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TiBGPf
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我是不是不夠好?」研究顯示:消極自我對話比例過高與焦慮有關 https://ift.tt/2TiBGPf 方舟出版 「自我對話」運用得宜,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表現、激勵成長,但狀態失衡可能會讓我們陷入焦慮或躁鬱的情緒。那麼,自我對話何時是有益的呢? 文|王軼楠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在自己哭得很傷心的時候努力告訴自己:「不許哭了」;在即將上臺演講時暗暗提醒自己:「不要緊張,一定可以成功」;不知道是否應該表白時問自己:「她喜歡我,她不喜歡我」?但是這樣自己和自己說話正常嗎?為什麼人會自己和自己說話呢? 什麼是自我對話 這種自己和自己的呢喃,叫做「自我對話」。 自我對話是連接個體自我意識和外在行為的橋樑,通過自我對話,個體可以對行為進行計畫、監控和指導。自我對話可以出聲,也可以不出聲。換言之,自我對話是一種思考過程,把自己和他人區隔開。只要是和自己說話、提問,都是自我對話。 圖片|Photo by Oleg Lekhnitsky on Unsplash (同場加映:藝術繪畫治療:用「情緒四格」與自我對話) 人為什麼會自我對話 自我對話大量產生於兒童學齡前階段。李夫.維高斯基(Lev Vygotsky)認為:兒童出聲的自我對話,來自兒童對成人言語的模仿。 成人對兒童的語言,指導著兒童的行為,兒童模仿成人用語言來指導自己,進行自我反思與行為控制。這種語言使兒童與環境分離開,有助於兒童自我的形成並意識到自我。 (延伸閱讀:薩提爾的溝通練習:引導式對話,接住孩子無法處理的情緒) 已有大量研究證明:影響問題兒童的自我對話,是一種有效的干預技術。隨著兒童進入小學,自我對話的頻率會逐漸降低,最後被「不出聲的自我對話代替」。即使在我們長大成人之後,自我對話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指導方式。 自我對話可以顯著降低員工的工作壓力,增加運動員的表現。 自我對話是引導我們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有效方式,只要不影響他人,且不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都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 圖片|Photo by Ratiu Bia on Unsplash 自我對話何時是有益的 在臨床心理學領域,學者也證明「負面自我對話」對於心境障礙的影響。個體因為負面事件而焦慮時,負面自我對話(自我批評、懊悔)會加重個體的負面情緒。但是積極的自我對話(自我表揚、自我鼓勵),則會有效緩解負面事件導致的負面情緒。 所以,自我對話不在於什麼時候、在哪裡說,而在於要給予自己積極的正能量。當你鼓勵、表揚自己時,真的能收穫積極的情緒,提升自己的表現。 積極自我對話與消極自我對話的比率大約 2:1 最為合適,根據瑪麗塞西爾.貝托(Marie-Cécile Bertau)於二○一二年的研究,消極自我對話比例過高與焦慮相關;積極自我對話比例過高可能與躁鬱症相關。 (延伸閱讀:減緩焦慮 6 提案:聽音樂、練瑜伽,協助有效情緒釋放) 但這並不意味著大家需要計算自我對話的頻率種類,而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與自己「積極對話」,但是不用強迫自己時時刻刻給予自己正能量,偶爾發個小脾氣還是很健康的。 所以,要表白的時候要告訴自己:她一定可以接受!雖然不一定美夢成真,但是你的表白一定更有自信、更深情! 本文出自王軼楠的《我還能變好嗎?——自我心理學幫你好好做自己》,由方舟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還能變好嗎?——自我心理學幫你好好做自己》 情緒總是大起大落,難以保持自身穩定?女人迷線上能量工作坊,手把手帶你透過實用方法論,陪你釐清情緒背後的需求,找到適合自己補充能量的方式。活動資訊請點我。 June 12, 2021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