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專訪曾寶儀|傷痛帶來問句,追尋本身,就是答案 https://ift.tt/3b4eI4S 孟倫 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與曾寶儀對談,因親人離世、人生低潮而起,曾寶儀開始了一段叩問生命,追逐自我的過程。如今曾寶儀的恰如其分,是懂得不再用力過猛,不再迎合他人期待,不再妥協委屈,恰如其分地歸於中心,成為自己。 「當年我的勇氣來自於無知與好奇,想要向外探索。但我現在,更多的是臣服與相信,我臣服於命運會帶我去的地方,相信我的生命帶給我的禮物。」 1995 年進入影視圈,1999 年發行個人專輯,2021 年曾寶儀帶著新書《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來到訪問間,與女人迷創辦人張瑋軒對談。 近 30 個年頭,從歌手、主持人、紀錄片製作人到作家,曾寶儀以不同角色為觸角,觸摸世界也探索自己。回望書寫這本書的起點,她有感而發,傷痛帶來疑問,疑問會領你遇見藏於平凡的禮物,不必索求,只要向前,只需臣服,然後見證發生。如同蔣勳在寶儀新書中為她寫的一段序: 是的,有風起雲湧的時候,有風停樹靜的時候,生命無常,修行或許就是恰如其分通過那一次一次的無常吧⋯⋯看到風停、雨止、山靜、雲閑,知道一切無常也都會平安。寶儀平安⋯⋯。 因爲臣服所以謙卑,因為相信所以順應,如今曾寶儀的恰如其分,是懂得不再用力過猛,不再迎合他人期待,不再妥協委屈,恰如其分地歸於中心,成為自己。 邀請你,好好地成為自己 向外探索,到靜心內觀,曾寶儀與世界互動的方式是流動的,她認為,生命本身就是學習,「遇到什麼事,其實都是讓我再往前走一點,再靠近自己,接納自己、放過自己一點。」 她分享有次參加靜心冥想的體驗,「冥想時我肚子突然非常痛,痛到在地上打滾,過了一段時間,感覺消散。我問老師,為什麼我的肚子那麼痛?他說很有可能是工作性質的關係。我是主持人,可能有時需要說些言不由衷、勉強自己的話。而那些壓力都存在我的身體。」 有趣的是,梵文中「健康」寫做 swasthya,這個字的意思是「成為自己」,揭示身體與自我狀態的連結。 那次體驗讓曾寶儀明白,她認為的包容得體,最終是身體在承受。從此,她對自己承諾,要對身體負責,不再勉強自己,她生命的每時每刻,都要回到自己的中心。 在恆常地變中尋求不變:回到自己生命的中心 與寶儀談話間,她有時拋擲,有時歸納自己對生命的反思,誠懇地去看生命將要她經驗什麼、學習什麼。 瑋軒不禁好奇,她渴望透過自己的經歷,帶給他人什麼訊息? 寶儀沒有遲疑,直爽地說:「《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的書名其實很像是一個疑問句,讓你去思考,什麼是自己?你有成為你自己嗎?當這本書名進入你生命的時候,就是邀請你,好好成為你自己。」 瑋軒接續著寶儀的回答,提到近年來許多以「愛自己」、「忠於自己」、「成為自己」為主題的書籍頻繁出現,然而很多人會對「做自己」的概念提出質疑,認為是庸人自擾的偽命題。 面對這樣的聲音,曾寶儀淺淺一笑,說幾天前,才有讀者給了她答案。 「讀者告訴我,他之前一直對成為自己、愛自己很反感。但當他的生命遇到疑問,工作遇到困境時,他才發現其實一直以來他都沒有真正了解自己,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相處。」 寶儀延伸談到,2020 年其實是個讓大家停下、檢視自己的一年。當習以為常的生活突然顛覆,原先計畫被迫停滯,新聞裡死亡人數不斷飆升,許多人經歷著沒有盡頭的分離與等待。 「我們常說,等疫情過去生活就會正常。其實正常這件事並不存在,我們每天都在調整,都在往前。」對寶儀而言,2020 年完成這本書,即是對此刻生命階段一次深深地回看,期許自己面對不斷變化的世界保有初心,每一次遠行過後,我還是能如如不動地回到自己的中心,找到平心靜氣的方法、打造安置自己的空間。 「期待我們都能有如颱風眼一般,當世界狂風暴雨,我們仍能維持自己心靈的平靜。這是我一路上的追尋,而這本書僅是暫時性的結果。」 曾寶儀說,希望透過自己的分享,使每個人都能在不斷變動的世界裡,找到一個不動的歸處,那裡無風無雨,陽光普照。 你不只是某某某的誰,你有自己的名字 探尋內心時,懂得「自我覺察」是關鍵因素,但該怎麼做? 寶儀解釋,在閱讀這本書時,就有很多自我覺察的練習,「當你覺察到自己的委屈,當你有防衛心,要去想是什麼在心裡卡住了?是別人說的話讓你不舒服?還是你自己在跟自己鬧彆扭?」明白意識、情緒從何而來,就是覺察的第一步。 覺察除了向外,向內觀看、整理也很重要。 寶儀用新生兒比喻每個人來到這世上的初始狀態:跳躍、熱情、充滿活力。 慢慢地,有些人會往我們的背包裝東西,期待、標籤、價值觀等等,「我覺得到某個年紀,你要試著卸下背包的行囊,去檢視哪些東西不合時宜,會替自己帶來痛苦,把它拿下來。當你不再背負他人加諸於你的東西後,那才是真正的你自己。」 如同我們談,怎麼成為最好的女兒、父母,曾寶儀直言,「哪有最好的女兒。其實很多事都是一體兩面,標準是彼此的煎熬。你的父母是人,他們有自己的名字,他們不是某某某的爸媽。你也是,你有自己的名字,而你要做的就是好好找到你的名字,靠近你名字的中心點,不要用某某某的誰,去限制自己。」 若你對自己有要求,委屈了,背負了太沈重的行囊,曾寶儀溫柔地告訴你:其實你可以把它放下,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 傷痛會帶來問句,追尋答案的過程就是祝福 曾寶儀之所以開始這段叩問生命、靠近自己的旅程,始於爺爺的離世。 死亡起初帶給她的只有傷痛,「可是也因為那個傷痛,帶來了很多的問句。比方說,他去了哪裡?我們還會再相見嗎?人類最後到哪去?這個追尋突然進入了人生大哉問,而其實,這追尋的過程,就是一個祝福。所以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我這本書,一切的追尋都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經過一兩年的追尋,再談起爺爺離世,曾寶儀語氣裡沒有哀傷,反而有種開闊的溫柔。 傷痛會帶來問句,而我們終會明白,這一路的追尋,本身就是答案,本身就是禮物。 在《人生最大的成就是成為你自己》的後記中,曾寶儀寫下: 生而為人,我很幸運,也很開心。 主持人、作家曾寶儀 瑋軒說,自己看到那句話,有很多感動,其實生而為人,多難。 「其實生而為人,雖然有很多辛苦與不易,但人生總是一體兩面。如果不是有那麼多不容易,怎麼會見到自己是被深深祝福的?怎麼會明白自己是被宇宙愛著的?怎麼會了解原來存在就是所有的答案?我們就是為了明白,什麼是生命中的甜,才投身為人,我覺得那就是最美好的事。」 寶儀說,或許空想生命的意義,是沒有答案的,只有認真去活,才會在活的過程中逐漸知曉。 世間常雨,然而在陽光明媚之處,必有屬於你的彩虹。 專訪後記 寶儀在這場專訪中,不斷提到回到「中心」的概念。 當莊子談「無用之用,無用才是大用」時,這裡的「無用」,不是指什麼都不做,而是捨棄世俗給的標準,在自在自得中,找到真實的自己;當奧修談「坐在禪裡」時,並不是為了什麼目的而坐,就只是去享受坐著,不做任何事的片刻,每個片刻,保持安然地跟自己在一起,不試圖改善,不刻意培養。  什麼是你的中心?你的本核?這是曾寶儀想透過這本書拋出的問句,而你追尋的過程,就是她給的祝福,以及你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攝影|Jennifer March 02,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b4eI4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