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貓心專欄|不理不睬是依附穩固了,還是對方不在乎了? https://ift.tt/2V8AGyg 貓心—龔佑霖 從依附理論來看,兩人交往後會逐漸穩定下來,形成安全感。然而要注意的是,這個「依附連結已經穩固的象徵」,在兩人心中是否一致? 許多人在交往的時候,都會遇到一個盲點:「為什麼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對方訊息總是回得很快,可是到後來就變得越來越慢,甚至已讀不回,是不是對方不愛我了?」 從依附理論的角度來看這個現象,其實是很容易理解的。 就好像小嬰兒和父母建立依附關係,需要經歷前依附期、依附形成期、依附確立期、夥伴關係形成期一樣,伴侶之間從初識到建立依附關係,也需要慢慢地熟識彼此。 圖片|Photo by JADE on PIXTA 依附關係確立之後,就會形成安全感? 小嬰兒在依附形成期到依附確立期,會逐漸依賴依附對象的安全堡壘與安全避風港的功能,一直到夥伴關係形成期之後,他們便內化了主要照顧者的安全感到他們的心中,不需要主要照顧者再時時刻刻陪在他們身旁,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安全感。 而一段好的成人依附關係也是如此。 在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不外乎需要不斷地覺察到伴侶的回應:「對方在我有需求時是會出現的(Available)」、「他對我的需求是敏感的(Sensitive)」、「他支持我的需求(Supportive)」。 但到了彼此的關係逐漸確立了以後,可能便不需要一直向對方尋求保證,內心也會相信對方會陪在自己的身旁。 試著想想,你過去每天膩在一起的好朋友,是不是有一些已經不常連絡了?但偶爾約吃飯的時候,是不是又一見如故,重溫過去那些美好的時光? 這就是依附連結已經穩固的象徵。 圖片|Photo by Dave George on Unsplash 然而,彼此的依附還是有可能會不對等:一方覺得很安心,所以就沒有一直向另一方傳訊息、報備等等,但另一方卻比較焦慮一些,反而開始擔心對方是不是不愛自己了?對於對方的一舉一動,都解釋成是不是移情別戀了?看了 Dcard 劈腿的各種情節,懷疑下一個貼文的會不會就是自己了? 這些明明就是處於安全依附才會顯露狀態,卻被很多人過度超易、甚至誤解了,當「焦慮方」沒有妥善地把自己的焦慮反應給對方知道,對方自然也就沒有機會適時出現、敏感覺察、給予支持了。 當遇到彼此不對頻的狀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勇於表達自己的需求」,別把這些事情隱藏在心中。 (同場加映:《想見你》心理學:為什麼生日第三個願望,不能說出來?) 若你是焦慮的一方,請試著勇敢「表達」自己的不安 作為焦慮一方,這並不是你的錯,只是你在這段關係當中,相對缺乏一些安全感而已。 就好像身為焦慮依附的我,曾經遇過某任女友非常地黏我,讓我感到很有安全感,自然也就不會一直去黏對方,進而也沒感受到她內心的小劇場了。很慶幸地是,當時的她選擇告訴我,不再選擇偷哭,而是當伴侶踩到她底線時,她願意更直接地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而她的伴侶也可以接住她的情緒,給予安全感三要素。 因此,若你開始感覺到對方是不是變冷淡了,不妨試著找對方談談吧。 (推薦閱讀:為什麼在一起越久,關係越冷淡?給在一起很久的伴侶:愛,要讓彼此都知道) 如果對方願意接受,那麼他就會用安全感三要素來對待你;如果對方真的心裡有鬼,或是不願意多談,便需要更深入的溝通需求。 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對於感情能不能維繫下去很重要,請鼓起勇氣表達你的感受:「我很害怕、很受傷、很生氣你不再那麼頻繁地傳訊息給我了。」同時,也記得告訴他:「我愛你、我重視這段關係,我希望能夠得到你正面的回應。」 如果他仍然愛你、重視你,那麼他就會用安全感三要素來回應,他會敏感覺察你的需求,給予你支持。 或許,也可以把我的這篇文章傳給他看,讓他思考看看,究竟是因為對這段關係太安心了,所以才漸漸減少了聯絡的頻率、忽略掉了你,還是他已經不在乎這段關係了,有什麼事情讓他覺得你不再重要了? 總是被處理不完的代辦事項追著跑?女人迷線上《時間管理工作坊》,帶你發現時間運用慣性盲點,有效調整低效能生活模式,讓日子過成喜歡的樣子。活動資訊請點我。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貓心—龔佑霖。 July 22, 2021 at 06: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8AGy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