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UPbs7D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報備、定位、視訊,才有安全感?你不需要更完美的伴侶,而是更完整的自己 https://ift.tt/MUPbs7D 天下雜誌出版 愈是想填補什麼,親密關係卻好像愈是失去平衡,那種張力緊繃無法消解的虐愛關係,就是「失控的愛」的樣貌。從此刻起,讓我們與自己約定,無論心愛的他是否在身邊,我們都有責任給自己安全感,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文 | 張家齊 曾經有個個案來找我時,劈頭就指責他的另一半出軌、對愛不忠。 他說:「他的工作是接案的模式,時間安排很彈性,有時候他會在晚上安排一些會議。有時我會詢問他會議的時間和地點,他好像都不太願意仔細說明。」 「所以我要求他如果需要出門見客戶,至少抵達之後、會議開始之前可以先跟我視訊三分鐘,讓我知道他在哪裡、有哪些人。」 「結果,有一次我剛好核對一下他的行事曆,才發現他一週可能其實安排了四到五個會議,很明顯他其實每週都隱瞞了兩、三個行程,而且是不能跟我聯絡的行程。我如果質問他,他就假裝一副沒事地說只是剛好忘記打給我。」 後來,他分享了一些其他讓他覺得對方「怪怪的」的行徑,我們聊一聊後發現他很希望能「掌控」什麼。於是,我換個方式問他,那到底源自什麼感覺? 他說:「可能就是一種對人徹底失望的不信任感,會覺得很悲痛,就是我那麼努力嘗試去相信你,可是你卻完全不值得我的信任。」 (猜你想看:佔有慾強、嫉妒伴侶的交友狀況?關係心理學:成熟的關係是彼此信任,給對方安全感)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你需要的其實不是更完美的伴侶,而是更完整的自己 在零信任虐戀關係裡,希望可以得到安全感的一方,看不見那些不安全感的來源其實是自我的自卑,所以不斷在對方身上找確認、找保證,忘了自信的建立才是需要的解方; 而希望可以被信任的一方,看不見對方在張牙舞爪的監控手段背後,有著需要被安慰的自卑與脆弱,所以只專注在澄清各種理性證據,努力去洗刷自己的清白,卻忽略了建立對方在關係中的自信,才會真的能讓這段關係的信任感產生。 在我們合作了兩個月左右,個案告訴我他那一週對自己非常疑惑,因為莫名其妙突然完全對於另一半的行蹤毫無興趣; 即使不知道對方在和誰互動,也一點都不覺得焦慮,變得很能夠專注在自己在做的工作上,也一個星期沒有和另一半吵架。 圖片|Photo by Alena Darmel on Pexels 於是我邀請個案好好抓緊這個機會,讓我陪他好好探索上週到底出現什麼事件,能夠讓自己的情緒有這樣的明顯變化。我們才發現,似乎和個案前個週末的工作活動有關。 因為公司舉辦了個重要的論壇,個案需要負責主持的工作,個案花了很多心思準備,結束後獲得同事和上司很多稱讚,不僅肯定他用心設計的主持內容,還稱讚他當天的外表造型非常好看得體,讓個案也難得體驗到很滿意自己的感覺。 雖然這樣的事件帶來的自信提升可能只有維持個三、五天,但卻讓個案與我共同覺察,原來自己是否滿意自己的自我狀態,能夠對於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安全感,產生那麼明顯的影響。 (延伸閱讀: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圖片|Photo by KG FILMS SURAT on Pexels 看見失控的愛背後,真正主導的心理風暴 一段愛情,如果只是「錯」的,通常會慢慢走向終點;然而,一段愛情,如果是「虐」的,我們會忐忑、掙扎、煎熬,讓我們囚禁於愛與痛的交織網,走不出去也看不清楚。 在我過去曾接觸的個案中,有很多人飽受這些親密關係中的虐愛之苦,明明傷得很痛,卻難以調整或改變。 當我接觸了更多的虐愛故事,漸漸感覺到不同個案所經歷的那些苦,其實有一些令人驚訝的一致性。 在撰寫自己的博士論文過程中,發現了「心理失控感轉移」這個概念,讓我突然對於虐愛有了很不一樣的理解。 圖片|Photo by Wilson Vitorino on Pexels 有的時候,一段愛情之所以陷入虐愛,原因不僅僅來自於這一段愛情,而是由於我們以前某些經歷造成了心理失控感,讓我們不知不覺把那些失控感,「轉移」到現在的親密關係中。 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其實都不自覺地期待,現在的親密關係,為我們補好遲遲無法修復的心理黑洞。 然而,我們愈是想填補什麼,現在的親密關係卻好像愈是失去平衡。於是,現在的親密關係逐漸轉變成心理失控感的犧牲品。那種張力緊繃無法消解的虐愛關係,就是「失控的愛」的樣貌。 也許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誰來多愛我們一點或告誡我們振作一點,而是我們能夠告訴自己內在那個受傷的孩子: 「親愛的,你值得美好,值得他人的疼惜;我會陪著你一起回顧害怕提起的過去,一起重建內在,與真正渴望的人一起好好相愛、好好相伴。」 本文出自張家齊的《失控的愛》,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失控的愛》 December 30,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大人的療癒繪本《有些日子,我等待成為自己》:你不是真的糟糕,只是太愛這個世界 https://ift.tt/dXOEA8x 迷誠品 年末回顧時刻,總令人五味雜陳。面對還沒實現的目標、來不及前往的遠方,心中難免感到失望,但親愛的請你別灰心,那些你曾走過的路都不是枉然,終有一天,它們將是你成為自己的重要養分! 總是有那麼些時刻,對自己徹底感到失望,我們就像在無邊無際的生活中度過,看不見起點與終點,似乎就是浪蕩在這個星球中,找不到未來的方向,也想不起過去的自己,此刻的自己該何去何從,也沒有一個方向⋯⋯ 「每段人生都在千萬的日子裡。」 義大利波隆那拉加茲獎得主盧卡・托托里尼與布拉迪斯國際插畫入選得主丹妮拉・提耶尼攜手刻劃屬於現代人才了解的繪本《有些日子,我等待成為自己》。 透過書中一頁頁的文字插畫,回望十八、二十三、三十歲時的自己,那些無所作為、孤單寂寞又或是不堪入目的時刻,不如理想中的自己,最後卻終將成為此刻的你。 回憶是我們終究要鬆手的擁抱 有時忍不住就會沉浸在過去的回憶裡,比起現在,更喜歡那時的自己,即便再糟的時刻仍然懷抱著希望;但時間終究會帶走一切,似乎也將那個擁有勇氣的自己也帶走,只留下現在這個複雜、多疑,不那麼討人喜歡的自己⋯⋯ 圖片|迷誠品 提供 緊抱著回憶,但我們都知道,這個擁抱都將以鬆手來告終。 (延伸閱讀:今天就開始動筆!寫日記的 7 大好處:記錄回憶、整理思緒、增加健康&幸福感) 學會平靜地與傷口和平相處 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傷口。傷口有時會無限擴大,帶來猛烈而難耐的情緒,讓人無法承受,我試著用紗布掩蓋那些醜陋難看的傷,讓自己能不去面對它,似乎這樣才能繼續在生活中撐下去; 只是嘗試好多次後才發現,紗布似乎無法讓傷口癒合,撕開紗布面對傷,才能撫平成為疤痕。 圖片|迷誠品 提供 有些事情,不去面對,那傷口總是隱隱作痛,讓人難捱。 不必讓自己二十四小時都塗滿陽光 即便是夏天,也常遇到午後雷陣雨,偶爾下下雨,才不會被熱暈。 像下雨那樣,將難受的情緒用力的宣洩出來,直到淚水被蒸發,就像是為自己進行一場光合作用,產生新的情緒在體內交換繼續活下去的能量。 圖片|迷誠品 提供 我們都擁有對世界爆炸的權利,讓情緒歸零,能量重新來過。 (猜你想看:「悲傷不是待解決的問題,是一段需要走過去的經歷。」受傷時慢下來,好好自我療癒) 忘了如何快樂,因為你太容易接受自我譴責 你也會這樣嗎?開頭第一句總是抱歉,彷彿因為自己產生毀滅性的災難。 像個考了 96 分卻還是嚎啕大哭的孩子,自我的期待、社會的框架,將這些在心中築起一道道高牆,追求著最好的自己,但始終都是還不夠⋯⋯ 因為力求完美所以害怕,但不需要這麼完美也沒關係,找個角落待著,讓喧鬧躁動的心安定下來,偶爾逃離、偶爾忐忑、偶爾放下,或許轉機就在一念之間。 圖片|迷誠品 提供 偶爾放空,說說廢話,快樂都是源自於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中。 允許自己,偶爾向生活請個假 曾聽過有人說,會感到失望是因為太喜歡這個世界,所以才更容易失落與難過。 即便盡了全力也仍然有許多莫可奈何的事情,偶爾灰心也沒關係,畢竟生活是沒有正確解答的,不如來趟出走計畫,放下一切隨處旅行。 圖片|迷誠品 提供 如果暫時還找不到開心的理由,那就先這樣。 轉載迷誠品網站:不夠完美也沒關係;繪本《有些日子,我等待成為自己》讓我接受討厭自己的時刻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今天見面嗎?」重複刪除對話框裡的字沒傳出去,幾米《頭碰頭說說話》靠攏另一顆寂寞的心 只能玩不能吃的食物?!超逼真食物造型周邊,為生活注入巧思和樂趣 我們買的不是雜誌,而是贈品!日清貓咪拉麵杯、嚕嚕米小夜燈都在附錄雜誌 December 29,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XOEA8x
專訪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廖怡雯|陷入低潮怎麼辦?區分「關注圈」和「影響圈」,用感謝把能量找回來! https://ift.tt/5T69Hgt 女人迷原創製作所 遇到人生難題的你,如何幫助自己走出低潮?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廖怡雯,無私分享疫情期間,找回身心平衡的方法,從現在開始陪自己勇敢前行! 文|Emilie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廖怡雯,台大財務金融系畢業,大學畢業後任職於外商金融業。 受貴人林碧霞博士的影響,於 2010 年與兩位大學同學共同創立綠藤,相信透過創造好東西,對人跟對環境都更好。 圖片|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廖怡雯 提供 職涯走到三十,卻覺得不夠真實 面對視訊鏡頭的另一頭微笑著的怡雯,我們開啟了線上專訪,先從讀者們都會很好奇的輕鬆話題問起:「在二十幾歲的年紀,是怎麼決定自己職涯的呢?」沒想到第一句就收到了意外的回答。 對於當初自己職涯的想像,怡雯略微思考後,直球丟回:「嗯⋯⋯沒什麼想像和目標耶!」,視訊兩端的我們哈哈大笑,這句話講出了許多年輕人的心聲。 職涯的選擇其實一直是滾動式修正,我們就這樣以如家常般的對話,逐步問進專訪的核心。 大學剛畢業後的那幾年,擁有亮眼學歷、在外商金融業工作的她,其實可以說是新鮮人欣羨、也在社會上被期待的對象,然而這樣的生活,她卻覺得不夠踏實。 「每次親戚問我買歐元好,還是買美元比較好,我很難給出肯定的答案,那種感覺很空!」 推薦購買什麼基金?未來利率走勢變化如何?思考並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都讓怡雯儘管領著外商不錯的薪資,卻仍覺得少了點什麼。 當時年近三十,人生之路走得迷茫,怡雯決定準備國外留學的考試,到國外讀研究所來重新確認人生目標。 人生就算不是很明確要做什麼的時候,也不要停止嘗試。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 廖怡雯 圖片|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廖怡雯 提供 在準備留學的期間,怡雯有機會到綠藤創辦人之一鄭涵睿,其母林碧霞博士所創辦的「橘子工坊」工作,深深被博士對健康與環境永續的理念吸引,甚至與朋友們興起了創業的念頭。 「關於創業這件事,長輩們都非常的擔心,比我們自己都還擔心!」怡雯笑著描述當時自己父母的擔憂。 要放棄去國外進修的機會嗎?這看似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但對怡雯來說,就是這個捫心自問,讓她原本模糊不清的想望,逐漸變得明朗。 如果說,去國外進修是為了尋找人生目標,那在去國外之前就找到了呢? 「乾脆就現在就開始吧!」——而這決定,就寫出了後來「綠藤生機」12 年的故事。 (延伸閱讀:我與地球,現正熱戀中快問快答|綠藤生機廖怡雯:商業跟環保理念,從此不再是二選一) 破框帶來無限可能,打造第二人生 女人迷在 2023 年「GWIS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的主題是「破框而出」,鼓勵大家打破框架的限制,勇敢活出自己! 創業不是兒戲,初期的艱辛更難以對外人道也。從財金系跳到農產品研發,甚至早期還得在鐵皮屋裡顧著「芽菜」的怡雯,我們不禁好奇,對於一個當時才三十歲的女生,這是怎麼做到的? 「我當時的座右銘是李白《將進酒》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怡雯開朗地說。 當焦點不是放在「做不到什麼事」,而是「我想要這個世界變成什麼樣子」的時候,這種思維上的轉變,就能讓人改變做事情的態度,就算面臨挑戰,也能充滿開心與期待。 她也明言自己當時很幸運地處在一個「即使重新再來,也能為自己負責」的人生階段,沒有家累,也能養活自己,若是真的「千金散盡」了,那也重新再來就好。 圖片|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廖怡雯 提供 從北一女到台大,外商金融業到思考是否出國念個 MBA,這種固定的職涯框架,人生像是「半自動導航」的走法,一路以來好像都知道下一個階段要做什麼,或者這個社會期待你做什麼,就這樣看得到可能的盡頭而走下去。 但有別於求學跟職涯初期那時候的她,後來的怡雯選擇踏上截然不同的路,跳脫原有的人生軌道,轉去和朋友一起創業「綠藤」,每天醒來就是面臨新的挑戰,思考要做什麼產品、怎麼讓公司順利走下去。 當時的「破框」決定,走出一個全新的劇本,形塑了怡雯的第二人生。創辦人與產品研發等多重身份,不同的位置與責任,也讓她突破原有的舒適圈,建立多元能力,做到了以前她想像不到自己會做到的事。 「我小時候超害羞,想不到會有要上台演講,甚至經常接受專訪的一天!」在歡聲笑語中看不出她的內向,這就是能力上的「破框」吧! (猜你想看:當旁人說你好勇敢:其實我不勇敢,當我沒有自訂框架,就無需破框) 寫下感謝的日子,都能更正向踏實 疫情後,大家開始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對自己好一點?如何珍惜身邊的關係?而身為公司創辦人,同時在疫情期間成為新手媽媽的怡雯,也面臨了巨大的挑戰。 「我還在學習怎麼把握這之中的平衡⋯⋯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先區分『關注圈』和『影響圈』!」看起來已經很有經驗的怡雯侃侃而談。 「關注圈」指的是像疫情新聞等這種被動接收的資訊,「影響圈」則是自己可以直接產生動作的事,因此這兩者的界定非常重要。 面對看似無止盡的焦慮,先區分出自己的「影響圈」,並且選一些可控的事情來做,這就能減少對疫情生活的無力感,不論有多小,只要開始做,就不會陷入只能關注但無法改變的「關注圈」。 像是怡雯當時設定的目標:每天跳繩 500 下,一天只需要 15 分鐘,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月。 「推薦大家每天做一件小事,只要做一點點就能完成的事情,累積每日的成就感,讓自己覺得有能掌控並按照承諾做到的事情,而且運動有會產生腦內啡,真的很好!」 走過辛苦的新手媽媽階段,現在是職業婦女的怡雯,真誠地教我們怎麼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同場加映:「喬治克隆尼 4 億分送 14 位摯友」的體悟:遠離自私之人,練習勇於感謝) 圖片|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 廖怡雯 提供 在企業方面,面對詭譎多變的疫情期間,綠藤也努力發揮企業的影響力,照顧好員工跟這個世界; 開啟了「混合工作模式」,讓員工可以三天進辦、兩天在家,更在公司活動中導入正向心理學、PERMA 幸福理論、固定冥想時間等等。 「其中最特別的是感謝星期五!」綠藤在每週五早上都有「感謝星期五」,讓每個人去思考這週在工作上有什麼事想感謝、有沒有特別想感謝誰的幫助,並且把感謝小卡親手送給對方。 創造一個魔幻時刻,寫下感謝的過程是正向心情的重溫,以這樣的暖心感謝他人、接收感謝,結束本週,再開啟全新的一週! 在低潮的時候提醒自己更多的感謝,這能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綠藤生機共同創辦人暨永續長 廖怡雯 不只是從生活,更是從企業開始創造更多正向的時刻。怡雯說她常常思考什麼叫做「影響力」——「當我們有相信的價值時,就會希望世界往自己相信的方向靠過去。」 曾在外商公司任職的她,需要與不同國家、不同想法的人共事,雖然現在已經不在大企業上班了,但從中學到在工作上如何與不同的人應對,保持良好的溝通,這都幫助她能專心傾聽員工,一同解決問題。 「大家一起去挑戰一些有點難的事情,很有意義和成就感!」 以前的她每天撰寫全球金融市場的研究報告,從虛無飄渺的數字,到現在能跟大家說「買綠藤的東西很好」的肯定,這種站穩踏實的感覺,也是她與共同創辦人一同建立「綠藤」12 年所獲得的珍貴寶藏。 December 29,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5T69Hgt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法國暢銷書《單身的藝術》:高品質的單身,勝過低品質的交往關係 https://ift.tt/pAaSjJY 讀者創作 逢年過節,單身者經常面臨「什麼時候找對象」的靈魂拷問,然而人生是自己的,只要是忠於自我的選擇,就算被貼上「單身狗」的標籤,一個人也能有一個人的快樂! 文|Ni 法國一本驚世駭俗的讀物《單身的藝術》,一上市就上了風口浪尖,評論褒貶不一,但無論如何,都不可否認它是一部顛覆現代人價值觀的思想書籍。 書中的想法不外乎偏激了些,但值得我們深思的也不少,的確有助於解放社會大眾對於單身的偏見。 以下筆者將點出幾點書中的想法,並提出我們如何用以改善生活。 「單身狗」是對單身人士的貶低 書中最初批判了今日將「單身人士」的地位,打擊到谷底的社會價值觀,以中文的語境來說,我們將單身人士稱為「單身狗」或許是一個意思。 這造成了部分的人因為單身而自我價值感低落、自我設限、自我否定,因而活在不快樂之下。 圖片|Photo by Helena Lopes on Pexels 筆者觀察身邊朋友,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響有幾點。 1. 朋友圈的階級制度: 舉凡特定節日,有伴的友人隨手一張放閃照片,就能引來隨著閃光而來,孤苦伶仃、飢渴的飛蛾們;或是單身的友人們把這些放閃照當作傷風敗俗的東西,彷彿多滑到一張就能要他們的命。 這樣的現象能夠看出,我們自然而然會把擁有交往關係的友人,放在一個美好到足以令人羨慕忌妒的位置,而非平常心看待,而形成了階級制度。 2. 標籤效應: 當我們漸漸將單身和失敗兩個詞綑綁起來,標籤效應就會逐漸影響社會。 這並不是這個時代的特有,例如我們父母那一輩,對單身有種莫名的懼怕,無論是基於懼怕自己老了沒有人陪伴,或是基於社會觀感,莫名其妙都在某一個年齡段就找到了人生伴侶,後來快速步入婚禮的殿堂。 無論什麼領域,社會都會催促著那些掉隊的人,趕緊跟上大眾的腳步。那些到了合適年齡卻沒有去做符合社會期待的事的人們,就會被貼上失敗的標籤。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媽,別鬧了》:單身、戀愛、再婚?都好,記得你隨時都有選擇) 圖片|Photo by Rafael Barros on Pexels 高品質的單身,勝過低品質的交往關係 無論造成何種影響,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的「濫情」。 一項調查指出了成年後的人們更傾向「先交往後了解」,足夠顯示了在這樣價值觀底下的人們,對於愛情「先求有,再求好」的態度。 書中的作者可不這麼想,作者用數據證明了,低品質的交往關係,更容易導致各種身心疾病的發生。 也就是說,一加一大於二的愛情,應是建立在對方和你的契合程度。那我們汲汲營營追尋的愛情,可能不是我們想像的永遠美好。 以筆者身邊的友人們作為例子,奮不顧身的、快速投入的愛情,很大機率沒有結局,因為長久的愛情是建立在各方面一定的契合,而這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累積。 當然,這不是說每一段感情都應該要長久。只是若以長久為目標,觀察和相處或許大於一時腦熱。 (猜你想看:單身者數量達到歷史新高!研究顯示:單身者比已婚者過得更快樂且健康?) 圖片|Photo by Timur Weber on Pexels 單身非失敗,只是中性客觀的狀態 前段說了想得到優質的交往關係,首先需要時間去觀察,這就意味著單身的時間可能因此拉長了,那我們如何按耐住寂寞?筆者認為也許不必壓抑。 當我們了解到單身和有交往關係,兩者的生活同等美好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已經學會和單身相處了。 也就是說,單身並不可怕,它和呼吸一樣自然,沒必要將它當作一個痛苦的過度期。當我們脫離這個框架,自然而然就得到思想、心靈及身體的解放。 筆者有一個朋友,她已經單身許久。她說過,比起以前那些為了交往而交往的關係,她現在更願意花時間和自己相處。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單身並不意味著失敗,它只是一種中性、客觀的狀態。 我們不需要為了擺脫單身而投入愛情,不需要為了社會眼光滑起交友軟體。 如何和單身相處,或許我們天生就知道答案,只是在社會的目光下我們洗腦了自己,而迷失了自己。 雖然本篇說的是「單身的藝術」,但筆者依舊認為無論推崇任何關係,都應該建立在自己舒適的基礎上。 單身時享受單身,該愛時全心投入,才是筆者真正想提倡的。 作者介紹|Ni。2003 年生,善於尋找框架、批判框架及打破框架的新生代自由撰稿人,關注性別、社會、文學及心靈剖析。期望能夠透過寫作,幫助大家找尋內心的自由。 December 2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AaSjJY
《看見改變》攝影展,顱顏青年引領多元共融風潮!聽奧羽球國手:投入喜歡的事,擁抱不同面貌的自己 https://ift.tt/NCXy9A6 womany 女人迷精選 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於 2022 年 12 月推出《看見改變》公益攝影展,集結 10 位顱顏青年的蛻變故事、鼓勵每個人活出自我,成為冬日中的一股暖流。本文為小耳青年杜玟萱的專訪故事,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文|張皓婷 「杜玟萱!你什麼時候才要把耳朵打開來?」小學教室裡,同學指著她的耳朵,以為她在變魔術。 那一刻,女孩很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耳朵和大家不一樣。 「我沒有因為小耳症被欺負過,但當時的我真的很渴望和大家一樣。」 個性活潑、曾是聽障奧運羽球選手的杜玟萱,從小就有一個重建耳朵的願望。 然而,考慮到十幾年前的醫療技術及身體狀況,和家人溝通後,她決定等到成年後再做手術。 圖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提供 小耳症關起了她的自信之門,卻也讓她在羽球的世界裡重新找到一扇窗。 患病的耳朵讓她在練習時,經常跑得踉踉蹌蹌,但透過高強度且持之以恆的練習,玟萱逐漸找到能夠展現自己的舞台。 從亞太羽球錦標賽、世界盃羽球賽再到全球盛事聽障奧運,玟萱手上的羽球拍,一揮就是十多年,而支持她的除了球場邊歡欣鼓舞的觀眾們,就是踏實訓練、斬獲佳績後無與倫比的成就感。 如果說「羽球」是澆灌自信的養分,那麼「戲劇」就讓玟萱綻放自我的陽光。 高中時,玟萱曾參加台南文化中心和影響新劇場合辦的「 16 歲小戲節」,在成果發表的舞台上,她將自身小耳症的生命經驗演了出來。 當鎂光燈撒下,玟萱沉浸於自己的台詞之中,沒想到台下的一位聽障學生,竟因為她的演出受到極大的鼓舞,因而留下感動的淚水。 「我本來只是單純地享受表演、享受舞台,從沒想過有一天做自己喜歡的事,也能夠給別人帶來啟發!」 這段特別而溫暖的回憶,深深地烙印在她的心中。 大學期間,她因此主動去修了戲劇系的課程,充實自己在表演方面的知識,期待有一天能透過表演,說出更多顱顏孩子的故事。 「真心地希望社會能多看看、多了解、多認識聽障的人,看見我們最真實而美好的樣子!」 (延伸閱讀:顱顏患者心聲:面對自己的不一樣,我們也能有夢) 圖片|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提供 對於顱顏孩子的處境,心思細膩的玟萱很有自己的想法:「在我的社群裡,很常看到顱顏孩子的爸媽們很焦慮、擔心,會很積極地替孩子安排重建手術。」 「但我有時候會想,如果社會大眾的觀念能慢慢往前,也許有一天大家可以維持原本的樣子就好,每個人都可以用獨一無二的樣子面對世界。」 不論在羽球賽場上或是戲劇表演中,玟萱在一次次的嘗試裡,拾起對自己的愛和直面人生的勇氣。 「以前我總是會想,要做什麼才能獲得別人的稱讚,很少思考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現在的我反而覺得,自己如果能給自己肯定,就能更全心全意地投入在每一件喜歡的事,也能接受任何一種面貌的自己。」 心態上的轉變,改變了玟萱做外耳重建手術的決定,現階段的她,不僅打從心底地接納了陪伴多年的小耳朵,也接受了最原始而最完整的自己。 不管以後會不會動手術、不管未來會在哪個領域努力,玟萱期待自己勇於嘗試、永不設限,更重要的是: 「與其活成別人順眼的模樣,不如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是玟萱給自己的座右銘,也是給每一個迷失自我的人,最溫柔的勉勵。 原文轉載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看見改變》公益攝影展,更多顱顏青年故事詳見展覽官網。 December 27,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NCXy9A6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022 必看的四部電影推薦!《分手的決心》湯唯演技昇華、《孟買女帝》訴說女性的不凡人生 https://ift.tt/GNyQ613 Vivier Citygirl 2022 即將結束,有哪些電影是你念念不忘的呢?今天就要推薦四部錯過可惜的好片,每部都刻畫了女性視角的世界,精彩萬分! 2022年即將到尾聲,今年同樣推出了許多出色的電影,在歲末年初之際,推薦給讀者四部錯過可惜的年度好片,還沒看過的人不妨趁著年末最後幾天一口氣追完,看過的人也可以再度回味這幾部精彩好看的電影。 《孟買女帝》(Gangubai Kathiawadi) 推出就霸榜 Netflix 平台第一名的《孟買女帝》,講述在孟買紅燈區卡馬提普拉,口耳相傳的傳奇人物甘古拜(Gangubai)不凡的生命故事。 《孟買女帝》為少數寶萊塢出品以女性為唯一主角的電影,故事描述女主角甘加(艾莉雅·巴特 飾),原本出生於富裕的家庭,嚮往成為電影明星,卻被情人拐騙至孟買的卡馬提普拉,以賤價賣給了當地的妓女戶。 甘加生性剛強堅毅,雖遭遇絕境卻未因此放棄。她明白在階級分明、重視女性節操的印度社會中,待過妓女戶要再回到老家是絕無可能了因此她決心以妓女戶為家,重新為自己取名為甘古拜。 透過當地黑幫大佬的幫忙,一路從性工作者到經營者,最後走上從政之路,成為為性工作者爭取權利的社會運動家。 電影雖為改編,原著小說《孟買黑手黨皇后》(Mafia Queens of Mumbai)內容的真實性也有待商榷,但甘古拜致力為女性與性工作者發聲,推動性工作合法化,促進社會進步,這些貢獻在卡馬提普拉當地仍被流傳。 在性別地位差異大且風氣保守的印度,能看見這類電影實為驚喜。 出身於紅燈區的女權運動者,儘管難被歸入正史,她的故事卻以另一種更有感染力的方式,被記錄並述說著。 (延伸閱讀:世界最大印度紅燈區—性暴力國度下的性工作者) 圖片|《孟買女帝》劇照 《分手的決心》(Decision to Leave) 《分手的決心》是韓國名導朴贊郁於2022年勇奪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野心之作,此片亦橫掃韓國電影青龍獎六項大獎。 看過朴贊郁前幾部重口味的作品,如《原罪犯》、《蝙蝠:血色情慾》和《下女的誘惑》等,可能會不太習慣《分手的決心》的清清淡淡,但懸疑轉折的劇情、運用自如的鏡頭運動、出色到位的配樂,以及仔細思考後會讓人毛骨悚然的結局,讓此片不需要露骨的情慾畫面或獵奇的故事情節就能牢牢的抓人眼球。 《分手的決心》描述刑警張海俊(朴海日 飾)在調查一起男子從山頂墜落身亡的事件時,認識了死者的異國妻子宋瑞萊(湯唯 飾)。 儘管剛成為寡婦,也是案件的最大嫌疑人,瑞萊顯得異常冷靜,讓海俊對她產生更多猜測與懷疑。 但在調查過程中,兩人相互產生好感,關係也逐漸變得曖昧。電影主題曲「迷霧」完美襯托整部電影的調性,無論是辦案過程,還是兩人之間若有似無的情愛,都讓人如同霧裡看花一般,隱晦不明。 墮落的已婚警探與癡情的蛇蠍美人,如靈魂伴侶般命運的相遇,但面對難以割捨的道德包袱和一再發生的命案,這段虐戀要如何繼續下去? 《分手的決心》以希區考克的電影《迷魂記》為參考,採用經典黑色電影的敘事與角色,搭配風格感十足的畫面,鋪陳出一部致命卻引人入勝的愛情故事。 (猜你喜歡:湯唯:改寫我命運的五個人生哲學) 圖片|《分手的決心》劇照 《沼澤謀殺案》(Where the Crawdads Sing) 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電影《沼澤謀殺案》以獨居在北卡羅萊納州沼澤區的神秘女子奇雅(黛西·埃德加瓊斯 飾),捲入一樁小鎮上的離奇命案為主線,並藉由奇雅的遭遇,反思與探討他者與女性在社會上的生存困境,以及人與自然間的關係。 從小跟家人離群索居,奇雅過著近乎與世隔絕的生活,她的母親與兄姊,因受不了父親的拳腳相向,紛紛逃家,留下奇雅跟父親相依為命過了一段時日。 善於察言觀色,適應力強且學習力高的奇雅,大部分時間都可以與父親過著相安無事的生活,直到父親最後不告而別,奇雅便開始利用沼澤溼地的資源自力更生,過著獨居生活。 沒有家長,沒受過正規教育,獨立成長的奇雅,因為異於常人的生活型態,成為被小鎮居民排擠、嘲笑的異類、邊緣人(outcast),因此當她被指控殺害鎮上的有為青年柴斯(哈里斯·迪金森 飾),輿論幾乎一面倒,使她早被鎮民未審先判為有罪之人。 但退休律師湯姆(大衛·史崔森 飾)自願擔任她的辯護律師,盡力為她洗刷清白,也在過程中讓小鎮居民看清自己因未知而恐懼、歧視的醜惡樣貌。 《沼澤謀殺案》雖以命案為主線,但電影花了大篇幅描述奇雅的成長故事。 奇雅做為獨立女性,優雅堅韌,以大地為母,以沼澤維生,她的生活呈現了人與大自然緊密結合、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同時,大自然也教會她殘酷的適者生存法則,為了不成為掠食者的獵物,必須靠自己的力量扭轉劣勢。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她有話要說》(She Said) 2017 年,呼風喚雨的知名電影公司創辦人及製作人哈維·溫斯坦,被《紐約時報》踢爆性侵及性騷擾多名女性,其中不乏許多如艾許莉・賈德、葛妮絲·派特洛等知名影星,好萊塢有毒的工作環境及父權文化,多年來默許並協助包闢這樣的行為,讓被害人投訴無門,或被迫簽下保密條款。 而這個爆炸式的報導,不僅揭露了美國電影工業史上規模最大的性侵案,也開啟了後續的「#Metoo」運動,鼓勵更多被害人出面說出他們的故事。 電影《她有話要說》便是描述在哈維·溫斯坦報導曝光之前,《紐約時報》記者茱蒂坎特(柔依·卡山 飾)與梅根圖伊(凱莉·墨里根 飾)如何跨越高難度的重重障礙,進行蒐證、訪談並說服被害者公開揭露溫斯坦的惡行。 (同場加映:給剛進入職場的自己——電影《她有話要說》揭露 #MeToo 源起「你沒做錯任何事」) 圖片|《她有話要說》劇照 而電影不僅聚焦在溫斯坦案,亦呈現現代女性在生活、家庭與職場中難以平衡的困境。 在川普宣布 2024 年將再度競選美國總統之際,看《她有話要說》更為有感(片中亦有部分提及川普的性騷擾事件),越看越懼怕由上而下的的厭女風氣再度襲捲而來。 坐擁權力核心,卻吝嗇給予女性基本尊重的當權者,迫害並威脅女性,以權勢或社會壓力迫使她們噤聲。面對可能不斷重複的歷史劇本,我們都應該更戒慎恐懼。 December 26,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NyQ613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為你點歌|〈愛了很久的朋友〉:他跟前任曖昧,我該怎麼辦?有些執著會讓痛苦持續更久 https://ift.tt/sI1jexu 海苔熊 在這段感情中,你真的開心嗎?還是你承受了許多不明來源的壓力?當對方和前任舊情復燃,縱然逃避現實會更輕鬆,但勇敢誠實面對自己,或許就能從痛苦中解脫。 Dear海苔熊: 終於在聽了好多集點歌之後,我也開始試著寫這下自己的故事。 我喝著很多酒,很想很想好好離開這個世界;不知道你看到這集的時候我是否還活著,但我好想聽到你回應。 八年前未婚生子,那時候我才知道,當時我以為的男友已經有了一個交往四年的女友,而且她當初也說她懷孕了! 我不知怎麼辦,為了體內的孩子,加上男生決定跟我結婚,於是我們就去辦了簡單的登記。 為了省錢,我搬到他非常舊的房子,他爸爸中風,媽媽年紀大了,但還是每天去工作,我就這樣住進去了。 一開始什麼都很難,沒有什麼錢,住在味道很重的家裡,那時候他前女友每天傳訊息罵我,叫我去死、說我是小三等等。 可是我只能選擇忍住當個有風度的人,我不想跟她吵架,畢竟我覺得她也是個可憐人。 後來房子要重新裝潢的時候,先生哥哥的嘴臉就露出來了。 圖片|Photo by Timur Weber on PIXTA 因為先生的貸款條件比較好,所以用他的名字,媽媽說那就房子給弟弟(我先生),但是要給哥哥一些錢。那些錢他哥哥看不上,於是就陷入了糾紛。 為了這個家的一切事物,我都覺得很痛苦、很痛苦,一個不會控制自己情緒的先生,只要因為提到前女友,他就開始情緒暴力,我唯一的寄託就只有我可愛的女兒了。 後來,兒子兩年後也出生了,但我並沒有得到尊重。 在育嬰假期間,我努力學習考保母證照、做點小生意,每天凌晨起來做點吃的、一邊顧小孩、還要帶姐姐去上學,只為了能讓先生回家後能夠看到,家裡都處裡好了。 但我們也會吵架。 每次吵架他就會砸東西,他不會對我動粗,但他無處發洩,只會灌酒或是對我冷言冷語,我真的覺得很疲憊、很疲憊了⋯⋯ 直到那一年我換了工作,遇見了新同事 G。 (同場加映:「知道這件事不對,但無法控制自己」婚姻中的外遇通常是如何發生?) 他是有教養,而且非常懂得禮讓女生的人,他很會做菜,同事們會一起去他家煮飯,甚至有一次,他知道我晚上不吃澱粉,為了我煮了豆腐麵。 長久這樣相處下去,我漸漸地喜歡和他聊天,後來我真的忍不住的跟他告白,想當然爾的是被拒絕了。 他就是把我當朋友,但是那天之後,我們還是很好好像沒有發生事情一樣,因為以前不好的回憶,我很害怕。 但他告訴我喜歡一個人沒有錯,不需要感到害怕,於是我們就一直當好朋友下去。 孰不知,這一切被我先生發現,他還跟蹤我、偷看我的手機。 圖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後來,我們鬧翻了,我想離婚,他不願意,活在那個家很痛苦的我想要自我了結,但我找了 G 來救我。 G 看到那個畫面他很痛苦,所以從那天之後,他有點疏遠我,然後先生則是對我咆哮說:「為什麼是他去救我?!」,他還拿出刀子要殺自己⋯⋯ 那時候的我已經覺得嚇到孩子們了,所以我花了兩個禮拜的時間,讓自己搬出去,不管別人怎麼勸阻,我只想讓孩子們能夠不要再受到這樣的苦。 搬出來的我,感覺到睽違已久的自由,但也感到非常孤單,還好附近有操場讓我時不時可以去那邊運動放空。 後來 G 也因為說好一起和另一個同事一起煮飯帶出去分享,感覺有比較好一點,但還是相當有距離。 時間走到了那年的 12 月,不知道為什麼被同事亂拱了一個色色的故事,我跟 G 分享之後,他突然性致大開的跟我聊了起來,然後我們約了第一次的遠端的互動,非常的害羞。 因為我從來沒做過這件事情,之後說要約見面的,於是我們就這樣漸漸地開啟的約砲之路。 因為他之前沒什麼經驗,我就變成他的練習對象一樣,那時候我只有跟他說,不可以同時跟別人,他也說好。 (延伸閱讀:那一夜的情慾難耐:我有男友,但我和別人做愛) 圖片|Photo by We-Vibe Toys on Unsplash 結果在我第一次去看精神科的時候,我出來跟他聊了四個小時。 他說,他跟第一任女友 H 是一個遺憾的結束。 他們只有交往一個禮拜的時間,H 就跑回去找前男友了,後來她就跟班上男生在一起,直接結婚,現在有小孩。 但是他說 H 2019 年得了憂鬱症以後,他們感情變得很好,因為他很怕失去 H,她偶爾也會來台北玩,住在 G 家、睡在一起,但他都說她們沒有什麼。 只是那天看完精神科,他跟我承認 H 主動親了他,那成為他們之間的秘密,我覺得他跟以前那些男人一樣,都欺騙我! 我整個崩潰,他哭了,他說他成為了他最不想成為的人,然後從那天開始,他開始努力了解我的故事。 從前他總是跟我說,他不想聽我講這些因為實在是太沉重了。 但這一次他開始願意聽了,聽我說了故事之後,他才知道我那些不堪的過去,不管是差點被家人性侵,還是去彈珠店被人摸屁股的事情等等,一切不是他想得這麼簡單。 於是我們感情越來越好,偶爾還是會約砲。 但是我知道他跟H一直很好,我覺得是一種很奇怪的好,H 的先生也不介意,那我在在意什麼? 他們一直抱持莫名的關係,常常他陪我到一半,H就打來說她狀態不好,他就要去陪她,可是我也生病了啊! 但我卻總是笑笑地跟他說:「沒關係你去接!」彷彿當一個乖小孩,就有糖可以吃一樣。 (猜你喜歡:當感情出現第三者:在三角關係裡,如何找回自己?) 圖片|Photo by kevin laminto on Unsplash 時間來到了五月,他終於向 H 坦承我的存在,女生非常害怕我已婚的身分會讓對他造成影響,也怕我是仙人跳! 於是 G 整個態度大轉變,就說我們不要再發生關係了,然後很兇地對我,H 打來也是優先接她電話,就這樣來來回回他接了我們三通電話。 講到最後一通,他口氣超級差,跟在三級警戒時幫我做食物給我的那個人,根本判若兩人! 後來,他就跟我說,其實我們也可以繼續當朋友啊,我們只要不做那件事就好。 你就做你的事,我做的我的工作,互不相干,然後他就掛上電話了。 我真的非常痛苦。 後來,他根本沒有允諾他說的話繼續當朋友,過了好多天,我實在受不了,錄了一段音給他,跟他說他應該卡住了讓我來好好跟他說。 他聽完之後,寫了一封紙給我,說他也很抱歉,他不知道麼面對我,從那天之後我們又開始聯絡了。 但我覺得,因為 H 和他的關係,我一直無法釋懷,我看不懂他們在那幹嘛,但說真的我又有什麼資格去管呢? 那時候,我心裡一直想,我們有一天會在一起,這是我很想強大的直覺。 就像前幾週那篇「揉碎夜的光」寫的一樣,有時候相信一件事情,就會成真。 最後,我們在我最糟的狀況下,他想要跟我在一起。 我們為了不要後悔,決定要在一起三個月,我知道他很努力陪伴我,但我就是無法忘記 H 的存在,以及他們聊的話題,我本來想透過認識 H 就會好一點,於是我們在分手旅行的時候見面了。 我覺得她是個好女孩,我們也開始聊天,聊了很多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應該怎麼該讓自己更好等等。 圖片|Photo by SHVETS production on PIXTA 我覺得我很感謝她,殊不知有一天,她就消失了,那個說要一起去烏石港衝浪、生完之後要一起減肥的人不見了。 她告訴 G,她沒有辦法再幫我更多了,於是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友誼再度消失了,隨著跟 G 分手(但分不乾淨),我們還是會睡在一起。 直到今年八月,他跟我說他也生病了(我因為生病的關係,所以工作到去年底就被離職了,後來一直躺在家裡沒工作)。 那時候的他有工作、也可以好好工作,我一直覺得好不公平,受傷的明明是我,為什麼他可以正常工作、正常生活,我卻只能在家裡躺著什麼都不能做? 我就這樣配合著他,從每天見面,到只睡覺,到只有幾天睡覺,一直到連睡都不睡了,再也不會特別見面。 好不容易,六月找到了好的工作,最後試用期沒有過,但好在公司有福利讓我透過北市衛生局自殺中心可以有幾次的免費諮商,讓我撐到現在。 現在的我們相處得很痛苦,都不能碰觸到過去的事情,只能聊聊興趣,一直到上週六我解離了,他知道不是我的錯,但是他說他再也無法跟我聯絡了,這是我一直想講出來的話,結果變成他先講出來,我真的很生氣,我該怎麼辦海苔熊⋯⋯ 我那天問他,你還愛我嗎? 他回答不出來,他說不知道。 (同場加映: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圖片|Photo by Anthony Tran on Unsplash 我覺得我們一直深愛著彼此,但是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了就像歌詞說的: 「以為我會改變 變得更懂愛情 最後我們變成 愛了很久的朋友」 謝謝海苔熊。 我聽了三年了!也買了你的書,如果不是你,我可能早就不在了,謝謝你暖暖的聲音。 by 小粒(2022/11/8 下午 11:48:36) 親愛的小粒: 總覺得你的生命裡面經歷了非常多的波折,不論是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或後來跟先生發生的事、跟 H 之間的關係,好像一次又一次地在受傷害,一次又一次地要面臨離別、被丟掉,自己好像不是對方「想像中的那種人」的那種哀傷。 我的感覺是,在這些關係裡面,你好像都沒有辦法做自己。 你說自己寫下這個故事,是提起很大這勇氣的,不知道在整理這個故事的過程中,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呢?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會在自己的生命當中,不斷地重複一些讓自己受苦的感情? 這可能是所謂的「強迫性重複」(Compulsion Repetition)[1]:你跟上一個人的關係的狀態,可能會複製到下一段關係裡。 圖片|Photo by Kinga Cichewicz on Unsplash 最早的強迫性重複,其實是來自於你跟家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你的家人未曾好好愛過你,那你常常會很容易擔心自己會被丟掉: 反反覆覆型的家人 比方說,你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回來,你也不知道他會不會罵你,你不知道他會一下對你好一下對你不好,他的好跟不好,似乎是很不確定的,下一秒可能就會不見了,於是,你每天活在一個很不安的狀況當中,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情感忽視型的家人 [2] 當你悲傷難過或生氣,家人可能會不去關注你的情緒,而是直接忽視你的感覺,雖然他們在你旁邊,但好像跟「不在」是一樣的,你心裡有一塊,是他們永遠也無法靠近的。 如果你是生長在這兩種家庭裡面,那麼長大之後,你心裡面會有一個部分是:「會不會我呈現出有情緒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家人就會不要我了?」 為了避免這樣的狀況,你會勉強讓自己變成一個還不錯的人,或是看起來很討喜的人,像是一個乖小孩一樣。但長期下來,你會逐漸忘記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例如,當你發現先生劈腿的時候,一般人可能會想要抓住他、挽留,也可能會想要離開這段關係。 (延伸閱讀:與自己和解,薩提爾治療:那些未曾在原生家庭得到的愛,我可以自己來) 圖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而你在這兩段關係中大多呈現出一個模式是:雖然在關係中感到痛苦,但卻不會輕易提出分離。例如: 當你得知先生(當時的男友)劈腿時,選擇與丈夫生下小孩,陸續又生下兒子,忍受先生的家庭議題與情緒暴力,在花了一段時間之後才決定離開。 當你得知 G 繼續與前任 H 維持某種關係時,你選擇和 H 成為朋友,但兩人卻雙雙背叛你。G 聽信 H 的話,和你疏遠;而 H 和你約好的事,最後都沒有實現。 當你待在一個痛苦的愛當中,但是你又不捨得離開他、放下的時候,就可能會做出「自我催眠」的行為。 感情裡總是有一些正面或負面、開心或難過的事,如果一直看到負面的事情,你就很難繼續走下去,但如果你選擇去看正面的部分,就可以相處下去,這就是所謂的「正向錯覺」(Positive Illusion): Murray 等人指出,在親密關係中,人們可能會將自己的優點和對理想伴侶的正面特質投射到當前伴侶身上 [3]。 承諾是這個錯覺的動力之一。當一個人在關係中投入更多承諾時,對伴侶也會有更多正向錯覺 [4]。 一般來說,這個錯覺對於關係的維繫是有幫助的,能夠在關係中提供持續的安全感,調節對你對這段關係的感受,讓你覺得「和他在一起是值得的」,成為一種「關係韌性」(relationship resilience)[5]。 但我認為,這裡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在於:當你試圖為關係付出、維繫正向錯覺的時候,是否忽略了自己在其中的真實感受? 在你和 G 相處的後期,你真的覺得開心嗎?還是只是為了抓住你跟他之間的關係,忍受了許多原先本來就不屬於你的壓力? 「當他的行為讓你受苦的時候,其實他就已經在妳跟她之間,做出了選擇。」 — —王仲軒律師。 (猜你喜歡:分手後,我是誰?失戀的 2 個療癒練習:破碎後,請重新擁抱自己美好的模樣) 圖片|Photo by Sydney Sims on Unsplash 前陣子我參加「開放式關係」工作坊,仲軒分享了在典型三角關係中,第三者最容易忽略的盲點。 雖然《犀利人妻》中名句說:「在愛情裡,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但當你很渴望這段關係、很渴望被愛的時候,你可能會選擇性忽視那些「自己不被愛」的時候,只去看那些美好的部分,來飲鴆止渴。 而對自己誠實,就是清醒的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了,發生這些事情,並不是你的錯,只是有些執著,會讓痛苦持續更久。 每個人進入他人的生命,都有階段性的任務,一次的告別並不代表兩個人自此之後就不會有機會再碰面。 那些過往他對你的好是真的,只是那段時間的要好或深刻,不代表永遠都會這麼深刻。在你心裡面有一塊,閃閃發亮的光芒,慢慢地發著光。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 Levy, M. S. (2000). A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repetition compulsion. Psychiatry, 63(1), 45-53. [2] Webb, J. (2012). Running on empty: Overcome your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Morgan James Publishing. [3] Murray, S. L., Holmes, J. G., and Griffin, D. W. (1996a).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illusions: ide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atisfac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 Pers. Soc. Psychol. 70, 79–98. doi: 10.1037//0022-3514.70.1.79 [4] Gagné, F. M., and Lydon, J. E. (2004). Bias and accuracy in close relationships: an integrative review. Pers. Soc. Psychol. Rev. 8, 322–338. doi: 10.1207/s15327957pspr0804_1 [5] Murray, S. L., & Holmes, J. G. (1999). The (mental) ties that bind: Cognitive structures that predict relationship resilienc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7(6), 1228. December 23,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I1jexu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愛情心理測驗|你會用什麼驚喜,迎接回國的遠距戀人?測出共同「愛之語」,了解才能感情升溫 https://ift.tt/Jrqc3hm 女人迷編輯 Haoting 你和伴侶之間,有找到彼此「愛之語」嗎?不妨花 3 分鐘時間,測測看你們是如何表達愛的吧! 「為什麼他總是不懂我的用心?」 「我知道他很愛我,但他的表達方式並不是我想要的。」 想要維持一段理想的關係,弄懂自己和對方傳遞愛意的方式很重要;唯有理解彼此的需要,才能在對的頻率上發出愛的共振! 拉近彼此距離,就從了解自己開始,獨處時,不妨測測你如何「表達愛」與「感受愛」,讓你們的關係更美滿! 圖片|Photo by Polina Kovaleva on Pexels 聖誕假期即將到來,恰逢一年沒見的愛人從海外歸國;滿心期待的你,會優先為他準備什麼樣的驚喜? (A)寫一封充滿愛意的卡片,感謝他這一年來的不離不棄 (B)安排一頓高級晚餐、精心打扮自己,與他暢談過去一年的成長與轉變 (C)挑選他可能會喜歡的東西,包裝得美美的送給他 (D)主動為他打理回國大小事,所有想得到與想不到的需求,全都盡力滿足 (E)接機時,給他大大的擁抱與親吻,並且提前為熾熱的床上夜晚做準備 五種愛的語言,你是哪一種呢?選好你心中的答案,我們一起來揭曉!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A)寫一封充滿愛意的卡片,感謝他這一年來的不離不棄 「肯定的話語 」(Affirmation)是你的愛之語。 胸懷坦蕩的你,喜歡別人向你說出肯定的話語(例如:欣賞﹑鼓勵﹑讚美﹑感激﹑認同)。 同樣地,你也常以肯定的言語,向你重視的人表達愛和關心,一字一句都承載著你對他的重視,嘴巴最甜非你莫屬啦! 與此種類型的愛人相處,最能夠從語言交流中感受到滿滿的支持感、如沐春風。 相對的,日常中任何一句「辛苦了」、「有你真好」,對他們來說,就是為愛付出後最好的回報,所以請不要吝惜任何一個藏在你心中的正能量語彙,「愛」需要被大聲說出來,對方才接收得到唷! 試試不同愛的行動,讓愛更進一步 >> 寫下對方的 10 個讓你愛不釋手的優點,並且鄭重地送給對方! (延伸閱讀:年末關係檢測:10 道問題、5個行動,找出屬於我們愛的下一步) 圖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B)安排一頓高級晚餐、精心打扮自己,與他暢談過去一年的成長與轉變 「高質量的相聚時刻」 (Quality Time)是你的愛之語。 性格浪漫的你,偏好撇開日常生活中的牽掛,將專注力完全放在對方身上,享受彼此相伴的樂趣。 你很注重與重要的人相處時的質量,深諳宇宙真理的你,明白時間就是世間最寶貴的東西,此刻值千金! 他們的愛人很容易累積記憶深刻的生活體驗,可能是一次精采的旅行、共同完成房間改造,或是什麼也不做,兩個人躺在野餐墊上曬太陽。 當你們完全沉浸在彼此共有的時光裡,擁有的不只是當下的快樂,日後回想起來,對他們來說更是最永恆的幸福! 試試不同愛的行動,讓愛更進一步 >> 邀請他和你一起來場手作體驗,在家 DIY 或報名工作坊都可以! (同場加映:好好說頓飯|21 餐桌實驗:最幸福的時光,是家人相聚的時刻)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C)挑選他可能會喜歡的東西,包裝得美美的送給他 「貼心禮物」 (Receiving Gifts)是你的愛之語。 務實細心的你,喜歡致贈禮物來表示對對方的細心和關懷。 這份禮物不一定是昂貴的物品,可能是一束鮮花、一杯咖啡,最實際的東西就是愛的證明,而一旦看見對方驚喜又滿足的表情,那一刻你彷彿擁有了全世界! 身為這類型的愛人,你可以在日常對話中偶爾透露你的喜好或需要,他們都會默默記在心裡。 如果你常為了送對方什麼而煩惱,千萬別因此感到喪氣,對他們來說,禮物就是愛的證明,哪怕只是一條簡單的圍巾,光圍在身上就能讓他們高興很久,甚至還得意地和朋友炫耀呢! 試試不同愛的行動,讓愛更進一步 >> 找一天和他一起去逛書店,挑一本書送給對方吧! (猜你想看:2022 最新!聖誕年末交換禮物推薦、雷品整理,從 500 元禮物到 3000 元的高 CP 質感禮物) 圖片|Photo by Nicole Michalou on Pexels (D)主動為他打理回國大小事,所有想得到與想不到的需求,全都盡力滿足 「服務行動」 (Acts of Service)是你的愛之語。 行動中藏著愛意!你喜歡為對方做事,表達照顧和保護的情懷,可能是主動為家居添置、修理損耗的物品;家居打理得整整齊齊、為家人預備豐富晚餐等。 對你而言,身體力行的付出就是傳遞關心最好的方式,你也能因此確立自己在對方生命中的重要性。 和此類型的愛人相處,最容易享受到尊榮的待遇,這裡談的「尊榮」並不是「豪奢」,而是他們的行動中總是帶著敬重——因為我重視你,所以我願意花心思為你做事。 如果可以,請你找出自己能為對方做的事,就算是每天為他擠牙膏,也能讓他深信你們的情誼深厚、不能沒有你! 試試不同愛的行動,讓愛更進一步 >> 今天結束前,秘密為對方做一件事,並等到睡前再告訴對方。 (延伸閱讀:不再以傷討糖!長大是成為完整、願意去愛與付出的大人)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E)接機時,給他大大的擁抱與親吻,並且提前為熾熱的床上夜晚做準備 「身體接觸」 (Physical Touch)是你的愛之語。 可愛黏人的你,喜歡以身體接觸表達愛意。良好的身體接觸可以表示親近、關心、安慰、照顧。這些接觸包括依偎、牽手、擁抱、親吻及性行為,而在你心中,你們的接觸有多頻繁,這份愛就有多熱烈! 和此類型的愛人相處,即便在逛街時手上拿滿東西,如果你想盡辦法和他靠在一起,他的心中肯定波濤洶湧、小鹿亂撞; 偶爾出奇不意地摸摸他的頭、假裝不小心的摟進懷裡,簡簡單單的肢體接觸,就能讓他充滿無限想像,感受到你有多麼在意他! 試試不同愛的行動,讓愛更進一步 >> 試試看今晚一起手牽手睡覺,讓愛意隨溫度與接觸流淌。 找出屬於自己愛的語言後,還可以怎麼樣拉近彼此的距離? 試試女人迷關係下一步牌卡,陪伴你們建立無可取代的親密感、共同探討人生難題與未來共識,還有更多提升彼此默契的 30 種日常行動,一起朝美好關係前進! 女人迷 Womany 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帶你在關係中循序漸進,抽絲剝繭愛的謎團! December 2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rqc3hm
《內在防禦》:容易尷尬臉紅、妥協犧牲?了解心理防禦機制,揭開心靈神秘面紗 https://ift.tt/rMEHlsL 馬可孛羅文化 你知道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嗎?大多數是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啟動了這套機制,保護我們的心靈不被傷害。了解自己的防禦機制,可以幫助你更了解自己,並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文|任麗 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美國著名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喬治.伊曼.範倫特(George Eman Vaillant)在定義心理健康時曾提到,心理健康就是「適應」。 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能力接受生活給你提供的環境,那麼,你就必須依靠自我心理防禦機制,創造你自己適應環境的方式。 實際上,無論身心健康還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在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使用某種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就像心靈的一層皮膚,可以幫助我們抵禦痛苦,也像心理上形成的免疫功能,讓我們的心靈不再受傷。 圖片|Photo by DDDanny D on Unsplash 那麼,什麼是心理防禦機制? 美國資深精神病學專家杰瑞姆.S..布萊克曼(Jerome S. Blackman)認為,防禦是將不愉快的體驗―想法、感覺,隔離在意識之外的一種心理層面之操作。 通俗地說,防禦就是你無意識選擇的生存模式,無論心理活動還是行為,其動機都是讓自己避免體驗不愉快的情感。 正如精神分析理論家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和查爾斯.布倫納(Charles Brenner)所強調的,幾乎我們的所有行為或想法,都算作一種防禦。 在演講前,清清嗓子是一種防禦;說錯話後,訕訕地一笑是一種防禦;因為尷尬而臉紅是一種防禦,為自己辯解也是一種防禦。 有些防禦是我們可以意識到的,而絕大多數防禦是在我們意識之外的。 恰恰是這些沒有被意識到的內容,塑造了我們的人格,形成了我們的人際關係模式。 大多數情緒難題,都產生於有問題的防禦與情感模式之結合。 我們在適應環境時,往往不止使用一種心理防禦方式,任何防禦都可能是當下的最佳選擇。 應對情緒困擾的防禦,可能是一種妥協,也就是因無法解決心靈內在衝突而選擇的妥協。 (延伸閱讀:「你希望三年後自己是什麼模樣?」諮商師:定期自我分析,找到堅強背後的真實脆弱) 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因為重度憂鬱症而輟學了,她的症狀可能就是由妥協導致的。 因為她有自殺傾向,被父母送進了當地醫院的精神醫療部門住院治療。 在治療過程中,家庭治療師瞭解到:這對夫妻的關係非常糟糕,經常當著孩子的面惡語相向,或者互相冷暴力。 現在孩子面臨考試,為了不讓孩子分心,他們在孩子面前假裝恩愛。 實際上,夫妻二人早已約定好,在孩子考試完後就離婚。孩子當然不希望父母分開,同時父母又都非常疼愛孩子。 這個孩子或者在試圖用犧牲自己的方式,讓父母放下分歧與怨恨,或者在期望因為疾病無法參加考試,讓考試結束這一重要的時間點永遠不要到來。 這種防禦方式看起來有些慘烈,孩子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其實這是一種妥協的結果。 孩子不希望父母分開,但是又沒有能力去解決父母之間的矛盾,她就無意識地用這類方式,去改變這個家庭的互動模式。 現在,她成功地將父母的注意力引導到家庭治療上;如此一來,就能夠借用外部力量,來解決家庭中常年未解決的問題。 當然,人們保護自己不會單純借用一種防禦方式,而通常會採用相互聯繫的一組防禦;我們稱之為「防禦叢集」。 (同場加映:不是太獨立,而是害怕親密?自我防衛機制該如何調整,擁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圖片|Photo by M. on Unsplash 二十八歲的小偉,因為患有社交恐懼症而向心理醫生求助。他只要在人多的地方,就會感到渾身不自在,坐立不安。 他覺得所有人都在盯著他看。這種感受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以至於他儘量避免跟同事和客戶打交道,見到主管就閃得遠遠的,休息日也儘量不出門。 他提到,自己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因為父親在外打工,母親一人拉拔他們兄妹三人成長,生活非常艱難。 村裡有個男人經常來他家裡幫忙,一來二去,母親和這個男人好上了。 父親大概是聽到了村裡人的風言風語,在某個夜晚悄悄地回家了;結果事情敗露,母親羞愧難當,一氣之下喝了農藥。 雖然母親被送進醫院搶救,但最終搶救失敗。隨後,她被草草地安葬了。 在這之後,小偉感覺村裡人都用異樣的目光看他,背後總有人對他們一家指指點點。從此,他有了習慣性臉紅的問題。 其實,小偉一方面覺得母親出軌這件事情很丟臉,讓他見不得人,另一方面他又對母親的死心存內疚,認為是自己沒有保護好母親。 他用臉紅抵禦自己的羞恥感與內疚感,此外,他還透過迴避的方式,逃避別人對自己可能的奚落。 同時,更壓抑內心的真實情感,掩蓋自己的悲傷與憤怒等情緒。 他使用了一整套防禦機制讓自己好受一些,否則可能會忍不住透過羞辱他人、自殘、對他人施加暴力等行動,來平衡內在的羞恥與憤怒。 作為普通人,我們為什麼需要瞭解自己的心理防禦方式呢? (你會喜歡:「以為自己沒事,但其實很在意」為什麼有時我們無法控制情緒?)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只有深入心理諮商室的分析情境,透過自由聯想法深入潛意識,才能看見自己的防禦,也就是佛洛伊德所說的「將潛意識意識化」。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對各種心理防禦機制的瞭解,揭開心靈的面紗。 當我們意識到當下的防禦方式,可能已經不足以應對心理衝突與困境,我們也許會放棄使用多年,已經是自動化反應模式的機制,從而進化出更高階、更成熟的防禦機制。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防禦無處不在。 我們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中會使用不同的防禦,也正是這些防禦讓我們能夠活下來,讓我們去適應環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同的防禦機制,就像哆啦A夢那個神奇口袋裡的寶貝,可以讓我們在不同的場景中靈活使用,成為我們應對生活問題的工具;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調整我們的人際關係,收穫幸福自在的人生。 本文摘錄自任麗《內在防禦:識別自己的防禦機制,從容面對情緒,重建內心秩序的24堂課》,由馬可孛羅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內在防禦:識別自己的防禦機制,從容面對情緒,重建內心秩序的24堂課》 December 22,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MEHlsL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能容錯的團隊,創新思維才有機會扎根」《Social AED》發起人林紹偉的創業之路 https://ift.tt/F0WuikB 女人迷特約製作人 Amazing 《女人迷》專訪《Social AED》發起人、《康林生活》共同創辦人林紹偉,當後疫情時代來臨,個人品牌經營可以如何轉變? 後疫情時代到來,對於未來的職涯規劃,你的想像是什麼? 《女人迷》專訪《Social AED》發起人、《康林生活》共同創辦人林紹偉,來聊聊他的個人品牌經營之道、如何在創業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以及,當感情伴侶同時又是事業夥伴時,兩個人該如何共同前進呢?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1:首先問問紹偉老師,初入職場時,對於自己的個人職涯想像是什麼? 畢業後幾年內,我便與幾位朋友在 2015 年成立了社會企業《智造世務所》,旨在發現社會問題,並透過群眾集「智」以及我們產品開發的能力,一起來解決社會問題。 換句話說,由民眾來提出解法,而我們把產品做出來,這樣的模式是因為我們「相信任何人都應該有機會關注這個社會的需要」。 這間公司關注的其中一個社會議題,是位在第三世界國家村落的健康議題:當時我們發現當地因為經濟條件不好,煮飯常使用不好的木材而有濃煙,危害自身健康。 其中一個提案團隊,希望打造高效燃燒的炊具,但卻遇到了資源有限的挑戰,萬一投入金錢請鐵工廠製作產品,方向卻錯了,便會面對巨大的失敗。 在士氣低靡的時期,我們決定自己「試試看」,親手製作試作品,與市場對話、向使用者學習,漸漸地我們知道要如何開發真正符合需求的產品,不小心使用了實踐創新的設計流程:快速嘗試、快速失敗、從中學習等。而這一切都是透過「擁抱失敗」獲得的進步。 Q2:後續經由什麼契機,讓你決定轉換跑道,開始經營個人品牌? 《智造世務所》讓產品扣緊使用者的需求,卻無法解決公司要如何賺錢的問題,我們沒有找到有效運轉的商業模式。 為了突破困境,我們開始將解決問題的「方法」帶回台灣的各大企業、大專院校,成為了教育訓練服務,支撐團隊的短期財務需求。 後來這個服務慢慢做起來了,卻開始排擠我們想做產品開發的時間以及心力,公司走向與我們的願景不同,於是在 2017 年,我們決定結束這間公司。 不過在公司結束之後,還是陸續有不少的教育訓練合作邀約,因此決定由我轉型成為個人品牌,持續分享創新設計流程以及實踐永續發展的心法。 這個工作一路到了現在,有了新的夥伴,成立了《康林生活》品牌,這也成為了我的志業。 除了培力訓練,我仍然渴望能像當初的社會企業一樣,落地社會影響力,因此在公司結束後的兩個月,我便開始籌備並組成全新的社會創新團隊《Social AED》。 我們不再以社會企業的方式運作,而是一個業餘/課餘時間的社群。 透過創新設計流程,發展出橫跨全台五個縣市的 60 人規模組織,並將創新設計流程,貫穿在每一個文章影音與活動業務之中,讓民眾透過最低的門檻認識社會議題,參與永續發展的行動,形塑出了我們的「社會設計孵化系統」。 (同場加映:夫妻一起創業,卻只有太太被問:如何保持家庭工作平衡?PopChill 拍拍圈共同創辦人的反思)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3:《女人迷》將在明年的 GWIS 全球女性影響力論壇,鼓勵大家「打破框架」,想問問老師的職涯中,影響人生最大的一次轉變是什麼? 在經營《康林生活》與《Soical AED》這兩個品牌的這好幾年間,我常常看到自己的框架。 像是在經營《Social AED》的初期,我曾因力求完美,而把自己弄得非常疲累,常常覺得內心有著清晰的願景,可是卻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開始怨懟:為什麼大家沒辦法一起前行?為什麼不把事情做好? 後來我意識到一件事情:沒有人有義務無償付出,大家都是為了某種獲得而來,即便那不是金錢。 「動機」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同樣的願景,也必須要有持續地獲得,才能夠走地長長久久。 因此我開始把自己抽離各個業務,把目光跟心力放在了「如何形塑永續的組織與品牌」,而不只是我們如何提供使用者好的服務。 為了要讓團隊永續經營,我們發展出了對應的功能組別,回應每一位參與《Social AED》幹部的參與動機,並且定位每一個人的成長方向,讓大家都能在《Social AED》成就自己的「個人品牌」,讓個人與《Social AED》,成為小丑魚與海葵的互利共生關係。 Q4: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轉變帶來的影響是什麼? 每個人都有框架,就像專案本來就有各種限制,人也受限於自己的知識、經驗、觀點。在好幾年的團隊經營之後,我學習到兩件事情: 學著賦權:容許團隊犯下可以容許的過錯,讓大家從錯誤中學習,而不是一直用上位者的姿態救火。在犯錯之後,人自然會從中學習,在下次變得更好,創新的思維才會開始扎根。 學著信任:在組織發展出眾多功能組別之後,因為團隊的跨域與多元,我們開始做許多我自己不可能想像得到的行動計畫,每個夥伴都有自己的框架,但因為我們的多元性而開始擴展了彼此的框架,團隊開始有機地進化。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5:我們很好奇,有沒有哪位夥伴或貴人,是你的破框催化劑,在過程中協助你成長? 這個人毫無疑問,是《康林生活》的共同創辦人、《Social AED》的生命設計總監、同時也是我的感情伴侶——康涵慈。 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密不可分,這有好也有壞,緊密地相處讓我們更了解彼此、卻也很難擁有高品質的休息時間。 不過在這幾年的努力之下,我們相信一切正往好的方向前進。《康林生活》與《Social AED》的一切,都是涵慈陪著我一起打造出來的,就連「康」「林」生活,都是因為我們兩個的姓氏而決定的品牌名字。 涵慈的傳播背景,讓我在面對疫情的挑戰時,能夠順利地數位轉型,昇華整個服務,也在每一次的任務中,成為我最強大的後盾,沒有她,就沒有完整的《康林生活》。 我重理性,想著的都是創新設計流程,如何落地永續發展的價值;而涵慈重感性,面向的都是人的動機與成長舞台,如果沒有涵慈,我可能沒有辦法將目光回到夥伴身上,早就在滿滿的挫折之中放棄了。 (猜你喜歡:【拾年有承・真實週年】時代講堂「創業家夢想」:如果找不到喜歡的答案,就自己創造吧!)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6:剛剛聊到你也在疫情時面臨挑戰,當時怎麼調整自己? 疫情剛爆發時,很多的合作案都取消,當時我躺在床上,失去了動力、悲觀了好一陣子。 是涵慈陪伴我走過低潮,除了鼓勵之外,她替我設計出了輕薄短小的線上短講,不只是持續維運品牌,也讓我能持續感受創造價值帶來的成就感,將失去的動能慢慢積累回來。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7:團隊又是如何應對疫情衝擊呢? 最大的轉變,是開始掌握各種數位工具,而且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資源的開發,讓我們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享受數位工具帶來的便利。 《康林生活》的訓練培力,也開始透過各種數位工具的組合,和我們自己的新教案開發,發展出了全線上、最大化模擬實體感受的課程。 《Social AED》的各種社會創新活動,轉型為線上進行,讓全台灣的參加者可以跨越地理限制,與不同地區的夥伴交流、共創,掌握線上的操作讓兩個品牌都出現了更多彈性和可能性。 但缺點當然也是有的,譬如線上的操作,出現了非常多的前置準備成本;在線上的互動體驗即便最大化模擬實體,也仍然無法取代實體帶來的溫度和感受,因此現在我們走入了「虛實整合」的模式,讓實體和線上的優點能夠並存,並且視情況適時調整。 (延伸閱讀:無痛創業:在「穩定工作」與「離職創業」之間,選擇你熱情所在之處) Q8:來到「後疫情」時代,你對職涯有了什麼不同看法? 回想畢業後的 10 年,我總是在燃燒自己,凡事衝衝衝,希望能打拼出自己的舞台,現在已經有了階段成果,創立的兩個品牌能夠創造價值、同時也能讓自己獲得足夠的財務,但是在生活上卻出現了巨大的失衡狀況。 對我這樣的自由工作者來說,能夠自由安排工作與休息時間,是很幸福的事情,但也可能變得很不自由。 如果無法設下界線,就會變成無限地深陷在各種溝通訊息和業務執行之中,所以我現在都會在休假時,修改我在線上的狀態(譬如 LINE 的狀態),寫上「休假中」,讓自己能夠好好照顧身心靈,而且這個做法真的效果顯著,推薦大家試試。 良好的調劑是必要的,讓我們能夠好好的充電再出發,讓職涯能夠走地更長久、更永續。 圖片|林紹偉 提供 Q9:最後,對於想打造個人或團隊品牌的讀者,有什麼想告訴他們的? 打造品牌,無論是個人品牌或是團隊品牌,需要有傳遞信念的人,也需要有支持這個信念被傳遞的人。 找到有共同相信願景的夥伴,真誠以對、跨域共創,並在面對困難與挑戰時,勇敢地嘗試,擁抱失敗帶來的挫折與成長,那麼即便是疫情這樣的考驗,都能夠成為昇華的契機。 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之中並學會與「人」合作、締結夥伴關係,那麼不管今天是打造個人品牌、團隊品牌、還是做任何事情,便能夠扎根「創新思維」與持續地進步,成為更好的自己。 【康林生活|林紹偉 企業專業講師介紹】 【Social AED|Facebook 粉絲專頁】 December 21,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F0WuikB
安托內雅是誰?不只是球王梅西老婆!4 面向認識安托內雅,只追求自己認為重要的事! https://ift.tt/lYcVdnD 女人迷編輯 Haoting 「安托內雅」是球王梅西的妻子,是模特兒,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在多種身份間切換,她總能將一切拿捏有度,也始終忠於自己的選擇。接下來,一起來認識她的獨特魅力吧! 2022 年卡達世足賽圓滿落幕,在終局之戰中,阿根廷與法國競爭激烈,最後阿根廷隊以 4:2 拔得頭籌,全場歡聲雷動。 眾所矚目的阿根廷球王「梅西」(Lionel Messi),賽後與妻兒在賽場中央擁抱彼此,與大獎盃留下珍貴的合影。 對梅西來說,這不僅他職業球員生涯的高光時刻,這份榮耀也是球王給家人們的大大感謝,特別是從兒時就與他相伴的妻子「安托內雅」(Antonela Roccuzzo)。 安托內雅不只因梅西而受媒體關注,她聰慧知性、大方穩重的氣質,加上精準的時尚品味,讓她在時尚圈闖出一片天。 在妻子、母親和模特兒等多種身分之間切換,不論在家庭關係或事業發展上,她總能將一切拿捏有度,也始終忠於自己的選擇。 接下來,讓我們一窺安托內雅的多元面向,也看她如何帶球王梅西超脫賽場輸贏,在浮華虛幻的世界裡,依然腳踏實地的享受生命的每時每刻。 無論他在哪裡,我永遠記得保有自己 出身阿根廷的球王梅西,13 歲時受巴塞隆納球探發掘,在西班牙受訓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是在這段從青少年蛻變為成年人的青春歲月,梅西和安托內雅從青梅竹馬晉升為情人關係。 安托內雅曾在阿根廷大學主修牙醫專業,同時副修了傳播學和營養學。 跨領域的學習顯示,她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求知若渴,即便當時情人身在海外,她依然專注地在自己的跑道上努力,因為她明白,只有當她裝備好自己,無論目標是什麼,都能吸引所有美好事物到來。 26 歲那年,安托內雅從學校退學,離鄉背井、為愛移居西班牙,從此展開一段新生活。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她可能被詮釋為「一個為愛放棄一切的傻女孩」,是關係中較為弱勢的一方,實際上,「主動放棄」卻是安托內雅深思熟慮後,做出的勇敢決定; 她珍視與對方的關係,因此在梅西和學業面前,她選擇與愛人雙向奔赴,兩人也在 2017 年組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圖片|Vogue Maxico;安托內雅出席 2022 LV 春夏時裝秀。 即便放下了曾經的牙醫夢,安托內雅在經營家庭之餘,也很快地找到新的事業目標。她轉換跑道,在時尚圈闖出一番名號;濃眉大眼、漂亮的巧克力膚色,加上渾身散發的知性氣質,一出場就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現在的安托內雅已經 34 歲,依然保持著良好體態和人人稱羨的好膚質,其實這全靠平日裡有紀律的健身運動、控制飲食,她也熱愛讀書、內外兼修,讓她無論在人生中有什麼樣的身份,她永遠記得要保有她自己。 (延伸閱讀:姆巴佩是誰?足球新巨星降生!五點回顧天才球員的披荊斬棘之路) 你的悲傷和歡喜,我都能感同身受 2010 年,梅西代表阿根廷出賽南非世足,最後卻以 0 : 4 吃下德國敗仗,黯然離開球場,甚至在更衣間失聲痛哭。那時安托內雅也早已離開看台,前去安慰失意的愛人。 「有她在我身邊,任何事都會容易許多;她對我瞭若指掌,也很了解該如何和我溝通。」——梅西 善解人意的安托內雅,不僅是梅西的愛人,更是他最好的朋友,除了言語上的安慰,賽後她帶著梅西一起到里約熱內盧的海邊散心。 當時的梅西雖然還沒走出失敗的痛苦,但是有了安托內雅的陪伴,大大紓解了他在賽場上的巨大壓力——在無人打擾的兩人世界裡,她就是梅西最溫暖的避風港。 圖片|百度百科 圖片|百度百科 其實,不論比賽結果如何,安托內雅一直都是梅西分享第一手心情的人生至交。 在 2021 年的美洲杯足球賽、阿根廷第 15 次奪冠後,梅西站在廣大的足球場中央,對著一隻小小的手機手舞足蹈。 當一旁的攝影大哥走近一看,才發現他像個孩子一般,興奮地和安托內雅視訊展示手上的金牌,手機裡也傳來安托內雅興奮地歡呼聲。 球王夫婦的甜蜜互動,是不是真的很可愛? 我有能力帶我的伴侶,看見所有人生的美好 梅西曾說:「我這一生最偉大的隊友,就是我的妻子。」 在他們共組的「家庭隊」中,安托內雅是集智慧、溫柔與魄力於一身的大隊長,率領包含梅西在內的 4 個男孩子,創造充滿驚喜的家庭經驗。 當梅西在賽場上,她便帶著 3 個兒子在場邊為爸爸加油;偶爾兒子有些調皮,她還會扮演「嚴母」角色,在喧鬧的人群中義正嚴辭地教育小孩。 當梅西在家中,一家人去海邊戲水、看夕陽、和寵物狗狗一起玩耍,和對的人在一起,就算只是喝簡單的一杯咖啡也很開心。 在事業輸贏之外,安托內雅更在意丈夫是否過得快樂,也因此,在眾人將梅西拱為「球王」的每一刻; 儘管擁有舉世的榮耀和源源不決的稱頌,安托內雅和他一起共創的家庭生活,讓他能夠認清幸福的本質、認識人生在世的美妙之處。 (猜你想看:「親愛的,世上沒有模範夫妻」婚姻就是學習在愛與不愛間,都要讓愛自由) 愛不是單方面的追求,而是我們願意一起走 2022 卡達世足決賽後,她帶著三個兒子到球場中央和梅西合影。除了一家五口的溫馨合照,梅西還以愛的視角紀錄舉起大力神杯的安托內雅,她那享受又滿足的神情。 安托內雅在 IG 上寫道:「我們真的為你感到驕傲,感謝你教我們永不放棄、奮戰到底。你終於做到了,你是世界冠軍,我們知道這些年你吃了多少苦才圓夢,加油,阿根廷!」 梅西和安托內雅相識 20 多年來,一直是互敬互愛。 一段感情的萌芽,也許是源自一方的一見傾心,但日後的情感維繫,靠得卻是日復一日的互相照顧、共同承擔,就如他們身上的「王冠」夫妻刺青,象徵永誌不渝的愛,和一起負責一個家的重量——他們是彼此心目中的國王和王后。 人們總說梅西是「人生勝利組」,事業家庭兩得意,也有人羨慕安托內雅有個名人丈夫,一出場總是全場焦點。 其實,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腳踏車兩端的踏板,唯有攜手並進才能和對方一起往前,看盡人生的美麗風景。 在令人目眩神迷的世界中,我們曾看見許多人在成名後失了本心,甚至失去摯愛之人。 但是,球王梅西和妻子安托內雅的愛情故事,不僅是足球賽場邊口耳相傳的佳話,更讓所有善男信女們願意相信,只要相愛的兩人願意發自內心地信任彼此、成為對方最忠實的支持者,即便現實暫時將兩人分離,一段美好的緣分也能在細心呵護下,長出一個充滿愛的未來。 December 2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YcVdnD
錢錢與它的產地|不想用「複委託」買美股?5 大美股券商比較,零手續費買進世界百大績優股! https://ift.tt/igbIq79 股股 想投資美股,又不想用複委託嗎?看看最熱門 5 家美股券商比較,找出最適合你的低交易成本海外券商吧! 近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投資美股,但市面上有那麽多種美股開戶平台,如 TD Ameritrade、 Firstrade 以及嘉信證券等,投資人到底該選擇哪一家券商呢? 這篇文章會介紹在台灣最熱門的 5 家美股券商,並詳細整理各家券商的特色及優缺點,並且這 5 家皆有中文介面,完全不用擔心語言問題,大家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最適合自己投資策略的美股券商。 5 家有中文介面的美股券商比較 投資種類最多樣的美國券商: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 綜合實力較強的美國券商:嘉信證券(Charles Schwab) 最國際化的美國券商:盈透證券(InteractiveBrokers) 最早服務華人的美國券商:第一證券(Firstrade) 最適合懶人跟單的美國券商: e投睿(eToro) IB 盈透證券(InteractiveBrokers) 盈透證券(英文名為 Interactive Brokers,簡稱 IB 或 IB 盈透),為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網路券商。 盈透證券於 2007 年 5 月在那斯達克上市,美股代碼為 IBKR,它最大的特色是不只可以投資美股,也能買到全世界的股票,且在 2021 年時推出了加密貨幣的交易服務。 許多專業機構也都是使用 IB 作為投資券商,舉例來說,若你在台灣使用「複委託」,很大機會台灣的券商就是使用 IB 來幫你下單。 圖片|Photo by prof4039 on Pixta IB 盈透優點 美股小數股交易,單筆交易最少 1 美元或是 0.001 股 可交易全球主要市場股票 有中文介面與客服,不過是簡體 每月提供1次免出金費用,超過則收取 10 美元 功能非常強大,適合專業投資用戶 比其他券商更低的融資利率(借錢買股票) IB 盈透缺點 交易軟體介面較為複雜,不利於投資新手 會收取交易手續費,以股數為單位計算 入金只能選擇電匯,費用較高且不能即時投資 手續費計算方式,較適合資金大的投資人 👉IB 盈透證券開戶連結 (延伸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Netflix《聰明生活經濟學》普通人有感的 4 堂理財教練課,沒有富爸媽也能提早退休) 德美利證券(TD Ameritrade) TD Ameritrade 德美利證券(簡稱TD)是全球第三大網路券商,1997 年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在 2020 年底跟嘉信合併了,所以股票代碼改成跟嘉信一樣的代碼 SCHW。 但實際業務還沒完全整合,目前 TD 還不像嘉信有 US $25,000 的開戶門檻。 TD 推出的專業看盤桌面交易平台 Thinkorwsim(TOS) ,提供投資人更完善的交易操作,還有免費的模擬倉讓投資者能先熟悉基本操作,想更了解這個進階工具可以參考 TOS 的基礎功能介紹。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TD Ameritrade 優點 提供中文介面及台灣專屬的中文客服 操作介面簡易,也有多項工具可評比 上市公司股票、ETF 下單免手續費 沒有開戶資金門檻以及入金限制 有虛擬交易平台,提供新手投資者模擬使用 TD Ameritrade 缺點 註冊流程複雜,審核時間較長 線上客服僅能用英文溝通,電話有中文客服 高融資率、高保證金率 👉TD Ameritrade 開戶連結 嘉信證券(Charles Schwab) 美國老牌券商嘉信證券(英文名為 Charles Schwab)是全美國最大的金融服務公司之一,成立於1971年,專為活躍投資者提供強大的圖表分析工具和交易買賣平台。 嘉信除了網路券商以外,也有實體券商、實體據點,另外嘉信的特色是他們有提供 VISA 金融卡,此卡全球提領都免手續費。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嘉信證券優點 跨國實體提款卡,全球 ATM 機取款免手續費 APP 介面和投資平台簡單易用 上市公司股票、ETF 下單免手續費 提供中文介面與客服 嘉信證券缺點 開戶門檻較高,最少需要 $25,000 美金 投資公司債需加收手續費 無即時線上中文客服,較為不方便 👉嘉信證券開戶連結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理財,就是分配手上暫時剩餘的生存資源!五步驟立下財務好基礎) Firstrade 第一證券 Firstrade 是最早為華人服務的美國券商,也是這五家中文化介面和客服做的最好的,它是一家純網路卷商,沒有實體的公司。 而 Firstrade 也是美國第一家推出 0 佣金交易(佣金全免)的美股券商,後來其他券商也開始紛紛推出免手續費優惠。 圖片|Photo by Mikhail Nilov on Pexels Firstrade 優點 股票、ETF、選擇權、共同基金免手續費 中文介面很易操作,還有 24 小時中文客服 開戶流程簡單且快速,一週內就能完成開戶審核 有跨國提款卡,可在全球提款機領取帳戶內現金 可免費使用 Morningstar 的付費功能 Firstrade 缺點 規模較小,僅是網路券商,也沒有掛牌上市 中文電話客服需配合美國東部上班時間 股價報價會有一點延遲 👉Firstrade 開戶連結 eToro(e 投睿) eToro 是一家成立於 2007 年的以色列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代碼為 FTCV,是近幾年發展最快的投資平台,全球超過 2000 萬用戶。 eToro最大的特色就是「社群投資功能」,投資人可以免費追蹤知名投資人的持股,運用複製跟單功能,只需要一鍵點擊即可跟著他們的交易組合下單。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eToro 優點 操作介面簡單,直覺好上手 可使用信用卡/paypal入金 可使用複製跟單系統 開戶流程簡單且快速 提供十萬美元的虛擬帳號讓用戶測試 eToro 缺點 股票和 ETF 類商品選擇相對較少 登記在股東名冊上的股東為 eToro 當 12 個月內沒有登錄,每月會收取 10 美元的閒置費 👉eToro 開戶連結 「你不一定要有錢,才能投資;但你要投資,才有機會有錢。」 總結 以上是台灣最熱門的 5 家海外券商資料整理,可以發現每一家券商都有自己的特色,選擇最適合自己投資策略的券商即可。 如果還沒決定要用哪一家的話,也可以先開虛擬帳戶試用,eToro、TD Ameritrade 都有提供 10 萬美金的虛擬帳戶,操作一段時間後準備好再入金吧! 原文連結:2022最新美股五大券商懶人包! 認識我們:股股知識庫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美股券商與開戶步驟介紹 美股開戶》一篇就懂!IB盈透證券開戶教學 2022各券商複委託手續費完整比較|讓你購買美股不吃虧! December 21,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gbIq79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從平凡中煮出不凡,專訪阿基師:只要知道訣竅,人人都能燒得一手好菜 https://ift.tt/5OmPSyr PressPlay Academy 料理的重點不僅在於滋味,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滋養與沈澱,也是掌廚人飽含心意的展現。阿基師告訴我們,平凡也可以出好菜,用屬於自己的「味」,就能餵養家人的胃。 圖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百味人生,說的是生活的五味紛陳,它帶來滋養與顏色,讓我們細緻品嘗。若是如此, 廚師的人生定是場盛宴,與烹飪相遇,也因烹飪而生。記得第一次見阿基師,PPA 夥伴包含我可能還在讀高中。那時的阿基師出道不久。電視上認真仔細講解料理,然後是擺盤,一雙巧手烹調不同菜式,不禁想像,在廚師與生活的路上,他遇到的人和事是否也充滿五味。 有味使之出 無味使之入 諾大的攝影棚,阿基師只是沉浸於梳化吃飯時光,似乎對夥伴準備的午餐顯得有心,我想這是身為廚師該有的敏銳度吧。直到進入訪問橋段,阿基師才侃侃而談:「我們多年的做菜經驗有一句話提醒自己:「『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如果食材本身有味道,要想辦法把它誘發出來,如果沒有,那要怎麼樣把外面的味道勾進來,這是做菜最重要的地方。」 好比李安導演曾在《飲食男女》中的一段戲碼,片尾老姜(男主角)拿起二女兒所做的湯,嚐了嚐說道:「湯裡頭薑太多了」,這一幕揭示了父親味覺的恢復,也因為這碗湯多「入」了些薑味,串起了父女的心。 圖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料理非難事!任何人都能做好菜 在過去一年台灣疫情突然爆發,打亂了你我生活步調,許多人有更多時間在家,廚藝也得到精進,大家紛紛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做菜心得,也因為多了時間,廚娘廚爸們才意識到:「料理很簡單也真不簡單!」 阿基師說道:「許多人擔心學做菜是困難的事情,或者是說拿煎魚來講,怎麼讓魚皮不會皮開肉綻,你知道這個鐵鍋下去容易沾鍋,那你要先弄明白鍋子加熱以後跟食材互動之間的物理效應是什麼,如果說鍋底溫度不夠,魚肉就會巴得緊緊的,讓人鏟也不是不鏟也不是,若有人能告訴你這個 know how 在哪,事情便能迎刃而解。」 廚具與食材互動的甜蜜點,比如加熱到什麼程度、該用什麼火后,切圓還是切絲好入味,菜餚熟成的關鍵在哪?料理或許難在隨心所欲,但口腔裡的感受卻無比真實,勾勒做菜的心情,在廣大菜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味」。 圖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慢工細釜四方月 彷彿時間凝結在下鍋的瞬間,阿基師舉起手在空中比劃:「舉例來說,像是東坡肉這道料理,我的學生甚至專業廚師對它都有點一知半解,大家以為把冰糖放下去一切就 ok 了,其實沒有欸。東坡肉真正強調的是『紹興酒的酒味』哦。」 原來東坡肉燒出來的醬色,其實跟下多少醬油,要用哪個品牌的醬油無關,它要求的是細熬慢燉,在微弱的火候中貢獻長時間的火力去燉這塊四方月,十幾個小時才能使紹興酒的味道轉換成琥珀金黃湯色,當你拿筷子去掐,它絕對是入口即化。 「其實好的食物,就像音樂般動聽,是色香味俱全的,烹飪的時候你必須全心地投入。」 而料理即是如此,感動人心最不容易,品嘗的是那份心意,享受做料理的純粹,以及享受美味,慢工細釜出細活。 圖片/ PressPlay Academy 提供 阿基師的食譜:平凡出好菜 偶爾在家,阿基師也會重拾鍋杓仔細琢磨鑽研嘗味,自己滿意之餘太太和孫子也吃得開懷,從他的眼裡,我們看到學廚一生的阿基師其實跟你我相同,從如何切菜、把食材煮熟開始,如今訓練嫻熟後再加以演化,多學一點自然而然的,就能燒出好料理。 最後訪問來到尾聲,我問阿基師,料理可以看出掌廚人的個性,這次的菜譜,阿基師想帶給學員什麼驚喜呢? 阿基師笑說:「真的是從簡單到精細,很用心設計的內容,包含許多特色中華料理,當然也融入團隊調查大家喜歡的菜色,特別用阿基師的料理方法來呈現,所以也希望學員朋友們,可以感受這份心意,反覆倒帶去看好多遍啦。」 奧斯卡最佳動畫《料理鼠王》有句經典台詞:「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成為大藝術家,但偉大的藝術家可能來自任何地方」,感受料理,看見食材的可能性,以及人們的味蕾深度,學習做菜不是緊張的事,人人不用成為阿基師,料理可以很自由;可以很輕鬆,經驗累積熟能生巧,從平凡中煮出偉大。 【阿基師的秘傳中式料理課-16 道料理 + 6 種醬汁在家上桌】:點連結購買 【PressPlay Academy x 女人迷讀者獨家優惠碼】 優惠碼「CH01」 購買課程可折抵 100 元,領取期限 2023/06/30 ,使用期限領取後 7 天內使用。 December 21, 2022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5OmPSyr
「敞開心胸,擁抱無限可能!」五個心靈覺察練習,以寧靜智慧迎接嶄新一年 https://ift.tt/Hw8ZJt6 晴暄 Ronna 歲末季節,又將迎來新的一年,你想培養什麼好習慣呢?當我們能平心靜氣地接納當下,並以豐盈的心靈能量溫柔承接自己,也能活出更自由、幸福的人生! 歲末季節,又將迎來新的一年,你想培養什麼好習慣呢? 踏上靈性成長的旅程以來,我深切感受,活得喜樂、自由的解方,不是向外追求,而是向內覺察。當我們找回內在的寧靜,就能從混亂的生活與紛雜的情緒中解脫,活得簡單快樂。 誠如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勒在《當下的力量》書中寫道:「任何被你完全接受的事情將會把你帶進寧靜狀態。這就是臣服的奇蹟。」 當我們能平心靜氣地接納當下,並以豐盈的心靈能量溫柔承接自己,也能活出更自由、幸福的人生。 在這充滿感恩氣息的冬日裡,不妨培養五個心靈覺察練習,以美好而平靜的狀態,迎接嶄新的一年。 圖片|Photo by Jill Wellington on Pexels 1. 透過靜心淨化內在,蓄積活力迎接生活 你有過這樣的經驗嗎?當內心處於平靜狀態時,突然靈光一閃,出現如直覺般的指引——你即刻明白自己要去何方,或如何做好眼前的事。 著名科學家大衛.霍金斯博士在其著作《心靈能量》中提及,我們的情緒與意識具有能量,負面情緒如羞恥、內疚、恐懼等,能量頻率低於兩百,而勇氣、樂觀、平靜等,能量頻率則高於兩百。 在靈性探索的道路上,我逐漸明白「能量管理」的重要,透過覺察並適時調整頻率,讓自己維持在平和、正向的能量狀態中。當自身能量提升時,外在環境也會變得順利。 透過「靜心」來調整頻率,不再受制於大腦製造的負面意識中,而是回到當下、平靜和喜樂的狀態。這就像我們需要定期清理外在環境一樣,有意識地沉澱下來,淨化心靈,才能蓄積正向能量,重新出發。 哪些方法可以達到靜心呢?除了靜坐,也可以透過感謝你所擁有、聆聽冥想音樂、與大自然接觸,讓鳥鳴、花香、樹林、海潮洗滌你的心靈。另外,也可以透過書寫療癒:帶著感恩的心情,寫下你所期許的願望,並想像自己已經達成夢想,內心滿懷希望。 你會發現,當心靈能量躍升,變得明朗開闊時,煩惱會自動消散,而你也能更有活力地面對生活。 新的一年,不妨透過靜心練習,體悟平靜的智慧。 (延伸閱讀:為你選書|《3分鐘未來日記》快樂能帶來好運!透過靜心書寫,創造心想事成的幸福奇蹟) 圖片|Photo by Prasanth Inturi on Pexels 2. 不再過度關注外界,拿回能量關照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場,也可以稱之為「氣場」;當我們內心豐盈著美好與愛的能量時,不僅對自身有益處,也能幫助周遭的人提升能量。 這也是為什麼和正能量的人相聚時,感覺輕鬆愉悅;和負面情緒或愛抱怨的人相處時,往往磁場和心情也會受到波動。 我不禁思索,身處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過於紛雜的訊息,新聞、八卦、網路、社群等眾多管道中,除了汲取有益的資訊,也要適時過濾對我們無益的。 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到一則新聞時,內心或多或少會升起一些情緒與評價,而如果我們時常關注負面消息或八卦,甚至過度沉溺於這些訊息當中,產生的負面能量就會堆積在我們身上。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久而久之,我們的頻率會變得越來越低,陷入焦慮中,不僅容易被外界影響心情,更難以專注自身、安然自在。 這時,我們需要建立屬於自己的「能量屏蔽模式」,例如,高敏感族群可以試著不要過度揣測別人的話語;又例如,生活中我們可以適時關掉網路,不要二十四小時被科技綁架。 我想起自身經驗,在陷入低潮或感到疲倦時,躺著滑手機,紛雜的資訊只讓我更加煩躁,心靈能量也不斷消耗; 而當我放下手機,聆聽、默念或寫下肯定句,好好關照需要被安撫的內在時,心緒逐漸平和,能量也回歸自身——我感受內在豐盈著發光的能量,被喜樂和幸福包圍。 新的一年,練習讓自己的能量豐盈,把過度關注外界的能量拿回來,好好關照內在。 (猜你想看:何謂閃耀理論?當你發光,也能吸引相似的人事物,為自己建立正能量的多元人際網) 3. 危機即是轉機,在挫折中尋找禮物 你都怎麼看待生活中遭遇的挫折呢?是深陷負面情緒中,或將挫折視為成長的禮物? 其實,所有事情都存在一體兩面,當我們只看見負面狀況時,就失去了從挫折中學習成長的機會,忽視了其中蘊藏的禮物。 仔細想想,當你遇到不順遂的事情時,第一個反應是什麼?是覺得生氣、失落、倒楣,還是相對坦然地接納事實,並將危機變成一次轉機呢。 回望過往,我發覺自己的第一個反應是生氣、低落,但自從練習自我覺察與臣服以後,我反思,遇到挫折或不順時,如果能平心靜氣地接受,不僅能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也能在看似負面的狀況中找到好的一面。 其實,這也跟培養自身的「心理韌性」與「自癒力」有關,當一個人具有更強韌的心理韌性時,遭遇挫折時就不會過度情緒化,或把自己困在挫折中形成內耗;而透過「自癒力」,讓我們得以溫柔接納所經歷的痛苦,並自我修復、療癒,在每一次解決危機後,心智得以昇華。 這樣的練習,也有助於我們「正向思考」——當我們能以更開闊的心態看待所有發生時,也能更坦然地接納境況,並聚焦於「好」的那一面;很多事情,換個角度思考,就會變得很不一樣。 新的一年,練習從挫折中尋找禮物,培養強韌的心理韌性,並聚焦於美好的一面。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4. 轉化限制性信念,敞開心胸擁抱無限可能 我們所抱持的信念,會影響我們的三觀、選擇與行動,甚至可以說,信念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基底。 良好的信念,是我們邁向成功與幸福的墊腳石;而所謂的「限制性信念」,則是阻礙的絆腳石,擔心自己「不值得」或「做不到」而畫地自限。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能力或環境,而是對自身抱持著匱乏的信念,阻礙我們抓住機會; 這些限制性信念可能源於成長過程中,所接收來自長輩、社會的束縛,也可能源於性格,展現在面對事情所因應的「態度」上。 例如,當社會瀰漫著「年齡焦慮」的氛圍時,心胸開闊的人會坦然接受年齡的增長,感謝自己的成熟,並積極活出自我的人生; 受限制性信念束縛的人,則會覺得自己已過了可以綻放美好人生的年齡,陷入得過且過的循環。 事實上,時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時區,不需要受他人影響。只要抱持正向信念,望著前方目標,並把握每個當下,腳踏實地、堅定前行,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很喜歡《祕密天天練》書中的一段話:「你不會錯過機會,因為宇宙會持續把機會給你。」 當我們對自己、對人生充滿信心時,就會處在能接收機會的正向頻率裡,進而創造自己喜歡的人生。 新的一年,拋開限制性信念,相信自己具有無限可能,敞開心胸擁抱宇宙準備的機會。 (同場加映:「精疲力盡,依然無法拒絕他人的越界」關係心理學:沒必要的事,不需要傾注自己的關心與能量) 圖片|Photo by Gustavo Fring on Pexels 5. 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有點瑕疵的你更可愛 怎麼樣才算「愛自己」呢?我想,真正的愛自己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一種純然接納此時此刻自己的狀態,沒有批判,只有感謝。 感謝我們的身體,身上每個細胞和器官辛勤運作著,支持我們每時每刻;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注重飲食、心靈的健康,維持運動、保養的自律。 記得不要太勉強自己,感到疲累時,放鬆下來、好好休息,跟自己和身體說聲,你辛苦了,你真的很棒。 接納不那麼完美的自己,是勇敢的慈悲,畢竟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有點瑕疵也是可愛的;如果一定要變得完美才值得愛自己,只會陷入不斷追逐的焦慮。 愛自己,是適時地讚美自己,現在這樣就很棒,並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愛自己,也是適時地寬容,不僅能帶來自信與希望,也能培養謙卑、包容的胸襟看待萬事萬物。 讓心中滿溢著愛與感謝吧,因為你的存在是那麼有價值,可以創造無限美好與喜樂。 新的一年,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的全部,感謝一路走來的自己,展望明天所能創造的奇蹟。 迎接新年,祝福你透過五個心靈覺察練習,活出幸福生活,迎接嶄新未來! 作者資訊|晴暄,寫下溫暖文字,成為生命中的光。歡迎追蹤 IG 帳號:ronna.relaxing、qingxuan_023 及 FB。在寫作之路上,感恩有你相伴。 參考資料| 《當下的力量》(作者:艾克哈特.托勒;出版社:橡實文化) 《心靈能量》(作者:大衛.霍金斯;出版社:方智) 《祕密天天練》(作者:朗達.拜恩;出版社:方智) December 20,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w8ZJt6
從《初戀》看成年焦慮:接受不盡人意的自己,就能有大步向前的勇氣 https://ift.tt/ZEHDoBK Google 還記得你的夢想嗎?當我們因為忙碌的工作,而漸漸失去對生活的熱情,請記得適時找回自己的初心。就算夢想在現實中遭遇百般阻撓,勇敢做夢的你,依然是閃閃發光的! 最近跟我伴侶著魔似的在幾天內看完了差不多社群上的全世界都看過的愛情戲劇《First Love》,然後產生了一個禮拜的宇多田光幻聽跟自以為日文很好的錯覺後,覺得也想寫點東西,談談這部我自己、個人、很主觀的覺得是我近五年來看過最好的愛情劇。 雖然社群上大概有兩百萬人已經發表過對這部戲的感想與喜愛,我近兩年也很免俗的避免發熱門趨勢蹭熱度,但這篇還是要不免俗的來發發心得,好讓我已經停滯已久如深潭死水的文庫可以詐屍還魂一下,能夠還魂多久,我也不知道,畢竟我這個人就是懶。 回到正題,這齣雖然談的最主要是愛情,但最打動我的,卻不只是愛情。 年近三十多歲的我們這一代,在看的是一個滿滿的辛酸淚。 因為這是我的時代的故事,這是我曾經聽過的歌,以及是我活得一塌糊塗的人生。 (以下有雷,有大雷。) 圖片|《初戀》劇照 對我來說,這齣劇比較像是一個中年女子的成長日記。 在這齣劇當中,夢想是離生活很遙遠的東西,它就像是調色盤當中額外的顏色,畫布中還沒抹上的那一筆。 如同你無意間遺落在某處的馬克杯,以及一本你還沒看完的舊書。夢想對生活一點都不重要,沒有夢想,你依舊能夠活得很好。 夢想從來不是生活的必要,對成年後的野口也英來說更是如此,她賣力的掙扎、生存,試圖把她支離破碎的人生抓住,試圖在在生活當中擠出一點勉強的微笑。 對她來說,夢想是一劑毒藥,是遺留在相簿當中的陰影,是在護照上不忍直視的一片空白。 在戲劇中,夢想往往是故事角色的推進力,是他們成就英雄之旅的引擎,展現出無與倫比的角色魅力。 但在這裡,故事圍繞在成年後的野口也英身上,她沒有夢想的餘裕,而卻有無數的困境。 我們甚至一開始都不用知道這個角色有什麼樣的夢想,夢想只是作為一個積澱,在故事的中段慢慢發酵。 記得曾經看到另外一個評論(Selena 說戲)寫得非常中肯:也英也不知道怎麼會把自己活成這麼丟人現眼的樣子。 她一事無成,放棄了許多,既沒有過去,未來也黯淡無光,她有的,只剩不盡人意的現在而已。 如同我們許多人,曾經閃閃發光,但在不經意之間,時光流逝,或許是做出了不好的選擇、或許是遇上了不適合的對象、或許是錯估了自己的能力、也或許,就很單純的是生命替妳開了一個玩笑,我們都活成相當丟人現眼的現在。 (延伸閱讀:緣那麼淺,愛那麼深!Netflix 日劇《初戀》滿島光、佐藤健重現青春的遺憾與心動) 圖片|《初戀》劇照 在眾多可能的阻礙當中,編劇寒竹百合,同時也是導演,選擇了一個老套到不行幾乎已經成為日式純愛電影公式的一個手法:失憶。 這樣一個俗套到甚至俗爛的設定,卻能夠如此動人心魄,我認為,這無關編劇的技巧,而是她抓到了某種穿越表象之下的真實。 而這樣的真實感,不是將社會苦難、人生多舛一股腦地拍到你面前,反而是用相當節制,近乎吝嗇的方式,一點一滴的傳達出來,讓人歎為觀止,我不知道這輩子寫不寫得出這樣的真實感出來。 而這背後,必須要歸功於滿島光的詮釋,看過這齣劇,你怎麼能夠不愛她的表演。 故事當中,有許多片段都讓人熱淚盈眶,而打動我的這些時刻,都跟她節制、糾結、憤怒、含蓄、悲傷的片段有關。 例如她因為母親被岳母污辱,而流淚控訴的時刻。例如她因為發燒失去工作,被迫讓出孩子的監護權,而在孩子被送走的時刻,她追著車,最後坐倒在地,試圖忍住但卻也忍不住眼淚的辛酸。 再例如她在失去幾乎一切後,穿上假的空服員,走在機場內,閃閃發亮後,回到工作的現實當中,她身著醜陋的防塵衣,對著鏡子,一點、一點,用力擦掉口紅的徒勞。 但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卻是她在送走孩子後,用盡全力存下一筆錢,然後把這筆錢匯給前夫,通電話的時候,她只有一個微小的要求,她想要多看看孩子幾眼。 前夫答應後,我忘不了的是,她遲疑了兩秒,然後露出一個不太確定、小心翼翼卻無比滿足的微笑。 她是如此的滿足,如此的開心,卻又有著無淚的悲傷。 (猜你喜歡:「當世界一直在變,你沒變」莫文蔚 24 年後與初戀續前緣:不早不晚,感覺像是無限初戀) 圖片|《初戀》劇照 失憶如此簡單,如此俗套,但卻又在故事當中,昇華成另外一種象徵元素。 我們在看著成年後、失憶的野口也英,其實也像是看著長的不盡人意自己,回頭看,我們彷彿也都曾經「失憶」。 在我 29 歲到 30 歲之間的這段歲月,大概是我人生中最焦慮也最低潮的時刻,雖然從很多人眼中來看,我的這些困境,或許只是一個小坑疤,一抬腳便跨過去。 在 29 歲的幾年前,我意氣風發的從一流學校畢業回到台灣,加入了銀行業,然後不安份也沒有定力的經過一段短短的時間後,我決定要離開銀行,追逐「夢想」,我加入了新創的內容相關產業。 結果後來陰錯陽差,高估自己也得罪他人,我遭到資遣,領過失業補助金,試圖創業,得罪朋友,有些人就此成為陌路,而存款也近乎歸零。 那時候,我每天在網路上找有沒有可能的接案工作:翻譯、企劃等,我也兼職做了研究助理。 然後我告訴自己,既然這樣了,我要追逐夢想,我要靠文字為生,我要寫出好故事,寫出好小說,我要當編劇。 我當時說服自己,我是在為了自己的夢想而努力,但是我每天面對電腦,打開空白的文件,我一個字都打不出來。 而一天就這樣過了,我常常坐在電腦前,焦慮地看著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天色一點一點的變黑。 有時候夜幕降臨,我卻不太想打開燈,面對自己又是一事無成的一天。 而當跟曾經的金融圈的朋友見面的時候,我騙他們也騙自己,我過得很好,我在為夢想努力。 當父母問起時,我會築起高牆,防衛心很重的告訴他們我一切都好,都很順利。 但我知道,我只是拿「夢想」做藉口,我沒有辦法正視自己的錯誤,理解自己的軟弱,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 我的個人苦難如此微不足道和平庸,但也是因為這樣低潮的經歷,讓我能夠稍稍靠近一點點,失憶的野口也英的那些說了卻也沒說的細膩情感,為此,我心懷感激。 然而,夢想雖然與生活無關,但就如餘燼一樣,還是能夠稍稍短暫的點亮你的視野,或許有一天,你就能看到天空。 (同場加映:Netflix 日劇《初戀》改編自宇多田光神曲〈First love〉,佐藤健出演唯美初戀) 圖片|《初戀》劇照 故事中還有兩個段落我非常喜歡,其中一個來自戲份不算多,但寫得相當有重量的一個角色,旺太郎。 那是他對著要離開的也英,大聲的喊道:「不要逃避!野口也英,要向前看!哪怕會受傷,會丟人現眼,面對人生,要大步向前邁進!」 另外一個橋段,來自男主角晴道,他在跟也英的孩子說: 「飛機起飛有一個術語叫做 V1 速度,這個速度將會決定飛機的命運,一旦高於這個速度,就沒有退路,無論如何都要起飛。當需要決斷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是面對難以預料的逆風,還是等待順風,隨風而行?」 回頭看,三年後的今天,其實我還是什麼都沒有做到。 有了一些案子,也稍稍步上一點軌道。但至少別人問起我的狀態時候,我不再患得患失,能夠稍稍平和地面對一切。 或許我永遠也寫不出讓自己滿意的好故事,但沒關係,世界上還有這麼多優秀的作品。 而這些作品,也會告訴我,不要逃避,要向前看,丟人現眼也罷,我會大步向前。 December 20,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EHDoBK
「三十歲後,學習相信自己」專訪 9m88: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用「你的理想狀態」來看你 https://ift.tt/CHNAE0Z Louise 新人之姿就受到大眾矚目的 9m88,曾一度追求什麼,完美主義捆綁了她,如何從在乎別人評價到能夠自在,三十歲的她變得更懂得照顧自己!透過女力深度專訪,帶妳看見 9m88 更深層的模樣——放下武裝,你會發現擁抱脆弱的自己,其實也很好、很可愛。 專訪當日,9m88 穿著白素 T 恤,紮著馬尾,優雅淡妝,整個人顯得自在。 與談之間,多次談起內觀歷程,起手式總是「我自己啦!」不忘將經驗歸於個案,留一些空間,給予讀者自行探問,即便沒有語言,9m88 的舉手投足,都淡淡地吐露,「是啊,每一個人都是多麽地不同。」 回望 20 出頭歲的自己,放下服裝系四年學歷,再花一個四年的時間,去探索新的領域,在紐約重新開始。 9m88 説,每次說起這故事,都被鋪上一層浪漫色彩,但事實上,決定的背後其實有著務實盤算:「說真的,其實蠻怕的。」 88 笑起來,鼻樑微微地皺起,瞇瞇眼,咧著牙齒很是燦爛。 「考量到我當時的年紀,確實還是可以接受嘗試一下別的事情,我當時想,就上一個學期看看吧,把停損點先設好,後來入學之後發現,音樂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事情。」 圖片|爵士寶貝提供 30 之後,身心合一,慢慢走向理想中的自己 紐約是個文化大熔爐,躋身之間,才初次能以不同視角觀看自己。 9m88 說,除了文化雜揉的多變性之外,確實也看到了許多種族的不友善和衝突,包括也理解身為一名亞洲女性的身份,是如何被世界觀看的,有衝擊,也時常感到無力。 「一開始真的會很想要撕掉標籤!」9m88 說。 初到紐約,作為一名留著黑色長直髮的亞洲女性,走在路上難免引人側目。 「於是我就把頭髮燙得很捲很捲,果然問題改善不少。」 她一面說,微微撇著頭,彷彿再一次把自己丟回當下:「剛開始,肯定會感覺不自在,不曉得自己籌碼在哪裡,也會無力、懷疑,但時間一久,反而覺得這一切都是自己的課題。要學會接受、擁抱『我是一個亞洲女生』,展現我覺得自在的樣子。」 「自然的髮色、樣貌,這些都很珍貴,重點不在他人如何凝視,而是怎麼在原有的樣子下,感到自在和舒適。」 把生命的課題訴諸創作,是 9m88 一直以來紀錄生活的方式。 她笑說,30 歲以後,開始花更多時間內觀、自我察覺。雖然生理與心理皆為女性,但內在也有許多陽剛部分,反觀巨大的陰性能量,沒能透過適當的方法好好流動。 「20 幾歲的我非常情緒化,很在意別人怎麼看我,所以會很急躁地想要去解釋、去證明,但回過頭來發現,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而『你透過我的作品感覺到什麼』也無需再多做解釋,畢竟我是誰,作品的意義和價值,終究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客體分離,是 9m88 邁入 30 歲時,開始意識且不斷練習的課題,從外觀和內省,理解他人對自己的想像和詮釋,事實上都與「你是誰」無關,有時外在惡意是他者的課題,而非我們的,因此根本無需去處理它。 (傾聽內心:專訪歌手——閻奕格:完美本來就不存在!30 歲 So what ?不要自己嚇自己) 圖片|爵士寶貝提供 對我來說,完美主義是個毛病 「我覺得要達到真正自在的狀態,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9m88 誠實地笑說。 相比 20 多歲的自己,總是急於向世界證明「我是誰」、「我做得到」、「我想要什麼」,渴望驅使著她一路往前,心靈衝出了身體,有段時間,身體重心慣性前傾,彷彿無時無刻在追尋著什麼。 「31 歲到 32 歲這段期間,我有意識地使重心慢慢回歸,把想證明的心卸下,它不再是我現階段的人生課題。」 回過頭來,從向外渴求,轉而向內自省。9m88 説,現在的她更專注於探索自身真實的需求,去思考與現實對應,那些外在對於成功、自我要求、30 歲、女性的標籤與定義——究竟是否符合內心真實的需求? 一來一往,便是一次又一次的核對過程。 短短五年,回顧初入樂壇,以強勢新人之姿為大眾所知,到第一張專輯《平庸之上 Beyond Mediocrity》發行,橫掃各大音樂獎項,一路走來,9m88 突出的個人形象、慵懶藍調的音樂唱腔,雜揉前衛與懷舊的造型風格,成為新時代音樂人的代名詞。 看似一帆風順的路途,其實也少不了過度執拗、過度在意為自己帶來的包袱和重擔。 「對我來說,完美主義是個毛病。」言談之間,9m88 鮮少停下來思考,多半是有問必答,除了真誠之外,亦包含著對自己的了解與覺察。 完美主義,會阻止你看到很多可能性,如果總是鑽牛角尖地覺得某個答案一定是正解,你就看不到其他選項了。 歌手 9m88 把定見放下,才不會阻擋自己,是 9m88 三十之後最大的醒悟。 從完美主義的牢籠中解脫,意味著你能夠真正聽取意見,能夠接受讚美,能夠相信正面的回饋。 9m88 接著說:「反之,如果總是自我懷疑,總是被困在那個「還不夠」的框架裡,會錯過身邊很多風景。」 「那些原本會跟你說喜歡你、分享收穫的人,也許慢慢地會被你拒之於外,難以持續在你的社群凝聚了。我們要知道,如果總是一個人一味追求完美,不接受他人為你點燃的小小薪火,那你總會感覺很孤單、很冷,就真的沒有辦法走下去了。」 三十歲後的學習,是要相信自己很棒,你值得給予自己喘息的空間。 歌手 9m88 圖片|爵士寶貝提供 允許他人用「他的視角」來看你,那和真實的你無關 長時間關注表現,追求成果,急於向世界證明的 9m88,從卡關到通關,從向外追求到向內探索,歷經兩年多的時間,才真正讓心趨於平靜。 於是當我們丟出「你愛自己嗎?」的大哉問時,9m88 笑了笑,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説:「愛自己這三個字,前幾年真的很常聽到,當然我也會跟著說,但事實上,有沒有執行、做不做得到是另外一回事了。」 談及「愛自己」的定義,9m88 把態度放寬,認為「愛自己」有多重解釋。 對她而言,愛自己的前提,是「知道自己是誰」、「理解自己真實的樣子」,只有當我們認清了所謂脆弱時刻,才有機會為自己重建,這不僅是止於片面的自我鼓勵,說服自己「我很棒」、「要有自信」,那都只是泡沫般的包裝。 自我察覺是持續不斷的過程,「比方說,今天心情很低落,原因是什麼?」9m88 説。 現在的她,會仔細分析自己情緒的各個面向,把自己看得更仔細,不將情緒歸因於單一事件,而是多面向地去檢視,生活中哪些細節瑣事,可能成為影響情緒的因子。 「經過察覺之後,你就不會將一切歸因於自己,而是知道這個世界在影響著你、有人正在影響著你,你就可以安心放掉。身心要能夠慢慢合一的前提,是你能夠越來越知道自己需求,知道你這個人的使用守則是什麼,以及在意或不在意哪些事情。」 三十是個數字,它背後所承載的時間性與焦慮感,實則是社會與自己無形的給予,某種程度上,跨過三十的坎,一天仍是一天,一年仍是一年,改變不會自動發生,也不會有人脅迫著你光速長大,一眼瞬間就能擁有完美的人生。 然而,女人三十,它可以是一個擊破點,或是一個促使改變的契機。 「過了三十歲,很明顯地,我有個領悟,那就是我們不能要求別人怎麼看你,每一個人都有對自己的『理想狀態』,但事實上,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用『你的理想狀態』來觀看你,我覺得,在一個不影響大框架的狀態下,你要允許他人用他們的眼光來看你。」 人跟人交往、相處的面向本就複雜,不用要求它永遠只有一個面向。 歌手 9m88 武裝,沒有辦法解決問題,試著了解自己的脆弱 專訪之中,9m88 多次提及自己身體裡頭的陽剛氣質。 她笑說,30 歲以前,漫長歲月一直處於一種「戰鬥」的狀態。小的時候,有段時間很不想當女生,某種程度,世界的定律總指向陰柔即是軟弱,陰柔是缺乏力量的,她因而想要戰鬥,勢必讓自己強壯起來。 「對我當時小小的我來說,也許很直接地覺得,我要像男生一樣強壯,擁有那些陽剛的氣場,我才足以跟這個世界戰鬥吧。」 從武裝自己,到發現自己的行為盲區,開始嘗試把這樣的自己慢慢卸下,讓陰性的部分重新流動起來,這是 32 歲的 9m88 持續關注的課題。 她說:「我意識到,只有陽剛與陰柔兩相平衡,我才有機會找回一個更完整的自己。因此我開始練習,怎麼樣以一個身心女性的視角,直接把力量發出來,而不是用『別人的樣子』企圖與世界抗爭。」 找回女性的力量,並非與陰柔劃上等號,而是如何去善用溫柔的堅毅,去嘗試另一種角度的去溝通、去碰撞。 「其實反過來,陽剛角色的人,他們其實也非常需要去探索自己陰性的層面,有時候武裝永遠沒有辦法突破問題,要試著全盤了解這個人的勇敢在哪裡、脆弱是什麼,喜歡或不喜歡哪些東西,才有可能真正展現屬於你的力量。」 所謂探索脆弱,實際卻是尋覓勇氣的過程,抗爭也不盡然全是暴力,可以訴諸理性尊重、感性理解,確保自己不受侵犯及威脅的前提下,創造平等對話的可能——比起充滿憤怒,不如從理解出發,退後一步,先看全局,再下定論。 當我們理解每一個人都有根基,即使那並非我們認為有價值的認知,對於他人而言也許正是從小餵養他的東西,與其憤怒,不如去理解——我是誰、而他又是誰,以此為起點,開始去尋找對話的起始。 (擁抱自己:專訪法蘭黛樂團——法蘭Fran:團員去世後,生命或短或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以音樂作為篆刻生命的媒介,紀錄那些「好玩」的篇章 當然,生命不只有正向的加乘,和平的對話;它同時存在著不可控,不可預期,不可承受。面對挫敗與傷痛,9m88 眼裡有溫柔,言談之中有對自己的諒解,還有一路走來,也許不只一次的嘗試在黑暗中起身尋找光束。 「悲傷時,喝酒、發洩都沒有用,重要的是如何好好『度過悲傷』。我想,『度過悲傷』非常重要,嘗試讓自己從情境中離開,卻也不代表過去這段關係、經驗不重要,試著逃開吧,等待自己有能力處理的時候,再回來處理就好了。」 於是音樂,在沈浸、逃離、奔赴、正面迎擊的 32 年人生中,是日記一般存在。 9m88 以「好玩」來形容這些紀實的創作,彷彿透過音樂篆刻了那些生命的片段,讓它們以不朽的型態,保留在音樂裡頭。 「紀錄那些細微的情緒碎片非常好玩!」她咧著嘴笑,鼻梁皺起可愛的弧線。 「在理性與感性之間穿梭,把他人與自己的界線拉開,幫助我能夠更好地保護我創作的熱情,同時也讓自己知道,任何一個面向的我,都是我,無關他人,我們自己足夠清楚就好了。」 December 20,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CHNAE0Z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硬著頭皮出發,就會長出的三種勇氣」一個人的菲律賓跳島之旅 https://ift.tt/xqBmCgY 讀者創作 一個人去旅行,是加強版的提升自我練習,勇於面對一次次的困難與挑戰,能帶自己跨出舒適圈、拓展全新的視野,最重要的是,你會慢慢長出一個閃閃發亮的自己! 文|Wendy's Lab 旅行,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像是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Ernesto Guevara/Che Guevara),就因為一場摩托車旅行,從醫學院學生變成革命家。 如果說旅行是跳脫舒適圈、拓展視野的好方式,那麼「獨旅」就像是加強版的提升自我練習,難度更高,但你也能因此成長得更快。 圖片|作者提供 一個人旅行,最怕「一群人中的孤單」、「被剩下來」和「遇到困難,不知道能向誰求助」,然而在菲律賓愛妮島的那次跳島行程,這三件事一次全都發生了。 愛妮島有四個經典跳島行程 Tour A、 B、C、D,我報名了 Tour A,這個行程的亮點是去愛妮島著名的大潟湖或小潟湖,在被岩石包圍的湖水綠天然泳池戲水。 但不曉得是不是故意要多賺一筆錢,又或者是空間的限制,船停得特遠。 導遊說我們必須再另外付費,租獨木舟划過去潟湖入口,游泳過去太遠。船一艘 250~300 披索(約 150~180 台幣),「兩個人一艘」。 我們的船上共有 13 個成員,有情侶、夫妻、家庭出遊、好友結伴出遊等等,大家都是兩兩一組來參加跳島行程,只有我是自己一個人參加。 整趟旅程雖然有很多人一起行動,我卻一直覺得自己像外星人,誤入別人的星球卻找不到溝通語言,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自言自語、自得其樂。 獨木舟「兩個人一艘」,一聽到這句話我就知道自己註定「被剩下來」──要嘛自己租一艘獨木舟,要嘛自己想辦法游過去。 (延伸閱讀:分開旅行——尋找快樂的生活,不該想的就不去想,獨自一人也很快樂!) 圖片|Photo by Andre Furtado on Pexels 因為跳島行程通常都是餐飲、門票、浮潛用具等全包,不太需要再花錢,再加上一個人參加水上活動,下水時沒有信任的人可以幫忙顧隨身物品,我身上都不會帶太多錢,所以很不巧,那天我身上剛好連 250 披索都沒有。 沒錢、又不好意思開口跟陌生人借錢,於是就算整船的跳島夥伴、導遊都告訴我「不行,真的太遠」,勸我打消游過去的念頭,我還是穿上救生衣、勉強裝出一副「我沒問題」的自信,硬著頭皮出發了。 「You are brave. You really swimmed that far.」 (「你很勇敢,你真的游了那麼遠。」)回程時導遊對我說。我確實成功游過去了,但我內心深處很清楚,很多時候的勇敢,其實是來自沒有其他選擇。 一個人旅行一定會遇到很多類似的狀況,你如何隨機應變、如何做決定、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考驗,而我把這些考驗,當作面對「人生旅程」的三種練習: 練習一:做決定,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獨旅過程中若遇到問題,你未必有其他人可以討論、幫你一起做決定。 也許有人會問,我為什麼不試著跟其他同船夥伴借錢,行程結束後再約時間還他們就好?沒錯,這的確也是一種解方。 其實當時船上有兩位男遊客很好心,說他們可以租一艘大一點的獨木舟,順便帶上我,但愛面子、不想麻煩人的我,毫不猶豫拒絕了。 不過,重要的並不是我當下做了什麼樣的決定、或事後責備自己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方案,而是我做了決定後,有沒有對自己負責、為自己的決定承擔後果。 獨旅意味著做任何決定不需要顧慮到旅伴,但這也代表責任全落在你自己一人身上。 (猜你想看:專訪旅行作家雪兒:40 歲不婚不生、環遊世界,只做真心想做的事!) 圖片|作者提供 練習二:相信任何困難你都有辦法面對 每遇到困難,你就必須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為自己做決定,再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就算不幸失敗,或結果不如意,你也能從經驗中學習,而隨著經驗累積,漸漸地你也能發現,旅行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你都有辦法自己解決。 如果成功了,你會更加相信自己能面對任何困難,在往後的人生旅程上遇到瓶頸時,都可以堅定地告訴自己: 「拜託,哪有什麼困難是我不能解決的」 「我 XXX 事都經歷過了,這件有什麼大不了的」 「這困難我有過類似的經驗,以前可以,未來的我一定也可以」 (同場加映:「沒有為妳犧牲,當然愛妳是必然」母女橫跨歐亞 137 天的共同畢業旅行) 練習三:遇見閃閃發亮的自己 他們說游過去太遠,但我辦到了──我做了大家都說不可能的事、我完成了本來以為自己可能辦不到的事。 每一次的出走,都是把自己丟到新的環境、可能遇到新的問題,藉此不斷挑戰著自己的極限。 而那些經歷將不知不覺內化成養分,它不僅有助於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你成為一個說故事的人,永遠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可以分享。 圖片|作者提供 某一天,你會發現自己自信得閃閃發亮,如果還沒有,就再送自己一張單程票,上路去吧。 作者介紹|Wendy,彰化人,自認是天秤座。 2019 年 9 月,我把自己 fire 掉了。那次離職、背包旅行出走以後才知道:「原來我想 fire 掉的從來不是工作、或是厭世生活,而是從不為自己而活的自己。」 個人部落格:加減人生實驗中 December 19,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qBmCgY
姆巴佩是誰?足球新巨星降生!五點回顧天才球員的披荊斬棘之路 https://ift.tt/M4DFh3G 女人迷編輯 Angela 卡達世界盃落幕,場上焦點除了梅西,就是今年以 8 顆進球拿下金靴獎的 23 歲球員「姆巴佩」。究竟在他看似一帆風順的職涯裡,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辛呢? 2022 卡達世界盃於日前落幕,由梅西領軍的阿根廷隊與法國隊廝殺到點球大戰後,以 4:2 的成績,抱走睽違 36 年的世界盃冠軍獎座。 這場比賽的焦點,除了梅西終於實現奪冠的夢想,還有上演帽子戲法、包辦法國球隊所有進球的姆巴佩。 在梅西、C 羅都將退休的情況下,今年 23 歲的姆巴佩,已經用他在球場上的表現證明了,屬於他的時代即將到來。 但姆巴佩作為最高年薪的球員,生活並不如表面那麼順遂,實際上他經歷了不少坎坷,而且至今仍在對抗來自各方的批評與質疑。 回首他的生平,年僅 23 歲的他實在經歷了太多風浪。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足球天才的成長經歷 姆巴佩的家人,皆是法國第一代移民。 父親是喀麥隆移民,母親則是阿爾及利亞移民,他從小在法國首都巴黎東北部的郊區市鎮邦迪長大。 邦迪是以移民社群為主的貧窮市鎮,不只居民的收入低於平均,連失業率也高於平均水平。 他的父親在邦迪擔任足球教練,同時也是他的經紀人,母親則是一位退役手球運動員。 在父母的薰陶下,姆巴佩從 4 歲就開始踢球,自從有記憶以來,除了家裡,足球場就是第二個他最常去的地方。 運動神經優於常人的他,在 6 歲時就令教練刮目相看,AS 邦迪隊的年輕教練安東尼奧·瑞卡迪曾受訪說: 「我第一次執教姆巴佩是在他六歲的時候,他是 15 年來我見過的最好的球員。在巴黎有很多足球天才,但我從未見過像這樣的天才。」 他視 C 羅為偶像,臥室裡貼滿 C 羅的照片,從小就擁有很明確的目標:在足球史上留下紀錄。 圖片|姆巴佩 IG 「我從未感受過必須做職業選手的壓力,我只有野心。」——姆巴佩 同齡的小孩還在玩電子遊戲時,他與家人已經制定好未來人生計畫,按部就班完成他的球員生涯目標。 你或許可以說他非常有野心,但這份野心若沒有堅持不懈的努力,野心就只會淪為空談。現在他證明了,自己絕對配得上這樣的野心。 (延伸閱讀:《資優生的秘密》:當我有自己的夢想時,該怎麼和父母的期待平衡?) 他是我的父親,也是嚴格的教練 姆巴佩的父親從小培養他成為一位足球選手,但他的身分不只是一名望子成龍的父親,他同時還是兒子的教練。 於是他對姆巴佩格外嚴厲,也曾經在其他球員面前斥責他,為的是不讓其他球員認為他有偏心之嫌。 姆巴佩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父親也從不把他當天才,反而提早讓他知道職業球員該面對的壓力。 他知道一名職業球員需要的是磨練,所以拒絕了各大豪門俱樂部的入隊邀請,讓姆巴佩在法國踢球,而這一決定也讓姆巴佩有更多時間累積自己的實力。 圖片|姆巴佩 IG 姆巴佩清楚知道父親對自己的栽培,因此放心把職涯交給父親打理,至今父親仍是他的經紀人。 他現在除了是姆巴佩的父親、教練之餘,還成為了兒子最忠實的球迷。 本屆世界盃,他也到現場為兒子加油,姆巴佩賽後到觀眾席與父親擁抱,父子感情令人稱羨。 好勝心極強的姆巴佩,在本屆世界盃決賽中,一人貢獻三顆進球,成為 1966 年來在決賽上演帽子戲法的第二人。 儘管如此,法國球隊最終還是無法成功衛冕,姆巴佩面對法國總統馬克宏多次的安慰,也無法打起精神回應對方,或許只有家人的鼓勵與陪伴才能讓他重拾笑顏。 (同場加映:【性別觀察】「她不是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法國總統馬克宏與碧姬的愛戀)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將贊助商帶回移民社區,帶動當地發展 2018 年的世界盃讓當年 19 歲的姆巴佩一炮而紅,儘管他在先前就小有名氣,但在世界盃上的優異表現,讓他瞬間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 「我不是為錢而踢世足。」——姆巴佩 在名利雙收的情況下,姆巴佩已經連續兩屆(2018、2022)將自己在世足賽的收入全數捐給慈善機構。 他也用實際行動回報家鄉邦迪,飲水思源的作風獲得了球迷的支持與喜愛,他不僅成立教育照護基金會,也不時和當地青少年互動踢球,鼓勵當地移民家庭的小孩勇敢做夢。 由於姆巴佩的成功,邦迪開始有越來越多小孩以他為榜樣,印有他肖像的海報、壁畫出現在城鎮的各個角落。 2019 年時,姆巴佩聯手自己的主要贊助商 Nike 推出一系列名為「Bondy Dreams」的邦迪限量商品,並且與在地小孩們一起拍攝廣告,把自身資源帶回社區,帶動當地的發展。 另外,姆巴佩在 2020 年 1 月時也創立了自己的基金會「Inspired by KM」,鼓勵生活在法國的貧民、移民兒童追求自己的夢想。 圖片|姆巴佩 IG 因外表與膚色被霸凌 無論大家熟不熟悉姆巴佩,一定都會知道他有「忍者龜」的綽號,但這個綽號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這是巴西球員內馬爾、阿爾維斯等球員為他取的綽號,他們認為姆巴佩的外表長得很像《忍者龜》裡的主角「多納太羅」,並在社群媒體上公開談論與捉弄對方。 儘管姆巴佩本人沒有公開發表過立場,但他的父母對此感到相當不悅,並認為這是一種霸凌。 2018 年的歐冠杯決賽時,姆巴佩罰丟點球,讓球隊最終無緣拿下冠軍,引起球迷們極大的憤怒,用充滿種族歧視的言詞咒罵他、在他拿球時噓聲一片。 「姆巴佩赢球时,他是法國人,輸了比賽後,他就是另一種人了。」——美國體育週刊 圖片|姆巴佩 IG 如此狂妄的網路暴力讓他一度萌生退出法國隊的想法,同時他也公開批評法國足協沒有及時站出來保護球員。 沒想到這一言論,又再度引起酸民們的另一波攻勢。 「我認為我是所有人的榜樣,今天的法國應該是全新的法國。這是我希望向我這一代年輕人傳達的信息:我們比之前更強大。我是法國人,我是巴黎的孩子。」——姆巴佩 姆巴佩後來自己冷靜下來發現,退隊並不是回應攻擊的最好方法。 眼看他現在成為全法國人的足球英雄,想必這已經是回應酸民的最佳方式。 (猜你喜歡: 你要順著他,還是直接吵?遇到網路酸民的三種解決方法) 圖片|姆巴佩 IG 跨性別名模女友伊尼斯蘿 作為一位明星級球員,姆巴佩的私生活同樣受到關注。 今年五月,他與模特兒伊尼斯蘿(Ines Rau)在遊艇約會的照片曝光,並且因為女方的跨性別者身分而引起討論。 今年28歲的伊尼斯蘿和姆巴佩一樣在法國巴黎長大,她出生時是男兒身,8歲時已經發現自己想成為一名女性,16歲時進行手術,並在 2017 年當上《花花公子》雜誌歷來第一個跨性別者的當月女郎。 伊尼斯蘿有兩個小孩,公開自己的跨性別身分後,她失去了一切,但她為能夠坦然做自己而感到快樂,並且持續為 LGBTQ+ 群體發聲。 「我跟自己說,我應該做回自己。無論是性別、性取向或是什麼的,說出真相後是種救贖,拒絕你的人只因他們不值得。重點不是被別人所愛,而是要愛自己。」——伊尼斯蘿 (延伸閱讀:為你選書|跨性別是變性人嗎?那些容易被遺忘的「非二元」性別權益) 圖片|伊尼斯蘿 IG 伊尼斯蘿和姆巴佩的約會照片曝光後,兩人並未公開回應這段緋聞。 儘管有球迷嘲笑姆巴佩的戀情,但也有不少人看好這對佳偶,尤其伊尼斯蘿的坦率性格,讓她獲得許多喜愛,期待這段姐弟戀能有個好結果。 今年 23 歲的姆巴佩,至今在職業生涯已經拿下一座世界盃冠軍、一座世界盃亞軍、金靴獎等榮譽,在經歷了這些風風雨雨後,相信未來的他會以更強大的面貌,繼續在球賽上奔跑,書寫一個又一個的歷史紀錄。 December 19,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4DFh3G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5 大金句:不是生活太無趣,而是妳選擇了乏味 https://ift.tt/GlzVigQ 讀者創作 有趣的人並不侷限於幽默,而是做一個坦率、正視自己內心所想去生活的人。生活中的美好取決於自己的心態,自己變得自信,也會讓你顯得比別人更美麗。 文|千千籽 《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於 2021 年發行,作者慕容素衣是豆瓣上的人氣作家。 書裡訴說的不僅是愛情,而是想告訴大家這輩子很長,要找一位跟妳相處有趣、自在的人在一起。 相同地,作者也希望我們有能成為那位有趣的人,這裡的有趣比較像是用坦率的心面對生活及人生,正視自己內心所想勇敢去愛,好好珍愛自己的生活。 精選書中 5 段金句,想讓你知道:真正的美好並不只是面貌,而是你發自內心的去愛你身邊所有,並且懂得欣賞自己善待自己。 多肉小姐常說,千萬不要對外表自卑,妳就是妳,妳的朗朗自信,會讓妳顯得比任何人都來的美麗。 圖片|Photo by Antonino Visalli on Unsplash 她叫多肉小姐,是因為她養了許多多肉植物。 多肉小姐不是世俗上認定的纖瘦美女,肉可能稍微多了些,但她並不因此感到自卑,反而是落落大方的給人一種勇敢且獨立、自信得感覺,她熱愛生命熱愛這個世界,勇於挑戰並嘗試所有美麗的事物。 我是個不自信的人,在路上不太喜歡跟人對視,總是低著頭眼神空洞的走在路上,希望大家最好都不要看我,這一切都是滿滿的不自信,有天朋友跟我說:「妳要先覺得自己美炸了,別人才會覺得妳漂亮啊!」 真的的美麗或許從來不是妳的臉,而是從妳體內散發出的自信,相信自己、愛自己,充滿自信的我們都比任何人還要美! 跟對的人在一起,連妳的植物都會變得好起來。 多肉小姐的故事,如同前述的她種了很多多肉植物,而她在一次去國外出差時,拜託男朋友照看她的多肉們,沒想到出差結束回到家後,發現她的多肉們長的好極了,才讓她發覺原來「跟對的在一起,連植物都會變得好了起來」。 跟對的人在一起,他會細心的照顧你所愛、愛你所愛,就如同細心對待你一般,他不僅是讓你的生活錦上添花,還讓你周遭的事物變得更美好。 (延伸閱讀:守護亮采的聰明生活哲學:體會生命中更多美好) 圖片|Photo by LOGAN WEAVER | @LGNWVR on Unsplash 人生已經觸底,很快就要反彈了。 人生總是有起有落,而且一定會碰到低潮期,有時我會常陷入低潮無法自拔,但仍然要鼓勵自己,所有的低潮都會過去,之所有會有低潮是因為生活即將起飛,要飛得更高就必須碰到地面,給地面重力一擊才有機會飛的更高。 不是生活太無趣,而是妳選擇了乏味。 畢業後我回到鄉下老家,在老家工作後我總是怨天尤人,感覺生活無聊極了,總覺得是家困住了我,我無法再體會像大學那樣多采多姿的生活。 在第一次離職並經歷轉職的過程中,我終於脫離了那種被害者的思維,轉換了思考方式。 並不是鄉下的家困住我,而是我自己選擇了乏味的生活,不願意踏出更多步,向外尋找有趣的事物,我仍然可以體驗繽紛的生活,就只有要再多走幾步即可,如果想讓生活變有趣,也必須要費心經營。 德語詩人里爾克說:「不快樂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你只是虛度了它。無論你怎麼活,只要不快樂,就不算生活過。幸福的人可以從微小的事物中汲取快樂,每一天都不拒絕自然的饋贈。」 因為生計的關係,我們每天似乎必須花三分之二的時間去工作,而工作對大部分的人並不是興趣、也不有趣,要在工作中獲取快樂幾乎是不可能。 說不上是討厭但也只能說是平靜,雖然平靜並沒有不好但生活已經夠苦了,還是要往裡頭加點甜。 (同場加映:給工作狂的十個休息提案:照顧自己不必結案,生活偶爾需要任性) 圖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在所有屬於自己的時間中,多去作一些自己喜愛的事,體驗生活的種種愉悅,就算生活中沒有顯而易見的歡樂,我也想學會細細地去品嘗生活中的細小,從中攝取能量及快樂。 有時並不是人生不快樂,而是陷入了渾沌的狀態中,放開心胸去體驗生活才會有新的火花出現。 人們渴望愛情帶來生活上的改變、渴望透過另一半得到救贖,但愛情應該是錦上添花,必須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讓自己獨自美麗,兩個人才有可能成為讓彼此生活變得更有趣的存在。 作者介紹|千千籽。尋找人生的方向,這樣路途似乎沒有盡頭,因為人生來便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但到了人生的盡頭似乎便會看淡一切,認為單純的幸福、快樂即可,既是努力尋找自我的路上,又希望獲得平凡的幸褔,真是尷尬的人生。 December 1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lzVigQ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自欺欺人不是逃避,而是傷痛的過渡!陳曉唯讀《有母親等待的故鄉》悟出修補內心的方法 https://ift.tt/OFhMxLr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獲得直木賞的淺田次郎,被譽為最會說故事的作家,暌違五年的全新大作,繼《鐵道員》之後,他的文字再度衝擊你的淚腺,故事描繪了家人與故鄉,讓我們看作家陳曉唯,如何從閱讀後的視角出發,細細品味小說帶來的感動。 文|陳曉唯 渡口──那些於生命中看似自欺的謊言 前些年的一場聚會裡,朋友談起父親病重臥榻時的狀況。那時,他的父親喜歡寫日記,天天埋首寫著,日記本寫得密密麻麻,寫的卻不是當下的事,而是多年前的故事,他特別喜歡寫童年的事,除了日記外,父親也經常說起從前。 有次父親對他說,年幼時,家裡經濟窘迫,三餐都難能溫飽,可母親每天都將家裡養的雞生的唯一一只雞蛋留給他,而且都是早餐時,仍記得學校離得遠,每日都得早起,醒來便聞到滿室油香,見餐桌已擱著一盤煎蛋。 母親習慣將蛋的邊緣煎得焦黃酥脆,蛋黃則是半熟的,他喜歡在蛋上淋些醬油,用筷子將蛋切成一小塊一小塊,一點一點地珍惜著吃,幾次想分給母親,母親都婉拒了。 他後來吃煎蛋時,總能想起母親;或是冬天時,他特別怕冷,夜裡雙手冷得無法入眠,母親會將他的手擱在她的懷裡,那是他第一次感覺女人的乳房原來如此柔軟溫暖。 諸如此類的童年往事,父親說了又說,於日記裡反覆地寫著,生怕旁人不知道這些事,更怕自己忘記似的。 圖片|Photo by Nathan Dumlao on Unsplash 聽完故事,聞者都覺得他的父親必然是個深愛著母親的人。 然而,他卻說:「但這些故事都不是真的,我奶奶在生我父親時便難產死了,但因為他病重的緣故,每個人都只是聽,不忍心點破。 我父親說這些故事時的眼神總是發亮,他深深相信這些不曾存在的,虛構的故事,於是每次聽他談起時,我總莫名地背脊發涼,感到些微的害怕。」他邊說,眼神透著無法言說的惶恐。 同桌的友人問他:「為什麼是害怕?」 他面露疑惑地回答著:「可能覺得我父親在說謊,因為我印象中的父親是個不說謊的人,但他所說的故事算是一種謊言嗎?」 在他的記憶裡,父親是個思維理性的人,話少而嚴肅,在大學裡教授化學直至退休,深受學生愛戴。 那些日子,他總覺得父親與他過往認知的不同,他總告訴自己,或許是因為病痛,致使父親的記憶錯置改變了,於生命裡生出了一個不曾存在的母親。 圖片|圓神出版社 提供 近日讀淺田次郎的作品《有母親等待的故鄉》時,總想起這段故事。 於書中,淺田老師描寫了於不同領域皆有所成就的主角們,內心隱藏著不能與外人道的孤獨與困境,因緣巧合之下,他們購買了信用卡公司為頂級客戶提供的「歸鄉服務」。 「歸鄉服務」安排他們前往虛構的故鄉,感受如戲劇般的鄉愁。原以為僅是體驗鄉愁的旅程,主角們卻因旅途裡的靈魂人物「母親」而深受動容,甚至陷入虛實難辨的情境之中,無可自拔。 他們深切知悉「鄉愁之旅」是場精心安排的戲,目的是讓他們能藉此放鬆身心,而旅程中與他們相伴的母親僅是名演員,而非真正的母親。 然而,藉由與這位假扮的母親的對話互動,品嚐她所做的料理,聆聽她訴說的故事,他們不自覺地逐步深陷懷鄉之感,他們必須不斷地告誡著自己這不是真實的,同時又渴望深信這並非一場謊言。 (猜你想看:陳曉唯專文|沒有狼性又怎樣?找到自己角色與屬性,最有幸是你自己) 圖片|Photo by Galen Crout on Unsplash 然而,謊言的意義是什麼? 朋友的父親逝世多年後,他又一次談起父親時,他曾說: 我後來在想,我父親口中所談的那個根本不存在母親其實是一種過渡,是他對自我的反射,與他很相似卻不是真實的,他透過這樣的方式確認自己還活著,甚至藉由虛構出來的母親,填補了他生命中從未有過母親的缺憾。 因為他無法對別人訴說他的病痛與脆弱,他借用了這樣的方式將內心的軟弱釋放出來,他其實是在對我們示弱,而我當時並不是害怕我父親說謊,我只是不願意去承認他原來也有軟弱的時候。 (延伸閱讀:「懂得展現脆弱的男性,更加令人尊敬」所有父親的自白,都彌足珍貴) 謊言其實是一種過渡 有時人們需要謊言並不僅是聊以安慰,而是一種與親密之人示弱的方式。 如同淺田老師筆下所建構的懷鄉之旅,那個虛構的母親,她帶來的並非僅是母性或母親的安慰,更多時候,主角們透過她得以映照出當下的模樣,明白自身的傷痕與無助,藉由這樣的方式確認自己的存在,填補生命際遇裡的缺憾與痛苦,將內心無法與外人道的軟弱釋放。 然而,謊言亦不僅是一種過渡,那些於生命中看似自欺的謊言,不僅讓我們得以在艱困的時刻得到安慰,讓身心獲得休憩,亦讓我們發現自身的軟弱與缺陷,從而尋獲修補或改道的契機。 而於謊言過後,我們仍必須走向真實。 謊言領我們到達另一個渡口,停泊了謊言的船隻,告別了近乎無聲卻曾輕敲我們內心無數次的漣漪,走向另一段旅程。 本文為作家陳曉唯為淺田次郎新作《有母親等待的故鄉》撰寫之書評。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有母親等待的故鄉》 December 14,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FhMxLr
大人式的戀愛|如何好好愛人?《愛的藝術》三個愛的祕密:愛是給予,而非接受 https://ift.tt/7DWOnra 讀者創作 愛情將人從孤獨的狀態中解救,苛求對方符合自己「理想伴侶」的完美藍圖,卻忽略了愛應該保有自己的完整性。正因為「愛人」同時「自愛」是如此困難,所以說「愛」是一門需要學習的藝術,透過磨練讓它變成生活實踐能力。 文|陌熙 一切變得快速、便利且唾手可得,當現代人極致化「消費」和「自由」的價值時,「速食愛情」於焉誕生。 當關係一再碰到瓶頸時,不是選擇努力溝通磨合或是自我檢討,而是寧願相信「下一個會更好」,或是「你值得更好的人」。 大家都渴望一段契合靈魂的愛情,卻始終認為自己只需處於被動的位置,等待對的人主動來臨,而不用去學習如何好好的「愛」一個人。 多數人把愛的問題化約為「被愛的問題」,舉凡市面上琳朗滿目的「戀愛課程」主打各種「搭訕技巧」、「個人形象與魅力營造」,把重點放在如何將自己商品般精緻地上架,而沒有想到「去愛的問題」,沒想到交往後「自己的愛之能力」的問題。愛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是如何「被愛」,如何變得「可愛」。 有鑑於此,今天想向讀者介紹由心理學大師佛洛姆(Erich Fromm)所著的《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 本書之所以能成為世人們百讀不厭的不朽經典,在於其橫跨時間與地域的普遍性,愛,之所以能成為一門藝術,乃是因為它需要學習、打磨與鍛鍊,它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生活實踐能力。 (本文節錄《愛的藝術》之內文精華,並與生活經驗相互闡發,以期帶領讀者更接近愛之本質。) 圖片|Photo by Jez Timms on Unsplash 重點一、何謂「成熟的愛」?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但仍舊是兩個 在定義何謂「成熟的愛」之前,佛洛姆提出了兩種不成熟之愛的典型,分別為: 「被動形式的共同結合」以及「主動形式的共同結合」。 就前者而言,它指的是「被虐狂式的愛情」,意謂被虐狂者逃避不可忍受的孤獨感和隔離感的方式,是變成另一個人重要的部分,這個人指揮他,引導他,保護他。 舉例來說,服膺於父權淫威下而仰賴或任由丈夫指派家務分工、衣著款式,卻絲毫未察覺自己正在被剝削的女性即是「被動形式的共同結合」。 佛洛姆說:「被虐狂者不用做決定,用不著冒任何危險,他從不孤獨,但他並非獨立,他沒有完整性,他還沒有完全出生。」 就後者來說,則是前者的逆轉,它指的是「虐待狂式的愛情」,意謂著有虐待狂的人逃避孤獨感和監禁感的方式,是把他人變成自己重要的部分。 延續上個例子,當傳統男性需要倚恃著支配女性生活的各種層面才能實踐自我價值,即是「主動形式的共同結合」。 上述兩者的共通之處在於:融合而不具有完整的人格。 人們往往容易在熾熱滾燙的愛欲裡,分不清自己和伴侶之間的界線,好樂團在歌曲〈我愛你,卻不能拯救你〉的歌詞中提到:「可你是你,我們是獨立的個體,你喜歡做你自己,我討厭這種無能為力。我愛你,也愛著我和你。」 (同場加映:結婚非愛情盡頭!聲音教練小虎透過關係下一步牌卡學會感恩,挖掘對方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圖片|Photo by Aleksandr Popov on Unsplash 正因為愛情解救人們於隔絕與孤立的狀態,餽贈我們與另一獨立個體合而為一的親密感,因此我們時常會單方面地要求戀人遵循著自己傳遞與接收愛的方式,渴求對方完全切齊自己對於「理想伴侶」的完美藍圖。 然而,所謂「成熟的愛」是,保存自己的完整性、保存自己的個人性之條件下的結合。 這正是愛情的矛盾之處,亦是修習「愛的藝術」最艱難的所在: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但仍舊是兩個。 投入情愛關係的兩人,是絕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做最原初的自己,然而,該如何在關係當中拿捏自我的原則與界限,哪些是可以妥協,可以任由對方逾越;哪些是自己的底線,絕不允許戀人踐踏則有賴個人對於自我的了解與探索。 表面上愛情似乎建立於對他者的理解,但筆者認為更大一部份奠基於對於自我的掌握,唯有通透自我才有辦法建立明確有效的溝通渠道,畢竟一個對於自我概念極其模糊的個體,該如何奢求戀人理解自己呢? 重點二、愛首要的意義是「給予」,而非接受 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多數人把愛情看作是一種「投資」,是一種講求「報酬率」的市場行為,就算沒有高報酬至少也要維持「付出」與「回報」間的平衡。 然而,隨著時間的移轉這樣的思維邏輯容易導致「錙銖必較」的「算計」心理,前天是誰洗碗,昨天是誰曬衣服,今天又是誰負責掃廁所,所有日常生活裡雞毛蒜皮的瑣事都能成為觸發爭吵的引爆因子。 然而,佛洛姆說:「人們的普遍誤解是把給予任作『放棄』,是被剝奪,是被犧牲。」 這當然不是指無限上綱、無條件、無原則地給予,而是呼籲現代人去感受在給予行為過程中,去體會自我的力量、豐饒與能力。 此外,給予的主要領域不在物質,而在特屬於人的「人性領域」。 當一個人能把他的喜悅、興趣、關懷、了解、知識、幽默以及憂愁給予出去,他便能以增強自己生命感的方式增強了他人的生命感。 在真實的給予中,他自然接受到向他反射回來的東西。 於是,佛洛姆說:「給予意謂著使他人也成為給予者,並且他們兩者共享由他們帶入生命之中的事物,所產生的喜悅。」 (延伸閱讀:不委屈求全,你的誠實,為愛情鋪下更真誠的相處) 圖片|Photo by Honey Fangs on Unsplash 重點三、愛的四項基本元素:照顧、責任、尊重與了解 佛洛姆在書中提及修習愛的藝術,所需具備的四項基本元素。 1. 照顧 就像小學的我們細心照料在沾著水的衛生紙上悄悄生長的綠豆苗、在鋪滿桑葉的飼養箱裡緩慢蠕動的蠶寶寶,或是《聖經》中上帝賜予約拿一棵樹卻有使其枯萎為例,這些例子都能驗證佛洛姆所謂「愛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及成長」。 愛的本質之一即是為某種東西「勞力」,是「使它生長」。 筆者認為,所謂「勞力」的範疇不限於具體的物質層次如為伴侶跑腿、外帶宵夜,更可推展至抽象的心理層次,在彼此難以嵌合的慣習、思維與價值觀當中,付出精神上的勞力,溝通協調並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更寬廣與彈性的視野看待世界。 2. 責任 之於現代人而言,「責任」似乎總伴隨著一定程度的壓力和負擔,是和「義務」相似的詞彙。 不過對佛洛姆來說,「責任」是一種完全自動的行為,是一種當你真心深愛某個人下意識會展現出的決心,意指「對另一個人表現出來的以及未表現出來的需要之回應」。 在個人主義標榜著「自由」無上價值的當代,人們往往畏懼給予「承諾」、肩負「責任」,認為這是限制其自由的「束縛」,然而若是我們真心要建立一段穩定的關係,勢必得好好擔起身為伴侶的責任。 圖片|Photo by Maico Pereira on Unsplash 3. 尊重 佛洛姆說尊重意味著:「讓他依照自己的本能去生長,去發展,意涵著對他人沒有侵占剝奪的慾望,不是要他合我的意,合我的用途,而是要對方為了自己而成長及發展。」 這項元素可和重點一相互映證,亦即我們必須在愛欲裡分清自己和伴侶之間的界線,哪些在可商量、可協調的範圍,哪些是禁行區、是不可踰越的底線。 倘若我們過度仰賴伴侶的指揮、支配與導引則容易淪為前述所謂「被虐狂式的愛情」;反之,若我們需要不斷地限制並掌控伴侶才能感受到安全感與自我價值,則容易淪為「虐待狂式的愛情」。 佛洛姆認為「尊重」的前提即是「自己先能站立,如此一來,便不須控制他人和侵占他人」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先學會獨立生活、和自己獨處並建立起自我價值,當投身一段情愛關係時,才不會需要倚恃著指揮或被指揮,來感受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才不會變成《愛在黎明破曉時》中女主角 Celine 對於愛情的消極想像:「我所理解的愛情就是,兩個不知該如何獨處的人在一起逃避。」 4. 了解 亦即「一種超乎對自我的關懷,以他人的處境來了解他人」。 佛洛姆之所以刻意強調是一種「超乎對自我的關懷」,在於同理心亦有其極限,而且往往同理一個人,需要耗費大量的「激情」與「意志」。 以書中所舉的例子來說,當我們試圖要去同理某個人憤怒的情緒,若只是純粹觀察其表徵,我們無法理解他憤怒背後,埋藏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我們需要以「超乎對自我的關懷」的態度,才能「進而發覺那是焦慮、擔憂的展現,更深一層是因為他感到孤單、感到自己有罪,於是了解到他的憤怒只是某種更深邃的心理之外觀。根本上他是一個受苦者,而不是憤怒的人。」 而這種程度的理解除了耗費大量熱情、耐心與毅力以外,亦需要一定程度的時間,漸進式地揭開一個人廣袤深邃的心理外觀。 (猜你喜歡:愛情心理學|沒有完美「對的人」:與父母相處與失落,如何決定日後的戀愛對象) 圖片|Photo by Manuel Meurisse on Unsplash 我想以身旁愛情長跑近四年的友人,曾向我說過一句頗有哲思的話做結。 他說:「要當一個完美的伴侶,你絕對不能做自己,而是要讓另一伴完全的做自己。」 當時我以為一段完美的愛情是兩個人都能在關係裡做自己,我回道:「這樣你不會覺得很不公平或很不自在嗎?」 他只是笑笑的回答說:「最好的狀況當然就是,你的另一半也這麼想。」 由此,「愛的藝術」絕非一個人閉門造車即可練就的技藝,而是兩個墜入愛河的獨立個體,在愛慾、承諾與責任當中共同攜手修習與琢磨,方能達致爐火純青的一門高深技藝。 作者介紹|陌熙。喜歡文字、電影、木質香氛、灑滿陽光碎屑的泳池和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期望在高速運轉的台北城裡,透過文字凝滯時間,鐫刻感受,陶冶靈魂。 December 1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7DWOnra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台達 不同凡想.心旅程】海英俊&鄒開蓮:展望新世代,需要多元共融的思維才能創造卓越 https://ift.tt/gl0JBpQ Charming Brand Talks 近年,企業 DEI 成為趨勢,你想過公司高層是怎麼看待多元共融的實踐的嗎?他們又如何做到?對於內部主管與員工的溝通和訓練有哪些? 從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先生,以及頂尖國際經理人鄒開蓮 Rose 的分享,一起談談台達的 DEI 實踐旅程。 時序漸漸來到了初冬,我們迎接【不同凡想|心旅程】的第四季分享。 前三季我們聽到來自曾寶儀、錢薇娟、徐譽庭的精彩分享,從不同面向的角度切入,談多元共融環境的重要性。 這一季,榮幸邀請到台達電子董事長海英俊先生,以及頂尖國際經理人鄒開蓮 Rose,從他們作為領導者的高度,來看多元共融的必要,以及台達電子對 DEI 回顧與展望。 活動開場,鄒開蓮 Rose 在一開始就提到,DEI 不只是一個表面的口號,或是公司人資要實踐的事情:「DEI 本身就是充滿價值的,是真的對企業有幫助;而當企業建立多元共融的職場環境,員工就會更願意投入,發揮最大的潛能,創造影響力。」 多元共融的必要:當你能夠做自己,你才願意完整投入自己 在女人迷 2022 年最新「DEI 職場千人大調查」中可以看到,有約 4 成的工作者「很少可以」、甚至「無法」在職場中自由表達真實的自我;有高達 94% 的人認為,「年齡差異」、「單身歧視」是讓自己缺乏安全感、感到「格格不入」的主要原因。 Rose 對這個數據調查的結果提出她的觀察,她認為,當團體內有很多不一樣的人,從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面向的解法,就有機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在嶄新的時代,我們要面對很多全新的問題,所以我們無法完全倚靠過去的經驗;Diversity 多元的價值是,因為我們的不同,而使得我們在做決策有不同的觀點,讓我們把一件事做得更好。」 多元共融對於企業的價值在於,因為我們都是如此不同,而我們會給彼此更多的靈感。 鄒開蓮 對 Rose 而言,Equity 公平是一種提醒,我們有時候會沒有意識到自己正進行一件不公平的行為;譬如不要雇用一個已經懷孕的人,因為會影響工作的效率與團隊運作,乍看起來是一個很邏輯的想法,但這會導致這些人沒有得到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與可能。 至於 Inclusion 共融,是接納,讓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在這個團體、公司中是被接納的。她舉例:「當一群女生都在聊小孩,一個單身的人走過去,會覺得很孤單。」 多元共融就像舉辦一場舞會,讓每個人不只是獲得邀請,更在舞會上感到被歡迎、被接納。 「感覺自己被接納」對員工的感受與企業發展有多重要?就像 Rose 深刻感受也反覆強調的,我們上班時,通常只帶了一部分的自己來工作;當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不同都可以被接納,就更願意投入更多的自己:「當企業在經歷坡濤洶湧時會最有感覺。當員工可以做他們自己,他們合作的氛圍很不一樣,他們的向心力與投入程度也不一樣。」 多元共融的環境可以創造「高效能表現」、「強化僱主品牌」、「建立歸屬感」,對於企業長遠發展有正向影響。 因此,多元共融不是政治正確,對於商業發展也是一個助力。 鄒開蓮 台達累積五十年的 DEI 的企業文化:從主管做起,體察自己是否有無意識偏見 對於這個數據的結果,海英俊董事長也談到台達累積五十年的 DEI 企業文化:「五十年前,我們只有 15 人,其中有大半是女性。我們從一開始就沒有把性別、教育程度當作什麼樣的標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談到如何持續實踐 DEI ?海英俊董事長首先呼籲,尤其是身為主管的我們,需要特別有自覺,自己是否不自覺地產生歧視?大部分的員工都多多少少在工作場所中會碰到「無意識偏見」;譬如比較資深的人說話時有沒有看你?或你感覺到自己講話很容易被打斷等。 海英俊董事長直接在講座現場呼籲在座同仁,如果真的遇到讓自己覺得不舒服的事,不要放在心裡面,可以選擇直接跟對方說。 人資的門也永遠是開的,要打給我也可以,我會想辦法去幫你解決。 台達電子董事長 海英俊 海英俊董事長他認為最重要的是溝通,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沒有溝通,而台達是一個鼓勵直接表達的地方。 Rose 對此補充,「只要是人,都會有偏見,當我們開始有自覺就是最重要的一步。」從自我體察開始,進而產生對話,就能創造正向循環。 她也提出「狼群論」,當一隻狼沒有力量,成為狼群就能發揮影響。一群人在一起時,就能夠互相支持、給予表達的勇氣與環境。 隨著台達團隊組成越來越多元,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性別與年齡層等夥伴不斷加入;由上而下改變企業文化,把職場變得多元共融,才能更激發員工的淺質,提升參與度,為下一個階段打好基礎。 「難道講究平等,不會有天矯枉過正?」 來到講座的 QA 時間,台達夥伴們也非常踴躍發問,對話過程,直接彰顯鼓勵對話的企業精神。 其中一位員工提出疑惑:「若在雇用員工時『刻意』挑選不同的人,但『刻意』兩個字會不會就是一種歧視?」對此海先生表示,這取決於現狀、環境的友善狀態。如果今天我們已經處於很平衡、大家都很滿意的狀態,那我們當然就不必「刻意」去做些什麼。 「可是在很多地方不完全是這樣;就是因為自然的狀況之下,不會有多元聲音的結果,所以你必須讓它有點不自然,才會有改變的可能。如果不做,企業也不會刻意地去思考這件事。這並不是一個保障名額的概念。」 接著,也有員工反向提問:「講究平等、DEI,是否可能矯枉過正?當弱勢知道自己有權利可以出來反抗,反而可能讓一切超越平衡點?」 Rose 認為,當中很重要的是,主流意見者也不要放棄發出自己的聲音;而另一邊,你也不能期待每個人都要贊同自己的每個決定:「要回到我們是不是真的尊重,而不是只有表面標籤。」當然,這時候企業中的文化就非常重要,它是否樹立了一個真正尊重彼此的文化,讓每個人都有發生的機會。 整場活動的分享與交流過程,我們看見領導者做為一個高度,他們對於公司文化中實踐多元共融的態度,也讓員工有機會平等地表達意見、彼此交流。 就像 Rose 說的,「DEI 不是製造組織中不同團體的對立關係;如果你也希望企業可以接納你的真實樣貌,那我們一起來創造這樣的職場環境。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促成多元共融的關鍵角色。」 海先生也反覆強調了「尊重」的重要性:「常會有人問,我們是台灣人,要怎麼去跟美國人、挪威人打交道?但人都一樣,都是需要被尊重的。」 立基在共同實踐、彼此尊重的基礎上,真正落實多元共融,破除無意識偏見,才能賦權每一個人,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展現最大的價值,共創更好的未來。 文|Shanni December 14, 2022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l0JBpQ
2022 結束前必看!7 部 Netflix 治癒系劇集推薦,《初戀》、《二十五,二十一》帶你和遺憾說再見 https://ift.tt/sPl4pzk 女人迷編輯 Angela 在迎接新的一年前,讓我們先來回顧七部 2022 必看的 Netflix 劇集吧!《初戀》在一片口碑韓劇中突破重圍,不只喚起觀眾心中的青澀初戀回憶,也讓我們學會珍惜眼前的每一段緣分。 2022 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裡,你曾經看過哪些溫暖人心的劇集呢? 每到歲末年終,不少人會回顧自己在這一年的成長與目標,心情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然而,無論今年我們完成了多少件計畫,在年末都該好好感謝這一年來努力活著的自己,向自己說聲:辛苦了。 透過以下要介紹的治癒系劇集,也能讓你在冷冷的冬天裡找到一絲溫暖,為自己打氣! 圖片|《初戀》劇照 《初戀》:致曾經魯莽而耀眼的你 由滿島光、佐藤健主演的日劇《初戀》,上線後即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 本劇以宇多田光兩首歌曲〈First Love〉與〈初戀〉為靈感,呈現這對戀愛在歷經時間、環境變遷、自我成長後,如何誠實面對自己並面對這份情感。 每到歲末年終,許多人會開始回顧過去一年來的成長,而《初戀》會讓你回憶起青春時期那個魯莽卻耀眼的自己。 當我們隨著年紀增長而漸漸忘了回頭照顧自己時,這部劇集不只成功喚起對青春的緬懷,也喚起了對生活的熱忱。 無論我們到了幾歲,都該懂得把握眼前一切,無論那是一段擦肩而過的緣分、一張象徵重要意義的 CD、一場可遇不可求的雪,抑或是一位讓你同時感到心動與心痛的人,無論結果如何,未來這些瞬間,都將是漫長人生記憶裡的閃光片段。 (延伸閱讀:緣那麼淺,愛那麼深!Netflix 日劇《初戀》滿島光、佐藤健重現青春的遺憾與心動) 圖片|《初戀》劇照 《我們的藍調時光》:溫暖人心的一杯熱咖啡 《我們的藍調時光》由李秉憲、申敏兒、車勝元、李姃垠、韓志旼、金宇彬等人主演,故事聚焦一眾居住在濟州島的人們,面對人生各個階段的困境時,如何透過自己與他人的協助與成長來度過生活的難關。 這部劇集的角色各個性格鮮明,他們所追求的人生亦不同,因此我相信觀眾一定有辦法從某個角色的故事身上找到共鳴。 編劇透過細膩的筆觸,寫出日常卻能夠帶來溫暖力量的台詞。 在這個寒冷的年末時節裡,《我們的藍調時光》就像一杯熱咖啡,捧在手心溫暖了雙手,同時也治癒了你的心。 (猜你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圖片|《我們的藍調時光》劇照 《二十五,二十一》:和遺憾說再見 介紹這部影集前,想先介紹執筆撰寫《二十五,二十一》劇本的編劇權度恩。 她曾擔任金銀淑的編劇助理,金銀淑是韓國著名的電視劇編劇,作品有《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與《陽光先生》。 後來權度恩執筆描寫職場女性故事的《請輸入檢索詞WWW》,擅長描繪寫實而觸動人心的故事。 《二十五,二十一》由金泰梨與南柱赫主演,故事架構與《初戀》同樣是跨世代的故事,講述了年少時代追夢的熱情、初戀的美好與遺憾以及變成大人後的豁達與自在。 這部劇集很適合當作和過去遺憾說再見的契機,趁著年末好好整理心情,新的一年有個新開始!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二十五,二十一》給大人看的青春劇:那些年沒能好好說的再見,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程) 圖片|《二十五,二十一》劇照 《三十九》:年紀無法定義你的樣子 《三十九》顧名思義是講述三位主人公在「三十九歲」時的故事,由孫藝真、田美都與金智賢主演。 步入四十歲前,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什麼模樣? 劇集裡的三位主角有她們各自的答案,有的人追求穩定、有的人尋求刺激、有的人等待愛情開花結果,但無論是哪個答案,她們都傳達了一個訊息——沒人能定義三十九歲該有的樣子。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除了長大一歲,身上的責任似乎無意識地變得更重了。 然而,我們不該讓年紀或社會期待來定義自己的生活。 就像《三十九》中的三位主人公,儘管身邊總有人給予建議,但最終她們都選擇遵從內心的聲音,找到讓自己幸福的那把鑰匙。 (你會喜歡:看孫藝珍《三十九》40 歲前我懂得的 4 件事:喜歡就告白、學會道永別) 圖片|《三十九》劇照 《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我們想要的未來是什麼? 繼 2018 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後,公視再度攜手 friDay影音 打造全新台灣詩選電視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 這系列共由五個故事組成,分別為〈聖筊〉、〈尾號1314〉、〈恭請光臨曾賈府喜事〉、〈梅莉〉與〈沙之書〉,探討關係中必然面臨的矛盾。 這五個故事的調性皆不同,適合與伴侶邊看邊檢視彼此的關係,無論是想改進的地方,或是覺得做得很好的部分,都很適合在邁入新一年之際,留段時間和對方對焦彼此對未來的想像與規劃。 (猜你喜歡:專為伴侶設計的關係加速器,透過牌卡引導,相處、提問、行動,找到專屬你們關係的下一步) 圖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中的〈聖筊〉劇照 《她和她的她》:學會擁抱自己的脆弱 你受的傷,請留在今年就好。 《她和她的她》由許瑋甯、李程彬、李霈瑜與温貞菱等人主演,故事從一名在職場上很成功的女子在車禍醒來後,發現世界變得不一樣開始。 主人公「林晨曦」因為學生時期的心理創傷,創造了一個「新」世界,這個世界是她治癒自我的重要途徑,也是她重獲新生的方法。 若你的心裡也有無從言說的傷,希望這個傷口能留在 2022 年就好,新的一年學會擁抱自己的脆弱與成長。 (延伸閱讀:從《她和她的她》看「權勢性侵」與「創傷治癒」) 圖片|她和她的她 《我的出走日記》:誰說邊緣人沒有幸福的權利? 回首這一年,你是否追逐著他人的步伐、沒來得及回頭關愛自己? 《我的出走日記》講述了「社會邊緣人」三兄妹想要逃離達到極限的人生,他們的「邊緣」除了心理與身分上的認同,連居住的地方也在首爾的邊緣,從內而外營造這三位主人公與都市人難以融洽相處的情況。 然而,誰說邊緣人沒有幸福的權利? 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總是不自覺地按照社會期待的方式活著,或者說,若不符合傳統定義的樣子,就不是一個及格的人。 《我的出走日記》如實呈現了所謂邊緣人的生活困境,當心中存在比較心態,目光就會放在他人獲得的成就上,而忽略了自身的美好。 這部劇集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卻能夠讓我們反思自身看待生命的方式,學會放開緊握的拳頭,才能把握住更多的事物。 (你會喜歡:《我的出走日記》吳斗煥:邊緣人代表了質樸與天真,是我們追逐成功時,亟欲切割的美好) 圖片|《我的出走日記》 一年的結束,不代表接下來必須成就更大的事情,我們反而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回顧自己過去的成長,就如《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台詞所說: 「覺得生活鬱悶就看看背後,轉過身就會看到另一個世界。」 如果你曾經因為忙碌而錯過了 以上 7 部劇集,不妨趁著年末假期的時間,好好靜下心,用溫暖的劇集來治癒奔勞一整年的自己吧! December 13,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Pl4pzk
焦慮者自救指南!心理作家海苔熊:克服焦慮,從每一天練習心疼自己開始 https://ift.tt/xP6WlN8 時報文化 你是否常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拖累其他人?這份焦慮源自於你對自我的高要求,學會關愛自己是首要課題。 你做過「考試落榜」或「寫不完考卷」的夢嗎? 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在《夢知道答案》這本書中談到了一個概念:「考試即考驗」。 夢到考試,意味著你的人生正面臨了一個重大的考驗,像是想要轉換職場跑道、準備離家到外縣市生活,考慮展開或結束一段關係,或是心中有個累積已久、渴望達成的事情,一直被你壓抑著。 某種程度上,對自我要求越高、「超我」(super ego)越強大的人,越容易因為考試的夢而感到焦慮。 圖片|Photo by Yuris Alhumaydy on Unsplash 超我有點像是你的內在父母,它不允許你犯錯,希望你達到「應該」有的水準,可是這個「應該」卻讓你過得很辛苦。 我們只要活在世上,幾乎每天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選擇,難免感到焦慮。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焦慮是人生的必然。因為焦慮,讓你有動力去克服一些生命當中的問題。 但是,如果你的焦慮超過了正常範圍(例如神經質焦慮),就會影響到你的生活和工作、睡眠,甚至身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 焦慮的人常常會有一種焦躁、飄浮的、沒有辦法靜下來的感覺,心臟像是被懸吊在半空中一樣。 他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又覺得做什麼都沒意義,把很多擔憂放在心裡。就算未雨綢繆,也沒有辦法緩解當下的緊張情緒。 我也是個容易焦慮的人,很怕被別人打擾,所以需要自我空間。 也因為不喜歡被打擾,所以很害怕打擾別人。 (延伸閱讀:「焦慮,是因為你非常在乎」焦慮感來襲時,能做的五件事) 某次研討會結束之後,我留下來整理東西,不知不覺就忙到了中午十二點半。 有位老師走進來,我以為他要使用會議室,急急忙忙地收拾桌上的東西。 那位老師說:「你不用急著走沒關係,等一下我們下午一點會用這邊。你可以繼續待在這邊,想離開也可以。」 因此,我又多用了十分鐘,等到時間差不多時才去趕高鐵。 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卻讓我這個「心裡很多毛」的人頓時覺得舒坦。因為這句話裡面至少傳達了三個意涵: 允許你擁有自己的空間,不過問你在做什麼。 允許你有離開或是留下來的選擇。 設定界限(可以使用到下午一點)。 然後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覺得不自在,常常是因為擔心自己會礙著誰,或者變成了團體裡的拖油瓶。 如果你跟我一樣容易感到焦慮,那該怎麼辦? 圖片|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正所謂久病成良醫,幾年病下來,我發現有幾個方法可以幫助我減緩焦慮的情緒,縮寫成 MAC: 1. Mindfulness (正念) 焦慮,其實就是我們對未來即將發生的事情,有種無法控制的想像,所以你越是努力去想,反而會讓自己越焦慮。 在一直想、一直想的過程當中,你並沒有好好去「感受」你的焦慮。 你可以感覺一下你的肩膀、喉嚨、胸口、牙齒⋯⋯有沒有哪些身體部位讓你覺得緊緊的、不舒服? 嘗試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透過調整呼吸,練習活在當下、體會此時此刻的感受,讓身體慢慢放鬆下來。 2. Acceptance(接納) 這是我到目前為止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幾乎天天都在練習。 比方說,我經常跟自己說「○○○也沒關係」,○○○裡面可以填入各種你難以接納的行為、想法或是情緒。 甚至,你也可以說:「就算我暫時還沒有辦法接納自己的焦慮也沒關係。」 3. Compassion(關愛) 這裡指的是關愛自己,也關愛別人。 聽起來很抽象對不對? 我覺得比較好的說法是「心疼」,這就是為什麼我常常說,愛自己就是從每一天練習心疼自己開始。 (你會喜歡:寫給 25 歲的大女子:擁抱焦慮,不再做情緒的人質) 圖片|Photo by Giulia Bertelli on Unsplash 世界上最了解你情緒的,就是你的「身體」,不管你多麼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你的身體都不會騙你。 你可以練習跟自己的身體對話,比方說「親愛的肩膀:我心疼你過去一年來,這麼辛苦地幫我扛下很多的責任」,或是「我很心疼五歲時候的我,年紀還那麼小就要被迫長大⋯⋯」 除了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之外,透過跟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心情也會輕鬆許多。 即使事情最後沒有辦法解決,但是心中焦慮的結,似乎也漸漸地鬆開了。 本文摘自海苔熊的《因為有黑暗,我們才能在彼此生命裡靠岸》,由時報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因為有黑暗,我們才能在彼此生命裡靠岸》 December 13,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xP6WlN8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年末關係檢測:10 道問題、5個行動,找出屬於我們愛的下一步 https://ift.tt/ihatG1x 女人迷編輯 Haoting 時至年末,除了回顧自己過去一年的工作表現,檢視自己與伴侶的關係狀態也很重要!在新年到來之前,不妨和他來場下午茶約會,透過本文10 道提升親密感的問題和 5 個愛的行動,找出讓你們越來越愛的迷人配方~ 「今年,我們的關係有更進一步嗎?」 歲末年終是自我盤點的好時機,讓我們能藉由回首過去一年的付出和收穫,來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與步伐。 在工作或學習上,你可能會以績效考核或數據分析等方式,評估自己是否有達到預期目標; 然而,在人際相處,甚至是親密關係上,因為涉及內心的主觀感受,我們很難衡量自己和伴侶在心理上的滿足程度是否相同。 這時,深入而有效的溝通就顯得無比重要! 本篇集結了提升親密感的 10 個問題,讓你們在身心上更加貼近,同時也提供促進關係、創造美好回憶的 5 個具體行動。 無論是想和伴侶訴說真心話,還是和對方一起找點樂子,只要一杯咖啡的時間,就能帶來滿滿的幸福感! 接下來,邀請你的親密伴侶,一起來討論以下問題吧! 圖片|Photo by topic_kong on Pixta 10 個關係問題:讓我們再靠近一點點 揭露內心真實,感受親密升級 有沒有哪個時間點,你特別慶幸我們可以相遇? 比起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你現在對我有什麼新的認識? 通常在什麼時候,你會覺得我是可靠的,能夠依賴的? 關於我,有什麼你很好奇以及想瞭解更多的部分嗎? 我們相處的模式中,有沒有哪個部分是你很喜歡的? (延伸閱讀:靈魂伴侶的 6 大特徵:主動想對為對方做點什麼、彼此依賴與獨立) 圖片|Photo by Jonathan Borba on Pexels 關係進階題討論,凝聚未來共識 我曾經說過哪句話,讓你覺得吃醋? 我有沒有什麼生活習慣,是你很希望可以調整的?我們可以如何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法 對於「共同建立家庭」這個概念,你最期待/害怕的部分是什麼? 你怎麼看待對方職業?有家庭之後,你如何思考彼此工時與薪資的差異? 當我們有衝突或意見不同的時候,你希望我用什麼方式表達,能讓你知道即使我們不一樣,我還是愛你的。 (猜你想看: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圖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5 個愛的行動:我的現在和未來都有你 服務練習!今天結束前為對方做一件事,並等到睡前再告訴對方 趁對方不注意時,偷拍三張不同時刻照片,傳給對方當作驚喜 各自寫下理想中的一天約會行程,一個月內一起實踐! 找一對我們都很喜歡的朋友,一起聚餐,享受這個夜晚 建立你們的伴侶歌單(包含屬於你們的歌),即便不在對方身邊,也能想念 圖片|Photo by Elina Sazonova on Pexels 討論完這些問題,仍覺得意猶未盡嗎? 以上內容選自女人迷【關係下一步牌卡】,其中收錄 90 道精彩題組,讓你越玩越走心,越愛越強壯! 抽牌之外,還有專為不同關係進度或獨處玩家所設計的「主題卡」,像遊戲地圖般,讓你按圖索驥,有條理的進行探索。 遊戲中,偶爾覺得不好意思或格外幸福,可以使出「功能卡」來點驚喜逗號,討拍、撒嬌都很好! 無論是確立關係、同居試默契或結婚成家,不管在什麼情感裡頭,都能透過這套關係遊戲牌卡引導,找到屬於你們的愛的下一步。 你準備好和他來場獨一無二的冒險了嗎? >> 3 分鐘心理測驗,了解你和他是怎麼樣的人生旅伴! 女人迷 womany 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帶你在關係中循序漸進,抽絲剝繭愛的謎團! December 12,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hatG1x
當公主成了現代後母,童話該怎麼演?《曼哈頓奇緣2》重新定義幸福結局,突破傳統框架 https://ift.tt/WBxFNjH Vivier Citygirl 《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是迪士尼睽違 15 年推出的續作,片中挑戰「永遠幸福快樂」的夢幻情節,打破童話故事的刻板印象。當公主碰上現實中的人生難題,他會如何應對? 圖片|《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劇照 睽違 15 年,迪士尼的經典電影《曼哈頓奇緣》(Enchanted)在今年推出續集,不再延續永遠幸福快樂(happily ever after)的夢幻情節,這次《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Disenchanted)要挑戰的是童話故事的幻滅。 迪士尼公主經得起玩笑!《曼哈頓奇緣》首集成功融合古典故事與現代議題 2007 年《曼哈頓奇緣》推出時,正興起一陣諧擬童話故事的風潮。 因為電影《史瑞克》(Shrek)系列的叫好叫座,讓童話故事電影的產地迪士尼不得不重新思考怎麼讓老掉牙的童話情節跟上時代,而當時《曼哈頓奇緣》一推出,便成功帶給大眾耳目一新的感受。 圖片|《曼哈頓奇緣》劇照 《曼哈頓奇緣》首集劇情,講述來自童話王國安達西亞的吉賽兒(艾美·亞當斯 飾演),原本即將嫁給當地的王子愛德華(詹姆斯·馬斯登 飾演),卻被愛德華的後母,邪惡皇后娜麗莎(蘇珊·莎蘭登 飾演)一把推入許願池,放逐到了一個沒有永遠幸福快樂的地方——紐約市。 從童話世界到現實世界,吉賽兒顯得極度格格不入,鬧出各種笑話,電影藉此嘲諷當把童話人物放到當代,會是多麼荒謬可笑的事。 此外,片中也納入了一般少見於童話故事的安排,如離婚、移情別戀等較現實成人的議題。 (延伸閱讀:真人版《獅子王》:誠實面對不堪,才能長出更好的自己) 圖片|《曼哈頓奇緣》劇照 美麗公主和暗黑皇后:童話故事所鼓吹的外貌迷思與刻板印象 當時的迪士尼嘗試推出一部有別於以往的童話改編作品,但《曼哈頓奇緣》仍不免受到某些童話傳統套路和刻板印象的影響。 片中的皇后娜麗莎,依然是個暗黑狠毒、野心勃勃的後母角色。為了奪取王位,她利用自身的性吸引力迫使手下為她執行邪惡任務。 每每娜麗莎一出場,暗紫色的衣著色調,濃厚浮誇的妝容,與迪士尼過去動畫電影中的反派角色如出一轍。 圖片|《曼哈頓奇緣》劇照 而女主角吉賽兒,一身公主標配,亮麗無瑕的外貌,天真爛漫的個性,沒事會跟動物對話,平時會縫衣煮飯,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家中照顧者的角色。 此外,她也十分注重外在打扮,符合各種社會建構下女性美麗的理想標準(feminie beauty ideal),延續了迪士尼公主為人詬病的外貌迷思。 圖片|《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劇照 不合時宜的「永遠幸福快樂」:童話故事母題的再檢視 15 年後的今天,《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再度挑戰童話改寫,而這次主軸放在探討「永遠幸福快樂」這個概念的不切實際。 在續集推出前的這段期間,迪士尼早已(看似)改頭換面,童話故事的現代化改編不計其數,其中也交出了不少如《黑魔女》(Maleficent,2014)和《阿拉丁》(Aladdin,2019)等成功的真人版電影; 因此《曼哈頓奇緣 2》要如何在舊有框架下再創新意,絕對是個挑戰。 《曼哈頓奇緣 2》故事從吉賽兒和羅伯特在紐約共度生活的 10 年後開始,兩人迎接了一個新生兒,羅伯特的女兒摩根(加布瑞拉.巴爾達奇諾 飾)也進入了青春期。 面臨都市生活的壓力和育兒的重擔,吉賽兒決定舉家搬遷到有如童話小鎮般的郊區,重新開始新的生活,希望追尋她遺失的幸福快樂。 但如同許多郊區電影的情節設定,看似平靜清幽的小鎮,可能是噩夢生活的開端。 在首集中,從童話世界來到現代都市的吉賽兒,因為背景與文化的差異,總在人群中顯得突兀荒誕,卻帶有一股純真傻氣的可愛浪漫。 但到了續集,她的適應不良,逐漸變的鬱悶苦澀,不再僅是單純外型與行為的格格不入,而是核心價值的牴觸與衝突。 (猜你想看:破解迪士尼公主愛情失敗原因:為討好對方放棄了一切,你終將迷失自己) 圖片|《曼哈頓奇緣2:幸福真諦》劇照 當公主成了現代後母,童話人生也逐漸變調 吉賽兒做為摩根的後母,原本兩人維持著親密友好的關係,卻在摩根長大之後開始生變。 渴望個人空間,重視朋友勝於家人,不再希望父母插手大小事,青少年期必經的難搞階段,卻是來自美好童話世界的吉賽兒難以理解的。 對她而言,摩根的轉變,可能源自於她只是「後母」,而不是親生母親,這個猜想,讓吉賽兒開始思考這個身分的包袱,是否也成為了阻礙她獲得幸福快樂的原因。 在向來自安達西亞的魔仗許願之後,吉賽兒一夜之間將居住的小鎮變成了真實的童話王國,以為可以就此找回幸福快樂的生活,卻也因此發現,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圖片|《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劇照 《曼哈頓奇緣》系列,做為迪士尼諧擬童話故事的初始作品,怎能不大玩翻轉梗。當吉賽兒將現實世界變成了童話王國之後,她也逐漸黑化,成了童話故事中經典的邪惡後母。 電影非常有趣的將後母的刻版印象以公式化現形,與首集中娜麗莎一角相互呼應。 後母們必須具備:低沉磁性的嗓音;低領口搭配或奢華或暗黑色調的衣著風格;身邊的爪牙不是可愛的松鼠,而是與邪惡掛勾的貓;處處算計和慾望外顯的心機取代了天真爛漫的性格。 原本吉賽兒身上的公主標配,都轉變成了邪惡後母的頂規。 一心追求屬於她與家人的幸福快樂,吉賽兒卻在願望變調之後發現,童話敘事中後母與繼女間被建構與傳承的有毒關係,讓她難以克制的成為迫害摩根的源頭,與羅伯特的關係也開始生變,一切與她所期望的背道而馳。 (同場加映:沒有反派哪有公主!烏蘇拉、黑魔女、黑皇后,為何總是「壞女人」) 圖片|《曼哈頓奇緣 2:幸福真諦》劇照 寫給成人看的童話:真正的幸福,是從接受苦難與期望落空開始 電影最終,吉賽兒一行人還是回歸真實,繼續過著她帶有些許童話色彩的寫實人生,才理解現實生活也許辛苦,童話故事卻也未必美好,在成人的世界裡,所謂的永遠幸福,不是無時無刻都被純粹的快樂包圍。 相較於首集在情節翻轉上給我們的巨大驚喜,《曼哈頓奇緣 2》似乎缺乏了不少亮點與笑點,在收尾的鋪陳上也有些差強人意,但在挑戰童話的核心價值上,無疑也是一次有趣的嘗試。 迪士尼如何在嘗試與現代觀影者產生共鳴的過程裡,仍保有一些迪士尼式的奇幻想像,在此片中看得出瓶頸,卻也有突破。 December 12,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WBxFNjH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女子成家圖鑑】我真的長大了!原來成熟,也可以這樣照顧所愛的人 https://ift.tt/zYB6gfV Charming Brand Talks 在外面的世界繞了一圈,你開始想家,想給所愛之人,一個更好的家。你想著,成熟是換自己照顧他們,與父母的家,是因為曾經得到過愛,而學會付出的愛。 剛出社會、拿到第一筆薪水時,你開心地獎勵自己,可能買了看了很久也捨不得的包包,或終於和姐妹預約了高檔米其林餐廳。你也記得第一次在職場上受委屈,你加班至深夜獨自回到空無一人的家,飢腸轆轆地打開便利商店的微波食品,你疲倦地忘記該為什麼難受,只有吃完晚餐沉沉地睡去。 那時候的你,即使受挫無數隔天還是可以重新開始、神彩奕奕,那時候的你對生命總是充滿新鮮與熱情。 後來,你逐漸閱歷更多的人事,在職場上身經百戰,你不再有看到什麼就想犒賞自己的興奮感,也很少讓自己的生活與工作失衡;你同樣在工作上全心投入,下班後也懂得好好自我療癒。 圖片來源|PIXTA 你像是把該體會的人生都體會過了一次、為自己努力了許多,找到生命的平衡,也突然就在這個時間點,你頻繁地想起家。 像是在外頭繞了很久,為自己嘗試過許多,除了自己,你更有餘裕也更想為所愛之人撐起一些什麼。你想「回家」了;而「回家」的其中一種方式,或說為在乎的人付出愛的其中一種方式,就是給他們一個更舒適的、全新的「家」的環境。 給父母的家:這一次,換我照顧你們 是呀,你已經有能力回過頭給父母一個家。與父母的家,是童年的衍生,是因為曾經得到過愛,而學會付出的愛。在你的夢想中,重新打造一個與他們的家,會是什麼樣子呢? 你記得父親有聽古典音樂的習慣,喜歡有自己的獨立空間,能自在放鬆地度過屬於一個人的下午時光。你想好該為他留一間有落地陽光的房。 你也記得母親退休後的興趣之一就是種種植物、種花和做甜點,因此家裡得設計一個方便大方的開放式廚房,還有簡單的陽台小花園,讓她也能邀請朋友們一起到家中一起研究新的菜色或花種。 圖片來源|PIXTA 你想為他們準備方便獨立使用的主臥房,你則擁有剛剛好的單人套房。三個人的家,一張藍圖,餘生換你做他們的依靠,你想著就覺得心安而美好。 是呀,成熟是,開始有能力照顧家人的感覺。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我們想推薦你——永豐銀行首創的女人家房貸服務,「秘密小金庫」方案為理財型房貸,隨時提領已還款房貸本金,讓你可以隨借隨還,不動用不計息,輕鬆規劃與父母的家。 另外也想推薦給你「月付越自由」方案,不用被每月固定要繳的貸款綁住,這個月喘不過去只想繳利息、下個月加薪了想多繳一些,房貸月付金都可以用線上變更,一指搞定,繳多繳少由妳做主! 給想要扛起更多的責任、照顧所愛之人的你,現在就開始你的聰明理財之路吧 >> 永豐女人家,完成更幸福的家。 文|Shanni December 12, 2022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YB6gfV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為何《間諜家家酒》引發熱烈共鳴?這 5 大經典情節,讓人反思家庭互動 https://ift.tt/IXqCY3N MyVideo 動畫《SPY×FAMILY 間諜家家酒》第二季開播後,人氣居高不下,持續榜上熱燒好幾週,想必喜歡安妮亞的動漫迷們,能夠把安妮亞的可愛,一次看得過癮!第二季不只多了新成員,還有很多讓人噗嗤一笑的發展,讓我們來盤點一下第二季精彩畫面吧! 動畫《間諜家家酒》描述間諜「黃昏」為完成任務,找來殺手媽媽「約兒」、超能力女兒「安妮亞」共組「假家庭」,三人一起展開的溫馨諜報喜劇,在充滿笑料的劇情下,居然潛藏親子相處之道? 以下整理 5 個情節,是不是也讓你心有戚戚焉呢? 圖片|《間諜家家酒》劇照 1.學不會,就不能看電視!東方社會崇尚——唯有讀書高 黃昏為了任務督促安妮亞讀書,見安妮亞寫錯便說「學不會就不能看電視」、「真不懂安妮亞是哪裡不會」,為此安妮亞更難過到躲在房間。 在家庭教育注重學業成績的環境下,家長情急的言論有時會令孩子反彈,過程中溝通的疲乏和彼此的情緒,都讓人傷透腦筋! 2.凡事都無法一朝一夕完成:接受孩子的情緒和想法 黃昏和安妮亞之間的學業溝通遇到阻礙,之後他反省自己,得出結論「凡事都沒辦法一朝一夕完成,得到對方信任,和對方交心後,觀察對方的想法與期望,能耐著性子完成枯燥任務的,才是好間諜!」 於是他想從了解安妮亞開始,為她找出適合的學習方式,並向安妮亞道歉。 (猜你想看:爆紅動漫《間諜家家酒》的 5 個秘密!取材自真實歐洲背景、漫畫版「史密斯任務」?) 圖片|《間諜家家酒》劇照 3.稱讚的力量!適度鼓勵是孩子學習的動力 媽媽約兒提到,長姊如母的她在弟弟尤利還小時,經常鼓勵弟弟。 當尤利向約兒分享知識時,約兒都會稱讚尤利,漸漸地約兒的認可變成尤利念書的動力,長期下來也牢固了姊弟間的信賴關係,兩人都成為彼此內心強大的後盾。 4.備受期待,是動力也是壓力,渴望獲得肯定的不安全感 安妮亞的同學「次子」達米安因傑出的哥哥備感壓力,希望在學校有好表現,只為得到爸爸的關心。 家長適度的期待可以幫助孩子成長,然而過程中,孩子感受到來自手足、同儕的壓力也十分引人共鳴! 大家在成長過程中,是不是有類似的經驗呢? (深度解析: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海苔熊看《間諜家家酒》:生命的困境來自「角色」失衡,不熟悉的事將帶你成長) 圖片|《間諜家家酒》劇照 5.「我是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教養過程的自我懷疑 約兒常擔心自己是不是個稱職媽媽,約兒懊惱面試官的質疑「媽媽怎麼不會煮飯?」 後來她卻成功解救被綁架的安妮亞。 現代人教養過程常出現自我懷疑,但其實大家都是第一次當家長,好比約兒雖不擅長料理,卻能以好身手化解危機。 也許就像黃昏鼓勵約兒一樣,大家也能適時肯定自己:「做自己,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孤獨搖滾!》害怕社交的孤獨通病 超香美少女都出自CloverWorks? 動畫《SPY×FAMILY 間諜家家酒》爆紅的四大秘密!安妮亞顏藝迷因梗圖、次子達米安也成為亮點 看《國王排名》波吉永不放棄的精神 如何感動全球!榮登本季最好哭之作! December 09,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XqCY3N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從電影《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看女性的自我凝視:激發慾望的,不是皮相的美醜 https://ift.tt/3GzdeKC Vivier Citygirl 《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透過退休宗教學老師南希與年輕性工作者的互動,點破了女性的外貌迷思、社會對「性」的刻板觀念。 現代人追求生活品質,學會「愛自己」(self love),是潮流趨勢,也是專屬我們的課題。 因此我們排出時間,努力健身、做空中瑜珈、冥想,規劃美膚、美體 Spa 療程,或開始攝取有機飲食,希望永保健康,維持美好體態,達成身心平衡。 但做了這些,就是真的愛自己嗎? 我們是否真正無條件接納自己,無論我們是什麼模樣? 看完電影《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2022),我想我們都會再重新理解,真正的愛自己,是拋開世俗枷鎖,勇敢追求所需,也是不帶批判,包容的看待時間進程與歲月痕跡。 《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講述一名退休的宗教學老師南希(艾瑪·湯普遜 飾),與丈夫結婚 30 幾年,從未有過其他性伴侶,也未曾經歷過性高潮。 在喪夫之後,她決定雇用一名年輕的性工作者里歐(戴洛.麥考馬克 飾),嘗試過去她不曾有過的體驗,而在這段情慾覺醒的旅程中,兩人也逐漸建立了溫暖真摯的親密情感。 圖片|《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劇照 都說美不只一種標準,但為什麼我們仍對自己的外表感到無限焦慮? 在電影中,女主角南希屆齡六十,在與年齡差距甚大的里歐見面時,不免開始對自己的年紀和外貌感到焦慮不安。 第一次會面時,南希就花了大半時間,追問里歐過去服務對象的年齡,以及他對於與普羅大眾認為難以引起慾望的對象發生關係的看法。 做為老師的南希,在其能言善道的強勢表象下,其實包裹著對自己身體樣貌的極度不安全感。 尤其在與里歐的年輕肉體對比時,她的身材焦慮更原形畢露。 雖然我們看似處在講求多元包容的社會氛圍下,但從各種主流媒體再現中,我們看見對於女性的外貌迷思,好像從未有過真正消失的一天,女性也經常成為自己最嚴苛的批判者,無論各種年齡、各種狀態,我們總是難以真正欣賞我們自己。 但這部電影,成功開闊了我們對於女性身體、年齡及情慾的想像。 透過片中里歐的視角,我們重新思考什麼是能激發慾望的身體? 或著,激發慾望的,根本不是皮相的美醜,而是慾望的本質。 我們也透過南希最後對鏡中自己的赤裸凝視,發現不帶任何情緒或標準的看待自己,沒有厭惡挑剔,沒有驕傲自滿,也許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延伸閱讀:「我愛你,也愛跟你做」不一樣的 A 片:Luna & James 的旅行性愛日記,讓你既心癢又幸福) 圖片|《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劇照 在審美標準不斷被修正的現代,我們學習尊重各種體態形貌,不再用狹隘的眼光看待何謂美麗。 各類網紅輩出,與特定人士精選的明星、偶像、模特兒逐漸抗衡,我們放眼所見的名人,也看似有了更多元的樣貌。 雖然價值觀正歷經轉變,我們仍在這條路上緩步前進,對於美的看法與執念,還不到真正解放的時候。 但《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給了我們一個驚喜,並做出我認為是主流電影的創舉,將中老年女性的身體毫無修飾的赤裸呈現在銀幕上,沒有遮掩,無關搞笑,也不是頌揚,而是靜靜地呈現歲月流淌的自然性。 電影工業從充斥著男性凝視(male gaze)的鏡頭走到這一步,絕非易事。儘管這幕毫無對白,卻彷彿大聲對著鏡頭這端的我們呼喊,這才是真實。 圖片|《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劇照 「性滿足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它讓你覺得⋯⋯它讓我覺得我是無敵的。(It’s a very powerful thing. Sexual fulfillment. It makes you feel, well, it made me feel invincible.)」 —— 南希 這部電影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看待性的角度。 片中南希經歷了數十年缺乏性滿足(sexual fulfillment)的生活,但在與里歐發生幾次關係後,她一次比一次找回更多自信。 從第一次會面時,她原本希望倉促完事,甚至想臨陣脫逃,到後來她開始列舉出性愛清單,並自然的找到自己的第一次性高潮,她才發現,原來性滿足的強大,能使她能量充滿,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同場加映:16 型性愛人格:你是什麼性格,就會喜歡什麼樣的床上關係) 圖片|《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劇照 也因為性滿足至關重要,電影中細膩刻劃了性工作者里歐的角色及故事線,並認可性工作的專業性及合法化的必要性。 里歐相較於性工作者,更像是性治療師,除了實際性愛之外,他花更多時間在傾聽與分享性的觀點與想法,從個人經驗到集體意識的討論,他與南希在性的基礎上,互相理解,並建立了親密的人際情感。 看見缺乏,因而給予,這是供需原則,不是什麼需要被高尚道德批判的事。《Good luck to you, Leo Grande》透過電影告訴大眾,性不該使人焦慮、令人不適,性也不是羞恥的穢物,需要被壓抑。 性是一種個人自由的實踐,一種親密關係的互動,也是擁有美好健康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一個值得被重視的公共衛生議題。 December 0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zdeKC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為你點歌|華晨宇〈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太想當好孩子,所以把自己逼壞了 https://ift.tt/JVHkKTw 海苔熊 好孩子的定義是什麼?活在父母的期待下,天天戴著面具卻反而讓心裡生了病。活出最真實的樣子,是一種對生命的負責。 海苔熊你好: 我是一個剛升高中的女孩子,目前正在接受憂鬱症治療。 為什麼會得憂鬱症?當爸媽知道時很不可置信,他們不相信我會有所謂的憂鬱症、會成為他們討厭的那種人。 聽到他們這麼問,我只是覺得很好笑、很好笑,為什麼會得憂鬱症?他們真的不知道嗎? 無論我 在這裡 在那裡 彷彿失魂的蟲鳴 卻明白此刻應該做些努力 無論我 在這裡 在那裡 不能彌補的過去 每當想起 我一直記得某天在爸爸生氣的時候他對我大吼,叫我去死好了。 我一直記得媽媽好幾次生氣的說要是沒生下我就好了。 那些話在正常人聽起來就很難接受了,更何況我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好幾次都對自己說著「要不乾脆去死吧!」這樣的話。 最後,不只家庭問題、學校問題也出現了。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我被同學霸凌,他們沒有打過我,只是看到我走過來的時候馬上誇張避開、在我背後酸言酸語。 於是我開始編造謊言,說自己不舒服、說自己受傷了,就這樣我越來越常請假了。 手臂上、大腿上也出現一道一道美工刀留下的痕跡,舊傷還在微微滲血,又多了新傷。 那是我自己割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意識到我還活著。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直到會考前三個月,我提出要去看精神科醫生,爸媽答應了——結果豪不意外是憂鬱症。 於是就有了開頭的問題,他們問,為什麼我這麼開朗樂觀的笨蛋會憂鬱症? 我不開朗、不樂觀,但他們喜歡活潑開朗的孩子,所以我只好這樣做,我太想要當好孩子了,所以我忘記怎麼哭,忘記怎麼難過,最後把自己逼壞了。 時間來到會考前兩個月,我自殺了。 想過離開 以這種方式存在 是因為 那些旁白 那些姿態 那些傷害 吞了 100 多顆抗憂鬱的藥後,進了醫院昏迷了三天,我聽見醫生說,要是再晚一步我就會死。 之後漫長的恢復期,我聽最多次的就是我花了爸媽好多錢、要不是即時被發現的話,我早就死了之類的抱怨。 但我從來沒有說過我要活著。 當初吞藥時就很清楚的想著不要活、不要活、不要活,我沒想到會被救回來,也沒有想過要活著。 聽到這首歌時馬上哭了出來,溫柔又真實到殘忍的歌詞狠狠打中我了。 (猜你喜歡:為你點歌|郁可唯〈路過人間〉:用 365 天自由書寫計畫,療癒離婚後十年感情的傷) 圖片|作者提供 不想離開 當你說還有你在 忽然我開始莫名期待 這麼久以來第一次覺得被看到,即使我還是想要死、即使我還是會自殘——但我開始想著要為了自己,活到18歲。 我還是很想哭,我沒有好起來。 但至少我會開始哭著往前進,至少我會開始試著為了自己而活著;至少我開始會偷偷期待明天。 by 小紬(點播時間:2022/8/22 下午 9:35:19) 親愛的小紬: 我一邊看著你的信,每一天每一天是有多麼的辛苦。 從小可能就要接受家人的酸言酸語,甚至時時刻刻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值得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且還要帶著假面具在家人面前假裝好像很開朗、乖小孩的樣子。 有人說,乖孩子的傷是最重的。 如果你一直戴著面具,而且在所有的人面前都要戴這個面具的話,那種壓力是很大的: 1. 第一個壓力 因為你無法在別人面前做真實的自己,所以每一次出門去跟其他人相處見面,甚至是只要離開你的房間,就要穿上武裝。 也就是說,你時時刻刻都要保持著很警戒的狀態。 2. 第二個壓力 你可能會很討厭自己這種武裝的狀態、討厭自己沒有辦法接觸自己的感覺,可是你又知道,如果把自己的感覺拿出來的話,很可能會狠狠地受傷。 3. 第三個壓力 其實你也好希望能夠被了解,可是就是因為每一次每一次都沒有被了解,使得你再也無法相信別人。 畢竟,如果連家人這麼親近的人都可能傷害妳的話,還有誰可以相信呢? (同場加映:心理師聊「自殺」:他們渴望被理解痛苦,而非否認痛苦存在) 圖片|Photo by Liza Summer on Pexels 我們的文化常常是壓抑情感表達的,當你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其他的人就會叫你冷靜,長久下來可能有好也有壞。 好處是我們可能變成認真用功讀書拼命努力工作的人,也有可能讓我們在這麼強大的壓力之下,還是可以去做一些身邊「勉強可以做」的事情。 可是壞處是當我們跟自己的情緒區隔越遠,要去碰觸它的時候就會變得很困難,下次當情緒造訪的時候,就會像洪水潰堤一樣,把你整個人給淹沒。 心理學OK繃 其實那些傷害自己的過程,是為了讓自己可以好過一點。 身邊的人可能都不能理解你為什麼要這樣傷害自己,老一輩的人看到你割自己的手傷害自己,甚至會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你這樣子真是不孝順!」等等,但是這些人他們並沒有辦法真正靠近你,內心那個好受傷、好受傷的地方。 你當然也不想傷害自己啊! 可是因為你已經沒有別的方法了,再這樣下去就要崩潰了,你只好透過這樣讓自己可以暫時從那個「崩潰斷線」的邊緣重新再站起來。 自殘,或許某種程度上面也是你「自己把保險絲給割斷」,斷掉的過程並不是真的想要去結束生命,而是透過這個斷掉,讓你可以有喘一口氣的機會,然後重新再把保險絲給接上來,再接續明天的挑戰。 這不是鼓勵大家去自殘、傷害自己,而是希望能夠給「每一次傷害自己的你」有一點點的溫柔跟包容――尤其當其他人都沒有辦法給你這種包容的時候,你更要給自己這樣的小小的安撫。 當所有人都在責備你,至少你不要變成也責備自己的那個人。 那該怎麼做? 在 Oprah Winfrey 與 Bruce D Perry 的著作《你發生過什麼事》的第 61 頁有一棵「調節樹」,說明這樣的狀況。 你可以想像你的內在,就像是一棵樹最底層樹根的地方是「腦幹」,可能跟你的神經、免疫系統有關,那什麼是讓這些根部可以吸取的水分跟養分呢?分成兩個: 1. 「外在世界的輸入」 比方說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還有你身體的感覺等等,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擁抱啊。 身體工作的治療方法可以有助於你舒緩情緒,因為它從樹根的地方直接輸入。 也有一些人會買精油或香氛,讓自己可以比較放鬆,也是因為從五感的地方輸入。 還有一些人是透過吃東西,然後把自己填滿塞滿來得到安撫,所以這些五感都是很重要的攝入來源。 2.「想法跟內在感受」 人之所以異於其他的動物在於你的腦袋會自己產生感受,光是你坐著你就會想到很多事情,而這些事情就會讓你的身心開始有一些變化。 比方說,我今天在剪頭髮的時候,我就想到:哎呀!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做?哎呀!我等一下去買什麼?這些腦袋裡面不斷出現的念頭,讓表面上的我坐著不動,但心裡面卻是波濤洶湧。 面對內外在的種種變化,如果你可以調節好種種訊息,這些資訊就可以透過你的腦幹、間腦、邊緣系統一直到你的大腦前額葉皮質。 可是如果調節得不好,你就會被「卡」在間腦或者是邊緣系統,沒有辦法進入最高層次的那個前額葉皮質處理。 所以,與其說你是情緒化的人,那不如說是你腦中的調結樹根莖的某些地方「塞住了」,使得那些訊息都只能卡在邊緣系統,你的前額葉沒有辦法好好發揮作用。 所以,你可以先幫自己「澆水、疏通」,試著讓自己的身體感覺到安穩。 比方說,泡個熱水澡、喝一杯溫開水,放一些輕鬆的音樂,讓自己感覺到舒服的精油等等。 (延伸閱讀: 生命,是最值得旅行的地方) 圖片|Photo by Roberto Nickson on Unsplash 最後,我想跟小紬說:在你從小一直到即將升高中的這段人生路途當中,一定受到了非常多的委屈。 不論是爸媽對你大吼,講一些傷害你的話,在學校被同學霸凌跟排擠等等,這每一個每一個,都是很難度過的關口。 但你一直以來你都很勇敢,自己去面對這些種種困境、試著在其他人面前當一個乖孩子,可是他們卻沒有看見你心裡面真正受傷的地方。 到後來,你已經受不了了,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與鬼門關擦肩而過。 我看見你有一個很棒的地方在於,雖然你曾經跟自己說「不要活了」,但聽到這首歌以後,你開始願意再活一點點時間、再給自己一點機會、你願意哭著前進,願意為了自己而活,我覺得是很非常難能可貴的一個部分。 你心裡面有一塊尚未崩壞的地方,儘管經歷各種辛苦,還是可以給自己祝福。 就算不勇敢,不堅強也沒關係,因為這樣的你已經很棒了,你值得出生,值得被看見,值得懷有盼望。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 Winfrey, O., & Perry, B. (2021). What happened to you?: 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Boxtree.(中文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December 0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VHkKTw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蘇珊米勒】2022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十二月運勢 https://ift.tt/BXJsbyf womany 女人迷精選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2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火星,這顆高能量的行星,已經在你的星座停留了異常長的時間,在 8 月 20 日首次進入到雙子座,並一直在這裡停留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 你正感受到充沛的精力,但也可能同樣感受到了持續的業績壓力。即便如此,你對事件的控制力遠比你預計的更有力。沒有理由覺得你可能達不到重要之人的期望——你能做到的。 談到你的事業,星星們在那裡閃閃發光,就像太陽照耀下的鑽石。 木星,這顆象徵好運的行星,其唯一的使命是讓你快樂,拓寬你的視野,最近進入到雙魚座,加入到海王星的隊伍中。 起初木星逆行時很勢弱,但他在 11 月 23 日轉為了順行,現在正停在你的第十宮,掌管著榮譽、獎項和成就,一直待到 12 月 20 日。 這是讓你做出成績的時候,因為木星和海王星都守護著雙魚座,它們也落在雙魚座。 決定如何在這激動人心的三周里最好地利用好你的時間,因為一旦木星離開,它 12 年內都不會再回到這個輝煌的事業宮,而且在你的一生中不會再與海王星一起落在雙魚座。 圖片|Photo by Min An on Pexels 雖然你總是能夠與持續位於你事業宮位的海王星(這是個重要點)共同成長,但在 12 月,你可以完成一場質的飛躍。這種罕見的能量是非常強大的——利用好它吧! 12 月 7 日即將到來的雙子座滿月肯定會讓一些具有巨大意義的事情取得成果或達到高潮。土星會非常友好,幫助你穩定出現的消息,支持你建立一個長期的事業或關係。 海王星將增加一定程度的混亂,所以要確保你確切地知道需要做什麼,並要求充分地信息披露。火星將與滿月相合,給其賦能,所以這對你來說肯定是個很活躍的時刻。 作為雙子座,你在溝通藝術方面很有天賦,所以這告訴我你可能會發表演講,或者會被要求寫一份重要的文件或手稿。 或者,如果你是個編輯,你可能手裡有一本很可能成為暢銷書的重要小說,你會完成它。 計算機編程、遊戲和軟件開發也在此行列之中,可能某一項正是你在進行的任務。雙子座是雙生星座,所以你可能在同一個類型的工作中同時兼顧著兩項任務。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12 月 23 日的新月將與財務機會有關,這些機會將在接下來的幾天或幾週內出現。你的太陽星圖中有兩個以金錢為導向的宮位——這一次照亮的是你代表他人金錢的第八宮。 這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份寶貴的禮物——可能是來自愛人的訂婚戒指或其他華麗的珠寶。另外,也可能是你在工作中收到的一筆豐盛的獎金或費用。 你有著木星與冥王星的對話,這代表著財務上慷慨,所以不要害羞,積極談判吧。 天王星將在 12 月 23 日的新月中以最友好的方式與金星和水星接觸,所以你很可能被一份在這前後收到的禮物所驚喜到,正值是聖誕節。你甚至可能有機會去旅行,這也會給你帶來自由的感覺。 木星在 12 月 20 日移動到白羊座,一直呆到 2023 年 5 月 16 日,你會擴大你的朋友圈。 你可能會建立一個由志同道合者所組成的全新社區,如果是這樣,請繼續為你的目標所努力,因為你的努力會得到回報。如果你在社交媒體上很是活躍,你的粉絲群體會劇增,這肯定也是個好消息。 翻譯:星譯社/譯者:劉小貓 (延伸閱讀:星座解析|最神秘的雙子座 7 點神準分析:創意與靈感無限,善於社交但需要獨處空間)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你關注的焦點並不局限於本土,而是放眼全球的,因為火星從 8 月 20 日起就在你的第九宮國際關係與企業宮開始營業了,這正是你應該關注的領域。 你已經經歷了火星在這個宮位的很多個星期,而且還有好幾個星期要度過——火星要到 3 月 25 日才會離開你的第九宮。 似乎你的心思都在遙遠的地方,也會大量旅行,又或者你會與海外的某個人進行電子聯繫,但你會感覺真的和這個人在一起。 本月,在 12 月 7 日的滿月之時,你會看到一個項目或目標的結果。你在做的事情涉及到國際形勢。旅行、移民、或是出版、數字化或廣播項目都會圓滿完成。 如果你的法律事務接近尾聲,它可能會帶來令人欣慰的安全感。無論這個時候發生什麼,土星都會向這次滿月發送一束友好的光束,所以對你來說應該一切都會非常順利。 木星和海王星在 4 月 12 日的時候形成了一次歷史性的合相,然後由於他們運行的軌跡非常不同,所以一直在緩慢分離。 然而,木星在 7 月 28 日開始逆行,然後一直在逐漸再次靠近海王星——這是個好消息。 圖片|Photo by KoolShooters on Pexels 這個意義重大,因為這兩顆行星現在都在雙魚座,又都是雙魚座的守護星,這使得這一對組合超級來電。 (在海王星于1846 年被發現之前,木星曾是雙魚座的守護星。) 要預估任何有關雙魚座的事情,這兩顆行星現代占星家們都會看。不過木星將在 12 月 20 日離開雙魚座,12 年都不會再回來,而屆時海王星將會在白羊座,所以這兩顆行星在我們這輩子都不會再在雙魚座重逢了。 木星和海王星在你的第六宮日常任務宮碰面。雖然他們不會形成合相,但也會精確到 8° 以內。 上個月 11 月 23 日木星恢復順行,所以從上個月他們只相隔 6° 開始,木星就一直在離海王星越來越遠。 這完全是好消息,因為它代表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去從事富有宏的藝術性和表現力的項目。 12 月早期可以去尋找並從事這樣的項目。 12 月 20 日,木星會回到白羊座,並把他的金色光速照耀到你的婚姻與伴侶/合作宮。這將使你成為屆時以及未來幾個月裡結婚的所有星座中最幸運的。 抑或,你可能會在 12 月 20 日至 5 月 16 日(這天木星將離開白羊座)期間輕鬆受益於伴侶的繁榮。 如果上述兩種可能性都沒有引起你的共鳴,那麼你也會有機會組成事業上的同盟,可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你合作的那個人可能會成為你新的生意夥伴或合作方。 比如,你可能會選擇簽下一位新的會計、律師、代理人、公關、婚禮策劃、房產經紀人、獵頭或其他和你一對一工作的機密搭檔。 圖片|Photo by Trung Nguyen on Pexels 到了 12 月 23 日發生在摩羯座的華麗新月之時,你的家人對你來說就意味著一切——你會無法滿足於只見到他們。 在這個節日期間你會迎來一場重要的家庭團聚,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一定會在你的記憶中閃耀多年。 新月(機會)、太陽(權威、焦點)、金星(幸福)、水星(信息)、冥王星(財務收穫)在你的家宅家庭宮裡歡聚一堂, 其實,這群在摩羯座(你的家宅家庭宮)的傑出人物中,金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有你的守護星在,你整個人才會感受到宗親的溫暖環繞。 你可能會在客臥招待家人,或者去酒店接你的親戚,帶他們去看看你所在城市的景點和好玩的東西。 你可能會被來自家族的一份慷慨禮物所震驚——可能會是現金或珠寶,但可以證明他們有多愛你,並會為了你的幸福做出犧牲。 翻譯:星譯社/譯者:海浪泡沫 Aph (猜你想看:星座解析|心情低落,12 星座需要的打氣療癒:我能感受你的痛苦,其實事情沒有這麼糟)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一進入 12 月,就會感受到節日的熱鬧。你最喜歡的會是 12 月 7 日的那個雙子座滿月(影響期:12月5日-12月11日),它點亮你的第五宮(真愛宮)。 土星會向這個滿月發射穩定又強大的能量,表明這段戀情將會非常真實且長久。火星也會進一步增強滿月的影響。 本月上半月,在雙子座滿月的影響下,夜晚的天空如超大號披薩一般多彩,讓你有機會跟所愛之人共進晚餐。 你們會身處一家浪漫雅緻又充滿節日氛圍的餐廳,度過奇妙又私密的夜晚。你也會跟小孩一起去看聖誕老人,給他們講故事等。 你也會收到很多來自朋友的邀請,無法全部應邀,可以選擇最有趣的。你的主星天王星也會表現得非常活躍且友好,所以這個滿月對你的影響不容小覷! 準備好你們的晚禮服(女水瓶)或最高級的套裝(男水瓶),因為你會外出約會,並成為全場焦點。這將是今年令你感到最快樂的假日,也能讓你在聖誕節之前逃離日復一日的正常生活。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這個滿月也會帶來兩個需要創造力的任務,可以非常完美地展現你的才能。而且,木星與海王星同在雙魚座,再加上它們同為雙魚座的主星,所以這次的“木海合相”非常強大。 另外,這兩顆行星恰好在水瓶座的第二宮(財帛宮),所以如果你是藝術工作者,則會從繪畫、音樂、舞蹈、劇本創作或設計領域得到一大筆錢。 本月下半月與上半月非常不同。屆時你會從各種社交活動中脫身,把時間都放到那些你最關心的人身上。 你也會好好思考一下明年的計劃和目標。這種安靜又專注內省的時光會在 12 月 23 日的新月影響下,正式「拉開帷幕」。 到了本月 29 日,水星又會開始逆行,一直持續到 1 月 18 日才結束。所以,讓自己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去應對各種變化、延誤或取消的情況。 有時候,某些變化是令人開心的,只要提前留好空間,就可以在最後一刻決定自己真正想要的。這是可以令你盡情享受的一個月。 新年快樂,水瓶座們!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_ATS December 06, 2022 at 10: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XJsbyf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從「我」變成「我們」的功課!Podcaster 慧玲 Lynn 用關係下一步牌卡窺見老夫老妻的新火花 https://ift.tt/Rq0TQ3G 慧玲(Lynn) 現在的你們,是否陷入老夫老妻的情感危機?看 Lynn 和聲音教練小虎這對創業夫妻,如何巧用「關係下一步牌卡」,陪伴彼此跨越難關,朝更親密的關係走去! 我和小虎是創業夫妻,也是雙寶爸媽,我們年紀相差 9 歲,幾乎 24 小時都在一起。 最常被大家問到的,就是如何在關係中保有甜蜜感,以及自己的獨立性,可以無話不談又能夠照顧到自己的需求。 我覺得,一段關係從「我」開始到「我們」,有很多的功課要面對,有些事情跟問題是回歸到自己,有些則是需要兩個人一起去練習的。 我們也曾遇見關係停滯的狀態,也曾懷疑彼此是不適合,還是在磨合。 在確認「對,就是你了!」之前,關係中還有許多除了愛最大之外的現實層面要考量,從最簡單的牙刷要放哪一邊,再到我們要結婚生子嗎?都是關係裡要一起去面對的下一步。 很開心這次我們的 Podcast 頻道【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收到女人迷 Womany 「關係下一步」牌卡的合作邀約; 希望能透過我們的開箱體驗,分享一項甜蜜又真實的工具,陪伴大家在戀愛關係卡關時,能和伴侶一起破關前行。 圖片|慧玲 Lynn 提供 女人迷的關係下一步牌卡中有 90 道題目: 30 題親密升級的「你儂我儂卡」 30 題共同面對困難的「靈魂拷問卡」 30 題一起承諾的「愛要行動卡」 還有給玩家引導,為了玩法量身打造的 5 款主題卡: First Date 就是第一次 Feeling loved 熱戀下一步 Next Steps 前進下一步 Just Me and Me 自己也探索 (這裡超級「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啦!) Go Deep 說好真心話 這次開箱我們從每個主題卡中,任意抽出兩張牌卡輪流回答問題,依循五個主題卡的題目開始回答; 裡面是由淺到深的題目,像是一開始會抽到的有:「告訴對方,你最初喜歡他的原因,以及你現在喜歡他的原因。」以及「你認為我的什麼行為或特質,持續對這段關係帶來好的影響?」 也有針對進入「下一步」關係而生的題目:「在你的原生家庭中,有什麼傳統,想延續到未來的家?」 (延伸閱讀:與自己和解,薩提爾治療:那些未曾在原生家庭得到的愛,我可以自己來) 圖片|慧玲 Lynn 提供 其中,我們最有感觸的是來自靈魂拷問卡的這題:「你對遺書或是生前告別式的看法,我們是否要對死亡做更多準備?」 在抽到這張牌卡之前,我們很少正式的和對方談到死亡,也因為這道題目讓我得知小虎在 30 歲時,有萌生舉辦生前告別式的念頭; 而他也才知道,原來我早已經寫好遺書,還有在離開這個世界時,希望以花葬或是樹葬處理,也期待是能有很多朋友一起來說再見的。 除了這些比較少聊到的話題,我們還有抽到幾張「愛是行動」的牌卡,像是:「一起寫下彼此想一起完成的十件事,建立屬於你們的共同願望清單。」 這一題就很有未來感,無論是熱戀中的愛人還是老夫老妻,都能核對兩人對於這段關係的期待,進一步建立屬於兩人難忘的回憶,對於彼此的生活或是兩個人想一起創造的未來都會有幫助。 (猜你想看:每天都像熱戀期!心理學教你保持愛情的三個方法) 圖片|慧玲 Lynn 提供 在體驗過程我們也發現,除了伴侶一起玩,也能和自己一起玩喔! 虎玲推薦玩法如下: 兩個人一起玩 ► 可以增加對彼此的認識,看見對方優點,同時也可能更了解關係中的癥結點 一個人自己玩 ► 可以每天睡前,任意抽一張牌卡回答問題,在還沒進入關係時,能夠透過牌卡上的問題,來釐清自己的需要,還有對未來伴侶的想像,這也是很重要的。 一段關係是從兩個獨立的個體開始:因為有「你」有「我」才能夠變成「我們」,這個過程有很多功課要回歸到跟自己的對話還有相處,兩個人在相處的時候也可以透過問題去練習面對這段關係。 想知道更多題目開箱嗎?歡迎收聽 Podcast 頻道【從我開始的關係功課】Ep. 45 老夫老妻如何靠近彼此的心! 女人迷 Womany 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帶你在關係中循序漸進,抽絲剝繭愛的謎團! December 05,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q0TQ3G
如何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事?人生像開車,再多準備也比不上經驗的累積 https://ift.tt/1xP6tY0 高寶書版 你是否常常為了「目標」努力,回頭來卻發現,忘記了自己努力的原因?社會期待總是令我們追逐一個「熱門」的目標,但我們該思考的是,這個「熱門目標」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人會選擇思考怎麼寫、什麼時候發,要提前做什麼準備,預期得到什麼樣的回應,之後如何做跟進⋯⋯ 這些選擇看起來都很小,但正是這一封封郵件、一則則訊息、一件件小事的「品質」在建立或者破壞信任,直至我們看到的 「大」結果。 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在每一個小選擇裡改變思維方式,鍛鍊能力,獲得對應的成長。 講到這裡,你可能會這樣理解:我做每一件事情都比別人更努力一點,就會走向上升之路。 這聽起來合理,但是如果很多人都這麼想,社會不就會形成「內卷」了嗎? 如何破解呢? 我們要理解,其實努力不只是「更拚」、「更投入」,而是提高我們的整體認知,選擇做當下最適合自己、最值得做的事。 內卷是因為大家都在朝著一個看似「熱門」但並不一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在努力,這時候很多努力反而可能徒勞無功,甚至會有反效果。 (你會喜歡:生命的本質是有限的時間:善用八二法則,將時間運用在最重要的二成事物) 圖片|Photo by Kato Blackmore on Unsplash 如何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事」? 這取決於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自我認知,我們在後面章節會聊到。 關於機會:你永遠不會準備好 我拿到麥肯錫工作 offer 是 2004 年 12 月,當時知道入職時間是 2005 年 7 月。 我覺得有好多時間可以為工作做準備,於是向一個早一年進麥肯錫的前輩諮詢:我有七個月的時間,能不能給我一點建議,能做什麼準備,這樣我可以在開始工作的時候準備好。 當時他給了我一個建議,到現在我一直受益。 他說:「一諾,你放心吧,你永遠不會覺得你準備好了。就像開車一樣,你讀再多的書,做再多的練習,直到你坐到駕駛座開始,你才會開車。你之前做很多準備,性價比很低。」 所以,他建議我這七個月什麼也不用想,該玩玩、該吃吃,工作的時候再說。 於是,我有了七個月的幸福生活。 這次是我有七個月的「等待」時間,得到的建議是「不要為了『準備』做什麼事花太多時間」,但生活和工作裡更常見的情況是相反的—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做準備。 專案、客戶、機會,這些都是「說來就來」的,你需要馬上決定「要不要去做『沒做過也沒把握』的事」。 這時候我們往往會打退堂鼓,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而這裡的真相同樣是:你永遠不會「先準備好」。 (延伸閱讀:為何我們總愛與他人比較?比較不是錯,選擇性比較才讓你痛) 首先,我們是透過做事來「準備」的,而不是透過「準備」來做事的,所以如果心儀的機會來了,就不要用自己「沒準備好」作為理由推脫參與。 其次,其實別人也沒「準備好」,不止你一個人有這種心理。 大家看到我好像做了很多事,其實我開始做的事有更多,有不少是「有始無終」的。 但回頭來看,其實都沒關係,不是嗎? 圖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所以有機會就接住,不要被「等完美準備好」的想像綁住了手腳。 記得我剛讀博士的時候,聽說過這是一個極其痛苦的過程,很多事情會脫離你的掌控。 後來有一個特別睿智的高年級博士生告訴我:「你知道嗎,一般從專案開始到最後能發論文,這個比例是8:1,所以你開始進行八個專案,最後可能只有一個能完成。」 那我就明白了,你要想發四篇論文,就得開始三十二個專案。 很簡單,是吧?所以,有時候把這個心理預期調整好了,就沒關係了。 面對機會,沒準備好不是問題,要勇敢把握,多「做」幾次就好了。 最後,長遠看,多做就會有更多「手感」,累積經驗,提高判斷力,以後的「勝算」就會提高。 一旦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你所謂的失敗就不是失敗了,只是過程中的一步而已。 本文摘自李一諾博士的《跨越每一個不敢》。由高寶書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跨越每一個不敢》 December 05,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xP6tY0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結婚非愛情盡頭!聲音教練小虎透過關係下一步牌卡學會感恩,挖掘對方想說卻不敢說的話 https://ift.tt/qr2mtkF 羅鈞鴻(小虎) 已是老夫老妻,如何重新燃起激情、讓感情更甜蜜?任何關係都需要有意識地維繫,看聲音教練小虎如何運用「關係下一步牌卡」,在深度交流的樂趣中,再次發現伴侶的可愛之處! 愛情的盡頭會有什麼?結了婚、生了小孩,就是兩人關係的結局了嗎? 老夫老妻之間,關係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嗎? 人的心不會時時刻刻都保持一樣的狀態,會因生活的起起落落而變化和成長,所以人對於自己的新發現,永遠都讓人感到新鮮。 同樣地,在關係中,因為人的心一直在變化,所以兩人的磨合是不會停止的功課。 同時,也因為時時刻刻看見彼此的改變,會為關係帶來更有深度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即使是老夫老妻,關係永遠都有進步空間呢! 圖片|羅鈞鴻/小虎 提供 這次與女人迷 Womany 合作,在節目中介紹「關係下一步」牌卡,我們一邊錄 Podcast ,一邊體驗這套牌卡為我們創造的關係話題,讓我對關係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我最有印象的,是關於彼此如何看待「寫遺書」的態度,雖然我自己知道人生無常,應該提前做好對後人的交代,但我沒有想到,慧玲竟然早就已經寫了一個版本,而我卻只是腦袋想想而已⋯⋯ 還有一題我特別喜歡,是彼此分享,另一半的什麼特質為這段關係帶來了正面的影響。 我說是慧玲的家族觀念,慧玲則說是我的彈性和柔軟。 本來在錄製節目以前,因為工作和生活的關係,累積了一點不愉快,對對方感到有點不耐煩。 奇妙的是,講完這個話題,忽然變得很感謝對方的存在,也就不想繼續生悶氣了。 (延伸閱讀:愛情心理測驗|從「牽手方式」看出感情觀!潛意識透露出伴侶的戀愛模式) 圖片|羅鈞鴻/小虎 提供 生活充滿了讓彼此累積不滿的機會,這些小小的不滿,總是在等待一口氣爆發的時機,但如果能夠想起如何去感謝彼此,我想我們會更容易把那些小小的情緒看得雲淡風輕~ 這套牌卡,我想分享給在關係中的你,無論妳是正在熱戀,還是已經過了轟轟烈烈的時期,我認爲都能透過牌卡設計的問題,去挖掘彼此平常不會討論,卻又非常重要的話題唷! 女人迷 Womany 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帶你在關係中循序漸進,抽絲剝繭愛的謎團! December 0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r2mtkF
愛情之路總是不順遂?3 個迷思破除真愛的既定挑選準則 https://ift.tt/sCfJPR0 時報文化 篩選對象的方法,你真的用對了嗎?如果每次交往對象最後都出問題,那這三種錯誤迷思:花錢、花時間、說愛你⋯⋯邀請你來檢視一下! 文|張國洋、姚詩豪 很多人對戀愛的經驗太少,對於相處的準備不充分,好不容易等到真命天子/女,卻沒辦法好好地跟對方相處。 不然,就是每次跟人相處時都沒有把心力放在當下,要就是過度緬懷舊情人,不然就是過度犧牲現在想成就未來。這讓跟你相處的人感覺疲累。 或者是,很多人展現了錯誤的外顯價值。而因為外顯價值錯誤,以至於不對的人不斷靠近,但自己喜歡的類型卻誤以為我們不是那種類型,而躲了開來。 這篇我則想談的另一個觀察到的問題,尤其是很多女生常犯的錯誤:用著「錯誤的篩選機制在挑選對象」。 雖然在我的觀念中,戀愛最難的部分在於「相處」。但相處之前的篩選卻一樣重要。 因為你的篩選機制若有問題,表示源頭來的人就不對。 這時候,就算你個性好、內涵佳、善體人意,但若人不對的狀況下,最終也很難有什麼好結果的。 而偏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方法。有些篩選方法確實有道理,能幫我們挑出有利的相處對象,但也有些選擇方式看起來很直覺,卻偏偏是一種逆篩選——容易把好對象篩掉,留下不佳的選擇。 換言之,如果這些篩選機制你沒有真正思考過,直覺地把別人講的、或是電視演的,拿來直接當成你的篩選機制,那很可能就會不斷犯錯了喔! 為了便於理解,我這邊就舉幾個常見的錯誤篩選機制的例子吧。 圖片|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錯誤 1:對我好的人,一定是願意花大錢的 一個常見的謬誤,是有人覺得「男人大器」就要看他怎麼花錢。所以第一次約會時,有些女生會故意挑很高檔的餐廳、點最貴的餐。 但以我的理解是:這其實不是一個好的篩選機制。因為正常、值得發展長期關係的男人,其實不太會在剛交往時就露出「極端大方」的樣貌。 甚至很多男人,若感覺到女生刻意選些很貴的店、點很貴的餐,一兩次之後他未必就會繼續邀約。 原因為何?這點其實女生也是類似的。像女生都不希望對方只是因為自己美麗而接近,所以若發現男人只是喜歡自己的外表,就會覺得男人膚淺。 而真正有錢的男人,也不希望女人是僅因為他在錢上面的慷慨而選擇了他。所以真正有錢的,反而在用錢上會顯得很低調,尤其不希望你拿這個來評斷他。 但怎麼樣的男人會一擲千金呢?反而未必是大器又愛你的類型,而更可能是會有以下三種毛病(任一,或是同時兼有)。 1. 他的錢來得過度容易 錢來得容易,自然花得也容易。但來得容易,有可能是父母給的、有可能是運氣好的單次收入(如賭博)、或者是碰巧遇到機會(在行情好的時候進入金融市場的菜鳥),甚至不是正途賺來的。 這種賺得快的人,會相對出手很闊綽。但因為這些都不是他的累積,所以應該不是長期穩定可依靠的對象⋯⋯ 圖片|Photo by Tomáš Vydržal on Unsplash 2. 他自卑感很重,急需用錢來武裝自己 自卑感重的人,因為對自己沒信心,擔心別人看不起他或是不喜歡他,所以會盡一切力量讓別人注意到他。 可是如果是一個對自己沒自信的,那很顯然在本質上也不是大氣之人。所以又是一個反指標。 而且對自己沒自信的男人,之後在相處上通常會有很多地雷,也很容易對你疑神疑鬼。結果,你看,這方式反而又篩選出不好的標的。 (猜你想看:媽寶容易外遇?心理師:他們渴望被拯救,卻又習慣逃避) 3. 他其實只想要短期關係 很多女人不知道這件事,但我想分享一下。 如果一個男人平常平均負擔起的一餐約在 500 元上下,結果頭幾次約會他都請你去吃平均 2,000 元一餐的餐廳,有非常高的機率他只是想跟你建立短期關係。 這概念是這樣的:男人如果有打算跟你發展長期關係,而且這人又對人生有長遠的規劃能力,他在交往初期就會考量將來的事情。 換言之,男人都知道,若約會金額超過自己正常能負擔的狀況,這樣的關係必然是很難持續。所以想跟你發展長期關係的男人,他會量力而為,帶你去他負擔的起,或是比負擔的起略好一點的地方。 可是如果一個男人並不考慮金錢(且他又不是真的很有錢),那背後的動機很可能是打算「只要短時間地取悅你就好」。這時候,他的目的通常都是希望濃縮投資,用幾次的金錢讓你覺得備感榮耀,然後可以擄獲你。 而「擄獲」之後要幹嘛?呃⋯⋯當然就不幹嘛了⋯⋯ 圖片|Photo by Jamie Street on Unsplash 所以突然收到高檔餐廳的邀請,不要覺得高興。尤其若你交手的男人有點年紀、有點手腕,大概都知道怎麼取悅女人。 他們快速投資,也就希望快速收割。也是這種模式背後的意圖。 所以你看,錢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可靠的篩選指標。(攤手) (延伸閱讀:分手七年與前男友再見面:我不再喜歡你了,但喜歡生命裡有過你) 錯誤 2: 對我好的人,一定是會花很多時間陪我的人 這也是一個很直覺,但有點危險的篩選器。什麼樣的男人有辦法花很多時間陪你?其實反而是沒別的事情可以做的人。 換言之,假設你是 25 歲之後的女孩子,大部分的男人這時候可能忙著在工作上要突出,所以有很多時間得花在工作上。 他們可能也不是不重視你,但是沒辦法把所有的時間都拿來陪你、跟你講電話、你要什麼就去排隊買來。但另一些男人可能因為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所以可以花比較多的時間在你身上。 初期有些女生會覺得後者很棒。因為自己要的他都能關注到,也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 可是交往下去,很快地女生就會開始覺得沒有安全感。因為對方工作不穩定(甚至夢想過大、眼高手低),這些要素可能讓女人擔心起後續結婚的問題。 但這一切的起點,其實是因為你過度把「陪自己」看得過大,而篩選出不利長期發展的標的⋯⋯ 圖片|Photo by chester wade on Unsplash 錯誤 3: 對我好的人,一定是會把心意強烈表達出來的人 有些女生會希望男生在初期接近她時,感情能非常外放——她們覺得內斂的男人沒意思,願意對我展現「妳很重要」的男人才好。這才有戀愛的感覺。 記得之前有個女生跟我聊到。她說之前的男朋友追她時,非常浪漫,而且心意好強烈。 兩人交往初期她不爽時,他會很懊悔的在她家樓下淋雨來道歉,還會打自己來表示悔恨和歉意(我聽得目瞪口呆,想說這根本是偶像劇的情節嘛)。 這些行為讓她感到很心疼,也覺得這男人比其他男人都更愛她。 我問說,那後來怎麼分手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兩人交往後,男方情緒上的強烈起伏就轉成了另一種面向。 兩人吵架時,他的情緒也是非常激烈,罵人、責備外,還會摔東西,甚至也曾經有推她或是打她的狀況出現。原來強烈的情緒表現,這時候又變成負面特質了⋯⋯ (同場加映:吵架時先別急著辯解!重複對方說的話,讓他知道自己的話其實很傷人) 結論 看到這兒,有人可能誤以為我是建議女生要找個又窮、又忙、又沒情緒起伏的木頭? 沒有,這不是我的意思,你也不需要這麼極端。 我只是想告訴大家:「這世界上沒有萬能的篩選器」。每個篩選機制有其好處,但也通常都有缺點與代價。 重點在於,如果你重複碰過幾次類似的問題:例如交往的男人都只是追求短期關係;總遇到自卑感強的男人;交往後常覺得男人不上進、不腳踏實地;或交往後覺得男人控制慾強。這些很可能是源自於你的篩選機制。 換言之,下次挑選時,你可能得更平衡些,多加入一些「其它」的考量因子,狀況才會改變。 尤其如果你總「重複」碰過一樣的問題,必然代表你的篩選機制或是關係經營策略有問題。 這時候,唯有搞清楚問題在哪裡,調整下一次跟異性的互動,才能得到真正的好結果! 本文摘錄自張國洋、姚詩豪的《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 December 02,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CfJPR0
婚禮上把女兒的手交給女婿,是物化女性嗎?「政治正確」的背後,我們不曾想傷害任何人 https://ift.tt/15VIToK 天下雜誌出版 買玫瑰被說剝削勞工,看鯨豚表演被說虐待動物⋯⋯其實一切都只為了人們的笑臉,在複雜多元的社會,努力成為一個好人。 文| 吳媛媛 你今天「政治正確」了嗎?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某一年的情人節,我和先生剛好在市區購物,心血來潮買了一束玫瑰,想說應應景。 捧著玫瑰走到轉角,兩個年輕人趨前來和我們說情人節快樂,正當我們微笑回應時,他們說:「你們知道歐盟玫瑰養殖產業的勞工處境嗎?」 我們的笑容僵在臉上,他們又問:「願意借我們五分鐘了解目前糟糕的狀況嗎?」我先生欣然答應了,我只好站在那聽兩個小夥子告訴我剛剛買的這束玫瑰有多「不正確」。 當他們離開,我悻悻然地跟先生說,在情人節談這個也太殺風景了!而且你有看到其中一個小夥子拿著 iPhone 嗎?他們憐惜玫瑰養殖的勞工,怎麼就不顧富士康的勞工處境? 我先生聳聳肩,說:「以後我每一次想買玫瑰,就會想起今天這件事。我覺得他們的策略很聰明啊。」 圖片|Photo by Nick Karvounis on Unsplash 後來我發現,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玫瑰花束的來源,現在就連在超市,都會販賣一般玫瑰和公平交易玫瑰。公平交易的玫瑰比一般玫瑰貴了一倍。 不了解背景的人會驚訝於這個表面上的價格差異,而因為那兩個年輕人,我體認到的是資本主義在講求壓低價格時,視勞工為芻狗的無情。 現代社會結構複雜,每一天面對的道德抉擇不再是敬老尊賢、熱心助人那麼單純,而是必須在不斷汲取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了解和同理。 簡單的說,現在人美心美已經不夠,「腦」也要美才行。偏偏這種立基於知識和資訊的道德選擇,常讓人感到困惑與不適。 (多元共融:「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我們的原意,都不是想傷害人 就拿前一陣子在台灣引起辯論的婚禮儀式為例,由父親把女兒交到夫婿手中,是視女性為交易品項的陋習嗎? 我從前以為由父親牽著女兒走進禮堂交給丈夫,是一個來自基督教文化的普遍西方傳統,後來才知道這可能是源自盎格魯薩克遜的古老習俗,至今仍保留在英美文化當中。而在其他西方基督教國家,包括瑞典,一直是夫妻攜手一起步入禮堂。 近幾十年來,可能是因為好萊塢影劇作品對這個儀式常有浪漫的著墨,現在瑞典每十對新人,就有一對和牧師表示想要這樣的婚禮,甚至有瑞典人以為這也是瑞典的傳統,讓瑞典教會十分頭痛。 有許多瑞典牧師基於性別平權意識,明言拒絕主持這樣的婚禮,在瑞典也引起了一陣討論。 圖片|Photo by Caroline Veronez on Unsplash 前陣子瑞典國家電台邀請了兩位女性牧師上社論節目,其中一位堅決不主持由父親牽女兒進禮堂的「送新娘」(give away the bride)儀式,另一位則不特別介意。 我對後者說的話印象很深,她說其實很多選擇這種儀式的瑞典女性,非常了解這個習俗將女性視為男性財產的古老起源,她們也常要面臨來自親友的批評和反對。 曾有一位新娘反反覆覆,想了又想,直到親友們都已經坐在禮堂裡等待,她還拿不定主意。 就在最後一刻,她說:「管他的,我就是想要你陪我走。」毅然決然地拉起了爸爸的手。 這位牧師認為,每一對新人都必須對這個儀式的來源有透徹的理解,她也尊重新人們根據自己的生命經驗,去賦予此儀式新的詮釋。 (延伸閱讀:爸爸去哪兒?為什麼我們這一整個世代,都在尋找不存在的父親) 圖片|Photo by Chiến Phạm on Unsplash 父親牽著心愛女兒的手,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是多麼令人動容,怎麼會是父權社會視女性為所有物的體現? 情人買玫瑰送給對方,怎麼會成為剝削勞工的幫兇? 小時候媽媽帶我去看海洋世界的表演,是我至今最美好的回憶,怎麼現在有人說那是對海豚和鯨魚的虐待? 還記得那天和媽媽一起看鯨豚表演,眼前正上演精彩的節目,我卻感到媽媽的眼神一直在我身上。後來自己也有了孩子,我才知道原來父母看著孩子開心滿足的笑臉,就能成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玫瑰、儀式、海洋世界,這一切的一切,其實不都是為了一張笑臉,為了傳達情感嗎? 我們從來不曾想傷害任何人,只想好好過活,然而在複雜多元的社會中,我們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在另一個時空造成負面的蝴蝶效應,讓我們一不小心就落入了知識和道德的下風,被人指出時,難免感到灰頭土臉,難免會想要反駁,就像我直覺地抓住了年輕人拿 iPhone 這一點,嘲諷他們自以為是的正義,雖然心裡獲得了一些痛快,但是無論對玫瑰產業或手機產業的勞工,都沒有絲毫助益。 本文出自吳媛媛的《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由天下雜誌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 December 02,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5VIToK
同志身分,讓我失去當警察的尊嚴?從《阿姨們》看 LGBTQ 與警界的仇恨犯罪 https://ift.tt/BXzDtwK 寶瓶文化 從一位跨性別女性警官的經驗談社會對 LGBTQ 的仇恨犯罪,在多起案件發生後,他決定在警界出櫃,用真正的樣子守護這個社群。 文|羅毓嘉 不要有人為了他們是誰,失去他們的尊嚴 「我的使命,是用我真正的樣子守護這個社群。」她說。 她塗著桃紅色的指甲油,雷朋的太陽眼鏡則是她的髮箍,束起她一頭柔軟的髮絲。 研討室的燈光有些清冷,照在她左胸口的金色警徽上,可打亮了整間房間。 右胸口的警用對講機,偶然透出沙沙的無線電雜訊,像她低沉沙啞的嗓音。 仇恨犯罪是怎麼回事呢? 她說,身為跨性別女性警官──比如說,當我週末脫下我的制服,換上我的高跟鞋化上漂亮的妝閃亮亮地要出門玩了,有一台車在人行道旁邊停下什麼也沒有說就把我揍了一頓。 圖片|Photo by mits on PIXTA 無緣無故地,莫名其妙直到過了兩個街口,那裡又有另一個跨性別女性,同一台車上下來了同一批人,他們打她。 於是我們就知道了。仇恨犯罪,那是一種模式。 他們並不需要一邊揍你邊罵你是人妖。 仇恨犯罪的行為本身,就足以定義了它自己。她說。 當然,當然,如果有人想要扁我的話,肯定會被我扁得更慘。 她這麼說,我們就笑。 她說,可是這個城市,這個國家,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跨性別──尤其是跨性別女性──並沒有保護自己不受仇恨傷害的能力。 她們被揍被打被扁,甚至是被攻擊被殺害,只是因為她們是跨性別。 因為他們是男同志。因為他們是雙性戀。因為他們不符合性別的期待。 比如說,今天我們齊聚這裡,而有人知道了這兒有一群 LGBTQI ,他衝進來用機關槍對著我們掃射。 她說。如果這不是仇恨犯罪,大概也沒有別的仇恨犯罪了。 (延伸閱讀:【圖輯】把仇恨加害者的力氣,拿來溫暖受害者吧) 圖片|Photo by Mary Saxaroz on Unsplash 在警界許多許多年,她也曾經把自己藏得很深。很深。 「妳不能用這樣的身分,做這份工作。」曾有人這麼對她說。 於是她離開了那單位,來到華盛頓。 確定自己的性傾向是非常痛苦的,尤其與這份職業所被賦予的期待有所衝突,她說。 直到她來到華盛頓。 更加痛苦的事情,是每一天,每一天,她看到 LGBTQI 依然被仇恨犯罪所困擾著。 有一天她選擇出櫃,告訴他們「我的使命,是用我真正的樣子守護這個社群。」 然而就在這段對話的前一個週末,發生了奧蘭多同志夜店的掃射事件。 即使是像我們這樣的人有時也感到無能為力。 她說,上個禮拜準備講稿的時候我知道我們將要討論仇恨犯罪,當時我心中有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 關於我要談什麼,我該怎麼談,我手邊有許多的統計數據,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終於開始知道,該如何將仇恨犯罪從眾多罪行當中,辨認出來。 可是上週末的事情讓這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她說,當我重新思考我該如何談論仇恨犯罪的時候,第一件事情是讓自己不哭出來。 禮拜一早上讀報,試著不哭出來。 早上七點半開第一個會,和工作夥伴們稍微談論奧蘭多的悲劇,試著不哭出來。 作為一個同志運動的倡議者、一個社群的保護者你知道你必須要引導人們。 早上十一點我喝了第二杯咖啡。我試著不哭出來。 吃午餐的時候,試著不哭出來。 下午三點半我在另外一個會議上說,這個事件不僅衝擊了我們每一個人,大抵也會以某種形式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社群。 或許需要幾年的時間吧。或許更久。我們試著,不哭出來。 在奧蘭多許多人因為仇恨失去了許多朋友。 (同場加映:【性別觀察】澳盛廣吿道出同志日常:每一分鐘就有 43 則仇恨留言在罵我) 圖片|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所以我們該如何談論仇恨犯罪呢?我們該如何辨認仇恨犯罪? 她說。我們當然可以把這一切都數字化、量化,好比 2015 年全美國有二十四件殺人案,被定義為源於仇恨暴力。 其中跨性別,與不符合性別氣質期待的受害者占了十六件。 在二十四個案件當中,有十三案的受害者是有色人種的跨性別者。 而在所有仇恨犯罪通報案中,有百分之六十二的受害者指認加害者是他們認識的人──關於這些數字,我們還可以繼續下去。她說。 這些只是統計。若是統計我們可以給出更多數字。她說。 可這些人,那些人,每一個在仇恨犯罪中失去生命失去尊嚴的人,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是我們的鄰居,同學,同事。 這些仇恨犯罪,在告訴我們──因為你是同志,你是跨性別,你是黑人,你是亞裔,你是一個娘娘腔,所以你被羞辱是應該的。你被攻擊是應該的。你去死,是應該的。 但沒有人應該被如此對待。她說。 曾經有一個時代,許多的仇恨犯罪,甚至來自警察社群對少數族裔的惡意。那是黑暗的時代恐怖的時代。 但現在,我們正面臨一個新的時代,她說。我們正努力讓警察學著更願意傾聽,那就是為何我在這裡。她說。 「我的使命,是用我真正的樣子守護這個社群。希望任何地方,都不再有人為了他們是誰,而遭受到任何的不幸。」 不要再有人為了他們是誰,而失去尊嚴。 本文摘錄自羅毓嘉《阿姨們》,由寶瓶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阿姨們》 December 02,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XzDtwK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情侶間的「磨合」是一種「情感霸凌」?別為愛勉強改變自己,調適心態更重要 https://ift.tt/2zAlYhU 時報文化 「調適」跟「磨合」兩者不一樣!如果一段親密關係需要大量磨合,那可能表示你們根本不適合⋯⋯ 文|張國洋、姚詩豪 之前聽到兩個案例。 一個是網友寫信來,提到跟男朋友價值觀不同的問題。因為男朋友跟其他女生出去,讓她覺得沒安全感,所以試著跟男朋友溝通。 可是男朋友的反應讓她很生氣,因為對方覺得自己跟另一個女生坦蕩蕩,無法理解她在氣什麼,甚至還不斷證明自己沒錯。 雙方花了很多時間試著說服對方,可是顯然都沒有成功。 另一個案例是朋友的朋友。據說她跟男方即將結婚,可是兩人對於婚禮過程的規劃產生了嚴重的歧見。女生希望對方多花些心思,但男生喜歡的方式不同,努力規劃後的結果仍無法讓她滿意,所以女生每次都接手再做大幅度的修正。 因此女生覺得男生不懂她、不會想;但男生那邊也覺得委屈,想說女方為何不直接講自己要什麼? 「如果我喜歡的妳都不喜歡,何必要我做呢?」所以這段過程中兩人吵了又吵,不斷在「積極溝通」,可是越溝通,雙方卻反而越生氣。 圖片|Photo by zon on PIXTA 一般人總認為「磨合」是感情中的必要之惡,不過我覺得好的伴侶關係,根本就不應該有需要嚴重磨合的部分,這在感情策略上是個非常不合理的舉動。 我個人甚至覺得如果感情上常發生需要「彼此磨合」的狀況,那這段感情是有問題的,應該當機立斷,將關係進行停損。 這概念可能有點驚世駭俗,有人肯定會以「不可能找到百分之百契合的另一半」來反駁我。 話是沒錯,誰也不可能找到另一個完全跟自己相同的人,總有些大家要相互調適的地方。但就我的觀點而言,「調適」跟「磨合」,兩者是不太一樣的! (推薦閱讀:一直在磨合的我們,適合嗎?還是該放手了?這幾個跡象留意) 「調適」這件事應該是無所謂、輕鬆、毫不勉強的。為對方做出調適後,甚至根本不會再記得這件事。 比方說吃東西的口味差異,當對方不喜歡吃辣,而自己喜歡、但沒有到非吃不可的程度,那兩人一起吃飯時,點些不辣的食物即可,這就是一種調適。 畢竟這種程度的配合在心情上很輕鬆,雙方不需要不斷溝通,也不會生氣或吵架,幾乎不花時間就能立刻達成共識。 但是所謂「磨合」,就是那些會導致情侶吵架、需要不斷溝通的議題: 例如用錢的方式、處理事情的方法、跟哪些人做朋友、兩人相處的距離拿捏、該多麼聽家人的話、該重視朋友到何種程度、與其他異性該怎麼相處、如何看待隱私權與秘密、未來要做什麼事情、對工作和家庭的看法、教養子女等等。 這些絕對不可能因為生氣、溝通、協調,就讓另一個人輕易做出改變。 (同場加映:和「靈魂伴侶」結婚,是什麼樣的體驗?最好的愛情是我在鬧,你在笑) 此外,我覺得磨合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種「情感的霸凌」:透過恐懼感或威脅,強逼對方變成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個人」(例如:你不這麼做就是不愛我)。 這表示我們喜歡的並非「這個人」,而是「另一個人」。只是我們剛好碰到這個對象,剛好頭又洗了一半,為了自己的方便,所以打算把他完全扭轉成另一個樣子。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我對此的看法是:當我們想改變別人時,通常代表我們自己還不夠成熟、不瞭解別人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勉強想把對方變成自己心裡希望的類型,甚至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對方身上。 但這是不公平、也不必要的做法,代表我們打從心底不曾認同過這個人。當然,不認同別人也不表示自己有什麼不對,只是代表雙方在不能讓步的觀點上有很大的差異,他要的跟你要的東西,缺少了交集點。這屬於價值觀不同,而非對錯的問題。 但如果強逼對方變成跟你一樣,那就很不切實際了,也就是我所謂不夠成熟的意思。 (精彩好文:分手還是繼續磨合?4 個重點評估,這段親密關係是否值得堅持) 此外,心理學研究,人的性格在七歲時就定型了。對一個 20 或 30 歲的人,如果要他做任何性格或價值觀的改變,基本上都很困難。 眼界可以拓展、品味可以調整、小事情或許也有辦法調適;可是價值觀、生活習慣、世界觀的差異等,幾乎都是難以撼動的。 人家說牛牽到北京還是牛,一個人的本質若不是你想要的類型,那永遠都不可能變成你要的樣子。就算他為了愛你而試圖改變,那也只是勉強自己在「演」另一個人。但這樣的表演很難長久,總有一天對方還是會回到真實的自己。 所以,與其花時間磨合兩人的感情,不如一開始就把這點當成選擇對象的主要觀察重點。對於認真交往的對象,首先一定要了解彼此的價值觀以及生活習慣。 若你在意對方用錢的方式,一開始就要注意對方怎麼看待金錢;若你在意對方是否有相同的信仰,這個問題就得在最初列為篩選重點;若你希望對方只有你,不能有其他異性朋友,那當然得先找個觀點相同的人才行。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很多人在追求階段時,會「假裝自己是另一種人」,等到真正開始交往,才慢慢把真面目揭露出來。 這其實是個很危險的策略,雖然對方有可能因為前期的投入,捨不得放棄見到真面目後的你,可是這通常會讓後續的交往危機四伏。如果雙方得在各種驚嚇中不斷溝通與磨合,最後恐怕很難有好的結果。 在我看來,這是感情中最糟糕的出牌方式。 交往應該要帶來彼此長期的幸福感才是,如果總是不斷地溝通與說服、吵架與哭鬧,那何必談戀愛呢?還不如趕快停損,重新找個價值觀相同的人。 (推薦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相信我,每個人的性格,一定有些原則是「絕對不能讓步的」。這沒有對與錯的問題,而是雙方價值觀的差異。 此時勉強別人接受是不公平的,而勉強自己釋懷也很辛苦。 所以最好一開始就找看法相同的人:先廣為認識各類朋友,再從價值觀與生活習慣中找到彼此相近的對象,然後才開始深入交往。 雙方可以彼此「調適」,但不需要「磨合」,這是選擇對象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本文摘錄自張國洋、姚詩豪的《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大人學選擇:成熟大人的獨立思考術》 December 0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AlYhU
胸部摸起來有硬塊、胸部搔癢?《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辨識常見乳房纖維囊腫,減少恐懼 https://ift.tt/jw0NleD 時報文化 杜世興醫師整理女性乳房的常見疾病與狀況,帶讀者深入了解乳房疾病、乳癌,認識自己的身體才能杜絕恐懼心理且選擇如何就醫。 Fibrocystic Breast Condition 常見的乳房纖維囊腫 圖 1:纖維囊腫 Fibrocystic Change。圖片|時報文化 提供 「醫生我雙側乳房有腫脹感也會痛,有時甚至一碰到就痛,會不會怎麼樣? 圖1」 相信有不少女性朋友經乳房門診檢查後被告知:「你沒什麼問題,只是纖維囊腫而已,定期追蹤即可!」 也有多數女性朋友經期來前乳房又腫又痛,經期過後就恢復如平常。 乳房疾病中縱使 90% 為良性,但每一位女性幾乎都會擔心「我的乳房會不會有問題」,因為有一半以上的女性在其一生中會有乳房疾病之臨床表現。 這種擔憂自乳房有輕微局部壓痛或乳房隨月經週期變化而腫痛,甚至摸到腫塊。 從自覺乳房有異樣後,絶大多數患者會陷入極度焦慮狀態,而這種不安一直會持續到被醫師診斷為非乳癌時,心理的恐懼才會解除。 而這些女性朋友最常見的疑慮,大多正是出自於良性乳房變化「乳房纖維囊腫」。 Q:什麼是乳房纖維囊腫疾病?哪些人易得?臨床症狀表現為何? A:它並非特定乳房疾病,而是代表包含多種乳房病理組織學形態或臨床上症狀。好發於 35 歲至停經期左右年齡群。通常多以乳房疼痛、腫塊為表現。 乳房纖維囊腫疾病又稱慢性囊腫性乳腺炎,顧名思義為乳房產生纖維化及囊腫變化。 與其稱為纖維囊腫疾病倒不如稱為「乳房纖維囊腫變化」來得恰當,因為事實上它並非代表某種特定乳房疾病,而是代表包含多種乳房病理組織學形態或臨床上症狀、理學觸診的變化。 病理組織呈現末端乳管或乳小管產生不等程度水囊及乳小葉內間質組織發生纖維硬化情形,故以往所沿用的醫學名詞「纖維囊腫疾病」,是有所不太恰當而容易造成字義上的誤解,進而讓人聯想與乳房腫瘤(乳癌)有關。 乳房纖維囊腫好發於 35 歲至停經期左右年齡群,當然也可能發生於更年輕女性身。 文獻上有高達 80% 成年女性有此變化,因為絶大多數停經前婦女,在月經週期時乳房多少會有此症狀產生。 發生原因部分文獻推論與女性荷爾蒙量有關連,可能與卵巢分泌過多動情激素及黃體素的不足有相關。 通常多以乳房疼痛、腫塊為表現;疼痛可能局部或廣泛的範圍,常見兩側性發生,尤其以乳房外上方更明顯,亦可只發生單側。 一般在月經來前三、四天或一週時症狀最顯著,而隨月經後症狀緩解。 極少合併腋下淋巴腺病變,故若發現乳房腫塊合併有腋下淋巴腺腫大時,須格外注意乳癌的可能性。 (同場加映:乳房自己救!如何預防以及檢測致死率最高的乳癌?) 圖 2:乳管中因荷爾蒙刺激裡面有水狀液體 Fibrocystic Change。圖片|時報文化 提供 利用乳房超音波可容易確定乳房小水囊或水瘤的形成(小水囊能融合成稍大的水瘤 圖2),約 99% 的水瘤均屬良性,唯一要注意為當超音波發現水瘤內合併有實心腫瘤時,要小心乳管乳突病灶(intraductal papillary lesion)的可能。 臨床上處理原則為將水瘤利用空針筒穿吸,若抽取出液體為帶血色(含紅血球)則需送細胞化驗以排除癌症可能,若穿吸液體為透明水樣或黃色液體則無癌症之慮。 Q:乳房纖維囊腫需不需要藥物治療?會不會演變成乳癌? A:乳房纖維囊腫並不會增加得乳癌機會,但若乳房切片病理組織報告為非典型增生,則罹患乳癌的危險大為增加。 乳房纖維囊腫並不會增加得乳癌機會;但若乳房切片病理組織報告為非典型增生型(atypical hyperplasia),則罹患乳癌的危險大為增加。 因此,若家族中有乳癌病史加上乳房切片報告屬於非典型增生型的患者,值得提高警覺,因為該類病例屬於易得乳癌的高危險族群。 藥物治療旨在減輕疼痛及使腫塊變小,若乳房疼痛嚴重至影響每天工作、生活作息則可考慮藥物治療。 週期性乳房疼痛(cyclic mastalgia)通常與荷爾蒙分泌有關,臨床上常使用療得高(Danazol)、泰莫西芬(Tamoxifen)或伯汀(Bromocriptine)等,唯各種治療藥物都須了解有其副作用。 非週期性乳房疼痛(noncyclic mastalgia)約一半患者於使用療得高(Danazol)後有療效,其他可考慮使用月見草油、止痛劑甚而局部藥物注射。 醫師會綜合臨床病情表現、乳房觸診並參考 乳房超音波 圖3、乳房攝影等影像資料,而對任何有懷疑的病灶藉由細針細胞穿吸檢查,粗針穿刺術或手術切片檢查而確立診斷。 所以不必過度緊張,檢查只是要排除癌症的可能,並非代表癌症。 (延伸閱讀:「早期乳癌不要絕望」專訪亞東醫院謝佩穎醫師:請記得妳在乎的人) 圖 3:超音波下的纖維腫。圖片|時報文化 提供 有纖維囊腫情況的乳房,步入停經期後,症狀大多就會減輕或消失。 飲食上宜避免咖啡因的大量攝取(如咖啡、濃茶),咖啡因會增加乳房纖維囊腫程度,統計上每天咖啡因攝取量高於 500 毫克者易患有乳房纖維囊腫變化。 纖維囊腫變化是屬於良性乳房疾病,病理組織呈現乳管積存水狀液體圖4,但也不能疏忽乳癌的可能性;當你發現乳房有往常未曾存在的任何變化時,應該就醫讓醫生為你做正確診斷,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圖 4:乳房纖維囊腫病理圖。圖片|時報文化 提供 Breast Pain 乳癌大多不會痛,但還是有可能會以疼痛為表現 Q:乳房疼痛有哪些症狀? A:一般乳房疼痛可分為三類,分別如下: 1. 週期性疼痛|Cyclic Mastalgia 常於月經來前一週左右,覺得雙側乳房脹痛,有時只是單側發生,有時疼痛會傳到腋窩或上臂。 此類型疼痛可伴有乳房結節、腫脹樣,好發年齡為 30~40 歲,大多數在停經後乳房疼痛都會消失,而且此類週期性疼痛對荷爾蒙治療效果頗佳。 2. 非週期性疼痛|Noncyclic Mastalgia 一般好發年齡層比上述週期性疼痛者來得晚些,平均好發年齡約 43 歲左右。 症狀大多為單側乳房在某些特定區域疼痛感;臨床上約有 10% 非週期性乳房疼痛是乳癌導致,對於此類患者可利用乳房超音波、乳房 X 光攝影檢查,有部分患者可經它得到診斷上的幫助。 很可惜,非週期性乳房疼痛使用荷爾蒙治療效果則不如週期性乳房疼痛來得有效。 3. 非乳房引起的疼痛如: Tietze Syndrome:一種肋軟骨炎,以單邊乳房,尤其內側肋軟骨處疼痛為表現;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 乳房切片後的疼痛,與乳房受傷害有關。 肌肉神經痛、頸胸神經受擠壓病變等。 (你會喜歡:乳癌不再是絕症?醫師:營養補充正確,復原速度就快) Q:乳房疼痛該如何治療? A:女性朋友若發覺乳房疼痛不適時,可至乳房門診就醫,讓乳房得到最適當的治療。 經消除乳癌疑慮後,只約 15% 的女性乳房疼痛需要治療,而治療對象往往是因疼痛程度影響到日常作息,常用的治療藥物有以下幾種: 1. 月見草油|Evening Primrose Oil 一種富含必需脂肪酸的天然產物,不論週期性乳房疼痛或非週期性乳房疼痛均適用,整體上療效類似 bromocriptine ,但不如 danazol 來得有效。其最大特點為使用後極少產生副作用,不像荷爾蒙療法有相當比例的副作用產生。 2. 抑乳素錠|Bromocriptine 可抑制腦下垂體泌乳激素之分泌,而降低泌乳激素值,可有效治療週期性乳房疼痛,但對非週期性乳房疼痛則無效。使用此藥後可能會有噁心、嘔吐、頭暈、頭痛等不適副作用。 3. 療得高|Danazol 一種合成的類雄激素藥物,對乳房疼痛療效頗佳,尤其是週期性乳房疼痛者更有效;一般建議使用時間為二個月至半年。副作用包括月經不規則、噁心、體重上升、長青春痘及臉毛生成等。 4. 泰莫西芬|Tamoxifen 一種女性荷爾蒙拮抗劑可治療及預防乳癌,有文獻報告嚴重乳房疼痛,經使用 Tamoxifen 後,其中三分之二患者得到疼痛的完全緩解。 5. 口服止痛藥或副腎皮質荷爾蒙的局部注射 適應用肌肉神經痛或定點性的胸壁疼痛。 Nipple Itching Eczema vs Paget’s Disease 乳頭搔癢要注意!濕疹、柏杰氏乳癌都有可能 圖 5:柏杰氏乳癌。圖片|時報文化提供 乳頭濕疹是一種會導致皮膚出現瘙癢性皮疹的疾病,開始時患者的乳頭、乳暈處皮膚會搔癢、發紅、脫屑,嚴重者甚至會流漏組織液、結痂。 乳頭濕疹不會傳染,抓搔後會破壞皮膚結構,使細菌進入導致感染,隨著長久病情,可能導致皮膚變厚和變硬甚至乳暈黑色素沉澱(即苔癬化)。 除了濕疹外,良性的乳管內乳突瘤及惡性的柏杰氏乳癌等疾病,也都會出現乳頭搔癢症狀。 若乳頭濕疹藥物治療未見改善時,一定要諮詢乳房專科醫師,以排除柏杰氏乳癌的可能。 Q:乳頭乳暈搔癢的常見原因為何?一定是濕疹嗎? A:遺傳及環境因素,或者是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壓力、焦慮等不好的情緒,都有可能會造成乳頭濕疹導致搔癢。 但除了濕疹外,乳管內乳突瘤及柏杰氏乳癌也都會導致乳頭搔癢。 媽媽帶著 20 幾歲女兒來求診,女兒乳頭搔癢已一段時間,擔心會不會是乳癌? 她的乳頭和乳暈,呈現瘙癢性皮疹、帶微量滲出物,乳房內並無觸摸到任何腫塊。 給予口服抗組織胺,外敷類固醇乳膏等藥物治療後,幾乎已無不適症狀了,這正是典型的乳頭濕疹。 另一位同樣呈現乳頭濕疹且長久不癒的陳小姐,到診間就醫時,乳頭外觀雖與上述雷同,但經同樣藥物治療療效並不顯著。 於是為她作乳頭皮膚切片手術,病理報告呈現乳管內乳突瘤(一種乳管內襯上皮細胞形成小疣狀微小腫瘤的良性乳房疾病)。 (同場加映:有乳癌家族史注意!乳癌初期無病徵,40 歲前也應定期檢查) 導致乳頭濕疹的原因包括四大因素: 1. 遺傳因素 濕疹通常是有遺傳性。 2. 環境因素 洗衣粉、肥皂、乳液和香水會刺激乳頭周圍的皮膚並導致濕疹發作。汗水滯留在胸罩或襯衫內,這可能會引起乳房刺激。 3. 免疫系統過度反應 當免疫系統對一種實際上對身體無害的物質作出反應時,就可能會出現濕疹。 4. 壓力、焦慮和抑鬱會引發皮疹並使情況變得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乳頭應避免汗水滯留,也應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導致乳頭搔癢症狀的物質。 例如有人會對香水、保養品、衣物洗滌劑或柔軟精過敏,因而發生乳頭接觸性皮膚炎。 胸罩內襯的材質也建議採用吸汗能力佳且質地柔軟的的棉質製品,避免與粗糙衣物摩擦而衍生乳頭摩擦性皮膚炎。 本文摘錄自杜世興醫師《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之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你的乳房,掌上微型Google冊》,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台灣女性乳癌白皮書:100個非之不可的醫學知識,關於你的乳房,掌上微型Google冊》 December 01,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w0NleD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無名火從哪來?從「投射性認同」看憤怒情緒,重新建立和他人間的界線 https://ift.tt/JUa3NEQ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曾為了開導他人,卻因對方與你相似之處,心中莫名燃起一把火?困擾的你先了解「投射性認同」,如此那把火不僅能點亮自己,更能照耀他人! 你常對家人感到不耐煩嗎?你常忍不住想對伴侶發火嗎?甚至,有些親朋好友行為與反應,總令你嗤之以鼻嗎? 因此,你化身成為「正義使者」,批評他們的脆弱與無能,期待或要求他們得按照你的信念去待人處事嗎? 我從事八年的諮商工作以來,每次遇到有關「責任」議題的來談者,我心中也會燃起一把怒火,燒掉自己冷靜的大腦與平靜的內心,有時火勢控制不甚,還會延燒到自己與來談者的諮商關係。 我很清楚,這把火不是從來談者身上蔓延過來的,而是我內心深處熊熊燃燒的烈火,但我卻不知道它到底從何而來?又是什麼讓它如此生生不息? 我的生命靈數是 4,這數字對應塔羅牌就是「國王」牌,它象徵著權力與責任。這一直以來都是我的生命功課,我認為得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對自己最負責的方式,然而,這也逐漸成為我的困擾。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投射性認同」並不是壞事,我們反而可以用它照亮自己的陰暗 心理師在從事個別諮商期間,通常會有個督導,也就是心理師的老師,監督心理師提供的處遇,並討論如何提供給來談者最適切的處遇,同時也保護來談者的權益。 我和督導一來一往的討論與分析,究竟那把火從何而來,在某個瞬間,我突然意識到與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有關。 這來自於,我自幼罹患乾癬,那是個全身性皮膚發炎的疾病,礙於有損外觀,我選擇向朋友隱瞞病情,那十年下來我過得並不開心。 我曾試圖向外求助,但得到的回應卻是:「難過是一天,開心也是一天,看你怎麼選擇囉!」意思就是說,你心情不好,是你自己選擇的,你得靠自己好起來。 所以,我一直以來都很努力,努力讓自己好起來,努力不依賴別人,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不想給人看「扁」了,我甚至還試圖抹滅那個擔心受怕的心情,拋棄那個弱勢無助的自己。 如今,每當我遇到與過去自己相似的來談者時,我心裡就會出現那把火,燒掉那個不被自己、也不被他人認可的自己。 (你會喜歡:心理師看《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個方法放下受害者情節、穩定內在力量) 圖片|Photo by Marek Piwnicki on Unsplash 這就是心理學所稱的「投射性認同」,是精神分析提出來的重要概念,意思是把某一部分的自己,有可能是無法接受、認為不好的部分,投射到對方身上,並且試圖去控制,甚至是限制對方的內在。 對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發現,我向督導說:「這份理解幫助我在諮商時,雖然那把火還是會燒起來,但是我至少可以先把它放在旁邊,不至於燒到自己或他人。」 督導隨即點醒我說:「當那把火放在旁邊時,它還有個功用是照亮自己。」 那股心中的火,可以是怒火,燒盡自己和他人的關係,但也可以為我們照亮內心黑暗的火,帶給我們光明與溫暖,接納自己的脆弱,也允許他人的無助。 (經典電影:《戀夏 500 日》男主角向失戀致敬:愛情可能是你自己的投射,你其實不一定要跟他在一起) 圖片|pixabay 覺察「投射性認同」的三個反思問句 投射性認同就像火把一樣,可以照亮內心的陰暗,幫助我們對自己可以有更多的理解與接納。也許,你可試著問問自己: 一、當你憤怒時,請試著問自己:「我何以如此生氣?」 你的情緒其來有自,不單單只是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還包含著過去經驗積累至今所形成的信念與原則。 如今你奉為圭臬,但此刻對方卻輕易打破,即便這些圭臬是別人強硬加諸在你身上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但你仍然會為此感到生氣。 二、請你坦誠地問問現在的自己:「我是不是也想像對方一樣⋯⋯?」 有時,對方的行為並不一定會使自己的權利受到影響,但我們卻會出現看不慣的情緒,心情大受影響。 請你試著思索自己是不是也想像對方一樣擺爛?是不是心裡正在偷偷羨慕對方可以這麼不負責任? 甚至矢口否認自己也想如此不負責任,但其實內心卻是很忌妒對方的。 (為你推薦:從《驪歌行》談性別文化:破除焦慮的「正常迷思」,還自己一個太平盛世) 三、請你仔細地回想過去的自己:「是不是曾經也有類似的需求或需要?」 「我哪有像你那麼好命!」我常從長輩裡聽到這句話,這批評背後藏著羨慕,但羨慕背後卻藏著未滿足的需求,有時這未滿足的需求會形成難以碰觸的「創傷」。 當對方的言行舉止勾起我們的情緒時,我們也可以試著去觀察對方的需求,反思自己是否也曾有類似的需求,並且未曾滿足到。 這能幫助我們放下批評,由外轉內探索自己的狀態,理解與接納自己或他人的情緒,重新與他人建立適當的情緒界線。 November 2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JUa3NEQ
我沒有所謂美女該有的樣子,但並不代表我不美——雌雄同體,最帥的美國模特 Rain Dove https://ift.tt/i6VCsfz Bella.tw儂儂 美國「雌雄同體」模特蕾恩朵芙(Rain Dove)誤打誤撞入行,擁抱與眾不同的自己,愛自己的所有面貌! 你一生中一定會遇過那麼幾個,美麗的男生與帥氣的女生,性別已不是單看外貌就可以簡單定義,美國模特兒蕾恩朵芙(Rain Dove)能打破你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蕾恩朵芙擁有高挺的鼻子、帥氣的臉龐,會讓你第一秒就浮起「好帥的男模!」的想法,但蕾恩朵芙卻是貨真價實的女性,她是所謂的「雌雄同體」的模特兒,蕾恩朵芙並沒有進行過任何手術,她的外貌與身體完全是上天賜予最美的禮物。 蕾恩朵芙擁有 188 公分的高挑身材,然而成為模特兒的契機竟然只是在足球賽中跟朋友打賭輸了,必須參與卡文克萊(Calvin Klein)的服裝秀。 在她抵達現場時才發現這是場男裝內衣的秀,因為她被誤認是男人! 圖片|Rain Dove@IG 藉由這個陰錯陽差,開啟了蕾恩朵芙模特兒生涯。 蕾恩朵芙曾經因為她的性別與外表受到他人的嘲笑,讓她對自己感到懷疑,但她發現,接受自己的一切是最好的態度與策略。 「我喜歡我的與眾不同!」 蕾恩朵芙說,模特兒工作對她來說不只是穿上漂亮的衣服,而是一種愛自己的實踐,並且展現自我,展開未來的無限可能。 也因為這份工作的關係,蕾恩朵芙越來越喜歡自己,不論是男裝的自己還是女裝的自己,那都是她自己,且換回女裝時她認為更有力量。 圖片|Rain Dove@IG 蕾恩朵芙熱衷於翻轉大家對於性別的印象,她會在同一張照片中穿上男裝和女裝,試圖打破所有人對性別的刻板印象。 蕾恩朵芙花了不少時間才了解自己。 她希望也能夠給那些跟她一樣看起來可能像是男孩的女孩,或是像女孩的男孩帶來一些鼓勵。 她不在乎別人總錯認她的性別,對她而言,性別的定義,從來不是社會所規範的樣貌,是美是醜是男是女,由自己來定義。 原文出處:打破性別的框架!「雌雄同體」模特兒Rain Dove:「我喜歡我的與眾不同」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秋冬「季節性憂鬱」怎麼辦?注意4種症狀、女性4倍風險,利用「這些方法」補充維生素D! 婚姻對於你的意義是?結婚不是愛情的延伸,也不是完美結局,而是需要一輩子傾盡全力的現實生活 November 29,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i6VCsfz
不只是「最好的女性畫家」!不冠夫姓、獨居沙漠,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的傳奇故事 https://ift.tt/k1z3V8t 讀者創作 藝術家喬治亞.歐姬芙被視為 20 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大師之一,在女性社會地位遠低於男性的當代,她是如何不冠夫姓,勇敢活出自己? 文|小貓 「男人們稱我為最好的女性畫家⋯⋯但我覺得,我是最好的畫家之一。」 女性獨立意識抬頭的歷史其實很短,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女性基本上都是男性社會的附屬品。但在時代的洪流中,仍然會出現勇於違抗世俗、追尋理想生活的無畏女子。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就是這樣的女子。 圖片|Georgia O'Keeffe Museum 她被視為 20 世紀的現代主義藝術大師之一,她是現代攝影之父的妻子,卻堅持保有原本的姓氏,不作為「誰的」附屬品。 她與生俱來就有一種神秘的魅力,在求學時期曾說過,她不願意花時間去想今天要穿什麼,那樣就沒時間好好畫畫了。因此她不化妝,只穿著黑色與白色系的衣服,這也成為了她的標誌。 她遺世獨立,即使在成名後,仍獨自隱居在沙漠中,只專心於創作眼前所見的這片天地。 從藝術學院畢業後,歐姬芙陸續當了幾年的老師,單調的生活卻成就了她的藝術之路。她開始在課餘嘗試用炭筆作畫,那時候的她認為,除非黑白無法表達她想表達的內容,否則希望透過單純的形式,來表現豐沛的情感與思想。 圖片|Untitled (Abstraction), 1916 這些素描經由她的朋友,轉交到當時頗具地位的 291 藝廊的主理者,也是著名攝影師的阿爾弗雷德.施蒂格利茲(Alfred Stieglitz)手上,使他發出「終於出現了一位屬於繪畫的女子」這樣的讚嘆,並展出歐姬芙這系列的畫作,於是,歐姬芙的藝術家人生也正式開啟了序幕。 圖片|Oriental Poppy ,1927 「沒有人有時間停下來欣賞一朵花,但我要逼他們看,不管他們願不願意。」 持續專注於創作的歐姬芙,在與施蒂格利茲結婚那一年,創造出了最廣為人知的花卉系列。花卉是她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題,大篇幅的花朵細節,以精確又抽象的方式被描繪出來。 半寫實半抽象的表現方式,以及她身為女性的身份,使人們為此加諸了許多聯想,認為那是陰道的象徵,將她的花卉系列和性慾與情色劃上等號。 對此,歐姬芙也不滿地表示:「當人們以情色符號來解讀我的畫作時,他們口中所述的不過是自己的臆斷。」 圖片|Hibiscus with Plumeria,1939 她聲明自己的創作與女性的身體無關,她只是忠實地呈現出自己所見的世界。並認為人們不該低估花朵及大自然,她尊重花,覺得花有屬於自己的堅韌,需要人們走近去觀賞。因此她放大表現花朵的細微褶皺,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它們存在的意義。 圖片|Jimson Weed,1936 圖片|Georgia O'Keeffe Museum 「我並不希望活在人群中,那比任何東西都讓我疲倦。」 第一次踏上新墨西哥州的土地時,歐姬芙就迷戀上這裡既荒涼又開闊的景色。她曾對丈夫說:「終於,我發現了一片屬於我的土地,在這裡的陽光與文化照耀之下,我找到了自己。」 施蒂格利茲過世後,儘管當時她已經是知名的藝術家,歐姬芙仍毅然地搬到這個荒蕪的沙漠定居。她給自己購置的居所取名為幽靈牧場(Ghost Ranch)和阿比丘 5 號(Abiquiú 5),並花了 4 年時間,親手將它們打造成自己的理想居宅。 (同場加映:野女正史|她不婚不生,卻比所有人更了解小孩!兒童節目之母,心理學家麥法蘭) 圖片|Georgia O'Keeffe Museum 頂著寬闊的藍天在紅土上散步,獨特的峽谷岩石、動物的骸骨都令她深深著迷,強烈的色彩對比成為她的創作靈感。居住在墨西哥的這段時間,她畫了許多泥磚屋、峽谷、荒漠和骨骸的畫作,徹底投身於這片土地。她也喜歡蒐集各種動物的骨頭,骨頭對她來說,象徵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 圖片|Rust Red Hills,1930 圖片|From the Faraway, Nearby, 1937 圖片|Pelvis with the distance, 1943 圖片|Georgia O'Keeffe Museum 除了繪畫天賦以外,歐姬芙還有許多不同的面向,像是設計自己的家,對於烹飪也相當有熱忱。在自己設計的廚房裡,烹煮從各地搜集來的天然食材,將食物、自然和藝術理念體現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按照意願過一生的自我實現,並且一直堅持地走在「完成」自己的路上。 她畢生追隨自己的心,在回信給當年因迷茫而寫信給她的草間彌生(Kusama Yayoi)時,她說: 我生來膽小,但我從來不因為我的膽小,而不去做我想做的事。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別人的視角永遠不如你自己的好,因為這是你與生俱來的,且最終就是你的全部。 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 她的堅定與執著造就了這樣傳奇的一生,而她的後半生都在這片她所熱愛的土地上度過。98 歲高齡逝世的她,選擇將火化後的骨灰灑在幽靈牧場前方的山,骨灰隨風飄散,散落在她生前最愛的那片山中。 「有一位名叫喬治亞.歐姬芙的女士,她棲居荒漠,畫出花瓣、骨骼和樹皮。她指引我們,於細微之處領略磅礴之美:堅若磐石,柔若羽毛。」——歐巴馬 (推薦閱讀:卸下名模光環,成為戰地記者的傳奇女性 Lee Miller,凱特溫絲蕾將主演傳記電影) 圖片|Georgia O'Keeffe Museum 作者介紹|小貓。於時尚媒體業擔任數位行銷約 6 年,現為 Freelancer。喜歡透過語言及文字來觀察文化,相信文字所建構的世界和力量,寫過一些韓劇時尚觀察專欄,人生目標之一是出版武俠小說。 歡迎來信交流:katontheway@gmail.com November 29,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1z3V8t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我們是否該繼續走下去?女人迷「下一步關係」牌卡帶你檢測感情狀態,勇敢面對自己! https://ift.tt/QxLY5Tv 海苔熊 你們的關係是若即若離,還是甜甜蜜蜜?看海苔熊開箱女人迷「關係下一步」牌卡,找出關係卡住的癥結點,拉近彼此的距離! 我們到底是不適合,還是只是正在磨合? 「很多事情你早就已經有了答案,只是欠一個勇敢。」 圖片|海苔熊 提供 雖然講是這樣講,但當你遇到一個好愛好愛的人,經常還是會不死心,內心想著:「會不會我再怎麼做,我們的感情就會比較好一點?」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的練習,如果他願意,你可以和他一起進行討論;如果要靠近他並不容易,你也可以先跟自己玩——先準備好你的心臟。 這裡提供自己玩的版本: 【一分鐘關係檢核】 1. 我一開始認識的那個他,跟現在認識的他,有什麼一樣或不一樣的地方? 2. 關於我們的未來,有什麼是我很期待的? 3. 我不希望在我們的關係裡,複製原生家庭當中的什麼部分?哪些是現在「正在複製」的? 我的朋友 Amy,最近和我分享了她目前的約會對象。 兩人一開始是因為「報稅」認識的,以前一直以為他是個幽默風趣的人,並且很溫柔很溫柔,輕輕的把她給接住了,但後來才發現,原來他有好多的秘密,讓人難以靠近。 而搞笑,也只是他的保護色。 她總期待兩個人未來能夠有一個家,或者是說,她一直以來都期待自己能夠有一個家,但對方總迴避去討論未來; 她不想像媽媽一樣,明明離婚了卻依然和父親同居,每天都很委屈但是又說不出口,她真正想要的是在這段關係裡面做真正的自己—— 談到這裡,她才突然驚覺,原來自己最不想要複製的部分,也是目前正在複製的部分! (猜你想看:薩提爾治療|面對親密關係,不再複製原生家庭的模式) 上面的 3 個問題,取自於女人迷的「關係下一步」牌卡;老實說,這是這麼多年來我協助宣傳的卡片當中,我覺得可以挖到內心最深處的一份卡片。 好多問題都一針見血,不繞圈、不廢話,一句話就直指關係議題的核心。 我自己玩的心得是,比起它上面的問題,更重要的其實是「卡片沒問的問題」。 在你和對方討論的過程當中,會慢慢挖開彼此真正在意的點,它就像是一個引子,勾出你一直以來很想說的,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的事情。 (延伸閱讀:讓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和他來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我相當喜歡這組牌卡,所以也就送了一份給 Amy,她說跟我分享完之後,回家的路上,突然湧現一陣悲傷。 有一個難過是,她終於看清楚一些事情,對於這個關係有巨大的失落;另一個難過是,她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愛的只是一個影子,而卡片就像是一面鏡子,照穿了關係,也照進她的內心。 願這份卡片,也能夠照進你的內心。 女人迷 womany 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帶你在關係中循序漸進,抽絲剝繭愛的謎團! November 28,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xLY5Tv
不委屈求全,你的誠實,為愛情鋪下更真誠的相處 https://ift.tt/AOqu0Xv 李品毅 Lee Ping-Yi 我們容易在愛中卑微,卻換不來渴望的結果,但頭破血頭後,是否更明確自己對愛情的界線與需求,建立自我認知與幸福輪廓? 當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從孩子變成少年、青少年,逐漸開始接觸親密關係,也勢必會經歷顛沛流離。 就像黃小琥在《沒那麼簡單》所唱的: 相愛沒有那麼容易,每個人有他的脾氣。 過了愛作夢的年紀,轟轟烈烈不如平靜。 幸福沒有那麼容易,才會特別讓人著迷。 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曾經最掏心,所以最開心。 在每個人情竇初開之時,往往會對親密關係有所幻想與嚮往,但似乎因為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感情這條路上流離失所也是個必然,而這也正是開啓一段尋找自我的開端。 在歷經折騰的感情探索中,幾乎每個人都會思考: 「在親密關係裡,到底應該選自己愛的還是愛自己的人呢?」 情竇初開,盲目信仰愛情,愛到沒有自己 情竇初開時,在親密關係前,我們都是個渴望愛的孩子,憑借著對愛情的幻想,對自己在關係中的實際需求並沒有太多理解。 初入情場,渴望有人理解、呵護以及愛惜,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夢中情人、靈魂伴侶。 我們可能會選擇心目中的白馬王子、白雪公主,渴望成為眾人眼中的神仙眷侶,但實際上親密關係中,我們也因為對自己實際需求的不了解,而愛得委曲求全。 我們可能為了關係而放掉自己的生活、喜好,甚至事業,讓自己的人生失去平衡,就為了成全關係。 然而,現實總會讓我們理解親密關係並非如自己理想中的那樣美好、夢幻。最終,我們可能會因為徹底失望,心灰意冷地接受現實,轉頭更發現自己為了想像中的關係而放棄了太多。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我們在初期的關係中,容易愛得卑微,卻並沒有換得我們所渴望的結果。這也是我們在探索親密關係時,最開始會有的狀態,靠得是對愛情的盲目信仰,而往往讓我們頭破血流。 可能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只要我夠配合或是夠努力求全,我就可以得到我期待中的愛情。」 我們努力地讓自己成為百變的變形蟲,就渴望去適配對方的期望,縱使將自己的需求視為塵埃也在所不惜。 這種把愛情等同自己人生全部的的觀念,內建在許多人的心中,彷彿愛情是唯一的生涯目標和意義,可以為了愛情拋棄一切愛好、事物,甚至生命。 一旦愛情變了質,就會面臨自我崩壞的危機。 這正是因為,在親密關係的這個階段,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去探索自己是誰,需要的是什麼。 盲目的選擇之下,一段親密關係往往難以通往圓滿。 (作者熱文:不是太獨立,而是害怕親密?自我防衛機制該如何調整,擁有更好的親密關係) 傷痛後清醒,探索親密關係裡真實的需求與界線 我們在歷經了沒有界線的給予後,知道關係中全然丟掉自己將會使關係失去平衡,同時也因為經歷創傷後,我們開始難以信任愛情。 我們往往會選擇願意配合自己的人,甚至願意為自己做出許多犧牲的對象。 雖然,這樣的關係也並不平衡,可能也難逃因失衡而結束的命運,但在這樣的關係中,我們可能會發現愛情中是可以擁有自己的,而且了解「不需要委曲求全的狀態」是充滿力量的! 許多人經歷過那些傷痕累累的感情經歷,面對新的關係時,多多少少被那些尚未癒合的傷痕所影響,會變得膽怯和退縮,不再敢輕易地給愛了。 但那些傷痕對人的成長是有意義的,也讓從未審視過自己需求的我們,有了反思的契機,反思在關係中究竟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圖片|Photo by structuresxx on PIXTA 在親密關係裡的「委屈求全」背後,隱藏著未被看見的自我需求 在這樣的模式中很難讓我們擁有一段滋養的親密關係,面對不熟悉的自己,我們往往無法立刻做出改變。 但我們可以藉由主動停止在關係中放棄自我,開始覺察與承認便是改變的第一步了。 「你是誰?你的價值究竟由誰決定?」 我們可以開始思考「放棄自己的需求而滿足他人的慾望與期待」是否是一件平衡的事情,並試著作為自己生命的主體,重新理解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主動明確自己的自我界線,是需要經歷痛苦而換來的經驗。而後,我們有能力與意識主動選擇了尊重自己的,且願意給予空間的伴侶。 進而伴隨的,將可能是逐漸清晰的自我認知與幸福的愛情輪廓。 當我們藉由明確自己的界線與需求,關係可能還是會結束,也可能還是會感到悲痛不已,但伴侶的離去,並不會讓已經找到自我的自己一蹶不振。 (推薦閱讀:害怕受傷,如何敞開心胸去愛?當關係裡只有「我以為」,就無法親密流動) 充盈的內在價值感,讓我們不論單身或是有伴時,都能持續擁有充實的生活 藉由精神上的滿足,我們與人的交往開始能上升到精神層次,可以不再困於物質上的條件追求。 這樣的轉變,歸因於我們逐漸隨著有意識地自我認識,更加能認清自我價值,不需要靠犧牲以及依賴他人給予的經濟、地位來感受自己有價值。 如同知名的英國喜劇演員卓别林在《寫給自己七十歲生日》中提到: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能建立足夠健康的界線,並且可以給予自己充沛的價值感,這便是愛自己的一個徵兆。 當兩者要建立充分共鳴的精神連結,彼此都需要有充沛的自我價值,才有足夠健全的人格可以成為彼此昇華的助力。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知名歌手劉若英曾在關係中失去自我之後,分享自己經歷學習的感情觀 她認為家務事請保姆會做得更好,而自己更希望找尋一種靈魂(精神)上的溝通和相契。 因此她絕不會做全職妻子,她要在關係中自在地保有自己,而也要找一個可以接受這樣自己的伴侶。 而她曾問過先生鐘石:「娶了一個有很多興趣、很多愛好的老婆,你會不會覺得很虧啊?」 鐘石說:「就是因為妳這麼豐富、這麼有趣,我才娶妳的;如果把妳娶回來,妳就只在家裡給我洗衣做飯,我才覺得虧了呢!」 這時候,我們便有能力主動給予他人敞開穩定的愛,不用犧牲自己的需求、不用算計誰愛誰多,誰佔上風誰又吃虧。基於精神交流的愛情,便嫣然而生。 (名人愛情:劉若英的婚姻獨處學:我們會一起出門,去看不同的電影) 真實的親密關係,始於自愛,成熟於自我認識 想經營一段真實的親密關係,不管你選擇的是愛自己的,還是自己愛的伴侶,其實核心都是你是否先認識了自己。 從最初的一味付出與犧牲,迷惘追求自己想像的童話故事,到經歷重重創傷後,開始意識到要能先愛自己、認識自己。 最終在足夠的自我認知與自愛之下,帶著更成熟的心態,進入到了健康的親密關係裡。 那如何才能充分認識自己,且看到自己在親密關係中的需求呢? 不妨可以運用心理學精神分析中的自由聯想法,去快速勾勒自己心中理想的親密關係。可以試著自問自答: 你可以想像十年後,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 你的生活裡有誰? 你在做什麼工作? 你結婚了嗎? 你住在哪裡? 你有孩子嗎? 你的生活作息是什麼樣子? 跟伴侶的關係是什麼樣的? 把這些聯想,記錄在筆記本中。 當你對於未來的親密關係想像越深入、越詳細,越能幫你瞭解,你究竟渴望什麼樣的生活以及親密關係,甚至你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價值取向和偏好。 這種瞭解,反過來又能幫你重新認識自己。 圖片|Photo by NORi on PIXTA (年末推薦:【真實手札】書寫自我覺察日記,與自己對話,探尋內在的聲音) 當我們在勾勒的時候,腦中一片空白時,就要有所警醒,是不是我們對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與藍圖一無所知?藉由這些反思而去覺察和探索。 而在我們面對一個新的對象時,我們也可以拿出我們的筆記本,對照我們的未來藍圖,看看眼前的人是否與自己的藍圖適配。 同時也看看自己的藍圖是不是因為好高騖遠而需要調整,或是可能有盲點而忽視了眼前的人與自己藍圖的不適配。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痛苦,但當你經歷了迷惘、探詢、挫折,再探詢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逐漸勾勒出日漸清晰、屬於自己的親密關係藍圖,我們的關係將也會愈加真實成熟。 經歷了足夠的自我探索,我們在親密關係裡,就會呈現出一個「圓」的姿態,也能吸引到同等成熟且真實的伴侶關係。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願我們都能更加認識自己,愛自己,在關係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November 28,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AOqu0Xv
私密處除毛好處多?雞排妹這樣做,美觀舒適、減少異味,經期更自在清爽! https://ift.tt/4FvxefO 01女生 私密處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本篇統整了私密處除毛的優缺點和實用方法,一起看下去吧! 陰部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為了美觀及保持整潔,不少西方女性都有定期修剪陰毛的習慣。 不過,近年也有不少身邊女性開始留意陰部脫毛,但出發點卻不一定為了自己,而是想仿效某些 AV 女優,希望在床上討好男友。 有些女生因為男友第一次接觸陰部脫毛,有些女生則是一直對陰部除毛「心大心細」,想試又怕痛。 雞排妹(鄭家純)曾主持的《深夜保健室》便請來護理學博士許藍方,講述陰部脫毛的優點缺點及注意事項,而拍過不少寫真集的雞排妹也傳授在家脫毛的秘訣。 陰毛在舊時代有遮蔽功能,後來人類開始穿衣服,陰毛有預防感染、保暖以及緩衝性愛碰撞的功能。 要去除陰毛之前,不妨先比較陰部除毛的好處及壞處。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雞排妹 ili.cheng @ IG 雞排妹在節目中自言常因工作需要除陰毛,因此親授自行除毛的 4 大步驟及注意事項。 不過許藍方博士也提醒,本身患有毛囊炎的女性不建議除陰毛,否則有機會會加重病況。而毛髮倒插的女性也不建議自行除毛,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延伸閱讀:私密處也可以來點油保養!膠囊精華油,濃縮日常的美好片刻)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女生」:私處護理|陰毛刮掉經期清爽減少經血沾染?新手除毛4步驟免受傷 November 2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4FvxefO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戒掉「都是別人害我的」思維:不再怪罪他人,將生命的決定權拿回手上 https://ift.tt/1In4Mc7 讀者創作 媽媽特別指正:別一直說「別人害我」、「我怕做什麼」,原來是因為語言的影響力巨大,錯誤的語言會讓自己陷入被害者思維⋯⋯ 文|@im_whyo 14 歲時我的口頭禪是:「同學害老師生氣。」「紅綠燈害我遲到。」「你不要害我今天寫不完作業喔!」我印象非常深刻,只要在我媽面前講到「害」這個字,她都會糾正我,每一次、沒有例外。 她說不要一直用「害」,沒有人害妳,真的要表達因果關係,可以說「讓」。 久而久之,高中生的我再也沒有使用「害」,我有意識地換句話說,必須表達誰影響誰的時候,就會把「害」轉成「讓」。 然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大,沒有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什麼事情都多想好多遍,開始把怕什麼掛在嘴邊,怕被當、怕點名、怕睡過頭,縱使很多是玩笑成份,不是真的有恐懼什麼,但總是怕來怕去、怕東怕西。 偶爾回家時,我媽又再次揪著我的話不放,那沒什麼好怕的,為什麼要怕等等,即便解釋幾百次就不是真的怕。 也許你會跟當時的我心裡想的一樣,這有什麼?這有多嚴重?不就只是一個字,有需要這麼斤斤計較嗎?而且我根本沒這個意思啊,小題大作了吧。 圖片|Photo by yom98 on PIXTA 語言的影響力巨大,所以要慎重使用 第一,語言使用的影響力比我們一般想像的更大,事實上它是需要非常嚴謹對待的 這是在語言哲學的範疇裡被專門研究的,其中一個面向就跟文化底蘊以及社會集體的思考脈絡很有關係,不只是外來語的問題,可能是更根本的思想改變,但由於我不是專業人士,表達得不夠完整,請有興趣的朋友再去尋找相關的資訊。 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年輕人用語,從草莓族、水蜜桃族到躺平族,背後的態度也很不同。 被稱作草莓族的世代是抗拒這個名稱的,後來到年輕人自稱、自嘲是躺平族,甚至認為不符合社會對年輕人在職場的期待沒有關係。 光是這些就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語言反映出的社會氛圍,像是二二八設立紀念日,希望透過語言被人們記住的其中一個原因,語言跟情緒、態度、價值觀是連結在一起的。 (你會喜歡:你測過自己的愛情語言嗎?透過「肯定語言」拉近彼此關係) 第二,這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上自己得到的理解 仔細思考「害」、「怕」的單獨字義,你害我怎樣、我怕會怎樣,隱含我將自己的情緒責任、一般責任交出去了,我的意思是這些句子的用意似乎是為了逃避某些責任。 像是「你害我被罵」是為了撇清自己做某事被責罵的責任,好像講出「我怕睡過頭」就可以先為自己睡過頭打預防針,避開應該準時赴約的責任。 而頻繁的用這些字,背後可能代表使用「害」、「怕」語句的人,下意識地不為自己負責,也許不是故意的,但似乎潛藏著一種不習慣對自己負責的價值觀本質。 圖片|Photo by Hailey Kean on Unsplash 當你怪罪他人,就是親自將決定權交給別人 而不負責任影響的層面太廣了,不說造成社會層面與人相處的困擾,只考慮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的話:「不負責任的人會把心情不好、事情不順怪在環境或是他人。」 當我們把心情不好算在別人頭上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把決定心情好不好的權力交給別人的,要不是因為懶惰,就是因為你不是一個負責的人,然而懶惰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乍看之下有點弔詭,但先不要急著反駁我。 能夠決定心情好不好的只有你自己,但你為什麼會覺得是別人的關係? 你會說因為他做什麼什麼⋯⋯等等!心情還是你能決定的,也就是說即便他做了什麼什麼,你仍然可以決定要不要心情不好。 我的意思不是說碰到事情感覺心情很糟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是說當你碰到困難有各種情緒是你活該,完全不是這樣。 是說,「心情不好」但「覺得是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我必須說這是你選擇的,你完全有權力把心情決定權收回來。 (推薦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像是別人罵我,我覺得生氣、憤怒,第一時間可能會先理解成:他害我不爽。 但拆解開來分別思考,別人罵我跟我生氣一定要連結在一起嗎?當然也不是說被罵還要很開心,而是我生氣是他的責任嗎? 如果開始可以理解,他罵我但我不一定要生氣,那也許你會看清他罵人究竟是有憑有據只是方法不好,或是就是含血噴人。 假設是方法不好,那你大可將重點擺在發現自己可以進步的地方,並且理解他的方法不好,是他的責任,跟你沒有關係; 若是第二種亂罵人,就更不必為他的行為負責,是他的錯根本不須給予回應。 圖片|Photo by Dave George on Unsplash 只要開始注意,就在改變的路上 因此當你時刻注意對自己負責的時候,可以減少被他人的一兩句話就內心宇宙大爆炸,關注需要被重視的地方。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減少使用「害」、「怕」語句,當不說出口就代表你正在思考它們給你的影響,就代表你有意識的只為自己負責。 這裡的意思完全不是說不能有負面情緒喔!而是重視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 要是你已經習慣負責,就會戒掉大部分跟他人有關的負面情緒,但你當然還是可能心情不好,這不代表不好,甚至是不要刻意避免負面情緒,那又是另一題了。 作者介紹|@im_whyo。情緒是我的戰友,我必須好好認識她。 November 2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In4Mc7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開箱女人迷 play with time 手帳!海苔熊:愛自己之所以難,是因為不曉得要愛怎樣的自己 https://ift.tt/QyrcK20 海苔熊 這是一本可以縮短「思想」到「行動」距離的手帳!一起來看心理作家海苔熊的開箱女人迷 2023 手帳,和我們一起與時間玩耍! 「愛自己之所以困難,是因為你不曉得,到底要愛怎樣的自己。」 這幾天我開始準備在寫明年的計劃。 就像是歷年的計劃一樣,每年寫、每年都沒有如願完成,在年底的時候才在那裡氣餒,覺得自己是不是又退化成三分鐘熱度,意志力不堅,想法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 本來想說「好吧,今年就略過過新年計劃好了,反正每年都一樣」,殊不知無意間打開采岑給我的手帳,哦!驚為天人! 其實歷年來自各方兄弟姊妹贈送的手帳我已經收了好多本,但因為平常我都是習慣把事情記錄在手機裡; 不論是行事曆、日記,一隻手機就可以通通搞定,總是覺得還要帶一個本子很麻煩,所以每一年的手帳,後來都變成了「收藏」。 可是生命總是有轉彎的地方,這一年我開始厭倦使用手機,我發現只要拿起來之後,也許是過多資訊帶來的緊張和焦慮、我就會無法好好呼吸、進入全身緊繃的狀態。 所以,在能不使用手機的時候,我盡量讓自己回歸原始的紙筆書寫,一筆一畫,透過指尖感受到紙筆相連的觸感,回到專心計畫與記錄生活的純粹。 圖片|海苔熊 提供 這次打開女人迷的手帳來寫寫看之後,我發現這是一本可以縮短「思想」到「行動」之間距離的手帳;在你每個半途而廢的「半途」,給你一點小小的提醒和關心。 不只記錄事情,也同時記錄心情,讓你有更多機會,在即將掉入每年不斷上演的挫敗與放棄的輪迴之前,有意識地按下 EXIT,真好!還來得及,頓時又燃起了希望。 而且,本子裡每個月的提醒都很溫柔,例如在「習慣記錄」(Habit Tracker)的部分,有 2 段文字我很喜歡: 「不小心落拍,重回軌道就好。堅定步伐,持續前進,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這句話根本就是安撫每一個完美主義者的靈魂。 還有一句: 「比起意志力,快樂持續更重要,過程中讓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吧。」 我想到我的治療師說過,一直以來我都在做「該做」的事,而沒有去做「想做」的事情。 可是日子裡面總是充滿很多「該做」的事該怎麼辦呢?那就在每一次做的過程當中,去細細體會自己到底想不想要,漸漸區分出兩者之間分別會是什麼。 (延伸閱讀:你的職業倦怠來自何處?——別讓完美主義綁架了你,不完美也沒關係!) 圖片|海苔熊 提供 這次的手帳還有個很棒的設計:「心情記錄表」,你可以在每一天結束之後總結自己的感受,一個月下來,還可以畫出個折線圖,記錄心情起伏,藉由時間堆疊而成的回饋,知道自己原來是這樣活著。 整本年曆當中,我覺得做得最用心的是前面【成為自己】的 part,花了 7 頁將近 30 個問題,陪你一起量身訂做新的一年的自己(這裡列出冰山一角讓大家參考): 「我的形狀」(現實我,actual self):我現在每天的生活習慣是什麼?我目前最大的恐懼是什麼?做什麼會讓我感覺到快樂? 「理想生活」(理想我,ideal self):一年以後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習慣設計」(蛻變我,metamorphosis self):為了達到這樣的轉變,你可以把目標如何切小?身邊的人或環境,如何協助你達成目標? 在建立習慣的過程裡,最困難的就是「堅持」,每當你又開始想要偷懶的時候,可以問自己一個問題: 「是什麼阻擋了我建立習慣?」 可能是每天回家你會經過的麵包店很香,可能是睡覺前躺在床邊的手機,也可能是你身旁那些默默影響你的朋友。 目標沒達成固然很挫折,但調整心態和改變環境,往往是成功減少下一個挫折的不二法門。 (猜你想看:「我怎麼會犯這種低級錯誤!」走出自責漩渦,培養挫折容忍力) 圖片|海苔熊 提供 每年市面上推出的手帳百百種,看到這裡如果你還不確定這本手帳該不該帶回家,我幫各位整理出了特別適合給下面幾種類型的人: 1.把自己逼死的完美主義者 2.三分鐘熱度人 3.最後一秒鐘拖延症患者 4.對自己「沒有感覺」的人 5.總是覺得自己很糟糕的人 6.忘了給自己時間休息的工作狂 為了避免每一次年曆/手帳買了以後都不會寫,我誠心的建議,你可以找一個願意一起成長的夥伴和你一起進行(這個夥伴最好平常就要有寫手帳的習慣); 開個 IG 小號共同分享,運用公開承諾,加強自己實踐目標的行動力,每天寫一點,就拍一張限動,互相約束鼓勵求進步。 從今年 12 月寫到明年 1 月,就讓我陪你一起來進行一個月的挑戰吧! (同場加映:新年如何設定「對的目標」,維持決心和毅力?中肯 5 建議:SMART 原則、找好朋友一起) 圖片|海苔熊 提供 P.s. 眼尖的你,可能會發現封面和內頁都有點黑黑的,這是因為這陣子我到哪都帶著它,包括在家的時候,毯毯陪伴我寫手帳時所留下的腳印(有了貓一切都可以變得很合理!)。 除了手帳之外,「Time To Start 金句牌卡」也讓我愛不釋手,女人迷為你萃取出手帳上的所有金句,不只在 2023,真誠又智慧的箴言更能年年月月日日,給你一點生活上的啟迪! 歡迎加入女人迷手帳臉書社團,一起和時間快樂玩耍! November 24,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yrcK20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為你點歌|葉蒨文〈愛的可能〉重複性創傷奪走了我的信任,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https://ift.tt/mcalyQg 海苔熊 人生中不斷發生的挫折與意外,讓你難以再相信他人、愛護自己嘛?也許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無法再重來,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親愛的海苔熊: 我想分享一個故事。 那是我國中三年級升高中的暑假,堅持二次基測,也要換學校的理由。 我是性侵的倖存者,當時發生的那件事,也成了我恐男的起源。 從小被霸凌,那些心理上的壓力委屈,我都努力克服過了,但是 15 年前的那一天,在圖書館五樓的小房間,他把房門關起來的那一刻,我心裡面有一塊,完全粉碎崩塌了。 當時的我,竟然都還不知道,敬愛的主任會試圖想要做些什麼。從那次以後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會伸出魔爪的那種狼師。 在我記憶裡,那「碰!」的一聲,不是我開門後墜樓的聲音,而是我心碎的聲音,我墜入了無限深淵,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這個聲音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震耳欲聾、彷彿依稀都聽得見。 的確,我沒有真正受到「完全的侵害」,至少主任是用詢問的,沒有掏出生殖器來攻擊我,但我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驚嚇與傷害; 我比任何人都想放下這段血淋淋的傷痕、怵目驚心的傷口,可是我不知道還需要多久、多長的時間,甚至,我也不知道有誰是可以信任的。 圖片|Photo by 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 on Pexels 我記得當時樓下有一位志工女同學 A,在我多年後的試探之下,很慶幸我未曾跟他訴苦。畢竟,我不知道說了,自己會再遭遇什麼。 真的會有人相信我嗎?真的會有人懂我嗎?我一直都知道,該死的人是主任,但我還是常常會想:「當年沒舉報主任,是不是我的錯?還是說,當年的我應該跳下去,結束一切?」 但是到今天,我卻還是只能告訴自己:至少,我沒有真的被侵犯下面尿尿的地方;頂多,「只是」性騷擾,摸摸上圍 而已⋯⋯ 後來,我在感情上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對人的信任更是蕩然無存。 我的前男友,是身邊除了諮商師外,唯一知道這段骯髒過往的異性。我真正的「第一次」是被他成功掠奪到手的。 其實,如果不是在我和他交往近一周年的時候,差點被鄰居友人性侵得逞,我也不會和他發生關係,所以某種程度上算是我自願選擇的吧? 那時我想著:「如果這件事真的要發生、逃不過,寧可先選擇一個當下相信的人。」 我覺得第一次的選擇很重要!至少,要騙得過自己:說服自己,這個男人,是我選的;我是自願的⋯⋯ 沒想到,這份曾以為會被珍惜的心意,最後卻被踐踏的體無完膚。有天,前男友在另一個女孩 B 的「離間」之下,選擇和她一起排擠我。 後來,我輾轉才得知,他當時向她的閨密承認自己喜歡那女孩,而我卻繼續留在這段被傷害的關係裡至少有兩年。 (猜你想看:想遠離有毒關係該怎麼辦?自我引導必修:這次別再當關係的拯救者) 圖片|Photo by Abby Chung on Pexels 我想說的是,從頭到尾,都做錯了些什麼!?可以對我不公平,但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對待我,不傷害我呢? 「因為 你有你的人生 我有我的旅程 但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 這些年來發生了好多好多事,我試圖遺忘這些過往,但我發現這些過往不斷影響到我的感情,不論是前一段,或者是現在這一段感情。 曾經嘗試多次留言、寫信給你,但都石沈大海,我都害怕自己是不是又說錯、做錯了什麼。我相信也理解或許是信件很多,我的信才被掩埋了,但我不是想討拍,只是想要好好被理解。 我覺得自己,始終學不會好好說話的藝術。 辛苦了!針對我們這些永遠也回不完的負面情緒,滿載的傾瀉倒出,其中可能也有我一時忍不住的抱怨,我不奢求原諒,只想跟你說聲感謝! by 不被尊重的個體(點播時間:2022/05/13 上午10:30:00) 親愛的小樽: 你的人生當中可能發生過糟糕的事,但這並不代表你是一個糟糕的人。 我也想跟小樽說,你是一個很勇敢的人,願意去面對那對你來說影響很大的事情,這並不容易。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傷口,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去面對,所以我覺得光是願意去看見這個傷口,並且和它一起,就很直得喝采! 圖片|Photo by Aldair Nuñez on Pexels 你打從心底很清楚的知道是主任做錯了,但是你仍然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論是沒通報,或是沒有在當下做出一個適切的決定。 性侵倖存者經常會對兩種情緒裡面擺蕩 [1 - 4]: 怨恨並且指責當初那個加害人 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有問題?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是個糟糕骯髒的人,所以才會遭致這樣的結果? 但反覆這樣想一陣子之後,就會開始覺得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為什麼都只有對我這樣,為什麼我總是那個受傷的人? 於是就會反覆在責怪他人、責怪自己的世界當中,不斷陷入這個往返的迴圈,相當辛苦。 在後來的許多感情當中,你好像都沒有辦法在真實的去相信一個人了,好不容易相信一個人,卻發現他原來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他無法公平對待你。 隨著壞事發生的頻率變多,你慢慢有一種自我懷疑的感覺:「是不是因為我這個人本來就有問題啊,所以才會遭遇這樣的狀況?身邊的人會怎麼看我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呢?當他們知道那些我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事情,他們還能夠接受我嗎?」 他們會不會覺得:「為什麼總是只有你會遇到這樣的事?」 (延伸閱讀:勇敢揭露自己遭受性暴力/性侵,要做哪些心理準備?張希慈勇敢分享這四點)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心理學家 Harold Harding Kelley [5] 歸因理論中的「共變模式」(covariation model of attribution)指出,當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考慮時間地點人事物等等因素,並且去觀察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什麼東西是會改變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藉由這種方式來推論「為什麼一件事情會發生」? 歸納整理如下: 共識性(consensus):不同的人在面對相同的刺激的時候是否會有類似的反應?例如,是不是所有的人在面臨被老師性騷擾的時候,都不會通報?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同一個人是否對類似的其它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當你面臨有權力壓迫的時候(批評你、威脅你去做某一件事情等等),是不是傾向於逃跑和不表達自己的感覺?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不同時空或情境當中,同一個人是不是會做出相同的反應 ?例如現在的你,遇到另外一個性騷擾你的對象,你會不會直接去報警?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後續的研究發現 [6-7],我們比較少考慮到「共識性」的證據、經常會忽略情境的訊息,把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並且指責受害者,就連受害者自己也可能會指責自己。 而長期指責自己的情況下,很容易會形成對自我的負面概念,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很難相信這個世界,很難相信別人。 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這世界是很混亂的,其他人是不可信任的,沒有一個地方是有歸屬感的、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屬於我的,沒有人會真正疼惜我。」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斯卡羅》:渴望歸屬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蝶妹) 圖片|Photo by Aline Viana Prado on Pexels 對於一些歷經創傷的人來說,內心有一個很深很深的一塊,是想要「失去秩序」的 [8],因為這個失去秩序的感覺,比較符合小時候自己的經驗,比較符合「自己對自己的印象」: 「由於我是一個糟糕的人、混亂的人,所以我終究只能適合這些混亂的環境。在這混亂的環境裡面,我會得到熟悉感。」 這也就是傷口的吸引力。那該怎麼辦? 第一個可以思考的路線是,那些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大概不會消失、沒有辦法再重來,就算回到過去,也不能夠更動當時的任何事; 但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你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你可以繼續記得當時的那些事情,你也可以不要放下當初這樣傷害你的老師,但是你可以「選擇」試著在你們的關係當中,讓這個影響慢慢淡化一些。 圖片|Photo by T on Pexels 另外一條路線是,你可以慢慢相信自己是有「一點點」值得的,或是有「一點點」可以被愛的,就像你一點點地去相信你的諮商師、一點點的去相信你當時的男友。 這個相信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受傷,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再一次的經驗那種被人背叛的感覺,但是我也相信,透過這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交託給別人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善良,有些好的人,會慢慢慢慢跟你形成連結,而這個連結也是痊癒的可能。 受了傷以後,最難「好」的是對人的信任。 「只有愛,才能療癒愛。」 要療癒因為信任而造成的傷口,卻要從「慢慢願意相信別人」開始,這有點弔詭,你就已經沒有辦法相信別人了,又要怎麼從「相信別人」開始呢? 其中一種做法是,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並且在時間裡溫柔地對待自己。 圖片|Photo by Tobi on Pexels 在這個時間裡面,如果你出現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出現任何類似重蹈覆轍的行為,讓自己反覆受傷,都可以有一個願意關懷自己、安慰自己的聲音出現。你可以跟自己說: 「我做這些事情,其實是為了調節自己的情緒;我在某一種熟悉的環境當中,會讓自己過得好一點點。 這是目前我可以想到的因應方法,我可能暫時還沒有辦法用新的方式來因應我人生的壓力,所以我願意用這樣的方式先讓自己好過一點。」 然後慢慢、慢慢地,在 10 次裡可能有一次、兩次學會新的方法來安撫自己,光是這樣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在受傷之後,我們很容易變得過度順從、很容易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很容易在別人要求我們的時候,不小心就被情緒勒索了,那是因為這是我們最習慣反應的狀態。 但我也想說,過去的樣子並不會決定你未來的樣子,儘管那些事情發生,你還是有所選擇,在此時此刻開始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讓自己踏上一條新的路。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Research: Application of Art Therapy for the Survivors of Child Sexual Abuse].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 5(1), 53-73. [2]石幼倩. (2013). 一位童年遭受性侵倖存者創傷後反應之護理經驗 [The Care Experience of an Adult Survivor of Post-Traumatic Reactions to Childhood Sexual Abuse]. 新臺北護理期刊, 15(2), 113-122. https://doi.org/10.6540/ntjn.2013.2.011 [3]彭仁郁. (2018). 放逐於自身之外: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 [Inner Exile: The Psychic Landscape of Incest Trauma]. 文化研究(26), 171-226. https://doi.org/10.6752/jcs.201807_(26).0005 [4]廖昀雅. (2017). 後現代理論諮商視框下的性侵倖存者. 諮商與輔導(380), 27-30. [5]Kelley, H. H., & Michela, J. L. (1980).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1), 457-501. [6]McArthur, L. A. (1972). The how and what of why: Som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ausal attribu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 171. [7]Wright, E. F., Lüüs, C. E., & Christie, S. D. (1990). Does group discussion facilitate the use of consensus information in making causal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 261. [8]Winfrey, O., & Perry, B. (2021). What happened to you?: 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Boxtree.(中文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November 23,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calyQg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心理師看《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個方法放下受害者情節、穩定內在力量 https://ift.tt/twgc7JR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那天,是忙碌的工作天,我受了不少氣,為了活命,我彷彿連滾帶爬地逃離辦公室,深怕突然出現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正準備駕車離開,左手輕壓下方向桿後,再逆時針轉動方向盤一圈,車子就隨著路,左轉上路去。 此時,車裡正播放著廣播節目,主持人說: 「女性得學會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尤其是生氣,我們無須受制於傳統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乖巧順從、溫柔婉約⋯⋯」 說得真好!一路以來,我似乎常選擇讓生氣「轉彎」,想方設法不讓它「直直」出去,比起「憤怒」的情緒與「加害者」的角色,身為女性的我似乎被更允許表現「悲傷」的情緒,以及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圖片|TVN 官網 我們總誤以為把自己活得越悽慘,拯救者就越可能出手相助 我想先來聊聊《我們的藍調時光》裡宣亞的故事。 年輕時的宣亞與東昔,彼此萌生情意,在此時東昔誤會宣亞與他人發生性行為,後來雙方也因各自家庭發生劇變而離開濟州島。 多年後,成年後的東昔與宣亞各自回到濟州島,他們再次相遇時聊起了陳年舊事。 東昔得知自己誤會了宣亞,當時的她雖然邀請東昔的好友與她發生性行為,但對方並沒有同意,東昔不解地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海風吹著宣亞的長髮,髮絲輕撫她的臉龐,她轉頭看向東昔,雲淡風輕地說道:「我總不能求我愛的人,來毀了我吧?」 這回應使東昔更加困惑了,他追問說:「當時妳只是 14 歲的小女孩,到底為什麼要毀了自己?」 宣亞抬起頭望向無邊際的海洋,她露出難以捉模的微笑:「我以為我變得墮落,我爸就會振作起來,把酒戒掉,再次為我開始工作,不再打架,也不再生氣。」 原來,宣亞期望父親能像和母親離婚之前,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推薦閱讀: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小時候的我們,只要哭得愈大聲,就愈能夠吸引父母親的注意與幫助,然而長大後的我們,若把這樣的生存技能運用在親密關係裡,就容易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把自己活得愈來愈糟糕,只能空等「白馬王子」來拯救被關在高塔裡的「柔弱公主」。 尤其是在社會文化的薰陶下,從古至今流傳「英雄救美」的故事,彷彿男性是有能力的英雄,而女性是美麗的弱者,只能等待,也該等待男性來拯救。 圖片|TVN 官網 你寄予厚望的拯救者,可能也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宣亞想盡辦法吸引父親的注意力,讓父親提起動力照顧她,但後來父親卻選擇自殺,駕車駛入大海。 她意識到父親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她對東昔說:「我爸似乎比我想得還要痛苦,事業失敗、前妻再婚,他承受不了這些事情。」 宣亞寄予厚望的拯救者,竟然選擇放棄了生命,對她來說,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拯救自己了,或是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拯救。 當我們遭遇問題而感到無助時,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當「拯救者」成為唯一的主線任務時,這會讓自己局限在受害者的角色,讓自己深陷險境而不自知。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實現夢想才能快樂?認賠沉沒成本,換個方式就能帶來幸福) 「受害者」原型,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每個人都會擔心自己受到傷害。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在《情緒陰影》中,建議我們可以用殖民主義的歷史意象來理解這種心路歷程,當時十五世紀的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奴役當地土著,並且釀成更多的戰爭與疾病。 在文化的傳承下,受害者成為心理學家榮格所說集體潛意識,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就是那受害的人,然而愈是害怕,就愈容易成為受害者,因為受害的情節信手拈來,無須費盡心思編劇演出。 同時,這也意味著,你期待的那個拯救者,很有可能也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正在期待他人的拯救,而他根本無力或無暇來拯救你。 圖片|TVN 官網 沒有人能夠撐起你的人生,唯有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拯救者 當受害者不斷在內心的小劇場上演時,我們會不自覺擴大受害的傷口,強化那些被忽略、犧牲與不善待的情緒,並且會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十分弱小,甚至對自己的個人責任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狀態裡,我們可以試著覺察那被「悲傷」包裝的「憤怒」情緒,來讓自己重獲力量,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一、覺察悲傷以外的情緒 當我們深陷受害者的角色時,會不斷放大悲傷、難過、受傷等類似的情緒,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真實情緒,例如憤怒、生氣、不悅、不滿等情緒。 你可以透過與信賴的人談心,邀請他和你一起覺察與分享:「面對這樣的經驗,除了悲傷以外,還有什麼情緒?」找回你自己真正的感受。 (同場加映:「你不需要太快好起來。」順應悲傷的到來,聆聽它的聲音,才能做到悲而不傷) 圖片|TVN 官網 二、嘗試接觸內在的憤怒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時,請你試著用注意力掃描全身,可以從頭到腳巡視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體驗憤怒為你身體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你會發覺憤怒為你帶來力量,捍衛你的權益,討罰不公平的對待,讓你變得更有行動力。 三、練習釋放憤怒的情緒 當你感受到內心滿滿的憤怒時,請你一定要釋放憤怒的情緒,你可以尋找適合你的發洩方式,例如:書寫、繪畫或找朋友聊天,好好地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出來,覺知那藏在你體內的憤怒,透過文字或語言釋放到身體之外。 當你能夠適當地接觸與宣洩憤怒的情緒時,才能產生穩定的內在力量,來思考如何展開一連串建設性的行動。 November 2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wgc7JR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分手後不必急著放下:帶著它往前走,不用為了它停在原地 https://ift.tt/YHCeQzj 讀者創作 談「放下」從來沒那麼容易,更何況是分手後的療癒?但這些路從來不是為了誰走,是為了自己,如果要放下,也是因為自己願意過得更好。 文|薰 不管是失戀、分手,或是各種感情上的疑難雜症,人們似乎總是會說出像是「你不要想那麼多」、「你要懂得放下才會幸福」之類的建議。 但在我看來,這就跟叫一個哭得死去活來的人不要哭一樣,根本不可能。感情又不是垃圾,哪能那麼容易說丟就丟? 更重要的是,放下了真的就能過得更好嗎? 是,放下「後」或許會過得比較快樂,但在我看來,放下不是單純的動詞,而是進行式。 你得經歷不捨、不甘、痛苦⋯⋯等等情緒,才能真正地把某件事情從自己的人生中割捨掉,即使再次遇到,也能心無波瀾,那才叫做放下。 而這又談何容易?經歷這些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痛苦。特別是感情上,要把一個人從心上連根拔起,就像是做一場沒有麻醉的手術,心臟每分每秒都在無聲地抽痛著。 圖片|Photo by Yuris Alhumaydy on Unsplash 為什麼不該急著放下? 我個人認為,在事情發生當下就試著放下,並不是最好的主意。 一來是因為事情發生當下,光是該怎麼理清頭緒、想好下一步該怎麼走,還有處理洶湧而來的情緒就夠忙了,哪裡還有什麼力氣去放下? 你總不能說,我不去管就是放下——不,那叫擺爛,是刻意地視而不見。 二來,延續上述的話,事情發生當下,你有一堆事情必須處理,你還想立刻放下,似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放下」原本的目的,應當是要讓你過得更好,而不是在你痛苦的時候還去火上澆油,不是嗎? 那到底什麼時候該放下呢?我個人的意見是,不用特別去想自己到底放下了沒,或是自己到底有沒有在試著放下,只要往前走就好了。 (你會喜歡:心理師聽陳奕迅〈十年〉:分手後能當朋友嗎?真正能當朋友的,都從心底放下過去了) 只要還能夠站起來,繼續向前走就夠了 往前走,就是不讓那件事情過度影響你的生活。 比如說,有人因為失戀而痛苦不已,茶不思飯不想,把自己弄得要死不活的⋯⋯那就不叫往前走,那只是坐在原地暗自垂淚。 往前走,是即便你淚流滿面、即便你痛苦萬分,也仍然掙扎著爬起來,繼續向著未知的明天邁進。 只要這樣就夠了,就算還沒辦法放下,就算還沒有辦法停止哭泣,只要還能夠站起來,繼續向前走就夠了。 圖片|Photo by Minh Ngọc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三大要點釐清界線、維持健康的分手後關係) 你想放下的那件事情,或許很沉重,重得你不想帶著它一起走,可若要你立刻丟了它,你又下不了手。 所以,不要為了那件事情停在原地,想著或許再等一下自己就能丟掉它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放下這麼容易,怎麼會有那麼多人做不到? 帶著它走,確實會辛苦一點,但就不用為了它停在原地了。 更重要的是,走著走著,你會開始習慣那個重量,習慣到甚至沒有注意到自己還帶著它。而在某一天,你會不經意地發現,曾經沉重到讓你無法承受的那件事,已然沒了原本惱人的重量,就如同鹽溶入了水中,無聲地消逝了。 對我而言,那就是放下,不管你是從中成長了,或是你只是單純地不再在意那件事,那都是放下。 比起費盡心思想著該如何放下,結果到最後心思都被那件事給填滿,根本無法放下。我覺得順其自然,努力向著前方邁進,既不用胡思亂想,也會更輕鬆一點。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November 22,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HCeQzj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