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冰雪奇緣》當女性強大,其他人不需做什麼,只要讓路就好 https://ift.tt/2sLiPzB 波瑟芬妮 重溫《冰雪奇緣》,從電影中人物的背景到性格設定,每個細節都有巧思。 圖片|《冰雪奇緣》劇照 我記得那時看《冰雪奇緣 I》的海報時,還想說「嘖,又是兩男兩女的配對」,但結果完全不是這樣啊! 應該說,註定不會是這樣。因為《冰雪奇緣》有一個「3+1」的角色配置,三個孤兒(Elsa、Anna、Kristoff),和一個有很多兄弟的非孤兒(Hans)的組合。 俗話(?)說得好,很多英雄要成為英雄之前,都是從「孤兒」的起點開始的。Elsa 和 Anna 在電影開始沒多久就失去了雙親,即使剩兩姐妹相依為命,但實際上到 Elsa 加冕典禮前,兩個人都沒有接觸對方,所以是「孤兒模式」無誤。 雖然生長環境相近,都很孤獨,但有沒有「因為怪魔法被監禁」造成的結果差很多,你仍可以在 Elsa 和 Anna 身上看見截然不同的特質展現: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Elsa 因為有魔法而從小被過分關注(爸媽總是將重心跟擔心放在她身上),因此表現出理性、冷淡、迴避的特質。 Elsa 有個非常渴望拋棄的東西——她的冰魔法,因此她的人生重點都擺在魔法失控會帶來的「恐懼」上,很希望自己不要被注目,是個傾向跟人疏離、閃避他人目光的孩子,害怕與人接觸會為他人帶來傷害。 和有魔法的 Elsa 不同,身為凡人的 Anna 表面展現出來的個性感性、熱情、大膽。Anna 乍看之下好像因為一無所有,所以什麼都沒在怕。 Anna 相當渴望別人的關注跟在意,是個傾向跟人親近、追隨別人目光的孩子;她唯一害怕的大概就是被別人拒絕、被阻擋,還有害怕孤單。 不曉得可不可以說 Anna 和 Elsa 分別是「焦慮依附」跟「逃避依附」的代表,一個拚命追著別人跑,一個則拚命從別人身邊逃開,其實兩個人都很需要親密的情感關係,但出於恐懼(Elsa 害怕跟別人待在一起,Anna 害怕跟自己獨處),所以沒辦法好好停下來跟對方並肩站在一起。 因為第一集的 Anna 一無所有、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所以她可以不害怕。 —Jennifer Lee(導演) 圖片|作者提供 其實 Elsa 跟 Anna 的名字本身也帶有一些意涵,可以展現她們各自的個性特質。 Elsa 是英文名字 Elizabeth(伊麗莎白)的簡化版。Elizabeth 有「神的誓約」之意,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就是使用這個名字。若以古北歐文來看,Elsa和古北歐文的「Isa」也有些關聯,Isa 在古文中指的正是「冰」(Ice)。 Anna 這個名字的由來,則是希伯來文中 Channah(漢娜)的拉丁文版,意思是優雅的、甜美的、堅韌的、帶有恩惠的;聖母瑪麗雅的母親就是聖安娜。 Kristoff 與 Hans 再來讓我們看看男主角們,Kristoff 與 Hans。 先以成人姿態出場的 Hans 是個來自南方小島 [註 1] 的王子,有 12 個哥哥。在劇中我們得知 Hans 經常被忽略,除了繼承王位的序位列在最後之外,Hans 還有好幾年常被幾位哥哥無視。但無論如何,我們知道 Hans 是在「一大群人」的環境中長大,並且也沒有失去父母任一方的跡象。 Hans 在整部電影的前 2/3 都維持著正派好人的形象,只有在電影最末才露出真小人的嘴臉,而且相當無情、沒有人性。 從小在如此大家庭打滾求生存,讓 Hans 深諳怎麼與人應對進退,如何戴上無懈可擊的面具扮演別人期待的樣子;而缺乏關注的環境,也讓他習慣隱藏自己真正的需求跟聲音(因為講了也沒人理),轉而用間接、迂迴、謀略的方式,來爭取自己想要的事物。 Hans 對人沒有信任跟情感交流,他只相信自己,即使有個大家族,他卻沒有選擇和他人誠心交流的路,因為只有實質的利益跟權力是扎扎實實可以相信的,這些沒有生命的東西不會無視他,也無從拒絕他。 圖片|《冰雪奇緣》劇照 而在電影最開頭就已經露面的 Kristoff,則是一個從頭到尾「路人甲」味道都很重的男配⋯⋯男主角。從第一幕我們得知 Kristoff 也是從小混在一群男人(鑿冰工人)中長大,但似乎沒有父母,只有一隻馴鹿 Sven 陪伴他,而後被地精媽媽收養。 換句話說,Kristoff 的生長環境幾乎跟泰山沒什麼兩樣,不是跟動物就是跟精靈相處,相當缺乏和人類相處的經驗,且極不信任人類,這從 Kristoff 跟 Anna 的對話中可以明顯看出。(比方說 Kristoff 吐槽 Anna 竟然要和初見面的人結婚) 或許也因為缺乏與人相處的經驗與信任,Kristoff 有個很特別的習慣:和馴鹿 Sven 對話,並幫 Sven 擬聲。 常常 Kristoff 會擔任問出心中疑惑、表達憤世嫉俗想法的那個人,描述多為理性邏輯的發言,而且帶有強烈的自我保護功能在,然而「Sven」卻會講出似乎是 Kristoff 內在的感受跟真正想法,給予 Kristoff 答案。 在童話分析中,動物經常象徵人的「本能」、「本我」,也就是卸下常理規範的真正想法與渴望。因此 Kristoff 和 Sven 的對話就很有意思了,其實 Kristoff 心意早有答案,可是他無法直接說出自己的感受,總是要把講出真心話的角色丟到 Sven 身上,才能彷彿隔一層保護般地間接承認。 例如,在 Anna 和 Kristoff 為了逃開狼群追殺而將雪橇摔毀後,Kristoff 很不爽想要直接離開,但內心又擔心 Anna、不放心放她一個人。於是他轉身自言自語說他要回去不玩了時,又自己擬聲 Sven 說出丟下 Anna 這樣一個弱女子,那她很可憐誒的心聲。 這個行為模式,世俗有個簡單的名詞描述之,就叫做「傲嬌」;根據維基百科說明,傲嬌同義於口非心是、外冷內熱,指一個人「平常說話帶刺、態度強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害臊地黏膩在身邊」的性格。 也因為 Sven 代表 Kristoff 的內在真心,因此當前幾幕他和Anna遇上狼群追捕,前方有懸崖,而 Anna 告訴 Sven「準備跳過去」時,Kristoff 立刻厲聲禁止 Anna「你不准告訴牠該怎麼做!」,雪寶想要親近 Sven、說 Sven 是隻可愛的小馴鹿時,Kristoff 也生氣地說「別把牠當三歲小孩!」、因為那將使 Kristoff 喪失尊嚴跟主導自己的力量。 若要說 Hans 跟 Kristoff 有什麼相同之處,大概就是兩個人的生長經驗中都充滿大量的男性,而缺乏與女性相處的經驗,因此有過剩的陽性特質(獨立、疏離)、卻缺乏陰性特質(依賴、親近)。 而相異之處,則是 Hans 的家中有一大群家人(真的人類),而Kristoff是個孤兒,生長在野外,只有動物和地精家族與他作伴。 陰性特質與陽性特質 什麼是陽性特質和陰性特質? 「陰陽性」這個概念不只在榮格心理學中扮演相當核心的角色,在命理(紫微斗數、西洋占星、塔羅牌)、哲學(例如道家思想)乃至語言(拉丁文)也都很常出現,我們之後會大量提到。 陰性和陽姓不直接對應到女性和男性,但在刻板印象中,陰性特質被歸屬在女性身上,而陽性特質被歸屬在男性身上;不過實際上每個人內在都有陰陽性特質在,當內在陰陽性達到平衡時,人就會處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 我用下表簡單整理說明陰陽性的差別: 圖片|作者提供 四個主角的對應關係 我後來才注意到,不管是在電影劇情中、還是劇照海報,Hans 和 Kristoff 從來都沒有站在一起或有任何的互動對話過。 即使是 Kristoff 衝下山把快凍僵的 Anna 送回城堡,也都只有跟侍從們說「快帶她去見 Hans,好好照顧她」而已,最後 Hans 被發現是大反派,Anna 送他一拳入海時,Kristoff 也什麼話都沒說,只是站在旁邊看而已。 這讓我不禁想問,為何劇情要讓 Hans 和 Kristoff 如此隔離? 將這個問題擴大,我做了一張很像八點檔世間情角色關係的圖,來比較 Elsa、Anna、Kristoff 和 Hans 四個角色的相同、相異和對應關係。 圖片|作者提供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他們四人之間有許多呼應之處: 兩位女生在沒什麼家人的環境長大,是相當純粹的孤兒;兩位男生則在「大家庭」長大,只是 Hans 長於「人類家庭」而 Kristoff 長於「非人類家庭」(地精家族) 兩位女生的情緒表達外顯且強烈;兩位男生的情緒表達則不明顯 Anna 和 Hans 的「處境」相似,都受到忽視且缺乏週遭人關注,對人表現熱情友善,願意親近接觸人 Elsa 和 Kristoff 的「處境」相似,從小到大皆封閉、很少跟人接觸,因此對人冷淡疏離,不喜歡也不習慣接觸人 Anna 和 Kristoff 的「表達方式」相似,都很直率、開放,雖然 Kristoff 不善言辭,但基本上他們兩個都願意跟他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或羈絆(他們兩個的衣服都是偏暗的大地色系) Elsa 和 Hans 的「表達方式」相似,都很間接,需要隱藏、修飾、壓抑自己的黑暗面,而且不願意跟人在情感上產生連結或羈絆(他們兩個的衣服都偏潔白、缺乏溫度和彩度) 電影中我們明顯看到姐妹倆無法接近的課題,源自於姐妹有不同的個性與經驗,因此難以理解對方。而兩位男角被隔離、毫無互動,不曉得是不是出於「虛偽斷連(Hans)和真實連結(Kristoff)是不能交雜、必須分清楚」的理由? Olaf 的角色與功能 劇中討喜的吉祥物、雪人 Olaf,是個明明沒有生命,卻又展現出生命的存在。他在 Elsa 和 Anna 表面上情感無法連結的時候,扮演了姐妹情感的「暫存空間」。 圖片|《冰雪奇緣 2》劇照 Olaf 最早誕生於 Elsa 和 Anna 幼兒時期一起玩雪時,Elsa 變出來的產物之一,因此儲存了當時姐妹還沒分離時溫暖、快樂、情感相連的記憶。 後來 Elsa 跑到北山大解放蓋冰宮時,Olaf 成為 Elsa 潛意識抽取情感回憶而再造的創造物,暗示了 Elsa 心中仍有與妹妹連結的存在,只是這不在她的意識之中。 而當 Anna 和 Kristoff 爬上北山、接近冰宮時,已有生命、和他們打招呼的 Olaf,則成為 Anna 對姊姊情感的寄託,與替代姊姊陪伴 Anna 的存在,就好像幼兒用毯子或玩偶來取代媽媽的懷抱一樣(這在第二集更加明顯)。 Olaf 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德語區與荷蘭語區是常見的名字,Olaf 是他的變體,源自古斯堪的納維亞語的「Anu-Laibaz」;Ana 是祖先、祖父的意思,Anu-Laibaz 的意思就是傳家寶、遺物。 Olaf,是 Elsa 給 Anna 的「傳家寶」,也是姐妹無法連結時,將他們的關係牽連在一起的、橋樑一般的存在。 作為一個非人的「生物」,Olaf 和 Sven 一樣代表著「真實」、「本能」。Olaf 常常不受常理常識規範,純真如孩子般地講出某些真話,而且他的身體可以上下顛倒、錯置重組,再再顯示了他不受世俗二元對立的觀念侷限,是個充滿彈性跟可能的象徵。 圖片|《冰雪奇緣》劇照 實際上,Anna 和 Kristoff 可以得知 Elsa 的方向、找到 Elsa 的冰城堡,都是 Olaf 給的答案;在故事最後 Elsa 抱著 Anna 痛哭、讓 Anna 復活的場景,也是Olaf 說出「Oh, a true love act」(喔,一個真愛的舉動)這句真話,確立任務的解答。 如果你有注意到的話,在電影第一幕中 Anna 出事後,Elsa 的恐懼讓整個房間都結了雙,而 Olaf 應生原地崩解倒塌。後來成年 Elsa 逃去北山後,無意間創造了 Olaf,但是是沒有鼻子的「純黑白」版本,一直到 Olaf 碰上 Anna 一行人,Anna 才從包包中拿出一根橘色(象徵溫暖、生命、食物)的胡蘿蔔給 Olaf 當鼻子。 Elsa 創造了 Olaf,但是是 Anna 給予了 Olaf 與他人的情感連結。 男人必須讓開?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冰雪奇緣》裡面的男性角色某種程度都必須被「排斥」開來? 從一開始國王掛掉(當然皇后也掛了),到士兵們殺入 Elsa 的冰宮卻差點沒命、Hans 被捕入獄、鄰國機車的老頭萎縮頓被趕回自己國家,這些男士們要嘛沒命,要嘛被驅逐出境。 就連男主角 Kristoff,都幾乎沒有存在感地被路人化,所有焦點聚集在姐妹兩人最後相擁而泣的感人畫面,以致於後來 Anna 跟 Kristoff 相擁而吻的一幕,被相當輕鬆、船過水無痕地帶過了。(這還算是男主角嗎喂?) 不只如此,你還可以發現,小時候的 Hans 被自己的哥哥與爸爸們排除在外、小時候的 Kristoff 和 Sven 也被採冰人(一群大男人)無視跟排除在外,構成一個「成年有力的年長男性,排斥年幼尚弱、還不具備明顯陽性特質的小男孩」的局面。 我的詮釋是,艾倫戴爾王國是一個過往陽性能量過剩,所以需要大量補齊陰性能量的場域(這在第二集較能詳加說明),因此代表陽性能量的男性角色,都需要被「削弱」甚至「排除」,就好像 Elsa 要學會從「攻擊」這樣的陽性能量身邊離開,改用「接納」這種陰性能量來操控冰魔法。 總之,在這個「女性內在分裂為二、需要再次整合為一」的故事和任務中,編劇用「邊緣化男性角色」的設計來告訴我們:陰性特質整合時,陽性特質不用做什麼,只要讓開別擋路就好。 [註 1] 有網友後來根據《冰雪奇緣》外傳中曾出現的海上地圖推敲,指出南方小島其實就是斯堪地那維亞半島西南方的不列顛群島,也就是英國。 January 07, 2020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LiPz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