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kmOsYA
2021年7月15日 星期四
「經營關係之前,請先善待自己」拒絕有毒溝通,你可以做的 3 個「好感說話」練習 https://ift.tt/3kmOsYA 女人迷內容製作人 Louise 女人迷《敬未來》擁抱能量系列講座邀請到「聲音教練」羅鈞鴻——小虎老師——跟讀者分享如何「不讓爭吵拉開伴侶間距離」,透過聲音表達與傾聽,讓我們更好地探索自己與他人。 7 月 1 日晚上,女人迷《敬未來》擁抱能量系列講座於線上和讀者相會,連續四週,女人迷透過週四晚間時段,為讀者創造出暫避疫情風頭的時刻,直播間裡,大家並排而坐,能感覺到人與人之間雖隔著螢幕,卻比往常更容易對到他人的眼神。 本週的擁抱能量大使請來聲音教練小虎,他將就疫情期間如何「不讓爭吵拉開伴侶間距離」為題,透過聲音表達帶領讀者展開更好地探索自己、讀懂他人的旅程。 別太相信「語言本身」,要找到語言背後的「期待」 溝通仰賴聲音,聲音是語言的延伸,是意義的橋樑,透過聲音,我們能與閱讀他人,亦能表述自己。 「很多人都說,不太建議夫妻一起工作,」小虎老師以沈穩內斂的嗓音,由自己的生活說起,「我跟太太不只是夫妻,還得一起育兒,在工作上我們是公司的共同創辦人,因為是自由工作者的關係,大部分的時間與彼此、小孩一起度過,而這樣的生活已經維持兩年了。」 從人物背景,帶出實際經驗,小虎老師為自己塑造相當立體的特質,從他的故事背後,我們彷彿都能讀到:「在我與太太長時間共處的生活狀態之下,許多磨合正在發生,而正是因為這樣,我今天來到這裡跟大家分享。」 從自身經驗出發,再結合聲音專業,關於「伴侶如何有效溝通?」小虎老師便從「聲音」開始說起。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其實一個人真正的影響力不是來自於我們怎麼『表達』,而是我們怎麼更好的去『回應』。」小虎老師以同心圓理論解釋,他提到,人們在說話時會產生由內而外的同心圓,把它一分為二,會分為語言與非語言兩個部分。 「非語言的資訊量遠比語言來得大非常多,」小虎老師進一步說明,很多時候當我們接受他人訊息時,非語言條件的影響力會大於單純文字所表達的意思,舉例而言,當我們喊出他人的名字,在語言上,名字的意義就是該字彙本身,但當我們用不同的口吻喊出這個名字,它背後所代表的情緒,將會非常不同。 事實上,「語言」和「非語言」說話可以更細分為四個層次,首先最外層的叫做「內容」,也就是主要是由理性構築出來、可以文字化的部分,它雖可以大幅度地幫助說話者傳遞所想,但人們通常不會只因為「語言本身」就相信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圖片|小虎老師提供 以「對不起,都是我的錯」為例,當你語氣低沈,表露誠懇地說出這句話,那代表著說話者確實對自己所說、所做之事感到抱歉;然而,若你是語帶挑釁地說出「對不起,都是我的錯」,那可能代表你認為自己遭到誤解,實際上你對這個道歉感到不舒服、不情願。 從這樣的差異便可看出,語言表達出的內容並不等於情感與實際的意圖,想要抽絲剝繭一個人說話背後的成因,就得再往內層探索,「第二層是所謂的情感,當你讀到話語背後的這一層意思,你便能大致的感受到說話者正在經歷什麼樣的情緒,」小虎老師提到,然而光停在這一層還是不夠的。 「以內容、情感作為一個基礎,你可以往下探索第三層,也就是探尋他人說話時所傳遞的『意圖』。」小虎老師提到,通常我們在接收他人言語中的意圖,都是以自己的角度去接收,然而,如果我們對於對方釋出的對話意圖沒有意識,而心中對於這場對話也沒有明確的信念和目標的話,就容易被慣性影響,直覺反應的後果,通常是沒有建設性的對話或爭吵。 「說話事實上就是一種邀約,只有讀懂『意圖』,我們才能針對這場邀約做妥善的回應。」他認為,如果我們只停留在第一層或第二層,便很容易在對方發出「吵架」訊息時,你便誤以為要以「吵架」來做回應,但事實上,「吵架」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對方真正的意圖。 (延伸閱讀:「不管是誰錯,都是我先道歉」用謝謝代替,比對不起更有力) 圖片|小虎老師提供 再以「對不起,都是我的錯」這句話為例,當一個人語帶挑釁地說出這句話,在情緒上他可能是憤怒的、不甘願的,然而若我們深挖這句話背後的意圖,你便可以借前後情境,找到這句話真正想反應的可能是「雖然我想跟你道歉,但是我也覺得委屈」這樣的意圖。 「當你能夠理解意圖,再往下一層,叫做『期待』,」小虎老師說,人們在情緒化時,通常不會把內因真正的渴望透過語言表達出來,而當我們對於文字語言背後的意圖有所瞭解時,就有機會看到對方真正的期待,進而做出正確的回應,取代爭吵。 圖片|小虎老師提供 也就是說,當我們可以在了解對方「期待」的前提下展開對話,我們就有機會更接近對方的內心,「事實上,用聲音進入溝通這個領域,我們要學的從頭到尾都不是如何『說話』,而是如何更好的『傾聽』,從外而內,逐步看見對方的期待,我們才有機會做出有效的溝通。」小虎老師說道。 (延伸閱讀:為什麼每次想跟另一半溝通,他卻總是咄咄逼人?關係心理學:一個人如何溝通,取決於他的傾聽方式) 如何透過「說話」維繫良好的關係品質? 在關係裡面聽見對方的「情緒」,進而理解「意圖」並且了解真正的「期待」,是溝通的前提。然而這件事情究竟如何做到呢? 「當兩個人的之間沒有縫隙,也聽不懂彼此的情緒語言,溝通就會淪於『直覺』與『慣性』,長時間下來,這樣的溝通方式不但缺乏真正的交流,也只會互相傷害、不會成長。」因此透過聲音,建立真正有意義的關係,是維持長時間穩定親密關係的秘訣之一。 「這件事沒有捷徑,我們要做的是為情商打好基礎。」小虎老師認為,關係最重要的三個元素,即是「我、與、你」,而「與」這個字在這裡尤其重要,因為它代表著伴侶之間的空間,而想要完善「我與你」的互動,則可以從以下三步驟開始。 第一步:善待自己的身體,學習不忍耐 「當你工作很專注時,遇到些微不適、腰痠、緊繃、有點失去耐心時,你會選擇忍耐一下,還是繼續忍著把事情做完?」針對改善關係的第一步,小虎老師以工作狀態作為舉例情境,向聽眾丟出問題。 絕大部分時候,我們會採取「忍耐一下,下班再說」的心態,去忍耐那些生活中的小小不適感,它們可能沒有為你帶來太大的困擾,只是需要多一些的意志力,去控制自己不被不舒服的感覺拿去了當下的主控權。 「然而,這些忍耐是會累積的。」小虎老師說,持續的忍耐會形成壓抑,而大腦在受壓抑時,就有如電腦在進行多功能作業,你在背景開了好幾個程式一起運轉,會使大腦開始變得遲鈍、脾氣開始暴躁、耐心也容易降低,這些都是忍耐可能造成的副作用。 「所以,在適當的情況下,不要忍耐,學會照顧自己即時的需求,覺得悶就洗個澡、有酸痛就動一動,需要甜食就補充下午茶,」小虎老師說,當身體需求有即時的被照顧,你的心靈就會跟著富足。 忍耐是美德,但過猶不及。我們絕大部分的人,都用了大半青春,學習如何忍耐感受,但卻又得花大半輩子的時間,重新學習如何更愛自己。 如果今天是你練習的起點,可以試著為自己找回更多的掌控權、主導性,而這樣的掌控權,可以先從善待自己的身體開始。 圖片|Photo by Loverna Journey on Unsplash 第二步:別忽略自己對於「獨處」的需求 當身體的需求找到它的歸處,接下來就是建立與自己的連結。 每一個人都會需要獨處時間,然而許多時候,獨處往往是被動的等待,可能是剛好的一個空檔、臨時取消的聚會,因此很多人的獨處並不完整。 「如果我與我之間處得不好,那麼我與他人的相處便會多出很多麻煩。」小虎老師以自身經歷說明,他提到,同居伴侶時常碰到吵了架沒有地方躲,再覺得煩躁都必須在一起等狀況,這種缺乏獨處的相處模式,很可能會侵蝕彼此對於彼此的耐心,厭煩感也會大幅的提升。 因此,小虎老師提醒,同居伴侶非常需要建立「規則」,「我和老婆之間有個默契,會以『貓咪時間』來表達對於獨處的需求,有時候我感覺心情煩躁,就會和她說:『老婆,我今晚可能要貓咪時間一下喔』反之當她有需要,也會向我表達。」 (你會喜歡:關係功課|伴侶之間,必須擁有各自獨處的「貓咪時間」) 他提到,建立相互尊重的獨處習慣,把「你」和「我」之間的距離讓出來,能為兩人世界製造更多的空氣,空氣一多,彼此也能更自在的相處。 在我們談如何經營關係、良好溝通之前,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自身的需求,唯有個人圓滿且豐盛了,兩個人才能自在相處,共好成長。 「世界知名的成功導師安東尼羅賓曾經說過一個很棒的事情,他認為,人性共有六大需求,包括穩定性、變化性、重要性、廉潔性、貢獻性、成長性。當我們能很好的照顧到這六項需求時,你的內在就會豐富,如果你能在穩定當中尋求期待的變化,你的話題就會豐富,人就會更加精神。」 小虎老師說,發現獨處和孤獨的價值,把調適自己狀態的責任拿回自己的手裡,那麼你將會更自由,關係裡的彼此,也才會更加自由。 圖片|Photo by Tom Ezzatkhah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比起朋友聚會,更喜歡獨處?療癒插畫:能量有限也沒關係,享受自己的生活節奏) 第三步:為自己安裝一個「真心話」翻譯機 當有了前述兩項基礎,你便能夠掌握與身體相處的平衡、以及獨處的方法,接下來,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為自己安裝一個真心話翻譯機吧! 「每一個人在說話的時候,其實背後都是有潛台詞的,」小虎老師提到,當一個人在說「我最討厭你了」的時候,他很有可能並非傳遞的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有一連串心裡的反應與感受,只是他沒有辦法透過話語表達出來。 「『我最討厭你了」這句話背後,可能是在說『我好生氣,因為我那麼在乎你,所以才會希望你也在乎我的感受』,如果你可以透過說話者當下的情緒、狀態、語言去理解背後的意思,那麼你就不會被表面的語言給影響,給予的回饋也將不一樣。」 小虎老師解釋,這種翻譯的能力看似困難,事實上是可透過練習逐步養成的,除了在對話的當下不斷提醒自己之外,也可以在看劇、電影時做第三者視角的練習。 去分析角色背後的心理狀態,隨著劇情的發展去理解語言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可以逐步地培養起情緒洞察的能力,「洞察情緒,來自於你本身就有安定的心、清楚的界線,因為你早在照顧別人之前,先照顧好了自己,所以你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承接他人、什麼時候該拒絕,你的界線會非常清楚,不會被別人的情緒牽著走。」 小虎老師說,雖然這件事情在情緒來時非常不易,但只要你沒有緊閉自己的心,有在嘗試聽見更深層的需求,並有意識地想讓關係變好,你就有可能在爭吵發生的任何節點踩下煞車。 (推薦閱讀:為什麼被拒絕,就感覺煩躁?關係功課:找出負面情緒背後的情感需求) 「除了翻譯他人之外,還得練習更直接地表達自己的期待,不要去期待他人發現你的期待,因為這真的太困難了。」小虎老師提醒,主動說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期待他人來「猜」,反之,當你對於伴侶的狀態感到困惑時,也可以主動詢問對方「你想要的是什麼?我可以怎麼幫助到你?」 爭吵時,如果發現彼此已經無法聚焦,也可以嘗試成為那個暫時打斷的人,鼓起勇氣向對方說:「我想先打斷一下,問問你,在這場對話中,你最需要的是什麼呢?」 如此一來,你可能會發現,很多爭吵都是沒有必要的,當有意義的表達正在發生,爭吵就再無法持續。 講座最後,小虎老師把焦點拉回溝通的本質。 「事實上,溝通沒有成敗,只有回饋。」他提到,很多時候,我們都渴望有一個超級英雄跳出來用厲害的決策、方法一口氣解決所有的問題,然而你會發現,許多問題是結構性的,沒有辦法輕易地根除,因此比起一個厲害的武功,不如累積更多不起眼的基礎。 「這些基礎,可以幫助你一階一階地往上疊加,你開始可以用更高的視角去看待彼此關係,運用理性、兼顧感性,達到真正有效的溝通。」小虎老師提醒在場聽眾,維繫關係靠的不是技巧,而是日日的相處和培養。 總是被處理不完的代辦事項追著跑?女人迷線上《時間管理工作坊》,帶你發現時間運用慣性盲點,有效調整低效能生活模式,讓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活動資訊請點我。 July 15, 2021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