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9日 星期一

「前任和我分手後就遇到真愛?」被當成避風港,你是撫育型戀人嗎 https://ift.tt/2TbHAhW KnowYourself 「撫育型戀人」的成因可以追溯到兒時,又或者是現在的自己,尚未準備好進入一段穩定的關係;其實這沒有關係,認清自己想要什麼就好。 文|Jojo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前幾天,一個朋友跟我吐槽,說她都快變成感情中的「植樹大師」了,讓我趕緊安慰她一下。 結果我立刻被「植樹大師」這個沒聽說過的名詞吸引住了⋯⋯ 她只好先給我解釋道,所謂「植樹大師」,就是在感情中,一種比「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更糟心的情況——別人還能乘乘涼,而她光植樹了。 我才知道,原來,她的上一個前任又在和她分手之後的半年內就結婚了,而這已經是第三個了⋯⋯ 別人的戀愛:在一起的時候又穩又甜,分手之後各自難過。 植樹大師的戀愛: 感情不穩定,或是每段關係都很短暫 偶爾會懷疑自己是否被「養魚」了 分手以後,很多前任都快速找到了「人生真愛」,甚至直接結婚了 經常感覺自己在關係中是對方的踏腳石、避風港 「你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我有什麼問題嗎???」 為了安慰她,我試著在各路文獻和 blog 中尋找靈感,沒想到,還真的發現了它的英文版名字。 在英文世界裡,總在感情裡「栽樹」的戀人,有一個專有的稱呼—— foster boy/girlfriend,中文譯為「撫育型戀人」。 圖片|Photo by Vero Photoart on Unsplash 一、什麼是「撫育型戀人」? 撫育型戀人,指的是在對方認真戀愛前,暫時性的約會對象(a boy/girl whodates people until they find their forever love)。 其實,這個名字是從英文中 foster a pet 這一詞組演變而來,用來描述撫育小動物的行為。 比如說,當我們發現路上有受傷或無家可歸的小貓,決定把它們帶回家照顧一段時間。直到它痊癒、找到新主人後,我們和它告別,送它展開新生活。這樣一個過程就被叫做 foster a pet(撫育寵物)。 聽起來是不是關係中的你有些相似? 從這個角度看來,撫育型戀人確實有點像是親密關係中的避風港、對象的踏腳石。 他們可能在這段關係中陪伴了對方成長,治癒了對方的情傷,甚至提升了對方的自尊。而等到對方終於準備好進入一段穩定的感情、展開新生活後,他們就「功成身退」了。 二、每一任 ex 和我分手後都能找到真愛,是我有問題嗎?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會成為撫育型戀人呢? 一般有兩種可能性。 第一種情況:總是被那些「沒準備好進入關係、只想暫時找個伴兒」的人吸引 總是成為關係中的「撫育型戀人」,一種可能性是,你陷入了某種「強迫性重複(repetition compulsion)」。 這一概念是在 1914 年,由佛洛伊德最早提出的,指的是人們會由於過往的創傷,固執而無意義地重複一些可能傷害自己的行為。 比如,從小生活在父母冷漠、缺少溫情的家庭中,感到孤單又沒有安全感的人,可能會在長大後,再次把自己置於相似的環境中。 他可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總是被那些只想「釣著」他的人吸引,重複地讓自己經歷這種情感上的缺失和創傷。 這看起來似乎有些難以理解。但弗洛伊德認為,強迫性重複本身就是一種原始的、本能性的行為,人們總是試圖回到他們更早期的狀態中去,即使那種狀態會給他們帶來痛苦也在所不惜。 因此,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總是被相似類型的人所吸引。 我們也不是真的看不出對方心思不定、對感情不夠認真,只是不想,也不敢去面對這段感情的真相。 第二種情況:沒準備好的人其實是我們自己,但我們卻沒意識到 雖然嘴上總是喊著想脫單、想穩定下來結婚,但我們的行為真的與之相符嗎? 總是寧願一個人待著,對長時間的親密行為感到抵觸,甚至認為對方影響了自己工作或提升⋯⋯這些感受和行為可能是在隱晦地告訴我們:自己現在還沒有準備好進入一段關係。 其實,每個人在生活中想要追求的東西不同,我們的步調和節奏也不盡相同。沒有準備好進入一段關係,這本身並沒有什麼錯。它只能說明,當下有對我們更重要的事情去完成。 然而,如果在尚未準備好的時候進入一段感情,對方往往也能感受到我們在關係中的「後退」,以及這段感情中一直存在的距離。 因此,他們也更有可能選擇離開這段感情,去追尋一個和他們一樣真正準備好穩定下來的人。 (延伸閱讀:明明很不安,還要裝沒事?你可能是「恐懼型戀人」) 三、想擁有一段靠譜的感情,你需要找到和自己節奏匹配的人 無論是自己沒 ready,還是總被不靠譜的人吸引,想要避免繼續當「撫育型戀人」,歸根結底,你需要去甄別兩個人在感情中的節奏是否匹配。 2019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決定一段感情是否能夠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時機——兩個人是否同時都真實地準備好進入一段互給承諾的關係了? 研究者們召集了 409 位正處於承諾關係中的成年人,並詢問了他們「是否認為當下是這段感情發生的好時機?」 調查結果顯示,那些認為「時機正確」、「自己準備好了」的人,對於關係的承諾程度明顯更高。 不僅如此,在針對 320 位大學生的跟進調查中,研究者們還發現,即使願意與現任伴侶進入承諾關係,那些認為「自己還沒準備好進入長期關係」的人,也有更高的機率,在之後的 5-7 個月內與伴侶分手。 這可能是因為,只有那些真正認為自己準備好進入關係的人,才會在日常生活中為維持這段感情付出更多努力。 (同場加映:關係心理學:分手後,我們會經歷哪些二次傷害?) 其實,不穩定、缺少承諾的戀愛,也不是不能談。重點在於,雙方在這段關係中是否都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如果雙方都只想要在一段時間內「有個伴」,或是「先交往看看」,那也未嘗不可。需要注意的是,這必須是在雙方都知情同意的情況下才有效的。 但如果只是一方故意「釣著」另一方,那麼,識別出自己是否不小心成為了「撫育型戀人」,並及時抽身,可能才是更加明智的。 October 20, 2020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bHAh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