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你照顧好所有人,卻忘了自己:給媽媽的壓力程度量表 https://ift.tt/3jTvJ42 大好書屋 飛機上的氧氣面罩,會先幫誰戴上?你的另一半還是孩子?——都不對,是先幫你自己。別讓照顧他人的責任壓垮了自己。 文|珍琳.米克、珊德拉.提墨.葉特 你會不會偶爾想起沒有孩子的時光?雖然當了母親讓你感受到美好和喜悅,卻還是隱約會渴望某些東西?或許從前的生活對你來說相對輕鬆一些,至少在自己有壓力或難過時,不用像現在一樣必須先顧及某些人,也不必花那麼多心思在別人身上。 有關係也意味著承擔責任。一個人生活,你只要為自己負責就好——當然在婚姻生活中也不例外。你要花時間和心力去關照你的需求、願望、想法、念頭和計畫。當你決定要踏入一段關係時,你要承擔的責任也會跟著變多:不光是為你自己,還有你身邊的人,你要投注心力去建立一段關係。突然間,因為這段關係所衍生出的兩人生活,就是讓你們彼此遇上問題、情緒漩渦和心理壓力的來源。如果你坐視不管,用不成熟的方式處理,不只你的另一半會難受,你自己也會遭殃,因為彼此生活的氛圍會生變。 如果你們溝通得宜,決定共同面對問題,反而能提升責任感,也就是對彼此的承諾。你們能一起承擔共同生活中的大小事,包含某種程度的妥協、磨擦、學習機會和改變的必要性。(希望)你們是在這樣的共識下一起生活,不只是為了對方,更是為共同的幸福,相互的敬愛和尊重。在精神上、視覺上(因為你們結合,就形成兩人的世界,是一個看得見的空間)、相處的氣氛上都該如此。在兩人世界裡,彼此願意分攤責任,透過共同討論找出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一段對等的關係,是公平的,你們是一個團隊。 當孩子來到你的生命中時,絕大多數都會伴隨著新的、額外的責任。如果你是單親,就必須自己扛起這些責任;有夫妻關係的兩人,你們對彼此更顯得重要,但同時也有可能更依賴對方。你們此時此刻要建立共同的家庭規範,更不能忽略夫妻的相處品質,因為這會永久影響家庭關係。 不管你是單親或有另一半,現在你不能只關心一件事情,而是要關心一個人,一個你要對他負起責任的孩子。這些所謂額外的責任,你本來就都有了,現在只要你接受它,盡你所能去完成。這一分責任也增添了父母兩人的工作量和壓力,也正是因為多出第三個人的要求、願望和心理需求,父母必須把這些當成自己的事,額外花時間來處理,而且是二十四小時不間斷。 我們的孩子離不開我們,另一半也可能比從前更加依賴自己,有一部分是因為休產假或是經濟上的短缺。這個時候的依賴不會讓人感到自在,反而是被逼迫的。因為自己身上的某個東西不見了:一部分的自我,為的就是從原先的兩人世界變成「一個家庭」。 這時,剛當上祖父母的雙親,通常又會想介入新手爸媽的生活,這麼做會讓兩人一方面感到輕鬆,卻也有壓力。一切都要看祖父母的干涉程度,我們也要先確認,自己是否發覺,有自己必須非盡不可的責任與義務。是不是有你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潛規則,像是「用你爸媽帶小孩的方式,就不會弄得一團糟!」或是「每個週末都要去看阿公阿嬤,讓他們可以看見孫子。」這些潛在的責任會讓你喘不過氣來,對健康也無益,甚至連你自己也沒有發覺。這部分我們留待「擺脫父母」章節會再進一步討論。(推薦閱讀:【性別觀察】Janet 懷孕不該去蒙古?為什麼所有人都有資格「教育母親」) 釐清了責任歸屬之後,接下來要問:「以關係為本的生活是什麼意思呢?」這是指,在共同生活的概念底下,履行自己立定的承諾,不傷害自己的尊嚴和自主權,同時也保護他人的。這也表示,父母親必須為自己,也為家庭成員的互動負責。換言之,父母首先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與修正,特別是在自我覺察、情緒管理、表現出成人的態度和減輕壓力等方面。以關係為本的生活也意味著,你要時常問自己:我現在想要什麼呢?我要如何與你建立關係? 圖片|來源 想想你自己! 隨著外界每日的變化,許多責任、對彼此關心和相互的牽絆也會跟著愈來愈深。對此,我們的腦海裡浮現出一個想法,要承諾的事怎麼會日益漸增呢?現在就要問:在眾多人的評批和指教之下,你如何看待自己分內該盡的義務呢?你是如實照做,還是快被不斷累積的壓力給壓垮了呢?為了撐下去,你或許會竭盡所能去做?每一次,當我們決定去做某件事,或答應某人去做新的嘗試,我們也少了其他不一樣的機會,起碼也會失去一些時間。做了父母以後,失去「頂客族」的頭銜;進入一段關係之後,不再是單身的身分。我們必須為每一項決定付出代價,得到的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不過,要是你在這條路上,在某個地方失去了自我,會怎麼樣呢?若是你不再關心自己和渴望的事物,是因為感覺上也沒有多餘的力氣和時間,又該怎麼辦呢? 很多時候,我們不再清楚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應該優先處理的事。當我們過於投入在別人的事情上,對自己、另一半和孩子抱持著高度期待,通常就陷入這樣的情況裡:我們扛了太多的事,弄得自己精疲力盡,或許也因為這樣失去原有的能量,無法帶著耐心面對別人。在有壓力的情況下,即使感到些許不安,我們應該能心平氣和地接受它,卻突然被情緒給主導。在情緒發作的當下,我們又開始落入慣性行為的模式中,聽到自己口中冒出從來不想說出的話。一次又一次,關係從此失和,成了一種負擔,一種煩惱。現在該是重新檢視自己的時候了,請你也問自己: 「我做到自己該做的事了嗎?我有好好照顧自己嗎?」 「我是否用自己能力所及的方式,去盡到身為伴侶和父母的責任了呢?」 「我是否具備足夠的條件,如果沒有,我可以怎麼改變呢?」 金字塔中的優先順序 還記得飛機上的氧氣面罩嗎?你會先幫誰戴上它呢?機長、你的另一半還是孩子? ——都不對,是先幫你自己。我們提到家庭時,腦海裡會出現一種優先順序:我們會影響夫妻間的相處,夫妻關係會影響家庭關係,我們和孩子會把相處的狀況表現出來。因此,我們必須由自己先做起,充分地關注自己為優先。 圖片|大好書屋 提供 「意識」是改變的第一步 我們可以在金字塔頂端,在「個人」之上、再填入像是「靈性」、「上帝」、「命運」等詞彙。因為有一些東西本來就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它們比我們更為強大。 儘管如此,改變的第一步就是開始擁有自我意識,必須懂得什麼事情優先,你才不會累到無法喘息。就像心臟一樣,它必須自己先有血液,才能供給其他器官和身體部位。唯有照顧好自己,你才能把心力分給身邊其他重要的人。(同場加映:諮詢筆記|想當個好媽媽?先照顧自己的身心靈) 練習時間:排列我的金字塔順序 你眼前自己的金字塔是什麼模樣呢?另一半的又是如何?你們的是一樣的嗎?你們把最重要的事擺在哪個位置上呢?你可以讓另一半或孩子畫出你的金字塔,然後再交換。你們彼此的感覺如何?和你原本想的吻合嗎,還是正好相反?這樣的金字塔會帶來什麼影響呢?你怎麼看待自己的金字塔呢?你能改變它嗎?要怎麼做呢? 你的想法愈明確,改變的機會就會跟著提升,你也能一步步修正自己的金字塔。 個人條件和生存素質的差異 心理治療師達米・查夫讓我們明白什麼是個人條件:「它是一個人所擁有的所有能力,有了它就能掌握自己的生活,保護自己或是達成目標。」還有一個人的行為、能力及能量,也都算是一個人的條件,我們運用它們去完成某些事情,或是改變現況。當然,所有能讓我們掌控人生的能力都同屬其中。 接著,達米・查夫又提出個人條件和生存素質的差異。 所謂生存素質,是指每個人所採取的態度和行為模式,能幫助一個人穩定下來,或是在某種情況中求得生存——基本上是對他們極為不利的情況,像是選擇自殘或是酗酒或許都是為了讓自己活下去。或者,逃避自己真的很喜歡的人,因為無法忍受他對自己的好。開心、快樂、和平,這些正向的感覺會讓某些人排斥,反而無法發揮它原本的功能。有過創傷經驗的人可能會出現這種反應,因此,開心的感覺卻成了壓力的來源。 正向的刺激也是刺激,等到學會接受這些陌生、不熟悉的感覺後,它們才會真的起作用。如果你自己也是害怕快樂感覺的人,一定要讓自己學會這件事,否則你會一再抗拒好事發生,把好事變成壞事,自己卻無法接受。你必須學著讓神經系統和身體記住開心的事情,如此一來,你的容納之窗就會逐漸敞開了。 當你思考自己所擁有的條件時,也試著區分兩者的不同。同時,你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的某種條件讓你受害,成為你的負擔?或許,周遭的人就能給你答案。他們是否指責你喝酒喝過頭?說你買東西毫無節制?他們受不了你的潔癖和控制欲?你捫心自問:他們說的有沒有道理?是不是點出你的模樣,看見你內心那個與眾不同的你,還是不被愛的你?或是兩者都是? 練習時間:個人條件和精神負擔 我們曾在探討夫妻關係的影片中,用天秤來呈現個人條件和精神負擔這兩件事。或許你家裡沒有合適的天秤,要標記不同砝碼的重量也可能過於繁瑣,好在用老方法也可以做這個練習。請拿出一張紙,在中間畫一條垂直線,在線的左邊寫下你所擁有的條件,右邊寫下你的精神負擔,也就是生存素質——你要活下去所「需要」的東西,不過它會奪走你的能量,讓你不舒服。 現在你可以清楚地看到,你已具備的某些條件,可以用來平衡負擔那方的重量。把你紙上的清單想像成是一個天秤:是條件那方比較重嗎?或是兩邊一樣重呢?或是負擔已經過重,連條件也不足以與它抗衡? 然後請想想,要怎麼做才能具體地減輕精神負擔,你又能創造出哪些新的條件? 認識壓力程度量表 如果你試著凡事都面面俱到,總是用各種方法讓一切完美,你會先壓垮自己。要做的事情太多,要負的責任永遠都不嫌少,還有工作上的待辦事項⋯⋯即便如此,仍舊還是要陪伴孩子。 呼!永遠都沒有休息的時候。讓你陷入壓力的真正原因,生活上哪些事讓你最頭痛?利用瑞士心理治療師古意・波登曼(Guy Bodenmann)設計的「壓力程度量表」讓你一目瞭然。利用這個方法,可以讓你從圖表上就清楚知道生活中的壓力來源,你也可以藉機思考,該怎麼調整才好。 每一個區域都代表著你的壓力來源之一:家庭、工作、休閒時間、夫妻關係、原生家庭,請你列舉出他們對你的意義。讓你感到最多壓力的區域,請畫滿顏色;壓力中等的請塗至一半;壓力最小的部分只要畫一點點就好。你個人的壓力程度分部圖就逐漸成形了,而且每一個項目都有一個極需改變的地方。(延伸閱讀:愛不是理所當然!為什麼你該開始重視自己的「情緒勞動」) 現在,你可以按圖索驥,思考該如何調整每一個區塊:你已經具備哪些條件,你可以或可能用這些條件來減輕這個地方的壓力?請先思考: 「在哪些事情上,我可以不必耗費這麼多的心力?」 「我可以具體調整哪些作法?」 「誰可以幫忙我?」 「我可以進行哪些事項呢?」 「目前我最想解決哪個部分的壓力?」 「為什麼我不相信可以有改變的空間?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否在這件事情上表現得恰如其分?或是讓自己陷入不必要的壓力之中?」 你有好好照顧自己,並把這件事排在第一位嗎?你是否具備足夠的條件來處理精神壓力呢?什麼事困擾著你?你可以怎麼解決它呢?在這個章節裡,你已經花了許多心力在問問題與回答。當我們明白,什麼事讓我們精疲力竭,每天要面對哪些壓力的來源,在生活中,就能得心應手去面對這些事情。更重要的一點:不要成為這些事的受害者,你是擁有改變能力的人,一切就掌握在你的手中! 本文摘自珍琳.米克、珊德拉.提墨.葉特的《媽媽的情緒練習》。由大好書屋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媽媽的情緒練習》 August 01, 2020 at 10: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jTvJ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