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我對你還不夠好嗎?」打破親子關係的惡性循環 https://ift.tt/3muZMzw 三民書局 為人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健康快樂、無憂無慮,但如何將這些好意表達給孩子知道,是父母都需要學習的溝通課。 東方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的惡性循環,通常來自太注重課業表現,對於其他則採取輕忽或壓制方式,例如: 輕忽孩子的興趣與能力 父母會說:「你喜歡的那些(街舞、搖滾音樂、動漫、籃球等)沒有意義,將來不能當飯吃,還是快點放棄吧!把心思放在功課上才是正事。」這樣說使得孩子: 1. 喪失學習興趣與自信:因為你認為沒用的東西,恰是他的專長與熱情所在。 2. 失去奮鬥目標:那些你要他放棄的事物,正是他認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3. 感到生活空虛乏味:若都順從父母的意見,他將失去生活的重心與情感寄託。 4. 影響人際關係:你的阻擋使他不能與志同道合者一起活動,讓他陷入孤獨。 輕忽孩子的努力與付出 父母會說:「我都沒有看到你的努力,就算有,你的付出也還是不夠。你現在這個樣子,怪不得輸別人這麼多,快去多寫幾份測驗卷吧!你知道當你在休息的時候,別人已經跑得多遠了嗎?」 孩子聽到這些話,一方面覺得你冤枉了他,不能為他加油或給予肯定。再方面也覺得反正不管怎麼努力,永遠跑不贏別人;既然距離已經拉開了,不如乾脆放棄,於是將父母的碎碎唸當成「耳邊風」。 輕忽孩子的困難與心情 父母會說:「數學有多難?只要你上課專心,回家多練習,每天做五十題,怎麼可能學不會?」如果孩子的課業已經落後許多,寫練習題備感吃力,越寫越痛苦、越想逃避。 多做測驗卷只是加深挫敗感而已!既不能得到父母的同理心與具體協助,父母又不斷戳到自己的痛處,長期下來,痛恨的就不只是課業了。 壓制孩子的想法與計畫 父母會說:「不要再辯解了,你想做的事情根本不可能成功。讀什麼餐飲科?在廚房工作的人需要什麼學歷?你的志氣就這麼一點點?」孩子的計畫被你否定後,他也不想再嘗試其他事情了。當最後一絲奮鬥的動力消失,從此就變成一個消極悲觀的人。 (延伸閱讀:「他總是想武裝自己」薩提爾溝通練習法:如何面對刺蝟型家人?) 壓制孩子的真話與反彈 父母會說:「聽我的沒錯,我的人生經驗可以讓你少奮鬥很多年。別再囉嗦了!快去補習!快去練習!小孩子都貪玩,如果不逼,誰肯用功讀書?你將來一定會感謝我。」要孩子去補習、練習,除了孩子不一定會成功,就算成功了也可能不快樂甚至埋怨父母。 壓制孩子的期待與建議 父母會說:「我對你還不夠好嗎?花在你身上的錢還不夠多嗎?我沒時間煮飯給你吃,就是缺乏家庭溫暖嗎?要求你分擔家事,就是過重的負擔嗎?」你這番話只證明了不想了解孩子,當他對你感到失望,也不會在乎你對他有什麼期望了。 上述錯誤的溝通方式,我全都犯過,我對長子鈞豪就是如此。可以想像後來的慘狀,真是「誤己子弟」啊!幸好兒子經歷一段「無動力火車」的日子之後,還能朝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前進。「催化劑」為何?除了他自身的歷練與成長,當然包括我的懺悔與改過。 圖片|Photo by Jason Rosewell on Unsplash 言語暴力的危害 父母對孩子的身體暴力較易界定,言語暴力則常與管教風格混淆,如同虎媽蔡美兒覺得羞辱孩子是必要的手段,所以不少孩子感到「受傷」(傷害自信與心情),卻不敢抱怨甚至投訴。 依據《家庭暴力防治法》(二○一五年二月四日修正)第二條: 1. 家庭暴力:指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 2. 家庭暴力罪:指家庭成員間故意實施家庭暴力行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規定之犯罪。 3. 目睹家庭暴力:指看見或直接聽聞家庭暴力。 4. 騷擾:指任何打擾、警告、嘲弄或辱罵他人之言語、動作或製造使人心生畏怖情境之行為。 5. 跟蹤:指任何以人員、車輛、工具、設備、電子通訊或其他方法持續性監視、跟追或掌控他人行蹤及活動之行為。 「家庭暴力」中屬於精神上的不法侵害包括: 1. 言詞攻擊:用言詞、語調予以脅迫、恐嚇,以企圖控制被害人。像謾罵、吼叫、侮辱、諷刺、恫嚇、威脅傷害被害人或其親人、揚言使用暴力等。例如辱罵三字經、謾罵對方的無能愚蠢、恐嚇殺死全家、威脅再也見不到小孩等語言。 2. 心理或情緒虐待:竊聽、跟蹤、監視、冷漠、鄙視、羞辱、不實指控、破壞物品、試圖操縱被害人等,足以使對方畏懼或心生痛苦的各種舉動;另外,不當的過度關愛,給對方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困擾,也可能造成心理的虐待。 依據兒童福利聯盟網站,「二○一九年台灣兒少遭受家長言語暴力經驗調查報告」,將言語暴力定義為:「用傷人的、有辱自尊、人格的話語對待,例如用羞辱貶低、威脅恐嚇、大吼大叫的方式,讓人感到害怕、心理受傷、不如別人」。研究結果發現: 1. 約三分之一(32.5%)的兒少曾被家長言語暴力管教,5.2% 的兒少總是或經常被家長言語暴力管教。 2. 僅有 28.3% 兒少的反應是「接受並改進」,以符合父母的期望。更多為負向的反應,依序為:「感到生氣、憤怒」、「不服氣」、「不認同言語暴力管教」、「認為自己被當成出氣筒」、「想反抗報復或擺爛」、「想要傷害自己」。 3. 被家長言語暴力,對兒少心理的影響包含:失眠、焦慮、憤怒、憂鬱、自卑與自殺意念,顯著高於未曾被家長言語暴力管教的兒少。 4. 言語暴力對受暴者心理的傷害、對人格的貶抑和自尊的減損,恐怕是長期而持久的,甚至延續為管教下一代的方式。 5. 女生更容易受到家長言語暴力,造成的情緒困擾也較嚴重。 父母為何要謾罵、吼叫、侮辱、諷刺、恫嚇、威脅兒女?可能是「愛之深,責之切」,或是情緒失控、遷怒。 父母應時常自我反思、修正和練習,並認識、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和孩子的言語互動應採「正向管教」原則,常檢視自我情緒狀態和使用的言語(包含肢體語言)。不可使用暴力言語,要多說支持和鼓勵的話。 (同場加映:隨口說說,卻讓對方暴怒?每個人都該學習的「非暴力」溝通法) 將好意轉化為正向語言 正向語言包括口語(verbal)行為及非口語(nonverbal)行為,前者為用字遣詞,後者為表情、肢體語言、語氣與聲調。用字遣詞的好壞對比如下: 普通的父母 卓越的父母 你怎麼那樣懶惰? 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 你怎麼那麼會搗蛋? 你的聰明可以用在適當的地方。 你怎麼那麼笨? 找到了訣竅,你會進步。 你真是敗事有餘! 成功之路還需花點力氣尋找。 你真是騙子! 你所講的不是真實。 你真是自私! 你可以試著為別人著想。 你真是頑固! 別人的意見常有可借鏡之處。 你真是浪費時間! 你可以更有智慧地運用時間。 你是人見人怕! 你可以與別人相處得更好。 你怎麼那麼愛現? 你需要別人的注意,爸媽愛你! 你真是長舌婦! 你講話可以精簡些,我會更喜歡聽。 你真是沒出息! 你能從別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長處。 你的脾氣真暴躁! 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你是個膽小鬼! 勇氣是需要經過鍛鍊的美德。 你真討厭! 你不那樣做,我會很高興。 非口語的部分包括: 1. 眼神接觸:這是基本的待人處事之道,藉此「眉目傳情」(傳達內在情感)以及觀察孩子的反應。 2. 保持笑容:父母在孩子年幼時大都能笑臉以對,孩子漸長,父母的笑容也漸少。如今則需多練習微笑,展現父母的和藹可親及幽默風趣。 3. 專注聆聽:子女說話時,要放下手邊的事情(若有事需先處理,也要告知,並約定何時再談),把孩子擺在最優先的位置。要專心聆聽,並仔細觀察孩子的非語言行為,以你的表情及語音聲調,表達對他的「同理心」。 4. 情緒穩定:即使父母很疲憊或生孩子的氣,也要先掌控及轉換自己的情緒(暫停或換個人接手);要「悲觀後樂觀」(不要過度樂觀或悲觀),多看事情正向或樂觀的一面。 5. 注重禮貌:對待孩子一樣需要尊重,謹守該有的「人際界線」。夫妻間的相處、互動(或三代同堂),常是孩子很好或錯誤的示範,不可不慎。 (你會喜歡:相信你的孩子!五個和孩子當好朋友的幸福溝通術) 本文摘自王淑俐的《養出孩子的正向力:從心教養,破解親子問題》。由三民書局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養出孩子的正向力:從心教養,破解親子問題》 October 30, 2020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muZMz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