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7日 星期一

如何成為有「勇氣」改變生活的人?從這三個步驟開始,學習與「恐懼」共處 https://ift.tt/3gxapQR KnowYourself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改變現在不滿意的生活,就要鼓起勇氣來;可是勇氣是從哪裡來的呢?究竟,要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呢⋯⋯? 文|Jojo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To dare is to lose one's footing momen他rily. To not dare is to lose oneself.”(放膽去做會令你暫時失去節奏,不敢嘗試則會令你失去自我。) ——Soren Kierkegaard 最近,我在閱讀文獻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僵化的生活狀態。恰好,在後台,我們也收到了一封與此相關的留言。 「我感覺生活被我搞得一團糟。我總是熬夜到一兩點才睡,第二天再硬拖著自己起床,去做一份根本沒興趣,也看不到前途的工作。我試過健康生活,但壓力一大,每天都想吃炸雞、蛋糕,健身也堅持不下了。好不容易熬到週末,我只想癱在家裡,和朋友們也好久沒聯繫了⋯⋯總而言之,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真的處處不滿意。」 這位粉絲所提到的現象非常常見。生活中,很多人過得不開心,其實就是因為這種僵化的生活狀態。一方面,我們對自己的生活並不滿意,另一方面,我們又不知如何才能改變這一境況。 破局的關鍵是什麼?改變應該從何做起?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個聽起來有點俗氣,但卻沒有從專業角度被足夠討論過的概念——勇氣(courage)。 一、對穩定感的渴望, 令我們的生活陷入僵化的狀態 想要戒掉某個壞習慣(例:熬夜),但難以堅持 因為社交恐懼,盡量避免不必要的社交場合 覺得生活中有很多束縛,活得很不自由 經常沉浸在過度焦慮中,明知不該如此,依然停不下來 身邊很少有人理解自己,經常感到孤獨 慣性單身,嘴上喊著想戀愛,卻對真正的親密感到恐懼 明知某段關係對自己不夠好,甚至傷害了自己,也難以主動離開 上述場景中,人們所面對的問題似乎各不相同,但它們所涉及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僵化的生活狀態。《Psychological Courage》一書的作者 Daniel Putman 認為,這種狀態的產生,是因為人們害怕打破他們的心理穩定感(psychological stability)。 簡單來說,在長久的人生經歷中,我們建立起了一套穩定的精神系統。我們以比較固定的方式看待世界、認識自己,並在這一系統的運作下應對每天的生活。 當我們遇到新鮮、刺激的觀點,或是做出與習慣並不相符的行為,這套系統就會受到動搖,此時,我們會感受到一種源於內在的、劇烈的不穩定感。 而我們生來就是恐懼不穩定的。因為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被迫面對強烈的不確定性。我們感到恐懼、焦慮、缺乏安全感,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這種狀態下,像是感受到了「精神死亡」的威脅。 因此,為了維持內在穩定,我們「放棄」了更新精神系統的機會,抗拒改變,僵化在當前不夠令人滿意的生活狀態中。我們沒有辦法作出更好的選擇,因為在這種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有著我們非常渴望的穩定感。 想要打破僵局,我們就必須主動為自己打破穩定、走出舒適圈,迎頭面對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來看,甚至可以說,勇氣是違反常規人性的。 然而,它仍是值得追求的。因為精神與生活的迭代與改變,第一步就是勇氣。 圖片|Photo by Sharon McCutcheon on Unsplash 二、站在令人並不滿意的穩定中,改變的第一步是產生勇氣 我們在這裡所討論的勇氣,不只是在極度危險環境(自然災害、暴力襲擊)中敢於站出來應對的能力表現,而是一種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心態、意願和選擇。 在生活中,一個有勇氣的人: 敢於進行自我覺察: 他對自己的動機、感受、慾望、認知等有更真實、更大量的覺察和了解。 能夠處理和評估批評: 他不去迴避與自身相關的負面信息,敢於面對自己有失敗、犯錯的可能性,也願意聽從有建設性的意見。 更好地處理焦慮:在那些來源於自身的焦慮中,他能夠分辨出哪些是不夠合理的,並有效應對。 創造更親密的關係: 他在關係中更坦誠、不懼展露缺點,做真實的自己,也鼓勵對方真誠投入。 有勇氣的人是與現實更為接軌的,因為他們能夠通過不斷更新認知,看到世界以及自己更真實的模樣。在這一前提下,他們更清楚地判斷出自己正在經歷什麼、未來想要獲得什麼,並制訂出有效計劃。因此,他們更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過上一種有意義的、更好的生活。 但獲得勇氣非常困難,因為膽怯才是我們的本能 心理學家 SJ Rachman 認為,恐懼由以下三個部分組成: 主觀感受——預料到可怕的事即將發生,感到擔憂、恐懼 生理反應——心跳加速 行為反應——試圖逃離 在面臨威脅時,想要逃跑是生存本能。而一個有勇氣的人,能夠在感受到擔憂和害怕(甚至顫抖、冒汗)時,依然容忍不適、壓制住想要逃跑的自然反應,選擇面對當下令人恐懼的場景。 馬克吐溫曾說,勇氣是對恐懼的阻抗與掌控,而不是恐懼的缺席。我們常常以為,有勇氣的人無所畏懼,但這只是一個誤解。事實上,若是沒有恐懼,勇氣也就無從談起(no fear, no courage)。 從這個角度來看,盲目自大和衝動行為都不是有勇氣的表現。人們首先要謹慎地審視環境,評估風險與威脅,才可能做出恰當的決定和行為。因此,高速飆車,或是衝動退學「追夢」都不能證明你的勇氣。 勇氣是一種美德(virtue),亞里士多德認為,當人們在怯懦(cowardice)和狂妄(rashness)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他們就能做出「有勇氣」的行為。 而當這種行為成為習慣,人們可以在不同場景下、經常性地克服恐懼,他們就成長為一個有勇氣的人,並在人生中獲得最大化的成長和發展。 (你會喜歡:蠟燭開香|穿越恐懼,你可以去到更遠的地方) 三、如何能夠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第一步:正念覺察 逃跑是自然反應。很多時候,我們在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已經因為恐懼、焦慮,而連續做出了不利於人生的選擇。比如,選擇「不會出錯」的專業,和「大家都說合適」的人結婚。 因此,我們首先要為自己創造出一段能夠做出選擇的心理空間。正念覺察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點。 我現在感受到了什麼?身體有什麼感覺?腦中看到了哪些畫面?產生了什麼衝動? 通過正念練習,我們能夠對自己當下的體驗有更高的覺察,及時調整行為,減少「事後後悔」的情況發生。 第二步:強化動機 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德國哲學家 尼采(Nietzsche) 在難以堅持的情況下,當我們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忍耐,就能夠提升成功的可能性。這份動機可能是自我成長,可能是更好的生活狀態,也可能是為了你在乎的人。 大學畢業後,我決定去支教,但當我向爸媽表達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強烈反對。他們的理由有理有據:我從沒一個人獨立生活過,不夠了解當地習俗,遇到危險也很難應對⋯⋯每天聽著這些聲音,我也對支教這件事產生了恐懼。 就在我準備放棄的時候,我看到了雜誌上刊登的一篇小學生寫給支教老師的感謝信。我好像突然被「叫」醒了——支教的路確實難走,但如果我也能夠點亮一些孩子們心中的火花,這樣的決定就是無悔的。 ——阿水,男,25 歲 (同場加映:過著日復一日的社畜生活?脫離痛苦需要勇氣,四個步驟重建人生的「意義感」) 第三步:重述經歷 自信對勇氣的影響重大。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面對困境的信心,依賴於過去的成功經驗。過度關注失敗令我們難以獲得信心,也無法獲得面對當下困境的勇氣。 因此,我們鼓勵你重新梳理自己的記憶,在過去的「失敗」經歷中找到其中做得還不錯的地方,並加以強化(例:雖然結果不理想,但我這次成功抗住了壓力,總算邁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你也可以有意識地留意自己的「高光時刻」,並記錄下來(例:今天臨時得知開會,雖然壓力超大,我還是在最短時間內總結出了材料,盡力把事情做好了)。 通過生活中這些微小的、重複性的成功體驗,我們就能夠積累出對自己的信心,獲得勇氣面對更大的挑戰。 第四步:提前準備 另一個對勇氣影響深遠的元素,是對自我效能感的知覺——我認為我能夠做到我想做的事情嗎? 當人們提前對某個任務進行技能上的準備,他們能夠逐漸獲得一種心理上的認識,即「我有能力應對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我的能力與這一挑戰是相匹配的」。因此,他們更可能在依然感到恐懼的情況下,鼓起勇氣迎擊挑戰。 比如,要去總公司演講,我特別緊張。因此,我提前學習了很多演講技巧,精心設計 ppt,又試講了幾次。雖然現在依然緊張,但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好好完成。 第五步:尋求支持 最後,支持性的環境對我們至關重要。 研究表明,勇氣是具有「傳染性」的(Rachman, 2010)。你可以試著在生活中為自己找到有勇氣的榜樣,或是令自己置身於某個鼓勵相應行為的團體。 我以前有嚴重的電話恐懼症。入職上一份工作之前,我本來不知道它需要打這麼多電話。看著身邊的同事都在游刃有餘地電話溝通,我慌得不行。 最終,還是在鄰座小姐姐的鼓勵下硬著頭皮拿起話筒。沒想到,幾天下來,困擾我幾年的電話焦慮竟然就這麼好了⋯⋯現在我已經離開那個崗位,不過它帶給我的「獎勵」卻一直沒丟。 ——卡卡,女,31 歲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將自己的目標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家人。在又一次面臨困擾場景時,想像自己如果勇敢邁一步,能夠令他們感到多麼驕傲。在這種支持鼓勵與心理暗示下,我們也更容易走出艱難的一步。 (推薦閱讀:「年老不再飛,失了改變的勇氣」時光逐漸流逝,你想要成為怎樣的老人?) 最後,我們想要強調,勇氣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選擇。它關乎於我們將成為誰,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 「成為有勇氣的人」聽起來很難,它也確實如此,但任何偉大的道路都是從腳下的一步開始走出。 我們鼓勵大家從日常生活中的「小勇氣」開始鍛煉起(例:在傷害了親近的人時敢於認錯,在沒有被公正對待時敢於發聲),一點一點地進步。 通過這些看似很小的成功體驗,我們會逐步積累出更高的信心和能力,以克服更大的恐懼。通過不停地練習「有勇氣」的行為,我們最終就可以成長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任何人都有潛力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也只有你自己,才可能將生活從泥濘中拯救出來。 December 07, 2020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gxapQ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