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kprSfy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待業彷徨中的我,讀了《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https://ift.tt/3kprSfy 書房寫作計畫 讀者林檎,在面臨人生低潮時,遇見了一本書《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為她帶來莫大的影響。她在這裡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下離職後的心路歷程,用自己的人生,將書中的智慧呈現給你。 文|林檎 猛然發現,身處在當代社會,「慢」反而成為了最有勇氣的一件事。大家都嫌網速不夠快,看不到最新最酷的 YouTube 影片,而你是否敢慢慢看一本書,浪擲五小時在同個故事?大家都炫耀自己今天 IG 多了一百人追蹤,你是否敢慢慢只和一個最重要的人,安靜度過一生?大家都在拚三十歲前買房買車成家,你是否敢減緩自己的步調,在只屬於你的時區裡慢慢活出自己? 我知道這其實很難,真的太難太難了,因為你一個人要對抗的,是整個世界的鞭策。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頁134 引用書中這段話當作開頭,是因為這是整本書裡我最喜歡的一段,它徹底道出了整本書的意義。就如同書名所說的,有種工作叫生活,而我們真的懂得怎麼生、怎麼活了嗎? 起初是在 NEKO 嗚喵的 IG 限時動態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正處離職待業期間而徬徨的我,想著也許我該看看這本書,那天剛好有出門,便在回家前進了誠品書店,請店員幫我找到這本書,結了帳。 失去兩年多來賴以為生的工作時,心中的惶恐與不安佔據了我思緒的全部,我甚至害怕自己會不會這樣一蹶不振,永遠沒辦法再找到工作。我現在首先想要說的肯定是想好好感謝,感謝這本書讓我在這樣徬徨的迷霧森林裡找到了引路的路標,微弱又明瞭,是一杯喚醒思緒的咖啡、是一劑不空虛的強心針、是能讓人鎮靜下來的花草茶。 與上一篇書評提到的一樣,我們終其一生在試著與工作和平共處,尋找這件事的意義也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而且甚至這個答案比我們找到真愛還難(對我而言)。作者在短短兩百頁的書裡面分析了她所走過的路、所聽見的故事,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循著這條路走,或是有些人早在迷惘之前就已經找到答案,但不論如何,這本書都能讓你思考現今當下的樣貌,並去細思那些不近不遠的未來裡你想過上怎樣的生活。 人生的摸索像是走進迷霧森林,摸黑找路 「世界上沒有夢幻工作」這件事,實在是給剛畢業還拿著木棍準備前往真實世界打怪的我們,面臨到的第一個打擊。滿腔熱血的我們,天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天選之人,注定要來這個世界上幹大事,想要改變世界,想著自己不會像網路上各個前輩一樣做得心如死灰,成為所謂的「厭世族」。 通常工作的第一個月還能靠著滿腔熱血來撐,但直到最後你發現你連下班時都不快樂了,曾以為下班後可以快快樂樂地約著朋友們餐敘聊天,沒想到因為大家都要加班,就算沒加班也累得只想快點回家休息,本來一群朋友竟然都不約而同地養成只在假日相約的習慣(而且還通常是約晚餐,因為要補眠)。 這才明白,啊,這就是出社會嗎,大家都有自己的難處,到了公司以後才發現你想做的事情,在他人眼裡看來都是不成熟的,就算真的能為公司帶來好處,也往往會因為內部一些僵化守舊的體制成為空想,想做充滿意義、新穎的事情,最後光是每天的固有工作就已經壓得你喘不過氣了,何來的創新與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還真的都是身體發出了警訊,我們才知道自己正處於一個龐大的壓力狀態,記得有陣子公事上的東西讓我焦頭爛額,我那時候幾乎每天回到家一吃完晚餐就無法醒著,每天的睡眠時間越來越長、極度嗜睡,身體也常莫名頭痛、容易心悸,後來那件事情告一段落後,這些症狀就像從來沒有過一樣,突然就都通了。書中的作者也是一樣,因為察覺身體的異樣,才發現身體一直都很誠實地告訴著我們正在承擔過多,該好好休息。 裸裝跳機的離職焦慮,釐清焦慮來源很重要 書中所謂的裸裝跳機,就是存款不到十萬元,也還沒想好下一步要做什麼,更遑論自己是找好工作才離職的無縫接軌。一下子你就像是脫韁的野馬,整片草原都是你可自由奔跑的地方。這樣子的情境下,自然因為時間多出了不少,而可以慢慢把自己已經乾癟的靈魂充電,儘管心裡都會有個聲音和自己抗衡,說再這樣下去事態會不會變得很糟糕,對於未來何去何從的焦慮隱隱約約在日常生活中散發。 不只思考工作之餘本身的意義,還有錢的意義,我們汲汲營營地為了賺更多的錢耗上更多時間甚至是心力。心力對我而言是個很珍貴的資源,每日限量、耗完需要整整一天才能充電完成,那個心力本該讓我去做喜歡的事情,卻常常發現回家後已經累得無法再做任何事情,閱讀、繪畫、打遊戲⋯⋯皆是如此,為此我只能靠消費來填滿自己的空虛,心靈沒辦法滿足的只好用物質來塞。我竟沒想過我也許能用更低的工時,換取剛剛好能夠生活的薪資,把心力留給自己,讓自己能更往心靈富足的地方前進呢?被金錢所綁架的我們,也許只是擔心,沒錢會很難過日子而已吧,至少現在的我仍然也是苦惱著這件事。 面對流速太快的世界,我發現若只是焦慮著要跟上,卻沒有自己的方向與目標,都是一種能量的亂竄,始終達不到理想的安定人生,也不會真正快樂。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書中這段話像是打到痛點般深深烙印在我心中,作者時時提醒著我們要想清楚自己希望的工作方式與人生,畢竟人生終究是自己得要過下去的,太在意社會的觀感以及他人的眼光,不管怎麼樣,難受的都是自己。要去想,要去思考這件事,雖然不是馬上就能想通、得到結論的事情,但只要我們去面對這件事情,齒輪和世界就會慢慢轉動。 我也很喜歡作者在自我思辨後得到的結論之一,那就是「我們可能會對於自己做的事掙扎、懷疑,不確定它的價值所在,不知道那是不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我們能做的,其實就是為自己找到一個心安理得、心甘情願的位置,選擇自己所相信的事物,然後奮鬥到底。」對這段話感到醒悟之餘,心中期許不論未來選擇怎樣的工作方式,都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心安理得。 (延伸閱讀:壓力太大,我就好想逃!心理學:面對壓力,能防止你變「笨」) 你的一小步,對你而言可以是好大一步 閱讀過程中不斷闔上書本與自己對話,想去挖掘自己正在煩惱的事情,想著自己為什麼沒辦法追上身邊的人,想著為什麼其他人做得到而自己卻做不到。其實那只是每個人的時區不一樣,邁出的步伐的速度不一樣,終點是一樣的,我們終將抵達。也許對別人而言,他一天可以完成十件事,自己只能完成預計做的五件事,但著眼在對方完成的事情比自己多之餘,我們就不斷讓自己在縮小,但是撇開他人來說,難道不該為自己達到自己的目標而欣喜嗎? 總是在比較的現代社會裡,可能大家都忘了自己跟自己也在賽跑,被所謂的普世價值、世俗觀點追著跑,怨恨自己無法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但明明只要比昨天的自己多走一步路,你的一小步,對你而言可以是好大一步,這就是一種很厲害的自我突破了呀。 書中作者也提供了所謂的待業心法,降低自身的不安感,好好摸索即將踏出的下一步: 釐清焦慮來源——不再被世俗眼光與社會集體焦慮綁架,清楚自己的壓力來源,是否真的源自於內心。 估算待業存糧——估算存款、經濟資源,為自己設下明確的底線。 告知家人計畫——相信大家都有做出決定時會讓家人擔心的時刻,而讓他們安心的方法,就是自主告知自己接下來的規劃。 階段轉換模式——不用一下子把自己所有時間塞滿,期間的時間規劃可以折衷,讓自己還能有時間探索自我。 讓世界邀請你——可以與他人公開坦承自己現在的狀況與預計要做的事情,讓世界有機會發出邀請函給你。 剩下的,就是好好運用難得擁有的這些時光,好好休息、探索自我,把自己以前因為工作而耽擱的那些想做的、想嘗試的好好體驗過一遍,不留遺憾。俗話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等待的過程中,我們仍可好好回頭檢視自己來時的路,並仔細查看地圖,做好出發的準備。心之所向,只要意志堅定,即使再慢,都會抵達。 圖片來源|Photo by Bonnie Kittle on Unsplash 擁有最剛好的人際負擔,會讓生活更輕鬆 身為高敏感又內向的族群之一,我一向很難面對太多人際關係,有時候每天連絡的人可能不到五位,電話更是幾乎沒在打。對我而言,要主動去連絡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就算與喜歡的人們見面,仍然是種能量的消耗,唯有自己獨處時才能重新充電。每個人的人際關係負載量都不一樣,有人多、有人少,但共通點都是當你超出所能負荷的量時,便很容易會感到疲倦;比起「朋友越多越好」我更喜好「朋友少但個個都很好」,如此一來,我能把我不多的心力平均分配在他們身上,自己也不會感到太過耗能,且我很滿足於這樣的現況。 明白自己的人際負荷量,選擇與對的人交往,是讓自己的生活更輕鬆的方法。 (同場加映:你可能不知道,「花時間煩惱人際關係」其實並不值得) 在走過的路上種出花朵 作者提到自己並不是個勇敢的人,相反的,可能是她所認為最膽小的那一種人,遇到問題只想逃避,或是怪罪於所謂的環境等等,無法承擔自己的責任,害怕展現自己的脆弱後,得面對他人異樣的眼光。因為害怕、膽小,每一步都踏得緩慢,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又要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一記汙點。被恐懼所支配的生活,讓人不敢往前看,只能在腳邊踱步。 你是否也有那種經驗呢?就像去遊樂園玩時,訝異大家為何都能坐上看起來那麼危險的設施並感到痛快,但當你被同伴半推半就地帶上去一起遊玩,你才發現原來真的挺刺激也挺快樂的。 有的時候我們需要迫使自己多出一點力氣向前行,再度回首時,你會發現來時的路上長滿了花朵,那些風景是你所耕耘的,此時你也會更期待接下來要走的路吧! 並不是你不好,只是形狀不適合 記得曾經在與老闆的對談中聽見,說我是個比較著重在自己手邊工作的人,沒辦法適時地伸出援手幫助他人,好像缺乏了一點熱情,沒辦法在團隊裡處得很好。這段話,對那時的我來說打擊非常的大,不是非常有自信的我,在聽到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這樣的時候,簡直天崩地裂。那陣子我每天都在哭泣,怨恨自己的能力不足,為自己沒法成為一個好的齒輪讓公司好好運轉而感到難過,更惶恐是不是以後我在其他的地方,也會鑄下同樣的錯、令人失望。 但是我忘了世界上不是只有會這樣子評斷我的人,但是我忘了老闆也說過自己的能力和眼光都很好、忘了其他被誇獎的優點(或是下意識地因為聽見了後面那些話,而把它當成客套話)。直到看見書中作者對於這樣的情況所下的見解時,我才發現,原來只是自己形狀不對,無法在這間公司找到自己能心安理得待著的所在,但我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容身之地的。 許多人的不自信,來自無法達到職場單一的標準,但當我們能夠面對自己的不完美時,心情也頓時輕鬆許多,不再執著於將自己變成他人期待的樣子,反而能回頭想想:「是不是這個位置不適合我?」 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好,而是那個職位本身是圓形的,你卻是個精緻的雪花形狀,怎麼拗折修剪,終究都不能完美契合,還折損了自己的模樣。 喜歡並且熱愛一件事情是你的天賦,讓它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 我想大家都有著那樣的夢想,希望以後做的事情也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一來再好不過了。作者認為「喜歡」一件事情,是自己的天賦,當我們擁有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時,便會比他人更有動力去行動與鑽研,而這從來就是一個非常有用的動力,幫助你去追逐自己熱愛之事。縱然把喜歡的事物變成賴以為生的工作時,難免會遇上挫折與打擊,不過終歸而言,能做著自己喜愛的事,總比做著不愛的工作又遇到挫折好啊!因為喜歡,所以一點都不委屈;因為喜歡,所以想要更努力去做。自己的人生,得要自己也喜歡才有意義啊! 找到生命的志業,屬於自己的 IKIGAI (生き甲斐) 所謂的 ikigai (生き甲斐)就是早上你為何醒來、活著的理由,也就是自己生命的意義、志業。ikigai 總共由四個要素所組成:你喜歡的事情、你擅長的事情、別人願意付錢給你的事情、世界需要的事情。對此我在網路上找到一篇很受用也很明瞭的文章,我將連結放在這裡,對 ikigai 有興趣的人我很推薦閱讀:【設計人生-4】要怎麼活得快樂,找到自我價值?日本哲學「生き甲斐」ikigai 教你走出迷惘人生!|Cloud西城。 找到人生的 ikigai 並沒有這麼簡單,我們時時刻刻在成長的過程中摸索、探討,不需要急著去找到這件事,這件事情也不需要多偉大,不用成為拯救世界的勇者,也不必給世界帶來多大的改變,只要這件事情是你的心之所向,是你終其一生想守護的事情,就是你的 ikigai。 最後我想說的是⋯⋯ 有時候太努力迎合別人與社會,最後回過頭來吃苦的還是自己,並不會有太多人感謝你的付出,而你的靈魂已經殘破不堪。在與憂鬱症相處的日子裡,輾轉經過了不少間諮商所與身心診所,有一次在診間裡與醫生探討自己為什麼會有想要終結生命的原因,他說著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妳會想要這麼做,是因為妳發現當妳身邊所有事情都失控,不能被妳給控制時,只剩下生命這件事情是妳所能掌握的,妳只是想要奪回生命的主控權。」 為了迎合家人、情人、朋友、老闆、上司與同事,我們彷彿要背著不少個面具,在適時的場合換上得體的面具,但只要出了一次差錯,就會失控,別人就會用質疑的眼光問你為什麼會這樣做,其實就只是累了而已,而自己也只是無盡地自責,無法扮好一個社會所期望的身分。也總是羨慕著那些閃閃亮亮眼神有光的人,卻忘記了他們背後也有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想要再讓自己失控,於是總要出發,去尋找世界其他的可能性,尋找那樣一個自己能自在地活著,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地方。 於是今年開始便有意無意地尋找任何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自己無意間在噗浪上關注到曼努的全職在家生活報告,又因此因緣際會上加入了他所設立的臉書社團:不上班族的百元熱炒店・在家工作者互助會。潛伏於社團裡面,看見了不同不上班者的面貌與酸甜苦辣,心中暗自期許著自己哪天也能出發,前往那個地方。 我和作者一樣在極低存款的狀態下,成為無職待業者,雖然一樣幸運地暫時不用為房租煩惱,卻仍有學貸和三餐要打算。明白自身的痛點以及心之所向時,我仍希望自己也能展開所謂的自由工作者這個職業,為此我在現在這樣的空白時刻,買了網域自己架站、寫了部落格,悉心整理過去的作品集,在過程中才發現自己真的好喜歡鑽研製作網頁的事情,像是找到了新的樂趣般,一天做上十二小時也不覺疲累,雖然心中也給自己設下一個底線,真的不行還是得出門去找工作,人終究得要面對很多現實,有時無法達成一些夢想,可能真的也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或時機還沒到吧。 總之這些路都是自己要走的,我很感謝在不知下一步該往哪走,害怕自己又投入下一個深淵時,被這本書給接住,成為我的救命繩索。看到書中一些作者自己的對話,我都激動得落淚,因此在撰寫這篇讀書心得時,我寫得很慢、�寫得很長,不斷地往回翻書,雖然不知道能有多少人真正的看完全文,但這也是寫給現時迷惘的我看的人生備忘錄,記錄此刻滿溢的心情,飽含滿滿的能量,含苞待放。 最後我很喜歡書籍章節開始前的扉頁(是這樣說嗎?)設計,五個章節裡有五隻鳥起身飛翔,有種逐步起飛的感覺,好像看見作者找到了生活的意義後,心是自由的。向天空翱翔的鳥,一樣不再被既定的事物所侷限,可以這樣活著,真好。 (你會喜歡:張瑋軒行筆|把握時間的意義,在於學會好好生活) ※本篇文章有引用書中內容些許,其他關於提點到的事物都有製作成連結於文件中。 August 08, 2020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