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星期日

心理學影評《逃》:過度控制的家庭,該如何維持界線? https://ift.tt/39bHbFv 貓心—龔佑霖 從電影《逃》劇情裡母親對女兒的控制,來省思現實生活的家庭中,控制狂父母對子女的過度行為背後的深層原因。 最近上映的電影《逃》裡面,克蘿伊從出生起便受到母親的掌控,直到她某天發現了原來最堅固的牢籠,就是這個她稱為「媽媽」的人,一磚一瓦建立起來的。 雖然這只是一部懸疑驚悚片,但電影裡一句一句「我是為了妳好」,不禁讓人想起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時候也是如此。有許多的父母對於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都掌握得一清二楚,要出去玩,必須要把幾點在哪裡跟哪個同學去哪裡玩、怎麼去、幾點回家,全都一五一十地陳述給父母聽,我甚至遇過會查悠遊卡紀錄的父母、會開車跟蹤孩子出門玩的父母,然而,在這些「父母是為妳好」的話語底下,潛藏的卻是讓孩子失去自我的壓力。 圖片|電影《逃》劇照 飼育逃避依附的溫床:過度掌控的家庭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有界線的。當我們從出生之後,就是一個不斷學習掌握人際界線的歷程。如果從依附理論的觀點來看,我們出生之後,首先會先依賴在照顧者身上,然而,我們會在照顧者的協助下逐漸成長,照顧者也會逐漸放手,直到達到一個「可以親近,也可以分離」的平衡。 要達到這個平衡,嬰兒必須要能夠持續接受到良好的照顧,藉此內化照顧者所給予的安全感,進而能夠獨立面對挑戰,達到能夠分離的階段。那麼,什麼是良好的照顧呢?我給良好的照顧的定義是:當歲月靜好、相安無事時,照顧者可以自在地陪在嬰兒身旁,嬰兒也可以自在地繞著照顧者玩耍;但倘若威脅出現時,照顧者可以適時出現在嬰兒身旁,敏感覺察嬰兒所受到的威脅,進而給予嬰兒適切地支持。 然而,若是照顧者過於掌控,會衍伸出什麼情況呢?試想,當一個嬰兒並未受到威脅時,照顧者卻整天要他照著自己的意思做,人家玩積木想蓋城堡,硬要他蓋摩天大樓,人家想玩汽車模型,硬要人家玩洋娃娃。小時候如此,長大的過程亦是如此,學齡前的時候,明明不想學芭蕾,卻被硬拖著去上課,明明不喜歡吃青椒,卻被硬塞著要吃下去,就這樣一路到上大學,連科系都是爸爸媽媽填。 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大的小孩,沒有辦法分辨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因為他們自發的需求,已經完全地被父母給否認了,他們的父母無法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兒女就是一種威脅,因而也未能敏感地聽從孩子的想法,只覺得自己所作所為就是在保護他、愛他、幫助他走上正確的道路。 這會導致什麼情況呢?小孩在長大之後,會認為自己的需求是不重要的,沒有人在乎的,他們沒辦法信任他人,也沒辦法為自己作決定,變得極端不敢親近他人,也不敢信任他人,總是獨來獨往,但對自己又沒有信心,而成為所謂的逃避依附。 (推薦閱讀:催婚、催換工作、催回老家?四種方法不再彼此傷害,有效讓父母知道你的獨立) 讓父母感覺到自己已經長大了,或許是突破控制的方式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才能讓父母不要過度控制呢? 事實上,這些父母之所以會過度掌控,其實是因為他們缺乏了安全感。他們覺得孩子沒有長好,自己要負很大的責任,於是他們透過掌控的方式,來確保孩子不會長歪掉、不會變成壞人、不會教養失敗。 那麼,如果順應這樣的心理來看,孩子要脫離父母的掌控,讓父母安心或許是一個可行的方式。 要讓父母安心,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表現出「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一切」,例如,起床的時候可以自己做早餐,課業方面就算不那麼優秀,也能找到自己喜好的科系或出路,長大出社會之後,能夠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且能夠勇敢地告訴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請不用那麼擔心我。」 我了解這樣的說法,或許會引來一些讀者的不滿:「明明就是父母一直要控制我們,我們為什麼還要讓父母安心?」但是,要改變缺乏安全感的父母是很困難的,要說服父母去作心理諮商,不如把自己在父母面前表現得有能力一些,讓父母感覺到「孩子好像真的有能力了」,因而慢慢鬆開緊抓不放的雙手。 (同場加映:【獨立系女子】《戀夏 500 日》夏天:我不愛你卻偏要在一起,才是真正負了你) 當然,孩子還是會有脆弱的時候,但是這些脆弱可以不必讓父母知道,如果妳的父母不是能夠讓妳建立穩固依附關係的父母,那妳可以尋找師長、朋友、伴侶,從他們身上得到支持與相互依賴,和他們建立起安全依附的關係。當然,在讓父母感覺到自己長大了的這條路是很漫長的,在這條路上,妳必須不斷地告訴父母:「我知道了,我自己會小心的。」 當父母又不斷想要詢問妳和誰出去玩的時候,妳可以告訴他們:「我有判斷是非對錯的能力,也知道哪些朋友是應該交的,也會好好保護好自己,請你們不用擔心。」 當父母質疑妳是否交了男朋友的時候,妳也必須要堅定地回應他們:「如果要交男朋友,我還是會把我的本分做好,我有能力判斷誰是適合的對象,也有能力決定事情的輕重緩急。」如果父母還是不斷嘮叨,不斷要「認識」妳的男朋友,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告訴父母:「請留給我屬於自己的空間,我會保護好自己,也請你們不要擔心。」必須要一次又一次地拉開屬於自己的界線。 甚至當父母鬧情緒、失控痛哭、不斷說著「我是為妳好,妳為什麼不願意讓我知道詳情?」的時候,也必須要冷靜而堅定地告訴父母:「請相信我已經長大了,請你們放心。」 我知道這個過程非常地艱辛,也非常地難,但是除了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類的片單丟給父母之外,我想,堅定自己的立場,同時可以的話,表現出自己有能力的一面給父母看,或許是取得自己空間、逃離父母掌控時必要的做法了(苦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November 22, 2020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9bHbF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