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1日 星期一

親愛的爸媽:不要想著做什麼才是愛孩子,真誠傾聽,才能讓孩子真正感覺被愛 https://ift.tt/3v2RlAQ 幸福文化 真正的愛孩子,需要知識、需要覺察、需要練習。學會真誠地傾聽,不只是孩子,你的伴侶、家人、朋友⋯⋯都有機會真正地感受到被愛。 文|薩提爾教養・親子溝通專家李儀婷 真誠傾聽,才能讓孩子真正感覺被愛  一個孩子,在長大的過程,需要透過很多次的「分離」,才能完全的長大成人,如:脫離母體的「誕生」、幼兒進入學校的「學習」、青春期宣示主權的「叛逆」、結婚後離開原生家庭組建「新家庭」,最後面對父母離世的「告別」。 每一次「分離」的考驗,在生命旅途的孩子而言,都是性命攸關的時刻,意味著孩子要邁入另一個人生轉捩點。 我們可以因此得知,孩子長大的過程,必須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分離」,來學習個體的「獨立」與「完整」,那麼家庭裡的父母,究竟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父母該在孩子成長的漫長之路上,給予什麼樣的協助才能真正幫助他們完成「分離」的任務? 答案昭然若揭,只有「愛」。除了「愛」,沒有其他答案比這個答案更適合孩子了。 愛,是孩子面對一次又一次「分離」時,最強而有力的後盾,有了這個後盾,孩子才能面對分離時無所畏懼,因為他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他的身後有著父與母與整個家庭作為他的支柱。 圖片|Photo by Bermix Studio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如何與父母建立良好關係?先經歷分離,才能完整親子關係) 然而什麼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 老來得子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快樂,盡自己所能的實現孩子所有的願望,無時無刻滿足孩子慾望,為孩子做最大的犧牲奉獻,作為愛展現,這是愛嗎? 擁有高學歷或過去吃盡苦頭的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成材,於是給予孩子眾多的才藝與補習,花盡大筆積蓄,讓孩子在課業壓力的嚴厲考驗下鍛鍊心智,要求孩子達到理想標準,為了孩子將來有朝一日能出人頭地,這是愛嗎? 《為何家會傷人》解密了所有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只要缺少其中一項成分,父母的愛,都將成為揠苗助長的武器,讓孩子成為孤島上的無助者。那個成分,叫做「傾聽」。 書中提及,父母常將幫孩子「做什麼」視為愛,但很多時候,父母「不做什麼」才是愛。文中更提到一個國二孩子拒絕上學,原因是英文分數考的很差,老師脾氣火爆,經常在全班人的面教訓他,讓他很沒面子,所以不想去上學。 當孩子將委屈告訴父母時,父母開口說的話卻是:老師罵你是為了你好!孩子一聽到這句話,發了更大的脾氣,而且說什麼他都絕對不要再去學校。 這是父母習慣性的對話方式,聽到孩子不上學,就急於想解決問題,於是說出「老師罵你也是為你好」,孩子從這句話感受到的就是「媽媽比較重視老師,比較不重視我。」這就是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沒有做到傾聽。 圖片|Photo by 🇸🇮 Janko Ferlič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心理師:孩子其實很敏感,大人是否真心傾聽,他們都感受得到) 看到這裡,父母可能腦子充滿困惑:難道孩子做錯事了都不用糾正嗎? 我長年學習薩提爾模式,薩提爾是個既有原則又全身充滿溫暖的女士,她曾說:當孩子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採取很坦然的辦法,那就是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懷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 最後,才是利用恰當的時機,在孩子自然想傾聽時才給她們講道理。 《為何家會傷人》幫所有父母拆解家庭裡看起來是愛,實際上卻是傷害的種種行徑,並從愛的根源「夫妻關係」重新為家庭打造出愛的地基,家庭才有可能在上頭立足,也才能往上發出生機勃勃的枝芽。 父母都是愛的基礎,愛孩子並不需要傷人,只要父母轉個方向,傾聽孩子所想,放手讓他們學習「分離」,對孩子們而言,這便是真正的愛。 本文出自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由幸福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為何家會傷人:讓愛不再是負擔》 October 11, 2021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v2RlAQ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