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pfC8Ix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在成為媽媽之前,先成為你自己」別讓香火成為女人的枷鎖 https://ift.tt/3pfC8Ix 幸福文化 女性的一生會成為許多角色,女兒、妻子、媽媽⋯⋯等,不論是什麼角色、被貼上什麼標籤,都只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 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塑造出來的。 西蒙・波娃 好友優優突然發現自己懷孕,火速結婚生下一個女兒,取名為「鬥地主」。生完「鬥地主」之後,只要我約她,她每次都能來赴約,這在哺乳期的新手媽媽中並不多見。 當然,為了方便她餵奶,我們通常都會挑選在她家附近的餐廳見面。約了幾次後,我不禁好奇,為何每次我跟她「約吃飯」,都覺得她迫不及待地想見我,吃飯也不怎麼忌口,吃完也不著急回家餵奶,好像一點都不擔心女兒餓肚子。 按常理來說,哺乳期的媽媽幾乎都嚴格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皆不能吃,不然奶水會有變化,甚至退奶。母乳是寶寶珍貴的口糧,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嬰兒,幾乎是不到兩小時就需要吃一次母乳。 在一般情況下,生了孩子的女性朋友就像人間蒸發,很難約得出來,但優優卻是個例外。 為什麼呢? 原來,自從優優生了孩子,就沒有朋友約她了,加上懷孕期間行動不便,出門次當然數少。生下小孩以後,優優只要有朋友約就特別開心,能出去見見閨密、聊聊天,吃一些在家裡吃不到的美食,就是件幸福的事。 圖片|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推薦閱讀:我的陰道我的決定:女人該有權選擇是否避孕與墮胎) 有一次,吃完飯我送她回家,她對我說了一句話,讓我終生難忘:「我在你車裡坐一下再走。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寧願在馬路上坐著發呆,也不願意回家。」她這句話,又搞笑又讓人心酸。 我可以理解她的想法。 回家就意味著變成「媽媽」的角色,這個角色讓人覺得偉大,但這個角色也想有自己的空間。當一個女孩變成媽媽時,原本屬於工作、休閒和發展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被壓縮了。 不管你願不願意,都要拿出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寶寶,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更龐大的成本,那就是注意力成本和健康成本。 注意力成本在女性身上尤其明顯。在世界各地,寶寶對媽媽的關注需求都極高,高興的時候要媽媽看,哭的時候要媽媽安慰,完成一件事情要秀給媽媽分享,事情做不成要向媽媽求助,醒來第一時間找媽媽,睡覺也要媽媽哄⋯⋯吃飯、睡覺、上廁所、講故事等等,都需要媽媽投入巨大的注意力。 媽媽的積極回應和熱切關注,是寶寶成長中很重要的養分。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媽媽自己的注意力會隨時被寶寶打斷。 正在開視訊會議的職業婦女,可能會被寶寶呼喚講故事;沉浸在小說情節中的媽媽,可能要為突然大小便的寶寶處理屎尿;哪怕是全職媽媽,洗澡和上廁所這樣平常的事,也可能會因為寶寶在洗手間門外聲嘶力竭的呼喊而趕快中斷! 我更是聽到身邊好幾位媽媽說,很少能完整地吃一頓飯,常常忙著照顧寶寶,飯已經涼了,抑或是吃到一半被打斷,剩下的也沒胃口吃了。更別說睡覺了,寶寶吐奶、溢奶、踢被子更是常態,想要擁有一次完整的睡眠,簡直是奢侈。 另一個就是健康成本了。假設一個女性不是高齡產婦,不做試管嬰兒,也非剖腹產,剛好在自己適齡之年,順利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也要經歷孕吐、妊娠紋、乳腺炎、腰疼、產後脫髮,甚至產後憂鬱,還有可能像偶像團體 SHE 的陳嘉樺(Ella)那樣忍受產後漏尿的困擾。 高齡產婦、剖腹產的女性就更不用說了!即使是經濟實力比普通人好很多的明星,可以請得起保姆替自己分擔,也難以避免很多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壓力。 醫學發展到今天,大多數女性生孩子已經不用擔心難產意外,但在心理上,仍然要經過「鬼門關」的考驗。 「媽媽」這個稱呼,要經過多少恐懼、無助、糾結、擔心和撕心裂肺的疼痛才能換來啊!在生產那一刻,無論是如何被讚美創造生命,都無法抹去女性刻骨銘心的無助,那一刻她們不再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女人,而是隱私部位被一覽無遺,肢體因無法承受的痛苦而扭曲,完全沒有女人的完整尊嚴。 生孩子對於女性而言,是少女夢被打破揉碎,是內心的過渡和療癒,是靈魂的一場重生,是從一朵花長成一棵樹。 如果可以,在成為媽媽之前,先成為你自己;在成為媽媽以後,也不要放棄成為更好的自己。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延伸閱讀:性別快訊|阿根廷墮胎合法化:妳可以等到準備好了,再當母親) 不要在不明白媽媽這個角色背後要付出什麼的時候,就糊里糊塗地生育寶寶。在自己的內心沒有準備好之前,扮演任何角色可能都會非常吃力。 雖然不管是文學作品還是現實中,都有很多成為媽媽後,還依然不放棄自己成長的女性,但成為媽媽最好的準備,就是先成為自己,大膽地放手追逐和實現夢想,去做看起來瘋狂但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經歷,去體驗,去大膽愛、勇敢恨,在盡興探索世界中遇見未知的自己,了解自己,明白自己,而不是靠生育一個孩子來成就自己。 韓國電影《消失的女人》裡有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對我的孩子,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覺得自己不配當一個母親,甚至覺得生孩子是天底下最自私的事情,用別人的生命來成就自己。」 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但其實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也只是在對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而已。最該被感謝的是孩子,是他們帶父母成長,讓我們體驗到一種毫無戒備的,甚至可以獻出生命的愛。那是一種自由。 如果每一個女性選擇生育之前,都懂得做好經濟準備和心理準備,至少明確自己不是為了任何功利的目的而生孩子——不是為了挽回一段感情,不是為了延續香火,不是為了長輩的壓力,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被扼殺於胚胎的女嬰,不會有棄兒,也不會有像黎巴嫩女導演的電影《何以為家》,十二歲的主角贊恩在法庭上起訴自己父母的悲劇。 賦予女性生育能力,並不是讓女性成為工具。生命如此多彩,不要活成一個只負責傳宗接代的生產機器。生育只是女性的一個選擇,可以生,也可以不生,重要的是有自主、充分的選擇權。成為自己這條路,是一條漫長而黑暗的路。 我們要盡力讓自己在成為媽媽之前內核飽滿,也要在成為媽媽之後保持自我。 我很喜歡的一部作品,是美國女作家瑪麗蓮.弗倫奇寫的《醒來的女性》。這本出版於一九七七年的小說,描寫的故事是二十世紀三零年代的美國女性生活,但我在讀的時候,卻深深感覺到這本書裡的故事,也是當代女性最真實的生活。 主角米拉是一位喜愛讀書的小鎮女孩,從小就是個獨立而聰明的孩子。她十四歲讀尼采和潘恩,開學第一天就讀完全部課本,學校只得讓她跳級。 可是在二十世紀三零年代的美國,女性最常見的職業是「打字員」,人生的重點則是「家庭」。母親對她最大的期望就是「嫁個好人家」。在一個封閉的小地方,她的聰明和獨立使她成為「異類」。 久而久之,她屈服了。她像其他女孩那樣草草結婚,穿緊身衣,學做飯,把家裡收拾得井井有條,生下兩個孩子,努力讓自己做一位「賢妻良母」。丈夫有體面的工作,她也住在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大房子。但只有她自己知道,在生活的平靜表象之下,正在默不作聲地崩潰。 這本書裡說:「女人的偉大在於她們的無私,你怎麼不乾脆說,女人的天下在家裡呢?」 法國女權運動創始人之一的女作家西蒙.德.波娃說:「女性不是天生的,女性是被塑造出來的。」一再被討論的女性問題,也是一再被我們忽略的自身角色,當我們在談論媽媽的偉大時,就等於承認了女性的角色是一種缺乏個人特質的身分。 成為自己,是一個人生命的意義吧?因為這一生,唯有自己才是個人最後的歸宿、唯一的庇護所。父母會老去,伴侶會離開,子女會長大,所有溫情的港灣都只能暫時停靠,只有自己才是永遠的依靠。 (你會喜歡:「成為母親前,妳也曾是少年」致親愛的媽媽:讓我們一起拿回自由,妳會更快樂) 我們一生會成為許多角色,女兒、妻子、媽媽,擁有多重身分。在任何境遇下都勇敢做自己的人,一生最終都屬於自己。在成為角色之前成為自己,在成為角色之後不放棄自己,或許就是平凡人一生中最大的不平凡吧! 不論是什麼角色,被貼上什麼標籤,都只有自己才能定義自己,自由、勇敢、柔軟、明亮,做自己的太陽。 在成為媽媽之前,先成為自己,或許才是對媽媽這個角色最負責的態度。 本文摘自湯蓓的《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重塑內心秩序、理清關係、強大自己的 24 個練習題》。由幸福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謝謝我自己,不完美也很美;重塑內心秩序、理清關係、強大自己的 24 個練習題》 【2021 多元領導大調查:女力綻放,領導現身!】 2021 年女人迷以「多元領導力」為題,了解大家對領導力的想像,在生活、家庭、職場、自我實踐中,領導力是否獲得有效發展。歡迎讀者踴躍填答,凡是填答者,即可獲得 Womany Shop 商品折價券,並有機會抽中 2021 年限量手帳及女力牌卡喔! 現在手刀填寫問卷 >> 問卷連結 February 10, 2021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