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不快樂,也沒關係」能量管理:比起壓抑,我們更需要的是接受自己 https://ift.tt/3wjrjJb 商周出版 生活中不快樂怎麼辦?首先,允許「不快樂」進入自己的生活,因為這會讓你更有人性,並藉由與他人之間的互助,能深化彼此的關係。 不快樂能製造快樂 即使有以上這一切人生即痛苦的說法,你依然感到快樂?這當然是好事,不過千萬別變成自顧自享樂。在一個溫暖的社會裡,你應該盡一己之力去幫助其他沒那麼幸運的人,有時候只要在旁守候,有時候實際投入。 如此,你也會面臨悲傷與不幸,並且允許不快樂進入你的生活。 允許不快樂,無論是自己的或他人的,至少能讓你更有人性,關懷他人能帶來滿足感,並深化彼此的關係。快樂會自你心中油然而生,倘若你能信賴周圍的人所提供的幫助,在艱難時刻,你的恢復力會變大。同樣地,幫助他人也能使你更堅強。生活中的挫折令人不快樂,同時也能製造快樂,它們可以促成情感連結並且產生意義。 在荷蘭作家傑哈特.賀佛(Gerard Reve)的小說《夜晚》(Deavonden)結尾處,主角凡.艾何特斯以幾句話總結了他的生活:「它被看見了,並非一直沒人到注意它。」我想,潛藏在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就是被注意,不是臉書上有許多朋友,而是小範圍的真實人際圈。 圖片|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和周遭環境的連結、關心與被關心,能以一種最根本的方式帶給我們快樂。人其實是相當群體性並且想要尋求連結的生物,但在這個「超我」的社會裡,這些都被壓抑下去了。在自我與他人之間的平衡遭到破壞,而事實上我們非常需要他人,才能過日子。 不過,社會趨勢不是這個走向。保羅.維哈赫在《親密關係》中寫道:「為了能夠愛別人,我必須在自己內心感到舒適。我們徹底遠離了自己可以成為的人或事物,導致我們感到越來越不舒服、比較常生病或有更多問題,這也難怪要走向他人變得越來越難。」 沙特說「他人即地獄」。我認為應該是「缺乏他人即地獄」,尤其在困頓灰暗的日子裡。我承認我對於沙特說法的解讀過於粗淺,不過,我認為麻煩的同伴還是勝過孤單一人承受痛苦。 現代社會帶來疏離與孤寂,在許多方面,它都是一個匿名的、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有時,我們會不禁緬懷過去人際關係較緊密的小團體生活。 (延伸閱讀:孤獨值測驗|檢測你的孤獨指數:這 15 項指標,你中了幾個?) 但是法國哲學家尚-路克.南希(Jean-Luc Nancy)卻認為這種渴求(有時候也成為政治訴求)是錯誤的,這種和諧美好的生活從未存在過。 現代社會是由彼此差異性極大的眾多個人所組成,同一套標準不見得人人適用,而且這些差異恰恰是個人特色。渴求具備一個社會認同的小團體生活就是渴求封閉自己,我們無法以一個沒有個人差異的透明共居生活來解決現代社會的疏離。 在和他人產生連結的同時,你也開放自己。每一個個體都重要,因為他參與、創造了存在的意義。即使你因他人而存在,這一點也必須在一個「給予個人位置、好讓他人有權利」的社會中才能發生。 本文摘自迪克.德.瓦赫特曼的《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由商周出版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當快樂成為負擔,不快樂就是你的權利》 如果你處於一個低能量的狀態、對人際關係感到焦慮的話,女人迷能量管理工作坊,將會透過課程與實作,陪你走往舒服的方向。活動資訊請點我。 May 19, 2021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wjrjJ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