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當爸爸跟我說,「趁火打劫的都是黑人,我要怎麼沒有刻板印象」 https://ift.tt/2MY9eMl 書房寫作計畫 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暴動,在一場與父親的對話中,她決定從上世紀末的一場社會實驗「搬向機會」(Move to Opportunity),談談社會對不同族群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影響一群人的行為。 文|李可心 佛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暴動,透過新聞看到許多商家店家遭搶、破壞,在台灣的爸爸很擔心在紐約的我,每天打電話確認我的安全,在聊到整起事件時,爸爸氣憤地說:「佛洛伊德很可憐沒錯,但那些趁火打劫、破壞商店的都是黑人,你要我怎麼對他們沒有刻板印象?我不想這麼說,但這實在讓我很難同情他們!」(延伸閱讀:「我無法呼吸」美國警察跪壓非裔男子致死,引發人民示威暴動) 爸爸的這些話讓我想到了不久前讀到的社會實驗,我回:「爸~我想跟你說個故事!」 圖片|達志影像提供(AP) MTO 搬向機會 上世紀末,有一群美國的社會經濟學家很好奇到底是什麼造成了貧窮?以及是什麼阻礙了人們脫貧?因此他們決定做一個超大型實驗。首先,科學家們假設是「教育與居住環境」導致了貧窮,所以他們設計了一項計畫,要從低收入戶高達 40% 的貧民窟,招募志願家庭,並將這些家庭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家庭會搬至低反罪率、高收入、高住家品質、好學區且高就業展望的社區,而對照組就留在原本的社區,接下來的十年,實驗單位定期訪問、檢視這些參與計畫的家庭成員們,了解他們的身心健康、學業表現和就職情況,觀察搬去較好社區的家庭能否就此脫貧。 這項超大型實驗名叫「搬向機會」(Move to Opportunity,簡稱 MTO),並受到了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簡稱 HUD)支持贊助,在 1994 至 1998 年間,於全美五個城市:巴爾的摩(Baltimore)、波士頓(Boston)、芝加哥(Chicago)、洛杉磯(Los Angeles)以及紐約(New York)進行實驗,四年下來,總計有 4600 戶家庭申請參加。 說到這裡,我叫爸爸猜,這些參與計劃的低收入家庭有沒有成功脫貧?教育與居住環境到底是不是決定發展的重要因素? 爸爸猜:「沒有。」 我笑了笑回:「答案是有,也沒有」 實驗結果發現實驗組青少年的學業、就業和心靈狀態表現的好壞,能用性別來劃分,搬至高檔社區後,青少年女孩在整體表現上,都比對照組來得要好,尤其是心靈健康狀態,然而對青少年男孩而言,搬至高檔社區的青少年男性反而比對照組做出更多危險或不利社會的行為。如此的實驗結果讓研究人員相當好奇是什麼造成了青少年男女的表現差異,所以決定要再做進一步的家庭探訪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交友習慣、生活規範、作息喜好、社會刻板印象以及學習榜樣,都導致了男女表現的巨大差異。 交友習慣 首先,男女孩在交友的習慣上很不一樣,訪問研究發現,男生在擇友上的警戒心往往較女生低,男孩在交新朋友時,較少會去思考這個人在未來牽扯進不良事件的可能性。 生活規範 調查也發現,父母對男女生的規範往往有所不同,比起男孩,父母對青少年女孩和朋友見面的規範會更多,女孩們和朋友見面的地點通常是在自己家裡,但對男孩,父母通常是更為放任,對「去哪玩」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作息喜好 青少年男女在課餘時間上的規劃以及與朋友出去玩的地點也相當不同。大多數的受訪女孩都表示喜歡在放學後和朋友去市中心看電影、逛街,相對的,當問到男生們下課後時間都在做什麼?得到的答案多半是:「打球啊!跟朋友在家附近的球場打球或閒晃」(聽起來是不是有濃濃的既視感!)由於女孩去的地點通常需要大人陪同,因此行為以及認識的人,往往離不開大人的視線。 相對的,習慣待在社區打球的男生雖然所在地點離家較近,但卻因此較少受到大人的注意。以上兩點都只是男女的習慣和被長輩約束的差異,不過因著社會刻板印象的存在,這樣的差異就成了導致男女發展不同的關鍵。 社會刻板印象 基於社會的現實,參加 MTO 計畫的幾乎是非裔和墨西哥裔家庭,在訪談中,就有好多位非裔青少年男孩向研究人員提到,他們只是和其他非裔朋友走在路上或聚集在路邊聊天,就被巡邏的警察或保全問話,被懷疑是在販毒或在預謀犯罪,其中甚至有男孩用「騷擾」一詞來形容警察巡視的行為。 然而類似的情形卻沒有發生在女性青少年身上,一群非裔或墨西哥裔的女孩聚集一起,也不會被任何人盤查,畢竟在普遍人的印象中,女性的攻擊性就是遠比男性低,而且電影中每每出現非裔青少年在街邊或球場上聚集,很多時候也暗示著角色們正在從事不法行為。 當父母沒有特別盯著,又放心任由男孩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便不經意地使得青少年男孩長期被警察刁難、巡視,這不但導致實驗組的青少年男性在新的社區難以找到安全和歸屬感,更讓他們的自信心低落,對自己和未來感到沒有希望。在這樣的心理狀態下,再加上難在富有社區中建立起朋友圈,許多青少年男孩開始回去找過去在貧困社區的朋友,由於男孩普遍又較不會慎選朋友,因此不少人就發展出不良行為,例如吸毒或打架鬧事等,相反的,未受歧視,又受到較多父母約束的青少年女孩,不僅在新的社區能感受到更高的安全感,同時也能夠更快地交到朋友。 學習榜樣 讓情況變本加厲的是,在新環境的青少年男孩們並沒有一位能夠傾訴並學習的好榜樣。 許多研究都指出,有一個「學習榜樣」來陪伴、執導面對困境,對青少年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在 MTO 研究的訪談中,大部分受訪的青少年女孩都表示她們心中的學習榜樣就是自己的媽媽,但對青少年男孩而言,這個角色通常都不是自己的父親,而是住在原社區的一位男性長輩,因此當 MTO 計畫讓參與家庭搬離原社區時,女孩仍能夠與自己的榜樣一同生活,獲得支持和鼓勵,但男孩就遠離了可以學習、傾訴的對向,這也就一再地惡化實驗組男孩在新社區所感受到的孤獨和不安全感。 從 MTO 看今天的全美暴動 看完這個實驗再來看看今天所發生的暴動,就會發現,當我們說「非裔的行為導致人們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時,或許也必須想想,我們對非裔族群的刻板印象,也導致了他們做出這種刻板印象的行為。 試想,如果參與 MTO 計畫的實驗組男孩也像女孩一樣受到警察的尊重,如果參與 MTO 計畫的實驗組男孩,也像女孩一樣受到社區的信任,他們的頭上無形的天花板,或許就有機會被打破,他們或許就不會,甚至是不必,發展出不當的社會行為,人們對非裔的負面刻板印象或許就能一點一滴地減少。(延伸閱讀:寫在「佛洛伊德之死」後:有一種共融,是不分種族也不分性別) 我們永遠都可以指責別人,要求別人更爭氣、表現得更好,但我們必須要知道,這個社會中,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能夠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那些看似與我們無關的行為,那些我們自以為可以自命清高指指點點的舉動,事實上都與我們有關。只要我們是這個社會的一份子,我們也就必須為這些行為負起責任,所以,我們是不是可以停止說「黑人就真的比較會鬧事」,當我們看到非裔時,能不能放下對他們的任何設想,給予高度的信任與尊重? 在講完這個實驗後,電話另一頭的爸爸嘆了一大口氣說:「這好難⋯⋯要在看到這些影片沒有刻板印象,真的是有違人性,但好吧!我會努力,至少我不會再轉傳這類的影片了,因為放下刻板印象,才是停止刻板印象形成的關鍵!」 June 10, 2020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MY9e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