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日 星期一

為什麼會有強迫性行為?童年陰影再現,心中有抹不掉的傷痛 https://ift.tt/3kFXpdx 寶瓶文化 有些傷口比我們想像中得還難痊癒,當我們意識到時,可以練習和過去的自己對話,試著和解。 如果無法靠自己處理,請適時尋求專業諮商協助。 抹不掉的傷痛 人們經常固執於某種行為或想法,並且會有反覆去做或思考的衝動,這樣的反覆衝動我們稱之為「強迫性」。 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有這樣的衝動,會不自覺地想去重複做某件事,而且覺得自己必須去做,這種強迫性衝動在不知不覺當中控制了人的心理,操縱了人的行為。 強迫性衝動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佛洛伊德發表過的某位女性的病例當中得到些啟發。這位女性經常反覆從自己的房間走進隔壁房間,然後把女傭叫來,吩咐她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她為此感到很苦惱。 而當佛洛伊德問她為什麼要那麼做時,她的回答自然是「不知道」。直到治療有所改善,這位女性終於說出一直壓抑在她心靈深處的那段日子。 新婚初夜,她的丈夫患了陽痿,好幾次進入房間試圖和妻子圓房,但每次都無法做到。第二天,當女傭來收拾床鋪時,這位女性生怕自己初夜失敗的事情敗露,便想用紅墨水往床單上滴個印跡,可是她失手把印跡滴到了完全不可能出現的地方。 這位女性奇怪的強迫性行為,正是在反覆表演丈夫新婚初夜很丟臉的那一幕。佛洛伊德在文中進一步解釋,因為丈夫說害怕他陽痿的事情被女傭發現而讓他丟失顏面,所以這位女性反覆吩咐女傭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其實是想讓女傭相信她的丈夫並沒有陽痿。 也就是說,她其實是想洗清那夜自己所受的恥辱。 然而現實是,從幾年前開始,這位女子就已經和丈夫分居了,現在的她正苦於是否該選擇離婚。佛洛伊德解釋說,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強調說明的是,他們分居的原因並不是丈夫陽痿。 暫且不論佛洛伊德的說法恰當與否,人類總有一種重複曾經失敗或受傷場面的反覆衝動,這點是無法否認的事實。不僅僅是逐一回憶,或是夢見自己曾經受傷的場景,而且還會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去表現或再現那段場景。 比如,小時候受過虐待的孩子,會做出虐待動物甚至自殘的行為。不管是霸凌別人還是被別人霸凌,都可以看成是一種過去受到傷害時的情景再現。 圖片|Photo by 胡 卓亨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影評|從《女神降臨》看童年創傷:願我們都無需用一生的時間治癒童年) 現實中也經常會有一些在父親的家暴下長大的女孩子,她們最後也會選擇一個有暴力傾向的男人做配偶。當然,最開始她們並不是因為所選的配偶有暴力傾向才會選擇他們,只不過同樣的狀況總會再次出現在她們身上,她們還是生活在家暴下。 在受過強暴之類性侵的人當中,有些人很難再與別人建立性愛關係,也有不少人從此陷入賣淫或是與此類似的生活當中。 東電 OL 殺人事件中的被害女性也是一樣,據說她曾向一些老顧客透露,她之所以會陷入賣淫「生涯」,另一個原因就是她曾經和有家室的上司發生過婚外情,因為最後被拋棄,所以藉賣淫來洩恨。 由此可見,強迫性的賣淫行為,其根本原因與由無法開花結果的性愛關係而造成的心理創傷有關,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上文中的賣淫行為也是一種體外傷痛的「情景再現」。 印在心底的心理暗示 以上所說的強迫性行為都是由於糾結於某種心理創傷而導致的結果,除此之外,還存在另一種強迫性行為,它不同於心理創傷,而是由從小便已印在心底的某種自我心理暗示所引起。 在這一類強迫性行為中,印象最深刻的例子當然是岸田秀先生了。我之前也提過有關岸田秀先生的某些資訊,現在,我在這裡重新介紹一下。 作家岸田秀先生雖然不是精神科醫生,但他在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人們所熟知的最暢銷代表作品是《懶惰的精神分析》。 岸田之所以會對精神分析學產生極大的興趣,是因為其自身也曾苦於神經性的精神症狀。岸田的症狀很奇妙,據說他大學的時候總是反覆想把自己從來沒借過的東西還給別人。 比如說,他經常想把自己沒有借過的雨傘、金錢等還給別人。「我有借給你過嗎?」面對對方驚訝的表情,岸田總是堅持地讓別人收下,並編造一些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 岸田說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那樣做。第一次揭開事情的謎底,是在他讀了佛洛伊德所寫的一份病例報告的時候。那份病例報告就是我們一般所稱的「狼人」病症,岸田讀著讀著便愕然了,因為狼人的症狀與他的症狀完完全全是一樣的。 在這一重大發現之後,岸田發覺,自己總是想要把從未借過的東西還給別人的這個強迫性行為,其根源與母親經常對自己所說的話有關。 實際上,岸田是他母親領養的孩子,他的養母對他精心愛護,把他撫養長大,每天都會對岸田嘮叨:「你知道把你撫養長大有多辛苦,需要花多少錢嗎?」她還時常對岸田灌輸這樣的話語:「你一定不能忘記我的養育之恩,將來一定要報答我。」 岸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之後,一直束縛在他身上的強迫觀念也逐漸消失,他再也沒有想把沒借過的東西還給別人的衝動了。 人總是會被小時候父母經常嘮叨的話語感染,進而形成一種心理暗示,在不知不覺中被它支配。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現象絕不少見,甚至可以說,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被這種心理暗示牽引。 圖片|Photo by Fahri ramdani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如何從家庭「情緒勒索」中走出來?獨立的你,有能力與父母真正和解) 這種心理暗示只有在當事人做出特別讓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時才會被當作「精神症狀」問題來對待,只要其與日常生活保持一體化,多數時候還是被看作理所當然的現象。 我們再回頭看東電 OL 殺人事件中被害人的故事,可以發現有一種心理暗示一直在驅使被害人,那便是她必須努力工作,必須承擔起一家人的重擔。這種心理暗示無疑從小時候開始便植入她的腦海當中。 「比起玩耍娛樂,自己更應該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並且一定得拿出成果。」這樣的強迫觀念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建立起來的。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被害人是受雙重強迫心理的驅使,而陷入病態性的強迫行為中。其中一個強迫心理,便是她那種凡事都要追求完美的信念,這個信念從小便扎根於她的內心世界; 另外一個強迫心理便是她無法忘記曾經受過的傷害,從而促使她反覆進行沒有愛情果實的性愛行為。再加上巨大金錢財富的引誘,在短短的幾年裡,那種異常行為便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 當揮之不去的強迫性衝動與一顆受過傷的充滿仇恨與孤獨的心靈結合在一起,便會造就一個不拒任何來客的賣淫女,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事情。 (你會喜歡:薩提爾治療|面對親密關係,不再複製原生家庭的模式) 本文摘自岡田尊司的《怪癖心理學》。由寶瓶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怪癖心理學》 March 01,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kFXpdx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