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1日 星期四

心理學治療法:畫一個你內心的房間,想想現在裡面缺什麼? https://ift.tt/3hbMnL3 書房寫作計畫 你聽過心理治療中的「畫房間」法嗎?透過你畫下的房間,包含怎麼擺設、選擇放哪些東西、空間如何設計等,其實都透露你的性格特質。 文|李炯德 臨床心理師 週末第一次去逛了新莊 IKEA,有別於敦北 IKEA,更大的空間讓他們可以佈置更多不同風格的房間,不只是一般的臥室、客廳或公寓,連工作室、服飾店面等也都有設計好的展示間。我也再次被他們的體驗式行銷給驚豔,宛若真正的去經驗待在這些空間裡的感覺,想像自己置身於這樣環境的舒適感,然後很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整組帶走。 跟隨 IKEA 設計好的動線往前走,經過一個個的展示間,看他們設計不同風格、樣貌的房間,也讓我想到在治療中,我有時也會讓我的個案去「畫房間」。 一般是這樣進行的: 1.先畫出自己現在的房間。 2.如果沒有預算與空間限制,理想中的房間希望長什麼樣子,有哪些擺設。 3.有時會看情況加畫地下室。 畫完之後就會先討論現在的房間,包括:住起來的感覺,有哪些不錯或不足的地方,為什麼這樣擺設、有沒有想要調整什麼等。接著在理想中的房間,會更仔細詢問新增加的物件,或那樣設計、規劃背後的想法與感受,並想像住進理想房間後的感覺,以及拉回到原先房間,問問看有沒有想現在試著做一些小調整的部分。 有趣的是,大部分的人在下次來時,大多會告訴我他們「整理」了自己的房間,做了一些房間佈置上的調整。 一直以來都有每個人的房間會反應每個人性格的這種直覺性想法,怎麼擺設、選擇放哪些東西、空間如何設計等,其實都透露一個人的性格特質;但因為沒有認真的尋求一些科學性驗證,這樣的想法也就擱置在心裡。 圖片|來源 強化這種現實房間與「心理空間」相互對應的想法,是來自於一次看了河合俊雄(榮格心理分析師)的《當村上春樹遇見榮格:從 1Q84 的夢物語談起》中,他去解析了村上春樹在他的小說中,常常出現了許多「異空間」轉換背後的心理意涵。 他也提到榮格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夢: 「他夢見自己在一棟老房子的頂層,房子里傢具陳設氣派,牆上掛著精美的油畫。他驚嘆這竟然是自己的房子,不由得想:還真不賴!但是隨後他就想起,他對下面一層是什麼樣子還一無所知,於是他就下樓去看。在下面所有的東西都要陳舊得多。傢具是中世紀的,一切都顯得相當陰暗。他想著:現在我真的必須探索一下整棟房子了。 他仔細的審視的地板。他是石板鋪成的。在一塊石板上他發現了一枚戒指。當他把戒指拾起來的時候,這塊石板抬升起來,他看見有狹窄的石階下通往深處。他往下走去,進入一個在岩石中鑿出的洞穴。一些骨頭和破碎的陶器散落在塵埃之中。這是原始文化的依據;接著他發現了倆個人類的頭骨,顯然都非常古老,並且已經有些碎裂了。 然後他就醒了,......,在榮格看來,那座房子是精神的一個意像。頂層的房間代表他的意識人格,下面一層代表潛意識的第一層次,他後來稱之為個體潛意識,而他所到達的那個最底層是集體潛意識。在那裡他發現了自己心靈深處的原始人的世界。」(節錄自《榮格自傳:回憶、夢,反思》) 當然,我對榮格心理治療學派所知甚少,不過連大師都會關注空間與心靈的對應性,也算是小小的支持了我粗淺的想法。 另外或可佐證這樣想法的書,是《斷捨離》或《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這一系列的書,他們都揭示出透過現實空間或房間的整理,包括丟掉不需要的雜物、重新做空間的規劃與擺設,都能達到心理層面的整理,然後讓身心都處在一個更好的狀態中。 記得也有位朋友就曾告訴我這樣的例子: 「他有一陣子較忙碌,事情不斷的進來,他的房間也到處堆滿了書跟雜物,幾乎連走的空間都要沒有了,那時他也常常感到壓力很大、很窒息。而他對於自己心理狀態的比喻,他覺得自己像是身處在一個洞穴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從洞口丟進一個東西進來,一直丟、一直丟,然後把自己都快給淹沒了。」 後來我立刻建議他去整理房間,讓他自己所處的物理空間要是舒適的。 最近,在《認真的你,有好好休息嗎?:平衡三力,找回活力》書中,也將跟情緒感受有關的「心力」比喻成一個內在的心理空間,它提到現實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事情,會讓我們累積情緒雜物,如果沒有去整頓清理,當心理空間被堆滿,就會出現心力耗竭、情緒滿溢,甚至去影響體力與腦力。 因而,不論用性格特質、潛意識、情緒感受或其他各種面向來切入「心理空間」,心理治療或諮商都或多或少會有透過整理「心理空間」來達到改善現實生活的這條路徑。反過來講,透過整理「物理空間」其實也能達到改變心理空間,就像我們藉由改變身體姿勢來改變自我感受一樣,是類似的道理(可參考《姿勢決定你是誰》)。 回過頭來,我們可以這樣看,心理空間會外化顯現在物理空間,心理空間的變動也可能會影響物理空間的變化,反之亦然,由於這兩個空間是會相互影響的,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對物理空間的了解,進一步認識自己的心理空間,而去改變自己的物理空間,當然就也能影響心理空間。很可能這也是當我們有時心煩意亂的時候,把房間整理乾淨,整個人也會覺得神清氣爽不少。 而最近的另一個小發現是,觀察自己最常買或最多的東西,那也可能反應了某種自我認同,或是自己的特徵,亦或內在需求。比如說我自己衣櫥裡有很多的西裝外套,反應了我希望被認為是專業、有自信,還有想把自己肚子遮起來。 下次逛 IKEA 的時候,不妨試著想想自己理想中的房間或是理想中的房子會想要長什麼樣子?或是想呈現什麼樣的風格?跟現在你的房間會差很多嗎,多了什麼,又少了什麼?而現在你住的房間,是你喜歡的嗎,會不會有不舒適的感覺? 在這些自問自答中,都有機會幫助你做自我探索、更了解自己,也有機會看到有哪些東西是房間裡的障礙物、需要斷捨離;又有哪些東西是自己很喜歡的,想要好好的展示。當然,還有想把房間改造成什麼樣子,那會是一個可能的目標。 我們或許不一定都是室內設計師,但我們都能成為很好的心內設計師,試著重新佈置你的心理空間吧! June 11, 2020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hbMnL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