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9日 星期五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學會過好夫妻生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緒勒索 https://ift.tt/2Yv5qHT 貓心—龔佑霖 110 年度學測剛剛落幕,國文作文考題裡,出現了「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這樣的題目,引起了社會上許多的討論。 事實上,冰箱可以說是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所有的食物幾乎都必須經過冰箱的保存,而在台灣傳統文化裡,對於「吃」又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每當子女到外地讀書、工作,只要一回家,家人便會準備一大堆好料備在冰箱,準備為孩子填飽肚子。 圖片|Photo by Soroush Karimi on Unsplash 冰箱文化背後的情感匱乏 然而,我國文化裡,要表達愛、表達情感,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父母關愛孩子的方式,往往就是透過將冰箱中那些好料變成家常菜,讓孩子能夠吃得飽、吃得好,但對於孩子過得如何,父母卻總是不知道該怎麼關心起。 「上大學還是要好好念書知不知道?要是老是玩社團,就算你讀的是台大,畢業後一樣會找不到工作啦!」 「你到底什麼時候要結婚?在外面有沒有女朋友了?要不要帶回來給媽看看?」 「早叫你換一份工作了,你做這行這麼辛苦,去考個公職不是很好嗎?」 即便有了滿桌的佳餚,但吃起飯來,卻不是一個讓人輕鬆的時刻,尤其到了春節,這樣的冰箱文化又更加盛行起來。 我們可以想像,當子女不在家的時候,其實冰箱裡往往是空著的,那樣空著的冰箱,其實就像是父母的心一樣,不知道怎麼照顧好自己,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我們的祖父母也是透過不斷地以關心的名義,來干涉、質問我們父母的生活。 所以我們的父母,其實並不懂得如何愛自己,他們的心就像那空空的冰箱,不知道該如何填滿子女不在時的空虛感,所以當子女回家時,便努力地將他們以為的關愛塞進子女的耳根子裡,就好像不斷地採買食材塞進冰箱裡一般,以為這樣子就能填補自己的空洞,與子女建立起連結。 然而,父母和子女連結的只有胃,卻沒有心。 如何讓父母和子女建立起真正的連結? 如果從依附的角度來說,父母要真正關心到子女,那麼他們必須要先能夠了解自己的需求。 當子女不在家的時候,父母如果依舊擔憂著子女在外過得好不好,把重心都放在子女身上的話,那麼他們的冰箱就依然會是空著的。 如果做父母的,能夠試著一點點、一點點地去填滿自己的冰箱,開始買一些好吃的食物,夫妻做飯給彼此吃,好好地過夫妻生活,試著去感受自己填滿自己的感覺,而不要只有在子女回來時,才允許自己吃好料,那麼做父母的,比較有可能和自己的身心產生連結的感覺。 要先允許自己是值得對自己好的、值得被關注的,以及值得照顧好自己的牽手的,夫妻的感情生活穩定了,才有辦法去經營好和子女之間的關係。 這就是為什麼在依附理論上,我們會說依附是會「遺傳」的。 圖片|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這個遺傳,並不是基因上的遺傳,基因只佔了很小的一部分而已。大部分的原因在於,夫妻之間如果能夠在彼此的生活當中,允許自己是值得照顧好自己的,也允許自己有被另一半照顧的價值,這樣一來,夫妻之間的冰箱,平時就是滿滿的,不需要等到子女回來才刻意地去塞滿它。 平時的技巧熟練了,自然就會懂得如何關愛子女了。 所以,不妨這樣說吧!如果一對夫妻,平時就能夠在彼此有需求時,適時地協助彼此的需求,允許自己接納對方的幫助,也允許自己去幫助對方,敞開心胸地去感受情感的流動,那就不需要只有在子女在身旁時,才刻意填滿那座匱乏的冰箱了。 January 30, 2021 at 0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Yv5qH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