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ceGBrA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三觀合,路才走得長」關係心理學:與其改變對方,不如與想法相近的人交往 https://ift.tt/3ceGBrA 貓心—龔佑霖 「對的人」是很抽象的概念,有時你愛到卡慘死,到頭來卻發現,對方活在你根本觸摸不及的世界。交往的過程中,我們確實有權不認同另一半的想法,但強迫改變對方,會不會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暴力呢? 在過去我所撰寫的許多依附文章中,不斷地提及某些家庭就像是牢籠一般,子女不能有自己的思想,父母告訴他們什麼是對的,那就是對的。 但是在談過許多戀愛、認識過形形色色的人之後,我卻逐漸發現,硬是用「我的思想才是正確的、多元的方式」,試圖去改變他們,會不會其實也是一種文化上或價值觀上的強迫與霸凌呢? 圖片|Photo by Bin Thiều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伴侶價值觀相同,就會幸福了嗎?) 控制慾強的家庭,不一定會讓子女想要反抗 在我認識的人當中,有一些女性對於「感情」或是「性」,是極度的害怕的。輕則性生活困難,重則擁抱時會發抖、接吻時會腦袋一片空白,完全無法感覺到任何的感覺。 曾經有一位女性表示,她和初戀男友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她初戀男友試圖和她接吻,使得她非常地害怕,因而再也不敢靠近那個男生,就這樣分手了。讓我匪夷所思的是,那位女孩當時已經 20 歲了,竟然對於接吻這件事情如此害怕,即便她內心也是愛著那個男生的,仍無法接受親密接觸,事後還對該名男性感到非常愧疚。 我很明白,這一些女孩,很多都是在充滿了「性是不好的」、「不可以跟男生太親密」、「女生要保護自己」、「穿太露被性騷擾是女生的錯」這類價值觀灌輸下的家庭中長大的。 這一些家庭,有的嚴密監控兒女的行蹤,會透過查詢悠遊卡紀錄來知道女兒什麼時候到過了什麼地方;有的會不斷詢問兒女和誰出去、那個人是誰、幾點回家、把那個人的電話留給我等等;有的甚至到了出社會之後,依然被要求最晚 9 點前要回家、不可以在外面逗留。 圖片|Photo by Muhammad Ruqi Yaddin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冷場該怎麼辦?從分享「興趣」了解對方的價值觀) 我的成長背景也是如此,在國中畢業前,我是不曾和同學出門過的,放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除了跟家人出門之外,我沒有任何的出門機會;國中畢業時,大家在交換畢業檔案簿的時候,我是全班唯一沒有留電話的那個人,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到高中之後,才被允許擁有手機,家裡才第一次裝網路。 在那之前,唯有到朋友家借電腦上網查作業,才有使用即時通和朋友聊天的機會,那也是我唯一和外界聯繫的時候。 到了高中之後,我開始很叛逆,對於媽媽的控制,我開始慢慢置之不理:她要罵我,我就摔東西、她要吼我,我就用更大的音量吼回去。 大學之後,我的反抗性越來越強,我告訴我媽媽我要騎機車環島,不顧她反對,直接收拾行李走人。媽媽不給我錢,我就打電話跟和媽媽分住的爸爸討錢。 然而,隨著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我漸漸地發現,並不是所有生長在控制慾強的家庭,都會養出叛逆的小孩。 有一些人,很堅決地聽父母的話。曾經,我帶著某任女友叛逆的離家南部去跨年,卻導致她手機被沒收,我多次試圖和對方家人溝通,然而對方說什麼都不願意,最後無可奈何,我委婉地寫了信,想請她轉給她家人,她卻說她家人是看不下去的,因此不願幫我轉交。 隨著歷練更多,我開始發現,這一些孩子,其實蠻常提到家人的好的,她們會轉述「和家人去了哪裡玩」、「爸爸、媽媽對她們有多好」、「自己跟手足有趣故事」、「父母是如何的愛她們」等等。 而其中深深刺到我心裡面的一句話,是某任被我帶著反抗家裡的前女友,在分手多年之後告訴我:「交往過幾任男友之後,才發現原來家人才是最愛她、永遠不會拋棄她的人。」 圖片|Photo by Tuyen Vo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藏人的愛情自由觀:我愛你,就跟你流浪) 即便不認同,但我們或許得學著承認這些價值觀的存在 就我所讀的依附理論,以及我觀察到的案例,出自這樣家庭的孩子,幾乎都是不安全感很強的人。不是逃避依附,就是焦慮依附,就是更嚴重的混合型矛盾依附。 然而,時至今日,我開始反思一件事情:即便那麼多的論文告訴我,什麼樣子的家庭才是健康的、什麼樣子的家庭才能養出安全依附、安全依附比起不安全依附有那麼多好處,但是,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在控制慾強的家庭長大,使他們因此失去了自我覺察的能力、對事情做決定的能力、自我感覺的能力,就意味著我們一定要「治癒」、「改變」他們嗎? 仔細想想,我想改變那些女生,不也是來自於我在成長路上的反抗,以及我認為多元價值才是正確的,因而才想改變她們嗎? 她們處在那樣的環境裡,已經至少有 20 年的時間了,會認同那些價值觀,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嗎?我試圖改變她們,會不會也是一種文化的霸凌與自以為是呢? 就好像我們會對某些中東國家男尊女卑、榮譽處決感到厭惡與憤怒,但生長在那些國家裡面的人們,會不會反而覺得我們才是侵害他們思想與文化的暴徒? 確實,我們有權利不認同他們的想法,但我漸漸地發現到,強迫改變他們的想法,會不會也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暴力? 如果沒辦法接受這些想法的人,那就別和他們交往吧! 如此想起來,我覺得其實我還挺自私的,用我覺得對的價值觀,不斷地去改變自己的前女友們,雖說或許我的價值觀在西方心理學裡面是「比較健康」的,但我其實希望的不也只是被她們認同、被她們愛、被她們更加放在心上嗎? 這樣的戀愛談久了,其實真的挺累人的。 那不如就這樣吧!只要不要找那些人交往,而是去尋找和自己價值觀相近的人交往,不就能夠獲得想要的愛與重視了嗎? 有時理解和尊重他人價值觀很難,但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本來就是多元且對立的,我們可以有不認同的權利、我們可以試著去譴責和自己相反的價值觀念。 但,當我們想要找到一個陪伴自己走過人生旅程的人時,還是找尋那些和我們價值相近、可以彼此接納的人吧。 畢竟三觀合,路才走得長。 March 24,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