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像極臉書回文:為妳寫詩,也為自己訴苦 https://ift.tt/3psbuNd 研之有物 女書是婦女的生命寫照,或唱或寫,傾訴自己或其他女人一生多舛的命運,怨嘆世間不公;無法掌握自身命運的她們,以女書為祝禱,向神明祈願,請求上天垂憐。 採訪編輯|劉芝吟。美術編輯|林洵安 世界唯一的女性專用文字 中國湖南省,一種神祕的文字悄悄流傳超過百年,只有女人讀得懂。女人用它傾訴心事、結交姊妹、祝賀祭祀——「女書」是女性限定版的社群密碼。 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劉斐玟走訪田野,探查女書、女歌、哭嫁文化,女書不僅是特殊的文字系統,還乘載了沉甸甸的女性生命史。 女書為五言或七言詩歌體,由上而下、由右而左書寫,沒有標點符號。內容主要為婦女的自抒創作,也有部分是轉譯漢字唱本例如《孟姜女》。攝影|林洵安 神祕「天書」只有女人懂 1982 年,中國湖南江永境內意外發現一種神祕的菱形文字,字體細長傾斜,看起來像甲骨文,又似埃及象形文。幾經考察,學者發現這本無人能懂的「天書」,竟然是專屬女性使用的文字,被稱為「女書」。 消息傳出,震驚各界! 這些文字何時開始流傳?由誰發明?為什麼從來不曾被發覺,難道是婦女暗中傳訊的密碼?! 相傳,女書由宋朝一位妃子胡玉秀發明,因為久居深宮、寂寞孤苦,便寫下女書和親人悄悄傾訴心事,「嫁入朝中多苦楚,不如投石問長江」。 不過,就像倉頡造字只是傳說,「深宮怨文」的緣起也已無法考據,女書的起源至今仍是個謎。目前,只能從字形判斷它大抵脫胎自宋朝楷書,或許就出現在宋代以後。另外,從女書傳人年紀估算,至少 150-200 年前已在江永縣代代傳承。 數百年來,女書默默流傳在湖南江永縣瀟水一帶,農村女子彼此使用、傳承,男子無法識讀,因此從來不曾被載入男性為尊的「正統」知識體系。直到即將消亡的時刻,女書終於走入世人的目光。 1982 年,女書被中國學者宮哲兵意外發現時已瀕臨滅絕,學者只找到兩位會寫女書的老太太:高銀仙(圖中人物)、義年華。圖片來源| 紀錄片《女書回生》 漢字是男書,她們以女書訴可憐 好端端的,這群婦女為何要另闢蹊徑使用女書?答案很現實:男尊女卑。 過去,農村女性沒有機會受教育,不能讀書識字,她們稱漢字為「男書」,那是將女性屏除在外的知識權力。 女人認不得漢字,只能發展出女書,相互傾訴心事、記述生命,訴說自己的悲憐。 少女們寫在手帕、信函、摺扇,和閨密交換往來。當姊妹淘出嫁時,她們用女書作婚嫁賀禮,寫下祝福、叮嚀為婦之道,也抒發婚後天涯相隔再難聚首的傷感。更常見的,女書是婦女的生命寫照。以女書寫自傳,訴說自己或其他女人一生多舛的命運,怨嘆世間不公;以女書為祝禱,向神明祈願,請求上天垂憐。 江永女子將女書寫在摺扇或手帕上,與閨密姊妹交換。圖片來源|紀錄片《女書回生》 「新華女子讀女書 不為當官不為名 因為女人受盡苦 要憑女書訴苦情」 這一段胡慈珠老太太寫下的女書,貼切道盡它的意義——訴可憐。當生活遭逢苦難不幸,比如失怙無依、日軍入侵逃難流離,或者聽到其他女子悲苦遭遇,寡婦受欺、少女被搶親,女書是婦女的傾訴方式,傾訴世間不公,為女人抱不平。 女書與漢字的對照。 圖片|劉斐玟 想學女書?我們唱歌給你聽 算一算,女書歷史已超過百年,但奇怪的是它為何如此神祕,只流傳在湖南江永一帶? 這就得談談它的「定義」——女書,不只是文字! 劉斐玟談起自己的田野經驗。當時她到湖南河淵村做田野考查,老太太們知道她想研究女書,便常常上門聊天,聊一聊就很熱情地說:「那我唱歌給你聽吧!」起初她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 原來,對當地婦女來說,女書是用來吟唱,女書其實是女書歌。 從學者觀點,女書的獨特在於女性+書寫,形成珍貴的女性文字系統。但是對農村婦女而言,女書、女歌分不開,相濡以沫,女書既是文字,也是她們平時哼唱訴苦的歌謠。 許多老太太不一定會寫女書,但幾乎人人都能唱頌。心有悲苦,隨口就能編唱出一段女歌,五言或七言成句,句句押調,簡直比現代嘻哈歌手還有才華! 正因為女書是表音文字,得用當地的方言唱讀才能懂,所以多年只侷限在江永一帶流傳。而且,一點也不「祕密」。 「你問當地男人知不知道女書,他們會說:就是那些女人家的咿呀咿呀!」真相大白,所謂的「祕密文字」、「隱密傳訊」,完全是美麗的誤會。劉斐玟表示,女書既然用來唱,又怎麼會祕密隱匿? 它的祕密不在於婦女刻意避人耳目、不欲人知,而是男性不以為意,根本不想知。 (延伸閱讀:書寫療癒:親人或愛人離開後,用寫信陪伴自己走過傷痛) 陪嫁三朝書像「臉書回文」:為你寫詩,也為自己訴苦 古代文人懷才不遇、悲春傷秋時,就用詩詞歌賦抒發自己的小情緒。江永婦女更苦,父母早逝、所嫁非良人、公婆虐待、守寡又無子女相伴⋯⋯生活實在太難了,心底的苦該如何寄託? 唱吧!做女紅時,你一句、我一句唱女書歌,彼此寬慰;遇上婚事喜慶,更要把握機會,把苦唱給其他女人聽。「三朝書」便是陪嫁祝賀的女書文本,由手帕交準備好送給新娘,在送嫁時公開展示、唱頌。 三朝書共有三張內頁,娓娓道出新娘的可憐身世,博取夫家憐惜。另外,也會訓誡新婦規矩,期勉女子以夫家為天,嫁去做個好媳婦。 三朝書扉頁為紅紙,後有三張內頁,由新娘的閨密書寫贈送,讓夫家村婦公開唱頌。圖片|劉斐玟 三朝書裡經常夾著婦女刺繡的花樣圖形,書衣皆為手工縫製,是傳統農村精裝本。攝影|林洵安 但奇特的是,三朝書不只替新娘訴可憐。 送書的女子心裡若有萬般委屈,也趁此機會抒發。因此,便能看到某些三朝書前半以新娘為主角,後段話鋒一轉,送書者開始傾訴自身的坎坷悲苦。這種形式或許就像我們的「臉書」回文,你的淒苦勾起我的傷痛,留言區裡彼此取暖訴苦。 除了三朝書,江永還有哭嫁習俗。新娘出嫁要到親友家哭唱女歌,三天三夜,一家一家哭。新娘唱、親人陪,兩人同時哭唱,互憐女子受盡的委屈與壓迫、嫁婦後的茫茫前途。 和我們熟悉的「孝女白琴」職業出演不同,在江永,待嫁女子、陪唱婦人往往一開口便聲淚俱下,情難自已。女書傳人何豔新便說:「如果你懂(箇中心情),你會哭得比我更傷心。」 (同場加映:我們的痛,只能在這裡抒發:為什麼女書被稱為「傷心的文字」?) 女書是女權鬥士,還是父權打手? 女書的獨樹一格,曾被懷疑是婦女私訊密碼,許多學者也寄託了女性主義的光環,將女書視為婦女結盟對抗父權的象徵。然而,一旦這種期待遇上三朝書中的婦戒規訓,便彷彿被硬生生打了一記耳光!也因此,過去很少有學者研究三朝書。 父權的鞏固打手?女性的革命抵抗?面對這迥異的兩種形象,我們究竟該如何看待女書? 劉斐玟認為,不論是女權想像或父權批判,忽略了情境脈絡,皆可能落入片面、外加的詮釋。唯有實際進入田野,從婦女的生命情境、三朝書的具體展演來爬梳,才能懂得女書對江永女性的意義。 她們不是全然的抵抗或順從,而是在社會現實與磨難中掙扎、拉鋸、妥協,尋找生存之道。 女書體現的是那個時代、那些社會處境下的女性,面對社會與體制的掙扎求生,她們相互扶持、緩步前行。當我們將文本與生命故事相互對照,也許就能約略理解,那些看似矛盾、雙重的訊息,或許正是這群底層婦女真正的聲音。 相互聆聽、訴苦陪伴的女性情誼,也是女書的精神核心。圖片|紀錄片《女書回生》 重現農村婦女的史觀 「不只是女人,而且是農村女人的聲音,這是女書重要的意義。」劉斐玟強調。 中國歷史向來是男性為史,女書讓我們聽見農村婦女的聲音,照見不同文化、階級的差異史觀。 劉斐玟提到,在女書流傳的故事中,女子改嫁很尋常,二嫁三嫁也不罕見。這顯示農村婦女不以為恥,否則不會編寫傳唱。但在官版「地方志」裡,幾乎看不到婦女改嫁的紀錄,強調的是地方婦人的貞潔與氣節。 「官方大歷史」vs.「農婦小歷史」,天差地遠。 中國傳統儒家的信念教條是「一女不事二夫」,但在農村,底層庶民的首要任務是存活並養育子女。寡婦若沒有兒子,對夫家便無用;有些勢利的夫家,甚至因此「嫁寡婦」,只為了收取聘金。 過去,中國文化是由男性書寫的陽性觀點,即使是明清的女詩詞人,也身處在主流的文化階級,底層的陰性觀點鮮少現身。女書吟唱的故事與生命,恰恰是長久以來被忽視的農村、婦女史觀。 當正史典籍裡這群農村女性的身影,模糊朦朧,一篇篇的女書緩緩添了輪廓和氣息,終於讓那些斑駁的形影逐漸清晰鮮明。 本文授權轉載自研之有物,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原文詳見:這些神祕文字只有女人懂!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女書」 January 28, 2021 at 02: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psbu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