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因性別認同長期受到辱罵,會造成什麼後遺症? https://ift.tt/327kxZz 愛米粒出版 作者榮米榭.畢里吾與蘇菲.南德依,實際訪問了法國的 LGBT+ 社群,一一訴說他們成長過程中遇過的各種歧視。藉著法國社會的性別現象,我們也能夠進一步思考台灣 LGBT+ 社群的處境。同時,文章最後也提供了實際的協助管道。 文|榮米榭.畢里吾、蘇菲.南德依 你呢⋯⋯你有被辱罵過嗎? 「有一天,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她也是雙性戀者)在一起,我們很要好但沒交往,我們當時悠閒沒事坐在公園裡。有一群男生跑來問我們是不是在談戀愛,我跟他們說沒有,而且就算我們在談戀愛,也不關他們的事。漸漸地,話越說越難聽:『gouine』[註 1]、『賤人』等罵人字眼都出現了,他們朝我們吐口水,還抓起一把又一把的碎石丟我們。很糟糕。我並沒有覺得受到羞辱,因為我對自己的雙性戀性向已經相當有自信,因此知道有問題是他們,而不是我。然而我還是覺得很難過又很憂心,畢竟他們年紀還這麼小(其中一個男生才十幾歲而已),心中就充滿了這麼多仇恨、無知和誤解。」——蕾雅 「我有被人罵過 PD(男同)和 tafiole [註 2]。」——達米安 「常常有人辱罵我是 PD(男同)、大自然的錯誤、雞姦者⋯⋯」——侯曼 「我有被辱罵過。比較常發生在私下的場合,譬如晚上去朋友家聚會,現場有一些我不認識的人。有人罵過我是gouine和口交者。經驗多了以後,我學會要麼當作沒看見他們,要麼也以牙還牙回擊他們!」——愛蜜莉 「有人罵過我『你是 gouine 因為沒有男人肯要你,因為你沒遇到對的男人啦!』」——凱琳 「我有被辱罵過。我國中的時候曾經受到恐同症同學的騷擾。在馬路上,曾經有人當著我的面爭辯我到底是男生還是女生,最後直接罵我是『不男不女』。」——諾克斯 罵人者往往不認為恐同症的罵人字眼是一種暴力,彷彿雲淡風清,彷彿這樣罵人很好玩或沒什麼大不了。但根本不是這樣的!不論辱罵的對象是誰,背後的想法總是一樣的:「同性戀=弱者」。 所謂的「說話像 PD」,就是指說話時沒自信,所謂的「PD 般的分量」,就是指分量少得可憐⋯⋯這樣的說法根本沒有根據,而且每次都是在排擠、在傷人和侮辱人。假如自己老是被貶得一文不值、被瞧不起,人又怎麼能愛自己呢?最大的危險在於把這種羞愧感內化、視它為自己的一部分,和接受它。 他們為什麼要說這種話? 很多人以恐同症的字眼貶低別人,藉此想增長自己的威風,和鞏固自己的地位。 有點像是在坦承自己既懦弱又無知。                                                                                                                  貶低別人的辱罵字眼 對恐同症的人來說,只要是能夠損害男同志男人味和女同志女人味的字眼都是好詞。在根深蒂固以異性戀為中心的社會裡,這樣立刻就能把人比下去。 舉幾個例子: FIOTTE:是 fillotte 的縮寫,意思是「小女孩」。 Tapette、Tapiole 或 Tafiole:暗指男同志的言談舉止比較女性化、陰柔。-ette 或 -ole 這類字尾帶有性別歧視意涵,是雙倍的貶義。 FOLLE(瘋婆子):這個辱罵字眼,既是罵男人沒有男子氣概,同時還罵他不理智。所以如果是不理智又是個女生,那就成了最高規格的羞辱呀! TANTE(妓男):這個字眼最早是指願意為錢而發生同性關係的男性,就像妓女一樣,妓女原則上在所有社會裡都是為錢而賣淫而且是受到迫害的。這個字有時候也寫作 Tata 或 Tantouze。 標籤化的性行為辱罵字眼 Enculé(肛交者)、Sodomite(雞姦者)、Broute-minou(口交者)等辱罵字眼,指的都是號稱不符合道德倫理的性行為。但它們符合道德倫理的程度絲毫不亞於其他類型的性行為,只要是兩情相悅,各種歡愉都是可能的。 模糊曖昧的辱罵字眼 PÉDÉ 或 PD 是「pédéraste(男同性戀者)」的縮寫,另外也寫作pédale。同性戀被視為無法控制又危險的兒童危害者。 GOUINE(女同性戀者)和另外一種寫法 GOUDOU 都源自於一個古文字彙,意思是「蕩婦」、「淫娃」。   恐同症的攻擊侵害 在法國,根據 SOS homophobie協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儘管 LGBT+ 的權利越來越獲得大眾認同,仍然平均每三天就發生一起恐同症的攻擊事件。隨著能見度越來越提高,仇恨似乎越來越變本加厲,恐同症者也越來越多表態。彷彿社會有一部分的人想抗拒這種進化。這類攻擊有言語上的,有書面上,也有肢體上的。 在 2018 年,「PD」仍是下課操場上最常被用來罵人的一個字眼! 導致後果非常嚴重:由於常常受到騷擾、羞辱和毆打,年紀較輕的LGBT+族群往往是被排擠的、孤立的且脆弱的。他們無法專心於課業,容易迷失方向。比起其他人來說,年紀較輕的 LGBT+ 族群自殺率高出了三到七倍(資料來源:2014 年法國國家健康預防暨教育署〔INPES〕)。 違法行為 一如任何的暴力行為,言語上或肢體上的攻擊可處以刑事罰則。2000 年起,法國司法對於同性戀恐懼症或跨性別恐懼症的攻擊或辱罵行為的刑責更加重了。所有公民,不論其性向或性別認同為何,都享有人身安全和獲得保護的權利。 加害者外觀速寫 研究顯示恐同攻擊事件大多數的加害者是: • 年輕男性 • 吸毒或飲酒之後 • 不認識被害者 • 成群行動 (資料來源:2019年,法國民意調查研究所(Ifop)。這個速寫是以最常見的攻擊案件為依據⋯⋯但也有些恐同症者是老奶奶。) 在法國涉及同性戀恐懼症或跨性別恐懼症的最高刑責(需提出物證或人證) 公然毀謗罪:監禁一年並科罰鍰45,000歐元。 公然侮辱罪:監禁六個月並科罰鍰22,500歐元。 撥打惡意電話(必須為一次以上):監禁一年並科罰鍰150,000歐元。 公然煽動歧視、仇恨或暴力:監禁一年並科罰鍰45,000歐元。 注意:如果是公然(如在街上且有數名證人、在臉書公開的動態牆上、網站上等等)攻擊行為,自 2004 年起,司法追訴期延長為一年。如果是私人場合,追訴期只有三個月。 (譯注:在台灣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特制定《性別平等教育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讓我們打破沉默吧 這麼多的羞辱、排擠、歧視、暴力和騷擾,實在不能再忍氣吞聲下去,不論我們是 LGBT 恐懼症攻擊事件的受害者或目擊者。有些人認為最好什麼也別說,最好符合常規,別興風作浪。但正是沉默和受害者的恐懼助長了恐同症。 還有感到窘迫卻不表達和被動的漠視也是。假如連受害者或目擊者都不舉發暴行,又由誰來舉發呢? 你遭到言語攻擊了,可以怎麼做呢? 遺憾的是,這類攻擊多到數不清:辱罵、恐嚇、毀謗、嘲笑、羞辱、歧視。地點包括校園裡、街上、公共場所,此外還有信函、電話或網路上。 無聊且無腦的辱罵 到如今為止,朋友之間還是常常互罵「肛交者」或「goudou」,幾乎是開玩笑的。 足球場上有時會說且也能接受聽到「這一球踢得很娘炮」或「他的短褲超貼身,很像娘娘腔」的說法。然而,這些辱罵是不可接受的。就算沒有恐同的意圖,它們仍暗示著和同性戀有關的事物是比較低下的。 刻意的恐同辱罵 這種話語不好笑,更不是什麼有意義的見解,而是法律所禁止的罪行,就和種族歧視及反猶太言論一樣是違法的。如果這類言論是在公開場合發表,觸法的情節就更嚴重了。 幾種言語或書面的攻擊 • 辱 罵:「死女同志」或「他們應該通通待在動物園」。 • 恐 嚇:「死跨性別者,我要殺了你!」 • 毀 謗:「哈米雷茲先生是同性戀。」 恐同症的人以為揭發某人的性向就能羞辱當事人。假如無法證明屬實,宣稱某人是同性戀者將涉及毀謗。而假如證明屬實,這樣是侵犯個人隱私(出櫃)。 • 歧 視:「我們球隊裡不收娘炮。」 • 嘲 諷:「你剪這個卡車司機髮型很可愛耶。」 遇上肢體攻擊,怎麼辦? 事前 1. 自我準備:超過半數的 LGBT+ 曾遭遇過至少一種恐同症的攻擊和仇視。 2. 提高警覺。絕對不要躲躲藏藏。牽手、親吻和談戀愛本來就不該構成任何問題。LGBT+ 的能見度越高,大眾就會越習以為常。不過自己還是可以注意自己要前往的地點、離開的方式,並多留意那個環境的動靜。 過程中 1. 假如還可以的話,盡快離開和自保最要緊。逃離攻擊者並沒有什麼好丟臉的。 2. 另外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譬如商店,或人多的地方⋯⋯ 3. 別落單,設法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4. 別回應挑釁。 5. 讓可能的目擊證人都挺身而出:一一單獨徵詢每一個人,大家往往都想躲在群體背後。 6. 報警或請人報警:台灣 110。 事後 1. 到診所或醫院就診治療並取得驗傷證明。 2. 在報案前別換掉衣物,別洗澡,也別清洗身體。不然有可能破壞重要證據。 3. 到警局或派出所報案。 4. 能提供的細節越詳盡越好,以利偵辦調查。假如攻擊事件是以恐懼同性戀、恐懼跨性別或歧視為出發點,刑責將會加重(注意喔,攻擊者經常會否認)。 5. 蒐集證詞和證據:如果有錄音內容、事前恐嚇的螢幕截圖,都要妥善保存。 6. 不論如何,都要向 LGBT+ 機構尋求協助。 台灣一些諮詢資源 可以回答你的疑問、傾聽你的心聲和給予你建議。 以下是一些聯絡方式。 [註 1] 女同志的貶義詞,輕蔑辱罵。 [註 2] 男同志的貶義詞,如小男子漢、偏陰柔。 本文摘自榮米榭.畢里吾、蘇菲.南德依《我是誰我決定》,由愛米粒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是誰我決定》 August 20, 2020 at 11: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27kxZ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