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9日 星期六

對日常生活感到「乏味」嗎?4 特徵檢測你是否被慢性乏味綁架 https://ift.tt/3iPpZud KnowYourself 今天試著用心理學,來覺察自己生活中的無意義感、酗酒習慣、忙碌感、憂鬱、虐待型關係等,是否與你的「乏味感」有關,如果這是一個長期的現象,那你可能有「慢性乏味」。 文|野草 轉載自公號:KnowYourself(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關注自我和內心,覺察即自由。 「一個在內心徹底地設防,執意抵禦乏味之體驗的人,也設防抵禦了他自己。他將永遠不會喝到源於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最有法力的靈丹妙藥。」 ——弗里德里希.尼采 大家好,我是野草,KY 最風騷的女作者。 你是否: 總是和時間過不去,覺得時間是一種阻礙、一種限制,甚至是一種監禁? 不斷尋求娛樂(entertainment),卻集少體驗(fulfillment)? 無法忍受「停機」的狀態,從一件事情到另一件事情,無法休息(restless)? 感覺自己像個戴面具的人,彷彿從某個遙遠的位置,觀看著自己的生活? 不自覺地就從 0% 走入了 200% 情感體驗,並從中獲得「啊!我活著!」的感覺? 以上這些表現都有同一個情緒根源: 「乏味感(BOREDOM)」 圖片|Photo by Kostiantyn Postumitenko on PIXTA 是的,乏味感——這種情緒經常被小看或無視。但是,它著實左右著千千萬萬現代人的生活。 阿爾貝.加繆在他的小說《墮落》中,這樣描述了人們如何因乏味感而受苦(Bernstein,1975): 「我認識一個男人,他把自己二十年的生命獻給了一個頭腦散漫的女人,為她犧牲了一切,他的友誼,他的工作,他生命中的尊嚴。有一天晚上,他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愛過她。 和大多數人一樣,一直以來,他感到生活很乏味,僅此而已。無法忍受乏味感的他,必須給自己的生活創造一些錯綜複雜的難題,以及戲劇性的變化。 一定要發生一些什麼——這,解釋了人類絕大部分的付出與奉獻。一定要發生一些什麼,即使是無愛的奴役,甚至是戰爭或死亡。」 如果我們不去了解、覺察、協調我們與乏味感之間的關係,那麼,我們很可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今明兩天,我們將一起解鎖乏味感。 今天,我們會幫助大家覺察自己生活中的無意義感、酗酒習慣、忙碌感、憂鬱、虐待型關係等是否與乏味感有關。 一、什麼是乏味感? Bernstein(1975)區別並描述了兩種乏味感: 慢性乏味(chronic boredom) 指長期的、莫名的不安。誘發乏味的因素是內在的,是一種心理問題,外部條件的改變並不能對它產生什麼效果。比如說,連續換了 3 個城市,但在哪個城市住都覺得無聊和厭惡。 反應性乏味(responsive boredom) 指短暫的情感反應。誘發乏味的因素是外在的。比如說,「我」手上的書很無聊,但如果換一本,這種乏味感就會過去。 本文圍繞著第一種,即慢性乏味,展開討論: 很少人能對自己是否感到生活乏味說出明確的答案,對乏味的覺察更是非常的遲鈍(Svendsen, 2005)。 這首先是因為,乏味是一種情緒 現代人對自己有意識地看著的、客體的事物很敏感(比如:一台豪華跑車);對自己所處的、主體的情緒狀態卻普遍缺乏覺察與認知。 其次,乏味比大多數其他情緒更加難以捉摸 因為它的特徵是:性質的缺席(a lack of quality),而不是性質的存在。積極的情緒讓人臉帶微笑,消極的情緒讓人臉帶愁容。 但生活(缺)乏味(道)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體驗? 許多現代人並不知道自己日常生活如何,與感受不到瓜的味道相似。這就是乏味感。 但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味道,這是源於生活這個瓜本來就沒有味道呢?還是因為這個人沒有能力嚐到生活這個瓜的味道呢? 上面這個問題,也就是我們研究「乏味感」的趣味所在啦! 二、我們如何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否被慢性乏味左右? 慢性乏味包含一個關鍵要素: 某個既定的現狀(a given situation)或自己整體的存在(existence as a whole)都令人感到不滿足。 但慢性乏味的表現遠比「不滿足感」複雜。接下來,我們將展開介紹一種最顯著的特徵,以及4個由其延展的特徵。 慢性乏味最顯著特徵是: 無法休息(restlessness)和無感(apathy)的並存。 聽起來有些玄虛。我們不妨讀一讀法國作家 Georges Bernanos 的小說作品《鄉村牧師日記》,他曾對乏味不易覺察的破壞性做出這樣的描述(Svendsen,2005): 「所以我對自己說,人們被乏味吞噬了。人們必須花一會兒時間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乏味就像某種灰塵。人們走來走去卻看不到它,人們吸入它,吞下它,喝下它,而且它是如此的細微,甚至不會在人的牙齒間作響。但是,如果一個人停下來一會兒,它就像一張毯子一樣落在臉上和手上。 人們必須不斷地擺脫這種雨水般的落灰。這就是人們躁動且靜不下來的原因。」 這就是慢性乏味者最典型的感受。   覺得這樣的描述還是太太太太玄虛了? 接下來,我們就借發生在珍妮花身上的小故事,為大家介紹慢性乏味的 4 種延展特徵(Svendsen,2005;Bernstein,1975): 特徵一:與時間的關係不友好 特徵二:消極卻伴隨著期待 特徵三:核心空洞感(hollowness) 特徵四:通過堆積並計算外部條件,去喚起強烈的感受 如果看完今天的文章,你覺得自己或身邊的人可能受到慢性乏味的困擾,別怕,你並不是孤單一個人! 如果你正處在低能量的情緒狀態,邀請你進行自我檢測: ☐ 生活只剩工作,嚴重影響生活其他層面 ☐ 每天被任務追趕加班,沒時間休息 ☐ 沒有時間與能量,可以發展自己興趣 ☐ 休息完還是很累,對放空感到罪惡 ☐ 找不到屬於自己有效的恢復能量方法 ☐ 工作效率降低、對人缺乏耐心 ☐ 不享受工作或生活,懷疑自己的選擇是否正確 若有任何一項符合你近期的狀態,你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幫你找到自己的時間與能量黑洞!女人迷線上《時間管理工作坊》,帶你從能量入手,做好時間管理,成為更喜歡的自己。活動資訊請點我。 June 19, 2021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iPpZu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