忘記 https://ift.tt/J0df7ny 施暖暖 2023 最療癒!內在小孩快樂牌卡來囉!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療癒插畫師施暖暖,給你最完整的療癒體驗!想知道更多創作故事嗎?為你獻上,插畫家施暖暖的創作筆記! 牌卡創作起源 自從為人父母,我的身體、精神都曾因為育兒迷茫,尤其在孩子嗷嗷待哺的頭三年,更是陷入嚴重的黑暗憂鬱。 隨著孩子長大,我才慢慢地從黑洞裡爬出來,像是重獲生命一樣,從頭開始認識自己,也重新定義了對世界的理解,過程中找到深埋在心裡的內在小孩。 無獨有偶,在繪製「女人迷內在小孩快樂牌卡」的過程中,一步步把這份體悟整理出來,我一共繪製了 30 張,每一張都有很深的感觸。 與生俱來的能力 前陣子我和朋友一起吃飯,他是位竹科的工程師,卻對畫圖創作充滿熱情,他說他想學畫,卻遲遲不敢下筆,因為他不覺得他有能力可以畫得好。 (猜你想看:創作者的日常|維克多.雨果:每句說出口的話,都成了寫作靈感) 就在他說完這句話的同時,我想到今年五歲的女兒,成天在紙上亂畫、編故事,每日產出數十張作品,短短幾天,家裡一包 Double A 早就不夠她畫了! 當我整理她成山的畫作,都能在作品看到她與生俱來的創意。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我是一個沒創意的人? 「我是一個沒創意的人」 變成大人之後,我很常聽到這句話,越老的人越愛講;相反的,我幾乎不曾從任何一個孩子口中聽到過。這讓我想到一本我很喜歡的書《小國王十二月》[1] 中的一段對話: 當你們很小的時候,你們有很多想像力,很少的知識,就因為知道的少,許多事你們必須憑藉想像。 你們必須想像:燈為什麼會亮?電視裡為什麼會有影像?小矮人如何生活在樹根下?如果站在巨人手中會是怎樣的感覺? 然後你們慢慢長大,而比你們大的,會對你們解釋,燈和電視是如何運作的。 你們會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小矮人也沒有巨人。你們的想像力越來越少,你們的知識越來越多,對不對? (猜你想看:給大人的繪本|《不說話的石頭告訴我們的事》相信你所經歷的,都是通往幸福的必經之路) 這段文字相當有意思,我們接受了這麼多年的教育,相信科學數據,凡事考究,所見即所得,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我們越來越不相信傳說與神話,不相信自己與身俱來的創造力,反倒回過頭藉由科技去確認事物的真實性,並且深信不疑。 事實上,這幾年隨著 AI 的成熟,我們也逐漸警覺到:科技越來越進步進步,人能做的事情卻是越來越少了。 關於這張牌卡 圖片|內在小孩快樂牌卡 草圖 在「創意」這張圖中,我想營造豐富的感覺,我設定在一個小男孩的房間,從牆面上的裝飾到他正在繪製的作品、桌上的讀物,都可以看得出他是一個喜歡太空、怪獸的小男孩,他也喜歡抓蟲和籃球(牆上甚至還掛著剛洗好的襪子)生活過得相當多采多姿! 他的世界裡純淨無暇,快樂悠遊。我想傳達創作時那份單純的快樂,與天生具備的滿滿創意。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的 FB:施暖暖 一起認識你的內在小孩:內在小孩快樂牌卡|女人迷 x 諮商心理師蘇絢慧 x 插畫師施暖暖療癒之作,心理療癒牌卡推薦 延伸閱讀| [1]《小國王十二月》阿克塞爾.哈克著,米夏埃爾.佐瓦繪,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April 05,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0df7ny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如何找到對的人?6 個方式篩選愛情候選人,破除真命天子的幻想! https://ift.tt/jv1w0B4 讀者創作 總是在尋找對的另一半嗎?事實上,被煞到不等於就是他了!真正的愛情是一種關係而非完美對象,透過篩選適當愛情候選人,並理解經營關係的重要性,就能破除迷思、擁抱真實的幸福! 文|穗波心理師 在戀愛的時候,常會在心中問自己:「如何確定他是對的人?」。 真有真命天子(女)? 先來說這個問題的問法是否有值得討論之處,因為人的內心深處常常會有一個假定:「這個世界上,應該會有一個『真命天子』或『真命天女』和我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就像熟悉的童書《失落的一角》剛開始會想尋求完全適合自己的一角。 這種現象其實是來自柏拉圖書中的一個篇章,叫做「饗宴」,它以討論「愛」為對話的主題,提及一個神話故事,在故事中神把人一分為二,從此分裂的人類對自身感到不完全,因而想尋找另一半,企求回復原本的整體。 而近代心理學的說法,則是描述個人有渴望和他人的親和傾向,是人們的一種本能之一。 當初在「饗宴」中描述的神話,或許到了要破除的時候。 晚近心理學發現在回答「伴侶為何是他」的問題上,有一個重要的發現,即那些被視為理想對象的條件清單中,和後來實際上成為我們的伴侶的人相較,其實沒有什麼內在關聯性。 換言之,內心所想要的伴侶和後來能吸引我們而能實際在一起的伴侶,兩者之間是有落差的。 我認為這種現象,可能和內心的潛意識相關,那些勾起內心振動的人,往往不是自己可以清楚意識到的。 圖片|Photo by Janko Ferlic on Pexels 愛情開端的「愛人暗影」 在許多愛情故事的開始中都描述一個「心思振動」的現象,大都是依著人的視線突然覺得或沒來由地覺得「對方很可愛」,當然也有一種被振動到的情緒。 這種怦然心動,伴隨著生理變化現象(通常是心跳加速,男生不要想歪了),叫做出現了「愛人暗影」(Lover-in-the-shadows)。 意即愛戀的開端就像在暗處浮動的光影,在某一刻和對方相處的遭逢下,發生心情上的感觸,就如同暗處中電光火石的一閃,突然見到一個清楚的影像,很吸引自己。 在近代的愛情研究認為,愛情可能不是像我們傳統概念所描述的,找一個「對」的人,然後和對方發展愛情;反倒是愛情透過某人向你展示愛情,這就好像會導電的金屬,當被它電到時,是因為電流,但不是導體金屬本身,所以不要誤認金屬有電人的能力。 不要認為「被剎到」的那個人就是「對」的人,充其量,對方只是愛情的「導體」,愛情透過這個人向你展現。 所以,就可以瞭解許多怨偶在之前的相戀時間,有一段是愛得死去活來,當時彼此都可能互相認為對方是對的人,其實那時候是愛情棲息在這兩人身上,而後來愛情離開雙方,雙方也就「因瞭解而分開」。 有了這樣對愛情性質的瞭解之後,「如何確定他是對的人」應該轉成問「如何和伴侶一直維持有愛情感覺的關係?」,人選的重要性退居其次。 (推薦閱讀:關係心理學:一見鍾情,等於「真愛」嗎?)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如何選擇適當「愛情候選人」 所以,以下建議幾種方式: 1. 愛情對象的人選應該是差不多會讓你心動的人,他們都是所謂「愛情候選人」,比如說你都會被愛開玩笑的人及愛笑的人所吸引,雖然他外表不符合你內心標準,這樣的人目前有3個,所以他們都是候選人。 2.去想像一下和他們各自生活的話,哪一人會使你於比較放鬆及安心。有時太帥的人或太美麗的人成為伴侶時,我們卻時時刻刻提心吊膽。 談戀愛時,應該是自己覺得放鬆及安心的時刻,這是對未來可能兩人共組家庭的一種準備。 3. 注意對等性(也就是兩人相對於對方的愛情質量,各項條件是相對平衡的)。談戀愛時雙方間交流的一來一往,不會令你或對方委曲,雙方彼此能相愛的份量最好平衡對等。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戀愛的雙方,通常比較愛對方的一方,權力比較小。 如果想要論及婚嫁,那雙方家族的對等性也要考慮進去。對等性雖非必要,但長久交往時,不對等容易衍生問題。 4.找一個容易溝通的人。在一起之後,彼此兩人的共同行動增加,自己的行動縮小,在共同行動中往往要達成共識,是「我好,你也好,我們都好」的狀態,和一個容易溝通達成共識的人在一起,比較不會有挫折感。 (猜你想看:韓國戀愛心測|他是「對的人」嗎?蝴蝶飛上哪朵花,測出戀愛觀與推薦對象) 圖片|Photo by Git Stephen Gitau on Pexels 5. 雙方彼此需求對方的能量相等。有的人喜歡24小時都跟對方在一起,是那種「愛人兼工作夥伴」型的,如果和一個工作和家庭喜歡分開,重視個人時間的人在一起,就易有衝突。所以彼此要能有默契建立雙方交集的大小範圍和尊重交集以外的個人領域,這樣兩人在一起世界才會越走越大。 6. 每個讓你心動的人各自都不大相同,每個人都各有特色,但是人不是物品,我們只能擇一而不能全要,所以選擇一個人然後做下選擇交往的決定。之後,不要再讓自己去想「那時如果我選擇別人的話,會⋯⋯」,因為生命鮮少重來。 當人一直這樣想當初另個抉擇的時候,通常只代表目前這段關係的失敗,多只讓自己陷於懊悔中,導致對自己不滿且沒有意義。 如果要讓自己「永浴愛河」,那接下來的愛情經營才是重頭戲,因為兩人都會隨時間變化,當初吸引你的特色,可能現在轉為另一種。兩人都隨著時間成長變化。當初覺得對方小鳥依人很好,現在覺得對方過度依賴很煩。 所以如何把愛情一直在生活時間維續下去才是重點,讀者可以參考兩篇文章「維繫良好的婚姻關係的心理小魔法-轉動愛的流動」及「學會『互相』,好情人就是你!」。 當對愛情有以上的認識,你可能不執著找到對的人,而是把力氣花在兩人之間的情感經營。 作者介紹|穗波心理師,資深執業臨床心理師(衛福部八里療養院)、曾為爽報「談戀愛」專欄約詢專家、曾榮獲「年度心理師優秀論文獎」之最佳論文。 April 04, 2023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v1w0B4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吵架陰影?三個方法面對內在小孩與童年的傷 https://ift.tt/mf6g0HA 讀者創作 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該如何自我療癒?透過以下三個方法,幫助自己早日走出傷痛吧~ 文|Green 在長大的過程中,原生家庭是我們接觸世界的第一個地方,也是我們認識世界的最小單位。 在這個地方,我們被照顧、被滋養、被教育,也可能被責備、被安排、被傷害。 這些經歷帶給我們截然不同的回憶,也陪著我們面對人生各樣的決定、更讓我們長成了現在的樣子。 「原生家庭」這四個字,對有些人來說是幸福快樂的,但對有些人來說,卻是充滿感觸、引發心裡百感交集、甚至是不願意再提起的地方。 童年的感受與記憶,不得不承認經常用隱形的方式,不斷影響著我們。 即便已經出社會多年,我依然感受深刻,時常在深夜一個人的時候,不經意地回想起兒時的某些畫面,好多的感受湧上心來,默默流下眼淚。 (猜你想看:無法和解的「代際創傷」——學會看見原生家庭給你的痛,你才能自由飛翔) 圖片|by Michał Parzuchowski on Unsplash 從我有記憶以來,父母的爭吵就不停歇,整個家都不安靜,原本以為那些不愉快的回憶,會在自己長大的過程中漸漸消失,或隨著歲數的增加而擁有消化的能力。 然而卻也從沒想到,經過這麼多日子,回想起時,自己仍然那麼在意,那個椎心的痛,就好像才剛剛發生而已。 「爸爸媽媽,你們能不再吵架了嗎?」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要一直互相攻擊?」 那時我十歲出頭,父母總是不管我們孩子是否在場,就自顧自地吵起來。 有時甚至大打出手,不顧我們的害怕與恐懼,好像我們是大人一樣,能夠承受他們激烈的爭吵。 後來想想,即便是大人,感到恐懼害怕也才是正常反應吧。 面對父母的爭吵,那時候我常躲到房間把門關上,開始全身顫抖。 我用棉被摀住自己的耳朵,不敢去聽見門外的爭吵與打罵聲,但又很想知道他們的狀況,好害怕父母其中一方受傷、更害怕自己失去其中一方。 然後,我卻什麼都不能做,只能躲起來哭。 好想跟爸媽說,我很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你們知道嗎? 小時候總是在心裡祈禱,期盼父母的關係有一天能好轉,不再惡言相向,但一次又一次,總是換來失望與絕望。 後來,我不再抱希望。 (延伸閱讀:關係功課:適度的「吵架」,可以使愛情長長久久?) 圖片|by Luke Pennystan on Unsplash 從那時候開始,我無意識地選擇了關閉自己的心,我認為這是自我保護的最佳方式;我開始不輕易流露自己的情緒、也不期待事情有改善的可能。 獨立與堅強,成為外表的包裝,其實我只是害怕再次受傷害。 沒有什麼情緒,成為別人對我的記憶點,看似沉著冷靜,讓好多人都以為你很堅強,甚至自己也差點相信了。但只有自己知道,這背後是一層結冰的水面,一碰即碎。 父母關係,至今都仍然是我背上的刺,這段傷痛背在我身上,成為我的包袱,而他們的相處狀況、情緒波動,也常讓現在的我心情受到干擾。 有時還會在上班沒人看到的時候,落下幾滴眼淚⋯⋯  我曾經問自己:「父母辛苦將你拉拔長大,讓你衣食無缺,難道他們還不夠好嗎?」 我不敢怨恨、不敢去回憶,因為我認為我「不應該」有這些感受,因為父母有他們所面對的困難與艱辛,我應該要體諒他們。 但後來我發現,我可以感謝他們,同時我也要關心自己的感受,那些結痂的傷痕,是真真實實存在過的。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在原生家庭成長的路途中,有許多崎嶇的傷口,讓你時常感覺心裡在難受、在委屈、在焦慮、在害怕。 或許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但現在我們可以選擇幫助自己,重新去療癒那段過去。 (為你獻上:致曾在愛裡受傷的你:學習接納、瞭解,擁抱過去的自己) 圖片|by UnsplashHelena Lopes on Unsplash 以下我想分享幾個自我幫助的方式。 一、當情緒湧上時,就讓其自然釋放,不去否定自己的感覺 當不好的記憶引發的情緒浮現時,我們常本能地請它離開,可能因為我們無法承受、可能因為我們不想去想⋯⋯ 但也因為這樣,情緒在心中不斷堆積,最後滿溢出來時,可能對自己的生理或心理層面,都產生了負面的影響。 試著溫柔地讓情緒或感受出來,無論好的或不好的,都沒有對錯,也都有意義。 透過這段過程,有機會與自己對話,也有機會給予過去的自己一些肯定,並告訴自己:過去獨自面對所有害怕的你,已經勇敢到現在,真的很不簡單。 (猜你想看:為你點歌|揮別「受害者情結」,要知道腐爛的人生,也有枯木開花的可能) 圖片|by DANNY G on Unsplash 二、分清楚父母是父母,我是我 到長大成人我才發現,我一直把父母的情緒帶在身上,無形地攪動我的心,好像自己應該做點什麼,卻又不知道該做什麼。 其實,父母之間的問題,只有他們自己能解決;父母之間的關係,跟我是他們的子女也沒有關聯,我們不需要也不能代替他們改變,學會慢慢放下不屬於自己的重擔。 三、到心理諮商室,讓專業的人陪伴你走這段路 面對過去的方式有很多,而每個人需要的也不盡相同,有時我們可能不確定,自己傾訴的對象是否有能力承接高漲的情緒,或是聽完可能感覺到負擔壓力。 對我來說,一位專業人員的陪伴與協助,讓我在放下武裝的自己時,更感到安心,畢竟這會是一段不太容易的過程。 看到這裡的你,可能也和我有類似的經歷,我們雖然無法讓過去重寫,但我們能選擇面對的方式。 當我開始關注自己內在的變化,接納自己的情緒,我發現我更能看見自己的好、更能與自己連結、也更有力量去承接生命的各種課題。 作者介紹|Green,生命中遇到的人,讓我不小心踏入了心理諮商研究所。 我感謝他們,但我更看見自己的不容易。 我相信故事的力量,勝過長篇大論的道理。 期盼我的生命經驗,能透過文字帶給你療癒。 April 04,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f6g0HA

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離職前必看!3 個職涯必備工作習慣,帶著走的能力就是你的秘密武器 https://ift.tt/UgKZCO1 三采文化 日常中的微小改變,也能促成人生的蛻變!一起來看看 3 種職涯必備技能,不管做什麼樣的工作都受用! 文|艾爾文 「少了公司的加持,自己還有什麼價值?」 還在上班時我不時會用這句話問自己,語氣中看似貶低的意思,實則要謹記一件事:真正的實力,來自會跟著自己的能力。 在科學園區那三年半,我學到寶貴的能力之一是用專案的方式管理手中的工作。專案管理並非工程師的工作職責,我之所以會學到,是我在開會時從旁觀察來的。 我待的是一家做通訊產品的公司,我所屬的部門同時要負責研發與生產,所以開會時都是各大部門的人一起參與,偶爾要跟海外客戶進行電話會議。 通常會議室裡情況是這樣:不同部門的人齊聚一堂,專案經理會輪流跟人討論進度再分配工作。如果當下討論的內容跟自身負責項目無關,有些人就會低頭用電腦或做其他的事,討論完的人也可能先離開會議室。 但我的想法有些不同,我會盡可能在一旁仔細地聽,記錄專案經理如何統籌專案進度。即便當下還沒輪到我負責的項目,或是已經可以先行離開,我依然會留下來觀察其他人負責的工作內容。 我這麼做並非工作太閒,而是希望藉此學習管理一個專案的能力。 圖片|Photo by Marvin Meyer on Unsplash 以我擔任的工程師角色來說,確實只要負責設計電路就好,但我把學習專案管理的工作當作是一種職涯訓練。當時的我認為或許有一天我會擔任專案經理的角色,所以希望多學一點,對手上專案的進度也能有進一步掌握。 這是我當時看待工作發展的觀念: 不是因為當上主管了才有主管的能力,而是先有主管的能力才能當上主管。 也就是說,如果想擔任管理職,應該要在成為管理者之前就開始學管理。 雖然後來我離職了,但用專案思維來管理工作的習慣依然跟著我到現在。無論是寫一本書,錄製一系列的影片,或是跟客戶合作一個方案,準備一場演講,在我看來都像是一個專案,都可以運用專案思維來管理。 更甚者,如果你把人生當成一家公司來經營,具備專案管理的思維習慣也有幫助,此能力將會跟著你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問題。 (延伸閱讀:如何做一個好主管?摸清對方地雷點與甜蜜點,做的永遠比想的更多) 為什麼要學習帶著走的能力? 工作中可以帶著走的能力,確實是更值得學的能力;之所以重要,關鍵原因是在累積。 前面提到習慣紅利會帶來的複利效應,其中能不能「累積」正是關鍵。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成效,能跟著你時才會出現複利效應,長遠來看更會成為別人奪不走的能力。 至今我目前運用到的工作能力中,許多就是透過累積才精進。 好比我現在追蹤工作進度的方法,源自我以前在公司跟進專案的方式;現在跟客戶溝通的技巧,來自我以前跟外國客戶往來的觀念;閱讀英文與尋找資料的能力,來自我求學與工作時研讀論文的能力; 外出演講授課的能力,來自我在公司內部主持會議、當講師的能力;邏輯思考的能力,來自擔任工程師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要再往前追溯,大學創辦社團的經驗,後來在創業時幫了自己一把;經營社團學過的音樂剪輯技巧,如今用在了製作影片上。這些在學生時期學到的能力,都意外在今日能派上用場。 誠然,擁有獨特的專業能力肯定會為自己加分,但會跟著自己的能力,才能讓你不受產業與工作環境的限制。畢竟愈是專精的能力,應用範圍相對來說只會愈窄,而且也愈可能僵化人的思維。 圖片|Photo by fauxels on Pexels 除非你能肯定自己一輩子都會在同個專業領域裡面工作,否則接下來這個問題你就要時常問自己: 如果離開這家公司以後,你還剩下什麼? 好比前一章提到,我之前在科技業的研發專業能力,會因為缺少昂貴的儀器跟設計軟體,無法在家或靠一個人就實現;就算想要成立公司,幾億的資本也不夠。 換句話說,如果我在那份工作中只學會研發技能,當我離開公司後等於什麼能力都沒有,我也只能繼續尋求同產業的工作。 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工作上應該要培養累積能力的習慣,學習真正能跟著自己的能力,因為工作愈久愈會明瞭——能夠持續發揮的能力才是真實力。 這些能力會跟著你,你自己一個人也可以透過學習加強,然後它就會不斷形成能力的複利效應,在你將來任何工作中都持續產生習慣紅利。 (猜你想看:年末總結!《原子習慣》、五本書、六種 App,養成 12 種高效工作也足夠休息的好習慣) 哪些能力可以帶著走? 我無從得知你的工作型態,但有些關鍵能力是無論在哪個工作領域都可以培養起來。它們就像是一棟大樓的基石,是現代人在網路時代的野外求生技能。 你愈具備這些能力,愈能在不同的領域裡面生存下去。 以下我列舉三個是你可以隨時在工作中培養,也隨時可以帶到下一份工作中運用的能力。 一、表達溝通的能力 表達能力的好處不需多提,在會議討論、客戶聯繫,或是跟上級溝通中,好的表達能力都能讓溝通更有效率。然而,還有一個好處較少人留意到:你會因此享有更多的信任紅利。 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智人之所以是最後存活下來的人種,一大因素就是發展出溝通的技能。 對外可以透過口語的傳遞集結更多的同伴,在人力優勢下取得不同人種間戰爭的勝利,擴大生活資源的版圖;對內,則成為部落領袖指揮部落人民的方法。 同樣,當你在跟同事、朋友說話時,你傳遞的訊息愈精準,或是愈能引起對方的共鳴,你獲得的認同程度也愈高。 此外,良好的表達能力不只可以縮短訊息或信件一來一往的時間,也會增加別人對你的信任感,進而擁有心理學中的光環效應(Halo Effect);久而久之若有升遷或新的合作機會,別人也可能先想起你。 培養表達能力還有一個好處:讓更多人看見自己。如今每個人都能在網路上發表自己的想法,也有愈來愈多人利用下班的餘暇經營副業、撰寫並發表文章,有效的表達都會增加訊息擴散的速度,也會增加你被人關注的能見度。 (同場加映:「文字表達體現你的邏輯思考」閱讀與寫作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圖片|Photo by Samsung UK on Unsplash 二、安排工作進度的能力 問你:在你現在的工作中,有多少時間是獨自面對電腦螢幕工作?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一九五九年率先提出「知識工作」(Knowledge Work)一詞,隔幾年他再提出「知識工作者」的身分。 他後來更宣稱:「無論是企業組織或非企業單位,對於二十一世紀的機構來說,最有價值的將是知識工作者以及他們的生產力。」 雖然當時少有人明瞭知識工作的內容,但趨勢從不理會人是否明瞭,時至今日人類早已全面跨足到知識經濟時代。 廣義來說,知識型工作意味著不需要操作機具,一人就可獨自進行的工作。 在工業時代,工作模式是由上往下層層分配任務,而且有既定的標準跟前例可依循;知識時代的工作者雖然也是收到指派的工作,但完成工作的過程更需要自行摸索,也更考驗工作者如何安排工作進度。 因此,知識工作者更仰賴的是大腦而不是設備或機具,也更需要運用腦力提高生產力,若再加上近年來開始盛行的遠距工作模式,現今工作者更需要克服讓人分心的事物,所以學習安排工作進度的技巧更是值得。 換言之,培養安排工作進度的習慣,在知識時代是一種隱性優勢。 無論你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內容,無論你的工作年資有多久,學習安排工作進度都是值得你留意,也是會跟著你的能力。一旦你善於安排目前的工作,將來無論做什麼新工作也會更快上手。 (時間管理:張瑋軒行筆|2 招時間管理術,幫你減少壓力、發揮最大潛力!) 圖片|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三、提問與思考的能力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是本啟發人思考的書,以下這句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總結:每一個好的解決方案,都可以還原成一個好的問題。 人的職場工作價值,很大一部分來自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能提出好的問題,還原事件的本質。 好比某個人的業績比其他人好上數倍,與其問「為什麼他的業績那麼好?」不如問「他做了什麼事情讓業績更好?」 主管指派你承接前人的工作,與其問「之前的人都怎麼做?」不如問「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提問技巧:如何精準提問?澄清性、假設性、影響性,你的七個問題抽屜) 早年我還在公司上班時,就有一個看似「反常」的工作習慣。記得某次我從同事手中承接一項任務,內容是要測試某個舊產品的數據並整理回報給客戶,交接工作時我詢問同事都用什麼方法測試,以及使用該方法的原因。 當時我得到一個很常見的回覆:「之前的人都是這樣教他測試的。」聽完後我沒多問什麼,就繼續依循前人的工作方法。 畢竟經驗法則是一種穩定解決問題的方式。不過,我心中依然提醒自己:之前的人都這樣做,不代表就沒有更好的方法。 幾天後,我已熟悉原本的測試環境,我轉而問自己:「有沒有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隨後逐步改進測試流程,在相同的成果下縮短測試的時間,我也因此有了更多的時間可利用。 提問力,就是思考事情本質的能力。尤其現今社會的資訊量已經氾濫,其中不乏錯誤的消息,當你被流於表面的訊息給誤導後,你也只能延伸出流於表面的作法。 而透過提問的習慣,才能引導自己去思考底層價值的事情,篩選出有幫助的訊息,衍生出新的解決方法。 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才會找到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樣的能力套用在不同的工作場合都適用。 如果你目前在職場中未注意到這三項能力的重要性,建議你可以著手開始學習,甚至將其變成工作上的習慣。除了這三項,其他也會跟著你的能力如設計簡報的能力,分析歸納、做筆記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等,也都是值得投入心力慢慢學習,在工作中逐漸累積自己的職涯優勢。 本文出自艾爾文的《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由三采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習慣紅利:從工作管理到人生管理,從微小改變到人生蛻變》 April 03, 2023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UgKZC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