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SsfLoy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為你挑劇|《我是遺物整理師》:有沒有一種愛,可以不留遺憾的存在? https://ift.tt/2SsfLoy 黑麻糬 你曾因為害怕失去,而不願擁有嗎?如果關係終究有結束的一天,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乾脆不要付出真心,免得受傷? 但,真的是這樣嗎? 作者|蔡秀娟諮商心理師 《我是遺物整理師》是一部描述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男主角韓可魯,在繼承父親韓靜佑留下的「天堂移居」後,與流氓叔叔曹尚九及青梅竹馬樹木一起開啟整理逝者遺物的故事。 劇中呈現許多社會議題,如社會底層勞工的權益、等待兒子歸來的母親、無法勇於相愛的同志、海外孤兒的國籍問題、貧窮且患病的老人、豆腐渣工程百貨倒塌事件等⋯⋯ 在看似談論不同議題下,對我來說,其實都圍繞著關於「一個人如何表達愛」這件事,如孩子的愛、父母的愛、手足的愛、同志的愛、夫妻的愛、師徒的愛、家庭的愛。 劇中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沒有選擇花非常大的篇幅去評價議題背後的公平正義,反而是著重眼前的逝者。把焦點放在逝者生前的生命經驗,且細緻的去探索「人」的議題。顯現出,愛的表達與存在形式,不會受到一個人身份狀態而有所限制及不同的。 有沒有一種愛,可以不留遺憾的存在? 在一次工作結束後,可魯對叔叔說著:「我很羨慕李言先生,爸爸肯定有很多話想跟可魯說,可是可魯都聽不到,李言先生可以聽到丁先生的遺言與遺物,他可以回憶好一陣子,可是可魯沒有⋯⋯」 沒人喜歡失去的感覺,甚至我們希望有一段關係能夠永遠不要受到外力的影響而變質,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必去適應擁有卻又無法緊握的悲傷,我在想,如果關係終究有結束的一天,那麼我們是不是就乾脆不要付出真心,免得受傷? 但同時,我又思考著,或許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活著或逝去兩者的判別,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你所創造及留下來的痕跡,如同劇中男主角可魯的父親耳提面命的提醒:「眼睛看不到,不代表不存在,只要你記得,就永遠不會消失。」 圖片|《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如果說,關係會因生命有限,而無可避免走向結束,那麼身處關係中的自己,要如何在有限的時光內去表達自己的重視與心意,就顯得格外重要。 若我們因為害怕失去,而不敢去表達愛與心意,甚至迴避跟這些人的相處,那我們就會不斷陷入對於這段關係的害怕與擔憂,而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焦慮情緒」;當我們處於一種曖昧不明且無法掌握的狀態時,我們就會產生焦慮感,它會使我們對於未來感到擔憂與害怕,並激發我們腦中對於這未發生的事件產生負向思考,並讓自己無法聚焦於當下。 但焦慮情緒是不是只有負向的功能? 其實不然,情緒其實就像一把雙面刃,有其正負面的意義存在,焦慮除了讓你像熱鍋上螞蟻外,其實也具有提醒的意味在,焦慮可以幫忙我們正視未來規劃未來,省思過去的種種進而讓我們更珍惜當下的所有。 圖片|《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有些愛得以圓滿有些則徒留感嘆,這關鍵在於能否保握當下的每一次相處。 所以,正視你對關係的重視與心意,為你對關係的重視做足準備,這可能會讓你在過程中感覺到不舒服,可能會讓你想起過去的經驗,但,如果背對這些你所擔心的事情,這會讓你無止盡的產生焦慮。 正視內在的恐懼,你也才能從焦慮中解開束縛,才有可能進一步去整理及排序生命的的優先順序。 最後,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歡日本名言:一期一會。 把每一次與人的相遇都當作最後一次,用心珍惜與對待,盡可能不錯過每個可以好好相處的片刻,希望在每個付出的當下都能成為彼此的回憶,並在未來每個回首的當下,帶給自己的會是滿滿的幸福及滿足,而非遺憾。 這也呼應了劇中最後,可魯父親在事先錄製影片中提到的,身為可魯的父母親,是自己一生的最快樂的回憶,並對此充滿感謝。 希望可魯再見不到自己的同時,試著以過去父親陪伴及支持自己的方式陪伴自己。 圖片|《我是遺物整理師》劇照 June 10, 2021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