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dQaQz
2020年6月18日 星期四
《機智的醫生生活》蔡頌和:不急著去哪裡的四十歲,是人生最好的時候 https://ift.tt/2YdQaQz 半寧布衣 每天都過得極其豐富,獨立而自給自足——《機智的醫生生活》裡的蔡頌和,給我們不一樣的 40 歲的想像。 一眼看見《機智的醫生生活》裡的蔡頌和,你可能不會把她和「帥氣」連結在一起。淡妝短髮,看診執刀,總是帶著淺笑,偶爾換上鮮亮襯衣,外面還罩著醫師的白袍。得隨著劇情慢慢看,你才會知道,溫柔堅定地應對歲月,原來是最帥的人生態度。 四十歲的單身女醫,這形象能讓人腦補一百種焦慮崩潰的大戲。蔡頌和卻不。 四十歲,我照樣活得新鮮熱辣 四十歲的蔡頌和活得新鮮熱辣、活色生香。她喜歡雨,聽見雨聲就快樂地跪在椅子上,探身出去看著雨勢。她喜歡吃,看見烤得恰到好處的牛五花能開心地雙眼放光,去吃炒年糕還千萬不能忘記加點汽水。她喜歡音樂——能想像嗎?五個忙得連吃飯都要囫圇吞棗的主治醫生,硬是湊出時間來固定練團。縱然五音不全,蔡頌和還是勇敢爭取:「要練團,那我就要當主唱。」 圖片|《機智的醫生生活》劇照 四十歲該是什麼樣子?大眾文化刻畫的形象告訴我們,要不就是擔憂自己怎麼沒人愛、要不就是被柴米油鹽淹沒了容顏,而攝影機的畫面總愛捕捉倦怠的日常,並以等到愛的那一刻作為幸福結尾。彷彿終其一生,能夠將一個女人拯救出來的,必然是那個能夠賦予她生命意義的戀人。蔡頌和卻身體力行地證明,四十歲的幸福是自給自足。她踏著從容的步伐走向每一天,擁有穩定的職涯、巔峰的專業技能、充足的經濟實力,於是她的生活裡比起索取,更多的是給予:她得教年輕的醫師照料病人,她得研究艱深的病例,她一年得開幾百場的刀,她得要留下時間照顧父母、和哥哥們吵架、與最親近的朋友吃吃美食聊聊心事。如果還有空閒,她還想抽出時間去享受山間的露營。(同場加映:人生無須比較!專訪家家:我的舞台,我有本事自己給) 這麼一數算,她的人生豐富得沒空傷春悲秋。 圖片|《機智的醫生生活》劇照 我沒有急著去哪裡,也不想原地停留,這是我的四十歲 我特別喜歡第三集裡她去露營的場景。從整裝出發開始,一一打點裝備,開遠遠的路抵達山間的營地,從立起一根根支柱開始搭帳篷。山間濕涼下起雨來,也沒關係。展開早就備好的雨棚,撐開躺椅,煮上一壺熱騰騰的咖啡,看雨,也是清閒。才坐下,又接到醫院緊急的電話,她嘆口氣,倒也不是特別可惜,再一一收拾,整齊地將帳篷、躺椅、雨棚、器具一摞摞捆上車,再次啟程出發,回身躍入救人的大業。 何其有幸在三十歲這一年遇見蔡頌和,那一段彷彿是四十歲的生活的隱喻,提醒我四十歲的女人可以選擇怎麼活:你就是自己的人生支柱,你學會有條不紊、思慮周全,你應對突發的狀況得心應手。這不是基於「沒人可倚靠」的苦大仇深,而是經由歲月打磨淬煉,深知自己能從容應付。時光不是枷鎖、不催人老,反而將人們沈澱得更為成熟穩健,發現原來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未曾辜負。 這是生活,這是人生。蔡頌和沒有急著去哪裡,也沒有停在原地駐足,她只是安適自在地卻又無比帥氣的,活成四十歲的樣子。 仔細一想,《機智的醫生生活》的主角群大多是這樣的,四十歲對他們來說沒有人生過半的急迫感,他們仍然敢於想望未來。所以,三十八歲了還要出國念博士班,可以的;四十歲了想轉行去神學院進修當神父,可以的;四十歲再來重新追求二十年前愛慕的對象,也可以的。 放掉那些幾歲該結婚生子、幾歲該有房有車的框限和設想,你會突然發現人生原來這麼長。長到只要你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只要你願意敞開心扉熱愛自己的每一天,想展開新生活,永遠都來得及。(推薦閱讀:丁菱娟女力相談室|20、30、40 歲,該怎麼找尋人生定位?) June 18, 2020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