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ZrLmHO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如何建立深度親密關係?愛一個人,就是在對方心裡找回自己 https://ift.tt/2ZrLmHO KnowYourself 一段好的愛情,不只會讓你體會到被愛的喜悅,還能讓你建立自信,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隋真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前幾天,有位讀者給我們留言,訴說對愛情「保質期」的困惑: 「KY,我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一沒了新鮮感,愛就結束了;可是有些人之間的愛好像卻一直存在著。我希望能有長久的愛,但周圍人總告訴我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真的是這樣嗎?」 很多人可能對「長久的愛」嗤之以鼻,認為隨著時間過去,愛最終會消磨殆盡。但心理學家 Nathaniel Brandon 教授並不同意這個看法。他認為,彼此傾慕、互相依戀的羅曼蒂克之愛能夠持久存在,但那需要雙方擁有和保持它的重要基礎。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導讀 Brandon 教授的著作《羅曼蒂克心理學:在一個反羅曼蒂克的時代裡》,來談談羅曼蒂克之愛的基礎是什麼,如何選擇我們的伴侶,以及這段愛的關係中會遇到怎樣的挑戰。 羅曼蒂克之愛的核心和基礎——心理可視性 人和人之間有不同的愛,羅曼蒂克之愛是其中一種。Brandon 教授將其定義為:「人和人之間在精神上、情感上和性方面產生的強烈依戀,它是一方對另一方高度認可的反應。」(p.3)經歷著羅曼蒂克之愛的戀人,會對伴侶有強烈的感情傾慕,有精神上的依戀,並為對方的價值觀、外貌等特質感到深深吸引(Brandon 教授認為,羅曼蒂克之愛只存在於異性戀關係裡,不過 KY 認為它並不受性取向的局限)。 儘管可能經歷感情挫折,人們仍然有不斷去愛、去和另一個人締結關係的衝動,是因為在羅曼蒂克之愛中,我們體驗到了心理可視性(psychology visibility),即對一個人內在特質的理解和認可。 心理可視性是羅曼蒂克之愛的核心和基礎。在一段成功的羅曼蒂克之愛的關係裡,雙方都能擁有可視體驗,都能感到自己的內在自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接納。反之,如果缺乏心理可視性,愛可能無法產生,或是無法長久生存。 我們需要體驗可視,因為它與「認識自我」的基本需求緊密相連。人們渴望並需要充分、真實、客觀地了解自己,來為自己做出合適的選擇與行動。然而,由於我們的內在特質(如性格、心靈、思維過程)並不像外在特質(如外貌、地位、成就)那樣明顯,且會在不同的情境、時間中發生變化,僅僅通過自身的反思,可能無法足夠充分地了解自我。 因此,我們需要和他人締結關係,通過 a.「主體內容的客體化」和 b.「自我意識的外化」兩種方式來獲得對內在自我的可視:(pp. 63-64) 首先,a. 「主體內容的客體化」,簡單地說,就是通過感受「他人眼中的我」來感知我們的內在自我。我們是他人感知的客體(對象),通過他人注視我們的方式、與我們說話的方式和對待我們的行為,我們得以了解在對方眼裡我們擁有什麼個性、處於什麼情緒狀態、擁有何種認知方式,等等。 如果對方看待我們的觀點與我們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認識合拍,並且他們的觀點通過行為和話語傳遞了過來、讓我們覺察到,我們就產生了心理上的可視,在對方的行為、話語中體驗到了自我的反映:「原來我的內在自我是這樣的」、「你看見了我、理解了我」。此時,對方也就成為我們自我心理的鏡子。 另一種方式是 b. 自我意識的外化,即在他人身上看見我們自己。如果我們遇到一個人,他的所思、所愛,他對一些事件和環境的反應與我們相似,我們會覺得對方仿佛「另一個我」,並通過觀察他對世界的反應來感受和理解我們自己:「原來在這種情況下,我可能會這麼做」。 人與人之間的積極互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產生可視的體驗,但 Brandon 教授認為,我們在羅曼蒂克愛情中感受到的可視是最強的。愛促使我們去和被愛的人產生接觸和互動(p.50),而在強烈的情感投入和緊密交流中,通過伴侶對我們的反應或觀察伴侶對世界的反應,我們感受到了頂峰的心理可視性。最終,愛一個人也就是在對方心裡找回了我們自己。(p.64) 什麼樣的伴侶會和我們產生羅曼蒂克之愛? a. 你們擁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Brandon 教授認為,想要在羅曼蒂克之愛的關係中擁有可視體驗,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是關係中的雙方擁有相似的生活感受。 生活感受是人們對世界、生活和自身的最深刻、最廣泛的態度和觀點的總和,比如,我們對自身價值的認識,對於我們的努力和想法能否實現的信念,我們是對世界充滿懷疑還是信任,是更喜歡立刻獲得滿足還是願意為了未來去忍耐,哪些是我們堅決支持的、而哪些又是我們無法接受的,等等。(p.84) 在羅曼蒂克之愛的早期,或初次相遇時,愛人往往會體驗到「似曾相識的感動」,但那並不是因為他們之前真的彼此熟識,而是因為在另一個人身上發現了自己非常熟悉的部分,即我們自己在日覆一日的生活中時常浮現出的、強烈的生活感受。 而彼此相似的生活感受不但可以成為互相理解、認可的基礎,也讓我們更信任伴侶,願意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和觀念和對方分享、期待得到反饋,這進一步帶來更多的可視體驗。 相反,如果在生活感受方面存在分歧,即使相遇時充滿激情,隨著接觸加深,愛人們會或強烈或隱秘地感到雙方並不合適,仿佛「哪裡出了問題」。最終,他們會意識到雙方並不是一路人。 b. 在生活感受相似的基礎上,我們喜歡和自己互補的人 相似帶來交流和理解的基礎,而當兩人存在互補時,就能體驗到刺激、挑戰和激動,提升感情。但不是所有差異都具有互補性,有些差異只能帶來抵觸和矛盾,只有那些被我們欣賞的差異,那些在我們看來可以拓展自我的差異,才是互補的。(p.94)(同場加映:互補還是相似?該想的是如何建造健康的親密關係)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自己不善於言辭,而羨慕愛人擁有更強的溝通能力,我們會取長補短、試著學習他的溝通方式。在學習過程中,我們不但體會到了自我提升的喜悅,還對自身的狀態和潛力有了更好的認識,並再一次肯定了自己對愛人的選擇。 c. 選擇愛的對象,需要避開不成熟的人 此處的「不成熟」,指的是一個人內心沒有獨立自主,總感到不合適與不滿足,又覺得只有別人才能改變這些,自己則缺乏內心的力量和支持、無法為自己負責。 不成熟者可能因為從小被溺愛,或是被過度控制,而在長大後不敢或不願為自己負責;也有些不成熟者可能因為缺乏來自父母的關愛和照料,而不斷地想用他人的愛來補償自己缺失的父/母愛。 有些讀者可能會感到困惑,感到自己擁有的愛情有些似乎是成熟的,而有些似乎是不成熟的。而 Brandon 教授指出,每個人總是多層次和多側面的,即使是高度成熟的人,也會偶爾有不成熟的時候。但,成熟的人能夠接受這種偶爾的不成熟,並且不會沈溺其中;而不成熟的人則會極力否認自身的不成熟,事實上又受制於它。(p.102) 如果你的愛人並不成熟,或許你很難從愛人身上獲得可視體驗。因為不成熟者會期望你按照他需要扮演角色,他對你的理解和認識是扭曲的,投射了他對父母的期望,而一旦你違背了他對角色的要求,他可能對真實的你視而不見,或是可能勃然大怒,指責你對他不夠好、沒有滿足他的需要。 而由於不成熟者沒辦法感受、理解真實的你,他也就不能在交流中給予相應的反饋,無法讓你感知到你的真實內在自我在他心中是什麼樣子。 d. 對女性而言:羅曼蒂克的伴侶需要尊重女性 只有尊重女性的愛人,才能讓女性擁有可視體驗。如果愛人只是將她看作一份私人財產,一個物件,一位保姆或是一位母親,那麼就無法真正重視她,將她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去理解和感知,女性也就無法從愛人的反應和對待中感受到愛人對她內在自我的理解。她可能感到自己被利用,被忽視,卻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 圖片|來源 羅曼蒂克之愛會遇到哪些挑戰? a. 自尊的挑戰 如果一個人自尊水平不高,那麼一段時間後,關係裡的雙方都可能感到關係中缺乏真誠的可視體驗。 一方面,低自尊者傾向於掩蓋真正的自己,也就沒有給對方機會去理解和看見真實的他,久而久之,低自尊者感到對方愛的是自己的面具,而不是真實的自己;另一方面,低自尊者可能對愛人帶有浪漫化的崇拜,也阻礙了低自尊者去感知真實的對方。(推薦閱讀:《做工的人》關係心理學:你也有「我不配」的愛情症候群嗎?) 如何應對自尊挑戰 試著將積極的評價和自我形象有力地聯繫在一起。比如,在自己的照片上寫下自身的優點和強烈的身份認同(像是「負責的鏟屎官」)。如果覺得很難想到自身的閃光之處,可以讓信賴的朋友代寫。將照片貼在床頭,或者收在錢包裡,當你又一次自我懷疑或自我攻擊時,就看看照片,來潛移默化地建立積極評價和自身形象的關聯。 b. 自主的挑戰 自主指的是一個人自我指示、自我調節的能力。不夠自主的人缺乏良好的獨處能力,需要伴侶滿足自己、陪在身邊,否則就會感到不知所措。他可能過分依賴愛人滿足自己的需求,即使有些需求並不應當由愛人來負責。由於很難自我調節,不夠自主的人往往深陷在自己的問題中,而沒有餘力去看見、去理解自己的伴侶。最終,伴侶會覺得窒息,認為不自主者只關注自身,卻無法讓伴侶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 如何學會獨處: 創造獨處的積極體驗。嘗試準備一些你喜歡的單人活動,比如,看電視劇、散步等,在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集中到對身體和環境的感知上,比如,在散步時,試著觀察路邊的小動物、感受風吹過身體的感覺。循序漸進,逐步地延長獨處的時間。(同場加映:劉若英的婚姻獨處學:我們會一起出門,去看不同的電影) c. 自我暴露的挑戰 有些人很難向愛人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除了害怕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不被認可外,不自我暴露的人也可能是回避或壓抑了自己的情感,用自我疏離來保護自己免受傷害。但沒有人會讀心術,如果我們自己封閉自我、忽視需求,那麼伴侶也無從了解我們需要什麼、害怕什麼。 如何學習自我暴露: 我們可以就這方面的困擾和愛人做溝通,比如,你們可以約定每天有一點時間來聊聊雙方一天的情緒和感受。最開始可以是很簡單的分享,比如,「我今天感到挺⋯⋯的,因為發生了⋯⋯。」。在一天天的練習中,你可能逐漸會覺得說自己的感受並不是艱難的事,也更相信愛人會接納你的自我暴露。 d. 投射可視的挑戰 投射可視指的是,我們將自身對對方的理解和發現告訴對方。許多伴侶在「投射可視」部分遇到的困難是感到自己的愛人「乏善可陳」——他們覺得對方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被挖掘和理解的了,也沒有新的發現可以反饋給伴侶。 如何對伴侶「常讀常新」: 我們可以有意識地和愛人一起做一些過去沒有嘗試過的事,比如,一起讀一本雙方都感興趣的書,或是去某個一直想去但是沒去過的地方,並與對方交流自己新的體驗和感受。有時愛人們覺得彼此不再有變化,是因為沒有騰出時間或抓住機會自我發展,不能再將新獲得的感受和領悟帶入到關係裡。 我們也可以培養自己帶著一種開放的、發展的視角觀察伴侶。在兩人的相處中,觀察一下,和過去相比,他的想法是否有了改變?他在哪些方面的反應讓自己意想不到?有時,和愛人一起回憶過去,我們可能會驚訝地察覺到雙方的成長。 Brandon 教授將羅曼蒂克之愛視作一個人走向自我完善的重要路途。在愛的路途中,人們會經歷挑戰和失敗,但那並不代表愛不可行,也不代表愛只是理想化的願景。羅曼蒂克之愛確實存在,也可以長久,只是像對待其他事物一樣,人們也需要對羅曼蒂克之愛投入努力,去看見真實的對方,去給予對方真誠的反饋。 Reference: Branden, N. (2018). The Psychology of Romantic Love: Romantic Love in an Anti-Romantic Age. Tarcher Perigee. July 14, 2020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