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 星期四

《資優生的秘密》:當我有自己的夢想時,該怎麼和父母的期待平衡? https://ift.tt/3ADpVUr 三采文化 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怎麼辦?為避免彼此「硬碰硬」,為消弭彼此無謂的傷害,任教建中 40 年的陳美儒,以「事緩則圓」為最佳原則。 文|陳美儒 不想聽我的,那要聽誰的?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當老師在上《詩經.蓼莪篇》的時候,我忍不住偷偷地拭去奪眶而出的淚水,我覺得我是個不孝的孩子。因為,我只憑自己的喜好而完全違逆了父母從小對我的期待。 我不敢想像,當爸媽看到我學測甄試錄取的科系時,他們會有多麼生氣或傷心? 老師,在自己所愛和爸媽的期待間擺盪,我覺得好痛苦,這幾天的夜晚,我一直輾轉反側,睡不著。我實在很苦惱不安,不曉得該怎麼辦?」 週一清早的早自習,我批閱著學生的週記;有全年級「首席學霸」之稱的小哲的煩惱心聲,跳入了我的眼前。 忍不住望向坐在窗邊角落的小哲,只見到他一如往昔,外表平靜、安穩的閱讀著《科學人》雜誌。 我想起,上個月大學學測成績發表,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五科,滿級 75 級分的,全臺灣只有 38 人,我們學校就占了 11 個名額,而其中 3 人在我班上。 當「水果報」派來記者,前來專訪這 11 位同學的讀書方法,且要大集合拍團體照時;小哲一風聞校長室來找人,立即一溜煙就跑了,拒絕接受採訪與拍照。 事後,我曾私下悄悄問他為什麼要跑掉,小哲壓低嗓子告訴我:「我不想讓爸媽知道我考滿級分。」 記得每學期的親師會上,小哲的爸媽總是連袂參加。小哲的爸爸永遠西裝畢挺,媽媽也是盛裝打扮。我知道,小哲的爸爸是某著名教學醫院副院長,同時也是頗負盛名的心臟科名醫,媽媽則是名氣響噹噹的整型醫美醫師。 想來,這兩位名醫日常肯定是十分忙碌的,可是小哲是他們唯一的獨生子,是他們的心肝寶貝,所以再忙、再排不出時間,他們也一定會趕來出席親師會。 每次會議結束,他們夫妻倆永遠是最後離開教室的人,因為小哲的母親一定要對我再三叮嚀,懇切拜託:「老師呀,您也知道小哲脾氣倔得很,我們說什麼,他都愛理不理的。可是我知道他最聽您的話,您說的最有用。請您一定要讓他填醫學系,不要老是說什麼環保、愛地球的。他養天竺鼠、兔子、蜥蜴、蟻獅、巴西烏龜,這些我都可以不管,可是要去念什麼森林資源環保的,我跟他爸爸可不能接受!」小哲媽媽劈里啪啦的說完一大串,斬釘截鐵的叮嚀我這導師勢必要阻攔小哲的森林環保夢。 (延伸閱讀:「不要讓孩子因為恐懼而聽話!」若父母拒絕孩子的負向情緒,孩子可能學會壓抑) 雙親都是名醫,寄望兒子克紹箕裘也是人之常情,可是親愛的爸媽,除了知道兒子學業功課總是「勇冠」同儕之外,你們可知道他最愛的卻是各種飛禽鳥獸?為了保護這些屬於大自然的飛禽鳥獸,他早已決定把第一志願獻給森林資源學系,立志走遍大大小小的森林,照顧各種昆蟲鳥獸。 小哲曾在一個放學的午後黃昏,拉著我的手,要我仔細聆聽窗外的鳥鳴,他一臉歡喜的告訴我:「老師,現在是四月天,那是畫眉鳥正在求偶的聲音。」又得意洋洋的對我說:「有機會的話,老師可以跟我一起到對面的植物園,我可以為您分辨出三十多種不同鳥類的叫聲。您知道嗎?從鳥鳴聲也可以分辨出小鳥快樂和傷心的情緒。」 大學推甄校內名單公布後,許多同學擠在榜單前,看到小哲的名字高掛在臺大森林系時,隨即引來不少同學瞠目結舌,驚訝的問:「那個滿級75分的○○哲,怎麼不念臺大醫科,卻跑去讀森林?」 圖片|Photo by Trym Nilsen on Unsplash 讀醫學系就是人生勝利組? 在那個閱讀過小哲心聲的週記午休時間,我找來小哲,一起到校園角落散步。 「老師可以想像你現在內心一定很徬徨、很掙扎,是不是?雖然你不顧一切,勇敢的選擇了森林系,可是想到最終爸媽還是會發現,他們也許不會斥責你,但是一定會很傷心、失望,是不是?」小哲癟著嘴,一雙明亮聰慧的眼睛開始泛起淚光。 「老師有個建議,不曉得你覺得如何?我想這申請名單目前還是止於校內而已,你大可選擇放棄,直接參加校外甄試。」小哲忍住了即將掉下的眼淚,緊緊的望著我。 「我想,爸媽既是醫生,期待你繼承他們的志業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醫生跟保護大自然是不衝突的,如果你有一天和爸媽一樣成了名醫,有了豐富的收入,你可以創立基金會,用來守護飛禽鳥獸、用來保有森林。你覺得老師這個想法如何?」 「老師,我想我懂了,我今天回家就跟爸媽說明白。我會參加醫科甄試,開始認真做審查資料,也不用再擔心爸媽的反應了。」原本癟著嘴角的小哲,瞬間一副「欣然有生望焉」的笑了起來。 真相的背後 難忘的是,多年前,有個成績十分優秀的男孩,把唾手可得的臺大醫學系,改成純研究的化學系;結果個性跟兒子一樣剛烈,守寡十多年,一手把孩子帶大的母親,竟憤恨得當著兒子的面,吞下大半瓶安眠藥。 多年後的今天,我仍無法忘記在深夜的急診室裡,身高一百八十幾公分的大男孩,滿臉驚恐、充滿自責的眼神;他一看到我,就像小孩子般的急撲過來,全身不斷的顫抖,雙手環住我,放聲大哭。在醫生的緊急催吐、灌腸之下,大男孩的母親幸運的挽回了一命。 得知母親性命無虞的當下,大男孩終於破涕為笑的對我說:「化學跟母親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麼?反正我並不討厭生物解剖,也不怕血,去當醫生又何妨?」 幸好,當年是先繳交志願卡後再參加大學聯考的;大男孩在繳交志願卡的當天凌晨,選擇把臺大醫學系放到第一志願。如今,大男孩早已成為一家大型醫院的骨外科高手,同時也是醫學系教授。 會思想的蘆葦 寡母因兒子填的志願不符合她的期待,選擇以激烈手段「吞藥」來逼兒子更動志願,這種情緒勒索「死諫」手法,著實不是上策。 還好她及時被救回來了,而孝順的兒子也依母親的期待,將他原本喜愛的化學系變更為醫學系,結局終以「喜劇」收場,其過程卻是驚心動魄,與「悲劇」擦身而過。不論站在親子溝通或教育基準點上,母親的這般作為都是十分不可取的。 其實對長年擔任高三導師的我而言,幾乎年年都會遇上兒子與父母親的理想背道而馳的狀況。通常在得知這樣的情況之後,我會先與孩子談理想與未來藍圖,再找孩子的父母來表達兒子的心思。最後,再請雙方敞開心胸,做最終、最柔和的直球對決,以求最大「公約數」。 幾年前,大學學測放榜,一位師大附中的孩子本可以上醫學系,他卻偏不填;結果母親氣匆匆跑來學校找孩子理論且大聲痛罵,沒想到也是火爆剛烈個性的男孩,竟當著母親、師長、眾同學面前,從教室迴廊欄杆一躍而下。 還好,是二樓。男孩當場骨折、挫傷,在救護車急奔校園,緊急送醫之後,救回了一命。事件發生後不久,中廣新聞網立即撥來手機電話,要我 call out 發表看法與建議。 當時我正帶著學生在做「校外教育旅行」,現場 call out 時,正好車行在臺南往高雄的高速公路上,全車全班馬上靜音,就聽我一人跟中廣新聞網連線,而且「乖乖」的聽了我近二十分鐘的「科系選擇與親子溝通課」。 在古希臘神話裡,有個大壞蛋名叫「普羅克瑞提斯」(Procrustes),他聲稱擁有一張適合任何人的鐵床。事實上,他遇到較矮小的人,就用鐵鍊把人的手腳拉長;太高大的,則殘忍的把人裁截成適合鐵床的大小。 與那張慘酷的鐵床相比較,許多爸媽在孩子身上追求的心願或期待,是否也是另一種無形的「鐵床」? 孩子的表現如果不合「鐵床」的規格,很可能就引起心有「鐵床」的父母的焦慮,這種焦慮如果不斷的投射到孩子身上,生性較溫和、乖巧、聽話的孩子,為了符合爸媽的期望,只好拚命「壓抑」自己的想法和舉止;個性比較強硬、不愛順從的孩子,很可能就會跟爸媽爆發強烈的爭執,甚至故意「叛逆、對立」,用以對抗爸媽的那張「鐵床」,以至於決裂。 (延伸閱讀:如何面對父母的期待?我不改變你們,也請你們尊重我的想法) 當爸媽的期望、執著,與兒女夢幻理想產生對抗時,親子之間的意志溝通,往往也就沉溺在極欲說服對方的拉鋸、拔河間而不自覺。如果爸媽硬要給予孩子高壓性的強制規劃,只怕青春年少的心,反彈力道會更大,最終落得兩敗俱傷。 當孩子的志向,無法符合父母的期望時,怎麼辦?為避免彼此「硬碰硬」,為消弭彼此無謂的傷害,我以「事緩則圓」為最佳原則;建議爸媽先拆除心底的「鐵床」,身為兒女的也試著站在爸媽的立場多些著想;再加上有信任的師長或親友做為溝通橋樑,相信一切將可以有喜樂圓滿的收場。 本文摘自陳美儒的《資優生的祕密:任教建中 40 年 陳美儒的青春期孩子陪讀哲學》。由三采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資優生的祕密:任教建中 40 年 陳美儒的青春期孩子陪讀哲學》 September 24, 2021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ADpVU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