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mqoySp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為什麼理想伴侶還不來?摘下心裡的口罩,才能開始好好愛 https://ift.tt/3mqoySp 哈理斯 │ Harris 口罩擋住了我們半個臉,也擋住了我們的心。要勇敢地拿下口罩,好好與人交流,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人。 你曾思考過,為何愛情總是如何複雜,彷彿是沒有邏輯,才往往以「緣份」一詞劃下探究的句點嗎? 「戀愛過」跟「懂得戀愛為何物」是兩回事,一如「會生病的普通人」與「生病卻會治療的醫生」是不同的。 因此,我們不妨先承認大學的「戀愛學分」只是一場美麗修辭的騙局,認清從小到大老師頂多是教導兩性生理結構不同、尊重異性、注意安全性行為,或父母只會說:「你長大自然就會懂!但 18 歲才能談戀愛喔!」──關於愛情,我們啥都沒學到! 可惜實情是,我們從中學,甚至小學起,已經感受到戀愛的萌芽,少了長輩的教導,我們便從漫畫、言情小說、偶像劇中學習。而常常被忽略的問題正是,它們真的只是對愛情的「漫畫」(comic,「可笑的模仿」)、「小說」(fiction,「虛構」)和「偶像」(idol,「理想化」)! 因此,要了解愛情,好好戀愛,就得了解「幻想」的作用力! 圖片|PIXTA 口罩這螢幕,映照出我們的幻想! 在 2020 年初武漢疫情影響臺灣最嚴重之時,我們都過著沒有口罩不出門的日子。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出現了:街上長得好看的男男女女,突然變多!人們的顏值,彷彿在一疫之間提升不少! 為何會這樣?有些人說因為眼睛是靈魂之窗,因此遮擋掉臉的其他部份,強逼單純去注意眼睛、日常生活中強調了用眼神交流之際,自然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好感; 也有一些人主張「藏拙」觀點,由於把各種社會認知裡的「不好看」,如痘疤、扁鼻、寬臉、厚唇都藏起來了,一如平日人們化妝遮瑕的目的,便自然達到提高平均分的效果。 這兩種說法都有其道理,亦有一般心理學的佐證,而精神分析更想要強調個人的「幻想」因素,即是── 面對那片「空白」的口罩,它就像一個投影的螢幕,隨時填上我們內在的種種有意識或潛意識的理想、幻想、慾望。 人們的顏值直線上升,在於我們射投了自己對理想自我與理想情人的影像在口罩之上,並與眼前的路人融為一張真得似假的臉容。否則,我們怎麼會在路人脫下口罩,即面對現實之時,有如此大的失落,甚至有一股暗藏的氣憤(他/她的口罩騙了我)!? (推薦閱讀:分手後的關係心理學:放下從前,才能追求將來) 愛情,源於幻想,亦錯在幻想 隨著臺灣防疫工作的成效,九月的今天,路上戴口罩的人已經減少很多,路人的顏值亦漸漸回落至一般水平。然而,我們不應該錯失這個有趣的口罩現象帶給我們的啟示。 原來,愛情萌芽時那種對某人的著迷,認定對方是千百隻玫瑰中最獨特的那位,當中的邏輯,我們自身的潛意識投影發揮了很大作用。換言之,我們也會把從小在童話書、愛情小說、偶像劇裡的理想,「誤當作」是愛情的實情來追與逐。 因此,每每以為「這次準不會錯!」的我們,便會在愛情中成為「可笑的模仿者」、過著「虛構的日子」、誤以為「理想」可以當飯吃! 你們一定聽過「男人不壞女人不愛」,或「女人就是男人的愛情陷阱」之類的話,這些話也許有一點心理學的道理,但也可能只是一句「由於我們誤把幻想當真實,才把關係搞砸」結果下的合理化台詞。 我身邊一些異性戀女生,她們在 20-30s 歲還沒交往過,即便經常抱怨遇不到合適的好男人,卻又默認若沒有韓劇「偶爸」的長相和才情,她們是很難看上眼的! 無可否認,愛情萌芽於(理想化的)幻想,但這種幻想也往往堵住了人們前行的動力,卻總是在等待一個不會來的「偶爸或女神」。若人們有幸因為幻想而進入愛情,卻又往往因著從小到大累積下來的情愛幻想,最終讓關係因充斥現實痛苦而告終。 (同場加映:關係心理學:為什麼在感情中,常常無法避免「選錯對象」?) 放下心裡的口罩,才能真實地相愛 在心理學的意義上,絕大部份人們在愛情這回事上,都是稚嫩無知的! 也許一些夠睿智的人,能夠從愛情中藉對與錯的經驗,跌跌碰碰地成長。但我認為如果人們如果能早日收納上文的愛情邏輯,他們便不會在該收斂或認清事實時,仍盲目地過度幻想,同時,不會在該以一點幻想的浪漫來愛戀時,仍要保持過份理性的相處態度。 心理學家 Reik 曾機智又諷刺地說 [1]:「是甚麼東西讓情人認為自己那位『親愛的~』擁有世界上一切的美麗與魅力,並把對方看做優秀的模範?──除了是人們所沉迷的可憐的奴性幻想外,還可能是甚麼呢?」 我想 Reik 無意間點出了一個值得重視的事實:幻想,會讓人沉迷於一種可憐的奴性之中。 這種奴性不讓我們看清對方的真實樣貌,亦同時不讓對方看見我們口罩底下的樣貌,卻潛意識地渴求彼此永遠沉溺於幻想之中。然而,奴性亦代表我們的靈魂會永遠受制於他人,順應於體制,規訓於目光之下。 為了好好戀愛,我們都需要練習放下心裡的口罩,練習溫和地掀開對方心裡的口罩,然後,我們才可能在無可避免的差異中,試著真實地相愛。 [1] Reik, T. (1963). The need to be loved. Farrar, Straus. ※對文字有感的讀者,也歡迎到「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逛逛我的創作平臺 September 17, 2020 at 04: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