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X2nuMk
2021年9月7日 星期二
因為沒安全感,不自覺「討好」另一半?關係心理學:關係焦慮可能來自童年創傷 https://ift.tt/2X2nuMk 商業周刊出版部 你是屬於沒有安全感、黏人型的戀人嗎?不自覺討好他人、偽裝成對方期待的模樣⋯⋯你知道這樣可能會破壞關係的平衡嗎? 文|艾瑪.里德.特雷爾 安東尼因為缺乏安全感而前來接受諮商。不安感已經使他的婚姻關係產生裂痕。安東尼極度害怕丈夫會離開他,這種想法使他焦慮、多疑。每當丈夫馬克(Marc)出門上班,安東尼就會開始想像最糟的局面,例如丈夫外遇或是不再愛他。 兩人爭吵之後,安東尼會不停道歉求和;如果馬克晚上出門與朋友小聚,聚會結束時,安東尼總會突然出現,陪伴丈夫一同回家。安東尼類似典型與安撫型討好者的綜合體,送東送西,隨時在討丈夫開心,不過他黏人的行為已經開始令馬克喘不過氣。 安東尼討好行為的背後動機是控制對方,不肯讓馬克離自己太遠,不過這些舉動只會帶來反效果。 他說:「我的焦慮感時好時壞,這週特別嚴重,因為馬克和幾個朋友出門玩。我知道他討厭我這種行為,但這只是讓我更加擔心。他不再接我電話,我知道這完全是我的錯。我把他越推越遠。我好怕會失去他。」 安東尼說話時的表情就彷彿一個擔心受怕的小孩。我問他:「你曾經失去過親人嗎?」 安東尼的母親中風過世時才七歲。他沒有太多媽媽的回憶,不過他記得媽媽做的香蕉煎餅;也記得自己坐在最下層的階梯上,媽媽教他綁鞋帶;而母親過世那一夜,他更是歷歷在目,恍如昨日。 他坐在醫院走廊堅硬的塑膠椅上,聽到父親在電話中說:「結束了,她走了。」坐車回家時,安東尼哭著入睡。安東尼與父親不親,他形容父親是所謂的「大男人」,隱藏自己的感情,也教導兒子效法。 當時沒有人協助安東尼理解自己排山倒海的悲傷,他也沒有能力排解,因此長大成人、與丈夫建立關係時仍然背負著沉重的情緒。對安東尼來說,失去並不傷心,而是可怕至極,是一切的終點。 剛聽到我說他的焦慮可能源自多年前小時候的遭遇時,安東尼很吃驚。他茫然地盯者我背後牆上的畫,彷彿在自言自語:「你的意思是,我的焦慮感可能不完全是因為擔心丈夫外遇⋯⋯」沉默了好一陣子之後,他看著我接續道:「而是害怕再次失去自己所愛的人,是嗎?」 安東尼從來沒有和任何人講過母親的事,就連他丈夫也不知道詳情。長大成人後,他不知道該如何排解害怕失去的感覺,因此只能透過討好來防止心愛的人離他而去。 不論出現什麼感覺,他期望丈夫安撫他的情緒,他需要馬克告訴他:一切都會沒事,兩人的關係很穩固。安東尼將真正的感受埋藏心中,情緒爆發、失控之後,他又會乞求馬克的原諒。 他沒有可供參考的範本,他不知道在關係中出現各種感覺都是健康、正常、安全的;他不知道感情斷裂之後仍有修復的彈性。反而,他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操縱丈夫安慰、安撫自己,卻在這個過程中疏遠丈夫。他運用各種討好策略,緊抓丈夫不放,卻反而趕跑對方。 結束諮商後,安東尼瞭解自己恐懼的根源,也下定決心要向丈夫坦承自己的需求:一個可以抒發真實感受的空間,並允許彼此撕裂感情,目的是重建更真誠的關係,營造更有意義的安全感。這樣的過程並不簡單,但至少安東尼有了前進的方向。 圖片|Photo by Stanley Dai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你是關係裡的討好者嗎?一文解析你是哪種類型的「討好者」) 揪出自我破壞者 有時你不顧一切避免可怕結局的行為正是導致悲劇的原因。 就像安東尼極度害怕失去馬克,不過他緊抓對方不放的行為破壞了關係中的信任感。就以後見之明的觀點,來檢視你的討好行為是否曾經破壞感情關係。 你過去感情關係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你能否看出自己的感情結束有無固定模式? 也許你往往是喊停的那個人,也許通常是對方先提分手;也許原因總是一樣;也許你早就預見這種結局,又或者出乎你的預料之外;也許你們早該分手,但出於責任感或害怕孤單一人,你們仍舊在一起;或你從未解開第一次爭執種下的心結。 如果你無法忍受被討厭的感覺,感情關係可能一遇到障礙就分崩離析。 如果發現自己無法討好對方,你就覺得自己必須逃離,於是你親手毀掉感情,或是間接引導對方終止關係。或者,你也可能使出全套討好策略,加強對伴侶的控制,不過這種討好行為使他們喘不過氣,只是適得其反。 或者你期望對方的表現符合你一直以來對於討好他人的認知。他們突然意識到每年聖誕節都必須與對方的親人共度、關愛等同送禮,而每封電子郵件及簡訊都必須立即回覆。沒有協商空間,也沒有自己的身分,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唯一的選擇是離開。 如果你能察覺過往關係的結束常是因為自我破壞者暗中動手腳,請進一步詢問自己:你害怕的到底是什麼?你是否試圖努力滿足自己對「良好」伴侶或感情關係的想像? (同場加映:總是慣性討好他人?比其別人喜不喜歡,做一個最喜歡的自己) 不執著在「良好」的關係 身為討好者,在感情關係初期,你可能會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使出全力討好,但這種方法注定失敗。為了要討好(或不觸怒)伴侶,你無法告訴他們自己真正的感受。 圖片|Photo by Jeremy Bishop on Unsplash 為使表面運作順利,你偽裝成對方期望的樣子,或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樣,直到再也裝不下去。對方發現你的真面目後結束關係,或是你在自己身上看到對方的影子,未能達到自己的目標,於是你決定結束關係。 你決心下段關係要更加努力或是降低要求,重新出發,追求自己應該成為的模樣,而不是展現你現在真正的自己,於是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 你對「良好」伴侶或感情關係的想像是從何而來?安東尼的父親教導他埋藏自己的恐懼,於是在重要的感情關係中,避免衝突是他獲得安全感的唯一方法。 (推薦閱讀:越想迎合他人,人際關係越差?討好型人格分析:取悅他人是種逃避策略,只會讓你更加脆弱) 從不爭執的家長可能讓孩子誤以為關係中所有衝突都是負面的,且應盡力避免。 不過事實上,如果處理得當,衝突是關係中的必要元素,是展開重要協商的契機,能催生平等且一加一大於二的合作關係。也許你的家長爭執不休,或有一方經常不在家,不論什麼原因,總之你經營自己的關係時不希望仿效他們。 這時你可能用難以企及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在關係中擔下所有情緒工作、接納負面行為,或使用抵抗型討好者的行為模式與他人保持距離。你極力避免複製成長過程中目睹的失調關係,但可能因此矯枉過正。你應該著眼目標,這樣才是朝正確方向前進的方法。 有些討好者從不知道,其實只要開口要求就能獲得心中想要的事物;不必努力追求「良好」的關係,只要把握真實的感情就夠了。也許你渴望的事物一直都在伸手可及之處。 不相信自己擁有吸引力且值得獲得關愛,在無意識中以黏人的行為破壞感情關係,導致你預料之中無可避免的失望結局。 你只知道自己不知為何再次失敗,以為是因為討好得不夠賣力或自己不夠好,進一步強化自己有所不足的想法,並將這種信念帶進下一段關係中,那麼只能準備迎接另一個令人失望的結局。 本文收錄自艾瑪.里德.特雷爾的《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由商業周刊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 September 07, 2021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