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三十歲還長不大,一定是渣男?渣男狂語錄:妳應該更愛我、更包容我才對 https://ift.tt/2OJhlAa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童年的經驗塑造現在的我們,若是有些情緒沒有被照顧到,長大後,就會用成人的表情、帶著孩子的欲求去面對世界。或許你也聽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撒嬌」是人類最基本的欲求之一。但若是曾在童年時期與具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的成人生活在一起,這樣的人將不知撒嬌為何物。 舉例來說,如果父母本身就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就很難允許孩子撒嬌;換言之,孩子撒嬌的欲望會遭到否定。這是因為父母本身就已經很需要別人的愛和關注,根本無暇顧及孩子想要什麼,使得孩子在撒嬌欲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長大成人。 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心裡卻還留著如三歲孩童的撒嬌欲。不論從社會層面或實際年齡來說,這個人的的確確三十歲了,周遭也會以三十歲成年人的標準來要求他、看待他,這使得他不能像三歲小孩那樣行動。 問題是,這個人無法擁有三十歲成年人應有的情緒,因為三歲的他始終住在心裡,沒有好好長大。 所以他會表現出三歲小孩般的不滿。三歲的孩子正是愛撒嬌的年紀,認為全世界都繞著自己轉,不但要求父母的關注,也認為周圍的人都應該在第一時間滿足自己的欲望。 這些要求得不到滿足時,三歲的孩子會覺得不滿,但三十歲的成年人不會;或者說,三十歲的成年人多半不會有這種任性的要求。 至於那些小時候因父母自律神經失調之故、無法盡情撒嬌的人,很容易因為他人對待自己的態度不佳而生氣,尤其是那些會大方展現內心想法的人,簡直就是即刻爆發。 我們不可能要求三歲的孩子依三十歲成人的標準來行動,或具備三十歲應有的心理成熟度。大人不會覺得受傷的事,卻是孩子無法承受的。同理,三十歲的成人不可能像三歲的孩子一樣又哭又鬧,也不可能一發脾氣就亂丟東西。 既然這樣,不開心的時候該怎麼辦呢?三十歲的成人會擺臭臉;就像三歲的孩子要是沒人哄,馬上就會覺得無聊,這些雖然已經三十歲,但缺乏撒嬌經驗的成人也一樣。 在這些三十歲成人的潛意識中,壓抑著名為「撒嬌」的基本欲求。他自己並沒有意識到心裡還有如同三歲小孩般、想跟大人撒嬌的欲望;就算讓他回顧自己的童年、讓他意識到原來父母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他也會覺得:「知道了又怎樣?沒滿足又怎樣?自己還不是就這樣活到現在?」但事實上,他的潛意識仍會受到這種欲求控制。 圖片|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童年創傷無法癒合,如何照顧內在小孩?) 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不知道為什麼,但就是覺得不開心」的情況,根本不知道該拿自己怎麼辦才好。 明明三十歲,卻像三歲一樣的人? 人們常說,所謂的「成人」就是能自我控制的人,我也這麼認為。能自我控制的人,潛意識裡都沒有被壓抑的欲望;反過來說,無法控制自己的人,表示他們的潛意識裡還殘存著童年時未獲滿足的欲求,使人們產生莫名的執著。 儘管這些人出了社會、不得不裝出三十歲成人的樣子,但偽裝得再好,留在潛意識裡的欲望依然控制著他們。 一回家就擺臭臉的人,大多是這種類型。他們會想盡辦法彌補小時候留下的缺憾,只是礙於成人的顏面,很難像三歲小孩一樣跟別人撒嬌。試想:都長到三十歲了,要是在家人或伴侶面前哭得像孩子一樣,不是很沒面子嗎? 於是他們會替自己的委屈和不滿找各種理由,就是為了給自己留點顏面。也因此,他們經常垮著一張臉,一副別人欠他幾百萬的樣子。 這種明明已經三十歲、卻還想跟三歲小孩一樣耍賴的人,也往往讓周遭感到困擾,因為不同於幼兒,成人很明顯具備一定的力量。 大人很清楚,小孩相較之下是種弱小無力的生物,所以再怎麼撒潑,大人也不至於感到害怕;但三十歲的成人不但有力氣,又有頭腦,要是胡鬧起來,絕對會讓旁人不得安寧。 此外,三十歲的成人還有三歲孩子所沒有的性欲,這也使得這樣的人往往會用小孩般的做法,來滿足成人的欲望。 我曾主持過名為《電話人生相談室》的電臺節目,發現有很多這樣的案例。曾有位妻子打電話來,說丈夫在外頭有很多小三。沒想到跟丈夫攤牌時,對方竟說:「妳應該更愛我、更包容我才對。」他不但覺得妻子的責備很不上道,還反過來攻擊她。 如果「撒嬌」這項欲求能在小時候獲得滿足,人類就會自然而然對其他事物產生興趣,並發展出「自發性」(spontaneity)。自發性這種高層次的欲求,必須在基本欲望滿足後才會產生,是一種內在的動力。 如果就這樣帶著三歲的欲望長到三十歲,未滿足的部分會導致他對其他事物不感興趣,也不會產生想進一步做點什麼的自發性,更不會想挑戰未知的事物。這樣的人總是等著別人服務,而且絕不會改變自己被動接受的姿態。 就算是社會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只要是心裡壓抑著基本欲望的人,必然會在某個層面表現出被動的態度。這樣的人往往無法為自己做決定:對外,他們會為了他人的願望而行動;對內,則會受制於壓抑在潛意識裡的基本欲求。 換言之,這樣的人被緊緊拴在較早期的成長階段。小時候的欲望不但一直留在他們心裡,更糟糕的是,還不能把這一點表現出來。 圖片|Photo by Road Trip with Raj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一個殺人犯的養成:無法向父母撒嬌,無法信任世界) 越是對自己執著,越是缺乏自我 人類是種很會壓抑的動物:壓抑自己對父母的恐懼、自己對他人的攻擊性,或是「撒嬌」這種最基本的欲望。小時候能黏著雙親撒嬌的人,在滿足這種基本欲求後,接著就會去追求更高層次的欲望。 能對父母撒嬌,是種高度信賴的表現,意味著可以安心地在他們面前表現自己;就算不當個「好孩子」,也不用擔心被拋棄。 但若是因父母患有自律神經失調或其他理由而無法盡情撒嬌,這種欲望就會一直留在心底;長大後,再用成人的表情、帶著孩子的欲求去面對世界。 從渴望滿足到習慣放棄,這樣的人往往被迫妥協。但相對的,他們即使長大成人,內心仍像孩子一般,渴望他人無私的奉獻,這全都是出於對個人欲望的執著,這樣的人其實是「眼中只有自己」(self-obsessed)的。我們常說的「我執」也是同樣的意思。 所謂的「我執」,就是指偏執地想滿足自己的基本欲求。希望別人對自己敞開心扉,希望別人主動靠近,絞盡腦汁想要擁有更緊密的人際關係,這都是因為小時候沒辦法好好黏著大人撒嬌的緣故。 三歲的孩子希望所有人都注意自己、所有行動都以自己為中心。當這種欲望沒有獲得滿足時,長大後就很容易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只要別人不繞著他轉,就會覺得不爽。這樣的人就算成年了,還是會想擁有這種人際關係。 相反的,真正成熟的人,就算並非身為群體的關注焦點,也能覺得開心和滿意。 三歲的孩子得不到關注時,會憤怒地攻擊對方,但三十歲的成年人根本不可能這麼做,於是會把這種遭到忽視的不滿投射在各種層面上,想方設法去找對方麻煩。 若你常常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感到不滿,應該先反思一下:「撒嬌」的基本欲求是否壓抑在你心裡?被迫放棄任何一種未獲滿足的欲求,都是強人所難的事。正因如此,長大後對人際關係的要求才會這麼多;又因為別人達不到這些要求,感到不平與不滿。 從「欲求遭到壓抑」這一點來看,眼中只有自己、我執和缺乏自我其實是一樣的:基本欲望沒有得到充分滿足,形同被迫放棄,而且還得壓抑它;但是潛意識仍執著於想滿足它,於是形成了我執。 同時,由於基本欲望的不滿足,因此無論到幾歲,與年齡相應的高層次欲求或願望都不會自然出現,也因此導致自我意識的缺乏。 害怕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壓抑它的人,容易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三十歲時,不敢正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四十歲時,不肯面對希望別人如何相待的期望,這麼做無異於拒絕接受關於真我的重要事實,罹患自律神經失調也只能說是剛好。 (你會喜歡:減少執著、找回內在平靜:為什麼你該開始嘗試「正念訓練」?) 本文摘自加藤諦三的《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由究竟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穩:學會接住自己,為不安人生解套的4堂課》 March 11,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OJhlA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