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8ISJhd
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從移工到小說家:海外 17 年的工作經驗,成為 Umy 寫作的靈感來源 https://ift.tt/38ISJhd One-Forty 去過新加坡,也去過香港,現在在台灣打拼。在海外輾轉工作了 17 年的 Umy,用她的歷練寫出了第一本著作《妮雅的愛鼓》。 圖片|One-Forty 提供 One-Forty 認為移工不只是移工,除了工作以外,每個人不同的專長與興趣,都可能讓他們在台灣,閃閃發亮。因此,我們在今年發起了大使計畫,邀請多元樣貌的移工,透過分享自身的故事,化為鼓勵每位移工的能量,期許每一位移工,都能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 戴著金色頭巾,上面鑲著藍橘色水滴的形狀,金亮色的頭巾底下,除了深邃的雙眼皮,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露出潔白牙齒的燦爛笑容,他是 One-Forty 大使成員,Umy。 圖片|One-Forty 提供 今年 44 歲的 Umy,1999 年開始出國工作,曾經在新加坡、香港以及台灣闖蕩,他將不同地方的生活經驗,結合喜歡書寫的興趣,在 2003 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著作《妮雅的愛鼓》(Genderang Cinta Nia)。 愛上寫作的原因,是因為國中的老師的鼓勵 國中時期的 Umy 就像顆星星般的熠熠生輝,喜歡閱讀寫作。他帶來的氣質或許與同齡會跳舞或是彈吉他的同學很不一樣,但在他的文字世界中,卻展現了 Umy 截然不同的樣貌。那時班上有一面牆,除了班級的公告事項, Umy 的作品也因為被老師稱讚,而時常的被張貼在牆上。 帶著老師的肯定,文字的力量伴隨著他成長,這也成為 Umy 來到台灣後,參加 Forum Lingkar Pena(印尼筆社)不斷練習書寫的動力。筆社當中的朋友總是稱 Umy 為 Bunda(印尼文:媽媽),除了因為 Umy 對待筆社的夥伴如同媽媽一樣的親切,還有因為 Umy 在阿拉伯語中也代表著媽媽的意思,久而久之, Bunda 的名字也深植在 Umy 的心中,成為他在創作時的筆名。 「我很喜歡 Chairil Anwar,每次讀他的詩文,可以感受到他的努力,以及他的生命的能量,讓我可以不斷地堅持走下去。」圖片|One-Forty 提供 隔著一個螢幕的相見,滿是對家人的思念 2004 年,Umy 回印尼結婚並生下一個小男孩,當孩子兩歲時,在金錢與家人的拉扯下,他決定前往身邊姊妹們工作的城市,香港。在香港工作的那五年, Umy 幫忙照顧一個從出生到五歲的孩子,而自己的親身孩子卻遠在印尼,僅能透過一個螢幕面板相見。 「在香港和兒子視訊的時候,他有時候會吃醋,認為我比較愛那個弟弟,而不是自己。」 與家人的距離,是當時 Umy 最艱難的挑戰。在自己陪伴了別人家的孩子成長時,卻錯過了自己孩子長大的每一瞬間。(延伸閱讀:在他的鏡頭下,香港是座孤獨的城市:移工攝影師故事) 在香港合約到期前一年,遠在印尼的爸爸生病了,Umy 匆匆的結束了香港的工作,回到印尼照顧爸爸,然而,爸爸看見 Umy 一個禮拜後,像是完成了最後的心願,離開了。 告別了爸爸,Umy 重新整理自己,仍然決定繼續出國賺錢。但是與香港的孩子連結的感情,反而阻擋了他再次去香港工作的念頭,深怕自己陷入兩邊孩子的溫柔的拉扯,因此, Umy 選擇來到台灣。 台灣是個安穩、溫柔的地方,如果能早點學會中文就好了 「台灣是個安穩、溫柔的地方,去哪裡都有安全感,而且去哪裡公車、火車都很準時,這樣就可以知道什麼時候出門。」 經歷了三個不同文化與生活的地方,Umy 用著順暢的中文這麼跟我們形容他眼中的台灣。(同場加映:這十張照片,是東南亞移工眼中的台灣) 在台灣十年的 Umy 儘管現在能夠說著流利的中文,但回想來台之初,因為語言差異所發生糗事,Umy 依然歷歷在目。 像是老闆曾經麻煩 Umy 幫忙拿「糖」,而 Umy 最後遞給老闆的卻是一碗「湯」。對於母語沒有聲調的 Umy 來說,不能辨別注音當中的一二三四聲,是他來台之初最困擾的事。我們平時輕易使用的語言,有可能會對一位初來台灣的移工,無法融入台灣生活的重要關鍵。 與雇主的溝通問題,是許多移工來台最希望能夠改善的地方,儘管 Umy 因為工作繁忙而不能參與 One-Forty 的中文課,但他回想當年坐在北車的黑白格子當中時 ,看著我們到處尋找學生,他這麼形容 :(同場加映:台北車站最美麗的瞬間:不分種族國家,我們都在這裡席地而坐) 「對於我們這些渴望學習的人,One-Forty就像是水一樣,可以幫我們止渴。」 圖片|One-Forty 提供 我最喜歡的中文字是「出」,兩個山,也代表自由 當我們問起他最喜歡的中文字,Umy 慢慢思索後,吐出了這個字,出。像是代表了他這 17 年的努力,是為了追尋更自由的生活,期許自己能夠趕快存下足夠的錢,回到印尼,陪伴思念已久兒子。 拿起手機,Umy 熟練的將相簿點選到兒子的畫面,裡面的小男孩隨著相片一張一張的切換,變得越來越成熟。說起孩子的 Umy 難掩興奮之情。「他唱歌很好聽哦。」「他現在也有在學校的玩樂團當 Bass 手。」「他國中投稿了一篇關於媽媽的詩文,還得了我們那個地方的大獎。」Umy 驕傲的說著關於兒子的一切,僅管自己過去 17 年總是在外地工作,但是他對孩子的關心,與孩子的連結,從來都沒有因為距離而消失。 最後,我們問起 Umy 覺得自己十年後會在做什麼?他不假思索的回答,開書店。在想像的同時,他形容著腦海中夢想書店的模樣。「一進門的左手邊是咖啡 bar,右側有好幾層書櫃,空間不用很大,但是要有是花園,大家可以在這裡寫作、聊天和分享故事。」 Umy 說著這些夢想的眼神, 閃閃發亮,他腦海裡的世界彷彿不再是夢想,而是再幾年後就會成真的願望。 支持我們,讓每位移工都能勇敢追夢 每年,有超過三萬名像 Umy 這樣遠渡重洋的海外工作者,離開家鄉,獨自抵達一個陌生的國度,為了實踐夢想,努力工作著。而他們生而為「人」,除了工作以外,有著自己的感興趣的領域、熱衷的志業以及期待的夢想,或許你也能發掘像 Umy 這樣充滿熱情的人,甚至成為他們的夢想推手之一。 現在, 就加入我們,一起成為東南亞移工們的夢想推手! 本文獲 One-Forty 授權轉載,原文連結於此。 July 10, 2020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