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

和你的孩子,說說當年故事:三個與小孩「講古」的好處 https://ift.tt/36gOirV 親子天下 孩子讀過、聽過很多故事,但可能沒有聽過身邊家人更真實、更有趣、更感人、而且必定更激勵的人生故事。他們來不及參與長輩的過去,但要全家一起面對現在,走向未來。長期研究證實,對他們「講古」,不但能有助親子關係,還有益心理健康! 孩子讀過古今名人傳記、知道世界名著或民間故事,但有沒有聽過爸爸、媽媽或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曾經遭遇過的故事呢? 不是要在孩子面前提當年勇,也不是為了說教,無論是得意的、瘋狂的、丟臉的、悲傷的,不管結局成敗好壞,每一個家族長輩親身經歷過的故事,都會是滋養孩子成長的養分。(推薦閱讀:結婚沒、要不要生?長輩的過度關心,是弄錯方法表達愛) 在美國,感恩節、聖誕節等家庭聚會即將來臨,包括《華爾街日報》與《紐約時報》等媒體都呼籲家長,要趁機會多跟孩子講家人的故事。而且,大人不用擔心孩子會不會記得,學者的研究發現,孩子們凡聽過,必留下痕跡。 聽過家族故事 孩子更有挫折忍受力 首先,家族裡的故事能夠鞏固家人情感與歸屬感,從而幫助孩子樹立自我認同,促進心理健康。長期關心家庭溝通與健康的美國艾莫瑞大學(Emory University)心理學教授菲威仕(Robyn Fivush)曾從事過一項研究,問一群 10-14 歲的孩子 20 個有關家人與家族故事的問題,並進行各種心理評估。結果發現,答對家人相關問題愈多的孩子,比較不焦慮,也比較沒有行為問題。 如果長輩在講述故事時,帶入事發當時的心情,孩子還可以趁機學習挫折容忍力與復原力。菲威仕的另一項研究,請一群 10-12 歲的孩子回想長輩講過的家庭故事,以及講故事時的情境。結果發現,當父母在講故事時,有提過不愉快的經驗、負面情緒、以及怎麼調適的經過,他們的孩子在 2 年後的追蹤中,顯得比其他孩子有更強的社交力與學業成績。 親人實際經驗 比名人故事更激勵 更不用說,身邊親人的實際經驗往往比名人故事更激勵。24 歲的電影攝影師羅維托(Matt Roveto)從小常聽長輩說年輕時的故事,有時荒誕,有時溫馨,不知不覺也受了影響,走入說故事的電影界。19 歲那年的暑假,教授建議他從北卡羅來納州橫越整個美國,隻身到加州電影界打工。 戰戰兢兢的他,覺得這個想法實在有點瘋狂,然後想到他的爺爺,也曾在差不多的年紀從家裡跳窗逃跑,靠著在芝加哥的飯店幫旅客提行李、打雜,自立一年,然後才心甘情願的回家、繼續求學。他頓時覺得自己也可以試試,就跟朋友開車橫越美國,到加州冒險。那年夏天的經驗,讓他更確認、也順利進入這個行業。 「那些家族故事在他的心中注入了探險精神,」他的媽媽漢娜告訴《華爾街日報》,他學到,人生可以有時瘋狂一下,然後還是可以回到自己選擇的正軌。而理解了這樣的背景,也就不用太在意這些行動在別人眼中看起來很瘋狂,不用擔心是否不正常了。 圖片|《老大人》劇照 分享自己故事 有助親子溝通 長輩遭遇的故事,除了能讓孩子了解家中的價值觀或習慣是怎麼來的,也能更了解父母的想法,有助親子溝通。《紐約時報》就指出,大多數幸福快樂的家庭,都能有效溝通。但這所謂的溝通,不是針對問題一直講、一直講,而是跟孩子講關於自己、正面的經驗或故事,怎麼突破困境。(推薦閱讀:如何面對長輩的疲勞轟炸?六本好書,專屬你的過年生存包) 例如,孩子如果知道天天對功課耳提面命的媽媽,其實曾是學霸,或是了解爸爸原來曾經從「放牛班」力爭上游的經歷,就會知道那是驗證過的成功故事,比較能理解父母的心情,接受他們的叮嚀。或是,長輩在經濟無虞的生活中仍然執守數十年前刻苦、但未必兼顧健康衛生的生活方式,可能跟孩子的現代教育要求落差太大。但孩子若知道長輩一路走來的困苦,也就能理解,並且用折衷的方式溝通或調應,不需要為此發生衝突。 爸媽自然講「古」5 技巧 或許爸媽會覺得突然對著孩子「講古」很奇怪。所以菲威仕也根據實際經驗,讓父母知道怎麼開啟這樣的對話,達到最好的效果: 1. 選擇合適的時機與開場白。突然或預先約好在星期一下午 3 點召集孩子講古,就是個無法達到效果的點子。可以運用家人在餐廳吃飯、節慶聚會的時間,或是在家聚餐開飯前一起準備食物、擺碗筷的時候,爸媽用些尋常的開場白自然切入,例如「我一直想到一件事」、「趁我現在想起這件事,趕快跟你們說」。 2. 先想好要講什麼故事。爸媽要先自問,如果要留幾個故事、經驗給孩子,最想要他們知道的是什麼?除了以前的故事,也別忘了賦予故事在孩子現代生活的關聯性與新意。 3. 也可以讓孩子主導、參與。例如,聊到某個人或特定類型的事情時,問問孩子記得哪些他們一起經歷、或是家人講過的事。 4. 可以混和各種故事。不需要怕尷尬,而一直說好笑、有趣的故事,過去辛苦的、難過的故事,或是回憶已逝親人的故事,都是好題材。 5.  容許自己在孩子面前示弱。自己遇過的傷心事,做過的壞事、讓自己學到教訓的事,都是好題材,而且要讓孩子知道父母從中體悟的人生教訓,就算講到一半忍不住生氣、流淚,也沒有關係,就讓自己真情流露。 不要擔心孩子顯得沒有興趣,或懷疑他們是否記得。艾莫瑞大學的博士後研究生米瑞爾(Natalie Merril)去年針對 66 個家庭的研究發現,這些家庭中有 9 成的青少年、大學生都還能重述長輩們講過的故事。 孩子是家族的一部分,他們來不及參與長輩的過去,但要全家一起走向未來。知道形塑自己的一切從哪裡來,更可以幫助他們了解要怎麼走、往何處去。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青少年不難搞──陪孩子瘋一場演唱會! 黃瑽寧:做子女人生成長的好榜樣 父母戒「No!」聰明說「Yes!」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敢創新 January 02, 2020 at 01: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6gOir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