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yweJg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親愛的,其實你不需要故作堅強」逃避焦慮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更多的焦慮 https://ift.tt/2VyweJg 李品毅 Lee Ping-Yi 人類很多的痛苦是因為不敢直面恐懼與焦慮,逃避的行為產生了壓力,想逃離壓力的我們,又得迎來更大的壓力⋯⋯結果卻是反覆耗損了自己的能量。 因此試試看,每當焦慮、恐懼出現時,談論它、書寫它、正視它,也可以用「矛盾意象法」試著治療與面對,釋放惡性循環的壓力! 焦慮、恐懼,是人類的一種基礎、普遍的感受,雖然它們不受人喜愛。然而你聽過對恐懼的恐懼、對焦慮的焦慮嗎? 對恐懼本身感到恐懼,加強了我們的恐懼感 我們不喜歡焦慮、恐懼帶來的不適感,時常想要逃避面對焦慮或是恐懼。我們害怕焦慮與恐懼來臨時的失控感,害怕面對它們時會產生的各種不確定性,因而每當感受到些許焦慮與恐懼時,我們便想用盡各種方式逃開。 但,我們對焦慮與恐懼的逃避,恰巧反而增強了焦慮與恐懼,帶來了更多對焦慮的焦慮、對恐懼的恐懼。 精神醫學領域專家 Issac Marks 的觀點認為,恐懼症或焦慮症的產生,是為了迴避某種恐懼或焦慮所做的努力。相反地,通過讓一個人直接面對他所害怕的情況,就可以緩解恐懼症甚至消解他們。 因此許多心理治療法,都是鼓勵或是協助來訪者重新去深深地體會自己所恐懼的事件或是情緒,藉以讓來訪者親自「看破」恐懼。因此,可以說恐懼症不是恐懼造成的,而是我們「害怕恐懼本身」的行為所造成的。 圖片|Photo by PanKR on PIXTA (延伸閱讀:給跨世代的一封信:願我們不再恐同,也不再恐懼自己與眾人不同) 每當焦慮、恐懼出現時,談論它、書寫它、正視它 我是個知情同意的開放式關係實踐者,近期我的一位愛人,飛去了歐洲找了她另一位愛人,雖然她去找另外的愛人這件事情,我是知情同意的。 但我的愛人抵達歐洲後,無預警地音訊全無,這使我開始感到焦慮、恐懼。突然間沒有任何前兆地杳無音訊。我甚至害怕起她是不是遇到意外了、是不是因為另外的愛人而想要拋棄我了(雖然開放式關係不限制愛人個數,但是還是會有各種原因導致分手,而分手造成的恐懼與難受一點也不會比其他關係類型的分手來得少。) 起初,我想要藉由做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甚至故作堅強(導致壓抑了我的恐懼與焦慮),避免去看待我的恐懼與焦慮,但這樣的策略沒有使我的恐懼與焦慮有絲毫消失,卻還更強大了,影響到了我的食慾與睡眠。 但由於我有每日書寫自我覺察日記的習慣,我把我所有的感受鉅細靡遺地書寫下來,並試著找信任的友人,甚至和媽媽談論我對失去自己愛人的恐懼與焦慮,甚至我允許自己在房間放聲大哭,都成了我正視這些恐懼與焦慮的方式。 過程雖然感到痛苦,但經過了幾天的與焦慮、恐懼的相處,那些焦慮與恐懼竟逐漸地緩解了,我的食慾與睡眠也逐漸回復正常。雖然事件還沒有落幕,我依然聯繫不上自己的愛人,難受的感覺也還沒全然消失,但是經過了直面恐懼與焦慮,似乎我的身體神奇地做了自我平衡,我也更有勇氣去面對關係的種種未知了。 這似乎也是許多內在成長書籍鼓勵人們去面對關係中的恐懼、焦慮與嫉妒的方式。建設性地直接談論、書寫、正視,似乎關係中十分棘手的嫉妒感,也會在不加以壓抑、逃避之下,身心有了更多涵融它們的能力。身心天生的調適能力,在不加以壓抑之下,自然調和了失衡。 (你會喜歡:「允許悲傷,才是療癒的開始」憂鬱心理學:面對真實情緒,別被正能量給騙了!) 圖片|Photo by Fa Barboza on Unsplash 矛盾意象法,恐懼經過澈底正視,甚至自我幽默,便突然消融了 那打破這樣現象的心理學機制是什麼呢? 在存在主義心理治療學派中,有一個療法稱為意義療法(Logotherapy),是一種在治療策略上著重於引導來訪者尋找和發現生命的意義,樹立明確的生活目標,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和駕馭生活的心理治療方法。該方法由美籍德國心理學家弗蘭克 Viktor Frankl 所倡導。 而其中有個方式稱為「矛盾意象法」,這個療法鼓勵來訪者去澈底思考恐懼或是直接去做感到恐懼的事情。通過這種方式,讓來訪者放下對恐懼的恐懼、對焦慮的焦慮。 有幾個知名的案例:有一個想要停止打嗝卻無法停止的人,試著讓他提升打嗝的頻率,盡量去打嗝,突然間,打嗝停止了。一個面臨考試緊張到不行的人,試著讓自己放鬆卻無法成功(試著逃離緊張),治療師鼓勵他盡力去緊張,握緊拳頭或是全身使勁用力,彷彿可以感受到這個鼓勵背後的幽默感,這個來訪者發現,想緊張反而緊張不起來了,神奇地,緊張在想要盡力緊張下,卻消融了。 (同場加映:「一想到要與人對話,就開始緊張」克服社交焦慮的三個階段) 矛盾意向法,通過刻意讓來訪者體驗其恐懼的行為,體驗害怕行為引起的後果,而不是逃避恐懼與焦慮,進而有效地將恐懼與焦慮曝露出來,讓來訪者澈底地面對,甚至試著讓來訪者用幽默的角度,輕鬆地去看待自己的恐懼,進而不把恐懼與焦慮當一回事,最終,反而成了那些可怕的感受的好朋友。 人類很多痛苦的感受是因為逃避而滋生的,我們恐懼我們的恐懼、批判我們的批判、焦慮我們的焦慮,這些行為產生了壓力,而面對壓力我們開始想要反壓力,反壓力又回頭增強了壓力,我們成了困在惡性循環中不斷自我戰鬥與反覆損耗自己能量的人。 試著去從小處著手,直面自己的恐懼與焦慮吧!盡力談論它們、書寫它們、幽它們一默,去釋放惡性循環的壓力吧! 時常感到厭世,覺得自己很沒用?女人迷《能量抱報》,邀請你一起加入「12 週能量恢復計畫」,手把手陪你拆解能量困境,幫助你成為更喜歡的自己。免費試閱請點我。 我是個熱愛常青哲學、整合心理學、靈性學的自由撰稿人,目前為四處流浪、探索世界與自我的遊牧民族。若你對我的文字感到共鳴,也對深入與我互動感興趣(我會舉辦電影討論會、讀書會、內在工作坊),歡迎一同探討人生意義、內在議題、自我成長!我的臉書;我的Meetup活動主頁 July 13, 2021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