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反思虎爸虎媽教育法:你的兒女,不見得只想成為「人上人」 https://ift.tt/3kFa3IW 三民書局 所謂的「對孩子好」而嚴厲督促孩子的學業,讓他們成為「有成就的人」的父母,他們嚴厲的原因是什麼? 父母的「驚醒」 劉軒在〈怎麼養小孩?從《虎媽的戰歌》看華人母親的兩難〉一文提到,美國家長一方面被虎媽嚇呆了,怎能對兒女施加如此的壓力與極端要求?又不得不佩服她們獲致的成就——大女兒十四歲便在卡內基音樂廳獨奏,二女兒是學校交響樂團首席,被世界名師收在門下。 劉軒發現自己的成長背景跟書中情節類似到離奇的地步,他彈鋼琴,妹妹拉小提琴。妹妹當過學校交響樂團首席,一樣考過茱莉亞音樂學院。劉軒則在十幾歲那年登上卡內基的獨奏舞臺,劉軒的母親也屬虎。 劉軒從「過來人」(美國移民家庭)觀點解讀亞裔父母的心情。他們會這麼嚴厲的原因有三: 希望孩子接觸高等文化,成為人上人。 讓他們在幼年時就透過練習學會刻苦耐勞的精神,鍛鍊自律的能力。 逼他們獲得一些成就,在同儕之間脫穎而出、建立自信。 劉軒不認為每個孩子都能透過練琴來鍛鍊自律能力,而且這類孩子到了大學的自由環境,反而無法適應。小時候贏得一些比賽和獎項雖對自信加分,但這個成就必須靠自己獲得而非父母逼迫。 虎媽夫妻或劉軒的父親都擔任大學教授或名師,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也能成為兒女的教練,督促他們獲得「金牌」。 但身為餐廳服務員、工廠作業員的父母,何嘗不希望兒女成功?他們也試過嚴格的管教,但無奈不僅「事與願違」,還造成兒女無可彌補的傷害及兩代嚴重的衝突。 從虎媽的種種做法看來,天下父母因此「驚覺」或「警覺」到什麼? 圖片|Photo by Rowan Chestnut on Unsplash 如果兒女可以「選擇」,他們想成為「人上人」嗎? 頂尖的學術成就、超前的傑出表現,也許不是兒女想做的事(為此過得「不像人」)。他們與父母的價值觀不一定相同,他們也盼望父母能接受及支持不同於父母的選擇。 父母應多思考「我如何與孩子討論他的未來?我如何教導孩子從失敗中學習?我如何培養孩子積極、進取的態度?」這樣就足夠了,而非一定要贏過別人或非常優異、傑出。 兒女期盼怎樣的家庭與家人關係? 除了督促孩子練琴或寫功課,子女更盼望一個整潔溫馨的家庭,家人一起親手準備營養、可口的食物,從容地共同用餐。希望父母聆聽孩子說話,親子之間的感情很好。 父母應多思考「我的孩子尊敬及信任我嗎?我與孩子的溝通有哪些障礙?我能夠正確讚美及鼓勵孩子嗎?我花了多少時間與心思為孩子準備食物?我做了什麼努力使他們擁有好心情?」 對兒女言語羞辱及身體掌控,要付出什麼代價? 「虎媽」也許活在「女兒很成功、母女感情很親密」的自我陶醉當中,所以覺得對兒女的言語羞辱及身體掌控都很值得,完全不考慮可能造成什麼身心傷害。 但父母還是要檢討「我可能正在或曾經傷害、虐待孩子(語言、身體、精神)嗎?我是否不尊重、不信任孩子?這樣做,對孩子的未來會否造成負面影響?會否得不償失?」 (同場加映:【古早味雞精】呂后悲歌:我做虎媽,是因為沒有選擇) 父母是否因本身的問題而遷怒於兒女? 虎媽因為自己父母的教養方式使她成功,因此「複製」到兒女身上。即使她知道自己的父親並不滿意爺爺奶奶的教養方式,甚至彼此形同陌路,蔡美兒仍選擇忽視這個「後果」。至於虎媽自己或與丈夫之間是否還有其他問題,書中所談甚少。 父母會否因自己的問題而遷怒子女?例如夫妻感情不睦、工作過於忙碌且壓力很大、單親的疲憊、父(母)在外地工作而疏於親職、脾氣不好、失業等,這些未解決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心情,以致不小心將負面情緒宣洩在孩子身上。 (推薦閱讀:「教養孩子,誰說快樂與傑出只能二選一?」矽谷教母教養秘訣大公開) 如果孩子有特殊狀況而無法嚴厲要求,怎麼辦? 雖然虎媽有個妹妹是特教兒,但她的母親仍給予嚴厲要求,這樣的做法真的適合每類特教兒嗎? 現實狀況是孩子若為「愛奇兒」(angel,代表各類身心障礙的孩子)、課業的後段生、被霸凌、想休學、想自殺等狀況,嚴厲的管教有用嗎?不會造成悲劇嗎?父母有能力應付及有效幫助這些特殊的孩子嗎? 「為了你好」的溝通與教養方式,會造成「過於保護」及孩子的依賴心,甚至產生對父母服從或反抗的衝突。 這樣的父母即使在孩子漸漸長大,還是經常表達「靠你自己,怎麼可能成功」、「少了我,你果然還是不行」、「你依然不成熟,要我操心」的訊息,希望把「控制」延續下去。 父母到底要何時才能真正放手?如何漸進的放手? 本文摘自王淑俐的《養出孩子的正向力:從心教養,破解親子問題》。由三民書局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養出孩子的正向力:從心教養,破解親子問題》 October 31, 2020 at 0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kFa3I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