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0日 星期一

從「習慣」洞察人心:用 3 種人際關係類型,精準看穿自己與他人的行為目的 https://ift.tt/3o73DDN 時報文化 習慣的養成通常來自於成長的歷程,而在人際關係中,有一些慣性的行為模式,影響了你與他人相處時展露的自我。 自卑、自信、依賴、獨立、順從等人格特質,都在人際相處中扮演著你與他人互動的催化劑。了解自己與他人,更能克服人際相處中的障礙! 從人際互動反應與習慣,可以觀察一個人的安全感強弱?溝通能力高低?能不能滿足別人的需求?有沒有同理心? 女性精神分析大師荷妮(Karen Horney)簡單的將人際關係反應分成三種類型,一種是接近他人,一種是遠離他人,一種是與人對立。長期觀察人際反應的習慣,我發現,這三種分類雖然簡單卻很準確,特別是當一個人面對壓力時最容易看出這三種人際關係反應。 圖片|Photo by Simon Maage on Unsplash 一、「接近他人」的人際習慣 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如果習慣「接近他人」,就會努力縮短跟別人的距離,有人會透過討好讓別人喜歡自己,有人會藉由依賴別人來得到安全感,有人會順從別人來獲得接納,有人會跟別人合作來獲取生活需求滿足,有人會愛護、幫助別人來贏得回饋讚賞。 習慣「接近他人」的人,多半非常重視人際互動關係,也很在意別人如何評價自己,萬一碰到被人拒絕、不被認同、不被欣賞、不被接納的人際狀況,就有可能引發他們高度的焦慮,會用盡所有的方法拉近人際距離。 在情感的需求上,他們也強烈需要被關愛,依賴別人的情感支持,潛意識經由靠近別人來降低內心的焦慮感。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依賴的需求,依賴別人消除孤單和寂寞感,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 (延伸閱讀:阿德勒的幸福學: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二、「遠離他人」的人際習慣 習慣「遠離他人」者,通常在人際互動的過程中會跟別人保持安全距離,對人的信任感比較低,很害怕跟別人太靠近會受到傷害。 所以,當他們需要跟別人長時間相處,或是需要一段時間跟別人緊密合作的時候,就會開始焦慮不安,渴望能夠擁有自己的獨處空間,享受一個人自由自在的氛圍,愛做什麼就做什麼,無需顧慮別人的感受。 當他們跟別人的關係逐漸親近時,也是他們想要逃走的時候,所以,習慣「遠離他人」者常常會給人疏離、冷漠的感覺,與人互動的過程也很容易感到緊張害羞,需要擁有獨處的時間和空間安撫自我情緒、消化人際壓力。 三、「與人對立」的人際習慣 習慣「與人對立」的人,在觀念上常常會認為:「不保護好自己,就會被別人欺負」,為了嚴密保護自己的心靈安全,他們會努力武裝自己,不會讓別人發現自己的缺點,更不會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 有時「不示弱」與「不柔軟」只在一線之隔,我看過太多以「強勢」包裝內心脆弱的人,反應在行為習慣上,他們會壓抑自己對別人的正向感受,不能給別人任何正向回饋,似乎表達自己喜歡別人、欣賞別人,就會被對方攻擊,必須時時刻刻用抗拒反對的方式,找出別人哪裡做不好,才能夠讓自己安心。 儘管「不承認自己需要依賴別人」,但並不代表他們真的不需要別人,可以完全靠自己求生存,矛盾的是,當他們需要依賴別人的時候,他們會感覺自己很無能,內在充滿挫折感和空虛感。 這個時候,倘若周遭人主動關懷他們,試著伸出援助之手,他們還會公開拒絕別人的協助,因為他們不允許自己依賴別人。想要幫助他們還要默默進行、暗中付出,讓他們沒有感覺自己依賴別人。 (延伸閱讀:你可能不知道,「花時間煩惱人際關係」其實並不值得) 從七種人際互動習慣洞察行為目的 從人際互動習慣最能夠清楚觀察其行為背後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知己知彼,找到最好的應對方式。 1. 習慣發號施令 習慣發號施令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們會提出各種意見,並且設法讓別人依據自己的指令去行動,行為背後的目的在領導支配別人。 2. 習慣自吹自誇 習慣自誇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強調自己的優點、凸顯自己厲害的地方,他們期望在別人眼中,自己是比別人強的,行為背後的目的在證明自己競爭力強,取得人際優勢。 3. 習慣逗人開心 習慣取悅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講笑話,絞盡腦汁想笑梗來逗別人開心,帶給別人快樂,行為背後的目的在於力求表現、渴望被關注,才會這麼努力取悅周遭人。 4. 習慣幫助別人 有助人習慣者,跟別人相處時,當他們看到親朋好友遭遇挫折時會適時鼓勵,聽到親朋好友生病的訊息,也會主動關懷慰問,行為背後的目的在傳遞溫暖與友善。 5. 習慣順從讓步 習慣順從讓步的人在跟長輩相處的時候,他們多半採取聽從、不辯駁的應對方式,與親朋好友發生衝突時,他們也會以和為貴,行為背後的目的在退讓以避免衝突。 6. 習慣道歉 習慣道歉的人,跟別人相處的過程中,一旦面臨出錯被指責的狀況,他們多半不會為自己辯解,也不會追究造成錯誤的原因,會自動一肩扛起所有的責任,苛責自己的不是,他們很容易把不好的事物都連結到自己身上。 7. 習慣懷疑 習慣懷疑的人,跟別人相處的時候,他們常會質疑別人的誠意,對人較為不友善,做事的時候也會操控、利用別人,跟別人採取疏離策略,行為背後的意涵是不信任別人。 (延伸閱讀:給大人的交友課:如何成熟地打造人際關係?) 要觀察一個人的人際互動習慣,除了上面敘述的重點外,還有幾個人際行為可以多加留意: 一個是對人有沒有同理心,可以捨棄自己的立場,從對方的角度思考,理解別人的感受和處境。 一個是會不會信守自己許下的承諾,說的和做的是否一致,如果說的和做的常常相反,就很難跟別人建立信任感。 一個是有沒有抱持互惠原則,人際關係秉持平等尊重,樂不樂於為別人付出,如果只想獲得而不願付出,久而久之,雙方關係就會不平衡。 一個是可不可以跟別人聊天,假如是不善於跟人聊天可以後天學習,但若覺得聊天浪費時間而不喜歡聊天,就會缺乏了解別人的個性、興趣、嗜好的能力,別人也很難靠近他們。 本文摘自林萃芬的《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 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由時報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 《從習慣洞察人心:學會識人術, 解決人際關係的所有煩惱》 November 30, 2020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o73DD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